《李逵》 被误解《水浒传》人物绰号 黑旋风李逵也上榜 病尉迟、病关索:《水浒传》中出现过几位带“病”字的人物绰号,如“病尉迟”孙立、“病关索”杨雄。不少人望文生义,将“病”解释为“不健康”“疾病”。其实,在宋代,“病”字是比得上的意思,“病关索”就是“比得上关索”,“病尉迟”就是“比得上尉迟恭”。 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一些报章把“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水浒传》里的“旋风”是宋代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当时民间俗语曰:“神仙难躲一溜烟”,故将这种火炮命名为“旋风”。书中之所以称李逵为“黑旋风”,一是说他肤色黝黑,二是说他脾气暴躁,像火炮一样“点火就着”。 混江龙:《水浒传》里混江龙李俊的名气很大,很多书中将“混江龙”解释为李俊的水下功夫了得,像龙在水中一样游刃自如。其实,宋代时“混江龙”是一种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 船火儿:有些书中把船火儿张横解释为“船上的伙计”,更有资料居然把“船火儿”解释成“夜晚江黑,渔火点点,渔歌互唱,景致美极”的一幅《夜渔图》!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火”通“伙”,是指同一职业者的小头目。“船火儿”指的就是一群弄船人的头领。 旱地忽律:《水浒传》中,朱贵的绰号是“旱地忽律”。很多人不明白“忽律”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朱贵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其实,“忽律”不是指民族,而是指两种猛兽:一种是鳄鱼,“旱地忽律”即在陆地上的鳄鱼;另外一种是有剧毒的四脚蛇,它生性喜食乌龟,将猎物吃剩一个空壳后钻入其中,冒充乌龟,看起来温顺无害,一旦有猎物靠近便发出夺命一击。鳄鱼也是一种善于伪装偷袭的动物,用来形容朱贵阴险狡诈的性格可谓恰如其分。 摩云金翅:“摩云金翅”欧鹏的绰号比较难懂,一些书籍中只把它解释为“武艺高强”。其实,“摩云金翅”是一种大鸟。据记载,古印度神话里有种大鸟名曰“迦楼罗”,翅有庄严宝色,头有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 水浒传中的李逵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李逵是梁山的好汉,在水浒里,多数男人都有洁癖,所谓洁癖,就是不近女色。李逵似乎也是如此,对于女子,有着天生的排斥。在水浒里,李逵和女人的交往不多,不妨写出来看看,李逵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其一,卖唱女子。却说宋江戴宗李逵张顺四人正饮酒间,张顺分付酒保,把一尾鱼做辣汤,用酒蒸一尾,教酒保切鱼。四人饮酒中间,各叙胸中之事。正说得入耳,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来到根前,深深的道了四个万福。宋江看了那个女子时,生的如何?但见:冰肌玉骨,粉面酥胸。杏脸桃腮,佳酿出十分春色。柳眉星眼,妆点就一段精神。花月仪容,蕙兰情性。心地里百伶百俐,身材儿不短不长。声如莺啭乔林,体似燕穿新柳。正是:春睡海棠藏晓露,一枝芍药醉春芳。那女娘道罢万福,顿开喉音便唱。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的事务,却被他唱起来一搅,三个且都听唱,打断了他话头。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可见黑旋风对文艺女孩子没感觉。 其二,通奸女子。李逵更是气急败坏。却说四柳村的狄太公央及李逵捉鬼,李逵拔两把板斧在手,大踏步直抢到房边,只见房内隐隐的有灯。李逵把眼看时,见一个后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里说话。李逵一脚踢开了房门,斧到处,只见砍得火光爆散,霹雳交加。那后生却待要走,被李逵大喝一声,斧起处早把后生砍翻。这婆娘便钻入床底下躲了。被李逵揪住头发,直拖到死尸边问道:“我杀的这厮是谁?”婆娘道:“是我奸夫王小二。”李逵又问道:“砖头饭食,那里得来?”婆娘道:“这是我把金银头面与他,三二更从墙上运将入来。”李逵道:“这等腌臜婆娘,要你何用!”揪倒床边,一斧砍下头来。狄太公本来是想救女儿的,遇到了黑李逵,结果女儿因为通奸,被李逵砍杀。 其三,梦见想嫁给自己的女子。一次,李逵喝醉酒趴在桌上睡着了。梦中他俨然是条好汉,他来到一个叫天池岭的地方,忽见路旁有一所庄院,里面传出吵吵闹闹的声音,好像一帮人在欺侮谁。李逵猛地闯了进去,见是十几个男人逼着一个老汉,要他把女儿送给他们的头领做老婆,声言如果不答应,就杀了他全家。李逵听到这几句话,怒发冲冠,大喝一声:“你们这伙鸟汉,如何强要人家女儿?”那伙人嚷道:“我们是要他女儿,干你屁事?”李逵怒目圆睁,拔出板斧迅速砍去,砍倒了一地,只逃脱了一个人。女儿被李逵救下,老汉感激不尽,摆上一桌酒菜,请李逵享用。李逵一连喝了四五碗酒,好不痛快。一会儿,走出一位女孩,羞羞答答地向李逵鞠躬问好,感谢他救了自己。女孩的妈妈站在一旁,说:“将军如果不嫌弃我女儿丑,我情愿把小女配与将军。”李逵头一抬,眼一瞪,立即恶狠狠地拒绝了。拒绝则罢,他还把桌子一脚踢翻了,好像人家许配女儿给他是污辱他……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因为李逵经常思念女人,所以才有这样的印象。 其四,李师师。李逵看见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自肚里有五分没好气,圆睁怪眼,直瞅他三个李师师便问道:“这汉是谁?恰似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众人都笑。李逵不省得他说。宋江答道:“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那师师笑道:“我倒不打紧,辱摸了太白学士。”面对李师师的嘲讽,李逵居然能够沉住气;却说李逵见了宋江、柴进和那美色妇人吃酒,却教他和戴宗看门,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处,只见杨太尉揭起帘幕,推开扇门,径走入来,见了李逵,喝问道:“你这厮是谁?敢在这里?”李逵也不回应,提起把交椅,望杨太尉劈脸打来。后来李逵听说宋江抢女人咆哮梁山时,也说:“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那里不藏过了?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可见在黑李逵心里,最放不下的莫过于李师师。 其五,当然新水浒为李逵找到一个女朋友,那就是庞万春的妹子庞秋霞,此女气质高雅,文武双全,当初李逵随同燕青邂逅庞氏兄妹,就对这位小哥情有独钟。当然第一开始李逵不知道人家是女郎,后来各为其主,在战场上还要兵戎相见,怎不让铁牛痛断肝肠? 《水浒》真相 同是猛人鲁智深比李逵强在哪儿 在梁山好汉中,李逵是性格最为鲜明的一人。金圣叹说他是上上人物,一片天真烂漫。我却要对金老先生不敬了,说李逵是下下人物,不忠不孝不义,都被他占全了。 要说上上人物,我觉着花和尚鲁智深比他更够格。忠义二字,鲁达可堪当之。 我相信,看到这里,有朋友肯定不赞同我的观点。没事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伟大著作的魅力。 不过,我既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就得证明自己的观点。不然,就纯粹是胡说八道,不知天高地厚了。下面,我就把李逵和鲁智深放在一起,说一说二人之高下。 李逵身上有一个符号,叫做“愚忠”。他愚忠的对象是宋江。可他对宋江真的忠诚吗?不见得。 第四十二回中,宋江把老爹接上梁山后,别人都没有什么话,倒是宋江的好兄弟李逵不干了,他说: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 待宋江怕他惹出乱子,不赞同他回去接娘时,李逵又说:哥哥,你也是个不平心的人。你的爷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里受苦。兀的不是气破了铁牛的肚子? 这是嫉妒之心。如果真是愚忠的话,就不该有嫉妒之心。否则,你接爷我就得接娘,那你当皇帝,是不是我也要当皇帝? 为了接娘,可以不忠。那这不是不是说明李逵很“孝”呢?恰好相反。 大家知道,李逵接娘的途中,一时疏忽,他老娘被老虎吃了,他一怒之下,杀了老虎。这事儿不怪李逵,就像突发的车祸一样,被老虎吃掉属于小概率事件。 但在回梁山后,李逵的表现就不像个孝子了。且看,“李逵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 众人为何大笑?我们假设一下情境:如果李逵是声泪俱下地悲诉说,众人大笑会不会显得很突兀?众人即便是假装,也要装得很李逵一样悲伤吧?至少是哀叹不语。这才符合逻辑。 那么,众人之所以大笑,只有一种可能:李逵说得很兴奋。为什么会兴奋?因为他杀了四虎,因为他杀了假李逵。这些事儿表现了他的英雄主义。所以他讲述得很嗨。在他的这种情绪氛围下,众人大笑,就合乎逻辑了。 可是,他娘的死,比不上他的英雄主义吗?真是令人唏嘘。 再说“义”。 我对李逵最大的憎恶之处,就是他的妄杀。他可以抡起板斧把无辜老百姓杀得血肉横飞,只为了他自己“杀个痛快”。更可恨的是,他在完全不必要的情况下,连几岁的小童都不放过,而且是残忍地从头顶劈开。(第五十一回) 何为义?义不妄杀!李逵这种欺凌弱小的魔头,和“义”字根本不沾边。 鲁智深就不同了。 他和林冲一见如故,结拜成兄弟。林冲犯事儿后,发配沧州,他怕林冲遭遇不测,一路护佑。为了朋友,不惜要杀害官差。什么是忠,这就是忠——而且是真正的、平等的忠,对朋友的忠,不是奴才对主子的愚忠。 看见弱小受欺凌,素昧平生的鲁达拔刀相助,不惜拳打镇关西,弄出了人命,搞得自己亡命天涯。什么是义,这就是义。 更重要的是,鲁智深有自己的是非观。他不会为了自己杀得过瘾,伤害无辜。他也杀人,但只杀恶人。你读遍《水浒》,可曾看到鲁达妄杀过一人? 所以我说,都是直人、猛人,鲁达要比李逵强上一万倍。 水浒传中的疑问 李逵屡犯山规为何未受惩罚 任何组织,只要是组织,不论大小,都得有纪律、规章。否则,组织就是一盘散沙,无法获得成长,成为僵猪。 而当组织成长到相当规模后,则必须有法律、法规做为保障。甚至在组织成长的特殊时候,为了严明纪律,组织领袖甚至要制造事端,树立法规。比如,读过三国人朋友都知道,曹操为了让军队不伤害农人的庄稼,在自己的座骑误闯进庄稼后,甚至割去自己头发作为惩罚(以发代首)。同样是三国,诸葛亮因为马谡没有守住街亭,也被斩首。曹操斩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因为各种戏文推送而千年传唱。美妙的戏文,唱的其实是规章与人情的关系。组织就是组织,规章大于人情。 在水浒中,也不乏类似的案例。 在杨雄(天牢星,第32位)、石秀(天慧星,第33位)投奔梁山后,梁山当时的天王晁盖不但不同意收留两位大英雄,甚至要将二人推出去问斩。按说,梁山当时缺兵少将,有英雄来投奔,是天大的好事,晁盖纵使才具不如宋江,但引进人才接纳人才的心胸还是有的。 黑旋风李逵天不怕地不怕 他为何害怕这五个人 黑旋风李逵是一位威丧敌胆的莽撞英雄。每次打仗,脱得赤条条,两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冲入敌阵,乱砍乱杀,不怕刀枪箭矢,不怕敌众我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英勇无比。不过,就是这么一位莽汉,其实他也有五怕。 一怕戴宗。李逵是戴宗手下的一名狱卒。平日里与戴宗交往,因戴宗是他的上司,李逵以下属的身份总是服从他、听从他。故此在江州临街酒肆,宋江和戴宗喝酒时,楼下忽然喧吵了起来。酒肆老板连忙上楼对戴宗说:“这个人只除非是院长说得他下。”戴宗一去,果然不吵了。但此举还谈不上是李逵真怕戴宗。 李逵真怕戴宗,是在往蓟州请公孙胜的途中。戴宗作神行法必须吃素,李逵向来是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人,要他吃素,他怎么能拿耐的住呢?于是背着戴宗偷吃荤菜,恰恰又被戴宗发现。第二天戴宗用神行法把李逵整的死去活来。行走时,耳边只听风声,两边房屋树木一闪而过,这脚好像有人推似的,点不着地。 肚子饿了,看见酒馆饭店又不能进去吃。走到红日西下,又饥又渴,脚就是停不下来。李逵一生不知个怕字,但这回却被戴宗整怕了。且不说戴宗如何整李逵,我们只要听听李逵对戴宗的称呼,就知道其害怕的程度:起初是“好哥哥,等我一等”,后来知道戴宗有意在整他,便喊起“好爷爷,你饶我”,最后当戴宗问,“你今番依我说么?”李逵道:“你是我亲爷,却有不敢违了你的言语。” 二怕罗真人。李逵和戴宗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公孙胜后,罗真人硬是不让公孙胜下山。起初李逵不知罗真人的厉害,以为半夜偷劈了罗真人就万事大吉了。第二天一早去见罗真人,谁知罗真人还活着,李逵吓的舌头都伸了出来,半日都缩不回去。后来被罗真人罚到蓟州,从半空掉到蓟州府大堂,被马知府当做妖人捉拿,又是浇狗血,又是泼屎尿,然后又是一阵暴打,吃尽了苦头,才知道罗真人非同小可。从蓟州回来后,一见罗真人,他只管下跪磕头,口里还说:“铁牛不敢了也。”对罗真人的叮嘱,回答是“敢不遵依真人字语”,称罗真人是“活佛”,可见他惧怕罗真人的程度。 三怕张顺。浔阳江边抢鱼,在岸上李逵虽占了赢手,后来张顺把他引上渔船,打翻在江里。岸上看热闹的为之担心,说:“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喝了一肚皮水!”李逵的确吃了大亏。