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 晁盖为何要让白胜参与生辰纲劫案? 大凡白天出没的老鼠,一是胆大,二是贪婪。对于两者,《水浒传》中的白胜似乎兼而有之。 白胜,江湖人送绰号“白日鼠”。顾名思义,就是敢于在白天出没的老鼠。如此的比喻,足见此人的胆大与贪婪。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其胆大,并不是说这个人物有多少英雄壮举,而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贪婪性格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最终必然会为钱财孤注一掷,不惜犯险。他的这种胆量,就像是老鼠要啃东西,你打他他要啃,你不打他他还是要啃。 很显然,白胜在没遇到晁盖之前,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出身下层且不务正业,终日里不是偷西家就是摸东家,一旦填饱肚子就去赌场赌博,消磨人生。这种生存的环境和方式,最终的结局从来就是,要么被放高利贷的人活活打死,要么就是输光家产饿死街头。要不是后来与晁盖等人犯下惊天大案,让其在江湖上占据一席之地,恐怕至死也逃脱不掉走向自我毁灭的命运。而正是晁天王的提携,让其像看到了救命的稻草,挣扎着就奔了过去。既然有肉吃,哪里还管白天黑夜。 却说这白胜,本是离黄泥岗不远的一个叫做安乐村的闲汉。因为有些日子运气不太好,所以手头是越来越紧巴。正在家中想再到哪里去踅摸点“肚子填充物”的时候,晁盖却派人来请他喝酒,白胜一听喜出望外,不假思索地跟着人家走了。结果到了之后才知道,喝酒是假,为的还是那十万贯金银担。 按说这样一桩“惊天大案”,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白胜这样的人物出场的,人多眼杂,最重要的是可靠,况且晁盖那里已经凑够了七个人,力量应该完全可以了。但事出有因,就在几人商量到最后的时候,却感觉有一个问题不太好办,那就是这些人的居住地离黄泥岗都太远,做起事来很不方便。租住别人的房屋,又怕暴露目标,打乱计划。就在这时,晁盖偶然想起白日鼠白胜那里倒是离黄泥岗挺近,于是几人一合计,干脆把白胜也吸收了进来。 白胜这时在家中正为揭不开锅而发愁呢,一听这事,自然一拍即合。敢情天下没有饿死的家雀,更没有饿死的老鼠啊。为了方便行事,七人提前住到了白胜家里。问题是只在这里住住可不行,怎么也要安排个差事啊。要不最后怎么论功行赏,论秤分金。你想白胜那是什么样的人,怎么不会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呢。于是,白胜就提出也要参与这次的集体行动,入股分红。吴用一想也是,不把他捆在一起,指不定以后会出什么乱子呢。但让他干点什么呢?仔细一琢磨,白胜这人狡黠胆大,加上形象猥琐,一般不会引起别人的警惕。最后就决定让白胜挑着担子去卖酒,其余人遥相呼应。当然,吴用对这个白胜还是免不了要反复交代,一再叮嘱。 要说这次,吴用还真是用对了人。仔细想想,除了白胜,其他七人还真就做不了这样的差事。“阮氏三雄”以前都是打渔的,风里来雨里去的,与卖酒这行当根本就不搭界;刘唐人称“赤发鬼”,凶神恶煞一般的人物,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人,如果让此人独自行动,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戒备;晁天王似乎也不行,仪表堂堂,养尊处优,打眼一看就不是这条道上的人;吴用也是如此,原本一个乡村教书先生,文质彬彬,有谁见过一个教书先生还会去兼职卖酒的;公孙胜就更不用说了,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让他挑起担子去卖酒,怎么看都显得不伦不类的。 唯独这个白胜,一个在社会上游荡惯了的人,三教九流,什么没见过,对这样的勾当自然是游刃有余,别人容易接纳他,他也容易接近别人。让白胜作为诱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对于劫那生辰纲,这些人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从选人到演练,还真是没少下功夫。如此周密的安排,不要说是杨志,即便是换了比杨志聪明百倍的人物,也未必不会坠入彀中。有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下面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这八人是纷纷登场,在杨志和那帮军汉面前,活灵活现地表演了一幕惊天大剧。最后智取生辰纲,震动朝野。于是,朝廷发下文书,令济州府限期破案。而最终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缉捕使臣何涛的头上。 却说这八个人自从劫了那生辰纲之后,除了每人分发了一些银两,余下的全部都集中藏了起来。在此时,谁也没有想到要上梁山泊落草,而是分头过快活日子去了。别人还倒好说,那白胜本是一个过惯了穷日子的人,一下子得了这么多的银子,哪里还会控制得住。看看没什么动静,带上银子又去了赌场。这一去,让赌场上那些赌徒们很是奇怪,这白胜是怎么了,突然间变得这么爽快。但怀疑归怀疑,手中没有什么把柄,又乐得赢他的银子,因此谁也没有太在意。而就在此时,白胜的举动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济州府缉捕使臣何涛的弟弟何清。这何清也是与白胜久就混在一起的人,对白胜的家庭状况怎么能不清楚。今见其出手如此的阔超,顿时就起了疑心。但何清有心计,也不多问,直接向哥哥何涛报信去了。 本来这时何涛正在为找不到线索而烦恼呢,听弟弟这么一说,职业的敏感性,让何涛顿时眼前一亮,不是他又会是谁呢?这人背后肯定有一个犯罪团伙,捉了他什么都清楚了。想到这里,何涛不敢怠慢,连夜带人到了白胜家里。果不其然,很快在白胜家中搜出了不少的金银珠宝。于是,何涛将白胜连同赃物一起拿了,连夜审讯。最后白胜实在熬不住严刑拷打,也就全部招认了。 一切真相大白,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抓人了。但就在何涛带兵前去郓城县捉拿晁盖的时候,却被宋江趁着吃饭的功夫,抽出身来去给晁盖报了个信。晁盖一听是大吃一惊,带上这帮兄弟就逃跑了。到了此时,这何涛哪里还肯放过,一路追赶就到了梁山泊的外滩。本想一举拿下,不成想却被这些人杀了个人仰马翻。晁盖等人还未上梁山,就先给王伦等人展示了一把。从此占据梁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对白胜,晁盖也没有忘记,后来还是将其从狱中搭救了出来。 自古以来,但凡计谋,讲究的就是一个变化。像智取生辰纲这样的大劫案,断不会再有第二次。如果生搬硬套,故伎重演,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很显然,在生辰纲大劫案中,白胜只是一枚小棋子,用一次就足够了。因此自从白胜上了梁山之后,基本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地位变得每况愈下。 好在曾经是智取生辰纲的参与者,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元老级的人物。故而,在英雄排座次的时候,虽说与时迁、段景住干的都是一样的行当。但因为有了这层光环,白胜还是理所当然地排在了两人的前面。尽管仍旧处于末位,但对白胜这样的人来讲,应该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水浒中宋江指使谁杀的晁盖?哪四个人嫌疑最大 晁盖之死,成了整部《水浒》,最大的一桩悬案。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金圣叹对晁盖之死满腹怀疑。他认为晁盖死得不明不白。金圣叹说,“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他主要是“观其书法,推其情状”,来推论宋江弑晁盖,他从十个方面进行了逻辑推理:“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如风吹旗折,吴用独谏,一也;戴宗私探,匿其回报,二也;五将死救,余各自顾,三也;主军星殒,众人不还,四也;守定啼哭,不商疗治,五也;晁盖遗誓,先云“莫怪”,六也;骤摄大位,布令详明,七也;拘牵丧制,不即报仇,八也;大怨未修,逢憎闲话,九也;置死天王,急生麒麟,十也。 ”。 尽管金圣叹言之凿凿地提出了这十处疑点,但细想一下,其实都不是足以钉死宋江的铁证,说白了,这不过是金圣叹的主观推论罢了。所以,怀疑到最后,连金圣叹自己都底气不足地说“不能知其事之如何”、“非谓史文恭之箭,乃真出于宋江之手”、“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 现在的读者,也基本倾向于是宋江主使人杀了晁盖。因为除了金圣叹那十处疑点,其实我们还可以找出很多可疑之处,比如曾头市和史文恭后来见干不过梁山,居然提出议和。假如史文恭真射杀了晁盖,那他和与梁山就是血海深仇,岂敢妄想议和之事?而宋江后来出兵攻打曾头市,竟然不是因为要和晁盖报仇,而仅仅是因为曾头市抢去了马匹。是不是宋江潜意识也认为晁盖的死和曾头市没有关系呢?既然怀疑是宋江主使手下心腹杀了晁盖,那么,这个心腹帮凶会是谁呢?有四人嫌疑最大。 第一个便是小李广华荣。小说里有个情节是花荣刚上梁山时,因见晁盖对自己的射术提出质疑,他当即表演了一次射雁头,这是否暗示后来射死晁盖的便是华荣。世人都知道,花荣是宋江的死忠粉丝,心腹中的心腹,如果宋江要杀晁盖,找华荣最顺理成章,更何况,论射术,华荣梁山无人能出其右。所以,历来华荣的嫌疑最大。 第二个是穆弘。跟随晁盖打曾头市的有20个梁山头领。客观上说,这20人都有作案时间。所以,只能用排除法排除,排除来排除去,就排除到了穆弘这里。穆弘是宋江的忠实拥趸,武艺不高,功劳不大,但后来梁山排座次他却排名很靠前,因此就有人怀疑是宋江指使他做的,宋江私下安排戴宗等人打探战场情况,并密谋安排人找机会趁战场上混乱时杀掉晁盖,当晁盖执意冒险时机会来了,穆弘拿毒箭趁黑夜带一队亲信装扮成小兵混入同谋(可能是燕顺)的队伍,故意掉队后跟在大队的后面,等晁盖中伏回头后突然冲出来把他射死,晁盖中箭后燕顺和呼延灼冲前杀退伏兵但没有救起晁盖,很有同谋的嫌疑,实际是接应掩护穆弘。 第三个是石秀。之所以会怀疑到石秀的头上,是因为石秀刚来投奔梁山的时候,他差点被晁盖杀掉。以石秀捉奸杀裴如海,怂恿杨雄杀潘巧云等事例可知此人心胸狭窄。因此,以石秀的心胸,他对晁盖势必耿耿于怀,怀恨在心,且他又是一个有能力的狠角色,甚至不用宋江出声都就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第四个嫌疑人是林冲。很奇怪,居然会怀疑到林冲的头上。林冲当时手刃王伦之后,不是心甘情愿地把梁山之位让给了晁盖吗?他应该是晁盖坚定的支持者才对呀。其实不然。林冲当初把梁山之位让给晁盖,完全是出于无奈,怕自己一人之力难以和晁盖七人相抗衡。所以,才让出老大之位的。宋江上梁山之后,林冲受宋江招安思想的灌输,觉得跟宋江走招安路线,才是比较好的归属。这也比较符合他一贯的思想境界。所以,高俅被捉上山,林冲除了怒目而视,别无表示。林冲想招安的心思昭然若揭。所以林冲作案的动机就有了。再说,林冲最有杀晁盖的便利。从晁盖被箭射伤到保护着晁盖回营,再到回营后拔箭头、敷药、照料等,林冲都全程参与。后更可疑的是,受伤的时候,没有人说晁盖中了毒箭,等到回营调治的时候,却发现晁盖中了毒箭,怪也不怪。因此,极有可能是回寨后清点人员的这一段时间,林冲经过仔细考虑,突发狠心决定药死晁盖。由于毒箭是很少人有的,如果箭上没有名字,那梁山就一定要根据这支毒箭去调查曾头市中谁使用毒箭,查明凶手,那就出问题了。所以林冲在战场上捡一支对方的箭,叫个心腹先去刻上名字和涂点毒药,再将毒药混入金创药中,趁拨箭后大家只顾看晁盖时给箭来了个调包,再给晁盖用了有毒的药。这样,就没人能怀疑到林冲头上。当然,所不同的是,林冲可能并非宋江的指使,而很大程度是自己要这么干的。 以上四人,杀死晁盖的嫌疑最大。但不管是花荣、林冲、石秀、穆弘,都只是嫌疑而已,并不能坐实。由于施耐庵没有在书里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或暗示,所以,连晁盖是不是就是被宋江暗杀的,其实我们也并无绝对的把握,更不要说这四个嫌疑极大的帮凶。 托塔天王晁盖为什么要选择劫取生辰纲? 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在社会的职务是一个保正。宋代每十户设一保,每五十户设一大保,每十大保设一都保,都保的管理者,正职就叫保正。封建社会的“万户侯”是县侯,也就是说,一个县大概有一万户上下。晁盖是五百户的一个保正,管理着全县二十分之一的“草民”,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乡。旧时代最基层的政权是县级,所以一般人报家门都说是某某县人。保正这种官,肯定不会是选举的,也不是考试考出来的,一般来说,都是县令(长)根据财产名望指定的。在官僚体制中,保正不是官,但在民间他又是官,比如说现在还把村干部俗称为“村官”。基层政权实行县令负责制,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完成赋役,二是审理案件。根据这种情况,晁盖这种官,他的职责应该是掌握自己这个都保的人口变动,把县里分配下来的赋摊到地里,把役摊到“丁”身上;再就是协助维护治安,一旦出了案件协助搜集线索。从《水浒传》中所涉及的情况来看,他还有一项不是义务的“义务”,负责接待县衙里来的官吏。 晁盖这个人是郓城县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但有人来投奔他,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居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说明他不缺钱,还有不少余钱让他用来结交天下好汉。晁盖不娶妻室,暂时不用给子孙后代备下房产土地,他不用攒钱,也没有意向攒钱。梁中书搜刮了十万贯不义之财,准备送往东京给他的丈人大奸臣蔡京作为生日贺礼,称之为生辰纲,去年的被人打劫了去,今年又准备送,晁盖开始不知道这件事情,说明他对钱财之事并不是特别上心。那么,这样一个有着社会管理责任的“准官”,家里不缺钱财的富户,为什么要冒着砍头的危险去劫取生辰纲呢? 晁盖重名,喜欢让人捧着,不能被人欺着,被人一捧就忘乎所以。 刘唐打听得生辰纲,前来撺掇晁盖劫取,结果被雷横当做贼给捉住了。因为天气尚早,雷横到晁盖庄上吃饭,把这件事情说了。按理说,这种事情不必要去管,但是晁盖却瞒着雷横一定要去看看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这是因为雷横在介绍这个人时透露出的信息让晁盖疑惑。雷横告诉晁盖,这个人是在灵官殿里捉到的,是个大汉,他正在睡觉,看上去不是良善君子。晁盖可能想到,这个大汉可能不是本村人,否则,他不会睡在灵官殿里;正在睡觉时被捉,雷横不能确定他究竟是不是一个贼,只不过看上去不像是一个良善之人。晁盖是一个专爱结识天下好汉的人,他应该能够想到,这个人有可能是来找他的,因此上,他必须要去看个究竟,假如真是来找自己的,就不能够让雷横把这个人带走,一旦带走,不管这个人是来干什么的,哪怕是杀了人来避难的,都会有损自己的江湖名声。所以,当他见到刘唐的时候,问了刘唐是哪里人,来此干什么?刘唐说是来寻晁保正,并说:“他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好汉。如今我有一套富贵要与他说知”。经刘唐这么一句吹捧,晁盖毫不犹豫就来救他。并且要救就救一个彻底,那就是雷横放了刘唐以后,晁盖马上给了雷横十两银子。至于刘唐的这套富贵是什么、可行不可行,这些全然不知他就这么做,只能说明他是让刘唐给捧晕了。他甚至都没有想一想,假如这个人真是自己的外甥,是来投亲的,你雷横本来就屈冤了好人,凭什么我要给你银子?何况我已经好酒好菜地招待过你了!也是雷横这人吃拿卡要惯了,当时没有细想,过后又让刘唐赶来要银子,这事情倒像是真事似的,就这样弄假成真掩盖了过去。刘唐把这套富贵也就是生辰纲说了,晁盖的第一反应是:“壮哉!”然后是再做计较。而这个“再做计较”不是干还是不干,是找吴用商量该怎么干! 晁盖这种人仗义疏财为了什么?不用说就是为名,人家远道而来送给你一套富贵,你没来由把人家赶走。假如雷横把刘唐带走了,即便是全部招供,这对于晁盖来说也没有任何干系,不过这有损于晁盖的名声,往后谁还来投奔你?所以,雷横说捉到一个人,他就要出去看看,刘唐一句吹捧话,他就决定要救他。当刘唐说出来生辰纲,并说晁盖“是个真男子,武艺过人”,晁盖已经彻底被捧杀了。 相反,晁盖这人不能被欺着。西溪村里大白天闹鬼,经常把人迷下水,经过和尚指点,村里凿了一个宝塔镇住溪边。这样一来,鬼就都到了东溪村这边。晁盖知道了大怒,走过去就把宝塔给夺了回来,他因此而得名托塔天王。《水浒传》也说他“独霸村坊”。其实这事情就是晁盖霸道。也许在他看来,我是保正,你们没有请示我就擅自凿塔本身就是不把我放在眼里,现在这鬼又到了我这个村子,我岂能咽下这口气?仔细想想晁盖这样做很没有道理,人家的初衷是要解决闹鬼的问题,或者没有想到这鬼会跑到东边来,你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鬼,不应该把人家的塔拿过来把鬼再赶回去。你如果真正是个“天王”义士,就应该把这鬼彻底镇住,而不是抢人家的塔让人家再受鬼的害。 所以说,这晁盖是一捧就会晕,一触就会怒的一个人。刘唐把他捧晕,这生辰纲抢来对他有什么意义,抢劫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都不会去想,惬意的是刘唐这样的好汉带来的消息,山东、河北一带的人都敬仰他。 晁盖其人,骨子里只能是首领,绝对不肯当头领。 晁盖这个保正,不管多么有名望,可是说到底还是一个“村民头儿”,所以宋江要说他是个“奸顽役户”。像雷横这种都头,尽管知县说任用就任用(武松打虎后第一天就当上),说处罚就处罚(他后来因个人纠纷被枷示众),但总是吃皇粮的,说起来地位总比晁盖要高。但过去有句话,叫做“宁当鸡头,不做牛尾”,尽管晁盖职务低,却是“鸡头”,你武松、朱仝、雷横再能耐,还是“牛尾”。因此上,晁盖这种人是民众中形成的“自然领袖”,再加上他保正的职务,在某些人就会成为“土皇帝”。他们习惯于被人捧着、尊着,只要你给他足够的尊重,他不会再去计较其他。比如说这个雷横押着刘唐来敲门,这时候晁盖还没有起床,听得雷横来到,“慌忙叫开门”。这个时候天还没亮,雷横这种管刑事案件治安巡逻的人来叫门,真不知道有什么大事发生了,所以才慌忙。当雷横客客气气地说明来意,不过是打秋风蹭一顿饭吃,他马上就说,这算个什么事儿(“这有何妨”)! 刘唐见到晁盖,反复表达的意思就是“投奔”哥哥,不用说,这套富贵取与不取,哥哥说了算,这方拥戴的意思,另一方被拥戴的意思都很清楚。晁盖的被拥戴已经进入一种潜意识当中,吴用来到晁盖家里,他把刘唐来的原因说了一边,紧接着说:“他的来意,正应我一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一般人可以梦见星落自家,但是梦见北斗七星落在自家却是稀罕,即便是真梦见,也很少敢对人说。所以吴用会说:“兄长这一梦也非同小可”。当“呼风唤雨,驾雾腾云”的道士入云龙公孙胜来到后,说这十万贯生辰纲是“作进见之礼”送来时,晁盖大笑了。定下抢劫这生辰纲,众人要求,“须请保正哥哥正面而坐”,这时候,抢生辰纲已经退居此等,一个“黑帮团伙”(他们自己认为是义士团体)形成已经成为主要问题。到了这个时候,这件事情会不会成功也不重要,晁盖所惬意的,是他在更大的一个“地域上”成为一个首领。现在的这个首领治下,已经不是哪个单纯的草民,他们有秀才,有像神一样的道人,还有武艺高强的好汉。而这个时候的生辰纲,应该就是我晁盖的了,至于用什么方法拿来,你们看着办吧! 事情到了这一步,晁盖似乎是已经被“绑架”,而“绑架”他的,就是那个慕虚荣的面子和当头儿的惬意。惬意的结果是,晁盖只听到了去年打劫的人没出问题,没想到这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晁盖这人有力气,没思想,没志向,却有情义。 当七人集团形成,事情发展到具体的抢劫过程,晁盖好像不再有什么大的作用,不过是七人抢劫集团的一员,起关键作用的反而是吴用,所以《水浒传》第十六回的题目是“吴用智取生辰纲”,而不是“晁盖夺取生辰纲”。通过劫取生辰纲可以看出,晁盖这个人有点儿像刘邦,都是乡一级的官,官不大却有号召力,重大事情来临就被人推上了领袖位置。当然,晁盖的像刘邦仅限于此,上了梁山的晁盖和当了沛公的刘邦自然是天壤之别。晁盖还有点儿像项羽,一个能举鼎,一个能托塔,一个是“霸王”,一个是“天王”,比较同样是到此为止,项羽有作为,晁盖没有作为。 由此可以看出,晁盖这个人并不是主动要劫取生辰纲,而是被那个江湖义气裹挟,这才截取了生辰纲。 晁盖这个人有力气,却没有思想,上了梁山泊,火并了王伦,也不过是山头换了一个当家的而已。比如说王伦的大厅叫做聚义厅,他当了头领,还叫做聚义厅。这和宋江不一样,宋江当首领,马上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这表明,梁山泊正式改朝换代了。晁盖也没有大志向,直到宋江上山,他还是刚上山时那十一个人,一点儿发展都没有。但是,这个人有善心,他领导的梁山没有出水泊抢夺。这个人还有情义,不管是谁要求搬取家眷上山,他都一概答应,还要给人安排伴当同行。宋江“担着血海般关系”救了他,当宋江出事后,他把梁山几乎所有力量全部用来救宋江。宋江上山后,要回去搬老父亲上山,他害怕不稳妥,又一次起大军下山救援。还有白胜这个“叛徒”,他也挂在心上,让吴用设法相救,因为他知道,这个兄弟是熬不过酷刑,不是甘愿出卖朋友之人。梁山泊的人拥护他,恐怕更多的就是这份情义,是对待所有兄弟一样的兄长情义。也因为这份情义,我们同样喜欢晁盖。 水浒中宋江为何能取代晁盖当老大?靠的是什么? 《水浒传》中,宋江与晁盖争夺梁山泊主之位的明争暗斗,让很多人为之激动,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不得不说这段情节是小说中众多精彩的地方之一。而最后宋江成功晋升梁山泊主,控制梁山大权,当然有很多人要问,他一个功夫平平,又负有心机,凭什么能够执掌梁山呢?晁盖武艺过人,又是个忠勇之辈,他又有什么地方不如宋江呢? 综合起来分析,一共有三个方面: 首先,两个人的目标不同。晁盖从最开始劫生辰纲开始,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吃匪盗这碗饭,他对于自己的未来也仅限于匪帮老大这一种,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喝酒吃肉,快意恩仇肆意洒脱。至于归宿,山匪的最大阻碍自然是官兵,等到什么时候朝廷大军压境,他们弟兄一行人奋起反抗一把,赢则生输则死,痛痛快快,这一辈子也算是活够本了。 宋江却跟他的想法不同,一个山寨的寨主,再顶天也就是个寨主,还是个山上的草匪,不入流的角色,虽然后来他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对抗北宋朝廷的资本,但骨子里宋江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升官发财这条路,来光耀门楣,所以更偏向于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随后,能够在朝廷里混个一官半职,领些府宅田产,再娶房媳妇生个儿子,踏踏实实的过上流人的日子,如此的人生才算是完美。而他们既然是匪寇,所以除了招安之外别无它法,因此在宋江眼里,他们绝对不能输,不但不能输,而且要赢得漂亮,如此才能够有资格跟朝廷谈判。 他们两人的重合目标,只在壮大梁山势力这一点上,而就算是这仅存的相同点,两人的发展方式也不尽相同。且说那时迁偷鸡之事,杨雄等人随后去梁山上报信, 当时接待他们的是晁盖,开始听他们的本事和经历,晁盖是非常赞赏的,诸位好汉纷纷给他们两人让座,但等到说起时迁偷鸡被扣一事,晁盖却立即翻脸,直接命人将杨雄等人拿下,接着便要问斩。这时宋江却上前劝住了他,从情理上为杨雄等人开脱,进而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由此可以看出,晁盖对于新晋人才的态度是,觉着合适就留,不合适就杀,而宋江则是尽最大力度拉拢,尽可能将其收入帐下,如此以后招安之事提上日程时,才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他。 第二,两人的情商有很大差距。前面说了,晁盖也就是个黑社会大哥,而且心思直来直往,有什么就说什么。而宋江则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相比较而言,自然是他更适合担任领导。 在情商的方面,宋江要远高于晁盖,为什么这么说呢?例如当初宋江与武松相识的时候,就曾经聊过招安一事,早早的将他未来的打算在悄无生气之间灌输给了武松。恰逢当时二郎的哥哥丧命,从此世上再无亲人,这时宋江对他关照有加,他便将宋江的这一席话,当成了老大哥对他的谆谆教导,他自然记得非常深刻,而且心里不自觉的也会对宋江亲近不少。 还有那铁牛,两人初次相逢的时候,铁牛就被贴上了粗鲁的标签,而初见面便被他称作是黑汉子的宋江,非但没有半分的不喜,反而还非常亲近的坐到了他的旁边。初次见面给铁牛留下的好感,使得他对宋江忠心耿耿的追随了一辈子,这一来一往其实宋江也没有做什么,却赢得了一个心腹,不得不佩服他的情商之高。 再说晁盖,基本上从最开始的几个手下,直到他临死的时候,身边也没有多少心腹,但实际上他本性豪爽,按理说应该可以光交好友,之所以出现后来的境况,只能是因为他的情商太低,不知道如何交往好汉,才会逐渐被宋江架空,最后退出梁山的历史舞台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 最后,晁盖的智商也比不过宋江。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当初生辰纲被劫之事事发,宋江冒死通风报信这件事来说,时任官府小吏的宋江先稳住了上面下来查案的官人,接着又快马加鞭去让晁盖等人速速逃命,这个过程有条不紊,智商爆表。他的此番举动让晁盖等人感动不已。但实际上了解晁盖这伙人战斗力的都知道,就那二十个差人,还不够他们打一个回合的呢,宋江此举充其量也就是够意思,但在当时的情景渲染下,却变成了赴汤蹈火的大义之事,使得晁盖一直念着宋江的恩情。 后来,为了报答宋江,他命人却给宋江送了不少的金银,此举本来也无可厚非,但他偏偏派了最为惹眼的赤发鬼刘唐,如此让宋江有些哭笑不得,实在不知这是要报答他还是要害他,如此也可见晁盖的智商实在是太低了。 梁山一把手晁盖死前遗命为何让宋江痛苦不堪? 看到宋江对自己一步步的“架空”和深层次的“威胁”,身为粱山一把手的晁盖心里非常不自在,加上宋江时常挂在嘴边的“招安”投降主义路线对梁山兄弟,尤其是军师吴用的“负面影响”,使梁山的发展方向背离了自己的意愿,因此晁盖对宋江从万分感激逐步演变为非常反感,甚至是恨之入骨。 梁山在古典名著《水浒传》里是北宋时期一个拥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农民武装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既然是一个集团,那就必定有领导机构,自然也就必定有一二把手。按照梁山最初的排座次,一把手是托塔天王晁盖,二把手是及时雨宋江。然而,通观一部《水浒传》,不难看到,梁山上的一把手晁盖却始终斗不过二把手宋江。那么,梁山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吊诡的事情?是一把手的无能,还二把手的奸诈?在这样一个农民武装集团的领导机构中究竟发生了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还是从一把手晁盖的身上说起。晁盖在梁山上应该是第二代领导人,在梁山的三代领导人之中起到难能可贵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他的不懈努力,积极进取,梁山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朝廷不敢轻视的农民武装集团。 毋庸置疑,晁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王级的人物,在梁山落草之前,他是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的领导,大约相当于如今的村长兼村支书的地位。他虽然身为一村之长,但是为人慷慨大方,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他喜欢刺枪弄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刘唐探听得大名府梁中书将生辰纲运往东京为其岳父蔡京祝寿,便前来投奔晁盖报信,被郓城县的刑警队长雷横捉住,幸亏晁盖将他认作侄子,使雷横放了刘唐。晁盖与自己已经建立了深厚革命友谊的吴用、公孙胜、阮氏兄弟等人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事发后,他们在石碣村打败了前来拘捕他们的官兵,投奔梁山泊入伙。一个生活安乐的村级领导,能够抛家弃业地铤而走险,为了“劫富济贫”的崇高目标,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晁盖可谓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但是,因为梁山第一代领导人王伦因有人格缺陷,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能容人,吴用便智激林冲火并了王伦。火并了王伦之后,大家一致推举晁盖为第二代领导人,于是,他也就成为了继王伦之后的梁山一把手。然而,当宋江投奔梁山之后,这个农民武装集团才开始了有了二把手。从此,梁山便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分成了面和心不和两大势力。那么,宋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一上梁山就能坐上二把手的交椅?又为什么能将一部分梁山好汉拉到自己身边,和一把手晁盖分庭抗礼呢?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做过济州府郓城县的押司,是一名捧着铁饭碗的县府的官员。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深受县府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宋江“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加上他“端的挥金如土”,喜欢为他人“排难解纷”,乐于“周全人性命”,名声传遍山东、河北,在别人眼里宋江就如同一场“能救万物”的“及时雨”。 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担那血海般干系”为晁盖通风报信,才使晁盖等七人能够侥幸躲过此劫,上了梁山,成为第二代领导人,奠定了梁山事业最初的武装组织和领导机构的基础。也正是如此,宋江不仅丢了铁饭碗,还成为一名杀人犯,这是令宋江所始料不及的。从“春风得意”县府官员,突然变为“一无所有”穷光蛋,从“救世主”沦落为“阶下囚”,宋江遭受的损失无疑是极为惨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即便如此,宋江也没有听晁盖的劝告上梁山落草为寇,相反他选择了“刺配江州”,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大宋王朝的官场上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大宋皇帝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没有让宋江在那次“大赦天下”的优惠政策中得到解脱,宋江企图在官场中东山再起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这让宋江在心理上发生了重大转变,要想名垂青史,出人头地,只有上梁山领导人马与朝廷抗衡,打出梁山的威名,换取迫使“朝廷招安” 的筹码这一条路可走。他的这种心态从他在浔阳楼酒后题的反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和反词“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巷口”中可以看的出来。 晁盖上了梁山,当上第一把手以后,虽然搞一些基本建设,促进了集团的发展。