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一代名妓柳如是:求爱被拒痛骂男神反获爱情
一代名妓柳如是:为什么史上许多美丽而坚强的女子,最终却让一些懦弱的男子成为她们的爱情归宿呢?如果这也是一种互补的话,那真是太残酷了。这种残酷,在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的身上也上演着。柳如是身上涵括了美女、侠客、名士、才子等多重元素,她美貌而有才情,她温柔而又坚定,而柳如是的最后一任男朋友钱谦益,是一个摇摆不定的才子。也许,两个人意志的不匹配,并不能成为爱情的阻碍吧,坚强女爱上懦弱男,不是不可以的。
今天,我们且翻开坚强女给懦弱男的一封情书,从心灵深处去分析柳如是的爱情。这封情书应该是写在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到顺治三年(1646年)之间,柳如是的老公钱谦益从南京北上找工作,到京城一段时间了,没什么着落。钱谦益是明朝崇祯皇帝手下的礼部右侍郎,清朝之后,一直闲置在家里,虽然说家有万亩良田,庄园山林一大片,过富贵闲散的日子没问题,但没有单位,总觉得发虚,于是钱老师北上找顺治,希望能有个安置。
对这次北漂,柳如是持反对态度,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于是写一封信,劝老公返乡,虽然是家书,重点却落在两人的爱情上,缠绵悱恻,分明写成了情书。接下来让我们一面模拟柳如是的口吻重新演绎这封信,一面挖掘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
缘起:一个爱情若不传奇就决不罢休的女子
情书原文:古来才子佳妇,儿女英雄,遇合甚奇,始终不易。如司马相如之遇文君,如红拂之归李靖,心窃慕之。
情书演绎:我有一个梦想,我的爱情要成为一段千古传颂的传奇。这段传奇源自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演绎于李靖和红拂女,才子佳人,儿女英雄,他们相遇,他们相恋,他们传奇,尽管善始善终不容易,但他们一直在坚持。在我心灵的深处,有这么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要延续他们的爱情传奇,不能让这段历史有空白。
挖掘信息:这么一小段文字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红拂女和李靖。隋朝末年,后生李靖造访越王杨素,杨素的侍女红拂看上了他,于是夜奔李靖,这是女子倒追男的爱情模式。柳如是便是一个倒追男的典范。柳美眉最初的所爱,是名士陈子龙。柳美眉当时是风尘女子,仰慕陈子龙到了如计算机病毒迭出,没法关闭窗口的地步,憋不住前往拜访,先发个帖子过去,用的马甲是“女弟”。
陈大哥是个正人君子,看见“女弟”这个邪门的马甲,很不受用,说了句“什么乱七八糟”,拒绝互粉,立马删帖。未想到,删帖的后果相当严重,柳美眉上门宣战,开口痛骂:“风尘中自有豪杰,你姓陈的不识货,还好意思当名士。”不骂不相识,陈子龙与柳美眉结为至交。“陈柳恋”虽传奇浪漫,然而二人有缘无份,爱情无疾而终。在爱情中,缘只是前期工作,要发展到婚姻状态,份就是后期工作了,后期工作跟不上,没有你的份,前面的缘也白搭了。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的冬季,22岁的柳如是冒着风雪,驾着一叶扁舟,主动造访当时的大才子,社会名流钱谦益。柳如是为这次约会,做了精心的打扮,她玩的是男人帮风格,来的是男装秀,雄性装束反而让女性柔美喷发而出;随意用一块帛巾约束满头的乌发,又透着慵懒和娇媚,“幅巾弓鞵(鞵,鞋子),着男子服。(出自《河东君小传》)”钱谦益被征服了,当时的感叹就是“风流佳丽”。
看到这里,我们又相信爱情了?也未必,柳如是也算是实在人,她交待了这段爱情当中的物质因素。
内幕:才子佳人的爱情也需用钱砸出来
情书原文摘要:
年复一年,因服饰之奢靡,食用之耗费,入不敷出……自从相公辱临寒家,一见倾心,密谈尽夕。此夕恩情美满,盟誓如山,为有生以来所未有,遂又觉入世尚有此生欢乐。复蒙挥霍万金,始得委身……此中情事,十年如一日。
情书演绎: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在我的生命里,充满着欢情,却没有爱情。在开满鲜花的清晨,在月光妩媚的夜晚,少年郎君,风流学士,情意缠绵,无尽无休,美酒一杯又一杯。然而,没有爱情的欢情,只会是空洞的浮云,没有真情的欢笑,只会如同蜡一般无味。浮云过后,却留下物质的债,时装、美食、华屋………没有一样是省钱的,我因为物质的困扰,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逃离欲望,直欲斩断八千烦恼丝,隔绝红尘的烦恼。
然而,你来了,你把我从物质和感情的双重困扰中拯救出来,精神上我们恩情美满,盟誓如山;物质上蒙您挥霍万金,让我托身有所。一点点,一滴滴,十年来堆积情感,如同在一日间。挖掘信息:从柳如是的自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初柳如是冒雪驾舟造访钱老师,一方面是寻求感情上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寻求物质上的突围。一身的名牌,豪华的享受,总得有个买单的吧。
传奇的爱情,或许也是昂贵的爱情,要有人来买单。我们看钱老师是怎么替女朋友买单的。据钱谦益的学生顾苓所着的《河东君小传》(河东君就是柳如是)记载:钱老师与柳美眉在1641年的农历六月初七将感情的事情定了下来,钱老师为柳美眉专门建了一栋楼:绛云楼。里面摆设的是什么?
柳美眉是个文化人,里面摆设不能低俗;钱老师又是个富豪,里面的摆设不能穷酸。既显富又高雅的是什么呢?收藏品!绛云楼里,摆满了商周秦时代的鼎,战国的玉,汉朝的佩,魏晋南北的书法名帖,还有宋朝官窑的瓷………喜欢收藏古籍的人应该知道宋版书吧,宋版书如今炒到了天价,在明朝末年时应该也是名贵玩意,可在绛云楼,宋版书达到几万卷。
绛云楼是用黄金白银堆出来的文化圣殿,圣殿里养着一对才子佳人,一天到晚品茶、画画、临名帖,考证经典,这“钱柳恋”谈得真是极具文化品位,可以说中国文化的一次盛典。
你用金钱来爱我,我用文艺回报你,而柳美眉虽然口袋里没几个钱,但很会搞创意。钱老师生日,柳美眉没法送钻石玛瑙,只送一颗“此物最相思”的红豆,居然把钱老师感动得不行;然后又请人在地上挖一个寿字,种上麦子,秋天一来,长出一个金黄色的寿字,把钱老师感动得差点从楼上掉下来。可惜啊,绛云楼几万卷的宋版书,那些商朝的鼎,汉朝的玉,都和一颗红豆半亩麦子画上等号了。
坚强的佳人软弱的才子
情书原文:妾以为相公富贵已足,功业已高,正好偕隐林泉,以娱晚景。……妾虽不足比文君、红拂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学朝云之侍东坡,了此一生,愿斯足矣。
情书演绎:时代在变迁,亲,你却还在奔波,冒着风霜,不畏跋涉,从此相别,我只有抱着孤灯度日。亲,归来吧,让我们生活在树林泉水间,徜徉在江南柳丝下,驾一艘画船,穿梭烟波。我不比那文君、红拂,但我愿意学苏大学士身边的朝云,随你一生相游、相爱,足矣。
挖掘信息:这一段的用意很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对钱谦益的不满。1645年,明清鼎革,柳如是要为封建时代的气节而死,她不留恋,说做就做,扑通一声就往水里跳,然后叫钱谦益一起跳,钱谦益表现得很逊,试了试水,犹豫着说:水太凉,我怕会感冒。
既然不能坚守气节,那就超然,过一种淡定的非主流生活,反正“富贵已足,功业已高”,但钱老师又不能放下,千里迢迢去寻功名。软弱的人注定是不能淡定的,因为多欲;淡定的人反而坚强,因为索求不多。钱老师寻求功名不成,结果招来牢狱之灾,柳美眉并没有因为情人的懦弱不淡定而鄙视他,所谓爱他,不只是爱他的才气和慷慨,也包容他的软弱,甚至包容他的那么一点点卑鄙。一个弱女子背着一个行囊,北上救夫,居然还救出来了,钱谦益因此感动赋诗:“从行赴难有贤妻”。
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矢志不渝地爱着一个虽然有才气,有财富但却软弱,甚至稍欠气节的男子,这也许是爱情的传奇。
揭秘:秦淮八艳之柳如是因何沦落风尘之中
秦淮八艳柳如是:柳如是的人生之始,如同《红楼梦》里的晴雯,辗转着被卖了几道,家乡父母皆湮没于懵懂杂沓的记忆里,山高水长,无从回望。她官方履历的第一行,是从盛泽名妓徐佛家的“瘦马”说起。
所谓瘦马,即未成型的小马,骨架瘦小,毛色暗淡,很没有看相。但要不了多久,它就会长大,出落得风姿绰约,一如少女的化茧成蝶,所以,那些身量尚小未可形容之际即被牙婆买去,调教之后供应大户人家为婢为妾的黄毛丫头,被称为“瘦马”。
那时柳如是黑发初覆额,明眸皓齿,被吴江故相周道登的母亲周太夫人一眼看中,像一个精致的小玩意般地带在身边,她渐渐出挑成青春美少女,周道登打起了她的主意。这情节,《红楼梦》里的鸳鸯遇到过,《水浒传》里潘金莲遇到过,尽管后者日后声名狼藉,当时的选择亮烈清明不逊于前者,她们拒绝了那老男人,给人生埋下危险的伏笔,假如潘金莲当时顺水推舟……哦,人生和历史一样,不容无谓的假设。
不过我们可以看看柳如是的人生,她正好拾起被她们摒弃的选择,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女子是像她这样的吧?我这么想。据说这周道登人品不佳,但现实人生里,也许不像《红楼梦》里的贾赦那么讨厌,又或者,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对于命运的淫威,少不得微笑着接受,总之,柳如是做小妾的日子,似乎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挨。
中国的老男人,但凡有闲有钱,又能读几页书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教年轻的姨太太读书,将小美人置于膝上怀中,那种一半是情人一半是女儿的感觉实在妙不可言,看来不只西方男人才有“洛丽塔”情结,教小姨太太习诗作文,分明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风雅版。
周道登也不例外地好这一口,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对手戏演员,年龄要小,心思要灵慧,最具备的这两点的莫过于柳如是,她成了老爷子的掌上珠、心头肉。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这遭际自然算不得幸运,却也引起群妾的妒忌,苏童的《妻妾成群》里的片段打这里衔接,终于有人,发现柳如是和小厮的私情。
柳如是的粉丝都说这是诬告,她自己亦分辩是那小厮不晓事,言下之意她未曾表错情,那小厮却会错意。然而我看柳如是一生,是富有激情的女子,不肯受限于传统道德的束缚,再者说,她就算和那小厮有一腿,又如何?用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眼睛看过去,当然是清俊的小厮更有魅力一点。
但是,老头子糟蹋小姑娘是天经地义,小妾出轨则罪该万死,虽然法律不许动用私刑,但是,中国不是还有一个传神的词,叫“做掉”?小说《妻妾成群》里的场面,大雪天里,几个面目不清的人,将犯了轨的三姨太扔到井底,据说这情节差一点就在柳如是身上上演了,好在她跟周太夫人到底有点感情基础,发落她的方式是,逐出家门。
其实是给她自由,但是,看《红楼梦》,我们知道,那些丫鬟们,最怕的,是这种自由,宁可出家,宁可死。想想也是,猝然站立在那茫茫天地间,你让一个女孩朝何处去?那时还不像现在,普及的是店小二而不是穿大红旗袍的女服务员。
崇祯四年,柳如是坠落风尘。
名妓柳如是和宋徵舆悲惨爱情 柳如是和宋徵舆
有些爱情,注定了伤悲,显然,柳如是和宋徵舆的爱情也是如此。本以为是两情长久,却不想是浮生一梦。这一次,柳如是再次输给了身份,输给了门楣。
宋母就是柳、宋之间爱情的定时炸弹,她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宋母知道了宋徵舆的恋情后,怒不可遏地把他叫到房中,让他自此断绝与柳如是的联系。宋徵舆忍痛辩解,自称与柳如是相交以来,柳如是从未贪图他的丝毫钱财。
的确,尽管柳如是常年飘零,但是她最不缺的就是钱财,昔日用青楼阔少的打赏为自己赎身,之后成为画舫雅妓,日日依然有无数富家公子送钱财上门。柳如是选择跟宋徵舆在一起,也绝不是为了他的钱财,而是真正想找一个可以陪她一生的人。
但位高势强的宋母又怎么会听宋徵舆这样无力的辩解,在她看来,柳如是是否贪图儿子的钱是无所谓,若真为钱财,宋家家世显赫,些许钱财,打发了柳如是即可。但真正让她畏惧的是柳如是这样的女子会耽误了儿子的一生,这是在要她的命。
母亲一向强势,而宋徵舆也从未违逆过母亲的意愿,如今面对母亲的咄咄逼人,宋徵舆没有任何反驳的勇气。
此后,宋徵舆来柳如是画舫的次数越来越少,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刚开始柳如是只是认为宋徵舆在为时事担忧,毕竟宋徵舆是“几社”成员,堂堂“云间三才子”之一,他注定不会日日流连于温柔乡。
柳如是体谅宋徵舆的做法,只要他不再像李代问那样决绝地离开,只要他时时记着她的存在,柳如是心甘情愿这样为他守候。傻傻的她,痴痴的情,终究换来了背叛。可是,此时的她,不懂那般情怀,只有痴心。
尽管日日独守空房,几案上不再有宋徵舆挥毫泼墨的身影,柳如是却仍旧固执地等着,她坚信,昔日那个可以为她纵身跳入寒潭的宋徵舆,那个日日与她缱绻缠绵的宋徵舆,仅仅只是充满大丈夫之志,终有一日,他会把她接回府内,以妻子之礼待她。
柳如是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做的,就算秋水望穿,就算船栏倚断,为了那个爱她的人,她也无怨无悔。
念君一曲,空负半世流年!