张顺在水中,不骂他也不打他,凭自己的水上功夫,就把李逵淹个半死,正像看热闹的人说的:“ 挣扎得性命,也喝了一肚皮水!”被张顺拖上岸后,李逵还一个劲儿地吐白水。鲁迅先生在《集外集·序言》中说:“又憎恨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将他诱进水里去,淹的他两眼翻白。” 四怕燕青。在《水浒》“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一回书里,李逵本来是满怀欢喜跟宋江到东京去看元宵灯会的,谁知一到东京,宋江却一头栽到妓院,去私会东京名妓李师师。“李逵见了宋江、柴进和那美色妇人吃酒,却教他和戴宗看门,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处。”正在此时,随皇帝宋徽宗来的杨太尉发现了李逵,便喝问:“你这厮是谁?敢在这里?”于是,李逵便大闹了一阵,惹的京师大乱,官军如临大敌,四处搜捕梁山一伙。当时李逵从客店里抢将出来,手握双斧,要奔城边劈城门,被燕青及时抱住,只一交就把李逵扑翻在地。随即燕青把李逵拉起来就走,“李逵多曾著他手脚,以此怕他,只得随顺。” 五怕焦挺。李逵私下梁山,在去凌州的路上与焦挺相遇,就因为焦挺多看了自己几眼,李逵就火了,出口伤人,抢上前去动手打人。焦挺只一拳就把李逵打倒在地。李逵不服,爬起来要打时,又被焦挺踢了一脚。李逵知道自己不是焦挺的对手,再也不敢和他交手,算是服了爬起来。 李逵虽说鲁莽,但也有他怕的人。《水浒》正是因为写出了李逵的“怕”,才为这个人物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也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多重角度。(原文来自一点资讯) 水浒中梁山好汉铁牛李逵的可爱与可怕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的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节选了《水浒传》第七十三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中的一段,命题为“李逵负 荆”。主要内容是:李逵元夜闹东京后,和燕青两人与梁山大队人马走散,投宿荆门镇不远处一个大庄院时,听到主人刘太公说宋江强抢民女的消息,信以为真,于 是赶回梁山大闹,砍倒杏黄旗,抢上堂来要杀宋江。宋江与李逵就这事以头颅打赌。于是重回庄上,经三家对证,李逵输了,接受了燕青的建议,负荆请罪。宋江便 命李逵去捉冒名抢人的假宋江,将功折罪。李逵在燕青的帮助下,找到并除掉了假宋江,救回了刘太公的女儿,于是皆大欢喜。 在这一情节中,李逵性格中“可爱”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单纯率真,刘太公一说便深信不疑;他嫉恶如仇,听说宋江强抢民女,便义愤填膺,找宋江算帐;他 急躁鲁莽,回寨后不问青红皂白,先砍杏黄旗,再撕“替天行道”大字,然后提斧径奔宋江要人;他痛快爽直,打赌输了头,毫不耍赖,“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 去献与哥哥便了”,而当燕青提议负荆请罪时,他说“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他仗义救人,为别人的事赌自己的头,赌输后又踊跃前往,救 得被抢女子。 李逵性格的最可爱之处就是他天真烂漫如一孩童,没有等级观念和权威意识,敢作敢当。此前由于宋江是江湖上的“及时雨”,李逵便由衷敬佩,并忠心耿耿。宋江因 写了“反诗”被官府绑缚刑场,在不知道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李逵一个人去劫法场,准备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宋江的性命。甚至小说最后宋江让他喝下毒酒,他明 白后,仍然说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这种赤胆忠心,非简单的“愚忠”二字可表,那是手足情与赤子心的终极体现, 足以令人动容。然而,就是对宋江这样一个自己由衷崇拜的大哥和梁山首领,一旦发现他做了“不义”之事,李逵也绝对不会客气。这充分说明,他有自己的道德底 线,对于自己敬佩的人也一样要求,绝不苟且,也绝不迁就,黑白分明。这种“直肠子”性格极具喜感,也有正义感,十分可爱。 然而,正由于李逵身上有不少性格的光芒,“多俊遮大丑”,很多人忽视了他身上的一些致命的缺陷,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英雄人物。其实,李逵又是一个非常 “可怕”的人,他“战斗的一生”,手刃了许多挡道的“敌人”,双手也沾满了无数无辜者的鲜血,真可以说是血债累累。而且他残杀无辜者,不是误伤,不是迫不 得已,而是嗜血成性,纯粹以别人的鲜血寻自己的开心,“过上一把瘾”。 可以说,世上少了李逵这么一个“可爱”的人,并无什么遗憾,但如果多了一个这么“可怕”的人,则好像多了一个夺命的恶魔,会让很多无辜之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所选课文《李逵负荆》中,李逵砍倒杏黄旗,要杀宋江被大家拦住后,燕青向宋江汇报他们两个和大队走散后,“来到四柳村狄太公庄上,他(指李逵)去做法官捉 鬼,正拿了他女儿并奸夫两个,都剁做肉酱”。人家狄太公因女儿房中“闹鬼”,本来请李逵(诳说自己会法术)去捉鬼,但李逵发现尚未结婚的狄女和她的情侣 (书中称“奸夫”)在一起,便“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不问主人的意见,判其死罪,并兼任刀斧手和虐杀者,“看着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 了一阵”。这个被人家狄家好酒好肉请求帮忙“除邪”的人,自己一下子成了恶徒,竟然制造了杀害人家女儿,使之骨肉分离的血案。是谁给了他这样的权力?著名 学者刘再复指出:“在李逵的潜意识里是他替社会、替狄太公除了大害,社会和狄太公还应当感谢他呢!可见,‘情欲有罪’的观念在李逵的心里扎得多么深。在他 的潜意识世界里,有一个多么可怕多么凶残的道德法庭,这个法庭比阎王殿里的死亡法庭还黑暗!” 在《水浒传》第五十一回里,好汉朱仝不愿意入伙梁山,梁山便设了一条毒计来逼朱仝上山。朱仝为情义放走了雷横,自己却被刺配沧州牢城。到了沧州,知府见朱仝 一表人才,便留下他在府中当差,其四岁亲子小衙内见到朱仝时就喜欢上他的长髯,要朱仝抱着他玩耍,知府见状就把心爱的儿子托付给他照看,也由此非常信任 他。于是,梁山的毒计诞生了。吴用带着李逵来到沧州府,由雷横配合,在吴用与朱仝交谈时,李逵乘机抱走小衙内,带入林子,用斧头把孩子的头“劈做两半 个”。这样,朱仝在沧州再也无脸容身,只好跟着吴用上山。梁山为了得到朱仝这个人才,就对不谙世事的四岁孩童痛下杀手,而李逵则成了残杀这个无辜者行刑 人。 最可怕的是在第四十回梁山好汉劫法场的时候,“这黑大汉(李逵)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 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还有在第五十回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 留一个”。李逵又违背宋江将令,将已经投降的扈成一家杀光。当宋江问李逵“拿得活的有几个”时,李逵说:“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宋江说:“你这黑 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合斩首,且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折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饶。”李逵反而高兴了:“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试问,李逵这个视 杀人为儿戏,以杀人为快活的人,心中到底有没有半点人类该有的恻隐之心? 李逵是《水浒传》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主要英雄人物之一,自该书问世以来“粉丝”众多,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卓吾)甚至尊之为“活佛”。 滥杀无辜的李逵和慈悲为怀、普济众生的佛相差 何止十万八千里。近些年,由于电视剧《水浒传》的热播,梁山人物刀剑出鞘、杀人越货、快意恩仇的形象在不大读书的一代青少年的心中又“活”了起来,“该出 手时就出手”唱遍神州大地。然而,梁山“好汉”在很多时候是“不该出手也出手”,李逵如此,血溅鸳鸯楼时连无怨无仇的丫鬟也一个都不放过的武松如此,开人 肉店的张青、孙二娘夫妇如此,在权势者面前能忍能让的林冲也是如此。林冲初上梁山,首领王伦要林冲杀一个人作“头名状”才能入伙时,林冲没有半点犹豫或不 忍,立即作答:“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高衙内为了得到林冲的妻子一再陷害林冲,固然可恨之至,但林冲为了自己能够留在梁山就准备对 另一个无辜的人下手,他和高衙内不是同样自私、同样野蛮吗?至于据说是梁山中最“义”的宋江,更是充满了血腥。为了得到朱仝可以设计杀人家四岁的孩童;为 了得到秦明可以让手下人假扮秦明到青州城外将数百人家变为瓦砾场,将男女老少赶尽杀绝;为了得到卢俊义,先是设计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身陷囹圄,然后再为 了救他而不惜屠城……是的,他们是讲“义气”的,但仅限于他们兄弟之间,却视他们圈子外的人如草芥、如寇仇,他们“替天行道”的旗帜只是漂亮的门面和口 号。对于梁山的“兄弟情”,鲁迅先生早有警觉。针对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鲁迅在写给姚克的信中指出:“近布克夫人(指赛珍珠——引者注)译《水浒》,闻颇好,但其书名,取‘皆兄弟也’之意,便不确,因为山泊中人,则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艺术成就很高,但其思想内容和文化理念却有不少糟粕,值得我们警惕。李逵等人滥杀无辜等内容写入书中并不可怕,选入教材也 并不可怕,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百姓被任意屠杀的历史现实,具有较强的认识功能。可怕的是,《水浒传》作者常常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写这些“英雄人物”某些 不该有的血腥,而当时及后世的大多数读者也以作者的倾向为倾向,对作品人物的所作所为缺乏应有的理性反思和文化批判。我们当然难以要求数百年前的作者具有 今天的法制观念和人文情怀,但如果我们的现代课堂里没有对古代落后观念的理性超越,则显然是不妥当的。课文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对本课的“教学建议” 中提出,“着眼整部小说中有关李逵的某些情节,结合《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全面认识李逵形象”,这是具有针对性的良好建议,教学中应努力落到实 处。 黑旋风李逵饭量巨大:一顿竟要吃掉3升米! 李逵在梁山108好汉里,饭量应该排前三。他曾一顿吃9个(碗)面,一顿吃3升米,外加牛肉、酒菜若干。碗有大小,9碗面的食量不清楚,3升米倒可以算算。宋代1升米约等于今天1市斤。李逵的饭量,是一顿能吃下3斤米,外加菜肴。1斤米,能煮1.5斤米饭,3斤米等于4.5斤米饭。我一家三口,每顿大概也就煮1斤米,每人3两左右。李逵确实比较牛,和9个普通饭量者搞吃饭比赛,他都不输。李逵的饭量在宋代,是不是很大? 宋代还有饭量小,一餐吃半斤米左右的。比如范仲淹,发家富贵后,回老家苏州办义庄、赡养族中穷人,标准是“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续古今考》中记载,东南地区的佃户,五口之家,每人每天吃1升米。 还有一餐吃1斤米的。宋朝也搞义务劳动,比如挖河筑堤,要调用民夫。按照老规矩,生活自理,特批每人每天给米2升,此后成定制。北宋后期,运粮民夫也是这个量。淳熙三年,日本商船被大风吹到明州(今宁波),日本人没得吃,到杭州乞讨,朝廷抚恤外国难民,标准定得比较高,每天每人2升米。 另有一餐1.25~1.5斤米的。绍兴末年,为确保大散关边防前线战士不挨饿,保持战斗力,每人每天政府给米2.5升;招待外国僧人,标准是3升。元丰七年之前,值勤的保甲,每天口粮3升,另加菜盐钱10文。每天口粮2.5~3升,不一定吃得完,藏私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逵除了3升白米,还吃其他酒菜,他的饭量,显然超过绝大多数民夫、士兵、青壮年男子,在大肚汉里,占有一席之地。那刨掉酒菜,李逵一顿米饭要吃掉多少钱呢? 宋代米价波动很大。北宋初期有1文、2文,乃至10~30文/升;北宋末年有10~20文,乃至100、150文/升;徽宗朝宣和四年,榷货务向中央报告:熙宁以前,全国的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600~700文,每升6~7文;当时全国的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2贯500文至3贯,每升25~30文。 那么李逵一顿吃3升米,最低价在75文,最高价在90文。水浒里,有个小梨贩子郓哥,说要“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三五十文,应该是郓哥和他老爸一天的生活费。