但是他出于小农经济的基本理念,对于占山为王、衣食无忧的现状非常满足,既没有制定梁山的发展纲领,也没有壮大革命的武装队伍;既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近期的打算;既没有考虑梁山的前途,也没有考虑兄弟们的归宿,只是“义气用事”,整日里与弟兄们“逐日宴乐”,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没有远虑,没有近忧,没有进取心,没有紧迫感。这使梁山上兄弟们就如同一盘散沙一般,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得过且过的江湖生活。 当宋江来到梁山之后,晁盖用请他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的提议作为对他救命之恩的宋江的回报,宋江在推辞中没有说自己才能欠缺、威望不够之类谦虚的话,而自己之所以不做一把手是因为晁盖比他年龄长,自己不能以小欺大,情愿做第二把交椅。宋江此时很明白,自己刚上梁山就夺人之位是很不地道的事情,加上自己立足未稳,没有功绩,民心不附,即使有这种念头也不能轻举妄动。但是“自小学吏”的宋江却让“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表面上是让新上山的头领谦逊礼让,实际上是在与旧头领“划清界线”,因为旧头领都是跟随晁盖多年的手下,而新头领们则绝大多数是宋江拉拢到梁山的,是自己的心腹。就这样,一场由宋江率领的“新势力” 与晁盖领导的“老资格”之间的斗争悄悄的拉开了序幕。晁盖可能也意识到了宋江这种安排对他构成的潜在威胁,所以当李云和朱富二人上梁山后,便有意的让二人“去左边白胜上首坐定”,以增加自己这边的力量。 宋江在梁山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建功立业,谋求政治资本。宋江虽然没有武功,不懂兵法,却敢亲率军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在众位兄弟浴血奋战的帮助下,宋江借助三卷“天书”的指导启发,终于获得了最后胜利。这两次大捷,不仅为梁山争取到了“三五年的粮食”,为梁山兄弟出了一口“恶气”,也使宋江积累了丰富的临阵对敌、排兵布阵的经验,使宋江在梁山的威望渐渐的压过了晁盖,声名远播。很多江湖好汉都是慕宋江之名来梁山入伙的,这就使宋江的圈子和势力远远超过了晁盖。 在攻城拔寨、建功立业的同时,宋江也很注意收买和笼络人心。杨雄、石秀慕名上梁山后,晁盖听到他二人曾有“偷鸡”、“放火”的行为时,认为他们“连累我等受辱”,坏了梁山名声,便要杀了他们。但宋江立即好言相劝,救下了他们二人的性命。随后晁盖把武功不错的杨雄、石秀排在了“地暗星”杨林之下,后来宋江把他们“提拔”到了位列第三十二和第三十三位置的“天罡星”之列。宋江收买和笼络人心最著名事例莫过于收买和笼络好王英之心。王英是个好色之徒,但是身材短小,不好找对象,只好威逼硬抢,见到漂亮女人就强行“求欢”,见到扈三娘更是瞪直了双眼,“手颤脚麻,枪法便乱了”。打下祝家庄之后,宋江让父亲宋太公认扈三娘委干女儿,并把扈三娘许配给王英,不仅兑现了先前的承诺,还和王英成了“亲戚”,关系更近一步。 看到宋江对自己一步步的“架空”和深层次的“威胁”,身为粱山一把手的晁盖心里非常不自在,加上宋江时常挂在嘴边的“招安”投降主义路线对梁山兄弟,尤其是军师吴用的“负面影响”,使梁山的发展方向背离了自己的意愿,因此晁盖对宋江从万分感激逐步演变为非常反感,甚至是恨之入骨。为了证明自己的领军实力,为了挽回自己的领导尊严,为了提升自己的一把手的领导威望,为了巩固自己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地位,晁盖便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硬要“亲自走一遭”打上一次漂亮仗,竟然率领比宋江先前出征时更少的人马去攻打曾头市,结果因为头脑不够冷静,加上急功近利,中了敌人埋伏,被史文恭在面颊上射中了一支“药箭”,大败而归,继而“身体沉重”,生命垂危。晁盖之死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了。 按照江湖组织选拔领导人的惯例,一把手死了,二把手就会很自然而然的接班成为第一把手,没什么可争论的,况且身为二把手的宋江在梁山上具有极高的威望,在江湖上享有响亮的名声,晁盖死后宋江掌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正是晁盖至死也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所以到了最后关头,“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弥留之际拼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对宋江说:“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知道,仅凭宋江的武艺和手段是捉不了史文恭的。晁盖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说什么也不能让宋江做梁山寨主。晁盖的“遗命”不单单是单说给宋江听的,更是说给梁山众弟兄听的,这是晁盖中箭后说的唯一的一句话,也是晁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晁盖虽然死了,但是毕竟留有“遗命”,这条“遗命”是压在宋江头上的千斤顶,是扎在宋江心头的一根刺,让他痛苦不堪。即使权力交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即使人心所向的宋江对一把手的寨主之位垂涎已久,即使“林冲、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宋江也不敢违背晁盖“遗命”做山寨之主,只是答应“权当此位”,并宣布日后不论是谁捉到史文恭,替晁盖报了仇,“须当此位”。 “吏道纯熟”的宋江临时主持梁山全面工作后,立即着手“调整干部”,很多人得到了提拔和重用,使梁山上下皆大欢喜,“尽皆一心”。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宋江没有急于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雪恨,而是以给晁盖做百日“功课”为幌子,天天“守在山寨”,目的在于时刻提防晁盖的心腹发动政变,害了他的命,夺了他的权。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宋江与吴用设计把“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卢俊义害得啷铛入狱,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上梁山落草为寇。有这样一个武功高强名声灌耳的人物给自己当下手,宋江的虚荣心得到了一定满足。 卢俊义捉了史文恭后,为晁盖报了仇,按照晁盖的“遗命”,应当立为粱山寨主。但是到手的位子岂能拱手让与他人?所以宋江和吴用在晁盖灵前上演了一出早就练习好了的、拙劣的“双簧表演”:宋江再三推让卢俊义当粱山泊主,并阐明了自己在“相貌”、“名望”、“能力”三个方面都比不上卢俊义的客观理由,结果引起“众人不服”。被百十名头领的眼睛恶狠狠的瞪着,这种场面让被迫初到梁山,身边只有一名心腹,只立过一次战功的卢俊义感到惶恐不安,即使完成了晁盖的“遗命”,说什么也不敢接受梁山上的一把手之位。于是,宋江灵机一动,不禁想出一计,与卢俊义抓阄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约定谁先打破城池就当粱山泊主。但在人员安排上,宋江把吴用、公孙胜列入卢俊义的队伍,吴用和公孙胜都是宋江的支持者,又是军师,自然会不时的向卢俊义灌输某些思想。所以卢俊义在攻打东昌府时,竟然“一连十日,不出厮杀”,故意拖延攻城时间,好让宋江先打破东平府城池。与此同等,宋江对东平府是“连夜攻打得紧”,最终赶在卢俊义前面打破了城池,最终名正言顺的坐上了梁山一把手的交椅,成为了梁山上第三代领导人。 晁盖之死,宣告了梁山上晁盖时代的结束,宋江时代的来临。当然,晁盖即便不死,也很难斗得过宋江,最终也是要让出梁山一把手之位的。与其叫他不明不白让出一把手之位,倒不如让他明明白白地死去。其实,晁盖早在上梁山落草为寇的时候,命运已经书写好了他的结局,为了梁山大计,为了朝廷招安,宋江必须出任梁山农民武装集团的第一把手,原任的第一把手晁盖必须归天而去。看起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实际上却在情理之中。 有一个版本的梁山好汉 晁盖当尚书宋江成大学士 大家都看过《水浒传》,知道里面有个超牛的造反团队,一百零八将,个个有不明觉历的外号,比如 及时雨宋江。 不看名著的小青年,看到及时雨这三个字,搞不好还以为是宋朝萧敬腾。 又比如浪里白条张顺,反应不过来的,还以为是现在专门打白条的p2p金融。 还有小霸王周通,可能以为又是一个开着跑车在三环彪车把妹的主。 而这些梁山好汉结局都比较惨啦,像前带头大哥晁盖不明不白被射死在曾头市。 宋江又带着一帮兄弟搞招安,打方腊死一批,被朝廷弄死一批。不过,说起宋江招安,无非是图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 而在历史上,也有一个梁山一百零八将。外号名称跟梁山好汉一模一样,不过这里面的人物比起宋江那一批还要牛,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宋江们希望的未来。比如托塔天王晁盖是户部尚书,及时雨宋江是大学士,而拥有麒麟臂或者没拥有的玉麒麟卢俊义是吏部尚书。 这是神马回事呢? 这就不得不从魏忠贤说起来。 梁山好汉不是跟高俅做斗争吗?有个太监也是武装太监童贯啊。怎么这一杆子就插到了大明朝? 不要着急,我们慢慢来,且说魏忠贤原本是街头小混混,还混得比较失败,在街头混不下去后,心一横,自己给自己动了手术,进宫当了宫务员。后面撬了宫中大哥魏朝的菜户,也就是女朋友客氏,从此成为了司礼监大太监以及掌握了明朝最牛的特务机构东厂。 但是,光是这样,还不能称为明朝历史头号大太监,毕竟前面还有王振、汪直、刘谨这些做出突出贡献的前辈。 魏忠贤青出于阉而胜出阉的原因是直接把一半的文臣收编了,另一半,当然是打倒了。 比如魏忠贤手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子、四十孙。这些名字听着像阿猫阿狗,其实都是当朝高官。有的高官为了巴结魏忠贤可是想尽了办法。比如兵部尚书霍维华,据他研究家谱,发现自己家的一个小老婆是魏忠贤外甥的孙子。霍维华马上宣布自己是魏忠贤的外甥孙女婿。 可是,魏忠贤家的女亲戚是有限的,不要脸的官员是无限的。有限的儿孙指标面对无限的奸臣,必定造成大明末年的社会主要矛盾。 川湖总督张义续就发愁了,回家天天查户口本,终于发现自己的一个小老婆也姓魏。妥了,就你了,你肯定是魏忠贤的后人,你的妾也不用当了,直接升为大老婆。老张进京用八抬大桥抬着小魏,来到魏忠贤家,宣称张姑父上门拜访岳丈大人了。 这是上道的。不上道的官员怎么办? 直接整倒,但怎么整呢,毕竟那年头不怕死的官员还很多,其中关系复杂,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于是,魏忠贤创造性的发明了一个方法:搞黑名单。 大家看《冰与火之歌》,艾莉亚就有一个死亡名单。魏忠贤也有,不但有,而且很多。因为这些名单都是他的五虎五彪们提供的。 响应领导号召,有一个叫王绍徽的都御史搞了一个名单。 这种黑名单,都是人名,关系错综复杂,看起来很枯燥,为了不让九千岁大人看到犯困,王大人就创造性的发明了用水浒一百零八将来套这些政敌。于是就有了一本《东林点将录》。 这些随便抄录一下: 开山元帅 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总兵都头领二员: 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 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 …… 地短星出林龙大学士:孙承宗 天剑星立地太岁吏部尚书:周嘉谟 地角星独角龙吏部尚书:张问达 天伤星武行者左都御史:邹元标 这个庙堂武松邹元标的影视形象是这样的: (是不是也演过海瑞?) 江湖武松当然是这样的 好像都挺有英气的。 可以说,这个榜单一网打尽了东林党人,你要是没进这个大名单,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反魏人士。 其实,除了这个《东林党点将录》,还有很多这样的黑名单,比如听起来就让人误解的《同志录》,里面把各人的关系,渊源说得一清二楚,还有《夥坏封疆录》、《东林胁从》、《东林籍贯》……反正把东林党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给八了出来。 随便说一下,这个编《东林点将录》的王绍徽有个外号叫:王媳妇。为什么呢?因为性格温和,在魏忠贤面前就跟小媳妇一样。不过,他上了这个《东林点将录》也是把魏忠贤吓了一跳,说这个人平时妩媚如闺人,但下起笔,笔头却如挟有风霜一般。 这就是传说中的,对干爹像春天一般温暖,对敌人像冬天一样冷酷了。 不过,王绍徽似乎还有些妇人之仁,经常提醒魏忠贤下手不要太过,尽量留点余地。 但魏忠贤不听他的。最后,木匠大人去世,魏忠贤失势,树倒猢狲散,魏忠贤也自杀了。 要是宋江武松们知道他们这么努力,只是到朝中搞个一官半职,而朝中依然是个江湖,而且比梁山泊的水还要深还要黑,那还不如在山上,大碗吃肉,大秤分金来得快活。 晁盖为何要多次营救宋江?害怕重蹈王伦的覆辙 水浒里晁盖和宋江都曾是万人瞩目的焦点,一个是东溪村保正,一个是县里的押司,按理说都是小角色,不过都曾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水泊梁山里占着重要地位。晁盖劫取生辰纲,宋江拼了血海干系前去搭救。宋江有难,晁盖也是义无反顾,救了一次又一次。那么晁盖为何如此,难道仅仅是报恩? 宋江比晁盖有本事,这是晁盖不可否认的事实。晁盖自己也说过“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后来又说“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己,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可见在晁盖眼里,宋江不仅是一个声名远播的人,也是个气魄很大的人,如果胆小如鼠,心中没有江湖情义,断断不敢冒此风险。 不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救宋江,则不只是如此简单: 其一,大势所趋,梁山上好多人都敬佩宋江。宋江号称及时雨,梁山打的是替天行道的大旗,既然宋江要遭到毒手,自然会引起众多英雄的愤慨。救宋江也是大家伙的心声。 其二,为了壮大自己。梁山虽然号称八百里水泊,其实人手也很有限,尤其是有识之士,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宋江当时在江湖上很有威望,好多人听得宋江的名声无不下拜,就是晁盖手下的兄弟也受过宋江的恩惠。这样的人上了梁山,肯定会为自己卖命。 其三,害怕重蹈王伦的覆辙,梁山上有的是能人,比如豹子头林冲,既然是贼窝,俗话说盗亦有道,你就要光明正大,不能小肚鸡肠,尽管宋江有本领,你也要把他弄来,让他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服务,绝对不能学王伦,固步自封,而且王伦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 其四,治理梁山绝对不是晁盖之类的草莽英雄,希望有新鲜的血液。宋江精通吏道,又有领导才干,自然能够治理好梁山,晁盖一心把宋江当成千年老二来培养,当然他不知道老二其实也是想当老大的。 如果晁盖第一次救宋江纯属报恩,后来的几次相救,大概就是让宋江感到自己很讲义气,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人挂在嘴边的话,当然他哪里知道宋江并不讲究信义。 前寨主晁盖死前遗命 为何让宋江痛苦不堪 看到宋江对自己一步步的“架空”和深层次的“威胁”,身为粱山一把手的晁盖心里非常不自在,加上宋江时常挂在嘴边的“招安”投降主义路线对梁山兄弟,尤其是军师吴用的“负面影响”,使梁山的发展方向背离了自己的意愿,因此晁盖对宋江从万分感激逐步演变为非常反感,甚至是恨之入骨。 梁山在古典名著《水浒传》里是北宋时期一个拥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农民武装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既然是一个集团,那就必定有领导机构,自然也就必定有一二把手。按照梁山最初的排座次,一把手是托塔天王晁盖,二把手是及时雨宋江。然而,通观一部《水浒传》,不难看到,梁山上的一把手晁盖却始终斗不过二把手宋江。那么,梁山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吊诡的事情?是一把手的无能,还二把手的奸诈?在这样一个农民武装集团的领导机构中究竟发生了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还是从一把手晁盖的身上说起。 晁盖在梁山上应该是第二代领导人,在梁山的三代领导人之中起到难能可贵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他的不懈努力,积极进取,梁山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朝廷不敢轻视的农民武装集团。 毋庸置疑,晁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王级的人物,在梁山落草之前,他是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的领导,大约相当于如今的村长兼村支书的地位。他虽然身为一村之长,但是为人慷慨大方,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他喜欢刺枪弄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刘唐探听得大名府梁中书将生辰纲运往东京为其岳父蔡京祝寿,便前来投奔晁盖报信,被郓城县的刑警队长雷横捉住,幸亏晁盖将他认作侄子,使雷横放了刘唐。晁盖与自己已经建立了深厚革命友谊的吴用、公孙胜、阮氏兄弟等人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事发后,他们在石碣村打败了前来拘捕他们的官兵,投奔梁山泊入伙。一个生活安乐的村级领导,能够抛家弃业地铤而走险,为了“劫富济贫”的崇高目标,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晁盖可谓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但是,因为梁山第一代领导人王伦因有人格缺陷,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能容人,吴用便智激林冲火并了王伦。火并了王伦之后,大家一致推举晁盖为第二代领导人,于是,他也就成为了继王伦之后的梁山一把手。然而,当宋江投奔梁山之后,这个农民武装集团才开始了有了二把手。从此,梁山便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分成了面和心不和两大势力。那么,宋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一上梁山就能坐上二把手的交椅?又为什么能将一部分梁山好汉拉到自己身边,和一把手晁盖分庭抗礼呢?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做过济州府郓城县的押司,是一名捧着铁饭碗的县府的官员。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深受县府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宋江“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加上他“端的挥金如土”,喜欢为他人“排难解纷”,乐于“周全人性命”,名声传遍山东、河北,在别人眼里宋江就如同一场“能救万物”的“及时雨”。 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担那血海般干系”为晁盖通风报信,才使晁盖等七人能够侥幸躲过此劫,上了梁山,成为第二代领导人,奠定了梁山事业最初的武装组织和领导机构的基础。也正是如此,宋江不仅丢了铁饭碗,还成为一名杀人犯,这是令宋江所始料不及的。从“春风得意”县府官员,突然变为“一无所有”穷光蛋,从“救世主”沦落为“阶下囚”,宋江遭受的损失无疑是极为惨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即便如此,宋江也没有听晁盖的劝告上梁山落草为寇,相反他选择了“刺配江州”,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大宋王朝的官场上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大宋皇帝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没有让宋江在那次“大赦天下”的优惠政策中得到解脱,宋江企图在官场中东山再起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这让宋江在心理上发生了重大转变,要想名垂青史,出人头地,只有上梁山领导人马与朝廷抗衡,打出梁山的威名,换取迫使“朝廷招安” 的筹码这一条路可走。他的这种心态从他在浔阳楼酒后题的反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和反词“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巷口”中可以看的出来。 晁盖上了梁山,当上第一把手以后,虽然搞一些基本建设,促进了集团的发展。但是他出于小农经济的基本理念,对于占山为王、衣食无忧的现状非常满足,既没有制定梁山的发展纲领,也没有壮大革命的武装队伍;既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近期的打算;既没有考虑梁山的前途,也没有考虑兄弟们的归宿,只是“义气用事”,整日里与弟兄们“逐日宴乐”,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没有远虑,没有近忧,没有进取心,没有紧迫感。这使梁山上兄弟们就如同一盘散沙一般,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得过且过的江湖生活。 当宋江来到梁山之后,晁盖用请他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的提议作为对他救命之恩的宋江的回报,宋江在推辞中没有说自己才能欠缺、威望不够之类谦虚的话,而自己之所以不做一把手是因为晁盖比他年龄长,自己不能以小欺大,情愿做第二把交椅。宋江此时很明白,自己刚上梁山就夺人之位是很不地道的事情,加上自己立足未稳,没有功绩,民心不附,即使有这种念头也不能轻举妄动。但是“自小学吏”的宋江却让“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表面上是让新上山的头领谦逊礼让,实际上是在与旧头领“划清界线”,因为旧头领都是跟随晁盖多年的手下,而新头领们则绝大多数是宋江拉拢到梁山的,是自己的心腹。就这样,一场由宋江率领的“新势力” 与晁盖领导的“老资格”之间的斗争悄悄的拉开了序幕。晁盖可能也意识到了宋江这种安排对他构成的潜在威胁,所以当李云和朱富二人上梁山后,便有意的让二人“去左边白胜上首坐定”,以增加自己这边的力量。 宋江在梁山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建功立业,谋求政治资本。宋江虽然没有武功,不懂兵法,却敢亲率军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在众位兄弟浴血奋战的帮助下,宋江借助三卷“天书”的指导启发,终于获得了最后胜利。这两次大捷,不仅为梁山争取到了“三五年的粮食”,为梁山兄弟出了一口“恶气”,也使宋江积累了丰富的临阵对敌、排兵布阵的经验,使宋江在梁山的威望渐渐的压过了晁盖,声名远播。很多江湖好汉都是慕宋江之名来梁山入伙的,这就使宋江的圈子和势力远远超过了晁盖。 在攻城拔寨、建功立业的同时,宋江也很注意收买和笼络人心。杨雄、石秀慕名上梁山后,晁盖听到他二人曾有“偷鸡”、“放火”的行为时,认为他们“连累我等受辱”,坏了梁山名声,便要杀了他们。但宋江立即好言相劝,救下了他们二人的性命。随后晁盖把武功不错的杨雄、石秀排在了“地暗星”杨林之下,后来宋江把他们“提拔”到了位列第三十二和第三十三位置的“天罡星”之列。 宋江收买和笼络人心最著名事例莫过于收买和笼络好王英之心。王英是个好色之徒,但是身材短小,不好找对象,只好威逼硬抢,见到漂亮女人就强行“求欢”,见到扈三娘更是瞪直了双眼,“手颤脚麻,枪法便乱了”。打下祝家庄之后,宋江让父亲宋太公认扈三娘委干女儿,并把扈三娘许配给王英,不仅兑现了先前的承诺,还和王英成了“亲戚”,关系更近一步。 看到宋江对自己一步步的“架空”和深层次的“威胁”,身为粱山一把手的晁盖心里非常不自在,加上宋江时常挂在嘴边的“招安”投降主义路线对梁山兄弟,尤其是军师吴用的“负面影响”,使梁山的发展方向背离了自己的意愿,因此晁盖对宋江从万分感激逐步演变为非常反感,甚至是恨之入骨。为了证明自己的领军实力,为了挽回自己的领导尊严,为了提升自己的一把手的领导威望,为了巩固自己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地位,晁盖便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硬要“亲自走一遭”打上一次漂亮仗,竟然率领比宋江先前出征时更少的人马去攻打曾头市,结果因为头脑不够冷静,加上急功近利,中了敌人埋伏,被史文恭在面颊上射中了一支“药箭”,大败而归,继而“身体沉重”,生命垂危。晁盖之死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了。 按照江湖组织选拔领导人的惯例,一把手死了,二把手就会很自然而然的接班成为第一把手,没什么可争论的,况且身为二把手的宋江在梁山上具有极高的威望,在江湖上享有响亮的名声,晁盖死后宋江掌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正是晁盖至死也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所以到了最后关头,“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弥留之际拼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对宋江说:“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知道,仅凭宋江的武艺和手段是捉不了史文恭的。晁盖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说什么也不能让宋江做梁山寨主。晁盖的“遗命”不单单是单说给宋江听的,更是说给梁山众弟兄听的,这是晁盖中箭后说的唯一的一句话,也是晁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晁盖虽然死了,但是毕竟留有“遗命”,这条“遗命”是压在宋江头上的千斤顶,是扎在宋江心头的一根刺,让他痛苦不堪。即使权力交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即使人心所向的宋江对一把手的寨主之位垂涎已久,即使“林冲、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宋江也不敢违背晁盖“遗命”做山寨之主,只是答应“权当此位”,并宣布日后不论是谁捉到史文恭,替晁盖报了仇,“须当此位”。 “吏道纯熟”的宋江临时主持梁山全面工作后,立即着手“调整干部”,很多人得到了提拔和重用,使梁山上下皆大欢喜,“尽皆一心”。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宋江没有急于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雪恨,而是以给晁盖做百日“功课”为幌子,天天“守在山寨”,目的在于时刻提防晁盖的心腹发动政变,害了他的命,夺了他的权。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宋江与吴用设计把“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卢俊义害得啷铛入狱,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上梁山落草为寇。有这样一个武功高强名声灌耳的人物给自己当下手,宋江的虚荣心得到了一定满足。 卢俊义捉了史文恭后,为晁盖报了仇,按照晁盖的“遗命”,应当立为粱山寨主。但是到手的位子岂能拱手让与他人?所以宋江和吴用在晁盖灵前上演了一出早就练习好了的、拙劣的“双簧表演”:宋江再三推让卢俊义当粱山泊主,并阐明了自己在“相貌”、“名望”、“能力”三个方面都比不上卢俊义的客观理由,结果引起“众人不服”。被百十名头领的眼睛恶狠狠的瞪着,这种场面让被迫初到梁山,身边只有一名心腹,只立过一次战功的卢俊义感到惶恐不安,即使完成了晁盖的“遗命”,说什么也不敢接受梁山上的一把手之位。于是,宋江灵机一动,不禁想出一计,与卢俊义抓阄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约定谁先打破城池就当粱山泊主。但在人员安排上,宋江把吴用、公孙胜列入卢俊义的队伍,吴用和公孙胜都是宋江的支持者,又是军师,自然会不时的向卢俊义灌输某些思想。所以卢俊义在攻打东昌府时,竟然“一连十日,不出厮杀”,故意拖延攻城时间,好让宋江先打破东平府城池。与此同等,宋江对东平府是“连夜攻打得紧”,最终赶在卢俊义前面打破了城池,最终名正言顺的坐上了梁山一把手的交椅,成为了梁山上第三代领导人。 晁盖之死,宣告了梁山上晁盖时代的结束,宋江时代的来临。当然,晁盖即便不死,也很难斗得过宋江,最终也是要让出梁山一把手之位的。与其叫他不明不白让出一把手之位,倒不如让他明明白白地死去。其实,晁盖早在上梁山落草为寇的时候,命运已经书写好了他的结局,为了梁山大计,为了朝廷招安,宋江必须出任梁山农民武装集团的第一把手,原任的第一把手晁盖必须归天而去。看起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实际上却在情理之中。 吴用为什么背离晁盖倒向宋江 为实现自己抱负 宋江自上梁山以后,就开始代替晁盖率领部众出征。作为梁山来说,虽然他们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王国”,但毕竟这个王国是山寨的;尽管他们都是“好汉”,但这个好汉说到底还是绿林的。在梁山这个绿林好汉占领的山头上,晁盖还是个正儿八经的首领,名义上,宋江等头领只不过是他的小兄弟,其他的更是小喽啰。按理说,梁山上有比较大的军事行动,尤其是需要大队人马出动,都应该是晁盖带队才行。可是,因为宋江救了晁盖的关系,宋江在梁山上有了特殊的地位,所以,这宋江要代替哥哥出征,每一次都能成行。从晁盖这方面来说,人家“担着血海般干系”救了他,把这第一把交椅让出来也是应该的(刘唐说晁盖早有这个意思),但是对于其他将领以及当时好汉们所讲究的那个“义”字来说,这又是不可以的。所以,当宋江打了清风寨,带着人马准备投靠晁盖,因为家信半路上回家不能上梁山,花荣、燕顺等人尽管知道两人的关系,又手里拿着宋江的书信,心里还是没有底,因为这梁山毕竟是晁盖的。后来,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这梁山就成了宋氏天下,朝廷要招安,那诏书上写着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有宋江除外。如此说来,只要晁盖坐着第一把交椅一天,这梁山泊就是晁盖的天下。宋江要代替晁盖出征,除了晁盖,还必须要得到弟兄们的拥护才成。而问题恰恰在于,掌握着梁山泊兵马调度大权的军师吴用,总会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宋江。而这个所谓的智多星,在晁盖征伐曾头市的战斗中,却并没有随晁盖出征。可以说,宋江能够架空晁盖,吴用的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没有吴用,宋江想架空晁盖也是徒劳枉然。

