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 宋理宗赵昀简介 宋朝血统最不纯正的平民大帝 宋理宗赵昀,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岁。赵昀,绍兴府人,宋皇室宗戚,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原名赵与莒,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驾崩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史称“宋理宗”。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早期很少理会政事,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理宗崇拜理学[1],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丞相处理,先后有吴潜、丁大全、贾似道等。 1259年,蒙古攻鄂州,右丞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1264年逝世于临安。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庙号定为理宗,原因就在于他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他是理学官学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君主,其庙号可谓实至名归。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僧人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毁坏的陵墓进行了修复。 宋理宗无子,立他的侄子赵禥为太子,是为宋度宗。 好色君主宋理宗 招妓女入宫重用蟋蟀宰相贾似道 宋理宗的祖上宋徽宗也是有名的风流胡闹,可他看上妓女李师师,也只敢挖条地道通到她家,偷偷地钻来钻去,不敢召她入宫。像宋理宗这般将妓女召进宫的做法倒算得上是胆大胡为。 风流天子召妓入宫 宋理宗晚年喜好女色,三宫六院已经不能满足他的私欲。善于奉迎的内侍董宋臣看到了,就给他想了一个寻欢作乐的方法。 一次元宵佳节,董宋臣为宋理宗召来了临安名妓唐安安。唐安安既是临安名妓,那容貌歌舞,自然精彩绝伦。宋理宗一见面再也舍不得丢开,就把她留在宫里,宠幸非常唐安安也仗着宋理宗的宠爱,过起了豪奢的生活。唐安安家中的用具——上到妆盒酒具,下到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银制成的;帐幔茵褥,也都是绫罗锦绣;珍奇宝玩,更是不计其数。 除唐安安外,宋理宗还经常召一些歌伎舞女之流进宫。 有大臣见宋理宗太不像话,就上书劝谏他,说如此胡作非为败坏了皇帝三十年“修身”的效果。宋理宗看了,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嘱咐该大臣不要把奏本给别的大臣看,但自己却仍然舍不得就这么放走美人。那个大臣知道是董宋臣把妓女弄到宫里来的,就又给宋理宗献上了一幅高力士脱靴图。 董宋臣看了大怒,就在宋理宗面前告状,说那位大臣诋毁皇帝。宋理宗倒也不恼,还笑着说:“这个是在骂你,并不是在骂我呀。” 董宋臣赶紧解释:“这家伙把皇上比成唐明皇,阎妃娘娘比成杨贵妃,把臣比成高力士,他自己倒以李太白自居,实在狂妄。”阎妃是宋理宗最宠幸的人,于是宋理宗也就不高兴起来,疏远了这位大臣。 宋理宗的祖上宋徽宗也是有名的风流胡闹,可他看上妓女李师师,也只敢挖条地道通到她家,偷偷地钻来钻去,不敢召她入宫。像宋理宗这般将妓女召进宫的做法倒算得上是胆大胡为。 不过后人也有冷眼看破的,做诗道:“宋史高标道学名,风流天子却多情。安安唐与师师李,尽得承恩入禁城。” 就连说他好话的《宋史》,也指出他“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固无益也”。 但宋理宗很聪明,知道理学家名声很大,万一贬斥他们,就会引起朝野很大反应。于是他就给那些人升了官,但不让他们管事。 这些理学家们,讲起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来是一套一套的,可到了治国平天下,却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方略。