本以为这样一直等下去,就会有结果,熟料,日日凭栏顾盼,却盼来了松江知府“驱逐流妓”的消息。这个消息,让柳如是原本阴霾的天空再次乌云阵阵。
这个消息对于柳如是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一旦被驱逐,就意味着她非但无家可归,甚至连一个青楼妓女都不如。那时,非但没有机会成为宋徵舆的妻室,恐怕连松江之地都再难踏入。
慌乱的柳如是想到了宋徵舆,只要宋徵舆出面,承认自己是他的人,那么自己就不在被驱逐之列。完全不知道宋徵舆家庭压力的柳如是甚至天真地认为,这样一来,她甚至有机会直接成为宋徵舆的妻室。
柳如是想,就算太过仓促,宋徵舆没有办法承认他与自己的关系,只要他一句话,以宋家在当时当地的显赫名声,松江知府也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的,那样她还是可以日日漂泊在松江之上,等候宋徵舆的到来。
宋徵舆接到柳如是的邀约,再三考虑,硬着头皮前来赴约。回想初次赴柳如是之约,宋徵舆唯恐耽误一点时间,天刚蒙亮就急忙奔赴。如今,还是同一个人的邀约,还是同一个地点,宋徵舆却举步维艰。
宋徵舆是在乎柳如是的,就因为在乎,害怕她受伤,他才迟迟不敢告诉柳如是他家里的情况,才让柳如是一直痴等着。但是,就算宋徵舆再在乎柳如是,以他懦弱的性格,他也断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
因此,此次前往柳如是的画舫,宋徵舆抱定了与她一刀两断的决心。然而宋徵舆又深知柳如是对自己的心意,他不忍心摧残这样一颗爱他的心。
宋徵舆带着这样矛盾心情,踟蹰着来到江边,当初自己为爱不顾一切纵身而入的寒潭之水,依旧那么平静,但是他知道,就在这平静的湖面之下,正有暗流涌动,就算他倾尽全力,也难让一切恢复如初。
柳如是在船上看到了应约而来的宋徵舆,在她看来,那是她的救星,是她继续留在松江的希望,甚至是她今生唯一的所托。柳如是急忙命人把船靠岸,让宋徵舆登船。
宋徵舆上了船,柳如是激动不已,但是欣喜激动之余,柳如是发现了宋徵舆的异常。她本以为多日不见,宋徵舆会像她对他一样对自己魂牵梦萦,然而此时相对而立,却完全没有想象之中的缠绵悱恻。
柳如是预感到了什么,但是她没有说出口。她还抱着一丝希望,哪怕宋徵舆只是用自己的身份让她能够继续留在松江之上也就够了。女子就是这般,对爱情,就是不死心。在男子还未说出绝情话语之前,决不放弃。
尽管宋徵舆是柳如是以自由身份留在松江之上的唯一希望,但柳如是仍然没有放下自己一贯的高傲与矜持,只是缓缓问着宋徵舆如何缓解如今之事。宋徵舆低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知道只要他把自己目前的处境说出口,以柳如是的高傲,她断不会委曲求全的。
在柳如是几番追问之下,宋徵舆缓缓说出了“姑避其锋”四个字,柳如是一阵恍惚。
她早料到宋徵舆这么长时间没有来她的画舫,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但她还抱着幻想,有朝一日,她若能成为他府上之人,一切就还有别论。柳如是没有想到,现在居然是宋徵舆想要放弃她,“姑避其锋”,也就是说,顺应知府的“驱逐”,到别处流浪去吧。
本以为在失意之后找到了真正的依靠,熟料缠绵过后又是一通撕心裂肺的伤。
柳如是强忍住泪水,既然他注定不属于我,那又何必在他面前表现出心底的脆弱。柳如是回身环视,一张古琴正静静躺在昔日两人缱绻相依的几案旁,柳如是缓缓走到古琴前,指尖轻拨。弦声微咽,不似从前,柳如是心里明白,即使此刻弦声依旧,曾经的一切,也都不会重现。
几案上,一把崭新的倭刀赫然躺着,柳如是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随即,七弦一声,古琴应声而断,算是葬了两人相交的往事流年。
此时的宋徵舆惶然而立,不知该说什么,因为他知道,柳如是一刀砍断的,不仅仅是一把七弦古琴,更是他们之间本该双宿双飞的可能。宋徵舆看着果断决绝的柳如是,一时无颜再见,仓惶逃离。
柳如是把断琴拾起,缓缓走至窗前,没有一丝犹豫,将断琴投入苍茫湖水,平静的湖面起了一道道涟漪,涟漪相互碰撞,最终归于平静。
尽管此后宋徵舆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思,与柳如是断了往来,但是,不可否认,柳如是绝对是宋徵舆心中的眷恋。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这首《蝶恋花》就是宋徵舆怀念柳如是至于黯然神伤所作。
既然断了,留他无用,不如索性葬送龙潭。断琴扰乱湖面的平静,短暂动荡过后,湖面平静如初。湖面如此,我心亦然。
女侠名姝柳如是 理学大师周敦颐后代为之痴迷
柳如是这个女人,的确不简单。她身后三百年,出了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竟然当了柳如是的“骨灰级粉丝”。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身体衰弱,却一字一句地口述,从1953年,写到1963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学术巨著——《柳如是别传》。整整80万字啊,虔诚地献给他心中的“女侠名姝”。
少女时代,柳如是聪明乖巧,俊美端庄,可惜,家里出了变故,四五岁的时候,就被人贩子卖到盛泽,一个叫做“归家院”的地方,跟着名妓徐佛,做养女。徐佛是位多才多艺的“交际花”,为调教养女,她很下功夫。将来出去混饭吃,不但模样俊,还得是“全活儿”——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顾盼啼笑、煎炒烹炸……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
在浓郁的青楼气氛中,小女孩儿很快就成熟了。据说,她“为人短小,结束俏丽。性机警,饶胆识。”可见,是个有脾气、有心眼儿的“袖珍美人儿”。接下来,杨姑娘便到吴江,给大户人家当了奴婢。做奴婢,注定将来既不清静,又不干净。刚那么点儿年纪,就掉进了情人堆儿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吴江故相”和“云间孝廉”。
“吴江故相”就是柳姑娘的第一个东家——周道登。此公家住吴江(今江苏吴江),是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崇祯初年,曾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礼部尚书相当于“正部级”,而且,周道登确曾“入阁”。崇祯二年(1629年),他“罢归”之后,吴江人便亲热地称他为“故相”。
《明史》很瞧不起这个人,“列传”里轻蔑地说:“道登无学术,奏对鄙浅,传以为笑。”虽说他表面上呆头呆脑,内瓤却非常“色”。一瞥着美女,两只眼睛马上就变成了小钩子儿,恨不得把姑娘剥得一丝不挂。柳如是进府当丫环,先伺候周道登的老娘,后来,又被周道登看中了。他家妻妾成群,老头儿还以没有后代为借口,满世界划拉美女。他拈着一把大胡子,硬逼柳如是作妾。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能怎么办?只能乖乖地就范。
乾隆年间,钱肇鳌在《质直谈耳·柳如是逸事》里记载:“(柳如是)年最稚,明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艺,以是为群妾忌。”看来,周道登对新娶的小妾非常喜爱,像玩一只小猫儿似的,弄到腿上,手把手地教她写写画画,老头儿自然非常痛快。那些妻妾早红了眼,恨不得掐死柳如是。岂料,柳如是没死,“吴江故相” 罢归五年之后,先上了西天。周道登尸骨未寒,柳如是就被赶了出了家门。两眼一抹黑,去哪儿呀?只剩一条路了,那就是“沦落风尘”。
离开周家之后,她居无定所,四处漂流。陈寅恪先生总结道:“河东君脱离周文岸家后……流转吴越,将及十年。其间与诸文士相往还,其寓居之所,今可考知者,在松江,则为徐武静之生生庵南楼。在嘉定,则为张鲁生之莴园。在杭州,则为汪然明之横山书屋。在嘉兴,则为吴来生之勺园。在苏州,或曾与卞玉京同寓临顿里之拙政园……”按照顺序,柳如是先后遇上的,一拉溜儿,几乎个个儿都是“有情无缘”的男人。
柳如是怎么死的?名妓柳如是为何选择上吊自杀
柳如是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本名杨爱,由于家境贫寒,年仅十岁就被卖到娼寮。在几经周折之后,她终于找到了一时的真爱,嫁给了江南“文坛领袖”、“风流教主”钱谦益。为了避开家族纠纷,柳如是提出另建新居,钱谦益欣然听命。钱虽曾身居高位,但说到底也只是个京城内供职的文员,明朝文员待遇并不高,加之钱又遭贬多年,积蓄也就更为有限了。所幸家中富有藏书,且多是些秘籍珍本,尤其珍贵的是宋版前后汉书,当时可算是传世孤本,价值甚高。他为了博取柳夫人的欢心,竟忍痛割爱,将珍本汉书出售。
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进逼京城,清军铁骑也在频频叩关,明军屡遭败绩,战况传来,整个江南人心惶惶。一时间,谈兵论战成了江南士大夫们标榜风雅的时尚,但多属纸上谈兵,堪任将帅者几乎没有。柳如是作为一个曾经的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却对危难时局忧心如焚,多次与老夫君“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箭庄周说剑篇”,共商匡扶危局的计划。钱谦益骨子里虽说胆小怕死,但在夫人面前不甘示弱,甚至上疏愿以花甲之年领兵出战,无奈此时的朝廷早已乱作一团,根本无人理睬此事。柳如是按捺不住一腔报国激情,于二月春寒时节携丈夫出游京口,详细考察当年宋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大破金兵的旧战场,欲以巾帼英雄梁红玉为典范,在敌兵向南进攻时为国尽忠。夫妇二人在灵岩山上“扫积叶,剐苍藓,肃拜酹酒而去”,此番跋山涉水的实地考察,对于一双纤细小脚的柳如是来说,可谓万分艰辛,这更证明了她的刚烈之性。而相形之下,钱谦益却远乏韩世忠的胆略和武艺,伴夫人此行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三个月后,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江南士大夫闻凶自危,有的集结武装力量准备抵抗,有的逃入山林,或遁入空门,更有投河、自刎、上吊以及采取各种方式殉国者。柳如是既无兵卒可效梁红玉,便只好苦劝丈夫自溺殉国,以全大节。但钱谦益十分怕死,柳如是见丈夫如此懦弱,愤然投身入水,但却被家人快速救起。几十天后,局势再变,清军与降将吴三桂击败了农民起义军,进而挥师入京,改元为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统治到此结束。