那么,吴用为什么会选择倒向宋江,又是怎样支持宋江架空晁盖的呢?

吴用和宋江本来不认识,这种恩情应该算作是私,于公还是在晁盖

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事发,宋江稳住了公人,冒险来到晁盖庄上报信。这时候,三阮兄弟已经回到了石碣村,而吴用、公孙胜和刘唐还在晁盖庄上。因为这是“私放”,宋江需要抓紧时间回到县里。晁盖也来不及多说,安排宋江和三人见了一面,宋江“略讲一礼”,“飞也似望县里”去了。送走了宋江,晁盖问他们三人说:“你们认得那来相见的这个人么?”可见,他们都不认识宋江。晁盖说:“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这对于晁盖来说,告诉这些弟兄们,不要忘了宋江的大恩大德,是一种道义。从吴用等人来说,知恩图报,也是做人的本分。但事情还应该从另一方面来看。劫取生辰纲,刘唐、公孙胜等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晁盖这儿,说明他们是把晁盖当做头领,白胜被抓招供时也说,“为首的是晁保正”。在那个等级社会,晁盖这个大哥就是主公,就是这几个人的“君主”,他们都是晁盖的臣下。这就像关羽、张飞一样,他们虽然和刘备成了结义弟兄,但刘备首先是他们的“主子”,其次才是他们的大哥。因此,吴用维护晁盖的权威是“公理”,而报答宋江的恩德和对待晁盖相比,只能算作是私义,更何况,宋江并不是因为七个人而私放晁盖,私放只因为晁盖一人。换一种说法,报答宋江的恩德是晁盖集团的事情,晁盖当上梁山首领后,是整个梁山山寨的事情,吴用不会也不应该因为这个事情选择倒向宋江。这就像关羽,他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在华容道上私自放走了曹操,这些都是他报答曹操恩情的私义,而矢志不渝地追随拥戴刘备,才是他一生不变的“忠义”。

