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
《水浒传》中入云龙公孙胜对梁山意味着什么
公孙胜是个道人,道号一清,一加入晁盖的抢劫集团就坐上了第三把交椅。上梁山后,林冲火并了王伦,大家在重新排定座次的时候,林冲让完了晁盖、吴用,接着就让公孙胜,并且说以上三人,“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后来山寨上来了一个宋江(晁盖死后来了一个卢俊义),公孙胜坐上了第四把交椅,但实际地位作用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公孙胜始终处于管理决策层,是核心领导层的一员。不过,公孙胜在取得这个位置之前,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才能表现,他的所有“本事”,都是自己介绍给人的,这让人有点儿感觉他是自吹自擂。比如说晁盖,不管他出过力还是没有出过力,人家是大哥,大家拥立他当“领袖”,官府拿他当“贼首”,这是不可以争辩的。再说吴用,人家帮助晁盖扩大队伍,说三阮入筹,“智取生辰纲”,那个辅佐的作用一目了然,坐第二把交椅理所应当。尤其是从林冲的角度看问题,他是一个萧何、诸葛亮式的人物,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人才,因而不能相争。也就是说,让了晁盖必须继续让吴用。可这个公孙胜既不是萧何张良,也不是韩信、关羽,我凭什么就要让你?再看看坐了第三把交椅之前,公孙胜都做了些什么?
前来说服晁盖劫取生辰纲。这件事情刘唐已经做过了,且晁盖已经做出了干这件事的决定,所以这件事有他没有他都一样。如果说他有一点出上力气的话,就是打听了一个日期,其作用就是让刘唐省了一趟腿。何况这不是一个道士该干的事情,你一个修行之人,理应视金钱如粪土,他自己也说看那十万贯“如同等闲”,为什么还要自愿前来加入强盗团伙呢?在石碣村的河汊里放了一把火。这件事情实际上就是看了一下风向,做了一回“天气预报”,至于说这风是祭风祭来的,现如今只有鬼才信。当时的情况,假如吴用相信,那他肯定不是智多星,连孔乙己也不如。至于放那把火,随便一个士兵都能干的,更是不足为奇。
更有甚者,宋江在江州犯了大事,就要押赴刑场开刀问斩,晁盖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公孙胜却没有参加,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把那个法术拿出来一用?宋江上山后,公孙胜马上告假回乡,并且是长期超假不归,梁山上一直给他留着位置,就更是令人费解。更有一件怪事,人是晁盖允许走的,却是宋江请回来的。
在四人决策集团的梁山泊,公孙胜既不用上阵厮杀,这比宋江都安逸自在,二不用费神劳力调兵遣将像吴用那般劳累,他的功劳只是在高唐州和芒砀山做了两回法。看看他的几次施法,就好像一个魔术师做了一个很传统的节目表演,既不新鲜也不精彩,其功劳实在是和那些冲锋陷阵的将领们难以相比。一句话,公孙胜在梁山上并没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表现。宋江在初上梁山时,曾经有言在先,要根据日后出力多寡决定名次,可是这个公孙胜出力不多,位置却毫不动摇。是这个宋江没有改变什么吗?不是,林冲的位置被关胜取代,刘唐、阮氏三雄这些晁盖梁山的创业者位置一降再降,唯有这个公孙胜始终不变。
从公孙胜这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疑问,他请假回乡,只是看望一下“本师真人”,其次就是安顿一下老母。为了能够让他及时回来,晁盖提出来让他把老母亲搬上山来,公孙胜的回答是,他母亲爱清静,家中有田产,老母自能料理。等到宋江派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淡淡地推辞了一下,然后说禀过师父以后,同意了,他便回去。结果是,他的师父罗真人说的是:“吾弟子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也就是不同意他回去。当戴宗说只是让公孙胜走一趟,破了高廉再让他回来,罗真人说的是:“此非出家人闲管之事”。还是不同意。可是,李逵用斧子劈了罗真人,罗真人却一反常态,不但没有再阻止公孙胜回梁山,反而说看在李逵的面子上让他走一遭!并且给了他一个很长的期限,要他协助宋江。
可以做一个假设,当宋江或者梁山有难时,公孙胜为了兄弟之义或者是“天道公理”,下来帮助一把,完事以后回家去继续修行,他可以不在梁山泊占据一个位置。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留了下来,究竟是为什么呢?师傅本不同意,他却再一次前去请示,这说明他是愿意在梁山上坐这个交椅的。问题在于,梁山上一定需要这样一个人坐这把交椅吗?现实世界当中,道士给人家驱鬼辟邪做道场,完事后走人,公孙胜为什么不走人还占着高位?回到我们基本的问题上来,公孙胜的存在,对梁山意味着什么?
