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
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吴用为什么会被逼上梁山?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智多星吴用为什么会被逼上梁山?吴用怎么死的?智多星吴用为什么会被逼上梁山?严格来说,吴用等人上山,也只能说是劫了生辰纲,触犯了法律(这种事在历朝历代没有一个是合法的),被官府缉拿,是“避”上梁山,而不是逼上梁山。
吴用上梁山的缘由:“赤发鬼”刘唐为生辰纲一事,夜走郓城县往投晁盖,途中酒后醉卧灵官庙,为巡查的县都头雷横抓获并带往东溪村晁盖庄,晁盖得知详由,谎对雷横说刘唐是其外甥得释并送雷横十两银子。刘唐不忿,私自追赶雷横欲讨回银两,话不投机,两人动手,挥动朴刀大战,雷横不敌刘唐,看看将败,被旁边私塾先生吴用用铜链劝开。
吴用、刘唐回晁盖庄,计夺生辰纲,吴用出谋划策,并赴石碣村巧言说服阮氏兄弟共同聚义,定巧计在黄泥岗用蒙汉药晕翻杨志等人,劫取生辰纲。事发后与晁盖等人等人同上梁山,并定巧计在石碣村大破官军。上山后巧激林冲火并王伦,从此奠定梁山基础,在后来的争战中多出奇计,为水泊梁山的兴盛立下大功,成为梁山军师。
吴用怎么死的?梁山全伙受招安后,吴用作为军师,参加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其间,曾与阮氏兄弟议及重上梁山,碍于义字而做罢。平南归京后被授予武胜军承宣使。宋江受蔡、高、童、杨四奸陷害饮鸩而亡,吴用闻讯后与花荣赶至蓼儿洼,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之后,双双自缢而亡。
解读《水浒传》中军事专家吴用的谋略成功奥秘
《水浒传》梁山上的军师智多星吴用,乃好汉中一流的足智多谋人物。书中也这样形容:“谋略敢欺诸葛亮……,略施小计鬼神惊,吴用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水浒传》中吴用形象的描绘是客观的、公正的。作者不但写了他的足智多谋,而且还解读了他的智谋成功的奥秘。
(一)利用调查研究情况施用谋略。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事事做到知己知彼,是吴用智谋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水浒传》中史进、鲁智深陷于华州,宋江“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其余人无计可施,吴用提出乘“夜月”去城边看那城池了解情况,回来再商议谋略,他还“且差十数个精细小喽罗下山去远近探听消息”;吴用开展调查研究后,得知宿太尉“将领御赐金铃吊挂来西岳降香”的消息,使智取金铃吊挂、救出史进和鲁智深能够顺利成功。另外,广泛听取下属建议,择优采纳计策,是吴用谋略来源的主要依据。如三打祝家庄时,其中的打入敌人内部、里应外合的计策,是下属孙立的建议;当时吴用听到这一建议觉得切实可行,便将此作为攻打祝家庄的计策,并进一步完善切断扈家庄、李家庄与祝家庄的联系等一系列补充智谋,使攻不可破的祝家庄毁在旦夕。《水浒传》中对吴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这种既有大智、又有智源的写法,真实可信。
(二)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计划谋略。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计划谋略,是吴用施展智谋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攻打青州时,因有呼延灼作为青州主力,一时很难拿下,呼延灼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使一双铜鞭,骑一匹踢雪乌骓马,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吴学究听此情况后,提出“先用力敌、后用智擒。”随即利用呼延灼骄傲的心理,用计假败骗出呼延灼追赶梁山兵,等到伏击圈内,呼延灼方知上当被生擒。被擒的呼延灼在宋江的指点下归顺了梁山,并愿意协助宋江、吴用攻下青州城,呼延灼带梁山人马假扮败兵归城,与梁山理应外合顺利的攻下了青州城。《水浒传》中擒索超、捉张青等都是吴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谋略来智取的。作为梁山好汉中一流的足智多谋吴用来说,制订战略、谋划计策,必须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才能顺利实施,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地描绘吴用智多谋广的同时,也酣畅淋漓地刻画了他知人善任的个性特征;如请出圣手书生肖让、安排时迁盗甲、派戴宗寻找公孙胜等,无不体现了这一个性特征。