知名的理学家真德秀,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 宋理宗召他入朝,大家都洗耳恭听他的大政方针,他却在奏章里劝皇帝正心诚意,不免为人嘲笑。当时的伶人都笑话他们:什么大学中庸,不过是白吃了许多酒食。 朱熹曾经说:“豪杰而不圣贤者有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在局势危急之时,正是需要有豪杰一般的人物来大力整顿国政的,可是那些理学家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他们给宋理宗的劝谏,也多是在个人小事上做文章。 这般“圣贤”功夫,也太虚了一些,也难怪宋理宗会烦,觉得这些“圣贤”们还不如他那个斗蟋蟀的小舅子贾似道,因为后者还能想办法弄到钱来给他花。 荒唐皇帝宋理宗 竟然招临安妓女入宫过中秋节 一次中秋佳节,董宋臣为宋理宗召来了临安名妓唐安安。唐安安既是临安名妓,那容貌歌舞,自然精彩绝伦。宋理宗一见面再也舍不得丢开,就把她留在宫里,宠幸非常。唐安安也仗着宋理宗的宠爱,过起了豪奢的生活。 宋理宗虽然重用佞臣搞得国势衰弱,但《宋史》却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这是因为宋理宗在位时大力推崇理学,而《宋史》正是以表彰理学为第一要务。美国《侨报》援引《皇帝也疯狂》一书的部分内容称,可是崇尚理学的宋理宗却不顾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去召妓女…… 理学在南宋取代五经 理学又称道学,为北宋周敦颐所创。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对周敦颐甚为推崇。 周敦颐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参考《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后来,周敦颐的理学思想经程颢程颐兄弟传承,得以进一步发展。 到了南宋,理学在朱熹手中集于大成,他所著的《四书集注》后来慢慢取代了五经的地位,科举考试便在《四书集注》的范围内出题。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 权臣相斗牵连理学 宋宁宗时的权臣韩侂胄(侂音同托,胄音同骤)由于结党营私,骄奢淫逸,很让“灭人欲”的理学家们看不起。 韩侂胄索性把理学定为“伪学”,规定凡是“伪学”中人,一律不能做官。大小官员在写述职报告时,还要多加上一句“不是伪学党中人”。此事在历史上称为“庆元党禁”。 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向宋索要主谋。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杀害了韩侂胄,然后用匣子装上韩的头颅送往金朝求和。 此后,史弥远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把持国家大政。史弥远对于理学并没有太多心得,不过本着“敌人反对的都要支持”的原则,就对理学家颇为照顾,提拔了不少人到朝中做官。 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宁宗死,史弥远矫诏拥立赵贵诚,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同时,史弥远封原太子赵竑为济王,出居湖州。 宝庆元年(1225)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谋立济王赵竑未遂,史弥远派人逼赵竑自缢,对外诡称病死。 理学家不满意史弥远的做法,纷纷上书为济王伸冤。史弥远看到理学家们如此不识抬举,便很生气地把他们赶出朝廷。 史弥远死后,宋理宗亲政。他为了励精图治,便把那些理学家重新召回朝廷,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尊崇理学的风气。对于那些已故的理学大师,如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宋理宗都赐给谥号,请进孔庙。 宋理宗很认真地研读理学经典,一时间“周程张朱吕之说,家传而人诵之”,理学一下子由“伪学”变成备受推崇的“正学”了。 理学家学问的要义在“存天理,灭人欲”,不仅对小民,也对达官贵人,甚至要求皇帝也要“正心诚意”。据说,程颐凡赴宴只要得知宴会上有歌伎时,他便会看也不看一眼就拂袖而去。 因上书弹劾秦桧被贬到海南的义士胡铨,晚年回到京城时,有一次看到一个歌女脸上的酒涡很可爱,情不自禁赞赏了几句。 