明朝的亡国遗老们纷纷南渡长江逃入金陵(今南京),阉党拥立昏聩无能的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史称南明。南明小朝廷畏敌如虎,不仅未能组织江南士民和武装力量抗清,竟然提出划长江为界,各占一半,企图重蹈中国历史上南北两朝割据的覆辙。这样的建议无疑使南明王朝人心尽失,很快,南明小朝廷的力量便开始分崩离析,他们各自为战,甚至自相残杀。清廷已胜券在握,断然拒绝了议和的主张,挥师南进,势如破竹,很快便直抵长江北岸。此时,南明小朝廷内仍在忙着在内部争权夺利,而钱谦益就是内部倾轧最为活跃的人物。
钱谦益不择手段地弄权于弘光小朝廷,终于实现了“贵为宰相”的夙愿。实现此目的后,他便返回与柳如是共建的“绛云楼”,携柳夫人赴任。柳如是起先是为丈夫能被提拔重用而欣喜万分,但当她得知钱谦益的宰相,是以东林党人的头颅换来的时候,她剩下的只是惭愧和盛怒。于是,在她进入南京城时,当着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和街上的百姓,竟演了一曲“戎服控马,插装雉尾,作昭君出塞状”。众人不解其意,一时南京城内议论四起,认为穿胡服乃亡国之兆。而她这番打扮的弦外之音,则是以历史上王昭君的出塞远嫁匈奴为比,表明自己不惜以身事满来换取大明江山,借此耻笑南明政权中无抗清之人。实际上,最当接受耻笑者,就应是她的丈夫钱谦益。
不久,清将多铎率军攻占南京,南明王朝土崩瓦解,福王出逃被擒,大学士王铎和礼部尚书钱谦益率领百官出城跪拜。钱谦益供职南明朝廷后的第一件大事,竟是率队代表南明政府跪倒在清军的铁蹄之下。多铎入城后,降臣们争抢着进献珍藏古玩,以示对大清的臣服,钱谦益更不某人后,奉献金银宝器并古玩百余件。这年秋天,白骨抛散,清军战旗猎猎,在刀光剑影中,众降臣默然而行,极似出殡。降臣多会携妻妾随行,唯有柳如是坚决不去。她不畏惧杀身之祸,只身穿着大红衣衫站在路边为丈夫送行,这在当时杀气腾腾的清军面前,不啻举起了百反清复明的大旗,因为朱明王朝的“朱”字即红色之意,此举足令在场的降臣目瞪口呆,惶然失色。柳如是本是想当场羞辱降臣,激怒清军,然后再慷慨殉节,孰料,初入中国的满族兵将并不明白其中寓意,使她幸免于难。
面对柳如是的这一壮举,南明文武降臣个个惭愧不已。钱谦益更是无地自容。钱谦益走后,柳如是心胆俱碎,愤不欲生,既憎恶一班伪君子的道德名节,更鄙视丈夫的寡廉鲜耻。当时钱谦益已在北京授职礼部侍郎,不久调明史馆任副主编,但供职两个来月后,实在是再也无意作官了,于是利用史馆之职搜集了许多图书资料,遂告病匆匆南归。从此,他在绛云楼废寝忘食,一心修史。顺治七年十月初二夜里,钱谦益的幼女(柳如是所生)和奶妈在楼上嬉戏,不小心将烛芯落入纸堆中,顿时引发了一场大火。等到柳夫妇在楼下惊醒并急唤人扑救时,烈火早已冲天而起……,及至天明,绛云楼和半野堂早已烧成灰烬,这座江南最富有的个人藏书楼连同万卷珍贵图书从此灰飞烟灭,成为了空洞的历史。钱与柳对此心疼不已,修史之志遂成永憾,幸存的一些珍本也大多典当换钱,以维持生计。
此时,迟暮之年的钱谦益早如平阳之虎,无权无势,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在他去世之前,已是债台高筑,债家三天两头地登门逼债。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家中,终年八十五岁,而柳如是还没到五十岁。钱谦益在沉弥之际,乡间恶霸钱朝鼎等人多次来到钱家索逼钱物。钱谦益的尸骨未寒,钱朝鼎等人气焰更高,当着柳如是的面,捆绑其家人,将灵堂变成了刑堂,棍杖敲打,追逼旧债,而且唆使钱家旧日友人骗去官银官契。陈夫人等一班内眷失爱多年,早已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几欲操刀杀人。在风刀霜剑之下,柳如是强忍怒火,从容收敛丈夫尸体,安排好后事,准备以死相拼。
六月二十八日,钱朝鼎率一群恶奴再次登门逼债,柳如是喝退恶奴,只身进入内室,咬破手指,立下一份带血遗嘱,然后解下腰上的孝带投缳自缢,其情景惨不忍睹。
一代风流,香消玉殒,这一天距钱谦益之死仅相差两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于故宅的拂水崖下,两墓相距不远。许多年后,柳墓还时常有人洒扫祭拜,而钱墓则成荒冢废祀,杂草森森……
一代名妓柳如是从良嫁人后却又为何红杏出墙
明朝末年,兵连祸结,眼见社稷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人们只求能苟活于乱世中,哪还有闲心去卿卿我我、风花雪月。可偏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为饱读诗书的风流名士,或为沦落风尘的美丽女子,在乱世的烽火硝烟中逆风飞扬,肆意张扬着不羁的个性与旺盛生命力。有关明末名士与歌妓之间的传奇事迹很多,最出名的有冒辟疆与董小婉,侯方域与李香君,吴梅村与卞玉京等。其中命运最跌宕起伏、经历最最传奇、堪称一波三折的当属东林大儒钱谦益与名妓柳如是这对老少配。
钱柳之恋之所以引人关注,因为两位当事人都是名满天下之人,钱谦益自不必说,他被誉为明末文坛领袖,是名士中的翘楚。柳如是艳冠群芳,用今天的话形容是“颜值爆表”,更难得的是精通诗词音律,是名妓中的花魁。钱谦益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以59岁高龄迎娶时年23岁、青春靓丽的名妓柳如是,而且是明媒正娶纳为正室,此时他的大老婆尚在,此事已招致时人特别是士大夫们的非议,乃至婚礼当天迎新的花船被人砸了无数石块瓦片,弄得老新郎官端的是好生狼狈。谁料婚后两人倒是相敬如宾,每日在绛云楼中谈诗论画、品茗读书,很是投契。二人逍遥快活地厮守了二十年,还育有一女,让不看好这段忘年孽缘的人大跌眼镜。在那个年代,名士兼官员者讨几个老婆本非啥稀罕事,稀罕的是国破家亡时二人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对山河破碎,面对风雨飘摇,面对生死考验,一介名士的节操居然不比一位名妓,这倒是一桩让人意想不到的奇事。
钱谦益,少年时即有才名,堪称学霸。他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崇祯元年(1628)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后遭温体仁弹劾被革职。钱谦益饱读诗书,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然而其人却不善为官,所有任上皆政绩平平。清军入关后,他任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率八旗兵南下,围困南京城,南明岌岌可危。清兵围困南京城时,柳如是劝丈夫和自己一起舍身取义,投水殉国,钱谦益沉呤半响,以手试水道:“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闻言大失所望,围观者更是一片哗然。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钱谦益见势不好,急忙死命拽住她。看似凛然的钱老夫子一句“冷极奈何”,竟成千古笑料。
商女亦知亡国恨,反而是身被皇恩的博学名士节操碎了一地。柳如是见丈夫贪生怕死,于是退而求其次劝他归隐山林,永不仕清,也算报答大明故国养士之恩。钱谦益听后不置可否,默不作声。1645年5月15日,大雨滂沱,钱谦益率南明诸文武大臣开门跪地迎降,短命的南明弘光小朝廷覆亡。在社稷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代知识精英比青楼女子还不知亡国之恨,钱谦益和柳如是分别给出的态度已经足以得出此说的论据。事后,钱谦益主动剃发留辫,柳如是以及家人见之错愕。他仕清后被任为礼部右侍郎,受命北上赴京担任编纂《明史》的副总编辑。钱谦益“一‘ 女’事二夫”,被人讥为“两朝元老”。性子刚烈的柳如是拒绝随夫北上,独自一人留在了南京。
就在满清大军将南京围得密不透风之时,钱谦益的好友河南兵备道袁枢拒绝降清,绝食数日而亡。再往前看,东林党创始人高攀龙遭魏忠贤迫害,已削籍在家的他听闻魏阉欲赶尽杀绝,不愿受辱,于是效仿楚大夫屈原投水而亡。自古艰难惟一死,我们无权苛求钱谦益必须以死殉国,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钱谦益想苟且偷生,也属人之常情。但他冒着大雨跪地献城以降多铎,又立即接受清廷的赐封,屁颠颠赴京做官,如此速忘对之有恩之故国,如此功名心热,就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与宽宥了。
为何说某些读书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操守不如妓女,从二者身份反差之悬殊就可得出答案。明朝前期善待士人,士人知恩图报,甘愿共赴国难似乎理所当然。明晚期权阉当道,朝纲废弛,正人君子迭遭摧残,忠直正派的读书人的下场往往很凄惨,阿谀奉承的奸诈小人却春风得意,这样的吊诡状况让士人心寒齿冷,类似夏完淳这样甘愿殉国的义士又有几人?钱谦益学问渊博,加之少年得志,很年轻时就金榜题名,后官至侍郎,即便是遭贬斥后闲居在家的日子也过得富足安逸,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让这样人生几乎一帆风顺的人自我了断,有那心也没那胆啊。柳如是自幼堕入底层,操持的又是倚门卖笑的皮肉营生,她尝尽了人世间万般艰苦、见惯了世态炎凉、看轻了虚名伪善、不屑那从一而终的贞节牌坊,这样的人却为何自愿投水殉国呢?妓女也讲节操?这岂不太扯!