当然,晁盖和宋江的关系比较特殊,这有别于刘备和曹操,但仅仅从“君臣”关系上来说,两者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此说来,吴用倒向宋江,必然是另有原因。

宋江宁可当罪犯也不上梁山,吴用说,我明白了,这里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宋江被断配江州,晁盖“只怕路上错了道路,教大小头领分付去四路等候”,终于被刘唐一路接着。刘唐要杀了两个押送公人,请宋江上山,宋江以自刎相逼,要刘唐放他去江州。刘唐说:“哥哥这话,小弟不敢主张。”并说吴用在前方等候,领着宋江来到吴用和花荣面前。花荣说,为什么不给兄长开了枷?宋江说:“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吴用紧接着笑着说:“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晁头领多时不曾得与仁兄相会,今次也正要和兄长说几句心腹的话,略请到山寨少叙片时,便送登程。”宋江听了这话后说:“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

两人一来一往之间,都说对方知道自己的“意”,那么,两人懂得对方的什么心思呢?从吴用来说,宋江的心思就是宁可当罪犯,也不愿意当强盗。既然要当罪犯,就要当一个“好罪犯”,因此公人不能杀,枷锁不能开,因为这是“国家法度”。从宋江来说,罪犯离正常社会距离近,梁山泊头领离正常社会远,罪犯遇到大赦或者边境有战事,还可以做个“忠孝”之人,而上了梁山,则完全成了一个“不忠不孝的人”,这是“上违天理,下违父教”的。所以,当吴用承诺“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的时候,宋江马上说,只有吴用知道他的意思,连花荣这般最知命的兄弟也是不懂得宋江的心意的。有了这番默契,宋江上了梁山泊,始终是带着枷锁的,众位弟兄“教去了枷,也不肯除”,不用说,梁山泊的“大总管”吴用成全了宋江的这番“意”。

后来,宋江写了反诗,不得不上梁山,坐上了第二把交椅。通过前面的事情,吴用肯定知道,宋江是时时刻刻想着回到他那个“忠孝”路上去的,这和吴用的心思是一致的。古代文人为什么要读书?不用说,就是为了当官。吴用是怀才不遇,他想通过劫取生辰纲证明自己的智慧,因为此前有人已经劫过一次生辰纲,成功了,他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只不过是百密一疏,出现了一个白胜,事情败露,这才选择造反的,其实,他的骨子里是想当官的。

晁盖本来可以不造反,他只是想享受一下被人拥戴的滋味,招安不招安,无所谓。本博有一篇文章《晁盖为什么要劫取生辰纲》专门论述过这个事情,再重复说明一下,这不符合吴用等读书人的理想。

宋江上梁山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却是有备而来。两人围绕过梁山和上梁山有了默契

宋江第一次打算上梁山,那是在打下清风寨之后,尤其是有了一个花荣还不够,他还费尽心思再拉上一个秦明,这样,真正有武艺的就是两个人。宋江因父亲的假信不能上山,花荣领着一般头领上了山,梁山头领一共是二十一位。梁山原来有四位头领,林冲、杜迁、宋万、朱贵,真正属于晁盖的也就是七人,再加上拥戴晁盖坐上第一把交椅的林冲,晁盖派共是九人。花荣一行是九人,假如宋江上山,宋江派就是十人。不能不说,宋江是有所算计的。从江州刑场被救出来,宋江不顾危险,拉着一帮弟兄攻打无为军。做下了这件事情以后,宋江跪下来求江州众人跟随他上梁山,李俊、张横、穆弘等江州弟兄只能是跟着他走,因为事情很明白:“今若不随哥哥去,同生同死,却投哪里去?”到了梁山,经过一番推让,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当吴用、公孙胜这个梁山决策集团的人员确定了以后,宋江马上发令:“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这话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头领们既不分功劳高下,分什么?新旧头领都不是一个两个,这位置难道就不用再分了吗?既然不分功劳高下,为什么还要说日后出力多寡再定夺?这样一分配的结果就是,左边旧头领九人,右边新头领二十七人。

新旧头领一说,算是让吴用看明白了,宋江上梁山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却是有备而来。

当然,宋江也忘不了敲打一下吴用。在“宋江说起江州知府捏造谣言一事”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这假书正是吴用的失误,所以黄文炳撺掇蔡九知府来个“先斩后奏”,差一点要了宋江的命。吴用不是晁盖,更不是李逵,他能听出一个弦外之音来,宋江说刑场一事,他没有马上回击宋江,当宋江说到“拒敌官军一事”的时候,吴用这才说:“兄长当初若依了弟兄之言,只住山上快活,不到江州,不省了多少事?这都是天数注定如此。”吴用并没有接茬说宋江的那个“拒敌官军一事”,宋江也没有接茬说当初坚决去江州服刑一事,而是问了黄安之事掩盖了过去。从此以后,两人只有默契。

宋江拉队伍,有实力,晁盖只想守摊摊。谋士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择“主公”为之效力。

从宋江第一次要上梁山就可以看出,宋江上山,就要有自己的绝对实力。假如第一次真的上山,宋江的势力是可以和晁盖势均力敌的。第二次,宋江带来了若干人马,上山后马上来了一个新旧头领之说,而这新头领除他宋江之外,竟然有二十七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花荣等人已经在梁山成为了“头领”,竟然也成了新人。人们一看就很清楚,所谓新旧,只不过是以宋江为界限,因为宋江而上的梁山,这就是新,在此之前这都是旧。反观晁盖,一行七人上了梁山,接受了王伦的班底四人,救出来一个白胜,总共是十三人,到宋江上了山,还是这十三人。

吴用是不是一个智谋超群之人姑且不说,但他是一个明白人,这种事一眼就可以看出,宋江一上来就有自己的势力,这不是晁盖能够比的。晁盖自从上了梁山,或许是因为手里有十万贯生辰纲财宝,也可能是真正的心存义气,除了救宋江,竟然没有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吴用选择倒向宋江,可能有觉得自己“智慧”没有用处的原因,也可能是看到了宋江的势力和野心,因为在此之前,宋江攻打过清风山,还攻打过无为军。谋士的最大特点就是选择主公,然后为之效力,这种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仅举两例:张良本来有自己的队伍,可是他遇见了刘邦,经过一番交谈后,他把队伍交给了刘邦,自己从此只干出谋划策的营生;诸葛亮闲居隆中,刘表就在身边,他没有去辅佐。同时,他既没有北上辅佐强大的曹操,也没有选择已经有自己势力范围的江东孙氏集团,而是选择了刘备。原因在于,刘表难以成事,不值得辅佐;曹操谋士战将众多,没有他出头之日;江东文韬有张昭,武略有周瑜,也没有他发展的空间。而刘备,志向远大,天下还有西川之地可争,所以诸葛亮才会选择刘备。吴用能够看明白,什么样的人值得他去辅佐。一个想大展抱负的“智多星”,能不倒向想得“凌云志”的宋江吗?

吴用从此追随宋江,直到最后和宋江一道死去。

看明白的不仅仅是吴用一人,还有一个公孙胜。宋江上山后,晁盖个人又摆一个宴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这勾起了公孙胜念母之情,要请假回家省亲。晁盖同意了,叮嘱他一百天后一定回来。但是,公孙胜却来了个一去不回头,后来却是宋江派人将他请了回来。宋江请他先后派人两次,后边这次用了李逵。李逵为了请宋江,竟然刀劈了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可见决心之大。公孙胜是自己投靠晁盖的,为什么宋江上山了第一次请不到他?原因就在于,晁盖已经给了他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未来的宋江能不能用他这个人,他需要得到验证,因此才会拿捏作态地再摆一次谱。

吴用选择了宋江,从此事事顺从宋江。

杨雄等人投奔梁山泊,因为在路上偷了人家的报晓鸡,和人家打了起来,时迁被人捉住,杨雄、石秀逃到了梁山。晁盖认为杨雄辱没了梁山名声,要将两人杀了。宋江不但救下杨雄,还借此机会要攻打祝家庄。宋江讲了四条攻打祝家庄的理由,话音刚落,吴用马上说:“公明哥哥之言最好……”,根本就没有给晁盖思考的时间。攻打高唐州,晁盖说柴大官人对山寨有恩,要亲自走一趟。宋江说:“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小可……情愿替哥哥下山。”吴用接着说:“高唐州……不可轻敌。”接着就是调拨人马,根本就不给晁盖表态行还是不行的时间。高俅兴兵三路征剿梁山,呼延灼率领大军前来,探马将此消息报到梁山大寨,竟然是吴用、宋江在议论军事,李逵在当中搅和,却没有晁盖任何事情。在家门口的军事行动,又不用再“替哥哥走一趟”,难道吴用不知道谁是山寨之主?到了三山聚义打青州那会儿,孔氏兄弟要请梁山人马前去攻打青州城,晁盖想去,竟然是成了晁盖替宋江“走一遭”。至此,宋江完全实现了对梁山的控制和架空晁盖。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胁迫朱仝上山。作为梁山的“第三把手”,吴用本来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人物,他竟然亲自下山,为的就是拉一个朱仝入伙。说起来,朱仝对晁盖等人都有恩情,但朱仝对待晁盖的恩情和对待宋江不一样,朱仝放了宋江,和宋江私放晁盖差不多,那是担着干系的。宋江逃亡之后,家里的一应官司,都是朱仝在奔走打点。而朱仝放走晁盖,只不过是一个顺水人情!那时候,晁盖等人已经有了准备,真要是拼杀起来,凭晁盖、刘唐等人的本事,谁死谁活还真难说。正因为如此,宋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报答”朱仝,请他上梁山。吴用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既报答朱仝的恩情,又顺从宋江的意志,所以才会亲自下山。

吴用选择跟随宋江,为的是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但现实的残酷却并不是他心中想象的那般美好。招安了,宋江只是得到了一个“都先锋”的官衔(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他人员并没有个一官半职。到了征方腊回来,弟兄们消失了四分之三,剩余的虽然被授予官职,但仍然被人视为“贼寇”,时时被人歧视。宋江、卢俊义更是被所谓的“奸臣”视作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正因为吴用“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所以才会“梦见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诉说被人陷害致死之事。等到在宋江的坟茔处见了花荣,吴用的那颗心已经死了。旧时读书人习惯于幻想,吴用心虽然死去,可是他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仍然还是幻想,那就是魂魄与宋江“同聚一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吴用魂魄追随宋江,是规劝宋江再造反坚决不受招安呢,还是打死也不再上梁山?!