朱熹为此特地做诗一首:“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言下之意就是责备忠臣义士老来为一个歌女动情,忘了国家大事和君臣大义,实在是修养不够,“人欲”灭得不彻底。 风流天子召妓入宫 宋理宗晚年喜好女色,三宫六院已经不能满足他的私欲。善于奉迎的内侍董宋臣看到了,就给他想了一个寻欢作乐的方法。 一次中秋佳节,董宋臣为宋理宗召来了临安名妓唐安安。唐安安既是临安名妓,那容貌歌舞,自然精彩绝伦。宋理宗一见面再也舍不得丢开,就把她留在宫里,宠幸非常。唐安安也仗着宋理宗的宠爱,过起了豪奢的生活。唐安安家中的用具——上到妆盒酒具,下到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银制成的;帐幔茵褥,也都是绫罗锦绣;珍奇宝玩,更是不计其数。 除唐安安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宋理宗还经常召一些歌伎舞女之流进宫。 有大臣见宋理宗太不像话,就上书劝谏他,说如此胡作非为败坏了皇帝三十年“修身”的效果。宋理宗看了,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嘱咐该大臣不要把奏本给别的大臣看,但自己却仍然舍不得就这么放走美人。那个大臣知道是董宋臣把妓女弄到宫里来的,就又给宋理宗献上了一幅高力士脱靴图。 董宋臣看了大怒,就在宋理宗面前告状,说那位大臣诋毁皇帝。宋理宗倒也不恼,还笑着说:“这个是在骂你,并不是在骂我呀。” 董宋臣赶紧解释:“这家伙把皇上比成唐明皇,阎妃娘娘比成杨贵妃,把臣比成高力士,他自己倒以李太白自居,实在狂妄。”阎妃是宋理宗最宠幸的人,于是宋理宗也就不高兴起来,疏远了这位大臣。 宋理宗的祖上宋徽宗也是有名的风流胡闹,可他看上妓女李师师,也只敢挖条地道通到她家,偷偷地钻来钻去,不敢召她入宫。像宋理宗这般将妓女召进宫的做法倒算得上是胆大胡为。 不过后人也有冷眼看破的,做诗道:“宋史高标道学名,风流天子却多情。安安唐与师师李,尽得承恩入禁城。” 就连说他好话的《宋史》,也指出他“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固无益也”。 但宋理宗很聪明,知道理学家名声很大,万一贬斥他们,就会引起朝野很大反应。于是他就给那些人升了官,但不让他们管事。 这些理学家们,讲起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来是一套一套的,可到了治国平天下,却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方略。知名的理学家真德秀,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 宋理宗召他入朝,大家都洗耳恭听他的大政方针,他却在奏章里劝皇帝正心诚意,不免为人嘲笑。当时的伶人都笑话他们:什么大学中庸,不过是白吃了许多酒食。 朱熹曾经说:“豪杰而不圣贤者有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在局势危急之时,正是需要有豪杰一般的人物来大力整顿国政的,可是那些理学家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他们给宋理宗的劝谏,也多是在个人小事上做文章。 这般“圣贤”功夫,也太虚了一些,也难怪宋理宗会烦,觉得这些“圣贤”们还不如他那个斗蟋蟀的小舅子贾似道,因为后者还能想办法弄到钱来给他花。 从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才华出众的女子,有的已广为人知,有的却鲜为人知。南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度宗时尊为皇太后,恭帝时更尊称太皇太后,并垂帘听政,主持朝政,实在是一位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出色女子。 谢道清(1210-1283年),生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的台州临海。南宋时期,临海成为重要的辅郡,城内商贾云集,城外白塔鱼市兴盛,有“夜潮千橹急,贩鲜人上船”的诗句。谢道清的祖父谢深甫,官拜右丞相,以“为相稳健”著称,封鲁国公、信王;父亲谢渠伯官至朝奉大夫,追封卫王。但谢道清年少时父母早亡,只在老家过着大家闺秀的闲居生活,她美丽聪慧,端庄贤淑,芳名不胫而走,消息甚至传进了临安宫廷…… 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一说邵家渡下渡村),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据说每当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她不想让自己身上的疮疖被人瞧见,所以洗菜时连衣袖也不卷起。