柳如是慷慨决绝的性格,和她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有关。柳如是幼年即被卖入窑子,经历颇为坎坷,她曾经被一位内阁大学士赎身为妾,却差一点死在他家里那位凶悍善妒的“河东狮”的刀下。她不得以再次流落江湖,周旋在各路士大夫之间,什么人没见过,什么场面没经历过,什么苦没吃过,因此她的胆魄、果决、坚毅绝非那个锦衣玉食惯了的钱谦益所能比。柳如是身为妓女,按理说没有沐浴过大明浩荡的皇恩,却愿意以死报国,这亦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现象,值得玩味。柳如是性格独立,绝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柔弱妇人。钱谦益北上做官,柳如是留在南京,这似乎是一个信号。按理说,大明换作大清,只不过换个名称而已,侍候谁不都是一样吗。柳如是不愿陪夫君北上,已经亮明态度:自己虽然出身微贱,但亦有其底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于丈夫投降清朝一事她似乎耿耿于怀、不愿原谅,于是独留南方,免遭身后万众唾骂。
柳如是留居江南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比较八卦的桃色新闻,她和一位姓郑的书生好上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史料是这样说的:“当谦益往北,柳氏与人通奸,子愤之,鸣官究惩”。钱谦益在北京当官时,柳如是和一个姓郑的书生有了奸情。钱的大公子认为柳如是此举有辱门风,愤而告官,那官儿竟然将郑生杖责而死。柳如是从事过朝秦暮楚的娼门职业,和陈子龙等江南才子有过同居关系并留下诸多一夜情,这是职业性质使然,亦无可厚非。但自嫁给钱夫子以后,妓女从良,比贞妇还守节,她死心塌地的守着钱老夫子,再未闹过绯闻。如今她再度红杏出墙,大约是宣泄对钱谦益失节降清的不满吧。
钱谦益回家省亲时,得知自己被戴了顶绿帽子,老先生对儿子的行为不仅不褒奖,还破口怒骂其子,甚至不愿见他。钱说“谓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钱谦益毕竟是大知识分子,是非善恶、羞耻心尚未泯灭,和阮大铖等无耻之徒不是一路货色,对自己失节降清一事,他似有愧疚,因此并不愿苛责妇人应守身如玉,因为妇人失身比起士大夫变节来说简直不堪一提。钱谦益虽遭众人耻笑,但这事做的也算公平。在这一点上钱谦益还有自知之明,不像有些不知廉耻的士大夫,自己道德沦丧、毫无气节,却要求妻妾为自己守贞,简直混帐透顶。清顺治三年(1646)钱谦益告老还乡,携柳如是返回常熟定居。后来钱两次受牵连下狱,多亏柳如是上下奔走营救,花钱将他捞出。晚年的钱谦益很不得志,经常牢骚满腹、卖痴耍骄,他老嚷嚷着活着无趣、要死要死。柳如是揶揄他:“乙酉国亡时你不敢死,今天却寻死觅活,岂不晚矣”?
反倒是传奇女子柳如是,身为下贱,却有仁有义,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让多少仁义道德不离口的士大夫蒙羞。柳如是曾经深爱着的前男友陈子龙,也是极富盛名的江南才子,最后奋起抗清,虽兵败身死,却称得上一条铮铮硬汉。柳如是引为人生知己的两个亲密爱人,其人生抉择却如此不同,想必她的内心亦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吧。康熙三年(1664年),钱谦益于八十三岁高龄卒于杭州。旬月后,忠贞义烈的奇女子柳如是突然自缢身亡。
柳如是婚姻美满为何出轨 柳如是给钱谦益戴绿帽
柳如是(1618~1664),明清易代之际著名歌妓与才女。本名杨爱、杨影怜,后改名柳隐;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故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蘼芜君”。浙江嘉兴(一说江苏吴江)人。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被列为南京“秦淮八艳”(另有陈圆圆、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李香君与董小宛)大姐。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诗坛盟主之一。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探花),东林党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朝灭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但很快就告病归乡,与反清势力保持联系。晚年之作多抒发反对清朝、恢复故国的心愿。乾隆时,他的诗文集遭到禁毁。
秦淮河畔佳丽之首
柳如是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柳如是一生的精彩,让现代的新新人类女郎都自叹弗如!她若是活在当代,必是一名走在潮流最尖端的最时尚、最前卫的美女作家。
在“秦淮八艳”中,柳如是当推为大姐大!
在“秦淮八艳”中,最能审时度势、最理智最清醒的女人是她;最敢爱敢恨、最放荡最刚烈的也是她。她是冰与炭同炉,是理智与情感强烈冲突、却永远也无法调解的悲剧性人物。在这方面,她的性格跟《红楼梦》里的尤三姐非常相似。
柳如是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幼年就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在徐的教养下,柳如是不但出落得娇媚绝色,长袖善舞,而且在音律、绘画、书法、诗词方面也负盛名。有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评论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赞赏她的书法“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等与尺牍。
明崇祯四年辛未柳如是14岁时,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最初为周府老妇人侍婢,因其善解人意,深得周老夫人欢心。后被周道登强索为侍妾。不及1年,由于周府群妾谣诼蜚语加害柳如是,几被处死,因周老夫人阻拦,将其逐出周府,再卖于娼家。可谓一生颠沛流离,曲折多难。
柳如是个性坚强,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在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她尽全力资助和慰劳抗清义军,为反清将士呐喊助威。她喜欢穿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电影柳如是剧照
由于柳如是气质高雅,才色并茂,当时有不少公子文人大献殷勤,纷纷求婚。她虽然身处青楼,择婿的要求却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只与他们保持着普通朋友的友谊。直到16岁时,她才真心喜欢上了松江举人、当时已经是复社领袖的民族英雄、一代俊杰陈子龙,两人情投意合,过了一段男欢女爱的甜蜜生活。可不幸的是,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战败而死,为国捐躯,早早结束了这段美好的婚姻。
嫁给可做自己父亲的人
柳如是嫁给文坛泰斗钱谦益时,才24岁,而钱谦益的年龄可以当她的父亲,典型的老牛吃嫩草。但可以相信,她必然是经过理智的思考后做出的最明智选择。
24岁在现代社会是花一样美丽的年龄,在那个时代却是大龄了。柳如是深知“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落得一包脓”的妓女生活终非长久之计,从良方为正途。但像她这类女子,要找个什么样的男人,却得费心思了。
元代名剧《救风尘》中的妓女赵盼儿唱道:“她都每拣来拣去百千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咱轻抛弃。”这几句曲词正是柳如是的心声。
相貌美艳、思想大胆,而且又是长年生活、工作在红灯区的柳如是,并非没有异性朋友。嫁给钱谦益之前,她便曾与几位风流俊俏、才华横溢的男子有过亲密的恋爱关系。她的情人大多是江南正义人士,张溥、宋徵舆、陈子龙便是其中代表。由陈子龙的行为,也可以看出柳如是的政治倾向,证明她绝非一位相貌美丽却头脑简单的女子;她是女人中的精品,甚至是极品。
在风月场所打滚多年的柳如是,深知男人的不可靠。她以前那几位风流俊俏的情人,不是死了就是分手。她既然曾经轰轰烈烈地爱过,也就知足了。嫁给年长的钱谦益,实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首先,钱谦益是文坛泰斗,可以与她诗词唱和;其次,钱谦益年龄比她大得多,势必非常疼她,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再次,钱谦益地位显赫,柳虽为名妓,但毕竟是个“妓”,她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找位有权力、有地位的男人做依靠。
钱谦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朝晚期就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
在古代,女人的命运往往跟男人结合起来,夫贵妻荣,是不少女子梦寐以求的。而明末清初那几位名妓,也确实因为丈夫位高权重而有机会在青史上搏击个留名的殊荣。还有一点,即钱谦益与她的政治思想志同道合。
既然两人情投意合,其它还有什么可顾忌的?面对柳如是的一片痴情,钱谦益无法再犹豫退缩。终于在1642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柳如是正式被一顶花轿抬进了钱府朱门。
缘于两年前的一见钟情
明崇祯十三年,原礼部侍郎钱谦益削籍归乡已经两度春秋。这年冬天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门前也特别冷清,好久不曾有友人来访了。世态炎凉,今非昔比,门前冷落,少有来客。
一个冬日淡淡的午后,钱谦益坐在书房中打盹,忽听得家人传报:“有客人来访!”不一会儿,拜帖就送到了书桌上。
钱谦益来了精神,拿过拜帖一看,上面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
“柳儒士?”他心里起了疑问,这名字似乎未从曾听说过,是谁呢?