(三)利用机智谨慎果断施展谋略。 机智而谨慎,果断而稳重,是吴用性格的主导方面,也是他的计谋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水浒传》智取生辰纲吴用献计中,首先讲的是必须得到三阮弟兄方可成事,按说三阮与吴用的关系本来是密切的,不必隐隐藏藏。但吴用深知生辰纲的智取是大事情,即使是三阮这样的熟人,也不直来直去,轻易走漏消息。因此,明明去说服三阮,开始却说要“十数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鲤鱼”,故意引出三阮对梁山泊智取生辰纲的看法。而当三阮说出吴用所想要听到的意思时,又怕他们不坚定,故意拿话激将他们,进一步引三阮吐露是否真心愿意一同取生辰纲。虽然时机如此成熟,吴用还是以“打听得”为名,并先托出了小有名望的晁盖。三阮听说晁盖才异口同声愿意同往,吴用趁热打铁,说明来意。《水浒传》中不厌其烦地将这个情节掰开揉碎、细细写来,正是为了充分地表现吴用如何利用机智谨慎果断施展谋略。
《水浒传》中刻画吴用足智多谋,描绘是客观的、公正的,文笔真实而实在的描写,不但增强了人物的现实性,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吴用是梁山好汉中一流的足智多谋人物。
历史上梁山上的吴用和三国里的贾诩很相似
看过三国和水浒,很多人都认为吴用和诸葛亮很相似。私下认为不妥,一直认为吴用配不上诸葛亮,倒和曹魏大谋士贾诩很相似。
其一,都想一鸣惊人。贾诩当年在西凉默默无闻,当王允设计杀死董卓之后,李傕郭汜想要活命,便给王允讨饶,王允不允许。此时文文弱弱的贾诩便出主意要造反,结果借着王允要洗劫西凉的名义,集结兵力,迫使长安变了天。王允被杀,大将吕布外逃,从此贾诩名声大震,可惜国家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吴用在乡下教书,一向不为人所重视,既不是书画名家,也不是举人进士,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教师。却梦想着天大的富贵,于是撺掇当地晁保正流浪汉公孙胜刘唐和贫民无产者阮氏三雄对大名府梁中书下手,虽然成功了,可如果不是宋江舍命告密,这些弟兄的性命可能早就身首异处。
其二,都很毒。贾诩在张绣手下效力,本来已经投降了曹操,结果设计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让曹操一家人对此恨之入骨,可贾诩明白今后自己要想做大做强,还要依靠曹操这棵大树,因此后来还要让张绣投降曹操,最后曹操虽然表面上接纳了张绣,不过骨子里却很怎么融不到一块儿去,曹丕就对张绣说过,你杀了我兄长,还敢大摇大摆的在我面前,搞得张绣回去自杀了。吴用本是晁盖手下的谋士,为了报答晁盖投靠梁山后,曾让山寨领袖内讧,这就是著名的林冲山寨小夺泊。领袖被杀,自然晁盖能够喧宾夺主。
其三,都善于改换门庭,明哲保身。贾诩和吕布相似,也应该三姓家奴,其实也不止。先是依服太尉段煨,后在李傕郭汜下效力,然后投靠张绣,最后才看准曹操,然后再曹丕手下被任命三公。吴用本是晁盖手下谋士,后来看到宋江势力做大,不仅不帮助晁盖对付宋江,反而积极为宋江效命,处处架空晁盖。
其四,都没有大智慧,都没有为自己的主人设计一个美好的前程。贾诩是李傕郭汜的手下,虽然让李傕郭汜杀奔长安,可却让长安沦为人间地狱,并且后来让李傕郭汜为争权利自相残杀,最后纷纷毙命;吴用治下的梁山文武并用,可一直小打小闹,尽管曾三败高太尉,可一直在梁山上打游击,最后接受招安后,更死路一条,这二人都没有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智慧。
吴用和贾诩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有手段有魄力,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发泄起来,虽然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也都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这种人如果有一个可靠安闲的小职业,或许不会因此铤而走险。
解密《水浒》真相 吴用是如何当好三把手的
在《水浒》这部书里,智多星吴用是个精彩的人物。他本是个不得意的落第秀才,做着一份乡村小学教师的卑微工作。可他胸怀谋略,不甘平庸,极其向往黑社会组织,终于踏上梁山,成长为天下皆知的一代儒匪。
吴用的第一次亮相,是在晁盖团伙抢劫生辰纲中。在这起刑事案件中,吴用起了主谋的作用,而且谋得相当高明。吴用的第二次显山露水,是在林冲怒杀王伦的那场大戏里。林冲何许人也?曾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大宋朝高级公务员,也不算是个没脑子的人。可在吴用的逗弄下,他愣是一步步踏上了谋杀老大的不归路。
正是由于林冲的火并,吴用、晁盖等一伙人才得以立足梁山。从此之后,吴用就成了梁山泊盗贼集团的首脑人物。除了短暂地担任过二把手之外,在之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都牢牢地占据着三把手的位置。
可以说,吴用的一生,就是三把手的一生。他用一生的时间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三把手是如何炼成的。