李逵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晁盖救得宋江上梁山,排完了座次,说起社会上所传言语一事,李逵跳起来说:“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一句话道破了天机。在这里,只需说明一点,宋江这个小皇帝是什么?那就是太子。皇帝活着,太子也是臣子的君主,皇帝死了,太子接班当皇帝。也就是说,公孙胜的存在,意味着梁山就是一个自立的王国。李逵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大字不识一个,凡事除了抡开板斧排着砍去,并不愿意去动心思,所以说,他都看明白的事情,梁山上还有谁看不明白?如果把公孙胜当做一个国师来看待,一切疑问都会得到解答。
宋江上山,公孙胜为什么要离开梁山?应该说他看得很清楚,将来这个梁山是宋江的,即便是眼下,宋江也已经当了一大半家。你看那宋江,只是让了一下第一把交椅,剩下的根本就不用让。可就是这第二把交椅还没有放稳屁股,他就已经发号施令,将领们新的一边,旧的一边,日后按出力大小排定座次。日后的宋江会不会需要“国师”,他必须看明白了再说。所以,他是需要宋江派人来请的。晁盖不需要再请他,他本来就是前去投奔晁盖的,如果梁山上仅仅只有晁盖当家,只要晁盖招呼一声:“兄弟,该回来了”,他就会回来。而宋江则必须要请,还要不止一次地请,坚决地请,否则,他就会继续当他的“出家人”。
再看那个罗真人,李逵劈了他,他反而看在李逵的面子上同意了公孙胜回梁山,这不是很反常吗?其实这很正常。戴宗进了公孙胜的家,公孙胜不出来相见,李逵要打要杀的,他只好(实际上是借机)出来相见。按照李逵的这个表现,以及公孙胜以前对李逵的了解,晚上李逵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你公孙胜应该事前有所预判吧?如果连李逵晚上会有什么举动都不能预判,还敢说是真人高徒?这样的人不用说出山当什么国师,恐怕连一个参军也当不好!因此只能说,李逵只是公孙胜和罗真人之间的一个“舌头”,因为这个人还是宋江最忠实的干将。公孙胜用这个“舌头”告诉罗真人,我想去,他们是真心的请我,我假如不答应,他们是什么事情也干得出来。罗真人听懂了这个“舌头”所说,我知道了,是你想回梁山,我拦不住你。但你必须记住,有些事情是有限度的(逢幽而止),到了时候要记着回来(遇汴而还)。
宋江为什么要请公孙胜回来?当他遇到一个装神弄鬼就会唬住他的军队的时候,他必须找一个更有“神通”的人来稳住阵脚。宋江的排座次终于用上了他,公孙胜自己把自己放在了这个位置。当宋江看到了这个人更大的潜在作用的时候,公孙胜的地位确定并稳固了下来。公孙胜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宋江也终于在公孙胜的帮助下弄到了一份蝌蚪文字,上面写着天罡地煞的座次名单。
必须说明,像公孙胜这种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秦始皇时期的徐福,汉武帝时期的栾大,从本质上都是公孙胜的“先师”。唐朝皇帝姓李,道教的祖师老子也姓李,道教成为唐朝国教也就理所当然。在这种氛围当中,袁天罡、李淳风的事情扑朔迷离,分不清他们是官家秘闻外泄还是民间的讹传。《水浒传》里的皇帝宋徽宗,他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人间这样,就是天庭还有个太上老君。可以说,公孙胜不过是这些人的影子而已。
事情到了这儿,我们终于明白,这个自立的王国就是作者的一个理想王国。在这个王国里,统治集团成员都没有妻子,他向人们表明,这里的人凭本事吃饭,没有裙带关系。这里不是没有女人,九天玄女是他们的保护神,还给了宋江一本天书,只不过这儿没有仅靠女人脸蛋富贵的外戚!这个王国恪守忠义,在忠义的旗帜下每个人的性情都得到了净化,不管是杀人越货的强盗、弄权枉法的官吏、专门前来剿杀义军的将军、两手沾血的出家人,还是富豪乡医,以及鸡鸣狗盗之徒,经过忠义的洗涤都是好汉。这儿有等级没有贵贱、有长幼没有尊卑,有的只是兄弟情义。这儿再也没有犯罪,每一个人都在此快活,这儿没有欺诈,这儿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
只不过,这儿没有土地,种不出粮食,他们缺少的正是最底层的 “养娘全不济事”的李逵的哥哥李达。公孙胜能够呼风唤雨,却唤不来粮食,他们只好到那个浑浊的社会里去“借”,其结果还是一伙儿强盗。这反映了一个问题,作者的这个理想,并没有现实事例的支撑,无论他怎样去挖掘,都找不到一个曾经的事例。相反,有州县有土地有粮食的方腊都没有成功,你宋江只有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还想成功吗?当理想的光芒照不进现实,现实的无情就必然要扑灭理想的火焰。这就是梁山的结局!当宋江明白了这一点的时候,原来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玄幻的泡影,一切回归现实的时候,曾经的梁山泊不过是一个眼前的“廖儿洼”。所以,他不要李逵再去折腾,他要李逵和他一道到另一个世界去。
公孙胜其人,昭示着一个理想王国的可能出现。但公孙胜比不上师傅罗真人地方就在于,他很晚才知道,这种虚幻的理想光芒照不进无情的现实。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秘密最多的好汉竟是公孙胜
梁山上秘密最多的好汉是谁?答案只有一个:入云龙公孙胜,从入云龙三字可以看出公孙胜本是天上人,注定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他身上寄托着作者很多理想,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其他三本书都有一个成书过程,从民间说书艺人的传递中,经过作者加工而成,公孙胜这个人物形象在说书人和元代戏曲都没有出现,作者施耐庵用公孙胜的形象来赶超《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在民间传播中,水浒中智慧的代表者吴用没有诸葛亮那样光彩夺目,主要是他不像诸葛亮那样是一个天文家,诸葛亮借东风、延寿命让吴用真的无用,作者在成书中,为吴用配上了一个副手公孙胜,让他是一个天文家,这样吴用加公孙胜就是一个诸葛亮,你看诸葛和公孙都是复姓,诸葛亮还摆八卦阵,作者又给吴用配上了一个明白阵法朱武,朱武难道不是诸葛武侯的简称。《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公孙胜难道不是人间与神界的使者。从这个角度看,公孙胜是作者贬低《西游记》、《三国演义》的秘密武器。