一次,朝廷的选美钦差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机应道:“真龙不露爪么!”钦差见她既明艳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让她上轿进京。奇怪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面容从颇为憔悴到容光焕发;到了嵊县,全身痂痕褪尽;到了临安进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进宫后,理宗皇帝见她端庄秀丽,十分欣喜。与之叙话,谢道清应对如流,皇上龙心大悦。 传说仅是传说而已,自然不可当真,然而,谢道清从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确实富于传奇色彩。据《宋史》记载,谢道清“绍定三年(1230)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可谓一步登天。时年道清20岁。 谢皇后虽然年轻资历浅,但她在宫廷内举止端庄,知书明礼,好学不倦,为宫内上下所尊敬,尤其是深得理宗之母杨太后(绍兴人)的喜爱。 “理宗亲政之初,慨然思有所作为,急欲洗濯三十年积弊以实现‘中兴宋室’的宏愿。他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振兴图治之举,被历史上称为‘端平更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无情的现实却打破了宋理宗种种美妙的幻想。”1理宗在位长达40年之久,但总体看,他是一位平庸无为的皇帝。先是专宠贾妃,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因美色得宠。而谢道清对此处之泰然,作为皇后,她平时颇留意国事,明析时政,尽力佐助理宗皇帝。当时,南宋朝廷有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谢道清实在是功不可没。有一件重大事件可以佐证。 开庆初年,蒙古兵渡过长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昌)团团围困,军情十分紧急,朝野震动。这时,理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一些大臣乘机提出要将国都从临安东迁,以避开敌人锋芒,理宗举棋不定。谢皇后得知此事,万分焦急,她力排众议,指出这是“动摇民心”的下等策略,请皇上留跸。理宗权衡得失,终于听从了谢皇后的明谏,放弃了迁都的念头,稳住了军心民心。 景定五年(1264),理宗驾崩,他的儿子赵 接位,即度宗皇帝,改元咸淳,尊谢皇后为皇太后。时年54岁的谢道清,一面经受理宗皇帝死别的伤痛,一面挑起了协助新君初政的重任。在那内忧外患的危难时刻,她又十分艰辛地扶助度宗熬过十一个春秋,使风雨飘摇中的半壁江山得以残存。 咸淳十年,度宗驾崩,与理宗皇帝安葬于绍兴富盛攒宫(南宋有六位皇帝皇后归葬于此,后人称“宋六陵”)。度宗的儿子恭宗即位,谢道清被尊为太皇太后。恭宗此时年仅4岁,众大臣奏请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年65岁的谢道清虽推辞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众大臣的奏请,毅然挑起扶幼理政的重担。当时,南宋王朝国力衰微,诸事棘手。谢道清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应对连年战乱和巨大的军费支出,诏令“汰冗员,节费用,蓄国力”,以其所能致力于变革朝政,蓄养国力的各项主张。当时,“内除奸,外御侮”,是谢道清面临的最大难题。 德祐元年初,20万元兵破鄂州,沿长江东侵。谢道清命丞相贾似道领兵御敌。贾似道畏惧元兵,无心作战,竟去巴结元军头领伯颜,送去黄柑、荔枝等礼物,但伯颜不卖账。宋兵在鲁港被元军击败(今安徽芜湖西南),贾似道躲避到扬州。这件事激起公愤,大臣陈宜中面奏太皇太后,请求斩贾似道以谢天下。谢道清深知贾似道权倾朝野,专权误国,罪孽深重,天怨人怒,但贾似道乃“三朝元老”,其姊是理宗皇帝的宠妃,谢道清与贾似道还是台州同乡。即便如此,谢道清还是以国家社稷为重,于1275年三月罢了贾似道的相,与此同时,尽改以往贾似道不恤百姓之弊端,清除贾的同党,平反被贾似道诬陷的冤案。