也许是慕名前来造访的无名晚辈吧,这种人钱谦益接待过不少。如今反正闲居无事,有个人聊聊也好,于是他让家人有请来客。
待钱谦益慢条斯理地踱进客厅,来客已站在屋里翘首欣赏墙上的字画了。听到脚步声,来客连忙转过身来,朝钱谦益深深一辑,恭恭敬敬地称礼道:“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钱谦益打量着来客,见“他”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异常娇小,似乎缺少一种男子的阳刚之气。再瞧面貌,明眸生辉,鼻挺嘴秀,皮肤白嫩,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看着看着,钱谦益猛觉得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么。“他”也不去打断他,只是轻悠悠地吟出一首诗: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真没想到啊!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得罪!得罪!”钱谦益大声朗笑,双手抱拳,热情地请所谓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说是要为她驱寒消疲。
这个女扮男装的“柳姑娘”是谁呢,竟如此惊动名重一方的钱谦益?原来她就是柳如是。
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
那是崇祯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
那时他已57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当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将一首游湖时即兴作的小诗搁在草衣道人的客厅里。钱谦益无意中发现了那帧诗笺,拿过来轻声诵读: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诗词大家钱谦益不由得击节称赞。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在眼中,心领神会,凑过来道:“明日何不请来柳姑娘一同游湖?”钱谦益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只画舫果然载着三个人悠悠荡荡于西子湖上。一见到柳如是,钱谦益立即生出一份怜爱之情。这姑娘长得娇小玲珑,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的脸蛋上,显得分外动人。这般小巧的可人儿,腹内竟藏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感叹。
柳如是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虽与鼎鼎有名的钱谦益初次相见,却毫无拘束之态,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那活泼可爱的神情,使钱谦益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悒郁,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一时兴起,竟一口气吟了16首绝句,以表示对伊人的倾慕之情。柳如是吟来唤起他记忆的,就是其中一首。
西湖一别,钱谦益万万没想到,这姑娘还会跑到常熟来看自己;女扮男装而至,又给了他一分额外的惊喜。一番寒暄问候后,钱谦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柳如是欣然应允。似乎她就是抱着这个打算来的。
于是,寂静的“半野堂”中,荡漾起了一老一少一对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得竟是那么和谐。
钱谦益虽然丢了官职,但银子还是有的。为感谢柳如是的相慰之情,钱谦益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她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10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她是一个历尽坎坷的女子,成名后虽然也有千人万人捧着,可无非都是逢场作戏,又有几人能付出真情呢?钱谦益虽是花甲老人,可那份浓浓情意,比一般的少年公子要纯真得多。
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才有这种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赠了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诗: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老夫少妻的幸福时光
几场春雪过后,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柳绿中,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山水之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品茶论道。到晚上,自然少不了同床共枕,男欢女爱。日子过得像神仙一般。
这其间,柳如是几次露出以身相许的心意,而钱谦益每次都在一阵激动之后,悄悄避开了这个话题。钱谦益颇有他的一些顾虑:一是两人年龄悬殊太大,柳如是今年24岁,整整比自己小了36岁;二是自己身为罪臣,前途无望,岂不耽搁了人家姑娘的前程!如此想来,他迟迟不肯接纳她,心中却又一刻也舍不下她。
柳如是则有她自己的想法:她14岁沦落风尘,阅人可谓丰富。多才多情的公子为数不少,可有几个能情有独钟?几个能真正关心体贴女人?16岁时她曾委身于陈子龙。陈公子也算是才情横溢了,热心教她诗词音律,使她获益不小;可偏偏又性情不合,终于闹得各奔东西,让她心伤欲碎。如今遇到的钱谦益,才华自不用说,28岁就考成了探花郎,诗词享誉一方。虽说年纪大些,可有情有趣,对她又是这般关照;与他在一起,她觉得生活是那么安稳恬静、有滋有味。年纪相悬又算得了什么呢?
钱谦益与柳如是的婚礼办得简单而别致。他们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十几个好友,一同荡舟于松江波涛之中。舫上还有乐伎班子。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们的喝彩声中,回到酒席边,喝下了交杯酒。
这对老夫少妻也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举行的是“旅行结婚”,他们相携着出游了名山秀水,杭州、苏州、扬州、南京、黄山……处处留下他们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她。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说完,两人嘻笑成一团,俨然是一对打情骂俏的小情人。
一番游历之后,他们都特别钟情于杭州西湖的明丽风光,于是在西湖畔(一说是在常熟虞山)修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画梁雕栋,极其富丽堂皇。夫妻俩安居其中,日日欣赏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时光如诗一般静静流过。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就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嫁入钱家之后,柳如是开头还是过了一段比较平静的日子。钱谦益娶了一位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而是艳压江南的才妓,自然非常高兴,故与柳如是琴瑟相合,悠然自得。
当然,他们也不会很轻松。在古代,那些所谓的名士与官爷狎妓嫖娼,大家会津津乐道的。可若娶入家门当小老婆,不给封建卫道士骂死才怪。而名满天下的钱谦益以“爷爷”辈的年龄,娶了秦淮河的如花名妓,在当时引起的轩然大波是可想而知的,而钱家人的反对更是可以想象。
相信以柳如是的聪明才智,必然可以处理这类棘手的事情。她不单获得了钱谦益的尊重,而且想必让那些议论纷纷的人们也刮目相看。
未遂的双双殉情殉国
如果没有发生后来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柳如是只能定位为“才妓”与“钱家柳姬”,再无其它。
可她所处的年代,正是风雨飘摇的明朝末年。终于,清兵入关。早被蛀空的明朝江山,轰然倒地。由于时局的动荡、朝代的更换,他们的夫妻生活曾一度受到冲击。
钱谦益做为明朝高官,正面临着为国尽忠还是投降敌人的艰难选择。面对国破家亡,柳如是作为一名妓女,却志气坚定、傲骨铮铮,显示出她非同寻常的民族气节,劝钱谦益自杀殉国;而她必然随之同去,绝不苟活于人世。
一个初夏的夜晚,钱谦益与柳如是两人自己驾了一叶小舟,飘进了西湖。朦胧的月光冷冷地照着他们,柳如是一脸悲切的表情,而钱谦益却露出几分不安。船上摆着几样菜肴和一壶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给丈夫,自己举起一杯,缓缓说道:“妾身得以与钱君相识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与君同死,死而无憾!”
钱谦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壮的气概,举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红颜知己啊!”
两人幽幽地饮完一壶酒。柳如是率先站起身来,拉着钱谦益的手,平静地说:“我们去吧!”
钱谦益从酒意中猛地惊醒过来,忙伸手到船外搅了搅水,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
“水冷有何妨!”
“老夫体弱,不堪寒凉。”
柳如是知道他难舍此生,此时她也满怀悲凉,无心劝他什么。
钱谦益推说水凉,不肯再去投湖自尽。柳如是只好退让二步,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钱谦益唯唯表示赞同。
可惜钱谦益贪生怕死,最后还是选择投降,当上了清朝的高官。
几天后,钱谦益从外面回来,柳如是发现他竟剃掉了额发,把脑后的头发梳成了辫子,这不是降清之举吗?柳如是气愤得说不出话来。钱谦益却抽着光光的脑门,解嘲道:“这不也很舒服吗?”柳如是气得冲回了卧室。
其实,钱谦益不但剃了发,甚至还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意图。柳如是百般劝说无济于事。
此时,柳如是的失望可想而知。以她心高气傲的个性,以前肯嫁给年龄可以当父亲的钱谦益,证明钱谦益确有让她心折的地方。而现在,这个唯一让她心动的理由已经消失,她只不过是嫁给了一位晚节不保的老头而已。
临行前夕,正逢中秋佳节,柳如是与钱谦益泛舟西湖之上,一个悲伤缠绵,一个满怀喜悦。这一夜,两人与往常不一样,都闷闷地饮酒,很少说话。柳如是看着眼前熟悉的湖光月色,吟了一首诗给钱谦益:
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
她想用柔情和宁静甜蜜的生活图景挽留住丈夫,可钱谦益已动功名之心,一下子哪里收得回来?
红杏出墙之举难以避免
不久,便发生了一件为当世所不容、却让现代人可以理解的事情。
史书是这样写的:“当谦益往北,柳氏与人通奸。”她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无疑是“人尽诛之”的行为。我们想一下那个时代,与情人未婚先孕都要被浸猪笼,更何况她是一名高官爱妾?那些曾经议论纷纷的人可找到谈资了:看,妓女就是妓女,永远也成不了节妇!
柳如是并不是节妇,也不想。当一个女子发现她丈夫是位苟且偷生的男人时,他头上的光环已经荡然无存,而年龄的距离却成为难以忍受的事情。柳如是是位有血有肉的年轻的正常女人,也有自己的生理感情需求,而这些,是年老的钱谦益无能为力的。敢爱敢恨的她,认为自己没必要为“失节”的钱谦益守身,所以红杏出墙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相当“前卫”!
结果,这件事被钱谦益的儿子发现了,杀了她的情人后,“鸣官究惩”!
那柳如是面对的命运又将是怎样呢?
最让人感叹的是钱谦益对这件事的处理。照理说,柳给他带了绿帽子,这是男人奇耻大辱,他应该气愤若狂,家法“伺候”才对。钱的儿子的表现,便显示出了古人的男权思想。谁知钱谦益回来后,反而将儿子大骂一顿,甚至对儿子说出“不及黄泉,不可相见”的决绝之语。
钱谦益甘当“缩头乌龟”,是不是色迷心窍,老糊涂了,要不怎么会做出如此“惊世骇俗”之事?其实他的脑子清醒得很,他斥其子曰:“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由这几句话,可以看出钱谦益的愧疚心理。
身为明朝大臣,熟读孔孟之道,在国破之时,他未能“舍身取义”,亦未能“隐居林泉”,反而投降在当时被称为异族的满清——当然从现代角度而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不能抱着大汉族主义;但在300多年前,钱的行为便是“苟且偷生”,为当时仁人志士之所不耻。就算在朝中,无人会骂他,他也问心有愧呵!(其实很多人也没资格骂他,因为朝中大臣除了原先的大清功臣与新取官员之外,其余的人都是投降者。)他堂堂一个男子汉都大节有亏,被最爱的女人看不起,又怎能去责备跟随自己多年、且无正式名分的柳如是呢?
加上官场多年,他曾有过宦海风波,也是长袖善舞、聪明绝顶的柳如是从中周旋,方才化险为夷的。钱谦益重新步入仕途后,因案件受到株连入狱,是柳如是在病中贿赂官员,上下打点,将他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人联系。)更何况,他也知道自己老了,“白个头发乌个肉”,无法再满足柳氏的要求;而他又不想失去这位美艳绝伦、秀外慧中的极品女子,除了睁一眼闭一眼,让柳如是“放纵”一下,他还能做什么?由此可知,晚年的钱谦益在享受艳福的同时,内心也非常矛盾与痛苦。
钱谦益的大度,势必给柳如是带来心理影响,也为她最后“自杀殉夫”的悲剧埋下伏笔。想当年,她肯在风华之年嫁给钱谦益,必是因为看出钱不是简单的世俗之徒;而这次对她“红杏出墙”又如此宽容,甚至不惜和儿子断绝关系,柳如是焉能不感动万分?
在这种情势之下,有侠女风范的她,除了与钱谦益休戚与共、生死相随之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当然,如果钱谦益不肯原谅她,她肯定会断然离去,不再“从一而终”!