《水浒传》的作者与《西游记》的作者一样是一个道佛不分的宗教半瓶子醋。整部书中是扬道抑佛的,书的开始天罡地煞的传说和和尚与杨雄之妻偷情被杀就是明证,但作者并不贬低佛教,和尚鲁智深就是作者歌颂的对象,梁山好汉的标准不近女色实际上就是佛教色空的体现。在书中,公孙胜是道教的代表,鲁智深是佛教的道标,作者把他心目中的第一人武松的归宿安排为道教是作者扬道抑佛的必然结果,书中的奇人也巧合的为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和鲁智深的师父智真长老,罗真人不仅能呼风唤雨、用葫芦幻化人形,更能让黄巾力士捉拿李逵,智真长老能预知将来,把鲁智深的将来预知的准确,对宋江写出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没有下文。宋朝是一个道教大发展的年代,北宋皇帝很信仰道教的,从太宗开始,各代皇帝对道家发展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尤其在真宗时期,梦到仙人告知降天书,导演了泰山封禅,道教的地位空前提高,泰山成为人间仙境,到了徽宗,由于他的即位合法性受到质疑,他只好利用道教装扮自己是上届下凡的神仙,徽宗皇帝自己,在给燕青的赦免书上就自称“神宵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虚静道君皇帝”,头衔很长,范围涉及教主、神仙、皇帝三大块,徽宗对道教的崇奉几乎达到了近似疯狂的地步。道教得以迅猛发展,许多道士得以升官发财。其中虽有真正仙风道骨的重道之士,却也有不少鱼目混珠之徒,北宋就是亡于道士郭京之手。
宋朝的道教畸形发展对作者影响很大,公孙胜是道教影响的产物,书中人物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宋江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利用民间传说炮制了天罡地煞理论,晁盖抢劫生辰纲前也抛出了梦中北斗七星,从中看出宋江的视野远远高于晁盖,8只是108的零头。公孙胜就是从8到108的桥梁,也是通往上界的使者。
入云龙公孙胜,道号一清先生,蓟州人氏,上梁山后位居第4位,天罡地煞之天闲星。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学得一家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蓟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被石敬瑭割给了辽国。公孙胜严格的说是辽国汉族人,他带着让人捉摸不透的秘密走上梁山。书中的公孙胜的闪亮点都与所谓的道术有关,这些斗法,都是很虚幻的,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一种手段,不可能是真实的,也没有没什么现实意义,只不过增加了增加了几分迷信色彩,让书更有影响力,这是作者写公孙胜的一个大秘密。
公孙胜出场的秘密
水浒传中着重描写公孙胜的章节不多,主要有:智取生辰纲、高唐州斗高廉、收复芒砀山集团和主持祭天完成梁山排名等事迹。但是他每次出场都有秘密。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集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公孙胜和赤发鬼刘唐得知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给岳父蔡京庆寿,十万贯金珠宝贝名曰“生辰纲”,秘密运送到东京。公孙胜是辽国汉族人,当时公孙胜主动在宋辽交界处收集情报,目的是维护宋朝利益,得之消息后各自找到托塔天王晁盖,说服晁盖共同去抢劫生辰纲的。刘唐只是带来的初步消息,没有可操作性,公孙胜不仅带来了生辰纲的信息,还带来了生辰纲的运送路线,可见公孙胜是一个细致的人,由于公孙胜的出场,决定了智取生辰纲的成功,他是这次行动胜利的保证,梁山事业才有了经济基础,他毫无争议的成为梁山的元老。石碣湖水战中公孙胜初露锋芒,奠定了公孙胜道术高手的地位。
公孙胜高唐州破高廉是梁山集团第一次向朝廷正式宣战。柴进身陷高唐州,宋江为营救柴进攻打高唐州,被高廉妖法所败,宋江命令戴宗、李逵二上九宫县二仙山相请公孙胜,经过李逵的“武请”,公孙胜奉师父罗真人之命下山,用“五雷天心正法”大破高廉的妖法,高廉驾起一片黑云想逃走,被公孙胜用法术从云中打落后杀死。救出了柴进,使天下让人佩服的两人柴进和宋江变为宋江一人,提高了宋江在梁山集团内部的影响力,也使朝廷第一次知道了梁山集团,让高俅与梁山集团结下了更大的梁子,才有了呼延灼攻打梁山,呼延灼投降梁山,标志着梁山集团的军事装备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梁山集团的军队实现了正规化,这是公孙胜对梁山集团的一大贡献。