谢道清作了如此一系列处理,还是难以平民愤,大臣谴责贾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谢道清思虑再三,决定放逐贾似道到漳州。在押解途中,贾被监官处死。 幼主恭宗在位,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先后两年时间,朝廷内部清除了像贾似道这样的奸相,内部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然而,此时外部边报似雪片飞来,烽火连天,南宋王朝危若累卵。“面对元军铁桶似的合围攻势,临安城内人心惶惶,……南宋朝臣纷纷弃官逃跑,连左丞相留梦炎也弃官循逃,令主持朝政的谢太后心寒不已,忍无可忍,她愤而起草一份诏书,张贴于朝堂,诏书曰:‘我大宋建国三百余年,对士大夫向来优礼有加,眼下我与新君多难,大小朝臣无一人一语号召救国,以平日所读圣贤之书,所许谓何!于此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2 谢道清虽有心回天,力挽狂澜,但赵家的南宋王朝到了度宗、恭宗时期,已是强弩之末。面临残局,谢道清御侮之志依然不移,她几番亲书急诏,调集各路军马奋力抗敌。“强敌压境,社稷将倾。谢太后要各地起兵‘勤王’。”3一批英雄豪杰,奋起与元军苦战。赣州知州文天祥招募数万义兵赶来护卫临安;台州杜浒招募义兵四千奔赴临安,江南大地涌动抗击入侵的风云。但是,与锐气旺盛的元军抗衡,宋军明显寡不敌众,加上南宋上下人心浮动,主和派势力抬头,对于谢道清的抗敌诏令,响应者逐渐减少。 此时,传来了元军攻陷常州的消息,临安门户独松关也危在旦夕,京城为之震荡,在抗战失败,朝廷一片主和声中,谢太后无可奈何,委曲求全,派遣大臣陆秀夫前去请和,但元军统帅拒绝请和,并挥师直逼临安。面对强敌将临,谢太后提升文天祥为左丞相,派他与元军统帅伯颜谈判。在谈判中,文天祥严词斥责元军的入侵,元军头领恼羞成怒,将文天祥扣押。急难中,谢皇后让陆秀夫等旧臣携幼主出逃南方,企望赵氏一脉得以延续。 德祐二年(1276)二月,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仙居籍的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 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是年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现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还保存有谢皇后的一些遗迹,城内崇和门边有一条“洗菜桥”巷,就是相传谢皇后常去洗菜的地方,城东勾山一带原是谢丞相府上台坊的踪迹。城东谢里(鲁)王,村名沿用至今。 宋朝历代的皇后、妃嫔,基本上没有在史册上留下她们的名字,有的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唯独这位谢道清,史籍上作了较为详细记载。说明谢道清其人其事,确非平常皇后可比拟。对于谢道清最后下诏降元,后人非议颇多,认为她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其实,我们从历史观实际出发,对于南宋末期孤儿寡母式的残破局面,降元实在是一种必然的大势,太皇太后谢道清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我们实在无法苛求其率兵抗战到底。 有关谢道清的是非功过,后人自有不少评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是英雄,难道项羽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舍半壁江山,求一统天下,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况且,谢道清制止迁都、惩办奸相,尤其是几度组织抗击元军,重用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更是可圈可点的政绩。在中国历史上,诸如文天祥这样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就是谢道清提携起来的,实在令人赞叹!谢皇后其实是一位被历史烽烟埋没的女中豪杰,她恐怕比后来的那位慈禧太后,要可敬可爱得多。 注: 1见曾庆瑛、刘耕荒著《南宋末三帝》47页。 2见刘耕荒、曾庆瑛著《南宋末三帝》37页。 3见林正秋著《南宋都城临安研究》612页。