钱谦益到京城后混得并不理想,他一心想着高位,最终还只是得了个闲职,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几凡沉浮,钱谦益看破了红尘,不再谋求政治地位,不再希望东山再起,他在柳如是接二连三地写来书信规劝之下,便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获得应允,再度南返,一心一意守着妻女,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温馨生活。
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壮烈自尽以追随夫君
多年之后,一生矛盾、一生煎熬而又享尽艳福的钱谦益,终于殁于杭州,离开了人世。
丈夫死后,柳如是肯定会非常悲痛的。因为钱谦益对她而言,已不仅仅是丈夫,更是知己。但我想,以她坚强的个性,还不至于去殉夫。她的死另有其因,一个当时主流社会为之脸红的原因。
还不到50岁的柳如是,跟随丈夫达20余年,一直深受宠爱,因而掌管钱家财权,更因此遭到不少人的嫉妒。钱死后,她的靠山倒塌,那些钱家亲戚立即蜂拥而至,争夺财产。柳如是只生一女,没有儿子,更不再有任何靠山。如今,面对虎视眈眈的所谓亲戚,面对丧夫之痛,更面对失去一位知己的无比寂寞,柳如是又一次显示了她非同常人的一面——她镇静地叫大家稍等一下,之后悬梁自尽了。
这是她对当时社会的最后一次挣扎与反抗!
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
柳如是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她的墓葬在常熟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死后,朝野对她的行为“赞谥有加”,冠之以“节妇”的美名。我想,柳如是在九泉之下若有知,也会带着讽刺的微笑的!柳如是墓
柳如是走了,走得轰轰烈烈、惊世骇俗!
柳如是走了,她给我们带来一个传说:在历史的天空中,曾经有一位奇女子,在这个世上是怎样地走过一趟的。
名妓柳如是的归宿 被老男人钱谦益明媒正娶
揭秘秦淮八艳名妓柳如是的最后归宿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一,一说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苏州吴江区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与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
柳如是的人生之始,如同《红楼梦》里的晴雯,辗转着被卖了几道,家乡父母皆湮没于懵懂杂沓的记忆里,山高水长,无从回望。她官方履历的第一行,是从盛泽名妓徐佛家的“瘦马”说起。谢三宾其人,因其政治上的反复和试图以流氓手段威逼柳如是就范,弄得声名狼藉,但他肯赞助诗人,还能画两笔画,说明此人也还风雅;加上有钱有势,最初向柳如是走来时,应该貌似一如意郎君。
女子生而愿有家,柳如是也不例外。可她那样敏锐且不肯委屈自己,三言两语间对人便能有个确认,发现这人不“廉贞”之后她避之不及。谢三宾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找了帮地痞到柳如是住处骚扰。
对抗需要资本,而柳如是没有,她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当务之急是要找一棵震得住谢三宾的参天大树。这个范围内的第一人选是谢的老师,东林领袖钱谦益。
柳如是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和可以放弃什么,她要对方有才华靠得住名声好家底厚,最重要的是肯替她托底,或者说,她能比较容易地将对方搞定,那么就不要妄想十全十美,如陈子龙那般年轻貌美。从柳如是的取舍中可以看出她心中的重与轻。很多人感慨,一代美女加才女不得不下嫁一“白个头发乌个肉”的糟老头子,可是,焉知人家就对年龄那么有所谓呀?她向来爱跟年纪大的人打交道,有点恋父情结都保不齐。
话虽这么说,但她也不能坐在家里想谁就是谁,钱谦益成为候选人,是因他之前已经递过了橄榄枝。
向钱谦益推荐柳如是的,是他一朱姓学生,由此可见现代人的生活已被传媒大大改变,柳如是已出道九年,搁现在,当红炸子鸡换了几茬了,她才刚刚被钱谦益知晓。
他本来可以早一点听说柳如是。崇祯十一年和十二年除夕,程诗人都是在钱家度过,但程诗人从未向钱提起过柳,陈寅恪恨程诗人私心忒重。崇祯十三年冬,程诗人又来钱家度岁,不期遇上柳如是,遂至狼狈而返。对此情形,陈寅恪大快,评论程说,以垂死之年,无端招此烦恼,实亦取之有道也。呵呵,陈大师取笑人起来,也是全无心肝的啊。
钱谦益是东林领袖,常上文化版头条的人物,无奈文化与娱乐离得太近,他时常窜到对面去。他乐于和青楼女子打交道,经常写诗赞美她们,关键时候,还能施以援手,具体情节,可以参看董小宛的故事,与冒辟疆他们不同的是,他对于女性的喜爱,从来都不是居高临下的。
他还没有见到柳如是,先被她的诗征服: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他对最后一句特别感冒,屡屡吟哦,齿颊留香,还写诗一首,将柳如是与另外一个才女草衣道人王微放在一块表扬: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在一首诗里表扬两个女人,可见钱谦益这时没什么想法,但柳如是留心记下了。她不见得就当成了一笔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是,这年冬天,眼见谢三宾一步步逼来,她自然而然地,记起这根应急的稻草。
崇祯十三年冬天,柳如是扁舟过访半野堂,顾苓的《河东君小传》里有极见神韵的描写,说她“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
什么叫放诞?这才是放诞。女扮男装加倒追,换成寻常男子,早就吓傻了,一边往后躲一边还犯嘀咕,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不管时尚杂志怎么鼓噪,我对女追男都持怀疑态度。男人就不喜欢女人这么勇猛,嘴里不说,心里也会觉得你贱,即使顺水推舟接过来,也一定不珍惜。董小宛为什么那么可怜?白娘子为什么那么惨,就因为都是倒追来的。所以,知性美女刘三姐说,世上只有藤缠树,有谁见过树缠藤,尽管是她先有了爱情的觉醒,仍然把追求者的权利与快乐留给了她的阿牛哥。
可钱谦益不一样。普通男人的字典里,关于女性的褒义词是这样一些:温柔、善良、贤淑、贞静……质地柔软,手感舒适,楚楚可怜。而钱谦益激赏的三个女人,王微、杨宛叔和柳如是,却无一不是个性彰显,才气飞扬,用文绉绉的话叫“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意志”,用网络语言则是“彪悍”。
这几年,他运气欠佳。官场中箭落马,虽携董小宛游了一趟黄山,但美丽纤柔的她,却不是他中意的那一款。这个冬天,他以为又将无精打采地蛰居着度过,不曾想,他仰慕依旧的小才女主动登门,瞬间把单调的季节变得异彩纷呈。
林白曾说,每个女人都会特别吸引某一类人,有的女人的追求者都是小男生,有的女人很擅长摆平老头子,至于他自己,吸引的居然是比自己小几岁的女孩。看柳如是情史,她应属于第二类。这个冬天,在半野堂,在欣赏她的老男人为她设下的歌筵绮席上,她决不会甘心扮演粉颈低垂落落向隅的仕女花瓶,必然高谈阔论,议论风生,而他宽厚的笑容如掌,供她的灵魂在上面肆意旋舞,释放所有明亮的热情。
这就是缘分吧。缘分不是迷信,也不是巧合,它是一种情感状态,如一个扣搭上另一个扣,一个结系上另一个结,如一枚寂寞已久的钥匙啪嗒开启一把同样寂寞的锁,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钥匙,能开我的锁。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拿俩人年龄说事。没错,钱比柳大三十二岁,但他若只是贪恋青春,大可以追求比柳如是还小六岁的董小宛,历史上却从没这方面的记载;至于柳如是,临行前可能确实有一番盘算,但若钱谦益不能令她心悦诚服,她肯定懒得瞎耽误工夫。起码谢三宾比钱要小上十一岁,名气是没有钱大,可家底也不差啊,后来钱谦益为柳如是建绛云楼,一时手头紧,就是把他的宋版《汉书》卖给了谢三宾,这位高徒更绝,硬是让老师比买入时亏上二百两银子,嘿嘿,有得就有失,美人在怀,让你损点财还不是小意思。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这年柳如是在钱家守岁。那应该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感情已经萌生,心意尚未挑明,用小s的话叫“造作期”,名字虽不好听,可那份紧张在意,那份吃不准拿不定导致的故作端庄,是最隐秘的快乐,一旦自然了,放松了,大抵离左手握右手也就不远了。
柳如是没有沉迷于她的新恋情里,正月里她离开钱谦益,两人本来相约着游览西湖,到苏州她就得了病,在鸳湖与钱谦益分手,独自回到松江。
是一场小病阻止了她的脚步,还是她懂得见好就收,如灰姑娘在十二点之前隐遁?不管怎样,抽身而去使她极好地控制住了这场感情的节奏。现在,男女双方交换场地,她耐心地等待钱谦益采取主动。
钱钟书说老年人的爱情,如老房子着火,烧起来没救,这在钱谦益身上得到体现。他从杭州归来,她却未如约而至,他急得四处托人说项,其中包括柳如是的蓝颜知己汪然明。
汪然明乃徽州巨商,身家不凡,有画舫若干,大者名“不系园”“随喜庵”,小者名“团瓢”“观叶”“雨丝风片”……只免费借给四类人:名流、高僧、美人、知己,由此可知主人既大方又风雅,有黄衫豪客的名声。
他跟柳如是的关系,该归入第四种感情,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比如说吧,柳如是给他写信都自称弟,而他却不无轻浮地称柳如是为“美人”,跟现如今的某些才子似的,见个女的就要耍贫嘴臭来劲,面对异性好友也刹不住闸。
除了这一点,他基本上是个正经人,这几年为柳如是的终身大事没少操过心,现在看到有这么一个好结果,自然乐于成全。于是,就在大伙儿的“帮助”下,柳如是允下这桩姻缘,数年奔波,算是落了停。
崇祯十四年夏天,钱谦益在原配健在的情况下,以“匹嫡”也就是大老婆之礼迎娶柳如是。
老爷子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纳妾是私人行为,停妻再娶则关乎社会风气,这就跟包二奶最多“双开”,重婚却有可能进监狱是一个道理,别说当时的人受不了,连我也觉得过分,你让大奶以后还怎么做人?明摆着欺负人家是弱势。
这一事件给社会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愤青愤老哗然攻讨,极端点的还朝船上吐口水扔砖头,致使花船满载而归,钱谦益毫不为意,“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忧”,他娶回了最优秀的女人,得意还来不及呢。而柳如是这些年来东奔西走,风尘憔悴,终于得到明媒正娶之待遇,胸中一口恶气吁出,那些跳着脚拼命瞧不起她的人,该干嘛干嘛去吧。
拓展阅读:
“秦淮八艳”:最出名的是柳如是 董小宛最动人
“秦淮八艳”,即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故又称“金陵八艳”。计有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她们八人所以联名,因为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美艳逼人,声名远播;多才多艺,能诗会画;忠于爱情,坚贞不屈;气节不俗,胜于须眉。这里单说她们的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表现了高于许多官宦士子的气节,令七尺丈夫汗颜。
最出名的是柳如是。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力劝钱以身殉国,钱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不肯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被人救起。后来,柳如是多次变卖家财,资助抗清武装,连后世的大学者陈寅恪都为之感动,竟然在晚年双目失明后,还不辞辛苦,写了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为其树碑立传。
最刚烈的是李香君。李香君的美名远扬,当然要感谢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剧虽有艺术加工,但基本上是大事不虚。李香君爱慕侯方域的一表人才,更欣赏他的气节道义,并鼓励他与权臣阮大铖划清界限,退还阮大铖的馈赠,支持他去投奔史可法的抗清斗争,为此她洗尽铅华,闭门谢客,等候侯方域归来。为了抗拒高官田仰的逼娶,她不惜跳楼以死明志,血溅桃花扇,成了一段美谈。后来,李香君为逃避清军,一路颠沛,辛苦不胜,终于病倒,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好友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最动人的是董小宛。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与明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相爱后,她立志相嫁,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嫁与冒襄为妾。冒襄乃饱学之士,才华横溢,名气很大,地方官屡屡催他出来应试或做官,而他在董小宛的激励下,拒不降清,不出仕,不参加科举。后因躲避清军,冒襄全家财产被洗劫一空,贫困如洗,董小宛仍不离不弃,想尽办法勉力支撑家计,殚精竭虑,积劳成疾,最后贫病而死,年仅二十八岁。冒家上下悲痛欲绝,将其葬于如皋影梅庵,不意成为一个景点,历代文人多有凭吊。
还有顾横波,通晓文史,工于诗词,才貌双绝,有“南曲第一”之称。据清余怀《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她嫁给“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孽后,虽夫妻相偕,但也不忘民族大义,明清交替,龚鼎孽说要殉国,顾横波就拿来绳子让他上吊。没曾想龚不但不肯死,反而对人说“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气得顾美女花容失色,郁闷多日。
寇白门倒也没有多传奇色彩,但也恪守了其应有的气节与操守。她嫁于权贵朱国弼,夫贵妻荣,令人羡慕,但在朱国弼降清后,她就毅然离开朱家,过自己自由的日子。卞玉京则在清军占领金陵后,耻操旧业,不再抛头露面。她原本钟情才子吴梅村,意欲嫁他,后来,吴梅村降清出仕,卞玉京薄其为人,从此不再与他相见。再后来卞玉京出家当了道士,持课诵戒律甚严。