收复芒砀山集团标志着梁山集团取得道术的话语权,扩大了梁山的影响力,芒砀山集团打起道术的旗帜,妄想与梁山集团争夺道术领导权,历史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民众暴动等,都要假借某神的名义如刘邦斩蛇、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得天书、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等。公孙胜收降同样会道术的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梁山集团成为道术的最高境界,为梁山天罡地煞理论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主持祭天完成梁山排名。公孙胜把自己的道术与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论,108人已经到位,为了使这个理论天衣无缝,宋江只有与神的代言人公孙胜操作,通过天罡地煞理论借用天意的形式按照宋江等梁山主要领导的意思,来安排英雄座次,在梁山上,只有公孙胜担当得了这样的重任。于是他受命主持祭天的,“宋江要求上天报应,特教公孙用专拜青词,奏闻天帝,每日三朝。”用这样一种充满神秘感的天意方式解决排位问题,公孙胜利用其道士的身份,神化宋江,神化了天罡地煞理论,神化了一百零八人是上应天宿,不会引起怀疑,提高了天罡地煞理论的真实性,为宋江实现野心统一了思想。
公孙胜中途下山回家的秘密
智取生辰纲后,北斗七星集团被逼上了梁山,公孙胜利用天气打败了何涛,树立了北斗七星集团的神秘,争取了林冲的支持,在林冲的帮助下,北斗七星集团占据了梁山的领导权,晁盖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公孙胜也成为了三把手,江州劫法场,宋江上了梁山成为二把手,公孙胜退居四把手,北斗七星集团成为少数派,晁盖没有认清宋江的嘴脸,只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宋江天罡地煞理论的传播下,公孙胜第一次感到孤独,没有出路,只有退出权利竞争的漩涡,他久闻晁盖“疏财仗义”声名,特来投奔。其目的不外乎辅佐之建一番事业,劫富济贫,为世间百姓求取几许正气,解万民于倒悬。晁盖的正派和不愿与朝廷公开分庭抗礼,保持梁山现有规模,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对梁山集团都有利,宋江没上梁山前,梁山集团只有北斗七星派有点凝聚力,梁山集团没有共同的精神领袖,没有对某种神或教义的内心信仰,完全为活命、为利益而聚。
宋江为了他的天罡地煞理论必须扩大规模,并与吴用结盟推广他的理论,在理论上,宋江的理论与公孙胜的道术是一致的,在与晁盖的北斗七星友谊与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论之间,公孙胜不能找到平衡点,只好当一个旁观者。公孙胜提出: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众人饮酒之时,只见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带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免致老母挂念悬望。”
公孙胜在生辰纲中分得钱财比白胜的多,夺取生辰纲后除了留下一大部分集团支配,其他八人都分到了一部分,加上梁山抢劫的分成,公孙胜的财富惊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还有机会给宋朝传递辽国的消息,回到家,马上改名换姓!将“一清道人”变成“清道人”,隐姓埋名,希望能够和母亲、师傅共享晚年,将昔日梁山送别情景忘记了个干干净净。公孙胜从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论中知道了宋江的野心不仅仅是招安做官,与自己为国家做的努力背道而驰,与自己的淡薄性格不和谐,这是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的原意之一。
公孙胜脱离梁山集团的秘密
高唐州,梁山集团第一次攻打朝廷的城池,被朝廷当权者为了实现捉拿柴进的阴谋吸引在城下,如果不尽快打败高廉,梁山集团当时没有全盛时的一半战斗力,更没有攻城经验,面临着被朝廷援军包围的危险,公孙胜不愿看到自己为之奋斗过的梁山集团失败,在与其老师演过一个双簧后,在梁山第二次邀请后回到梁山打败了高廉。
晁盖死后,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论里逐步纳入公孙胜的道术理论,他们毕竟有相互利用的地方,那就是星辰、神仙,公孙胜依靠道术为天罡地煞理论服务,解决排名为题,主推天罡地煞理论的实现,牢牢的坐上了第四把交椅。天罡地煞理论让宋江能够带领全部人马实现招安,天罡地煞理论也让朝廷感到害怕,把他列为邪教。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公孙胜随众征伐辽国,协助宋江大破兀颜统军的混天象阵,奠定了破辽胜局,实现了公孙胜多年的梦想,对多年在宋辽边境为宋朝收集情报有了个美满的结局,可以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公孙胜对官场没有了一点留恋,决心回家尽孝。平大辽途中回九宫县二仙山见师尊罗真人,向师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师父的支持,为帮助弟子,罗真人在公孙胜下山前,送了他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在消灭王庆后,公孙胜回到汴梁城,便以“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为理由,辞别大伙回蓟州潜心修道。罗真人的八字真言是宋江不敢违背的,看破天罡地煞理论的公孙胜对宋江的野心也一览无余,对朝廷有二心的结果只有一个,公孙胜不愿与自己所拥护的朝廷为敌,即使对贪官恨到骨头里,在对待朝廷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公孙胜没有退路,他不能让梁山集团回归主流社会,自己只有隐居,公孙胜相随至此,已是仁至义尽。公孙胜回山修道,没有参与征方腊之战,是第一个脱离梁山集团的好汉。公孙胜的离开意味着天罡地煞理论在梁山内部受到质疑,动摇了宋江的精神领袖地位,梁山集团不明白是为朝廷而战,还是为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论而战,失去精神武装的梁山集团战斗力大大降低,梁山好汉在与方腊集团作战中七损八伤,所剩者寥寥无几。公孙胜在灾难来临之前,成功的全身而退。