穷汉李逵,一顿就吃掉普通人家两天的生活费,为避免穷死饿死,就只能被逼上梁山了。 梁山上最悲情的好汉竟是李逵 宋江为何要杀他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上了梁山。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李逵本来是沂水县一个庄稼汉子,杀了人逃亡江湖,到了江州,在牢城里当了一个小牢子。这个人脾气不好,在江州,只有戴宗的话还勉强能够听一听,用他人的话说就是,“这个人只除非是院长(戴宗)说得他下”。有一个人的来到改变了李逵的命运,这就是宋江。宋江和戴宗在楼上饮酒,听得楼下有人吵闹,原来是李逵“在底下寻主人家借钱”,众人排解不开,只好上楼来找戴宗。戴宗给他介绍了宋江,当李逵确认这个人是宋江以后,马上“扑翻身躯便拜”。宋江问起来,知道李逵要借钱,就拿出十两银子给他。戴宗却告诉他,宋江这是“吃他赚漏了这个银去”,李逵拿着银子,一定是赌钱去了。果然,李逵很快把这十两银子输了,本想夺回来还给宋江,和人打了起来。宋江让他把银子还给了人家,然后和他一块儿吃酒。吃酒期间,李逵又抬手打了一个叫宋玉莲的唱曲子的,宋江又替他垫付了二十两赔偿费。分手的时候,宋江给了李逵五十两银子。 就是这八十两银子,从此买得了李逵一个人,宋江即便是想要李逵一条命,李逵也尽管让哥哥拿去。用现在的话说,李逵成了宋江的铁杆“粉丝”,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 后来,宋江写了反诗,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被押上了断头台。就在刽子手准备行刑之际,李逵从“十字路口茶坊楼上”跳了下来,手起斧落,砍翻了刽子手,然后“便往监斩官马前砍将来”。梁山好汉也一齐“大声发喊”,杀散了刑场兵卒,背着宋江出城。说起来,如果没有李逵从茶楼上跳下来,宋江生死还真的难说!说李逵救了宋江一点儿也不为过,至少,救宋江李逵是第一功劳。 按理说,李逵是宋江的铁杆,又救过宋江的命,上得梁山又只认宋江,宋江应该把他当做最放心的心腹才是。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宋江最不放心的人正是李逵,不仅死前要把李逵毒死,期间有好几次也差点把他杀死。而这个李逵呢,他并不知道宋江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还说就是死在宋江手里也不怨,真让人感觉悲从中来! 上得梁山,李逵要回家接老娘来山上,晁盖已经答应了,并且还要给他派几个人一道前去。宋江马上拦住,说:“使不得。”当然了,宋江有理由拦住李逵不让下山,这就是官府已经“行移文书”到了沂水县,那儿必然是有人在捉拿他。但是,在一切条件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是李逵坚持了一下,宋江又同意李逵下山了。宋江让李逵下山,不但否定了晁盖派人的意见,还收缴了李逵的两把板斧。就这样,李逵回家,不但老娘死在了老虎之口,他自己也被人捉去送官请赏,差一点死在这次回家事件当中。当李逵回到梁山后,说起了这次回家的经历,说到母亲死及杀死老虎一事,宋江的反应是“大笑”! 在此以后,宋江为了架空晁盖,需要有自己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李逵得以保住了脑袋,几次都是被警告,没有被杀。如攻打祝家庄,李逵杀了扈家庄扈太公一家,这违反了宋江将令,“本合斩首,切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折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绕。” 在完成了座次排定以后,就不是这回事了,宋江对李逵的处理明确是 “斩讫报来”。菊花会上,宋江作了一首《满江红》词,当说到“招安”一句时,武松发作起来,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李逵也跟着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接着踢碎了一张桌子。宋江马上大喊:“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然后让人推出去将李逵斩了。发作是由武松开始的,一个事件的发起人没有被推出去斩首,跟从者反而被推出去,难道踢碎一张桌子比一个“首犯”的罪过还重?实在令人费解。 还有一个事件宋江也想杀死李逵,那就是李逵负荆请罪事件。 从东京回来,李逵行了一个“大宽转”,将近荆门镇,投宿在刘太公庄上。听得刘太公一夜啼哭,问起来却是宋江“把他女儿夺了去”。李逵不顾燕青的阻拦,回到梁山就直奔忠义堂,砍翻了杏黄旗,然后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宋江听燕青说明了情况,就和李逵打了一个赌,这个赌的赌注是脖子上的人头!事情当然并不存在,赌输的当然是李逵。宋江撇下李逵,“自与一行人马”回大寨去了,李逵按照燕青给出的主意,回到山寨负荆请罪。当然了,众兄弟都会替李逵求情,李逵免于一死。 有人可能要问,提议赌人头不是李逵吗?不错。但是,这个赌注是在宋江诱导下定的。宋江首先说的是,假如他输了,“就那里舒着脖子,受你板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然后问李逵,假如你输了,“该当何罪?” 李逵是一个赌徒,他懂得赌博的规矩,说假如自己输了,“便输这颗头与你!”李逵哪里有宋江肚子里那些弯弯曲曲!凭宋江对李逵的了解,他知道李逵一定会顺着杆儿爬上来。我们可以问一句,燕青已经把事情说明了,宋江为什么还要赌人头?这还不算,他还让“铁面孔目裴宣写了赌赛军令状”。谁都知道,军中无戏言,这恐怕不是赌几两银子那么简单吧!事情弄明白后,宋江不是叫上李逵到山上说个明白,而是自己先回去了,这是不是留下李逵让他“自裁”?果然听得李逵说道:“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李逵负荆回到山上,宋江仍然在说:“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只不过宋江忘记了一点,李逵这个人,小赌一向赌得直,大赌却会耍赖,为了安抚众人,他只得顺水推舟,有条件放过了李逵。 宋江为什么要杀死李逵呢? 关键在于宋江的那个“招安”。这是宋江的政治理想,也是他的底线,任何人不得触碰,李逵恰恰是触碰了这个“红线”。武松不是也反对招安吗?但招安这个问题,恰恰是武松先提出来的,他曾经对宋江说过“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后来武松反对招安,是看不上宋江一味的奴颜婢膝哀求招安,像吴用所说的“打得他梦里也怕”那样的招安他并不反对。鲁智深反对招安是觉得这个“尘世”太脏,就像是他的“直裰染做皂了”,是洗涮不干净的。林冲、杨志不愿意招安是因为高俅,有了这个人,他们很难“安身立命”。 李逵则不一样,他反对招安,是因为他要造反。以上几人尽管反对招安,但他们从来没有主张过什么,而李逵不一样,他多次“劝进”,让宋江当皇帝。这就是李逵和他人的区别。 李逵这个人出身于社会的最低层,他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平等,再高一层的要求才是当个“将军”。当他的基本要求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觉得换一个皇帝也许就会实现这个平等。而宋江出身于官吏,他的基本要求是逐级升官,最后进入“庙堂”;更高一级的要求是政治清明,皇帝的圣聪不被阻塞,以便让他能够顺利地实现目的。他们所以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皇帝不好,是因为奸臣挡住了他的“上进”之路。因此,他始终都认为皇帝“至圣至明”,不存在任何的杂念,就是见了皇帝“偷情”的妓女也要拜倒在地,在这样的人面前也是一个奴才。等级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他们在高等级的官员面前,即便是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贪官,他也要“潜伏爪牙忍受”;而在低级别的官员或者是民众面前,他们则是“主子”。 反映在具体问题上,李逵要接母亲上山,就是这种平等思想的反映。当宋江接了父亲上山,公孙胜要回家探母,李逵要下山遭到了宋江的阻止,李逵说:“哥哥,你也是一个不平心的人。你的爷,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里受苦。”只不过,李逵不知道,梁山泊也是有等级的!宋江、公孙胜都是梁山决策集团的人物,是梁山泊的“上层”,他尽管进入了天罡之数,也不过是一个“中层”而已。他这个小牢子身份的人,能够进入这个中层也是粘了宋江的光。他不思“报恩“,却要拿着自己的娘和宋江的爹相比,这能行吗? 这个在政治理念和思想观念都和宋江哥哥不一样的人,宋江能容得下他吗?当宋江在用人之际,李逵即便被用,也会时时防着,燕青就是宋江放在李逵身边的“监管人”,这一点书中交代的很清楚。得机会,宋江就要置李逵于死地。当然了,宋江要标榜仁义,杀李逵必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因为他需要一个理由,李逵又得以活下来。当他自己知道已经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不再需要理由,于是招来李逵给他下毒。只不过,李逵是宋江从江州带回来的人,众头领只知道宋江哥哥待李逵最好,揣度着宋江并不是真要杀他,再加上这帮子“哥们儿”都是些“义气”之士,所以要真心给他讲情。这会产生两种效果,宋江不得不考虑兄弟们的心理感受,所以才会饶过李逵;饶过李逵又反过来掩盖了宋江想杀死李逵的内心意图。 人之将死,会有一些不尽之事需要交代,宋江的不尽之事是什么呢?李逵。宋江说的是:“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假如他的政治理念和李逵一样,他是否应该让李逵为他报仇!而到了这个时候,李逵的反应是什么呢?他的反应是,“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这也反映了李逵的认识水平,在他看来,只有宋江这个哥哥才给过他平等。 一个“好汉”给他人当奴才可悲,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更可悲,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主子却时时要他死则最可悲,主子随时要他死他却浑然不知是最最可悲。李逵就是这个最最可悲的人。 延伸:梁山上死得最惨的十位好汉(注明:并非就只有十位): top10 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 地点:昱岭关 《水浒传》的读者一定知道昱岭关这个地名,该书第一百一十八回的回目就是:“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这个地点预示着这部不朽名著的哀伤结局:宋江投降朝廷后,率水泊108将与南国方腊血战于此,损失数十员大将——曾经快意恩仇的梁山好汉们自此渐渐陷入“招安”悲剧的泥淖。 惨状:北宋末年,方腊义军曾与宋军在此大战,《水浒传》写宋江征方腊过程中,阵亡头领竟达五十九员之多,光是卢俊义这一路,有一次派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校攻打昱岭关,就遭到南军猛烈的驽箭。“可怜水浒六员将佐,都作南柯一梦。史进、石秀等六人,不曾逃得一个出来,做一堆儿都被射死在关下”,“三千步卒,止剩得百余个小军,逃得回来。” 自弓箭被广泛应用于战场之后,“精确打击”和“地毯式轰炸”便是弓箭最主要的两个使用途径。如果你有宣赞、欧鹏的眼疾手快,或能躲过弓箭“精确打击”的袭击,但是如果面对多如飞蝗的“地毯式轰炸”,恐怕任何名震天下的大将也只有束手待毙的份了。所以当史进六人进入江南神射手庞万春精心布置下的弓箭阵时,除了变成刺猬之外再无其他选择。锋利的箭头可以打得人面目全非,长长的箭杆可以穿透厚实的躯干,流出的是血,带出的是肠,留下的是洞,万箭穿身是何其痛苦,密布箭矢又是多么恐怖?可以想象,当把数十甚至上百枝箭矢从史进等人身上拔下来时,面对一堆烂肉,谁还能再看出史进“银盘也似一个面皮”的脸颊呢?而且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箭头上面一般都有倒钩,进去容易拔出来难,每拔一根都会带出大量血肉,甚至内脏,最终拔尽箭头时,血肉模糊已经是最轻的形容了! 可叹史进梁山第一位出场的好汉竟落得如此悲惨结局! 可怜石秀“梁山全伙在此”的余音尚在却已命绝昱岭! 可悲陈达杨春水浒第一个山头的头领功名未成人先死! 可笑李忠吝啬一世精打细算终带得免费弓箭无数而去! 可惜薛永将门之后未振祖上风采竟已先行魂断荒山岭! 梁山上除了史进六人之外,还有飞天大圣李衮也是被乱箭射死,在此一并祭奠。 惨烈程度:6.0 top9 玉幡竿孟康 地点:乌龙岭下长江 惨状:“孟康见不是头,急要下水时,火排上火炮齐发,一炮正打中孟康头盔,透顶打做肉泥。” 孟康,绰号“玉幡竿”,喻为身材修长,玉树临风之意,好像笔直的幡竿一样,是典型的仪仗队排头兵的标准身材。孟康长得帅,还有一手巧夺天工的造船绝技,又擅长水陆两栖作战,是梁山上非常难得的一个人才。当征方腊战役打到胶着之时,孟康再一次应召入了水军,随阮小二、童威、童猛一起执行突袭方腊水军的任务。面对敌人排山倒海的火排,孟康、阮小二选择誓死一战,风格不同的童威、童猛则及时上岸抽身。结果孟康被一炮击中头盔,透顶打做肉泥,成为梁山好汉当中唯一一位死于热兵器的好汉。虽然真实北宋的火炮威力有限,但参照书中关于凌振火炮的杀伤力来看,正中头盔的孟康也的确只能用“肉泥”来形容了。一世在江中行走的孟康,最终随波而去,也算生于斯,长于斯,终于斯了。 