为什么说晁盖是梁山中最悲情的英雄 晁盖之死因 《水浒传》,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书中贯穿着“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反抗暴政的思想。绿林好汉们的豪爽与大义振奋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毁灭式的悲剧结局又令多少人为之惋惜、慨叹。梁山水泊上的一百单八将可谓星光熠熠,这些江湖好汉们沿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最终却汇集在“替天行道”这面大旗之下,从而演绎着一场可歌可泣的悲剧。 在梁山好汉们那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里,读者除了赞叹感慨,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一种敬佩之情,这种敬佩之情穿越时空,世代相传,因此他们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今鲜活。但在同样是豪杰之士的《水浒》人物中,一个同样义薄云天的领袖级人物,在过早身死之后,渐渐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淡漠了,他就是梁山旧主—晁盖。 晁盖,《水浒》前期十分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智取生辰纲”之后,上了梁山,初遭王伦的猜疑排挤,后经林冲火拼王伦,才在众人的拥戴之下,当上了梁山之主。 但晁盖之于《水浒》,却似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只起到一个过渡“主位”的作用,从“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上山之后,他似乎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每有征战,便是宋江极力领兵前往,而众兄弟们也都乐得跟从,渐渐地“山东及时雨呼保义”宋江的名声越来越响,宋江在众兄弟心中的影响力也就远非晁盖可比了。事实上,这与个人的性格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宋江在未上梁山之前就已经“威名播于四海”,不善结交豪杰的晁盖自然在这一层上就已经输了宋江一筹了。 晁盖是一个不善权谋的的大度之人,在宋江上梁山之后,已经一步步地开始架空他,并且宋江还不动声色地培植私人的势力,晁盖对这一切不是没有察觉,但是当他一次次地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时,却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没有多少支持者了,除了“阮氏三雄”,最初的几个过命兄弟差不多已被宋江笼络过去,尤其是吴用的“转舵”,更给他致命一击。 在“三打祝家庄”时,本来要亲自下山的晁盖却被宋江的一句“哥哥乃山寨之主,岂可轻动?”的劝阻之言堂而皇之地拒绝了,又一次陷入了被架空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曾头市一役中,因为“气愤”的晁盖出师不利,被史文恭射伤了一只眼睛,这段故事被轻描淡写地写成了晁盖对兄弟的“义气深重”,可是晁盖此刻的执意下山,“愤怒”的对象又是谁呢?难道仅仅是史文恭吗?要知道,此事的起因就是因为良马“照夜玉狮子”被史文恭所抢,可是,我们细细思考,晁盖又因何“愤怒”呢?这匹马明明是段景住送给宋江的,在外人看来,他这个山寨之主已形同虚设,一腔愤懑又向何处宣泄呢?最后杀向曾头市,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眼中毒箭之后,晁盖自知时日无多,却留下了“杀史文恭者为山寨之主”的遗言,不能不说是不满郁闷情绪的最后一次宣泄。此刻,他已命在旦夕,宋江成为新首领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却突然下了这样一道“遗命”,况且又要置文武之才皆不力的宋江于何地呢? 在他死后,宋江假借为晁盖报仇之名赚取卢俊义上山,又稳坐梁山新主的位置当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晁盖内心的苦楚,我们也能明白这一《水浒》中悲情英雄的一腔愤懑了! 晁盖为何不将梁山第一把交椅传给宋江? 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晁盖,《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为人豪爽,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梁山泊托塔天王晁盖曾头市中箭身亡,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晁盖是梁山泊的第二任领导人,他在临死前的一段遗言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晁盖在弥留之际对宋江说:“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在《水浒传》中,晁盖和当时坐第二把交椅宋江的感情是十分深厚融洽的,宋江在浔阳楼上因为酒醉后提了反诗要被杀头,晁盖率领着梁山众好汉下山,闹江州、劫法场,这才救了宋江一命,那为什么晁盖在临死之前不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位置直接传给宋江呢?因为无论晁盖怎么说,他一死后,梁山之上是没有人可以拦住宋江蹬上第一把交椅这个位置的,宋江在蹬上了梁山权利的顶峰后,他为了安抚“晁盖系”的头领,和为巩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也为显示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讲义气,他都会率兵去攻打曾头市,捉拿射死晁盖的仇人史文恭来给晁盖报仇。 晁盖说这段遗言的目的很清楚,他就是不想让宋江接任梁山领导人的位置。他自己清楚,他死了之后,宋江一定会接他的班,他也知道在梁山上没有人可以阻挡宋江接班的步伐,所以他就说了这段看似废话的遗言。因为他清楚,两军临阵,宋江是绝对不会冲锋陷阵的,宋江不冲锋陷阵,那就绝对不会有机会亲手捉得那个史文恭。那新的问题就出来了,晁盖为什么不愿意让宋江来做梁山之主?因为晁盖知道,他在和宋江的内部斗争中输了,他被宋江架空了,但是他输得不服气,他希望能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以自己的一番遗言来阻饶宋江前进的脚步。 那晁盖在与宋江的斗争中是怎么输的呢?他又是怎样被宋江架空的呢?说到这个问题,那就要从宋江上梁山的时候说起了。自从宋江上山的那一天起,梁山内部其实就已经分为了两个派系。宋江上山之后,名义上居“第二位”,实际上他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行使老大的权利了。他刚上山,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发号了一个命令:“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细细揣摩,宋江刚上山,这话貌似不该宋江说吧!就算晁盖不表态,也应该是吴用代言啊?宋江说这话不是僭越吗?宋江说罢,于是众人齐道:“哥哥言之极当。”这里的“众人”指的是什么人?有多少人?看看书中描写的座位就明白了: 左边一带,是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加上吴用公孙胜,也就十一人;右边一带,是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矮虎、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共二十七人。从这个座位上看出两个问题:(一)梁山泊已经分为了两派了,左边一派是以晁盖为首的,右边一派是以宋江为首的。(二)从这两派的人数比例上就看得出,宋江手下的人要比晁盖手下的人多,几乎是晁盖的三倍。所以宋江在上山之初就敢当着晁盖的面发号施令,他仿佛是在告诉晁盖以及晁盖系统的人,当然也包括梁山泊的两位参谋长:智多星吴用和入云龙公孙胜:现在我在梁山泊虽然屈居第二,但是我才是大股东。 这是宋江架空晁盖,阴谋夺权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建立军功。宋江为了在梁山中建立军功,树立个人威望,在晁盖活着的时候,他打祝家庄、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又联系二龙山、桃花山打青州,在这一场一场战斗的胜利中,他不仅扩大了自己在梁山中的威望,更使得自己在梁山中的“股份”越做越大。晁盖显然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在梁山的威望越来越低,越来越不能够再和宋江抗衡,所以,他便要亲自率军下山去攻打曾头市,这次攻打曾头市是晁盖第一次率领梁山武装主动攻打地主武装,也成了他的最后一次。宋江除了以上两个主动夺权的步骤外,还有一点促成他夺权成功的原因就是晁盖本身在性格上也有缺陷。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晁盖在江湖好汉上山时,对他们的“政审”太严苛了。 病关索杨雄和拼命三郎石秀在上梁山时,晁盖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并说“‘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厮首级去那里号令,便起军马去,就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孩儿们快斩了报来。’”从这里看,晁盖不是气量太小,就是不能容得别人有一点“不义气”“不豪杰”的地方。做为一个领导人,首先便是要眼睛中能够参沙子,要做到君子小人都能容得下,都能为我所用。 而宋江的态度则不同,他先问明白晁盖“大怒”的原因,然后说:“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当问明原因后,他又劝说:“不然。哥哥不听这两位贤弟却才所说,那个鼓上蚤时迁,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厮来,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敌对。即目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非是我们生事害他,其实那厮无礼。哥哥权且息怒,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若不洗荡得那个村坊,誓不还山。一是与山寨报仇,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 从这看,宋江在收揽人才,笼络人心方面,确实要比晁盖高出一筹。这也是宋江在梁山中“股份”越做越大,而晁盖越做越小,最终被其架空的原因之一。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晁盖其实并不想把梁山第一把交椅传给宋江。 宋江为什么会向晁盖透露生辰纲的消息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由于后续问题安排的不当,白胜被捉。白胜熬不过酷刑,经过州尹一诈,就把晁盖供了出来。于是,何涛何观察拿着公文,带着二十几个眼明手快的公人,直接到了郓城县捉人。这个何观察把一行人都藏在客店里,只带着两个跟随来县衙下公文。州里到下属各县捉拿人,需要办理手续,也同时给这个县交代任务,因为罪犯属于这个县,郓城县有这个责任。不过,何涛来的不是时候,他是巳牌时分,就是现在所说的九点,“正好是早衙方散,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还没有回来。事情凑巧,值班的宋江散了衙正好来到何涛等待的茶肆,于是就把来意先和宋江说了。宋江听说是来捉拿晁盖的,大吃一惊,心里想着:“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却休了!”于是,他把何涛稳住,骑上马,急急忙忙地赶到晁盖庄上,告诉他生辰纲的事情犯了,让他赶紧逃跑。这个时候,参加夺取生辰纲的阮氏三兄弟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另外三个人吴用、公孙胜、刘唐还在晁盖庄上,晁盖让这三人和宋江见了一面,马上回到了县里。 因为来回需要一个时辰,等宋江来到县衙,知县时文彬已经上班了。宋江先是与何观察撒了一个谎,又因为事情过于严重,时知县心思都到了案情上,也没有往多处去想。按照时文彬的意思,是要马上前去捉拿晁盖,宋江以“日间去,只怕走漏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为借口,又给晁盖留下了逃走的时间。后来由于捉人的朱仝、雷横的关系,晁盖得以有惊无险地逃到了阮氏兄弟的石碣村。 生辰纲是北京的梁中书送给京城太师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礼物,有十万贯之多,不用说,这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现在的问题,这个不义之财生辰纲该不该把它劫来?不用说,用刘唐等人的看法,这种不义之财就应该劫来。更何况,去年的生辰纲就被人劫了去,至今官府也没有办法侦破案子,这等于说是人家劫了白劫。但是,还有一种是官府的看法,打劫生辰纲就是强盗,是强盗就得缉拿,因此押送生辰纲的梁中书府里的管家就要到济州府报案,随行的两个虞侯还要留下来督办案件,太师府更是限期立即捉拿罪犯,捉不到就要把州尹革职查办。这是一种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破案有赏,不能破案追责,是一种合法行为。当然,这是“官理”。那么,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呢?只能说,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认可。用今天的观点看一下,梁中书的财物肯定是不义之财,是贪贿所得,应该从梁中书手里夺出来。正常的情况就是通过监察机构立案查办,然后没收治罪。用这种打劫的方式夺出来,不是社会关系上的正义。也就是说,从强盗手里夺取抢劫来的财物,同样是强盗。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多一种强盗,专门抢劫强盗的强盗。当然,晁盖那个时代社会已经不正常,不可能有官员能治梁中书的罪,梁中书们只会继续搜刮民脂民膏。但是,在这种不正常的社会里,晁盖等人的行为就是正义吗?梁中书搜刮的是民脂民膏,晁盖劫来分给被搜刮的民众了吗?把梁中书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劫来据为己有,这和打劫强盗有什么不同? 直接说宋江。他是官吏,在内心里,他认为晁盖“犯了迷天大罪”,公开表示,这个“奸顽”的人,终于“做出来了”。在具体行为上,他杀了阎婆惜外逃,被父亲追回家,马上被捉拿归案。晁盖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劝他到梁山泊落草,他是宁可到江州服刑也不愿上山。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这个罪犯也比梁山强盗强。《水浒传》的作者也借他人之口说宋江:“押司纵贼罪难逃”。再说一下后果,如果宋江私放晁盖的事情暴露,他可能是一个死字能说得清吗?杀一个阎婆惜还要带着兄弟宋清出逃,这事情要是暴露,老爹兄弟的命都要搭上。这就是为什么首领们落草都要搬取家小上山的原因所在。用晁盖等人的话说,这是担着“血海般的干系”,而不是“掉脑袋的干系”。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给晁盖送信呢? 晁盖这种人,是宋江结识、相互利用的对象,也是宋江最忌惮的人。 当州里的观察何涛说明了来郓城县是捉拿晁盖时,宋江马上内心自语:“晁盖是我心腹兄弟”。朱仝、雷横等人是管理社会治安巡逻捉人的,宋江和他们也很好,但还没有达到晁盖这种程度。比如说宋江自己犯了事,朱仝雷横照常去宋家庄,只是到了那儿胡乱应付一下,不像宋江冒险事先透漏消息。郓城县衙里还有一个张文远,这个人不符合梁山好汉的标准,但同为衙门中人,宋江也不得罪他,相反,还多多少少地给了他一些好处。郓城县里还有一个人——吴用,教书先生,劫取生辰纲的智囊,宋江不认识。而此前公孙胜不但知道他的名,还知道他的字、外号,说明这个人在江湖上也有一定的名气。宋江不认识吴用,只能说明宋江不结识吴用一类的人。简单梳理一下,晁盖这样的天王级人物是必须结识的,朱仝雷横这种带官刀拳头硬的人是应该结识的,张文远这种人不能成事却能坏事,是不可结识也不可得罪的,吴用这类文人是不能独立成事、不碍事,因而也就不需要结识的人。 晁盖被称为天王是因为一座塔,隔溪住着两个村子,西村闹鬼,用了一座塔镇压,那鬼就都到了东溪村来。晁盖大怒,一个人把青石塔夺了过来,因此被称作是“托塔天王”。这让人觉得有点儿霸道的感觉,你不去治鬼为什么要夺人家的塔?再结合晁盖的职务,总觉得这事情办得不地道。晁盖是保正,也就是管理着五百户人家的头头。旧时的万户侯即为县侯,万户以上的县又可称之为县令,可见晁盖管辖的地盘大致为一个县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长。不过,宋江在向何观察介绍晁盖时,说他是一个“奸顽役户”,说明晁盖是应该出劳役的,出不出是一回事,反正他不是吃俸禄的。不过,过去的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社会,一个村子的村长也是官,你能说保正不是一个官吗?从雷横带着人很随便地就到晁盖庄上吃饭来看,晁盖这种官应该是这样的:县里的赋役任务下达,晁盖协助摊派征收;平常管理辖区里的治安,有了案件协助办案。当然,更多的事情就是接待县里来人。综合起来说,晁盖是一个基层“官员”,是一个县公职人员“接待站站长”,是一个独霸一方的“土霸王”。对于这样的人,宋江必须结识,并且还要尊为兄长。 但是,晁盖这个人在江湖上和宋江一样,都是属于给人“济难解困”的义士,一个天下闻名的大义士在你宋江手中犯了事情,你宋江不但保不住这个好名声,而是要问一声,你还能在江湖上混吗? 晁盖真的进去了,宋江会有很多麻烦 仅仅是为了一个名声,宋江可以不必冒这么大的风险,但是,假如晁盖真的出了事情,宋江老家的那个宋家庄还能不能安宁就很难说。宋江家里非常有钱,这不仅在郓城县人人知道,山东河北的人都知道,当然,梁山上的强盗也知道。王伦的梁山不是晁盖的梁山,他们没有生辰纲,他们要“大秤分金银”(王伦劝杨志落草时所说)靠的是什么?过往客商是个未知数,有把握的就是吃郓城县的大户。但是,梁山上的强盗从来就没有打过宋家庄的主意,这又是为什么?就是有晁盖等人这样的独霸一方的“天王”级人物罩着。不管是农民起义队伍还是成一点儿气候的绿林强盗,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靠吃大户、抢大户为发财途径。有矛就有盾,大户们也会用各种办法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抢掠。比如说那个史进,他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史姓村民联合起来,一旦发现强盗来抢,就敲棒子,所有的人听到这种警报,都前来迎敌。朱武等少华山上的绿林好汉们要抢粮食,又忌惮史进武艺高强,陈达不服,终于吃了大亏。宋江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做善事赚名声,结交晁盖等地方霸王强人,形成一种无形的保护网,所以这宋家庄能在梁山脚下安然无恙。假如宋江对晁盖的事情不管不问,晁盖真的被捉、被杀,宋江还是一个江湖义士吗?阮氏三兄弟现在还没有暴露,宋江也不知道晁盖之外还有谁,假如人员捉不齐,这宋江、宋家庄以后还有安稳日子过吗? 看水浒总有一种感觉,宋江的支出和收入很不对称。但是,当晁盖等人成功逃上梁山,派了刘唐来给宋江送金子,宋江又不接受,这又不免让人疑惑,宋家庄的土地里,真能生产出那么多的银子供宋江在山东河北“下雨”吗?后来宋江写了反诗,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晁盖调动了梁山能够调动的全部人马把他救了出来,宋江竟然没有过多的表示。我们只能认为,他们本来就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契约,相互保护。 他认为这事做的巧妙,可以成功。 当然了,这些潜在的东西不会重于现实的危险,宋江所以敢这么做,还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这就是,观察何涛必须依靠他,因为宋江就是管这项业务的;周边一干人都是他的小兄弟儿,不会有人说对他不利的话;知县时文彬信任他,不会对他产生丝毫怀疑。更关键的是,宋江没有打开文书,一切消息都是何涛自己说出来的。如果再加上来回时间的精确计算,出县城时不被衙门里的人撞见,宋江做这件事情那才叫一个万无一失。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件事情最后竟然坏在了一个女人身上。 总之,宋江私放晁盖,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现实的考虑,同时还有对事情成功的把握。否则,不管他宋江如何仁义,也不会拿自己的命去换晁盖的命,哪怕是以一换七。 《水浒传》中宋江只用4招 就整垮了黑老大晁盖 《水浒传》中,晁盖是第二任梁山寨主,宋江是第三任寨主。晁盖死得这么早,不排除宋江有篡权夺位的嫌疑。. 当初,宋江是县政府公务员,晁盖是披着村干部名义的黑社会老大。两人在郓城都是场面上的人物,宋江冒着生命危险通风报信放跑了晁盖,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宋江上山之后,由于对于梁山未来走向的理念有分歧,两位生死之交展开激烈的博弈,最终晁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宋江和晁盖都以讲义气名闻江湖,这样的超级大哥之间斗法,当然不可能像林冲对付王伦那样一刀了断。他们之间的斗争是文斗不是武斗,每天一块喝酒、聊天、议事,暗地里互相角力,不会红脸,更不会撕破脸皮,却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结束对方的政治生命和肉体生命。书中,宋江用了4大招。 第一招,拉山头。江州劫法场后,宋江带着一大帮兄弟上山,要是按照惯例,应该由老大晁盖根据个人的资历、能力、贡献把新人和老人混在一起重新排名。如果是这样排的话,晁盖的老兄弟林冲、三阮、刘唐等人一定会因为资格老、贡献大成为各个关键岗位的中层正职,宋江带来的花荣、秦明等人,能力虽强,未必能够占到便宜。 宋江是个多厉害的人哪,马上抢在晁盖面前发话,吩咐大家,老人坐左边,新人坐右边。大厅中间是领导班子成员,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大厅左边坐着晁盖的9个老兄弟,大厅右边坐着宋江带来的27位小弟。一个单位分成左右两派,明显宋江强于晁盖。宋江一上山就插手只有一把手才能管的人事问题,这一招很厉害。这说明晁天王虽是村干部出身,还是黑社会老大,但玩政治手段还是玩不过官场上的小公务员宋押司。 第二招,夺兵权。宋江上山后,每逢领兵出征,都要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虽然是一句套话,却剥夺了晁盖的兵权,以后晁盖成了空头老大,实权、大权尽归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出尽了风头,晁盖为了扳回面子,带兵攻打曾头市,结果被史文恭射死。 