征方腊凯旋后,有道术樊瑞和会列阵的朱武经,终于大彻大悟,跳出天罡地煞理论的蒙蔽,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公孙胜第一个脱离梁山集团的,标准着天罡地煞理论开始破灭,也验证了天罡地煞理论的虚伪,注定了宋江野心的破灭。公孙胜是一个不愿意身处染缸的隐士,相对于天罡地煞理论的创始者和梁山集团的领导者宋江、花荣、吴用等人,公孙胜的选择是智慧的,他是梁山上秘密最多的好汉,给读者留下了神秘的面孔,是一个不爱财、不恋官、品德高尚的好汉。
水浒中公孙胜为何千里上梁山投奔晁盖
水浒里公孙胜是个有名的人物,论排兵布阵不弱于吴用,而且对人一贯忠诚,看朋友入木三分。想当年为了十万担生辰纲不义之财,不惜长途跋涉,前来投奔晁盖。
晁盖不过是小小的保正,也就是现在的村长,为何能让公孙胜千里来投。要知道公孙胜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而且当时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名扬天下,山东及时雨宋江四海知名,小旋风柴进皇族之后,这几个人都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公孙胜不去请他们,专门去请晁天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门道。江湖以为,公孙胜大郎是知人识人的,他知道晁盖和其他人物不同,能够担当重任。
其一,晁盖地位低贱。干这样危险的事情,弄不好,失掉脑袋的,卢俊义不愿意做,家大业大不在乎几个钱;宋江不能做,身为郓城小押司,日子过得很惬意;柴进不屑做,自己有的是黄金白银。而晁盖地位低,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人选。
其二,晁盖很讲义气。晁盖这个人义薄云天,在当时很有名气。卢俊义武功超群,家资深厚,自然看不起下层受苦的人民大众;宋江做事有点假,虚虚伪伪的,看不出本来面目;柴大官人门楼有点高,自然有些高攀不起。
其三,晁盖有领导魄力。晁盖是一村之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掌管着一方的平安,自然了解老百姓的疾苦,知道如何下手,而且久居乡间,自然耳染目睹很多事情。
其四,晁盖武艺精通。晁盖这个人有一把子力气,不像宋江只知道阴阴阳阳的算计人,也不像卢俊义武功太好,对别人看不上,更不像柴大官人看人分三六九等。
其五,晁盖粗通文墨。晁盖是个不大识字的人,和吴用等人相比,自然不太懂得有点叽里拐弯的事情,可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越是草莽英雄,越能成就大事。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多数都是不通文墨的莽汉。
其六,晁盖手下聚集了一批人物。尽管是乡村小干部,可也是一呼百诺,晁盖在当地很有威望。三阮弟兄、吴用等人对于晁天王也都是赞不绝口的。
所以,尽管晁盖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可是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就是因为晁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爱打抱不平,且又胸怀大志,痛恨不平的世道,才引得众多好汉如众星捧月般前来相投,也正是如此,当晁天王归天以后,当年嫉恶如仇的公孙胜才归隐田园不去逢迎宋江之流。这说明公孙先生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晁天王的真正知音。
《水浒》真相 入云龙公孙胜为何两次退出梁山
在梁山泊,入云龙公孙胜是个奇人。和吴用一样,他也深通谋略,是个军师。但比吴用更厉害的是,他还懂得法术。除了业务能力出众,公孙胜的眼光也很准。在梁山上,他大概是第一个看透宋江的人。
公孙胜加入梁山,是因为跟着晁盖劫了生辰纲。而加入劫匪队伍,是他主动找上门的。可见,公孙胜并不是个只愿意修道养生、老死山林的人,他想用自己的一身本事建功立业。他找到晁盖,是因为认可这个人。更进一步说,他千里迢迢找到晁盖,也不仅是劫个生辰纲这么简单。劫生辰纲不过是个引子和序曲,他想要跟着晁盖做点大事。
可惜,后来宋江加入了。晁盖要让出第一把交椅。虽然宋江自知时机不到,推掉了。但之后却以二把手的身份,成了梁山泊最大的一股势力。
就在这时,公孙胜第一次退出了梁山。
公孙胜提出退伙,是在一次酒宴上。当时,宋江刚刚把自己的老爹、兄弟接上梁山,一家团聚。晁天王和众兄弟大摆酒宴,以示庆祝。就是在酒席上,公孙胜提出退伙。当然,他找了个无懈可击的借口:回家照看老母。
可问题是,既然要照看老母,当初为何要离家,千里迢迢去找晁盖呢?所以这只是个借口。他退伙的真正原因是,看透了宋江。
他知道,宋江早晚会谋得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当上龙头老大。而他公孙胜,却瞧不上宋江,认为他搞不好梁山,不愿意跟着他干。于是,就退伙了。
另外,公孙胜说是回家照看老母,也有一丝嘲讽宋江的意思:他不是刚上梁山就把亲人全接来了吗?你宋江有爹娘,别人就没有爹娘吗?李逵就受此启发,发了牢骚,也要回家接娘——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按下不说。
后来,梁山遇上了麻烦,宋江派出戴宗和李逵,软硬兼施,请公孙胜回来帮忙。公孙胜便回去了。
这里有个问题,公孙胜既然走了,为何又回去了呢?
我觉着原因有二:第一,公孙胜对梁山,尤其是当初一块劫生辰纲的那帮老兄弟,是很有感情的。梁山遇上难事,自己当然不能袖手旁观。第二,此时的梁山被宋江搞得不错。公孙胜也许怀疑自己的眼光了。他既然有建功立业的欲望,那么,如果宋江真的很能干,跟着他干又何妨?