至于名气最大、坎坷最多、影响最远的陈圆圆,一个被卖来卖去的弱女子,很难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她于动荡飘泊中力求洁身自好,不肯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也获颇多同情。可见,气节操守与职业没有必然关系。满腹经纶的学者里可能有卖国求荣的败类,青楼卖笑的妓女里也可能有气节不凡的勇士。妓女,虽然被认为是最没有节操的人,可有些地位很高、名头很大的人,却寡廉鲜耻,连妓女都不如。
一代名妓柳如是 求爱被拒痛骂男神反获爱情
为什么史上许多美丽而坚强的女子,最终却让一些懦弱的男子成为她们的爱情归宿呢?如果这也是一种互补的话,那真是太残酷了。这种残酷,在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的身上也上演着。柳如是身上涵括了美女、侠客、名士、才子等多重元素,她美貌而有才情,她温柔而又坚定,而柳如是的最后一任男朋友钱谦益,是一个摇摆不定的才子。也许,两个人意志的不匹配,并不能成为爱情的阻碍吧,坚强女爱上懦弱男,不是不可以的。
今天,我们且翻开坚强女给懦弱男的一封情书,从心灵深处去分析柳如是的爱情。这封情书应该是写在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到顺治三年(1646年)之间,柳如是的老公钱谦益从南京北上找工作,到京城一段时间了,没什么着落。钱谦益是明朝崇祯皇帝手下的礼部右侍郎,清朝之后,一直闲置在家里,虽然说家有万亩良田,庄园山林一大片,过富贵闲散的日子没问题,但没有单位,总觉得发虚,于是钱老师北上找顺治,希望能有个安置。
对这次北漂,柳如是持反对态度,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于是写一封信,劝老公返乡,虽然是家书,重点却落在两人的爱情上,缠绵悱恻,分明写成了情书。接下来让我们一面模拟柳如是的口吻重新演绎这封信,一面挖掘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
情书原文:古来才子佳妇,儿女英雄,遇合甚奇,始终不易。如司马相如之遇文君,如红拂之归李靖,心窃慕之。情书演绎:我有一个梦想,我的爱情要成为一段千古传颂的传奇。这段传奇源自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演绎于李靖和红拂女,才子佳人,儿女英雄,他们相遇,他们相恋,他们传奇,尽管善始善终不容易,但他们一直在坚持。在我心灵的深处,有这么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要延续他们的爱情传奇,不能让这段历史有空白。
挖掘信息:这么一小段文字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红拂女和李靖。隋朝末年,后生李靖造访越王杨素,杨素的侍女红拂看上了他,于是夜奔李靖,这是女子倒追男的爱情模式。柳如是便是一个倒追男的典范。柳美眉最初的所爱,是名士陈子龙。柳美眉当时是风尘女子,仰慕陈子龙到了如计算机病毒迭出,没法关闭窗口的地步,憋不住前往拜访,先发个帖子过去,用的马甲是“女弟”。
陈大哥是个正人君子,看见“女弟”这个邪门的马甲,很不受用,说了句“什么乱七八糟”,拒绝互粉,立马删帖。未想到,删帖的后果相当严重,柳美眉上门宣战,开口痛骂:“风尘中自有豪杰,你姓陈的不识货,还好意思当名士。”不骂不相识,陈子龙与柳美眉结为至交。“陈柳恋”虽传奇浪漫,然而二人有缘无份,爱情无疾而终。在爱情中,缘只是前期工作,要发展到婚姻状态,份就是后期工作了,后期工作跟不上,没有你的份,前面的缘也白搭了。
柳如是传奇人生:千古气节尽显的大明第一义妓
明崇祯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削籍归乡已经两年,这年的冬夭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门前也特别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来访了。
一个冬日淡淡的午后,钱谦益坐在书房中打吨,忽听得家人传报:“有客人来访!”不一会儿,拜贴就送到了书桌上,钱谦益来了精神,拿过拜帖一看,上面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柳儒士?”他心里起了疑问,这名字似乎未曾听说过,是谁呢?也许是慕名前来造访的无名晚辈吧,这种人钱谦益接待得不少,如今反正闲居无事,有个人聊聊也好,于是他让家人有请来客。
待钱谦益慢条斯礼地踱进客厅,来客已站在屋里翘首欣赏墙上的字画了,听到脚步声,来客连忙转过身来,朝钱谦益深深一辑,恭恭敬敬地称礼道:“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钱谦益打量着来客,见他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异常的娇小,似乎缺少一种男子的阳刚之气。再瞧面貌,明眸生辉,鼻挺嘴秀,皮肤白嫩,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看着看着,钱谦益猛觉得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么,他也不去打断,只是轻悠悠地吟出一首诗: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真没想到啊!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得罪!得罪!”钱谦益热情地请所谓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说是要为柳姑娘驱寒消疲。
这个女扮男装的柳姑娘是谁呢,竟如此惊动名重一方的钱谦益?柳姑娘原来就是苏州一代名妓柳如是,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那是崇帧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那时他已五十七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当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将一首游湖时即兴作的小诗搁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厅里。钱谦益无意中发现了那帧诗笺,拿过来轻声诵读: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诗词大家钱谦益不由得击节称赞,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在眼中,心领神会,凑过来道:“明日何不请来柳姑娘一同游湖?”钱谦益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只画舫果然载着三个人悠悠荡荡于西子湖上。一见到柳如是,钱谦益立即生出一份怜爱之情,这姑娘长得娇小玲戏,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的脸蛋上,显得分外动人。这般小巧的可人儿,腹内竟藏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感叹。柳如是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虽是与鼎鼎有名的钱谦益初次相见,却毫无拘束之态,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那活泼可爱的神情,使钱谦益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悒郁,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一时兴起,竟一口气吟了十六首绝句,以表示对伊人的倾慕之情。柳如是吟来唤起他记忆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西湖一别,钱谦益万万没想到这姑娘还会跑到常熟来看他,女扮男装而至,又给了他一分额外的惊喜。一番寒喧问候之后,钱谦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柳如是欣然应允,似乎她就是抱着这个打算来的。
于是,寂静的“半野堂”中荡漾起一老一少一对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得竟是那么和谐。为了感谢柳如是的相慰之情,钱谦益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如是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十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她是一个历尽坎坷的女子,成名后虽然也有干人万人捧着,可无非都是逢场作戏,又有几人能付出真情呢?钱谦益虽是花甲老人,可那份浓浓情意比一般的少年公子要纯真的多,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才有这种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赠了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诗: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几场春雪过后,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柳绿中,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山水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日子过得象神仙一般。这其间,柳如是几次露出以身相许的心意,而钱谦益每次都在一阵激动之后,悄悄避开这个话题。钱谦益颇有他的一些顾虑:一是两人年龄悬殊太大,柳如是今年二十四岁,整整比自己小了三十六岁;二是自己身为罪臣,前途无望,岂不耽搁了人家姑娘的前程!如此想来,他迟迟不肯接纳她,心中却又一刻也舍不下她。
柳如是则有她的想法:她十五岁沦落风尘,阅人可谓丰富。多才多情的公子为数不少,可有几个能情有独钟?几个能真正关心体贴女人?十六岁时她曾委身于松江举人陈子龙,陈公子也算才情横溢,热心教她诗词音律,使她获益不小,可偏偏又性情不合,终于闹得各奔东西,好让她心伤欲碎。如今遇到的钱谦益,才华自不用说,二十八岁就考成了探花郎,诗词享誉一方,虽说年纪大些,可有情有趣,对她又是这般关照,与他在一起,她觉得生活是那么安稳恬静、有滋有味,年纪相悬又算得了什么呢?
既然两人情投意合,其它还有什么可顾忌的?面对柳如是的一片痴情,钱谦益无法再犹豫退缩,终于在这年夏天,正式将柳如是娶进了家门。
他俩的婚礼办得别出心裁,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十几个好友,一同荡舟于松江波涛之中。舫上还有乐伎班子,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们的喝采声中,回到酒席边,喝下了交杯酒。
婚后,他们老夫少妻相携出游名山秀水,杭州、苏州、扬州、南京、黄山,处处留下他们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她;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说完,两人嘻笑成一团,俨然是一对打情骂俏的小情人。
一番游历之后,他们都特别钟情于杭州西湖的明丽风光,于是在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画梁雕栋,极其富丽堂皇。夫妻俩安居其中,日日欣赏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时光如诗一般地静静流过。
甲申之变,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江南旧臣谋划着拥立新君。马士英推崇福王朱由崧,钱谦益则拥护潞王朱常范,最后福王得势做了弘光皇帝。钱谦益害怕新朝廷与自己过不去,就赶忙巴结当权的马士英,竟也获了个礼部尚书之职,虽是空衔,却让他觉得安稳而风光。
可是不久清军攻破了南都,弘光朝廷为时一年的生命宣告结束,中国顿时成了满清的天下。钱谦益作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必定会引起新政权的注意,不奉新朝便忠旧主,他面临着命运的选择。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如今既然已是清朝的天下,她劝钱谦益以死全节,表示忠贞之心。钱谦益思索再三,终于点头同意了柳如是的建议,两人说好同投西湖自尽。
这是一个初夏的夜晚,钱谦益与柳如是两人自己驾了一叶小舟,飘进了西湖。朦胧的月光冷冷地照着他们,柳如是一脸悲切而圣洁的表情,而钱谦益却露出几分不安。船上摆着几样菜肴和一壶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给丈夫,自己举起一杯,缓缓说道:“妾身得以与钱君相识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与君同死,死而无憾!”钱谦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壮的气概,举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红颜知已啊!”两人幽幽地饮完一壶酒,月儿也已偏西,柳如是率先站起身来,拉着钱谦益的手,平静地说:“我们去吧!”钱谦益从酒意中猛地惊醒过来,忙伸手到船外搅了搅水,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水冷有何妨!”“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柳如是知道他是难舍此生,心有悔意,此时她也满怀悲凉,无心劝他什么,只有紧紧偎在他怀中,一直坐到天亮。
钱谦益推说水凉不肯再去投湖自尽,柳如是只好退让二步,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钱谦益唯唯表示赞同。
几天后。钱谦益从外面回来,柳如是发现他竟剃掉了额发,把脑后的头发梳成了辫子,这不是降清之举吗?柳如是气愤得说不出话来,钱谦益却抽着光光的脑门,解嘲道:“这不也很舒服吗?”柳如是气得冲回了卧室。
其实,钱谦益不但是剃了发,甚至还已经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意图。他已经想通了,管他何朝哪代,我目的自为官,实实在在还没有过足官瘾呢!