惨烈程度:6.5 孟康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祖籍真定州人氏,因长得人高马大,又极白净,一身好肉体,人称“玉幡竿”。孟康善于制造大小船只。因押运花石纲,孟康奉命造大船,被负责的提调官欺侮,一气之下杀了提调官,弃家逃走江湖,在饮马川安身,跟随邓飞、裴宣。 孟 康 排 名:坐第70把交椅。 籍 贯:真定州(今河北省正定县)。 绰 号:玉幡杆。 星 号:地满星。 上山前身份及职业:造船匠。 上山原因:因不堪受监造大船提调官的责罚,将其杀后,落饮马川,后同邓飞等一同上梁山。 梁山职务:战船监造使。 武 器:回旋锚。 必杀技:五十回旋斩。 主要事迹:上梁山后监造了许多船只,奠定了梁山水军的基础。 结 局:征方腊时被火炮打死。 top8 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 地点:乌龙岭 惨状:“自此首先奔上山来夺岭,未及到岭边,山头上早飞下一块大石头,将郭盛和人连马打死在岭边。这面岭东关胜望见岭上大乱,情知岭西有宋兵上岭了,急招众将,一齐都杀上去。两面夹攻,岭上混战。吕方却好迎着白钦,两个交手厮杀。斗不到三合,白钦一枪搠来,吕方闪个过,白钦那条枪从吕方肋下戳个空,吕方这枝戟却被白钦拨个倒横。两将在马上,各施展不得,都弃了手中军器,在马上你我厮相揪住。原来正遇着山岭险峻处,那马如何立得脚牢,二将使得力猛,不想连人和马都滚下岭去。这两将做一处攧死在那岭下。” 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是《水浒传》中著名的一对少年将军,他们从对影山一登场便令人眼前一亮,他们飞舞的衣袂,俊朗的外表,蓬勃的朝气,神奇的戟法,是继小李广花荣之后最让人过目难忘的少年英雄。他们因慕名而决斗,由决斗成挚友,从对影山起到乌龙岭止,真正做到了形影不离,生死相随。然而这样一对花样美男的结局,却是让人黯然神伤之极。当滚下的巨石将郭盛连人带马打成稀烂时,巨大的冲击力不仅碾碎了郭盛标准美男的身躯,也碾碎了我们对于这位曾经叱咤疆场花样美男的所有记忆。一地的肉泥,已经分不清哪片是郭盛的,哪片是战马的。望着满地的血肉,这真得是那位“素罗袍光射太阳,银花带色欺明月”的郭盛吗?人们还未从郭盛惨死的痛苦中清醒过来,吕方又在与敌悍将白钦的激烈肉搏中滚落悬崖,摔成齑粉,在真正做到与敌同归于尽之时,也与敌人的遗体永远地交织在了一起。吕方与郭盛双双在乌龙岭上阵亡,一个与敌将永远融合,一个与战马混为肉泥,两个《水浒传》中最风华绝代的少年英雄都以最为惨烈的方式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们所热爱的江湖,离开了他们一生誓死追随的公明哥哥。 吕方与郭盛走了,留下了一地难以归拢的碎肉,还有一段必将被人永远传诵的传奇。也许帅哥在活着的时候深受旁人的妒嫉,所以死时一定会非常惨烈,吕方、郭盛如此,张顺如此,孟康如此,被磨扇击得面目全非的郑天寿也是如此。 残躯最终融于泥土,但传奇却将永驻人心! 别了,吕方!别了,郭盛! 更多精彩请看姚看江湖的天涯博客:姚看江湖 惨烈程度:7.0 top7 宋万,焦挺,陶宗旺、邹渊、杜迁 地点:润州(宋万,焦挺,陶宗旺)、清溪(邹渊、杜迁) 惨状:“宋江点本部将佐,折了三个偏将,都是乱军中被箭射死,马踏身亡。那三个?一个是云里金刚宋万,一个是没面目焦挺,一个是九尾龟陶宗旺。” “邹渊、杜迁,马军中踏杀。” 两军交锋,千军万马,如滚滚洪流,所过之处尘土飞扬,乱石穿空。尘埃石块尚且如此,血肉之躯夹杂在其中,犹显得羸弱不堪,而梁山好汉的陨落也正是从两军混战中的踏杀开始的。历经百战而未损一将的梁山好汉,在踏上江南方腊国开始,便走上了陨落覆灭之路。首战润州,梁山元老宋万、相扑无对的焦挺、一专多能的陶宗旺都在乱军中被箭射死,又惨遭马踏如泥。临近尾声的清溪之战,另外一位梁山事业的开辟者杜迁也同样死于踏杀,与好兄弟宋万在征方腊的一首一尾两个时间节点落得了同样的悲惨结局,或许这就叫做冥冥中注定。与杜迁一起赴难的还有登云山的当家人邹渊,如果再加上乱军中死因不明的菜园子张青,还有被王寅马匹撞成车祸现场的青眼虎李云,那么梁山共有七位好汉被马踏如泥(李云勉强算),是死亡人数极高的一种惨烈死法。在这七人中死得最惨的当数宋万,焦挺,陶宗旺三位,他们在乱军中可能已经被射成了刺猬,再经成千上万战马和步兵的踩踏,恐怕已经完全和泥土混合,成了真正的马踏如“泥”,想来最终也是通过衣服号牌才最终辨识清楚身份的。 惨烈程度:7.0 top6 赤发鬼刘唐 地点:杭州候潮门 惨状:“刘唐要夺头功,一骑马,一把刀,直抢入城去。城上看见刘唐飞马奔来,一斧砍断绳索,坠下闸板,可怜悍勇刘唐,连马和人同死于门下。” 刘唐并非《水浒传》中十分浓墨重彩的人物,但却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以一丝不挂的裸睡姿态出场,被黑都头雷横当作邀功请赏之物枉吊了一夜;他为了替恩人晁盖夺回银两,大战插翅虎上演了《水浒传》最精彩的一出步战;他千里寻晁,透出了生辰纲的惊天秘密,左右了水浒剧情的发展;他身挑重任,为宋江背来了最终改变天下命运的书信和金条。刘唐毫无疑问是智取生辰纲几回中最重要的角色。只可惜英雄的辈出,将刘唐淹没在了其他英雄人物的光环之下,直到最后千斤巨闸的落下,形如肉饼的刘唐才再一次让人们惊觉他曾经的伟大。那个“鬓边一搭朱砂记”、形容有些丑陋,但却十分忠义的刘唐就这样以一种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侠义之旅。曾经为了那十万贯富贵而来的刘唐,最终也未能过上梦寐以求的土豪生活,但正是当年那个冲动的举动,却让他的人生从此不在平庸。当人们用陶宗旺遗下的铁锹,一铲一铲小心翼翼地铲起刘唐碎片时,相信恸哭的不仅是宋江,而是整个梁山,因为作为资深元老的刘唐是撑起梁山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刘唐的离去,也预示着梁山大厦的将倾。正如宋江所言:“屈死了这个兄弟!自郓城县结义,跟着晁天王上梁山泊,受了许多年辛苦,不曾快乐。大小百十场出战交锋,出百死,得一生,未尝折了锐气。谁想今日却死于此处!” 这或许是对刘唐一生最好的总结。 惨烈程度:7.5 top5 浪里白跳张顺 地点:杭州涌金门 惨状:“张顺从半城上跳下水池里去,待要趁水没时,城上踏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一齐都射打下来。可怜张顺英雄,就涌金门外水池中身死。 张顺去涌金门越城,被箭射死于水中,现今西湖城上把竹竿挑起头来,挂着号令。” 宋江在西陆桥上祭奠张顺是宋江哭得最情真意切的一次,更当众直言“我丧了父母,也不如此伤悼,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这也难怪,自江州相遇,张顺便追随宋江,成为宋江的左膀右臂,擒黄文炳,请安道全,捉高太尉,为宋江的不世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宋江最铁、最能干、最信任的兄弟。而这一次更是为了解宋江的心中烦闷,本无须涉险的张顺自谋计划,深入敌境试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中为公明哥哥叩开攻克杭州的胜利之门。然而功亏一篑,英雄一世的浪里白条被守军用踏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打得体无完肤,甚至可以说是支离破碎,次日更被枭首示众于城门之上,死得可谓惨矣!想想当年斗李逵时英姿飒爽的浪里白条,再看看如今身首异处,烂如蜂窝的张顺,相信每一个读到此处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他是《水中花》,“虚虚渺渺淡然逝去”;他是《海上花》,“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张顺轰轰烈烈而去,正如他神采奕奕而来,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也为我们留下了心如刀割的伤痛。 别了,张顺,那一段雪肤闪闪的年代。 惨烈程度:8.0可怜张顺英雄,就涌金门外水池中身死 top4 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 地点:乌龙岭 惨状:“解珍暗暗地叫兄弟道:‘夜又短,天色无多时了,我两个上去罢。’两个又攀援上去。正爬到岩壁崎岖之处,悬崖险峻之中,两个只顾爬上去,手脚都不闲,却把搭膊拴住钢叉,拖在背后,刮得竹藤乱响。山岭上早吃人看见了。解珍正爬在山凹处,只听得上面叫声:‘着!’一挠钩正搭住解珍头髻。解珍急去腰里拔得刀出来时,上面已把他提得脚悬了。解珍心慌,连忙一刀砍断挠钩,却从空里坠下来。 可怜解珍做了半世好汉,从这百十丈高岩上撞下来,死于非命。下面都是狼牙乱石,粉碎了身躯。解宝见哥哥颠将下来,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可怜解宝为了一世猎户,做一块儿射死在乌龙岭边竹藤丛里。天明,岭上差人下来,将解珍、解宝尸首就风化在岭上。” 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是翻山越岭的高手,山地作战的鼻祖,虽然许多人都认为他们哥俩跻身三十六天罡之列非常值得商榷,但细看二人履历却发现这哥俩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为梁山做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发挥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一些甚至直接决定了战局的最终走向。二解擅长于山地作战,却最终死在了山地突袭上面,就如同能在“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的张顺最终也是死在了水中一样,仿佛是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二解阵亡的经过也与张顺出奇地相似:面对一筹莫展的宋江,解氏兄弟主动请缨出战,临别也和张顺一样说出了“我弟兄两个,自登州越狱上梁山泊,托哥哥福荫,做了许多年好汉。又受了国家诰命,穿了锦袄子。今日为朝廷,便粉骨碎身,报答仁兄,也不为多”有些诀别意味的话。(张顺的原话是:“便把这命报答先锋哥哥许多年好情分,也不多了!”)这种遗嘱性质的告别预示着二解的有去无回。张顺死在涌金门是遇到了更加细心的对手,而二解丧身乌龙岭却是缘于自己的粗心大意。拖动的钢叉撞击峭壁发出的响声在静夜之中被清晰地传到了守岭兵卒的耳中。解珍直接从百十丈高处坠崖而死,落地后的惨状不用多言也知道是惨不忍睹。而解宝更加惨烈,被岭上射下的“大小石块,并短弩弓箭”打成蜂窝后又坠落崖底。鉴于“下面都是狼牙乱石”的地貌,已被石块弓箭打散了的身躯,再经此撞击,恐怕只能用粉身碎骨来形容了!第二天,二解的尸体被风干示众于岭上,想来也只是些残肢断臂而已!二解与张顺死法相似,只因一是峭壁,一是湖面,所以二解之死特别是解宝之死犹惨于张顺,故排在了张顺之前。二解兢兢业业地走完了他们的水浒征程,虽然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对于他们自己却已经了无遗憾了。他们用他们的实干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他们用他们的忠诚,实现了他们曾经的承诺。他们可以了无遗憾地去了。 惨烈程度:8.5 top3 圣水将单廷圭、神火将魏定国、八臂哪吒项充、花项虎龚旺 一、圣水将单廷圭、神火将魏定国 地点:歙州 惨状:“次日,卢先锋与同诸将再进兵到歙州城下,见城门不关,城上并无旌旗,城楼上亦无军士。单廷圭、魏定国两个要夺头功,引军便杀入城去。后面中军卢先锋赶到时,只叫得苦,那二将已到城门里了。原来王尚书见折了劫寨人马,只诈做弃城而走,城门里却掘下陷坑,二将是一夫之勇,却不提防,首先入来,不想连人和马,都陷在坑里。那陷坑两边,却埋伏着长枪手,弓箭军士,一齐向前戳杀,两将死于坑中。可怜圣水并神火,今日呜呼葬土坑!” 圣水将单廷圭和神火将魏定国是以剿灭梁山征讨大军主帅的身份出场的,地位近似于当年的双鞭呼延灼和在他们之前的大刀关胜,并在首战中凭借水火二将的特殊本领,活捉了关胜的左膀右臂宣赞和郝思文,杀得关胜大败。若非林冲,杨志两军赶来助阵,关胜恐怕得被水火二将一路杀回梁山泊。如此出彩的人物,归降梁山后却表现的越来越平庸,不但排名在手下败将宣赞、郝思文之后,而且当年精妙的布阵之法也恍若遗忘,更加在攻打歙州时犯了和草莽出身的刘唐一样的低级错误,殊无半点当年统帅大军欲踏平梁山的大将之风。相比与张顺、二解的快死(张顺、二解入水坠崖都会加速死亡进程),陷入土坑里的水火二将,遭遇长枪手,弓箭手的连番戳杀,若不刺中要害的话可谓漫长而痛苦,最终的模样也不会比张顺、二解好上多少。 二、八臂哪吒项充 地点:睦州 惨状:“项充急回时,早被岸边两将拦住,便叫李逵、李衮时,已过溪赶关彪去了。不想前面溪涧又深,李衮先一交跌翻在溪里,被南军乱箭射死。项充急钻下岸来,又被绳索绊翻,却待要挣扎,众军乱上,剁做肉泥。可怜李衮、项充到此,英雄怎使?只有李逵独自一个,赶入深山里去了。” 不熟悉水浒的人,未必知道项充的存在,但看过水浒的人都会牢牢地记住这个人。项充是携芒砀山吞并梁山之威而出场的,一露面便与飞天大圣李衮重挫史进领衔的少华山组合,而与李逵组成屠人四人组之后,项充的威力更是被无限放大,成为战场上闻之色变的恐怖屠人机器,一次次杀得敌人片甲不留,充当着梁山上清道夫的重要角色。然而在与郑魔君的对战中,由于李逵、李衮杀得性起冒失追击被人截了后路,项充在追赶李逵的过程中,被绳索绊翻,剁成肉泥。可怜屠人无数的项充,最终死在了千刀万剁之下,遥想当初杀得兴起之时,项充万没料到砍出去多少刀最终都如数地还了回来。屠人四人组的另外几位也是如此,李衮被乱箭射死,鲍旭被砍为两截,貌似结局尚可的李逵死在了最亲近人手上,心中之痛恐怕也不亚于千刀万剐之痛!