第三招,挖墙角。宋江本来就小弟众多,晁盖只有抢劫生辰纲的一班老兄弟,即便如此,宋江还是要打他的主意。吴用和晁盖从小一处玩,无话不谈。但在宋江上山后,吴用和宋江越走越近,梁山的智多星慢慢成为宋江一人的智多星。宋江自称在还道村神厨里得到了九天玄女的一本天书,这本书只能和吴用一起看。二把手和三把手形影不离,对外说在一起读书。谁相信呢?谁能说不是瞒着晁天王在策划于密室呢? 第四招,掺沙子。三阮是晁盖信任的老兄弟,水军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晁盖兄弟不多,但基本上每个口子上都有自己的人。宋江上山后,迫不及待要改变晁盖时代的权力分配格局,不断创造机会让李俊、张横、张顺等人建功立业,最终夺取了水军的领导权。在大排名中,李俊成为水军的一哥,压住阮小二一个位置,应该是宋江在晁盖未死时就开始栽培的结果。 小公务员宋押司通过卑鄙手段干掉晁天王,做了一把手以后,形成绝对掌控一切的刚性权力,最终作出了受招安的错误决策,葬送了梁山事业,也坑害了大多数梁山好汉的生命。 托塔天王晁盖为何要多次营救兄弟宋江? 水浒里晁盖和宋江都曾是万人瞩目的焦点,一个是东溪村保正,一个是县里的押司,按理说都是小角色,不过都曾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水泊梁山里占着重要地位。晁盖劫取生辰纲,宋江拼了血海干系前去搭救。宋江有难,晁盖也是义无反顾,救了一次又一次。那么晁盖为何如此,难道仅仅是报恩? 宋江比晁盖有本事,这是晁盖不可否认的事实。晁盖自己也说过“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后来又说“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己,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可见在晁盖眼里,宋江不仅是一个声名远播的人,也是个气魄很大的人,如果胆小如鼠,心中没有江湖情义,断断不敢冒此风险。 不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救宋江,则不只是如此简单: 其一,大势所趋,梁山上好多人都敬佩宋江。宋江号称及时雨,梁山打的是替天行道的大旗,既然宋江要遭到毒手,自然会引起众多英雄的愤慨。救宋江也是大家伙的心声。 其二,为了壮大自己。梁山虽然号称八百里水泊,其实人手也很有限,尤其是有识之士,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宋江当时在江湖上很有威望,好多人听得宋江的名声无不下拜,就是晁盖手下的兄弟也受过宋江的恩惠。这样的人上了梁山,肯定会为自己卖命。 其三,害怕重蹈王伦的覆辙,梁山上有的是能人,比如豹子头林冲,既然是贼窝,俗话说盗亦有道,你就要光明正大,不能小肚鸡肠,尽管宋江有本领,你也要把他弄来,让他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服务,绝对不能学王伦,固步自封,而且王伦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 其四,治理梁山绝对不是晁盖之类的草莽英雄,希望有新鲜的血液。宋江精通吏道,又有领导才干,自然能够治理好梁山,晁盖一心把宋江当成千年老二来培养,当然他不知道老二其实也是想当老大的。 如果晁盖第一次救宋江纯属报恩,后来的几次相救,大概就是让宋江感到自己很讲义气,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人挂在嘴边的话,当然他哪里知道宋江并不讲究信义。 水浒中注定死的悲剧英雄 晁盖只有死亡一条路 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晁盖死于史文恭之手,然而再往深处去回味,我们会发现晁盖不是死在史文恭手里,其实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他的死亡,显示了梁山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悲凉。就晁盖本人来说,在他身上有一个结,这个结解不开,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 刘唐、公孙胜这些江湖游民,听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有十万贯财宝押送给当朝太师蔡京,立即就想到了东溪村的晁盖,并美其名曰将这些财宝送给他。连私塾教师吴用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都给学生放了假,跑到晁盖家里,商量起抢劫生辰纲的事情。吴用这个小知识分子很有水平,他设法把阮氏兄弟拉下了水,并用活了白胜这个棋子,在黄泥冈智取了生辰纲。劫案事发后,由于宋江通风报信,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兄弟等七条好汉投奔王伦。在梁山上,吴用成功地策反了林冲,上演了一场大火并,智多星的绰号,他真的当之无愧。给粱山带来十万贯投资资金的晁盖,毫无争议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为梁山的第二任首领,并由此开启了晁盖时代。 十万贯生辰纲到手后,新的梁山事业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晁盖的使命其实已经完成。他任梁山“一把手”时的班子,纯粹是过渡性质的。在他身上凝结着一个义气与政治冲突的死结,过度的义气使他保持着与朝廷的距离,造成了他政治上的短视。名义上的山寨寨主,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一把手”。没有办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弄潮儿,都有自己的时代英雄,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更迭的规律。等到众好汉劫法场将宋江迎上山后,梁山的权力中心便开始悄悄转移,山寨上贯彻的完全是宋江的权力意志。宋江的上山,标志着梁山新时代开始。 晁盖肯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成为过渡性人物,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会被架空了。其实他是一个过分讲义气而忽视政治权谋的人,在梁山上大部分人企图向朝廷靠拢的情况下,领导梁山事业的发展,就成了他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当被架空的晁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梁山中的尴尬处境,怀着满腔的悲愤带兵出征时,我们完全可以预见此行的结果。 晁盖能够操柄梁山,完全是吴用一手策划的结果。吴用虽然只是个小学教师,但却不甘心做个“老九”。他心里那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种子,一直在寻找萌发的契机。抢劫了生辰纲后,他看到了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晁盖的表现,使他感到了自己前途进一步发展的困境。晁盖和众兄弟上了梁山以后,为王伦的好吃好喝好招待所迷惑。“不是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听了晁盖的傻话,吴用一个劲冷笑。这冷笑里似乎充满了鄙视。晁盖不太高兴“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吴用说:“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吴用对晁盖“只是一勇”的评价代表了他的心声,他比谁都明白晁盖身上的死结,晁盖只是一个张飞般的勇夫,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期待刘备式人物的出现。 这个人物就是宋江。厚道是常人的美德,义气是江湖人的根本,但这些是成大事者的致命缺点。宋江具备谋事者所应有的厚黑素质,而晁盖没有。在宋江被押送江州的途中,晁盖把他“请”到了山上,想让他落草为寇,宋江说什么都不愿意,他说:“小可不争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宋江作为一个能吏,有着和吴用一样的政治抱负。对这一点晁盖没有看出来,吴用却是心有灵犀。晁盖对宋江的远大志向根本就不明白,他完全按照江湖的规矩来对待宋江。江州劫法场一役,晁盖亲自带队,几乎率领了梁山泊全部头领,远征江西九江,把宋江救上山。宋江回郓城接父亲上山,晁盖不放心,先派戴宗下山打探,然后又亲自带了六个头领来接应。听到宋江有难的消息后,他派戴宗上山传令,只留下吴用等几个人看家,出动了三十多个头领,再一次把宋江迎接上山。 为了报答宋江的救命之恩,晁盖几次准备禅位让贤。这种胸襟气度,可以说是义薄云天。然而,宋江要的不是让,他要的是争。靠自己打拼来的天下,做起来才名正言顺,有滋有味。在吴用的配合下,宋江一步步架空晁盖,等晁盖明白过来,大势已去。忧愤中的晁盖领军出战,犯了冒进的错误,结果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伤,白白丢了一条性命。在临死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一份政治遗嘱,恶心一下宋江。遗嘱只会对道德人物有约束力,对枭雄式人物根本不起作用,否则很多历史将会以另外的面貌出现。这份遗嘱的后果是,他没有进入梁山一百零八将名单中,被终身剥夺了政治待遇,只留下了一尊牌位,终日享受着毫无意义的香火。 王伦采取了关门主义是死,晁盖采取了开门主义也是死;王伦排斥异己是死,晁盖五湖四海也是死。无论两个人采取什么政策,他们的悲剧其实早已注定。我们不必过分责备宋江,对他进行道德上的苛求。宋江是枭雄,是他的出现才重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梁山集团发展才有了新的转机。非常幸运的是,晁盖死在了史文恭手里,可以流血不流泪,如果有一天他看见自己某位兄弟的一把刀,像杀死王伦那样狠狠地插入他的胸膛,那才叫真正的悲剧。王伦被林冲所杀,却被晁盖坐了首领之位,这是因为他的势力最大,并且由于打劫了生辰纲,拥有了劫富济贫的政治资本;而晁盖死于史文恭之手,由卢俊义实现了他的政治遗愿,却被宋江坐了首领之位,这也是因为宋江的势力最大,有了“替天行道”的政治资本。 在《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谁更懂得临阵打仗? 梁山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自宋江上山后,带兵出征打仗的总是“二哥”宋江,作为大哥的晁盖,每一次都是在家里守摊摊。宋江攻打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中间虽说有一些波折,但总的来说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战前的目的。而晁盖自从宋江上山后,几乎是没有仗可打。听说曾头市要与山寨做对头,晁盖一心要拔掉这颗钉子,因此上,他不顾众将阻拦,一定要亲自带队出征。不曾想,晁盖这一去先是中计,紧接着中箭身亡!一代英雄,就这样巨星陨落,饮恨沙场。这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晁盖只有一身蛮力气,而真正的带兵打仗不行,而梁山上真正能够带兵打仗的,还得要看宋江。实情果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们把两人的情况仔细分析比较一下,也许还另有说道。 晁盖武艺高强,打仗勇敢,懂得仗该怎样打 晁盖打劫生辰纲事发,虽然有宋江给他报信,但由于要带着家中财物,打发不愿意跟随外逃的庄客,还是被朱仝、雷横堵在了庄园里。虽然说,朱仝在有意放晁盖走,但晁盖还是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武艺胆识。朱仝说“我须知晁盖好生了得;……倘或一齐杀出来,又有庄客协助,如何抵敌他?”。当朱仝、雷横把庄园包围以后,晁盖杀了出来,晁盖挺着朴刀,大声喊道:“当吾者死!避吾者生!”朱仝看到晁盖,说:“保正休走!朱仝在这儿等你多时。”晁盖根本不管这些,和公孙胜一起,仍然“舍命只顾杀出来”。从朱仝来说,既然叫的是保正,当然有意让晁盖明白这是在放他走,但晁盖惶急之中根本没有理会这些,仍然是奋勇向前,杀开一条血路。应该说,朱仝也是武艺高强之人,但晁盖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一心只想杀开一条血路走向梁山。这等英勇,不是宋江可以相比。 晁盖来到石碣村三阮家里,正在商议着投奔梁山泊,何涛带着官军也来到了石碣村。面对这种形势,晁盖丝毫没有惊慌,也没有选择快走,而是起身喊道:“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他的选择是迎敌。即便是这种小阵仗,晁盖也有些合理的部署。他两次把吴用这个临阵功夫稍差一些的人安排先走,安排功夫不错的刘唐保护老小和财产,他自己带人断后。应该说,这种安排非常得当,既表现了晁盖的仗义豪情,也说明了仗就应该这样打。 宋江落难江州,晁盖带人到江州劫法场,得手后,一众人来到白龙庙。这时候,有人前来报告,江州军马已经“遮天蔽日”的赶了出来。要知道,这江州可是有着“五七千人马”!面对如此众寡悬殊的局面,晁盖大喊一声:“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着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才回梁山泊去。”而晁盖能够调动的人马只有一百四五十人。这是真正的以命相搏,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也反映了晁盖临阵功夫一流,不枉托塔天王之名。杀退了官军,宋江又提出来攻打无为军,晁盖说:“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的?”这句话表达了两个信息,一是劫法场这种事情是偷袭行为,二是偷袭只能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行。这说明,晁盖不仅会打仗,还懂得基本军事理论。 宋江开始并不懂得如何打仗,而是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 宋江是郓城县里的押司,主项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项是“爱惜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实际上,宋江学使枪棒,只不过是为了结交天下好汉,其他并没有多少展现。虽说是给孔家兄弟当过几天师傅,可是孔家兄弟那武艺实在不敢恭维,也无法衡量出宋江的本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有过两次打仗经历,一次是打清风寨,另一次是打无为军。打清风寨,是花荣定计和秦明交战,宋江只是说:“好计!正是如此行。”也不过是帮助下决心而已。攻打无为军却有点儿蛮干,尽管取得了胜利,总感觉有点了冒险,取胜也属侥幸。正式展现宋江的才能是攻打祝家庄。宋江攻打祝家庄,一个远近有名的梁山,带领着那么多的人马,宋江攻打了三次才打得下来,说明那时候的宋江还有点儿“毛嫩”。不说别的,就看看开始有那么多的将领被俘,死伤了那么多的兵士,这代价实在有点儿太大。不过宋江仍然取得了祝家庄战役的胜利,每一次攻打失利,宋江都在总结失利的原因,最后一次虽然是在吴用的计谋之下,也使宋江懂得了仗该怎样打。在以后的战争当中,宋江表现的不再那么急躁,好像上来就要把人一口吞了似的。 呼延灼打梁山泊试出了两人的真本事 晁盖和宋江直接的对比在呼延灼攻打梁山泊那会儿。自从打了祝家庄,晁盖已经没有多少话语权,梁山上的军事问题已经是由宋江来处理。呼延灼连环甲马打败了宋江,宋江已经是“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可是呼延灼偏偏又请来了一个“轰天雷”凌振!宋江已经“无计可施”,这时候更是“心中展转忧闷”。可是晁盖却不是这样的表现。吴用说:“若得一人,诱引凌振到水边,先捉了此人,方可商议破敌之法。”晁盖马上就说:“可着李俊、张横、张顺、三阮,六人棹船如此行事,岸上朱仝、雷横如此接应。”一出手就把凌振捉拿而来。这反映了晁盖心理素质要比宋江过硬,也说明这时候的晁盖在指挥打仗方面要胜于宋江。 晁盖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不能带兵打仗的感觉 晁盖长于拼杀,这一点根本不是宋江可比。但这个人短于计谋,好像打仗就是对阵厮杀一种办法。晁盖战略保守,除了救宋江去了一趟江州,几乎就没有走出梁山泊。像逃亡上梁山,捉黄安、擒凌振这种阵仗,都属于防守型的战斗,多数时候看的都是厮杀功夫,只要对方不用计,拼的就是刀枪功夫。晁盖功夫过硬,也使他过于相信拼杀能力,因而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员武将,总是处于冲锋陷阵的位置。晁盖为什么中箭身亡?从对方来说,事先让他中计;从己方来说,他所处的位置不对。随着梁山不断地发展,梁山在外界的形象地位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祝家庄、曾头市这种容易被“山头”抢掠的村寨必然要和他们为敌,芒砀山等山头也面临着兼并和被吞并的选择。晁盖不知道已经变化了的情况,还是和以前一样看待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很难让兄弟们“心服”,这也让宋江有机会能够代替他出征,从而逐步架空代替他。比如在攻打祝家庄的问题上,晁盖说的是杀了杨雄,然后点起大军下山扫平祝家庄,只为了保住梁山名声。而宋江说了四条理由,除了肯定晁盖的不折锐气不受辱,还强调了获取粮食、招人入伙,所以,这样的话更能被弟兄们所接受。 宋江攻打祝家庄和晁盖攻打曾头市有相似之处,都是主将亲自投入战斗,都是情况不甚明了,都是初战不利。不同的是宋江处在中军主将位置,前后左右的军队对他形成了一道屏障,而晁盖充当了先锋角色,直接成了敌方箭簇的靶子。所以宋江虽败却伤不及身,晁盖一败则中箭丧命。晁盖的军事才能,开始要比宋江高出很多,但他始终没有什么长进,还是初上梁山时那点儿本事。比如说调兵遣将,曾头市要比祝家庄还要势力,前面已经有宋江的现成事例,他为什么不带着吴用前去?反观宋江,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军事才能提高很快。如攻打祝家庄,宋江打了三次,每次都是一个进步,最后一次吴用来了,说出来一个计策,宋江马上采用,这就是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晁盖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更没有想方设法去补齐这个短板。 看晁盖和宋江两人,多少有点儿像项羽和刘邦。项羽能打硬仗,面对秦朝强敌,他那种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无人能比。可是当面对诸侯纷争的错综复杂局面,他那种拼杀功夫虽然仍表现的力能拔山,却总显得有点儿单一。即便是他仍然是逢战必胜,其军事才能却没有见多大的长进。刘邦则不然,开始并不会打仗,攻打一个已经准备背叛朝廷的沛县都那么费劲。即便这样,这个沛县也是刘邦看着人家打下来的。可是到了楚汉相争的时候,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刘邦面对项羽虽然在具体阵仗上还是屡战屡败,但天下大局却是由刘邦掌控。如此看来,初创时期的梁山不需要王伦,却需要会打仗的晁盖。等到梁山泊规模扩大了以后,像宋江这样长于指挥的首领,就更有了他的用武之地。 《水浒传》中晁盖心里可能捉得史文恭之人是谁 晁盖攻打曾头市,不幸被毒箭射中,弥留之际交代宋江:“有那个捉得史文恭的人,立他做山寨之主。”这好像有悖晁盖的初衷。宋江被晁盖等人从江州救回来,等到上了梁山,晁盖焚香以后,要让宋江做第一把交椅。干一件大事之前要焚香,这是一种虔诚的表现,是古人举行重大仪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可见晁盖让位是真诚的。宋江捉到朝廷命官,也会说到“情愿让位”之类的话,但那不过是说说而已,无非是劝人投降的一番说辞,当不得真,和晁盖这般庄重和真诚无法相比。后来刘唐也说过晁盖有意让位,话是这样说的:“我们起初七个人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 话是这样说的,在具体事情上,晁盖也是这样做的。晁盖亲率大军把宋江从法场上救了出来,当杀退了追出来的官军以后,为攻打无为军一事两人发生了分歧。晁盖考虑到宋江和所有人的安全,要先回大寨,然后集合起大队人马,再回来攻打。那道理讲得很清楚,像这种“偷营劫寨”的军事行动,只能用一回,不能再行的。而宋江则是急于找黄文炳报私仇,认为离开了再也难回来,所以一定要打。按理说,救人的队伍是晁盖带出来的,梁山上的老大是晁盖,最终应该是晁盖说了算才是。但是,当宋江说出这个冒险的行动计划以后,晁盖选择的是默不作声。这说明,晁盖既然回到山上要让位,提前就做好了让宋江说了算的准备。回到梁山,宋江虽然没有做第一把交椅,但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攻打祝家庄,晁盖还是按照宋江的意愿行事。 那么,晁盖为什么要改变初衷呢?大概有这样一些原因:长期受人尊崇和日益壮大的梁山势力,让晁盖有了帝王思想,而晁盖又不甘心当一个傀儡君主,让宋江架空的感觉始终在折磨着他;最根本的是,两个人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冲突。晁盖寻求的是义士的聚义,然后在梁山这个方圆八百里的地盘上自成天地。而宋江谋求的是“好汉”的尽忠,也就是让朝廷招安。实际上,在招安这个问题上,两个人相互之间是知道各自心里想什么的。这就是“聚义厅”里从来没有议论过招安,宋江逢朝廷命官总要说招安之事,而在晁盖面前却只字未提。在晁盖看来,众兄弟是看不惯朝廷中那些龌蹉的人和事才来到梁山的,一旦招安,必然要回到那个龌蹉当中去,这可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晁盖不把寨主之位直接传给宋江,表现的正是这种心有不甘。 那么,晁盖遗嘱暗中所指可能捉得史文恭的人是谁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看看晁盖遗嘱提出的条件:捉得史文恭,而不是杀死史文恭;要有能力当山寨之主。这个捉和杀是有很大区别的,杀有可能是被乱箭射死,也可以是被乱兵杀死,而捉就会具体到一个或几个人。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就是被乱兵所杀,宋江为此很是可惜了一番,但最后却没有人顶这份子罪过,当然也没有谁能够领这个赏。史文恭和栾廷玉情况差不多,如果要求的是死,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无头案”。晁盖所以要提“捉”这个条件,还包含着一个意思,那就是要用活人祭奠他。另外就是要有当寨主的起码资格,这就是:此人或者在梁山上有地位、武艺高强的头领,或者是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否则,假如出现偶然的因素,一个小喽啰捉得了史文恭也可以当寨主吗?或者是,当两人形成主从关系的时候,即便是那个从属的人捉到了史文恭,这功劳也要算在为主那个人的头上。比如说张横和张顺,谁都知道张顺的水上功夫比哥哥强,可排名还是哥哥在前面。 按照这个标准,晁盖心里的那个人可能是林冲。林冲在卢俊义和关胜没有上梁山之前,是山上的第一“虎将”,一个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用钱是买不来的。