这也恰好能够解释,为何公孙龙回归梁山后一直没再离开——直到出征方腊之前。
他也许早就嗅到了不祥的气息,更大的可能是,他对宋江彻底绝望了。从接受招安后,梁山好汉们不管立了多大的功劳,仍然是处于不受待见的处境中。宋江的脸上,也是整日挂着愁云。用李逵的话说,真是”受尽了鸟气“。而宋江根本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他只能像条狗一样甘受驱使。
所以,在出征方腊之前,公孙胜第二次退伙。这次,他的世俗欲望彻底熄灭了,开始专心地隐居山林,修道养身。
从出世到入世,再从入世到出世。这一个圆圈,绕住了多少能人异士?
宋江最害怕好汉为何是公孙胜 公孙胜怎么死的
宋江是梁山上的老大,是一个精通厚黑的人物,这个人和吴用相互勾结,把持梁山。最后把梁山兄弟全火儿带上朝廷,开始北征大辽,南打方腊,尽管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可是结局却很惨,梁山弟兄死的死,伤的伤,让人不堪回首。不过一个人早就看破红尘,因为他比宋江和吴用更加精通法术,所以宋江对他非常敬畏。此人是谁,他就是道号入云龙的公孙胜。
宋江为何害怕公孙胜:
其一,公孙胜比吴用更懂法术。吴用其实就是一个教书的,会揣摩人的心理,真碰到魔法咒语的,吴用往往束手无策。这时候往往是公孙胜出马,结果大功告成。这让吴用对公孙胜有点畏惧,真的较起真来,吴用肯定不是对手。吴用是宋江的心腹,吴用尚且如此,宋江更是非常担心,担心自己的军心被吴用扰乱了。
其二,公孙胜当年很信奉晁盖。其实当时宋江比晁盖的名气更响亮。可公孙胜千里来投只为晁盖,要给晁盖送上一个大富贵。看重的也是晁盖的义薄云天,从此公孙胜唯晁盖马首是瞻。当宋江进入梁山大营后,聪明的公孙胜发现吴用与宋江沆瀣一气,就以种种名义,逃离梁山。宋江攻打高唐州,却败于太守高廉的妖法。吴用让戴宗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李逵也随同前往。二人在蓟州机缘巧合遇到公孙胜的邻居,得知公孙胜居住在九宫县二仙山。戴宗赶赴二仙山,让李逵假意伤害公孙胜的母亲,将公孙胜激出相见。但公孙胜却不肯出山,称师傅罗真人不肯相放。戴宗苦苦哀告,又去拜见罗真人,请他放公孙胜下山。
其三,宋江需要公孙胜帮忙。公孙胜是个大知识分子,宋江夺权,要厚黑自己弟兄必须请公孙胜帮忙,公孙胜知道宋江掌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为了梁山众兄弟的利益,也不得不过来进行帮忙。当时晁盖已死,大家自然都被宋江蛊惑,梁山上的绿兄弟们们,大多是大字不识的,有了公孙胜的帮衬,说什么好汉们都信以为真。梁山大聚义时,公孙胜主持罗天大醮,掘出定下头领排名的石碣碑。他位居第四,星号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所谓机密,自然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公孙胜本来就是来无影去无影,法术高深,自然让人佩服。
其四,宋江自以为很高明,能迷惑住公孙胜,其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孙胜的老师罗真人传授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让他下山,又送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有了老师的嘱咐,公孙胜才不被陷害,得以全身而退。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三十六人,多数并无名字记载,公孙胜这一人物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蓝本之一,其中对公孙胜的事迹并没有单独的阐述描摹,形象非常模糊。
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赞》(《水浒传》另一蓝本)以及元杂剧水浒戏中,都没有公孙胜的名字。明代李开先的《宝剑记》中,公孙胜则是一名世俗军官,官拜参军。
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的公孙胜形象很可能到小说创作的最后阶段(明代嘉靖年间)方才定型,而他在之前的水浒版本中很可能与《宝剑记》中相似,是世俗军官形象。至于公孙胜有了道士的身份,以及梁山第四的排位,则应与嘉靖年间道教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关。
也有研究者认为,公孙胜这一人物的塑造,糅合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承继的是诸葛亮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领。吴用虽为军师,但与诸葛亮相比,却缺少一些仙道色彩,显得质实有余而飘逸不足。而公孙胜以道士面目出现,正好与吴用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二人各自体现了诸葛亮才能的一个侧面,合起来刚好“顶个诸葛亮”。
入云龙公孙胜的结局
小说里最后没说他死了。后面的情况是:公孙胜随众接受朝廷招安,征伐辽国,讨伐田虎。田虎的军师乔道清以妖法打败梁山好汉,公孙胜破了他的妖法,把他收服,梁山好汉才能顺利消灭田虎。公孙胜在消灭王庆后,即出家修道。他虽为国立下大功,却不重名利,功成身退,回蓟州潜心修道。
应该跟武松类似,不过他是当道士去了,算是善终。
公孙胜为什么会在梁山集团的鼎盛期选择离开
征方腊前夕,公孙胜以“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为由,毅然脱离梁山集团。与上一次脱离组织不同,公孙胜本次离队不存在任何炒作与玄虚,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他成了第一个脱离梁山集团的人。在其他好汉还在为事业打拼的时候,公孙胜为什么选择了离开呢?