正应了那句至理名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三、花项虎龚旺 地点:德清 惨状:“龚旺因和黄爱交战,赶过溪来,和人连马陷倒在溪里,被南军乱枪戳死。” 花项虎龚旺作为没羽箭张清的副手,也曾在东昌之战中风光一时,与张清、丁得孙一道组成了令梁山也畏惧三分的东昌府三叉戟。在德清之战中,龚旺连人带马陷倒在溪里,被南军乱枪戳死,死法有点像后来说岳中陷在小商河被乱箭射死的南宋大将杨再兴。乱枪戳来的痛苦远比万箭齐发来得更加难耐,乱箭齐发死得惨烈但还算干脆,可敌兵士你一枪我一枪的乱戳,不但死得慢,而且戳得烂,并且要直面着宵小们戳向你身体的刀枪,心灵的恐惧和震撼不言而喻,甚至还可能会有虐杀的情况出现。所以无论是过程还是最终结果,龚旺与单廷圭、魏定国、项充都承受了巨大的折磨,倒不如像张顺、二解、刘唐他们来得干脆些好。四人因为经历相似,故将他们排在了一起。 惨烈程度:9.0 top2 金枪手徐宁 地点:杭州北关门 惨状:“此日又该徐宁、郝思文,两个带了数十骑马,直哨到北关门来,见城门大开着,两个来到吊桥边看时,城上一声擂鼓响,城里早撞出一彪军马来。徐宁、郝思文急回马时,城西偏路喊声又起,一百余骑马军,冲在前面。徐宁并力死战,杀出马军队里,回头不见了郝思文。再回来看时,见数员将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宁急待回身,项上早中了一箭,带着箭飞马走时,六将背后赶来;路上正逢着关胜,救得回来,血晕倒了,六员南将,已被关胜杀退,自回城里去了。慌忙报与宋先锋知道。宋江急来看徐宁时,七窃流血。宋江垂泪,便唤随军医士治疗,拔去箭矢,用金枪药敷贴。宋江且教扶下战船内将息,自来看视。当夜三四次发昏,方知中了药箭……宋江使人送徐宁到秀州去养病,不想箭中药毒,调治不痊……后半月徐宁已死,申文来报” 徐宁之死,乍一看非常普通,细想之其实过程痛苦异常,结局枯槁惨烈。徐宁中毒箭后,当时便七窃流血,血晕倒了。由于神医安道全被调回京,没有良医救治,又地处条件简陋的前线,徐宁当夜便毒药发作,三四次发昏。可见当时的徐宁已经命悬一线,处于生死边缘,其后能够挨到秀州,并最终拖了半个月,完全是靠徐宁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硬撑过来的。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长期伤病的折磨已经远远超过了干脆利落的死亡,更何况是药箭引起的神经性中毒、外伤溃烂、内部感染等叠加的痛苦。所以,徐宁所受之苦恐怕比千刀万剐也好上不多。 至于说徐宁最后枯槁惨烈,是因为中毒箭的徐宁饱受病痛摧残,从书中首日中毒情况来看,恐怕已经是滴水难进了,历时半月缺医少药,没有粮食维系的折磨之后,可以想像形容枯槁、皮包骨头的徐宁恐怕比干尸也强不了许多,绝无当年“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的风采。梁山上中毒箭而死者甚多,除晁天王与徐宁相似之外,其他人比如操刀鬼曹正、活闪婆王定六都是当场毙命,绝无久拖不决的;其他患疾病之人如林冲、杨志、时迁虽然也经历了长期的病痛折磨,但毕竟是自然患病。如徐宁般伤于两军阵前,饱受摧残而死的,只徐宁和晁天王二个。晁天王是心有不甘,而徐宁呢?恐怕如此的安排,就是要以徐宁结局之惨来控诉汤隆当年出卖之恶! 惨烈程度:9.5 top1 井木犴郝思文 地点:杭州北关门 惨状:“次日,只见小军来报道:‘杭州北关门城上,把竹竿挑起郝思文头来示众。’方知道被方天定碎剐了。” 郝思文的一生只有起始两点值得关注,中间的一段则在不停地被俘中度过,但这有限的两点却撑起了郝思文不凡的一生。 郝思文之母因梦“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后生此人,因此人唤他做井木犴”,这颇有神话意味的开始,似乎预示着郝思文一生要在不断创造丰功伟绩的轰轰烈烈中度过。然而真实的郝思文近乎而立之年依然白丁一个,借着义兄弟大刀关胜的好运才直升为先锋使。初出江湖的郝思文还未赢得胜利的赞誉,就非常尴尬地沦为了女将扈三娘的阶下囚,那红绵套索套住得又何止是郝思文的身体,更包括了郝思文那颗刚刚雄心勃勃绽放就被捏得粉碎的心。兵败又变节,郝思文的水浒征程开始得就非常一塌糊涂,丝毫没有半点他母亲梦中天降大任的模样。投诚梁山后的郝思文刚准备一雪前耻,在新东家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却又被水火二将所擒。其后征方腊,遇突袭,郝思文再度被俘,还陪上了金枪手徐宁一条性命,郝思文的人生再次跌到了谷底。 不过,郝思文糟糕得无以复加的一塌糊涂人生在临近终点之时,终于轰轰烈烈地爆发了一场:面对千刀万剐的酷刑,郝思文誓死不变节,用自己的生命和千刀万剐的痛苦,践行了当年在忠义堂前立下的誓言。郝思文虽然功劳有限,但精神的巨大鼓舞作用却足可以与梁山上任何一员大将的功劳相媲美。郝思文生的伟大,死得光荣,他人生的起始两点就决定了他这一生最终的不平凡。 惨烈程度:10 水浒中谁是害死李逵母亲的真凶?真的是老虎吗 《水浒传》中有一段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李逵回家接老母亲上梁山,先是在路遇到一个假冒自己名字拦路抢劫李鬼,李逵杀死了李鬼。然后回家接出老娘,在走至沂岭时,遇到老虎。李母被老虎吃掉,李逵一怒之下杀死四虎。这个故事虽然大家熟悉,但恐怕没有太多的人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 一、李逵下山接母的五大疑点 首先,李逵下山接老母的动机不纯。李逵接母亲上山并非出自本心,而是在宋江接老父上山,公孙胜回家看望老母的背景下发生的,完全是一种被裹挟式的行为。什么是裹挟式行为呢?就是说,在一个环境中,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自己虽然明明不想去做这件事,但由于受到氛围的影响,也跟着不得不去做同样事情的行为。试想,如果李逵真的思念母亲,不愿母亲在农村受苦,他完全可以在江州时就把母亲接来。那时当时李逵虽然犯法,但已被赦宥,而且在江州牢城营里当上了一名监狱协管。当时的李逵拿着政府提供的薪水,是有足够条件赡养母亲的。宋江与李逵初次见面时,李逵可以拿着十锭大银出去赌博,为什么不能把老母接来江州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逵后来之所以要接母亲上山,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去尽什么孝道,而是在宋江接了宋太公,公孙胜说要回家看望母亲的背景下,自己为了不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才下山去接母亲的。 可能有人会说,李逵就害怕丢了面子就要做违心的事吗?答案是肯定的。困为李逵是一个把面子看得极重的人。前面我们说了,李逵没什么本事。大家记住,越没本事的人,往往越要面子。李逵因为没有本事,怕别人小瞧自己,所以只好在面子上做文章。前面我们提到,李逵打仗打不过对方,就把心思放在残害百姓和俘虏上。几次劫法场,杀死的官军不多,更多的是百姓。还有刀剐活人,吃人肉事,目的就是让大家敬畏自己。返回来再说李逵接老母的事。既然宋江、公孙胜都孝敬,那么我李逵当然也是个大孝子呀!所以我也一定要接老母上山。就是因为李逵接母亲上山的目的不纯,才引发了以后悲剧。 第二,李逵接母上山是否必要?晁盖安排人接宋江的父亲宋太公上山是因为宋江是被通缉的重案要犯。按照大宋法律规定,宋太公一家是要负连带责任的。用宋太公的话说:“赵能那兄弟两个每日拨人来守定了我们,只待江州公文到来,便要捉取我父子二人解送官司。”赵能是郓城县的刑警队长,警方只等拿到江州的批捕手续,就计划将宋太公一家押监入狱。所以梁山“好汉”要把宋太公和宋清接到上,进行必要的保护。而李逵呢?他的情况与宋江是完全不同的。李逵流落异乡,与家中断绝音迅已经十几年了,李逵在外面闹出的事再大,对家里也基本构不成什么影响。我们从后来李逵的哥哥李达的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李达说:“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来,着落原籍追捕正身,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财主替我官司分理,说:''他兄弟已自十来年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冒供乡贯?''又替我上下使钱。因此不官司仗限追要。”官府已经认为李逵与家庭已经在实事上脱了关系,李逵回家露面,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给哥哥和母亲增添新的麻烦。 第三,李逵接老母上山是否现实?李母双目失明,在年龄上至少也得年过六旬。把这样一个残疾老太太接去山寨,远离文明社会,是极不现实的。并且李母本身也不愿儿子去做强盗。李逵和母亲见面后,李逵寻思道:“我若说在梁山泊落草,娘定不肯去;我只假说便了。”李逵应道:“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如果李母知道李逵在梁山整天被官军追剿,还不得吓个半死?在这种情况,李逵将母亲接到山上不知是为母亲好,还是要害母亲?第四,当时的形势下,李逵单枪匹马是完不成接母上山的任务的。李逵下山时适逢梁山“好汉”们刚刚闹了江州,劫了法场。社会上严打风声正紧,在通往水泊梁山的要道上官府势必层层设卡。晁盖接宋太公一家动了200多名喽啰兵,可见风声之疾、形势之紧。这时,李逵却要一个人下山接老母上山,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第五,沂岭遇虎是否蹊跷?李母是在过沂岭时遇害的。据说是因为李母口渴,李逵不得不放下母亲,独自找水。此时,老虎出来寻食,一下被老虎吃掉了。我们不禁要问,黑更半夜的,在一个荒山野岭里,把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太独自放在山里是否妥当。如果要找水,李逵完全也可以带母亲一起去的。可李逵却违背常理,将母亲放在一边,里面的疑点实在太大。 二、李母遇害的真实情况 李逵的下山经历其实很多,比如,曾经和吴用下山诓骗卢俊义,与戴宗一起去请公孙胜回山,和燕青下山去泰山打擂,把李鬼的故事安排在这些下山途中不是很好吗?但施老却要偏偏把这个故事放在李母遇害的一节,其目的决不是为了阐释一个“打假”的概念。那么施老打算告诉我们什么呢? 先来看李鬼这个名字吧!世间贱名、脏名、坏名不少,但还没见过谁起名叫“鬼”的。李鬼不但也与李逵同姓,从外貌上长得还与李逵极为相似。戴一顶红绢抓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活脱脱一个真李逵的形象。读到这里,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西游记》里的真假美猴王?同样的装束,同样的打扮,最后同样被真品打死。有人因此说假美猴王其实就是真猴王的另一个人格化身,代表着猴王邪恶的一面。那么这与李鬼之于李逵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李鬼其实就是李逵的另一个人格化身,是李逵的鬼影。李鬼劫道、劫财,滥杀无辜,并且没什么本事。这一点和李逵极为相似。施老表面上写的是李鬼,实则在变相大骂李逵。说李逵没有什么本事,只会干些劫道的买卖,并且滥杀无辜。 施老除了讽刺了李逵这些恶行后,还借用李鬼之口,将李逵所标榜的孝道驳了个体无完肤。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李鬼劫道时被李逵所伤。李逵本想杀死李鬼,但李鬼谎称家有九十岁的老母无人赡养,使李逵动恻隐之心,放了李鬼。可事实上,李鬼根本就有没九十岁的老娘,只是在山里和妻子劫掠为生。李逵知道李鬼说谎,并且还想杀害自己,一怒之下杀了李鬼。如果说李鬼是李逵的另一个人格,那么也就是说,李逵也根本就没有想真的赡养老母。他的所谓孝道也不过是为了装装门面罢了。再往下看,还有关于李鬼是李逵另一人格的确凿证据。李逵单单杀死李鬼还不够,还要割下李鬼身上的肉,在碳火上烤熟了下饭吃。 这场面固然血腥,实属少儿不宜。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考虑到血腥而不忍细读这一章节。如果我们细读起来,就会发现这一章中其实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密秘。这些秘密对我们认识李逵,进而认识《水浒》整部书都是相当重要的。后来李逵背着老母夜过沂岭,李母被虎吃掉后,也剩了一条腿,并书中写了这样一首诗:“假黑旋风真捣鬼,生时欺心死烧腿。谁知娘腿亦遇伤,饿虎饿人皆为嘴。”四句诗中前两句先说的是李鬼,然后就是一句娘腿,给人的感觉后面的娘,就是李鬼的妈。这首诗其实是在影射逵、鬼本是一人的事实。诗里的欺心这句话特别值得玩味,实际上是在说李逵满口的孝义,其实干的全是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事。这件事能是什么呢? 在水浒中神行太保戴宗真的是李逵的好大哥吗? 李逵刚出场时,宋江正在和李逵的好大哥戴宗喝酒。要了解李逵,就要先了解他的好大哥:戴宗。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戴宗这个人,是李逵最开始的好大哥,他很照顾,很帮助李逵。电视剧里,思想成熟的戴宗,就像亲哥哥照顾亲弟弟一样,照顾着傻乎乎的李逵。李逵最开始的时候,不服别人,只服戴宗。李逵对着别人,都是你这鸟,唯独对着戴宗,一口一个节级哥哥,叫的亲热。乍一看,戴宗对李逵很好,戴宗照顾李逵这个脑子很单纯的小朋友,就像照顾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还是从原著来分析。 江州市高档大酒店里,戴宗,宋江这两个有身份的人正在喝酒,却听见楼底下吵闹起来,店小二上楼对戴宗说道,这个人只有院长大人能制服的了他。戴宗问道是谁,店小二说是李逵。戴宗听了便道:【又是厮在下面无礼,我只道是什么人。