晁盖时期,林冲打过大小“五七十阵”,“从来都没有折过锐气”,这武艺自然没得说。晁盖上山时,正是王伦为寨主,他在已无退路的情况下,王伦要“礼送”下山,是林冲火并了王伦,晁盖才有了安身保命之地。不仅如此,林冲还扶持晁盖坐上了头把交椅,这对晁盖同样是有恩的。两个人还有一致的政治理念,那就是从来不说招安之事。就是后来宋江一心想招安,林冲也不是支持者。从可能性上来说,其他人也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秦明、呼延灼都是曾经做过俘虏之人,这是作为将军的“污点”,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寨主。花荣虽然箭法出众,其他功夫稍逊,要捉一个活着的史文恭,有一定的难度,即便是被他所捉,就凭他和宋江的关系,这功劳还是宋江的,即上面所说的主从关系。史文恭骑的是一匹“照夜玉狮子马”一日能行千里,让步军、水军头领捉住这样的人也难。 当然,晁盖已死,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从事后宋江的反常表现,也能猜出一些端倪。晁盖死后,宋江不和吴用商量如何捉得史文恭,给晁盖报仇,而是商量着怎样赚卢俊义上山,为什么?只因这人“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只不过这个卢俊义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留在梁山,宋江才不得不放他走。没成想,卢俊义回去后,身陷囹圄,宋江立马攻打北京城,这和给晁盖报仇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报仇之事何其迟,而要卢俊义其人又何其速!要说救人要紧,为什么晁盖显灵,宋江就不管狱中的卢俊义而草草收兵了呢?还有关胜,凭什么就要排在林冲之前?仅仅就是那个“关菩萨”的祖荫吗?当朝的呼延灼,祖上是河东名将,本人是受到当朝皇帝接见过的征剿梁山的将领,为什么他没有排在林冲之前?当然,关胜排在林冲之前还有其他原因,本博另有论述。 从军事上说,曾头市难打吗?宋江准备攻打曾头市,卢俊义要当先锋,吴用想方设法拦住了,为什么?“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一个先锋官,吴用就害怕捉住史文恭,可见在吴用心里,曾头市肯定不难打。实际交战的过程,攻打曾头市虽然遇到一丁点儿波折,但总体来说,要比祝家庄好打,比北京城更好打。难道梁山将领就差卢俊义、关胜两人就打不得曾头市吗?梁山将领在没有以上两人的情况下,能够攻打北京城,肯定不害怕这个小小的曾头市。即便是卢俊义捉得史文恭,也是靠得晁盖“阴魂”的帮助,并没有展现多少武艺。相信为了捉得史文恭,晁盖的“阴魂”谁都会帮助。实际上,曾头市的曾长官在死了几个儿子的情况下还决定讲和,可见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曾头市已经在梁山军队的层层包围之中,史文恭夜间劫营不成,已经心慌意乱,像是一个无头苍蝇,最后撞到谁手里就算是谁的。 再有一点,攻打曾头市,林冲没有出战。宋江进攻曾头市“折了一阵”,回山寨调兵,调来了关胜等四人,还是没有林冲。无论是从熟悉战场情况、还是一雪前耻来说,这次攻打曾头市都应该有林冲的份儿,但事实恰恰相反,林冲没有出征。难道是“败军之将”害怕挫了锐气?实际情况是,正是林冲的接应,晁盖和梁山人马才能回到梁山。还有一点,在第一次攻打曾头市的将领中,邓飞又被派去了,而并没有特意交代为什么这样做?不知是作者有意识这样还是宋江的疏忽?还有,徐宁也参加了晁盖攻打曾头市,宋江再调人,就有这个徐宁。可以看出,排斥林冲的意味非常明显。 当然,所以说有可能,也不排斥宋江。毕竟,林冲和宋江都是晁盖曾经让过当梁山寨主的人!晁盖的遗嘱里暗含着一个内容就是,宋江想名正言顺当上寨主之位,必须兴兵报仇!如果不去攻打曾头市,史文恭不会自己跑到梁山上来让你捉住。这也是捉住史文恭之后,宋江仍然当上了梁山寨主,而晁盖的“阴魂”也好,在天之灵也罢,并没有找宋江麻烦的原因所在。宋江攻打了曾头市,替晁盖报了仇,无论是弟兄们还是卢俊义又不让他不干这个寨主,测试一下“天意”,这个寨主也是他的。宋江心安理得,晁盖自然不能不认可,只能是在阴间消停啦! 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总是要代替晁盖出征 宋江上梁山以后,梁山泊在战略上有了一个重大变化,由防御转为进攻。他们攻打祝家庄,高唐州,联合其他山头攻打青州城,甚至横跨万里大闹西岳华山,可谓是纵横捭阖,大扬梁山之威。不过,这些仗都是由梁山的“二哥”宋江带队打的,作为梁山的大哥“天王”晁盖却并没有带着队伍出征。当然,不是晁盖不会打仗,像王伦一样只是一个书生秀才。在江州解救宋江脱离法场后,官军追来,晁盖反身杀回,五千官军的江州城被杀的大败而归,那是何等的豪气!也不是晁盖不愿意下山,只想当山寨老大,安享尊荣。每一次,晁盖都是要亲自下山,只不过由于宋江的原因,晁盖总是不能成行。宋江的理由就是: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因此,这仗还是由兄弟替你去打吧! 宋江的这个理由成立吗?如果是个人行为,调动的不是山寨大部人马,这个理由或许成立。比如说桃花山那个周通,要下山抢亲,带着一部分人马,不用“大哥”李忠出马,但宋江不是这种情况。他的情况相当于鲁智深、杨志出马大战呼延灼,第一回合虽然是杨志打的,但后边大军坐阵的,就是大哥鲁智深。就宋江自己来说,这个理由也不成立。晁盖死后,宋江成了梁山的“山寨之主”,宋江并没有“不可轻动”,而是逢仗必动。攻打曾头市、大名府、东平府、东昌府都是亲自出征。既然宋江当上山寨之主要自己带队出征,晁盖为什么就不可轻动呢?或者说,宋江为什么总是要代替晁盖出征呢? 两人的观念不同,宋江的做法更容易被众将接受 梁山自宋江上山后,军事战略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就是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宋江上山前,晁盖打过比较大的一次仗,那就是济州府差遣团练使黄安前来征剿,梁山战胜了黄安,还把他捉拿到了山上。不过,这个仗属于防守,是被动接受,不是主动出击。晁盖带着人马到江州救宋江,虽然和整个江州城里的兵马交过手,但这次不过是一个百把人的行动,过程虽然精彩,场面却不壮大,难以反映整个梁山的军事能力。梁山既然是处在一个随时可能被剿灭的环境当中,武备自然是常备,好汉们被称作是一百零八将,也说明他们始终处在一个战争环境中。因此,晁盖的梁山,理所当然也应该始终处于战斗状态。但是,晁盖没有走出去,即便有战斗发生,也是在梁山周边。因此,晁盖的军事指导思想是战略防御,仗打的是防御战。 发生变化的节点在攻打祝家庄。杨雄要上梁山泊,路上,同行的时迁偷了祝家庄一酒店的报晓鸡,闹将起来,时迁被捉。杨雄逃到梁山,晁盖要杀了他们,因为这几个偷鸡吃的家伙辱没了梁山名声。宋江救下杨雄、石秀,攻打祝家庄一事就提了出来。攻打祝家庄,尽管是晁盖先提出来的,但两人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不同的。晁盖的目的,是因为祝家庄看不起梁山泊,所以要“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宋江讲了四条理由,其中第三条,是“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 仔细看看这两个人攻打祝家庄的目的,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晁盖是保,保颜面、保梁山的威严不受侵犯,说到底,还是一种“防御”。这样的军事行动,一但气消了,是可以取消的。宋江的则不同,他要的是梁山泊所需要的粮食!因为梁山泊如今“人马数多,钱粮缺少”,若想生存,就必须出去寻找,不打祝家庄,也得打别的什么庄。祝家庄“那厮倒来吹毛求疵”,不过是给宋江找了一个“乘势去拿那厮”的借口而已,因为打下祝家庄,梁山泊会“有三五年粮食”。 有一个细节说明了两人的特点。轰天雷凌振攻打梁山泊那会儿,“宋江见说,心中辗转忧闷,众头领尽皆失色。”吴用说:“若得一人,诱引凌振到水边,先捉了此人,方可商议破敌之法。”晁盖紧接着说:“可着李俊……六人棹船如此行事,岸上朱仝、雷横如此接应。”果然捉得凌振。可以看出,晁盖打这种保卫战,在行! 作为一个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头,仅仅保存实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尽管晁盖为了巩固这个根据地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他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梁山泊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打出去。不管好汉们是多么的义气,都改变不了他们绿林好汉们的本质,所以,他们除了要必须的粮食,还需要有很多金银来供他们用“大称”分。宋江的这个“抢劫”理由,正好适应了梁山泊人员迅速膨胀的现实。正因为如此,当宋江说出来攻打祝家庄时,吴用马上表态:“公明哥哥之言最好”。 宋江借出征的机会进一步搜罗人才将领 宋江攻打祝家庄还有一条理由,就是“请李应上山入伙”。李应是李家庄主,村子和祝家庄相邻,曾经和祝家庄、扈家庄结成军事联盟。“时迁被捉,李应两次修书去讨,怎当祝家三子坚执不放”,因此上两家闹翻,还动了刀枪。这种对梁山泊有好感的“好汉”,宋江当然不会充耳不闻,请他上山也在情理之中。 宋江行动,必然会有所斩获,财物之外,就是大量笼络好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清风寨,宋江搜罗了花荣、秦明等九人,打算一起上山,后来虽然没有去成,但这些人已经成为他的基本班底了。比如说那个花荣,上了梁山就要展示手段给晁盖看,在江州救宋江时指责晁盖,都说明他是宋江的人。在江州,宋江结识了很多人,但这些人会不会和他上梁山呢?暂时难说。但是,这些人杀了追出来的官军,再让他“请求”着一起攻打了无为军,那就不得不上梁山了,原因是“杀死了许多官军人马”不跟着宋江,“却投哪里去?”打破祝家庄,宋江得到了“新上山的十二位头领”,就这样,宋江还可惜了栾廷玉那位好汉。打高唐州,本来是一件单纯的报复救人行动,即便这样,宋江也是在救了柴进的同时,顺便拉了汤隆入伙。 招降纳叛,是宋江的一大特色,看看整个梁山泊,有多少“好汉”是这样过来的!宋江通过这样的军事行动,大量的搜罗了将领,又因为这些人的加盟,扩大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梁山好汉一百零七人当中,在晁盖之前的有四人,杜迁、宋万、朱贵、林冲,属于晁盖的有劫取生辰纲七人,其他全部都是宋江的人。就像鲁智深这样自立山头的人,也是宋江在打下青州后,跟着宋江上的梁山。晁盖保守,不想扩大队伍,劫取了生辰纲,感觉有点儿小富则安的做派。而宋江,知道了李应、卢俊义这些人就想着拉他们入伙。搜罗好汉,扩大队伍,这也是宋江要代替晁盖出征的原因之一吧。 宋江有野心,依此逐步架空晁盖 宋江代替晁盖出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取得更大的话语权,从而把权力核心由晁盖向宋江过渡。要想把晁盖的梁山变成宋江的梁山,需要有足够的势力,就是要有自己的人。但是,梁山毕竟生存环境恶劣,他们要吃饭,要有足够的金银分给兄弟们,(否则,这些人很可能要跑到别的山头上去),还要有能力应付官军的围剿,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本事是不行的。宋江必须要证明,自己比晁盖强!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独立带队出征,而不是辅佐哥哥出征,更不是替哥哥守山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明白了宋江为什么要滞留祝家庄,一定要将它攻下不可。同时我们也会明白,为什么孙立为打破祝家庄立功最大,而最后排座次却不如解氏兄弟。根本原因在于,解氏兄弟是登州事件的发起者,没有解氏兄弟,孙立是不可能背叛朝廷来到祝家庄的。 长期征战,宋江的胆量是越来越大,先是攻打大村寨,后来是攻打州府,再后来竟然敢奔袭万里攻打西华州。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晁盖被架空。后来,晁盖已经成为了梁山上的一个不得不提一提的符号而已。最后,攻打曾头市那会儿,晁盖竟然说,要代替宋江走一遭,这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至此,宋江完成了梁山泊核心权力的转移,晁盖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而已。在等级社会当中,即便是打家劫舍的强盗,山大王的遗嘱也是算数的,这就是女匪首能够立世的情形之一。但是,一个规模偌大的梁山泊,其头领的遗嘱竟然丝毫不起作用!晁盖是被曾头市教师史文恭射死的,临死前留下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假如说,晁盖刚死,梁山上还没有出现“捉得(史文恭)那人”,山寨中又不可一日无主,宋江暂时坐上第一把交椅 “(权当此位)”,这不算什么。但是,当卢俊义捉得史文恭,尽管宋江想让,可那卢俊义敢接吗?所以,晁盖的遗嘱已经不能制约宋江,倒成了宋江安排卢俊义位置的依据。这肯定不是晁盖想要的结果,也不是晁盖想到的结果。假如晁盖真的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让宋江代替自己出征呢?! 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私自把晁盖放了?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由于后续问题安排的不当,白胜被捉。白胜熬不过酷刑,经过州尹一诈,就把晁盖供了出来。于是,何涛何观察拿着公文,带着二十几个眼明手快的公人,直接到了郓城县捉人。这个何观察把一行人都藏在客店里,只带着两个跟随来县衙下公文。州里到下属各县捉拿人,需要办理手续,也同时给这个县交代任务,因为罪犯属于这个县,郓城县有这个责任。不过,何涛来的不是时候,他是巳牌时分,就是现在所说的九点,“正好是早衙方散,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还没有回来。事情凑巧,值班的宋江散了衙正好来到何涛等待的茶肆,于是就把来意先和宋江说了。宋江听说是来捉拿晁盖的,大吃一惊,心里想着:“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却休了!”于是,他把何涛稳住,骑上马,急急忙忙地赶到晁盖庄上,告诉他生辰纲的事情犯了,让他赶紧逃跑。这个时候,参加夺取生辰纲的阮氏三兄弟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另外三个人吴用、公孙胜、刘唐还在晁盖庄上,晁盖让这三人和宋江见了一面,马上回到了县里。 因为来回需要一个时辰,等宋江来到县衙,知县时文彬已经上班了。宋江先是与何观察撒了一个谎,又因为事情过于严重,时知县心思都到了案情上,也没有往多处去想。按照时文彬的意思,是要马上前去捉拿晁盖,宋江以“日间去,只怕走漏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为借口,又给晁盖留下了逃走的时间。后来由于捉人的朱仝、雷横的关系,晁盖得以有惊无险地逃到了阮氏兄弟的石碣村。 生辰纲是北京的梁中书送给京城太师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礼物,有十万贯之多,不用说,这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现在的问题,这个不义之财生辰纲该不该把它劫来?不用说,用刘唐等人的看法,这种不义之财就应该劫来。更何况,去年的生辰纲就被人劫了去,至今官府也没有办法侦破案子,这等于说是人家劫了白劫。但是,还有一种是官府的看法,打劫生辰纲就是强盗,是强盗就得缉拿,因此押送生辰纲的梁中书府里的管家就要到济州府报案,随行的两个虞侯还要留下来督办案件,太师府更是限期立即捉拿罪犯,捉不到就要把州尹革职查办。这是一种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破案有赏,不能破案追责,是一种合法行为。当然,这是“官理”。那么,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呢?只能说,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认可。用今天的观点看一下,梁中书的财物肯定是不义之财,是贪贿所得,应该从梁中书手里夺出来。正常的情况就是通过监察机构立案查办,然后没收治罪。用这种打劫的方式夺出来,不是社会关系上的正义。也就是说,从强盗手里夺取抢劫来的财物,同样是强盗。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多一种强盗,专门抢劫强盗的强盗。当然,晁盖那个时代社会已经不正常,不可能有官员能治梁中书的罪,梁中书们只会继续搜刮民脂民膏。但是,在这种不正常的社会里,晁盖等人的行为就是正义吗?梁中书搜刮的是民脂民膏,晁盖劫来分给被搜刮的民众了吗?把梁中书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劫来据为己有,这和打劫强盗有什么不同? 直接说宋江。他是官吏,在内心里,他认为晁盖“犯了迷天大罪”,公开表示,这个“奸顽”的人,终于“做出来了”。在具体行为上,他杀了阎婆惜外逃,被父亲追回家,马上被捉拿归案。晁盖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劝他到梁山泊落草,他是宁可到江州服刑也不愿上山。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这个罪犯也比梁山强盗强。《水浒传》的作者也借他人之口说宋江:“押司纵贼罪难逃”。再说一下后果,如果宋江私放晁盖的事情暴露,他可能是一个死字能说得清吗?杀一个阎婆惜还要带着兄弟宋清出逃,这事情要是暴露,老爹兄弟的命都要搭上。这就是为什么首领们落草都要搬取家小上山的原因所在。用晁盖等人的话说,这是担着“血海般的干系”,而不是“掉脑袋的干系”。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给晁盖送信呢?晁盖这种人,是宋江结识、相互利用的对象,也是宋江最忌惮的人。当州里的观察何涛说明了来郓城县是捉拿晁盖时,宋江马上内心自语:“晁盖是我心腹兄弟”。朱仝、雷横等人是管理社会治安巡逻捉人的,宋江和他们也很好,但还没有达到晁盖这种程度。比如说宋江自己犯了事,朱仝雷横照常去宋家庄,只是到了那儿胡乱应付一下,不像宋江冒险事先透漏消息。郓城县衙里还有一个张文远,这个人不符合梁山好汉的标准,但同为衙门中人,宋江也不得罪他,相反,还多多少少地给了他一些好处。郓城县里还有一个人——吴用,教书先生,劫取生辰纲的智囊,宋江不认识。而此前公孙胜不但知道他的名,还知道他的字、外号,说明这个人在江湖上也有一定的名气。宋江不认识吴用,只能说明宋江不结识吴用一类的人。简单梳理一下,晁盖这样的天王级人物是必须结识的,朱仝雷横这种带官刀拳头硬的人是应该结识的,张文远这种人不能成事却能坏事,是不可结识也不可得罪的,吴用这类文人是不能独立成事、不碍事,因而也就不需要结识的人。 晁盖被称为天王是因为一座塔,隔溪住着两个村子,西村闹鬼,用了一座塔镇压,那鬼就都到了东溪村来。晁盖大怒,一个人把青石塔夺了过来,因此被称作是“托塔天王”。这让人觉得有点儿霸道的感觉,你不去治鬼为什么要夺人家的塔?再结合晁盖的职务,总觉得这事情办得不地道。晁盖是保正,也就是管理着五百户人家的头头。旧时的万户侯即为县侯,万户以上的县又可称之为县令,可见晁盖管辖的地盘大致为一个县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长。不过,宋江在向何观察介绍晁盖时,说他是一个“奸顽役户”,说明晁盖是应该出劳役的,出不出是一回事,反正他不是吃俸禄的。不过,过去的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社会,一个村子的村长也是官,你能说保正不是一个官吗?从雷横带着人很随便地就到晁盖庄上吃饭来看,晁盖这种官应该是这样的:县里的赋役任务下达,晁盖协助摊派征收;平常管理辖区里的治安,有了案件协助办案。当然,更多的事情就是接待县里来人。综合起来说,晁盖是一个基层“官员”,是一个县公职人员“接待站站长”,是一个独霸一方的“土霸王”。对于这样的人,宋江必须结识,并且还要尊为兄长。 但是,晁盖这个人在江湖上和宋江一样,都是属于给人“济难解困”的义士,一个天下闻名的大义士在你宋江手中犯了事情,你宋江不但保不住这个好名声,而是要问一声,你还能在江湖上混吗? 仅仅是为了一个名声,宋江可以不必冒这么大的风险,但是,假如晁盖真的出了事情,宋江老家的那个宋家庄还能不能安宁就很难说。宋江家里非常有钱,这不仅在郓城县人人知道,山东河北的人都知道,当然,梁山上的强盗也知道。王伦的梁山不是晁盖的梁山,他们没有生辰纲,他们要“大秤分金银”(王伦劝杨志落草时所说)靠的是什么?过往客商是个未知数,有把握的就是吃郓城县的大户。但是,梁山上的强盗从来就没有打过宋家庄的主意,这又是为什么?就是有晁盖等人这样的独霸一方的“天王”级人物罩着。不管是农民起义队伍还是成一点儿气候的绿林强盗,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靠吃大户、抢大户为发财途径。有矛就有盾,大户们也会用各种办法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抢掠。比如说那个史进,他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史姓村民联合起来,一旦发现强盗来抢,就敲棒子,所有的人听到这种警报,都前来迎敌。朱武等少华山上的绿林好汉们要抢粮食,又忌惮史进武艺高强,陈达不服,终于吃了大亏。宋江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做善事赚名声,结交晁盖等地方霸王强人,形成一种无形的保护网,所以这宋家庄能在梁山脚下安然无恙。假如宋江对晁盖的事情不管不问,晁盖真的被捉、被杀,宋江还是一个江湖义士吗?阮氏三兄弟现在还没有暴露,宋江也不知道晁盖之外还有谁,假如人员捉不齐,这宋江、宋家庄以后还有安稳日子过吗? 看水浒总有一种感觉,宋江的支出和收入很不对称。但是,当晁盖等人成功逃上梁山,派了刘唐来给宋江送金子,宋江又不接受,这又不免让人疑惑,宋家庄的土地里,真能生产出那么多的银子供宋江在山东河北“下雨”吗?后来宋江写了反诗,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晁盖调动了梁山能够调动的全部人马把他救了出来,宋江竟然没有过多的表示。我们只能认为,他们本来就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契约,相互保护。 他认为这事做的巧妙,可以成功。当然了,这些潜在的东西不会重于现实的危险,宋江所以敢这么做,还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这就是,观察何涛必须依靠他,因为宋江就是管这项业务的;周边一干人都是他的小兄弟儿,不会有人说对他不利的话;知县时文彬信任他,不会对他产生丝毫怀疑。更关键的是,宋江没有打开文书,一切消息都是何涛自己说出来的。如果再加上来回时间的精确计算,出县城时不被衙门里的人撞见,宋江做这件事情那才叫一个万无一失。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件事情最后竟然坏在了一个女人身上。总之,宋江私放晁盖,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现实的考虑,同时还有对事情成功的把握。否则,不管他宋江如何仁义,也不会拿自己的命去换晁盖的命,哪怕是以一换七。 小说水浒传中晁盖为何要托梦去救宋江? 宋江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这一点晁盖深信不疑。否则,也不会再临死的时候,说出:谁如果捉住史文恭,谁便是山寨之主。