那么,吴用究竟是如何当好三把手的呢?我觉着主要靠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吴用是个参谋型人才,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他永远当不了老大。这就是说,一把手是与他无缘的。那么,二把手呢?他依然当不好。为何?因为二把手是一把手的后备军、接班人,是未来的一把手。要想当好二把手,必须具有一把手的潜质。吴用对自己的认识很深刻,所以定位也很清晰。他不越雷池半步,把自己牢牢地定在了三把手的位子上。
第二,选好老大,死命跟随。吴用慧眼如炬,自打宋江上山后,他就打定主意,跟定了宋江这个精明的老大。每次宋江出征,他都贴身跟随。可是晁盖唯一的一次下山攻打曾头市,跟随出征的是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张横、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邓飞、欧鹏、刘唐、阮小五、阮小二、阮小七、白胜、杜迁、宋万等二十位头领,中间并没有吴用的身影,可见吴用的坚定立场。
第三,在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夹缝中,智慧生存。虽然选定了自己的老大,可是,二把手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所以,既要对老大言听计从,又要不得罪二把手,这是极其需要技术的。做到这个,吴用凭借的是两点,一是不能恃宠而骄,二是低调做人,对二把手毕恭毕敬。
当然,这一切是在一把手和二把手精诚团结、一心一意的时候,一旦一把手和二把手要闹翻,那就必须坚定地站在老大这一边,与二把手作斗争。比如,二把手如果叛逃,要敢于当机立断,将他置于死地。并且要握着一把手的手安慰道:老大,权力还在你的手里。
要做到这三点,是很难的。即便做到了,也是很伤身体的,极容易憋出病来。所以,吴用的成功,最好别去复制。
《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之智是有用还是无用
吴用是个教书先生,却愿意使枪弄棒,结交的人物也是晁盖、三阮之类的人。公孙胜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晁盖只介绍了他叫吴用,而公孙胜却知道他叫加亮,这说明这个人在江湖上有些名气。吴用外号智多星,说明他有智慧;这个人的字是加亮,会让人联想到那个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但是,这个人的名字又叫做吴用,从读音再到他的结局,这又会让人联想到“无用”。那么,吴用这个智多星的智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
吴用有很多失误的地方
吴用出场展现智慧的是智取生辰纲,围绕这一事件,吴用巧舌如簧,说服了三阮加入了晁盖的抢劫队伍。整个抢劫计划也是吴用具体制定的,所以这书回题目也是《吴用智取生辰纲》,而不是晁盖。在实际的打劫过程中,吴用只用了两桶酒,一包药就实现了打劫目的,的确是智谋非同寻常。劫得十万生辰纲不杀对方一人,不伤自己一个,也确实是智慧的结果。再看黄泥岗上演绎的故事,那更是精彩纷呈,让人看了一个眼花缭乱。不过,凡事都有个比较,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把吴用的打劫和去年相比,这成色可就差远了。晁盖等人所以要劫取生辰纲,除了说这是不义之财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年的生辰纲也被人打劫而去,并且丝毫没有下落。
去年的生辰纲给人打劫了去,书中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交代。刘唐对晁盖说:“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梁中书也说过:“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未获。”去年是什么人、用的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打劫?这些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人家不但打劫成功,而且是来无踪去无影,不管是梁中书还是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两相比较,就劫取生辰纲事件本身来说,这次打劫还真不如去年的人。再进一步说,去年打劫的人是智取的还是力取的?假如是智取的,那这个打劫的人肯定比吴用智谋高;如果是力取的,那吴用的智和人家的力比起来可真是没用。吴用的另一次重大失误是救宋江。