兄长少坐,我去叫了这厮上来。】戴宗这一句话,就说了出四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哪四个呢?让我们慢慢来看。 1,【又是这厮在下面无礼】——戴宗一听李逵下面在吵闹,戴宗都不用看,就知道,李逵之所以在下面和人闹,肯定不是别人的错,而是李逵的错,肯定是李逵又对人家无礼了。戴宗很了解李逵。同时,李逵的性格,心理,也被戴宗掌握的很清楚。 2,【我只道是什么人】——我只道是什么人,就证明戴宗很轻视李逵,很瞧不起李逵——要是别人在闹事的话,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摆平,可原来闹事的是李逵那个脑残啊,我只道是什么人!分分钟摆平他!乍一看,戴宗和李逵的关系,似乎并不是我们大家印象中的好朋友关系。他们的关系,只是戴宗在利用李逵而已,戴宗很看不起李逵。想想也是,戴宗堂堂的院长,喝酒都要上五星级大酒楼雅间儿的人,怎么会真心的跟李逵这个吃鱼都淋一桌子汤水的人真心结交呢? 3,【兄长少坐,我去叫了这厮上来】——戴宗依然很轻视李逵,很看不起他。同时,戴宗也很肯定的认为,自己可以轻松的制服李逵。轻松到什么地步呢?轻松到连手都不用动,我一句话,就能把他【叫】上来。戴宗说,宋江哥哥,你少坐一会,我分分钟制服他。为什么戴宗会这么肯定自己能制服李逵呢?是因为戴宗像燕青那样,武功比李逵高吗?应该不是,从后文我们可以知道,戴宗的武功应该是没有李逵那么高的。那为什么戴宗觉得自己分分钟就能制服李逵呢?因为阿,戴宗知道这李逵是个白痴,没什么心计,戴宗随便一两句话,就能把他给弄死!戴宗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戴宗瞧不起李逵,不是因为李逵不能打,而是因为李逵只会打,而不会动脑子。 4,【那厮】——由始至终,戴宗称呼李逵始终是称呼李逵为:那厮,这厮,你这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戴宗可从来没叫过李逵是兄弟之类的,戴宗把李逵当兄弟,只是大部分读者一厢情愿罢了。显然,戴宗极度的看不起李逵,从心底里,就没把李逵当过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在戴宗的心里,李逵只是一个‘厮’。可能有的朋友听到我这么说,有些难以接受——他们可是情同兄弟的梁山好汉啊!其实,我的这种说法,才是符合现实的。因为戴宗这个人:1,有钱,戴宗是一个节级院长,每个月光受贿,就不知道能得几百两纹银。2,有社会地位,仗着自己跑得快,很受蔡九知府的喜爱。而蔡九知府的父亲,就是国家总理蔡京。这样一个有钱有地位的人,他会喜欢和李逵这样的,身上没一分钱,脑子也不好使,还打死了人跑了的小混混结交?明显,这不符合现实。 怎么才符合现实呢?那就是戴宗这样的人,看不起李逵这样的人,这个说法虽然残酷,但这个说法,才是符合现实的。大家先不要不信,其实,水浒传书中处处可见戴宗看不起李逵的证据。李逵刚见宋江时,李逵就兴致冲冲的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你看,这李逵多么的单纯。此时的李逵,就像小孩子看到家长带来了一个新的叔叔一样,李逵立刻就想知道一下,这黑汉子是谁?他怎么跟戴宗哥哥在一起?你看,施耐庵写人写得很形象吧?李逵一副不通世事,天真烂漫的样子。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最爱这句话了。面对着如此单纯可爱的李逵,这戴宗是怎么回答的呢?戴宗根本就没屑搭理李逵!而是回过头来,很烦躁的向着宋江说道:【押司,你看这厮恁的粗鲁,全不识些体面。】 你看,戴宗看不起李逵吧?同时,戴宗看不起李逵的原因是:李逵太粗鲁,不识体面。反过来说,就是李逵这么说话,让戴宗感觉有点丢自己的面子——带李逵这样的人出来交际应酬,太掉价。大家见了面,互相认识了,大家就去吃一下当地的特色菜吧。戴宗宋江两个有身份的人都坐下,要上一支82年的红酒,拿起小杯子来,就像品茶一样,一口一口的品,慢慢去感受这支红酒的层次,去感受它丰富的果味。李逵则上来就大声吼道:给我上大碗!我要一口闷!戴宗又喝道:【兄弟好村!】你看,还是看不起李逵,嫌李逵没见过世面。最后,戴宗对宋江说道:【兄长休怪,小弟引这等人来相会,全没些个体面,羞辱杀人!】这个应该就是戴宗的心里话了,他觉得自己有李逵这样的朋友,很没面子,羞辱杀人。同时,也说出了自己对李逵的定位:这等人。 分析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戴宗从来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把李逵当成他的兄弟。戴宗从来就没把李逵当成和自己一个级别的人。在戴宗眼里,自己和宋江他们,是上等人。而李逵,则是下等人。所以,吃完饭后,戴宗很不好意思地说:【兄长休怪,小弟引这等人来相会,全没些个体面,羞辱杀人!】你看,李逵在戴宗眼里,是:这等人。不过,为什么戴宗看不起李逵,还经常要和李逵结交呢?原因就是戴宗要利用李逵。利用李逵干什么呢?其实啊,书上李逵还没出场的时候,施耐庵就借店小二的嘴,把真相给说出来了!店小二最开始是对戴宗说,这个人啊,只有你能制服。这一句话,就把戴宗怎么利用李逵,说得一清二楚了。李逵整天闹事,所有人都治不了他,只有戴宗能制服,那么,戴宗为什么不直接一劳永逸,直接让李逵以后不要闹事了呢?因为阿,有些事儿,嘿嘿,戴宗还要利用李逵去做呢。 戴宗说李逵,【虽死,其忠不改。】你看,李逵好利用吧。一旦他认准了你,就算他死了,他也会听你话滴!后来,李逵死之前,也说道:【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你看啊,这李逵脑子很单纯,或者说他很白痴。宋江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之后,李逵就活着是宋江的人,死了,也愿意当宋江的鬼了。既然李逵又单纯,武功又高,那么,他这个人对于社会而言,可就很危险了。如果仅仅是个白痴,自然对社会无害。如果仅仅武功高强,那么也对社会无害。但是啊,李逵武功又高,脑子又白痴,这样的人,就像一个很容易被操控的核武器,就非常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那么,很有聪明的宋江,是怎么利用很白痴的李逵的呢? 黑旋风李逵为何不喜欢万人迷李师师 李师师是北宋时代的美女,在水浒传里她和李逵是同时代的人,有很多男子对她一直很青睐,即使是大宋天子宋徽宗也曾想千金买笑,宋江等人为了想招安,便多次来到花楼,要与李师师同醉,花去了大量金银财宝,方才一睹芳容。当时李逵也去了,水浒里是这样写的:娅环说道:“门前两个伴当,一个黄髭须,且是生的怕人,在外面喃喃讷讷地骂。”宋江道:“与我唤他两个人来。”只见戴宗引着李逵到阁子前。李逵看见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自肚里有五分没好气,睁圆怪眼,直瞅他三个。李师师便问道:“这汉是谁?恰似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众人都笑。李逵不省得他说。宋江答道:“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那师师笑道:“我倒不打紧,辱摸了太白学士。”宋江道:“这厮却有武艺,挑得三二百斤担子,打得三五十人。”李师师叫取大银赏钟,各与三钟。戴宗也吃三钟。燕青只怕他口出讹言,先打抹他和戴宗,依原去门前坐地。 看见李师师花容月貌,李逵为何表现出不喜爱的神色?其一,古人,尤其是练武修道之人,以不近女色为第一要旨,所以在书中常形容一些反面人物,如蒋门神等,一说就是:“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又如武松在蜈蚣岭杀王道人,当时武松并不知道王道人所搂的妇人是抢来的,只是因为王道人是出家人却搂着个妇人,单凭这一点就认定王道人是个奸徒,就动了杀心。李逵是作者喜爱的英雄,自然也以不近女色为最高准则。其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逵是乡下人,既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几个字,喜爱的女子,自然也是大手大脚的杨排风之类,如此柔柔弱弱的娇小女子,自然不甚中李逵的意。当然这女子还识文断字,会作诗填词,这自然很不和李逵的胃口。 其三,施耐庵笔下以禁欲主义为主,大部分梁山好汉都以不近女色为荣,一个矮脚虎王英因为好色,被人诟病。书中常引用这样一首据说是吕洞宾写的诗句:“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君骨髓枯。”就是这个意思。李逵喜欢结交天下英雄好汉,自然对女色嗤之以鼻。其四,李师师再美,也是青楼女子。这一点李逵是知道的,宋大哥居然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谈笑风生寻欢作乐,这让李逵很是不满,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才有睁圆怪眼,直瞅他三个。 不过李逵不知道,宋大哥他们来找小姐,显然不是留恋花酒,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目的。这其中的奥秘李逵不明白,因此才大睁着牛眼生闷气。当然对于李师师的嘲笑与讽刺,李逵也是一半糊涂一半明白,至于为何生气,还是不愿意让宋江和那鸟女人同台。 小说水浒传结尾李逵为何情愿把脑袋送给宋江 李逵朴实纯真、敢作敢为、莽撞冒失却又胸无城府。他是死心塌地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的,发誓与宋江寸步不离,江州劫法场,李逵第一个抡起大斧,从酒楼跳到刑场救下宋江。李逵甚至还多次对着众好汉说:“我这颗头是宋江哥哥的,哥哥要拿,便拿了去。”到底是为什么呢? 李逵是说到做到的,寿张县坐堂,听从燕青劝说要为老百姓做好事。他强硬穿上了县官的官服,还拿了当地富商的银票。他目不识丁,却断案如神,许多县官头疼的民间纠纷在他的三言两语中就解决了。他开放粮库,私放公粮,让老百姓感恩戴德。当然,也有时糊涂且冒险,一老汉哭诉着他家女儿被“宋江”和“鲁智深”强抢时,他也不分青红皂白,心中十分愤怒,怒气冲冲地闯上梁山大闹忠义堂,砍断梁山聚义的标志“替天行道”杏黄大旗,而且还当场辱骂宋江和鲁智深。 真所谓,纯真好汉心目中最敬重的伟人是完美的,容不得有半点污点。李逵敬重宋江,对宋江的大义大忠是爱慕的,可惜一个备受众人爱戴的英雄如今却到民间强抢了民女,与江湖上下流卑鄙的劫匪一模一样,简直不可思议。因此,李逵以为跟错了人了,心目中爱慕的宋江如今变坏了,只有辱骂宋江方能平息他心中的怒气。宋江对李逵这种莽撞纯真且敢爱敢恨的个性心知肚明,也认为只有澄清事实才能消除李逵的怒气。于是便与李逵立下军令状,一起到寿张县让老汉辨明真假。这一下李逵心中懵了,原来强抢民女的是假的。李逵给寿张县老汉除去了一大祸害,然后心服口服到梁山上接受宋江的惩罚,当众英雄苦口婆心劝说宋江,李逵还笑着说出这样一句话:“我这颗头是宋江哥哥的,哥哥要拿,便拿了去。”到底是为什么? 李逵对宋江早就仰慕已久。宋江是及时雨,在郓城县仗义疏财,路见不平便出手相助,在江湖上是人人交口称赞的。不论是谁,只要有困难,宋江都会施舍银两,甚至连打更的老汉宋江也送给了银子作为棺材本。宋江仗义救下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七位好汉,从而在江湖人士中得到好名声。所有这些,李逵心中的宋江是一个能救世济民的大英雄。而李逵,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小名叫铁牛,绰号“黑旋风”。他自小就没了父亲,母亲又双目失明,有一兄弟,却兄弟不和。李逵不会打渔,整天靠赌博为生,虽练就一身好本事,却也只是无业游民。李逵一心只想快活,对着母亲也说谎说要去做大官。因此,宋江在李逵心中是一个好靠山,李逵以为跟着宋江会带来好处多多。 因此,当宋江来到江州监狱服刑时,证实了李逵的判断。当戴宗把李逵介绍给宋江的时候,李逵正在赌博赌输了钱,宋江便毫不犹豫地把十两银子给了李逵。宋江给了银子还请他喝酒,喝小盏的不过瘾,便改为大碗,吃鱼吃不饱,又专为李逵要了两斤肉。李逵一心要报答宋江的大恩大德,冒险要到江边给宋江弄条大鱼,江边渔民一再拒绝,李逵便强抢,没想到遇到了浪里白条张顺,李逵在水上斗不过张顺,便被张顺推进水里。差点就被淹死。幸好张顺对宋江也十分仰慕,宋江及时喝令张顺救下李逵。从此,李逵真的对宋江佩服得肝脑涂地,而且至死不渝地追随着宋江,并情愿跟宋江寸步不离,甚至是不顾一切地为宋江卖命,并常常说他的脑袋是宋江哥哥的。 李逵回乡接老母上梁山,专走山道小路,因为老母想喝水,李逵便想方设法找来清水,却不料山间有老虎,找到水老母却被老虎吃了。李逵总是这样冒失,纯朴中包含着无知,坦率又近乎莽撞。李逵碰见李鬼冒名剪径,愤怒的时候想杀死李鬼,但李鬼骗说家中有九十老母,李逵便放了他,并给了十两银子,后来知道真相后,又杀死了李鬼。三打祝家庄的时候,由于宋江实行分化策略,让扈家庄保持中立,但李逵不管,大斧砍死了扈太公老仆,破坏了义军的策略。在朱贵店里,又当做冒充把投奔梁山的韩泊龙杀了。李逵仰慕宋江并依恋宋江,一直想要有快活的享受,却又野蛮粗鲁,做事不计后果,不顾个人安危,做事很随着心性,梁山招安后,宋江担心李逵肯定会因为宋江被御赐毒酒毒死会造反,坏了忠义之名,便骗李逵也喝了毒酒。 黑旋风李逵发怒时为什么会毛须倒竖? 李逵、唐斌等人在昭德一战中,被乔道清用法术活捉了过去,鲁智深、武松、刘唐等前来营救,也被活捉了。乔道清见活捉了这么多梁山英雄,十分高兴,一面设宴庆贺,一面将所捉的俘虏都押到帐前,逐一问其姓名以取乐。李逵感觉受到了侮辱,心中愤怒,睁圆双眼破口大骂,脸上的毛须也因愤怒而倒竖了起来。 李逵发怒的情形用如今的话来形容就是“怒发冲冠”,那么它有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呢?在我们坚固的脑袋外,长着一层密密的头发,它有保护、保暖、散热、美容等许多功用。人的头发有颜色、形状、长短甚至生长速度的不同。