第一,公孙胜梁山四哥的地位已被架空,他自认为已没有继续留下的必要。经过征讨辽国、田虎、王庆等一系列战争磨合,梁山集团实际上已分化整合为宋江和卢俊义两个集团军,宋、卢屡屡分兵作战,这两支集团军的成员越来越固定,基本形成了两条平行线。宋江军团这边,宋江是主帅,吴用是参谋,一正一副;卢俊义军团这边,卢俊义是主帅,朱武是参谋,同样一正一副。这样的权利分配显然不能令公孙胜满意,他这个梁山四哥、集团常委实际上已被架空,变得有名无实,公孙胜的作战指挥权甚至还不如朱武。如入云龙这般的血性汉子,哪能受这等窝囊气,干脆一走了之。
第二,宋江的政治路线与公孙胜的革命理想相差太大。公孙胜是一个极富革命理想的同志,他劫生辰纲不是为了自己富贵,而是为了获取革命建设所需的资金(出发点远比一同作案的刘唐、三阮之流高尚得多)。公孙胜理想中的梁山既不像晁盖主导的那样毫无远景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强盗抢一天劫;也不像宋江主导的那样一门心思走招安路线。从公孙胜的宗教身份看,他的革命理想应该如其前辈张角、晚辈洪秀全那样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一翻。走强盗路线和投降主义路线是为公孙先生所不齿的,理想不能实现,留之无益,因而他有了两次脱离组织的经历,并且第二次已下定决心不再回头。
第三,征辽成功,梁山集团威望达到顶峰,正处在鼎盛期,公孙胜此时隐退正是时机。纵观整个北宋历史,国家最大的问题不是内忧而是外患,事实上北宋灭亡也是亡在了外患上。征辽国成功,宋朝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患问题,公孙胜此时选择离队,对宋江、对梁山集团已是仁至义尽,若非公孙胜极重义气,梁山受招安那一刻就该是公孙胜离队之时。公孙胜随队参加征讨田虎、王庆属后来添加,故不在本次讨论之列。
第四,罗真人敏锐的意识到出征方腊困难重重,为不让徒弟公孙胜冒险,故执意将其留在身边。半仙罗真人送给宋江的八句法语中,后四句是这么写的: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始逢冬暮”暗指方腊;“鸿雁分飞”暗指梁山兄弟生死离别;“吴头楚尾”指宋江自吴地(江州)造反,而最终死于楚州;“官禄同归”可能是指梁山兄弟虽生死离别,但总算都得到了朝廷封赏。罗真人已知征方腊前途凶险之极,自然不会让爱徒去冒险。罗真人与宋江分别时,曾说了这么一段话——
“这个徒弟公孙胜,本从贫道山中出家,远绝尘俗,正当其理。奈缘是一会下星辰,不由他不来。今俗缘日短,道行日长。若今日便留下,在此伏侍贫道,却不见了弟兄往日情分。从今日跟将军去干大功,如奏凯还京,此时相辞,却望将军还放。一者使贫道有传道之人,二乃免他老母倚门之望。将军忠义之士,必举忠义之行。未知将军雅意肯纳贫道否?”
罗真人这话说的既恳切又真诚,由不得宋江不点头。宋江素以“义”“孝”著称,公孙胜征辽之后才离队,对梁山不失一“义”字;离队的理由是侍奉恩师老母,则又不失一“孝”字,公孙胜义孝两全,宋江除了发出“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的感叹外,已没有任何理由挽留了。
公孙胜的离队,对梁山集团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梁山集团征讨江南异常艰难,方腊手下几个神汉在作战中大显神威;梁山方面在失去公孙胜的情况下一败再败,有数条好汉直接或间接死在了南军那几个神汉手下。面对非正常死亡的几个兄弟,宋江心里可能会想,如果公孙老弟尚在,局面何至于此!然而公孙胜已经走了,并且永远不会再来,宋江更多地也只是在心里做个假设,嘴上没有明说。他知道话一旦出口,不知要勾起多少梁山兄弟的伤心往事。
入云龙公孙胜凭什么能晋身水浒四巨头?