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丑女谢道清如何登上皇后宝座 灰姑娘嫁王子的童话故事,在全球流传甚广,殊不知,中国南宋还真的发生过类似的传奇故事,有一位灰姑娘,曾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人生与家国童话,其中的美丽与哀愁、无奈与凄凉,又岂是普通的一则外国童话堪与比拟! 这位灰姑娘的芳名叫谢道清,是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降元太后”,又称南宋末代太皇太后。那么,她是如何以一个灰姑娘的身份演绎童话人生的呢?听赵炎慢慢道来。 两个神奇的整容大师 谢道清,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谢深甫曾做过宁宗朝宰相,但到了父亲谢渠伯这一代,家道开始中落,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童年的谢道清容貌丑陋,皮肤黑得好像非洲人,而且眼睛还患有先天性残疾,史书上说是“肌若炭,翳遮瞳”,典型一个灰姑娘。和大多数灰姑娘一样,由于家境不好,谢道清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点都不假。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机缘,像谢道清这样有残疾的灰姑娘,要嫁个好人家,好比水中月镜中花,完全的不现实,到最后只能嫁个庄稼汉子,平平淡淡过一辈子了。但是,野百合也有春天呢,我们的灰姑娘为何就不能有个好未来? 谢道清靠自己争取是争不来的,她有一个好祖父,为她预留了机缘,这叫“祖上积德”。谢深甫做宰相时,曾对宁宗杨皇后有“援立”的功劳,宁宗死,理宗继位,杨皇后做了杨太后,念念不忘要报谢宰相的恩,命令理宗,若选立皇后,必须要选谢家的女子。而谢家除了谢道清,再无第二人选。这样一来,灰姑娘遭遇王子,就成为必然。 可问题依然存在,谢道清长得丑啊,灰姑娘名声远扬,理宗皇帝大概也有所耳闻,打心眼里不乐意。谢道清的家人也不看好这个婚姻,她伯父谢攑伯就认为:虽然奉诏不假,可咱家里穷,拿不出钱来准备嫁妆,加上道清的条件,跟圣上也不般配,到头来不过就当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前一个问题好解决,毕竟有杨太后的情面,理宗不乐意也得执行;钱的问题也好办,谢深甫的门生故吏不少,大家帮一帮就成了;关键是谢道清的容貌,谁也帮不上忙啊! 没关系,这个时候,童话的力量出现了,上天为谢道清请来了两位最好的整容大师。一位大师名叫病魔,谢道清在去临安的路上跟他遭遇,得了皮疹病。幸亏这位大师的整容技术一流,使谢道清的黑皮肤尽皆脱落,反而变成了莹白如玉的好皮肤。另一位大师不知名,好像是御医,同样神通广大。我们知道,角膜云翳这种先天性残疾,现代医学尚不能通过药物治愈,只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何况数百年前?但这位大师就是厉害,居然几副汤药就给治好了,赵炎以为不佩服不行。于是,谢道清华丽变身,从丑小鸭变成大美女了。 理宗皇帝本来是有借口拒绝谢道清当皇后的,皇后得母仪天下,是吧,没有一幅好容貌怎么行,你谢道清凭什么做皇后?现在这借口没了。杨太后更加理直气壮:“谢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宫。”身边的太监宫女也纷纷议论:“上天有瑞兆,谢夫人是真命皇后,真皇后不立,难道要立假皇后(贾妃)吗?”理宗无奈,只得在杨太后的主持下,策立谢道清为后,童话变成现实了。请继续读下去,下面还有童话呢。 泪光里的淡定 和童话里的灰姑娘不同的是,宋理宗这个“王子”并不爱咱们的灰姑娘谢道清,原因还是出在女人的容貌上,在他的感觉里,谢道清只是通过“整容”才变美的,不是天然美人儿。这种心理也可以解释为何如今的男人不喜欢整过容的女人,女人天生丽质不但“难自弃”,男人也爱得发狂。理宗皇帝身边先后出现过好几位国色天香的美女,先是那个贾妃,后来又有阎贵妃,再后来又出现一歌姬,把理宗迷得神魂颠倒,楞是想不起家里还有一位明媒正娶的大老婆。 谢道清是六宫之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庭主妇,老公是皇帝,每天在外面花心,她又不能也不敢抱怨,每天独守空房,寂寞难耐之余,只能偷偷的一个人抹眼泪。但是,我们的灰姑娘毕竟是童话里的人物,她是有美好品德的,既然做了老赵家的主妇,就得把这个家打理好。在那个时代,这就叫“妇德”。为了打理好这个家,谢道清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怨妇心态,爱情呼叫转移,既然竞争不过,那就淡定吧,以淡定为家庭“整容”,保证皇帝家的后院不起火。 