有些研究者认为,大凡头发细软的人,个性多半温顺;头发粗硬者多刚直;头发色泽光亮的感情较丰富;红头发的人敏感好动,爱发脾气等。 有趣的是,人的头发在某种情况下还真会竖立起来,因为在真皮浅层有平滑肌构成的竖毛肌,它一端固定在皮肤内,另一端固定在毛发的毛囊上,竖毛肌的活动受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当人过分紧张、惊恐愤怒、气恨时,就会通过神经使竖毛肌收缩而使毛发竖立。但由于人的竖毛肌一般都不发达,所以头发胡须能竖立起来的人很少,要“冲冠”就更难了。 李逵的性情刚烈鲁莽、凶狠残暴,一身肌肉油黑发亮,脸上赤黄毛须又粗又硬,发起怒来毛须倒竖,可能他是属于竖毛肌比较发达的那种人。 水浒传中李逵做的最逆天的事情是什么? 朱仝是宋江的好朋友,宋江、雷横等入伙之后,对朱仝一直很挂心。不过他们了解朱仝的秉性,这是个宁折不弯的人,况且素有忠义之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落草,思虑再三,便让李逵和雷横前去见机行事。朱仝此时因为私放雷横,被发配到沧州横海郡。知府是个爱惜人才的人,一见朱仝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就动了爱才的心思,便让朱仝暂时在自己左右,等工作稳定之后,再行安排。哪知道知府的儿子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对朱仝很是亲热。那小衙内见了朱仝,迳走过来,便要他抱。朱仝只得抱起小衙内在怀里。那小衙内双手扯住朱仝长髯,说道:“我只要这胡子抱。”知府道:“孩儿快放了手,休要纠缠。”小衙内又道:“我只要这胡子抱,和我去耍。”朱仝禀道:“小人抱衙内去府前闲走,耍一回了来。”知府道:“孩儿既是要你抱,你和他去耍一回了来。” 朱仝知道知府很爱惜小衙内,因此对小衙内格外上心。就这样一来二去,关系很铁。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阑盆大齐之日。年例各处点放河灯,修设好事。当日天晚,堂里侍婢奴子叫道:“朱都头,小衙内今夜要去看河灯。夫人分付,你可抱他去看一看。”朱仝道:“小人抱去。”那小衙内穿一领绿纱衫儿,头上角儿拴两条珠子头髯,从里面走出来。朱仝陀在肩头上,转出府衙内前来,望地藏寺里去看点放河灯。那时恰好是初更时分。正在张望的时候,只见背后有人找朱仝袖子道:“哥哥,借一步说话。”朱仝回头看时,却是雷横。吃了一惊,便道:“小衙内且下来,坐在这里。我去买糖来与你吃。切不要走动。”小衙内道:“小快来,我要去桥上看河灯。”朱仝道:“我便来也。”二人在一起谈论了一会儿,不久吴用也来了,都是相劝朱仝到梁山入伙。这自然是无用功,等再回来时,发现小衙内不见了,再后来看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后来得知,打死小衙内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李逵,朱仝大怒,奔出林子来,早不见了三个人。四下里望时,只见黑旋风远远地拍着双斧叫道:“来,来,来!和你大斗二三十合。”朱仝性起,奋不顾身,拽紥起布衫,大踏步赶将来。 那么朱仝为何如此气恼: 其一,成年人的事情成年人解决,为何弄些不仗义的事情,让无辜的孩子遭此劫难,莫不怕五雷轰顶。 其二,既然想让我入伙,就应该做出些让我感动的事情,为何强人所难,做出这样不是人做的事情,连个小孩子都不放过,岂不是强盗行径? 其三,我是仁义待你等,而你们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看来强盗真的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你宋江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为何都是如此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真的是猪狗不如。 其四,一个小孩子,正值春花烂漫,转眼间烟消云散,岂不让人家撕心裂肺的疼痛,而这样做也陷我朱仝不仁不义。知府在难中搭救了我,实属有恩,可自己无论如何都对不起知府。 因此思绪万千,火往上撞,立誓要与李逵比个高低。不过。这乃是小说上的事情,可最近一段时间,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对小孩子不利的事情,什么性侵少女,什么烤死儿童,今天又看到一则消息,居然也有类似于李逵一样的恶人出现:凤凰网消息,7月25日前晚8点50分左右,大兴区庑殿路西侧一公交站旁,两名驾车男子与一手推载有两岁女童的童车的女子发生争执,一男子动手殴打该女子,随后,男子又将女童从推车中抱出,重摔在地,并随后驾车逃离现场。事发后,女童在送医路上被确认死亡。如此真让人匪夷所思,时代发展到今天居然还有丧尽天良的人出现,拿人家的孩子出气,实在让人气愤之至。 水浒中宋江为什么不处罚犯下大过错的李逵? 宋江是梁山上的二当家,表面上他奖惩分明,可是看看他做事,往往并非如此。带有明显的山头主义。尤其是对待李逵,宋江更是喜怒无常。 宋江攻打祝家庄,本来并无胜算,尤其是作为宋江的贴心哥们儿,李逵更是在这紧要关头,频频出错,让人错愕。且看水浒如此描述:祝龙急回马望北而走,猛然撞着黑旋风,踊身便到,轮动双斧,早砍翻马。祝龙措手不及,倒撞下来,被李逵只一斧,把头劈翻在地。祝彪见庄兵走来报知,不敢回,直望扈家庄投奔,被扈成叫庄客捉了,绑缚下。正解将来见宋江,恰好遇着李逵,只一斧,砍翻祝彪头来,庄客都四散走了。李逵再轮起双斧,便看着成砍来。扈成见局面不好,投马落荒而走,弃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后来中兴内也做了个军官武将。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尽数杀了,不留不个;叫小喽罗牵了有的马匹,把庄里一应有的财赋,捎搭有四五十驮,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回来献纳。 各位看官,这是什么罪过。扈成早已向宋江谢罪,禀明了自己的心迹,像这样的人梁山应该好心安抚。李逵草草莽莽,把扈家庄糟蹋成这个样子,宋江为何不把李逵杀了,以儆效尤。且看宋江的态度宋江道:“他这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合斩首,且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拆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饶!”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我杀得快活!”这是混帐逻辑,扈家庄那些人竟然白白地死去了。 宋江为什么不处罚李逵,这里面却有原因: 首先,李逵是宋江的心腹,今后干事情还是能用上的。如果现在把李逵杀了,等于是自毁臂膀。宋江是个精明的人,不会蠢到这个地步。 其次,祝家庄和扈家庄是生死相托的,尽管扈成说得很好,但是宋江还害怕这些人出尔反尔,毕竟 宋江自己是经常做一套说一套的。不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说不定会和祝家庄一样死缠在一起。 其三,杀了扈家庄的庄主,逼走扈成,一把火烧了扈家庄,这让扈三娘走投无路,只得一心留在梁山泊。 其四,有可能是宋江的授意。黑铁牛懂得什么,无意间撞入宋大哥设下的陷阱,只图杀人快活。宋江此举定能让扈三娘死心塌地留在自己身边。而且扈三娘此刻没有一个亲人,宋江又让父亲认扈三娘为干女儿,自己俨然是扈三娘的哥哥一般。哥哥妹妹之间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自己自然也是扈三娘在梁山的亲人和靠山。杀了别人的父亲,又逼着别人把自己当成最亲的人,梁山上除了那位双枪风流将董平,恐怕还有这位大名鼎鼎的宋江,他们一样的卑鄙无耻。 宋江为什么用毒酒将李逵毒死?李逵怎么死的 论及《水浒传》必说到宋江,说到宋江必论及李逵。而李逵的人生终点则死于自己最仰慕的偶像之手:宋江用御赐的毒酒将李逵毒死。李逵愚忠于宋江,本是兄弟关系,实属常情。但宋江临死前拉上李逵垫背,值得推究。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里,一贯反对招安的不在少数。但李逵的性格特征,价值取向迥异于其他“好汉”,使得他表现得更加粗狂:“杀向东京,夺了鸟位。” “本我”是指个体人格中体现生物本能冲动的部分,与遵循社会理性规范的“超我”人格相对,并将该理论移植于李逵身上便知其奉行的是“快活至上原则”,只图自身“快活”,不顾周遭环境的变化,完全生活在自己设置的“小宇宙”里。 我们假设宋江接受李逵的建议,杀向东京,夺得鸟位,又会怎样?倘若宋江做了大宋“一把手”,梁山团队势必要面临一系列的转变。首先,宋江与李逵等一百零七位“好汉”必然面临着从兄弟关系到君臣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大伙将不能再过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随性生活;将不能再平起平坐,称兄道弟,并时时注重君臣礼节及官场游戏规则;将不能再过上“平分金银”的分配模式,意味着大家将按照官爵高低评定俸禄的多寡。 其次,生存模式将面临着从丛林法则到皇权法则的体制性转变。意味着大伙将依据所赋予权力的多寡而行事,再不能凭拳脚论高低。而最令人头疼的便是身份的转变,大伙将从过去的造反派逐渐过度到统治阶级。但以李逵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是无法接受这一系列的转变。试想过去左一声“哥哥”,右一声“哥哥”的李逵突然改口称“皇上”,并行一套繁文缛节。李逵焉能接受?纵使宋江能接纳其行为,其他人最终也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弄死“不识时务”的黑旋风。 李逵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劫江州法场,不管庶民,见人便砍;生割黄文炳,称“吃我割得快活”;屠杀扈三娘一家,道“吃我杀得快活”;将朱仝照顾的小衙内劈成两半;把狄太公女儿剁成肉酱。李逵杀人以示效忠,手段极其残忍,不但弃大宋刑律于不顾,更视江湖规矩为儿戏。可见李逵对宋江的效忠不过是“只讲敌我、不讲是非”的愚忠。没有逻辑可言,没有情感可表,成为宋江“快活”下的替死鬼:“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说到此,我们可继续设想,倘若宋江做了大宋“一把手”,必然要坐拥皇帝的一切: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佳丽三千成一堆,过上快乐的“性福生活”。而李逵这厮很早便抛出“英雄不好色,好色非英雄”的个人口号。当时“一丈青”做了宋江的干妹妹,李逵四处散布流言,并当众奚落宋江,令其尴尬万分。后来李逵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与宋江当场翻脸。面对宋江坐享数千佳丽的特权,以李逵的价值观,必然与宋江在作风问题上划清界限。而李逵位列梁山座次第二十二位,为步军第五位头领。一旦李逵封为将军,继续“快活”的话,势必会违反军纪,滥杀无辜,犯上作乱,甚至哗变,宋江自然会罗织诸如“忤逆之罪”将李逵凌迟处死,以绝后患。 忠而蒙冤、忠而受死,古往今来,概莫于此。《水浒传》里李逵固然单纯,幼稚,率性,可谓“童心未泯”,但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所言,童心并非均会呈现出美好的一面,它同样会露出冰冷的獠牙。李逵缺少成熟的社会理性规范意识,蛰伏在潜意识里的破坏性本能便肆无忌惮地释放出来,如此一来,儿童虐待小动物取乐的行为同李逵杀人图乐的行径便殊途同归矣。 为此,我们不再去追寻李逵背后的性格成因,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等影响因素。在“性格决定命运”的哲学结论下,单从《水浒传》这部文学巨作来一探李逵的人生模式:李逵至始至终奉行的都是“快活一生”,“快活的生”,“快活的死”。 水浒传中李逵的娘死了 宋江听到消息后为何大笑 大家都很熟悉的《水浒传》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就是李逵下山去接自己的老娘,结果出了意外,他的老娘被老虎吃了,他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回到梁山后,宋江和众位兄弟的态度是对李逵的老娘的死视而不见,反而对他在山下的一些其他事情表示极大的兴趣,“众人大笑”。 书中具体的情结摘录下来,大家可以在回忆一下。“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取娘至沂岭,被虎了,因此杀了四虎说罢,流下泪来。又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大笑道:‘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众多好汉大喜……”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这一问题上,李逵作为一个孝子表现的中规中矩,“流下泪来”,然而梁山以宋江为首的一干好汉对此没有反应,当李逵诉说和人打斗胜利时,“众人大笑”。这里我们是否考虑一下,对待一个好兄弟丧母这一问题,众人为何表现得如此冷漠?特别是宋江,李逵是他的铁杆兄弟,他为什么也是如此表现?难道真的像一些评论家所说那样,这是表明宋江是一个伪君子的例证? 在详细论证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表明我的观点,对于很多人说宋江是一个伪君子,我不否认,但是很多人用这里作为例子来证明,我持反对的观点。 