宋江在浔阳楼上写了反诗,被黄文炳告发。知府蔡九要请示老爹蔡京,是把宋江解到京城还是就地斩首?这差事落到戴宗头上,戴宗路过梁山,却被朱贵引上梁山泊。听说宋江吃了官司,晁盖“便要启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吴用拦住了晁盖,自认为“略施小计”,就能救宋江性命。这个计策就是:“写一封假回书”,让把宋江押解到京城处决。在押解的途中,将宋江救下。为了这封造假的书信,吴用又把济州城里的两大高手——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赚上了梁山。只可惜,又是百密一疏,戴宗带回去的这封精心设计的书信又被黄文炳识破,不仅差一点儿让宋江速死,还差一点儿搭上戴宗性命。吴用那个洋洋得意没过多久,马上发现了问题,要救宋江,还是得靠晁盖那个毫无计谋成分的办法,强取。
或者说,生辰纲事发是因为白胜,假书被识破是因为印鉴,而这两件事都是晁盖提出来的。但是,晁盖提出来以后,吴用并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就做了相一致的决定。说到白胜,吴用说的是,“自有用他处”。说到印鉴,吴用说的是:“亦思量在肚里了。”再说,前一件事在于后续安排不当,让白胜早早暴露;后一件事情是一个细节问题,这不是一个“领导”和粗人该关心的事情,责任完全在吴用。也就是说,这种失误,完全是吴用的失误。
吴用最大的“智”就是实现了晁盖和宋江政权的平稳过渡
宋江上梁山以后,很快就实现了势力的扩张,这也让他能够在无声无息中实现了架空晁盖。宋江掌握了梁山军队的指挥权以后,吴用的智慧也得到了一些体现,如利用孙立打入祝家庄,让时迁盗甲赚取徐宁上山、赚金铃吊挂、赚卢俊义上梁山等等,但这些事情更多的是体现了宋江和吴用两人的配合,吴用更多的是处在一个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当然了,执行者也必须有一定的智慧,泛泛之辈进入不了宋江的法眼。而这些智慧的运用,也让梁山打了胜仗,减少了损失,让宋江积攒了“功劳”,达到目的。但是,吴用所以能够被宋江赏识,关键在于他主动投向了宋江,在成功架空晁盖以后,又实现了晁盖和宋江政权的平稳过渡。
宋江被发配江州,晁盖分四路人马沿路等候,见到宋江就把他请上梁山来。刘唐接到了宋江,要杀了公人,宋江以自杀相逼,刘唐只得让他和吴用去说。花荣要给他打开枷锁,他说这是朝廷法度,动不得。吴用说:“我知兄长的意了。”当吴用说,“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宋江紧接着就说:“只有先生知我的意。” 宋江被晁盖从江州法场上救上山,在排定座次的时候,宋江说是一般旧头领到左边坐,新头领到右边坐。结果是左边只有九人,而右边却是二十七人。吴用看出了宋江的势力和野心,从此以后,吴用时时站在宋江一边,只要宋江说出来拦截晁盖的话,吴用马上会说,“公明哥哥说的是”。最近有一个相声段子,说西游记里的沙和尚只有一句话,“大师兄说得对”!吴用虽然不是沙僧般木讷,但晁盖在世时,吴用的确是这句话说得最多。从宋江来说,下面一般的头领他已经控制多数,要架空晁盖,缺少的只有决策集团内部人员的支持,吴用的倒向,正是他所最需要的。
公孙胜也是宋江政权的核心成员,但他在拥戴宋江的表现上和吴用不一样。公孙胜也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势力,借口回家探望老母,来了个一去不归。当宋江去请他的时候,公孙胜避而不见,弄得戴宗空跑一趟。第二次,宋江有难,第二次派人去请,公孙胜还是不见,当李逵吓唬他的老母,刀“劈了”他的恩师以后,公孙胜反而跟着回到了梁山,岂不是咄咄怪事?实际上,公孙胜并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而是他看到了宋江是真心用他,而这时候回去正可以给宋江显一显本事,让宋江知道,这个第四把交椅他是坐得起的。在疏离晁盖选择倒向宋江一事上,公孙胜是待价而沽,吴用是主动而为,这就是公孙胜和吴用的区别。尽管如此,能够帮助宋江顺利实现掌握梁山泊大权,也的确表现了吴用的“智”。
吴用最大的“智”在于懂得宋江的意
晁盖死后,宋江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这招安一事也列入了议事日程。但是,宋江的招安并不完全得人心,当重阳节宋江吟诗说到招安时,武松跳了起来,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更是把桌子踢碎。但是,后来这招安还是实现了,究其原因,除了这是梁山泊的重要选项之外,吴用的平衡作用也至关重要。陈宗善招安那回,宋江一听说就高兴的忘乎所以,吴用却劝解他说:“……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林冲、关胜、徐宁也都表达了各自的忧虑,而宋江却要弟兄们“休要疑心”。吴用一方面按照宋江的吩咐安排接诏书,一方面做好了不测的准备。济州府招安,宋江听到消息,表现是“喜从天降,笑逐颜开”。卢俊义却劝宋江不要前去。宋江执意要去接诏书,吴用一方面劝大家不要疑心,一方面做了严密的准备。当“天使”宣读诏书念到“除宋江”,其他人一概免罪的时候,吴用便对着花荣说:“将军听得么?”花荣张弓搭箭,射死天使,众好汉这才保护宋江离开,免遭进城被擒。官军追出城来,又被吴用安排的人马杀了个心惊胆战。
正是由于吴用的平衡协调,宋江的招安得以实现,而兄弟们又感觉到这招安还不算是完全的投降,多少也有点儿可以接受。可以说,这是吴用懂得宋江最大的“意”了,也是最能表现吴用“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