她一不与其他妃子争风吃醋,二不在理宗面前提及这些事,整日里忙里忙外,把个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灰姑娘的贤惠,赢得了一个和谐的家,也赢得了杨太后的器重;朝廷大臣们纷纷赞美皇后的贤德,民间老百姓更是“奉谢后若神”。到了这个份上,理宗对谢道清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弯,尽管依然不爱她,但对她的那一种出自内心的敬重,赵炎发现,连最头发长见识短的阎贵妃也瞧出来了。宋理宗 终理宗一朝,数十年间,后宫无大事发生,均得益于谢道清童话般的“整容”。泪光里的淡定,也使得我们的灰姑娘成为有宋一代稳坐皇后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帝国残阳与灰姑娘的拼搏 时间一天天过去,岁月无情人亦老,谢道清说话间步入了中年。公元1259年,我们的灰姑娘已经四十九岁,为家“整容”的工作告一段落,她开始为风雨飘摇的帝国操心思了。 确然,理宗晚年,南宋帝国日显衰弱,若再不整整容,恐怕前景不妙,这一点,谢道清看出来了。1259年,元军大举进犯,包围鄂州(武昌),大有顺江东下,一举灭宋之势。朝廷一片慌恐,宦官董宋臣建议理宗从临安迁都到四明(宁波),以避元军锋芒。谢道清坚决反对迁都,对理宗说:“如果迁都,军心、民心必然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理宗这才没有迁都。这是她的第一次为国“整容”。 理宗去世,度宗继位,谢道清做了皇太后。基于蟋蟀宰相贾似道专政,朝政昏暗,我们的灰姑娘在承受丧夫之痛的同时,也对帝国的前途忧心如焚。她一方面规劝贾似道勤于政事,收敛声色犬马之行为,一方面启用一些正直的臣子来制衡贾似道,但收效甚微,感觉很是无奈。1274年七月,度宗病逝,年仅三岁的恭帝即位,由于恭帝年幼,又由于谢道清拥有崇高的声望,朝野上下一致吁请她垂帘听政,贾似道只手难以遮天,只得同意。 真正的拼搏开始了。谢道清先是命令贾似道整军13万开赴丁家州(安徽芜湖)与元军进行最后的决战,这已经是南宋帝国仅有的家底了,败则亡国,胜则继续偏安一隅,可谓存亡在此一战。遗憾的是,贾似道玩蟋蟀在行,打仗却是外行,13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把帝国的家底全给赔进去了,蒙古军乘势长驱东下,兵锋直指临安,朝野震动,文武百官纷纷逃跑。 谢道清气愤不已,她一边惩办误国的贾似道,一边发布榜文痛斥跑路的臣子: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我每次读到这则榜文,都要为我们的灰姑娘竖起大拇指,当真是义正词严,巾帼不输须眉。 骂是骂的痛快,但帝国现状已然如此残破,元军兵临城下,谢道清一介女流又能怎么样呢?她无人可用,身边只有逃跑宰相陈宜中和昏庸大臣留梦炎,她曾努力过、拼搏过,想为帝国“整整容”,她启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主战派人士,她号召各路将士发兵勤王,甚至用了近乎哀求的语气:“即使我母子不足念,难道不报先帝之德吗”?可是没用,上天不再眷顾她,摆在我们灰姑娘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求和,如果求和再不成,那只有投降。 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仙居籍的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告亡。 灰姑娘谢道清的人生童话,前两个成了现实,后一个成为泡影。在最后的童话里,她和三岁的恭帝做了元军的俘虏,在北京度过凄凉的晚年,1283年去世,享年74岁。 谢太后简介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别样人生介绍 谢太后简介:谢道清(1210年—1283年),天台人,宋理宗皇后,共主南宋朝政2年。祖父谢深甫,曾任右丞相,因拥立杨太后有功,杨太后选谢女入宫,恰好此时宫中有鹊来巢,以为祥兆。而道清生而黧黑,眼睛旁有一黑痣,入宫后一次大病,皮肤脱去后莹白如玉,黑痣也没了。本来理宗欲立贾氏为后,但杨太后认为谢氏端庄有福,左右也窃窃私语说:“不立真皇后还立假(贾)皇后吗?”这样才成为理宗皇后。 谢道清生下来时就皮肤黝黑,一只眼睛有毛病。谢渠伯死得早,家道愈发衰落。谢道清曾亲自从事家务。 当初,谢深甫任宰相,有援立杨太后之功,杨太后很感激他。理宗即位后,打算选择皇后,杨太后命令选择谢家的几位女儿。只有谢道清未嫁在家,兄弟们想把她送进宫里。