要想细的解说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了解宋江和李逵两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先来说一下时代背景。《水浒传》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一个巅峰状态的北宋时期。 封建社会之中,我们都知道两个基本队里的阶级是地主和农民,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所以农民需要租借地主的土地来耕种,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封建社会的生产模式,这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在北宋时期,地主与农民的矛盾相对其他的封建王朝来说应该是还算缓和的,这是由于北宋时期朝廷政治上比较开明,当时的商业也比较发达,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还算过得去。这一点其实《水浒传》里也有隐晦的表示,我们看一下所谓逼上梁山的好汉中,很少是因为经济原因而落草的,大部分的梁山好汉都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被迫造反的(当然这其他的原因也是封建社会黑暗一面的表现)。 封建社会还有其独特的思想基础。大家都知道儒家的思想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南宋的朱熹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虽然朱熹的思想在北宋还没有出现,但是北宋依然是一个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社会,这一点是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重要表现,三纲五常是大家都熟悉的。对于一个北宋时期的人来说,忠和孝是最重要的两种品质,忠就是对皇上和朝廷忠心,孝就是对父母和长辈的孝义。《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一听到宋太公的死讯就不顾一切的要赶回家去?这就是孝的表现;宋江为什么作为一个反贼对朝廷招安那么热心?这就是忠的表现。 李逵和宋江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他们的骨子里都深深的刻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即使他们作为反贼,都是反抗朝廷的存在。 我们先来说一下宋江。宋江出身于一个封建小地主的家庭,又是一个县城衙门的押司,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体制中,是一个比较低等的存在,但是毕竟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封建社会传统的思想在他心里是根深蒂固,对朝廷要忠心,对父母要孝顺,这对宋江来说是一个基本的个人品质,最重要的证明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 但是宋江还有其他的个人特征。那就是封建社会中的另外一个流行的思想,那就是侠义。封建社会中侠义思想虽然不是主导地位的思想,但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思想的补充,还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在中下层人民之中,侠义思想特别受到欢迎。作为被统治阶级,一旦在社会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通过正当的渠道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人们往往希望出现一个侠客,来为他们行侠仗义,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宋江就是这种思想的拥趸和坚定的执行者。“及时雨宋江”,这是当时人们对他的称呼,充分的体现了宋江的侠义精神。朋友有难,不问是非对错,先来帮一个忙再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当晁盖抢劫生辰纲事件暴露时,宋江不顾一切的通风报信,不惜违反他作为一名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他与李逵的第一次见面,听说李逵喜欢喝酒,第一反应就是给李逵银子,从而让李逵成为了他忠实的拥趸,在以后的历次事件中,李逵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宋江的一边。 宋江身体力行的执行他的人生信条,不容自己有任何行为违反自己的思想,这是封建社会中做人的一种基本的品质。也就是说,宋江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考虑一下,这是不是忠,是不是孝,是不是侠义。比如前面所说的,回家奔丧的时候,任何人都拦不住,因为这是孝义的做法。不惜违反法律给晁盖通风报信,因为这是侠义的行为。 至于李逵,他的出身在梁山好汉里边应该是属于少数派的。梁上众多好汉之中,地主家庭、官宦家庭、有过功名或做过官员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只有少数人是农民、猎户、渔民、卖艺者或小生产者出身的。 李逵既然出身地下,那么他就必然的带有他的阶级思想。知恩图报是封建社会中一个人面对提携他的恩人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心理。李逵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这样的一个人,对儿子的教育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但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道理是必然会将给李逵听的,我们从李逵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一点。 李逵对宋江忠心之前,他还是一个孝子。在梁山过上了好日子,他想到的是他的老娘还在家里,不知道近况如何,他能够不顾危险的回家去看望老娘,他对母亲的孝心,在这里表现的充分无疑。因此她回去的时候,别人是不能够劝阻他的。 那么,当我们说宋江是一个伪君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自己铁杆兄弟的母亲死了,他还怎么样表现呢?作为一个标准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成员,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呢? 我们从前边所知道的宋江的一些情况来看,他应该做的是对此表示同情、哀悼、安慰等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对兄弟的一番情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向众人表达出他是一个仁义的大哥,是一个视兄弟如自己一样的人。 按照目前通行的观点来看,宋江在这里的表现说明他只是重视李逵带来的几条好汉,而对于李逵母亲的死是默然视之,这又充分说明宋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对于实际利益是十分看重的,而对于无关利益的事情就放到一边。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从李逵的立场考虑一下,如果宋江果真对李逵母亲的死默然视之,李逵这个大孝子还会把宋江视为自己的大哥吗? 李逵的出身在当时的时代来说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从个人利益上来说,有宋江和戴宗这样的人来提携他,对他的前途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只是考虑这一点,那么无论宋江如何做,李逵都不会同宋江翻脸,因为宋江会给他带来社会地位、经济利益等一系列的好处。但是李逵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粗人,是一个直肠子,他认准了宋江是他的大哥,是因为宋江的为人处事符合他心目中大哥的标准,这样的一位大哥当然不会做出有违他身份的事情,对于李逵这样的直肠子性格来说是容不得这样的事情的。 那么宋江在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之后,做出那样的举动是何用意呢?在书中我们没有看到李逵有其他的反应,但是我们知道李逵在以后并没有和宋江疏远,在以后的历次政治斗争中他都坚定的站在宋江的身边,仍然是宋江的忠实拥趸。可见宋江的举动符合李逵心目中的道德规范,并没有超出他的道德所允许范围,那么我们可以确定,在这里宋江的举动是得到李逵认可的。 那么我在这里做出一个设想,那就是宋江对于李逵的丧母,实际上也是惋惜的,估计在背后也做出了哀悼、安慰李逵的行动,他之所以公开场合里邀请大家聚众喝酒,一来是要对新来的几条好汉表示欢迎,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他的另外一个用意就是让李逵在这个场面中和大家打成一片,从而忘却或者减轻丧母的悲痛,而梁山上的一些好汉们也看出了宋江的用意,所以大声地叫好赞同。 其实如果当时的梁山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切都正在步入正轨,宋江对于李逵母亲被老虎吃掉这样的事情,即使对李逵有所表示,估计也不会是大张旗鼓,李逵作为他的铁杆兄弟,尽管是一个粗人,也是知道轻重缓急的,所以宋江这样的反应并不会让李逵失去对宋江敬意,因为他也知道,做一名强盗是要付出一些牺牲的,否则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由此看来,宋江这时候的表现不但不是描述了他的反面形象,反而是在说明,宋江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他把一个兄弟的家庭悲剧的问题,放在了所有兄弟前途利益问题之后,是符合他作为一个领袖身份的。因为一名领导人他考虑的不能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局部利益,而应该是整个集体的团体利益。 也只有这样,宋江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人,他才能得到包括李逵在内的所有兄弟们的认同。从道德标准来看,这样做也是符合大多说人心目中的领导人形象的。 黑旋风李逵饭量巨大:一顿竟要吃掉3升米! 李逵在梁山108好汉里,饭量应该排前三。他曾一顿吃9个(碗)面,一顿吃3升米,外加牛肉、酒菜若干。碗有大小,9碗面的食量不清楚,3升米倒可以算算。宋代1升米约等于今天1市斤。李逵的饭量,是一顿能吃下3斤米,外加菜肴。1斤米,能煮1.5斤米饭,3斤米等于4.5斤米饭。我一家三口,每顿大概也就煮1斤米,每人3两左右。李逵确实比较牛,和9个普通饭量者搞吃饭比赛,他都不输。李逵的饭量在宋代,是不是很大? 宋代还有饭量小,一餐吃半斤米左右的。比如范仲淹,发家富贵后,回老家苏州办义庄、赡养族中穷人,标准是“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续古今考》中记载,东南地区的佃户,五口之家,每人每天吃1升米。 还有一餐吃1斤米的。宋朝也搞义务劳动,比如挖河筑堤,要调用民夫。按照老规矩,生活自理,特批每人每天给米2升,此后成定制。北宋后期,运粮民夫也是这个量。淳熙三年,日本商船被大风吹到明州(今宁波),日本人没得吃,到杭州乞讨,朝廷抚恤外国难民,标准定得比较高,每天每人2升米。 另有一餐1.25~1.5斤米的。绍兴末年,为确保大散关边防前线战士不挨饿,保持战斗力,每人每天政府给米2.5升;招待外国僧人,标准是3升。元丰七年之前,值勤的保甲,每天口粮3升,另加菜盐钱10文。每天口粮2.5~3升,不一定吃得完,藏私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逵除了3升白米,还吃其他酒菜,他的饭量,显然超过绝大多数民夫、士兵、青壮年男子,在大肚汉里,占有一席之地。那刨掉酒菜,李逵一顿米饭要吃掉多少钱呢? 宋代米价波动很大。北宋初期有1文、2文,乃至10~30文/升;北宋末年有10~20文,乃至100、150文/升;徽宗朝宣和四年,榷货务向中央报告:熙宁以前,全国的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600~700文,每升6~7文;当时全国的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2贯500文至3贯,每升25~30文。 那么李逵一顿吃3升米,最低价在75文,最高价在90文。水浒里,有个小梨贩子郓哥,说要“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三五十文,应该是郓哥和他老爸一天的生活费。穷汉李逵,一顿就吃掉普通人家两天的生活费,为避免穷死饿死,就只能被逼上梁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