把这份好汉座次名单挨个看下去,第四位是入云龙公孙胜。这位公孙先生从七星聚义取生辰纲时就现身,也算是出场早的人物,可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位公孙先生的印象始终难以深刻,除了刚出场时“正在庄门外绿槐树下,一头打,一头口里说道:‘不识好人!’”的一幕,便只剩下那些神乎其神虚无飘缈的“道术”。
很多人说中国人缺少宗教信仰,正因为少了专一的信仰,拜神情结反而更盛,可拜的神也多了起来。有专一宗教信仰的人只拜本教的神,不会拜其它教的神。比如:三清弟子不会拜佛,三宝弟子不会求仙,穆斯林不会拜上帝。而多数世俗的中国人就不这样,他们既拜佛祖,也拜老君,既拜玉帝,也拜菩萨,既拜财神,也拜灶王爷,有的还拜洋神,可说是逢神便拜。现实中没有真正的神,于是,能多多少少沾上些神的光环的人,就会受到世人顶礼膜拜式的尊敬。
公孙胜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利用神这块跳板作为自己进身之阶。公孙胜别的本事有限,武艺据他自己说是“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巧了,和介绍宋江的话怎么那么相似?这“多般武艺”估计也就是“把十几个庄客都打倒”的程度,因为以后公孙胜再没使过一招半式,都使道术了。公孙胜还是副军师的角色,如林冲火并王伦后称赞“公孙先生名闻江湖,善能用兵”,可除了芒砀山摆过一回阵法,那也只作为道术的陪衬,真起作用的还是作的法,此外就没见过公孙胜怎么“善能用兵”。于是,公孙先生的本事名望,全着落在他的“道术”上。
公孙胜刚出场,在晁盖庄外自我介绍时便说:“为因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先占住神坛。稍后吴用说“江湖上久闻人说入云龙公孙胜一清大名”,可见公孙胜早就注意宣传自己的神化形象。从“七星聚义”始,公孙胜始终是紧挨在吴用后面,属于梁山核心领导层。
凡事还有一个规律,不进则退,不长则消。公孙胜知道,如果自己头上这圈神的光环不能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势必会逐渐消退,直至和凡人无异。所以公孙胜没忘了到时候就施展一下他的“道术”,并且“道术”一次比一次强,让人觉得他的“法力”在不断提高。
公孙胜第一次作法在石碣村抗拒何涛收捕时,祭起一阵怪风,助火烧了何涛的船只,仿佛赤壁大战中诸葛祭风。光说不练不行,既然说自己“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那就得给人家看看,到底有没有真本事。石碣湖水战中公孙胜初露锋芒,果然不比凡人,由此奠定了公孙胜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只这一次还不够,毕竟何涛一伙都是凡人且是碌碌之辈,打败他们不算稀奇,祭风也只是配角,公孙先生要让自己头上这圈神的光环更加耀眼。梁山在高唐州遇上了高廉这个硬对头,派戴宗去请公孙胜。从公孙胜长期不归山寨、戴宗李逵相请时的拘礼,可以看出公孙胜和梁山众头领有一定的距离。试想李逵能外出几个月不回山寨吗?梁山用李逵时需要专门派人“请”吗?这也证明公孙胜在梁山的地位不凭感情不凭功劳,只凭神的光环。
公孙胜被请到以后,干净利落地破了高廉的妖法,梁山大获全胜。这次比前番祭风略有不同:一是公孙胜的道术是取胜关键,扮演了攻打高唐州的主角;二是公孙胜的道术有了名称,叫“五雷天心正法”,这名儿多好,听着那么正气凛然,有别于高廉的妖术,虽然罗真人说公孙胜从前学的和高廉一样。有了这两个不同,旁人自然觉得公孙先生的道术今非昔比,大有长进,头上的光环又大了一圈亮了几分。
再以后公孙胜又出过一次手,在芒砀山收降同样会道术的混世魔王樊瑞,这次是道术加阵法,摆出了诸葛亮的八卦阵,和前两次又有不同,公孙先生这圈神的光环一波三折,熠熠生辉。樊瑞虽也学道,一则上梁山晚了,二则不如公孙胜,三则是斗败投降过来的,所以只能远远地靠后在地煞星里排着。从这看出专业技能过硬是多么重要,这是题外话了。
正是因为中国人心中对一切神都存有敬畏崇拜心理,所以历史上但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民众暴动等,都要假借某神的名义,或假托天书符咒等凝聚人心,如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得天书、方腊假托得天符牒、太平天国起义假托天父天兄等。公孙胜利用他的“道术”,为自己成功打造了一个介于人和神之间的形象,赢得了好汉们的崇敬,从而成为梁山最高四巨头之一。
公孙胜一人可秒杀卢俊义 107将合力也不是对手
他一人可以秒杀卢俊义,战斗力居108人之首。这人就是公孙胜。
公孙胜,梁山泊第四把交椅,外号入云龙,人称一清先生。主要技能: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召唤金龙,变化大鹏,以意驭枪,五雷天心正法等。
公孙胜学会师傅五雷天心正法大破高廉。那高廉曾经两次打败梁山,第一次击败林冲、花荣,第二次击败学会九天玄女回风返火道的宋江。以上可见公孙胜>高廉>花荣。
公孙胜用孔明石头阵打败混世魔王樊端 。樊端主要战绩打败少华山兵团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由此可见公孙胜>樊端>史进。
公孙胜用五雷天心正法击败了田虎大法师乔道清。乔道清精通幻术,妖术困住李逵、李衮的五百团牌标枪手,全部活捉。乔道清又召唤出"金甲神人"将梁山将领鲁智深、武松、刘唐捉去。,乔道清打败樊瑞,单廷珪、魏定国等好汉。
可见公孙胜>乔道清>樊瑞>武松 鲁智深>李逵。
综述,公孙胜战斗力超强,纵使其他107将捆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
那么读者要问为什么公孙胜战斗力第一,那还需要其他人干嘛,场场让公孙胜出战,那不是必胜吗!
第一,从小说情节来看,如果只描写公孙胜斗法,整个水浒传就失去多元性,没有变化,那整个水浒传也可以改名了《入云龙修仙录》了。我们也不会看到花荣箭术,张清飞石,卢俊义马战、武松搏斗!
第二,公孙胜本是修道之人,修道之人不可以对凡人随便出手。更加上他本是清静无为,一般不会出手,除非梁山受到道法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