她的伯父谢攑伯不同意说:“如果奉诏献女,当要厚置嫁妆,今后不过是一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呢?”恰遇元宵节晚上,县里有喜鹊来灯山做巢,人们认为这是有后妃的祥兆。谢攑伯不能阻止,于是出资送谢道清上路入宫。 不久谢道清出了麻疹,过一段时间,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医生又治好她的眼病。当时贾涉的女儿姿色绝美,也在入选之中。入宫后,理宗想立贾氏。杨太后说:“谢家女儿端重有福气,应当立为皇后。”宋理宗身边的人也私下议论说:“不立真皇后,竟立假皇后吗?”宋理宗不能改变杨太后的主意,于是决定立谢道清。开始封为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进封为贵妃,十二月,册封为皇后。 谢道清被立为皇后,贾贵妃独得宋理宗宠爱;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以姿色得宠。谢道清对此毫不介意,宽大为怀。杨太后认为她很贤惠,而且宋理宗对她也越发优待尊敬。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部队渡过长江,理宗打算迁都到平江、庆元,谢道清劝谏不可迁都,深恐动摇民心,理宗才作罢。 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宋度宗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为寿和圣福。进谢道清的的三代: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父谢景之都封为鲁王。宗族男女各分等升官赐封赏赉。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驾崩,宋恭帝即皇帝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谢道清年老而且有病,大臣们多次请她垂帘与宋恭帝一同听政,再三强求后谢道清才同意。加封谢道清的五代。 谢道清因为战争费用太多,亲自裁减节俭宫中费用,汰减慈元殿提举以下官员,省去泛索钱每月一万。平章贾似道战败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求将他正法。谢道清说:“贾似道三朝以来勤劳从政,哪能因为一旦获罪而失去优遇大臣之礼?”先削夺他的官职,后来才依法贬死。 临安朝官见国家有难,往往匿名逃走。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我与嗣皇帝遭遇国家多难,你们大小臣子们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京官则弃官逃走,地方官则丢印弃城,逃避艰难苟且偷生,哪里还像人的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德祐元年(1275)六月初一,发生日食后,谢道清削去自己“圣福”的尊号来顺应天变。丞相王飊既老且病,陈宜中、留梦炎庸碌无所长,每天在朝堂相争斗。而张世杰在焦山兵败,陈宜中弃官逃去。太后多次召见不来,送书信给宜中的母亲,让她劝勉宜中。十月,才回到朝廷。谢道清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人的部队说:“我们母子不足为念,难道不报答先帝的恩德吗?”夏贵等人也少有人来。 这月,元军攻破常州,谢道清派陆秀夫等上前去请和,元军不同意。陈宜中就率领公卿大臣请求迁都,谢道清不允许,陈宜中痛哭着再三请求,谢道清不得已听从他。第二天应当出发,而陈宜中却仓卒不到,于是宫车已驾好,时候将晚而陈宜中不到,谢道清大怒而作罢。 德祐二年(1276)正月,又命令陈宜中出使元军军中,约议向元朝称臣。陈宜中责难这样做,谢道清哭着说:“只要能保存国家,称臣不必计较。”不久,元军进攻皋亭山,陈宜中逃走,文武百官也暗中逃走。谢道清秘密安排江万载摄行军中事,带兵暗中保护益、广二王等部分赵宋皇族及部分宋庭机构撤离临安,准备重建宋朝。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南宋全然失去了抵抗能力。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 三月,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军监视,暂时留在临安。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