不过,按照这种推理,宋江犯病,晁盖如果泉下有知,一定要手舞足蹈才对。为何在宋江犯病的时候,晁盖还要托梦给他。 且看书中叙述:宋江好生忧闷,当夜帐中伏枕而卧,忽然阴风飒飒,寒气逼人。宋江抬头看时,只见天王晁盖,欲进不进,叫声:“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时!”立在面前,宋江吃了一惊。急起身笑道:“哥哥从何而来?屈死冤仇,不曾报得,中心日夜不安。前者一向不曾致祭,以此显灵,必有见责。”晁盖道:“非为此也。兄弟靠后,阳气逼人,我不敢近前。今特来报你:贤弟有百日血光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回军自保,免致久围。” 由此可见,晁盖托梦给宋江三个信息:其一,宋江百日内有血光之灾,一定要善于保重自己。其二,要想治疗自己的病,除非是江南地灵星神医安道全可以诊治。其三,早早收兵,以免身陷重围。 那么宋江见了晁盖有什么反应:其一,感到晁盖阴气逼人,似乎有天大的冤仇。其二,自己心中胆怯,抑或是内心不安,因此吃了一惊。其三,自己做的事太对不起晁盖,未曾报仇,甚至也没有及时的为天王准备贡品。 那么晁盖在宋江完全理亏的情况下为何要托梦放宋江一马:其一,宋江是山寨的名义上的领袖,晁盖是个重情重的人,他知道一旦宋江命丧黄泉,梁山大业将立刻土崩瓦解。其二,尽管宋江对不起自己,可晁盖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他还是感念当初宋江曾经救自己的性命,所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其三,山寨里还有些弟兄,比如阮氏三雄、赤发鬼刘唐等如今以宋江马首之瞻,即使才气如林冲者,也对宋江俯首帖耳,保护好宋江,就能对自己的弟兄有所交代。其四,晁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信奉好人做到底,也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一听说宋江有难,自然拼命来帮衬,从这里更可以看出晁宋其实不是一路人。 水浒传中林冲为何在晁盖死后推荐宋江做寨主? 却说晁盖死后,梁山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一面合造内棺外椁,选了吉时,盛放在正厅上,建起灵帏。中间设个神主,上写道:“梁山始祖天王晁公神主”。山寨中头领,自宋公明以下,都带重孝。小头目并众小喽罗,亦带孝头巾。林冲把那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寨内扬起长幡,请附近寺际僧众上山做功德,追悼晁天王。宋江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保义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治国一日不可无君,于家不可一日无主。今日山寨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万里疆宇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 林冲本与晁盖至交,晁盖死后,林冲不去痛哭流涕,为何反而劝宋江做山寨之主。 其一,林冲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不像有些人一味作秀让人生厌。林冲的悲痛掩藏到内心深处,心里只有梁山大业,生死弟兄。 其二,在当时宋江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当初晁盖在世的时候,宋江就曾经代理过山寨之主,而晁盖不过是挂牌的寨主,况且每一次山寨出征,都是宋江下山。 其三,宋江当时在梁山拥有较高的威信,山寨的好多头领都是唯宋江马首是瞻。宋江号称及时雨,仗义疏财之名人所共知。 其四,宋江每日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分明也是对山寨的损失。想想晁天王刚刚归天,宋头领又如此,让人如何不痛伤。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只有拥护宋江做寨主,梁山才有新的气象。 其五,山寨不能完全陷于万分悲痛之中,日子要过,仇要报。如果不继续把梁山发展下去,相信官府也会过来征剿,为私为公,都不能让弟兄们继续下去。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大家要想向前发展,必须拥立一个领袖,在他指引下向前进。 其六,在林冲眼里,宋江当时比较重义气。当年曾经为了救晁天王,甘愿冒着杀头危险。后来晁天王为了救宋江,也是义无反顾,这是所谓的生死之交。宋江一上梁山,晁天王情愿让贤,是宋江死活不干;如今天王升天,这梁山的大任唯有宋江才能担当。 小说水浒传中为何说晁盖的生死之交是林冲? 林冲不是晁盖的一党,至少曾经不是。当年晁盖领导一伙人在黄泥岗劫取生辰纲,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林冲还在水深火热的一线上挣扎着呢。后来晁盖等人东窗事发,几经辗转,才到了梁山。此时林冲经过王伦的考验,暂且容他做个头领,不过并没有发言权。 在林冲眼里,王伦不配做头领,因为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全无容人之量。因此在晁天王等人上了梁山之后,经过吴用巧妙的周旋,林冲终于杀死了王伦,林冲说:量你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接近着林冲又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赒给盘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可见在林冲眼里,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山寨头领:大公无私,心胸坦荡、宽宏大量。这几点恰好托塔天王晁盖差强人意,因此指着众人说道:“据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众人道:“头领言之极当。” 林冲立了山寨之主,自己却身在吴用、公孙胜之后,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林冲也一再避让,这种胸襟与胆略让人非常佩服。因此在从宋江上梁山之后,尽管晁盖手下弟兄如吴用公孙胜等纷纷倒戈,唯有出于公心的林冲义薄云天,一直守护在晁盖身边,因此让晁盖格外感动。晁盖下山攻打曾头市,撇下吴用公孙胜而不用,单用林冲,可见在晁盖心里林冲的位置。 注意几个细节: 其一,晁盖大怒,回头一观,早有一将出马去战曾魁。那人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豹子头林冲。两个交马,斗了二十馀合,不分胜败。第一阵出生入死的是林冲。 其二,两军混战。曾家军马一步步退入村里。林冲、呼延灼紧护定晁盖,东西赶杀。林冲见路途不好,急退回来收兵。看得两边各皆折了些人马。紧紧护驾的还是林冲。 其三,晁盖便请两个和尚坐地,置酒相待。林冲谏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和尚道:“小僧是个出家人,怎敢忘语。久闻梁山泊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因此特来拜投,如何故来啜赚将军?况兼曾家未必赢得头领大军,何故相疑?”提出不同意见,完全为晁盖考虑的还是林冲。 其四,林冲道:“哥哥休去。我等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在外面接应。”晁盖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可留平一半军马在外接应。”林冲道:“哥哥带谁人去?”晁盖道:“点十个头领,分二千五百人马人去。”急晁盖之所急,想晁盖之所想的还是林冲。 其五,林冲回来点军时,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带人去二千五百人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着欧鹏,都回到帐中。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送回山寨。在晁天王最后日子里,和晁盖生死与共的还是林冲。 千古知己唯有林冲,晁天王虽死,能与林教头相知,亦是千古幸事。比起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一心只想贪图荣华富贵之徒,林教头可谓是水浒中至公者也。 水浒传中晁盖临死前立的遗嘱有何用意? 且说林冲等人把晁盖送了回去,因为晁天王中了一箭,宋江等人守在床边。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其实按理说晁盖立的这个遗嘱,好没道理。在水浒传里,都知道宋江和晁盖的关系很铁,当年为了救晁盖,宋江不惜担着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向晁盖等人通报。后来听说宋江有难,晁盖也曾带着梁山弟兄大闹江州,救出宋江。在世人的眼里,宋江和晁盖关系密切,如鱼得水。既然如此,晁盖为何在死的时候立下此等遗嘱,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意: 其一,不立遗嘱,宋江便是名符其实的山寨之主,因为此时宋江是二当家的,位置仅次于晁盖。 其二,立下遗嘱,晁盖不想让宋江做梁山之主。因为能捉住射死晁盖的人,必定是武艺高强的人,而宋江在战场上绝对不是史文恭的对手。 那么为什么晁盖要立下这样的遗嘱呢: 其一,晁盖对宋江的态度有所不满:因为宋江在处处架空晁盖。每次只要山寨有事情,只要去派兵打仗,宋江总是抢先一步,说道:哥哥且守大寨,小弟权且替哥哥走一遭。一到分兵派将,总是宋江和吴用在一起商议军情大事,无形之中就剥夺了晁盖的军事参与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当山寨老大沦为作战的看客,那种失落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其二,晁盖对于宋江接管梁山以后政策不放心。众所周知,宋江和晁盖不是一条道上的,晁盖是个草莽英雄,他向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不过他不知道弟兄们今后该走什么道路,但是他知道不能交给宋江,因为他从宋江口口声声的招安招安的政策中知道宋江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梁山大业向朝廷拱手而送。 其三,晁盖想把梁山交给谁,这里面却有一个暗示,在晁盖心里谁是最值得托付的人,可以从晁盖攻打曾头市的第一人选上来找出。这二十位头领林冲是排在第一位的,林冲是第一代山寨的领导人,第二代山寨的主要领导,他武艺高强,才能出众,为人正派,顾全大局,与水泊梁山上上下下的关系都能相处的很好,更为重要的是林冲不像吴用等人为了一己之私,把当初的结义之情都给忘了;一旦选择了林冲,晁盖不会担心自己的路线会被篡改,因为林冲与高太尉势不两立。可见在晁盖心里林冲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青面兽杨志二次上梁山为何与晁盖话不投机? 却说三山聚义攻打青州,宋江等人大获全胜,并且新收了呼延灼、杨志、鲁智深等十二名头领,高高兴兴赶奔梁山,梁山大寨主晁盖赶紧带领众头领前来在金沙滩相迎,于是开怀畅饮,纵意高谈。这时间,杨志举起旧日王伦手内上山相会之事。众人皆道:“此皆天定,非偶然也。”晁盖说起黄泥岗劫取生辰纲一事,众皆大笑。各位看官,杨志与晁盖二人在谈话之间确实话里有话,江湖试着给各位分析一下。 杨志的意思是:其一,杨某人与各位有缘,昔日曾经路过贵山寨,当日我不识抬举,没有入伙,以致在外面漂泊流浪,没有想到今日再次加盟,实属幸会。其二,当年梁山和林教头切磋武艺,真的是棋逢对手,深受梁山大头领王伦的器重,让我入伙,可我并不为意。其三,假如当日入伙梁山,与各位早已相识,不会如此再颠沛流离。 谨慎的杨志以此来套近乎,并且表明自己与山寨有缘,可惜晁盖不知,晁盖本来是山寨大当家的,对于杨志本来有愧,如果能多说点软话,宽宽杨志的心,相信以杨志的秉性,肯定能舍生忘死,况且当日截取生辰纲,本来就水火不容。看看宋江和杨志相见,一脸的诚意。宋江说:“制使威名播于江湖,只恨宋江相会太晚。”良言一句三冬暖,看看晁盖怎样做的。晁盖说起黄泥岗劫取生辰纲一事,众皆大笑。 一个“众皆大笑”,表明晁盖此次见面是不成功的,不仅没有消除敌意,反而是矛盾更加激化:其一,智取生辰纲是晁盖等人的杰作,其实是吴用的智慧,晁盖津津乐道。可是这也是杨志的败笔,一个人最怕别人戳他伤疤,当日杨志因为此事,差一点寻了短见。对于杨志来说,这可是平生第一大耻辱,因此断断的提不得。其二,林冲、吴用这些有勇有谋的人,都不曾提起,怕伤了杨志的自尊,而晁盖却大肆炫耀,当然对杨志是个不小的打击。意思是你杨志也不过尔尔。和杨志提起自己曾受到王伦怎样的重视形成对比。 其三,众人大笑,有不同情况。水浒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既有李逵之流的草莽人物,也有识文断字的萧让之辈,更有一肚子坏心肠喜欢算计人的吴用宋江等人,说不定当晁盖说出此话的时候,别人正在暗暗地偷笑呢。因此晁天王领导不了水浒一百单八将,不仅仅是宋江为人太过于狡猾,实在是由于晁盖确实不具备这个能力。晁盖误以为自己手下败将是可以开开玩笑的,不成想把这个了不起的英雄,活生生的推给宋江。 见死不救 宋江为何不让晁盖下山救徒弟孔明? 宋江的徒弟孔明、孔亮有难,二人接连向各个山寨寻求帮助,最后二龙山的寨主杨志便说:这些大规模的作战,非要有大量的兵力,要想救出你的叔父,必须央求梁山,毕竟梁山的寨主宋江是你的至交。如此一来,你的叔父便能很快得到救出来。 消息传到梁山,宋江便引孔亮参见晁盖、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备说呼延灼走在青州,投奔慕容知府。今来捉了孔明;以此孔亮来到恳告求救。晁盖道:“既然他两处好汉尚兀自仗义行仁救叔,今者三郎和他至爱交友,如何不去!三郎贤弟,你连次下山多遍,今番权且守寨。愚兄替你走一遭。”可是却遭到宋江的拒绝,宋江于是唤铁面孔目裴宣,定拨下山人数,分作五军起行:前军便差花荣、秦明、燕顺、王矮虎,开路作先锋。第二队便差穆弘、杨雄、解珍、解宝。中军便是主将宋江、吴用、吕方、郭盛。第四队便是朱仝、柴进、李俊、张横。后军便差孙立、杨林、欧鹏、凌振,催军作合后。梁山泊点起五军,共计二十个头领,马步军兵三千人马。其馀头领,自与晁盖守把寨栅。 那么宋江为何不要晁盖下山,他为什么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的下山: 其一,表面上可以看出宋江和孔明孔亮的情谊,毕竟这二人是宋江昔日的徒弟,尽管宋江并没有什么本领传授给他们,可是当日二人的父亲孔太公没少给宋江银两。这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鱼情念水情。 其二,三座山寨有很多英雄豪杰,他们都是万人敌,这样的人谁早一天拥有,谁就能主宰梁山。比如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宋江自然害怕落入晁盖囊中。况且这些人身上都有一股子草莽气,和晁盖的脾气很相似。 其三,多下山一次就能交接天下英雄豪杰,扩大自己的影响,今后谁不知道这梁山是自己宋江给打下的江山,为进一步架空晁盖打下基础。如此晁盖在梁山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即使是搞民主选举,晁盖的选票也会越来越少,谁都知道晁盖只会守护山寨,不会打仗。 其四,让没有立过战功的人跟着自己进一步历练,比如刚刚投靠的朱仝、柴进、凌振等人,给这些人洗脑,让他们顺利的团结在自己周围,防止晁盖等人翻天,在晁盖手下安排老谋深算的吴用,如此一来,晁盖只有死路一条,面对着梁山的蒸蒸日上而望洋兴叹。 水浒中公孙胜为何千里上梁山投奔晁盖 水浒里公孙胜是个有名的人物,论排兵布阵不弱于吴用,而且对人一贯忠诚,看朋友入木三分。想当年为了十万担生辰纲不义之财,不惜长途跋涉,前来投奔晁盖。 晁盖不过是小小的保正,也就是现在的村长,为何能让公孙胜千里来投。要知道公孙胜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而且当时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名扬天下,山东及时雨宋江四海知名,小旋风柴进皇族之后,这几个人都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公孙胜不去请他们,专门去请晁天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门道。江湖以为,公孙胜大郎是知人识人的,他知道晁盖和其他人物不同,能够担当重任。 其一,晁盖地位低贱。干这样危险的事情,弄不好,失掉脑袋的,卢俊义不愿意做,家大业大不在乎几个钱;宋江不能做,身为郓城小押司,日子过得很惬意;柴进不屑做,自己有的是黄金白银。而晁盖地位低,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人选。 其二,晁盖很讲义气。晁盖这个人义薄云天,在当时很有名气。卢俊义武功超群,家资深厚,自然看不起下层受苦的人民大众;宋江做事有点假,虚虚伪伪的,看不出本来面目;柴大官人门楼有点高,自然有些高攀不起。 其三,晁盖有领导魄力。晁盖是一村之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掌管着一方的平安,自然了解老百姓的疾苦,知道如何下手,而且久居乡间,自然耳染目睹很多事情。 其四,晁盖武艺精通。晁盖这个人有一把子力气,不像宋江只知道阴阴阳阳的算计人,也不像卢俊义武功太好,对别人看不上,更不像柴大官人看人分三六九等。 其五,晁盖粗通文墨。晁盖是个不大识字的人,和吴用等人相比,自然不太懂得有点叽里拐弯的事情,可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越是草莽英雄,越能成就大事。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多数都是不通文墨的莽汉。 其六,晁盖手下聚集了一批人物。尽管是乡村小干部,可也是一呼百诺,晁盖在当地很有威望。三阮弟兄、吴用等人对于晁天王也都是赞不绝口的。 所以,尽管晁盖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可是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就是因为晁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爱打抱不平,且又胸怀大志,痛恨不平的世道,才引得众多好汉如众星捧月般前来相投,也正是如此,当晁天王归天以后,当年嫉恶如仇的公孙胜才归隐田园不去逢迎宋江之流。这说明公孙先生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晁天王的真正知音。 有一个版本的梁山好汉 晁盖当尚书宋江成大学士 大家都看过《水浒传》,知道里面有个超牛的造反团队,一百零八将,个个有不明觉历的外号,比如 及时雨宋江。 不看名著的小青年,看到及时雨这三个字,搞不好还以为是宋朝萧敬腾。 又比如浪里白条张顺,反应不过来的,还以为是现在专门打白条的p2p金融。 还有小霸王周通,可能以为又是一个开着跑车在三环彪车把妹的主。 而这些梁山好汉结局都比较惨啦,像前带头大哥晁盖不明不白被射死在曾头市。 宋江又带着一帮兄弟搞招安,打方腊死一批,被朝廷弄死一批。不过,说起宋江招安,无非是图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 而在历史上,也有一个梁山一百零八将。外号名称跟梁山好汉一模一样,不过这里面的人物比起宋江那一批还要牛,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宋江们希望的未来。比如托塔天王晁盖是户部尚书,及时雨宋江是大学士,而拥有麒麟臂或者没拥有的玉麒麟卢俊义是吏部尚书。 这是神马回事呢? 这就不得不从魏忠贤说起来。 梁山好汉不是跟高俅做斗争吗?有个太监也是武装太监童贯啊。怎么这一杆子就插到了大明朝? 不要着急,我们慢慢来,且说魏忠贤原本是街头小混混,还混得比较失败,在街头混不下去后,心一横,自己给自己动了手术,进宫当了宫务员。后面撬了宫中大哥魏朝的菜户,也就是女朋友客氏,从此成为了司礼监大太监以及掌握了明朝最牛的特务机构东厂。 但是,光是这样,还不能称为明朝历史头号大太监,毕竟前面还有王振、汪直、刘谨这些做出突出贡献的前辈。 魏忠贤青出于阉而胜出阉的原因是直接把一半的文臣收编了,另一半,当然是打倒了。 比如魏忠贤手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子、四十孙。这些名字听着像阿猫阿狗,其实都是当朝高官。有的高官为了巴结魏忠贤可是想尽了办法。比如兵部尚书霍维华,据他研究家谱,发现自己家的一个小老婆是魏忠贤外甥的孙子。霍维华马上宣布自己是魏忠贤的外甥孙女婿。 可是,魏忠贤家的女亲戚是有限的,不要脸的官员是无限的。有限的儿孙指标面对无限的奸臣,必定造成大明末年的社会主要矛盾。 川湖总督张义续就发愁了,回家天天查户口本,终于发现自己的一个小老婆也姓魏。妥了,就你了,你肯定是魏忠贤的后人,你的妾也不用当了,直接升为大老婆。老张进京用八抬大桥抬着小魏,来到魏忠贤家,宣称张姑父上门拜访岳丈大人了。 这是上道的。不上道的官员怎么办? 直接整倒,但怎么整呢,毕竟那年头不怕死的官员还很多,其中关系复杂,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于是,魏忠贤创造性的发明了一个方法:搞黑名单。 大家看《冰与火之歌》,艾莉亚就有一个死亡名单。魏忠贤也有,不但有,而且很多。因为这些名单都是他的五虎五彪们提供的。 响应领导号召,有一个叫王绍徽的都御史搞了一个名单。 这种黑名单,都是人名,关系错综复杂,看起来很枯燥,为了不让九千岁大人看到犯困,王大人就创造性的发明了用水浒一百零八将来套这些政敌。于是就有了一本《东林点将录》。 这些随便抄录一下: 开山元帅 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总兵都头领二员: 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 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 …… 地短星出林龙大学士:孙承宗 天剑星立地太岁吏部尚书:周嘉谟 地角星独角龙吏部尚书:张问达 天伤星武行者左都御史:邹元标 这个庙堂武松邹元标的影视形象是这样的: (是不是也演过海瑞?) 江湖武松当然是这样的 好像都挺有英气的。 可以说,这个榜单一网打尽了东林党人,你要是没进这个大名单,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反魏人士。 其实,除了这个《东林党点将录》,还有很多这样的黑名单,比如听起来就让人误解的《同志录》,里面把各人的关系,渊源说得一清二楚,还有《夥坏封疆录》、《东林胁从》、《东林籍贯》……反正把东林党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给八了出来。 随便说一下,这个编《东林点将录》的王绍徽有个外号叫:王媳妇。为什么呢?因为性格温和,在魏忠贤面前就跟小媳妇一样。不过,他上了这个《东林点将录》也是把魏忠贤吓了一跳,说这个人平时妩媚如闺人,但下起笔,笔头却如挟有风霜一般。 这就是传说中的,对干爹像春天一般温暖,对敌人像冬天一样冷酷了。 不过,王绍徽似乎还有些妇人之仁,经常提醒魏忠贤下手不要太过,尽量留点余地。 但魏忠贤不听他的。最后,木匠大人去世,魏忠贤失势,树倒猢狲散,魏忠贤也自杀了。 要是宋江武松们知道他们这么努力,只是到朝中搞个一官半职,而朝中依然是个江湖,而且比梁山泊的水还要深还要黑,那还不如在山上,大碗吃肉,大秤分金来得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