红尘女子为何多爱国 柳如是曾出资赞助反清义军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隆重推出,票房不俗,但还谈不上“好评如潮”,因为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朱大可教授的《十三钗的情色爱国主义》一文,批评张艺谋是“情色+暴力+民族苦难题材+爱国主义”。
妓女的确是个不光彩的职业,卖的是肉体,换的是金钱,历来为人所不齿。可是在爱国大义面前,能不能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呢?尽管早有杜牧的名句为她们定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事实上,至少我们都知道,仅在明末清初,就曾有那么好几个名妓的行动在颠覆杜牧的结论。譬如,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时,秦淮八大名妓在气节操守上都有不俗表现。《桃花扇》中,李香君为投奔史可法抗清的侯方域守节,不惜头撞墙壁而血溅扇面;董小宛与冒辟疆崇尚气节,誓死不肯降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柳如是。清兵入关,士林领袖钱谦益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是出降而荣。钱谦益出身妓女的爱妾柳如是曾力劝他以身殉国。钱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奈何?”终究没有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再往后,她又变卖细软,多方资助抗清武装。
清末名妓赛金花,曾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利用自己会德语的专长,多次劝阻德军统帅约束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侵略军对民众的残害肆虐,并对议和做过一些工作,京城人对她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护国娘娘”。她自己也对人言“我虽然是个妓女,却究竟是中国人,遇着可以帮助中国的地方,自然要出力相助。”1936年赛金花去世后,著名画家张大千为她作肖像画,齐白石为她题写墓碑。她亲笔题写的“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至今犹存博物馆中。
袁世凯称帝,开历史倒车,杨度、严复等一批名流大家吹捧鼓噪,妓女小凤仙却与反对帝制的蔡锷惺惺相惜,旗帜鲜明地拥护共和反对复辟。蔡锷曾赠小凤仙联曰:“不幸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后来,小凤仙掩护蔡锷成功出逃,组织护国军讨袁,救国于水火。蔡锷病逝后,小凤仙虽艳名大噪,但为了维护蔡锷的名声,从此拒不接客,隐姓埋名,宁愿过着清贫日子。
而在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中,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本已躲进教堂的十三个青楼女子们,身穿唱诗礼服,暗揣刀剪,代替女学生奔赴日军的魔窟,慷慨赴死。“十三钗”虽有经营肉体的历史,却坚定地捍卫了民族国家的精神贞操。这也是有一定原型和事实依据的,并非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有《拉贝日记》等信史为据。
可见,气节操守、道德水平与职业没有必然关系。救国不分先后,爱国不论职业。位尊权大的政要显贵或许是卖国求荣的汉奸,像汪精卫、陈公博,娼门接客的风尘女子反倒是殉国就义的斗士;满腹经纶的学者里可能有为虎作伥的败类,青楼卖身的妓女里也可能有不肯出卖灵魂的勇者。
揭秘:秦淮名妓柳如是和宋徵舆的悲惨爱情
有些爱情,注定了伤悲,显然,名妓柳如是和宋徵舆的爱情也是如此。本以为是两情长久,却不想是浮生一梦。这一次,名妓柳如是再次输给了身份,输给了门楣。
宋母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
宋母就是柳、宋之间爱情的定时炸弹,她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宋母知道了宋徵舆的恋情后,怒不可遏地把他叫到房中,让他自此断绝与柳如是的联系。宋徵舆忍痛辩解,自称与柳如是相交以来,柳如是从未贪图他的丝毫钱财。
的确,尽管柳如是常年飘零,但是她最不缺的就是钱财,昔日用青楼阔少的打赏为自己赎身,之后成为画舫雅妓,日日依然有无数富家公子送钱财上门。柳如是选择跟宋徵舆在一起,也绝不是为了他的钱财,而是真正想找一个可以陪她一生的人。
但位高势强的宋母又怎么会听宋徵舆这样无力的辩解,在她看来,柳如是是否贪图儿子的钱是无所谓,若真为钱财,宋家家世显赫,些许钱财,打发了柳如是即可。但真正让她畏惧的是柳如是这样的女子会耽误了儿子的一生,这是在要她的命。
两人感情越来越淡薄
母亲一向强势,而宋徵舆也从未违逆过母亲的意愿,如今面对母亲的咄咄逼人,宋徵舆没有任何反驳的勇气。
此后,宋徵舆来柳如是画舫的次数越来越少,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刚开始柳如是只是认为宋徵舆在为时事担忧,毕竟宋徵舆是“几社”成员,堂堂“云间三才子”之一,他注定不会日日流连于温柔乡。
柳如是体谅宋徵舆的做法,只要他不再像李代问那样决绝地离开,只要他时时记着她的存在,柳如是心甘情愿这样为他守候。傻傻的她,痴痴的情,终究换来了背叛。可是,此时的她,不懂那般情怀,只有痴心。
尽管日日独守空房,几案上不再有宋徵舆挥毫泼墨的身影,柳如是却仍旧固执地等着,她坚信,昔日那个可以为她纵身跳入寒潭的宋徵舆,那个日日与她缱绻缠绵的宋徵舆,仅仅只是充满大丈夫之志,终有一日,他会把她接回府内,以妻子之礼待她。
柳如是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做的,就算秋水望穿,就算船栏倚断,为了那个爱她的人,她也无怨无悔。
念君一曲,空负半世流年!
准备与柳如是一刀两断
本以为这样一直等下去,就会有结果,熟料,日日凭栏顾盼,却盼来了松江知府“驱逐流妓”的消息。这个消息,让柳如是原本阴霾的天空再次乌云阵阵。
这个消息对于柳如是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一旦被驱逐,就意味着她非但无家可归,甚至连一个青楼妓女都不如。那时,非但没有机会成为宋徵舆的妻室,恐怕连松江之地都再难踏入。
慌乱的柳如是想到了宋徵舆,只要宋徵舆出面,承认自己是他的人,那么自己就不在被驱逐之列。完全不知道宋徵舆家庭压力的柳如是甚至天真地认为,这样一来,她甚至有机会直接成为宋徵舆的妻室。
柳如是想,就算太过仓促,宋徵舆没有办法承认他与自己的关系,只要他一句话,以宋家在当时当地的显赫名声,松江知府也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的,那样她还是可以日日漂泊在松江之上,等候宋徵舆的到来。
宋徵舆接到柳如是的邀约,再三考虑,硬着头皮前来赴约。回想初次赴柳如是之约,宋徵舆唯恐耽误一点时间,天刚蒙亮就急忙奔赴。如今,还是同一个人的邀约,还是同一个地点,宋徵舆却举步维艰。
宋徵舆是在乎柳如是的,就因为在乎,害怕她受伤,他才迟迟不敢告诉柳如是他家里的情况,才让柳如是一直痴等着。但是,就算宋徵舆再在乎柳如是,以他懦弱的性格,他也断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
因此,此次前往柳如是的画舫,宋徵舆抱定了与她一刀两断的决心。然而宋徵舆又深知柳如是对自己的心意,他不忍心摧残这样一颗爱他的心。
宋徵舆带着这样矛盾心情,踟蹰着来到江边,当初自己为爱不顾一切纵身而入的寒潭之水,依旧那么平静,但是他知道,就在这平静的湖面之下,正有暗流涌动,就算他倾尽全力,也难让一切恢复如初。柳如是在船上看到了应约而来的宋徵舆,在她看来,那是她的救星,是她继续留在松江的希望,甚至是她今生唯一的所托。柳如是急忙命人把船靠岸,让宋徵舆登船。宋徵舆上了船,柳如是激动不已,但是欣喜激动之余,柳如是发现了宋徵舆的异常。她本以为多日不见,宋徵舆会像她对他一样对自己魂牵梦萦,然而此时相对而立,却完全没有想象之中的缠绵悱恻。
柳如是预感到了什么,但是她没有说出口。她还抱着一丝希望,哪怕宋徵舆只是用自己的身份让她能够继续留在松江之上也就够了。女子就是这般,对爱情,就是不死心。在男子还未说出绝情话语之前,决不放弃。
尽管宋徵舆是柳如是以自由身份留在松江之上的唯一希望,但柳如是仍然没有放下自己一贯的高傲与矜持,只是缓缓问着宋徵舆如何缓解如今之事。宋徵舆低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知道只要他把自己目前的处境说出口,以柳如是的高傲,她断不会委曲求全的。在柳如是几番追问之下,宋徵舆缓缓说出了“姑避其锋”四个字,柳如是一阵恍惚。
她早料到宋徵舆这么长时间没有来她的画舫,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但她还抱着幻想,有朝一日,她若能成为他府上之人,一切就还有别论。柳如是没有想到,现在居然是宋徵舆想要放弃她,“姑避其锋”,也就是说,顺应知府的“驱逐”,到别处流浪去吧。
本以为在失意之后找到了真正的依靠,熟料缠绵过后又是一通撕心裂肺的伤。柳如是强忍住泪水,既然他注定不属于我,那又何必在他面前表现出心底的脆弱。柳如是回身环视,一张古琴正静静躺在昔日两人缱绻相依的几案旁,柳如是缓缓走到古琴前,指尖轻拨。弦声微咽,不似从前,柳如是心里明白,即使此刻弦声依旧,曾经的一切,也都不会重现。
几案上,一把崭新的倭刀赫然躺着,柳如是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随即,七弦一声,古琴应声而断,算是葬了两人相交的往事流年。
此时的宋徵舆惶然而立,不知该说什么,因为他知道,柳如是一刀砍断的,不仅仅是一把七弦古琴,更是他们之间本该双宿双飞的可能。宋徵舆看着果断决绝的柳如是,一时无颜再见,仓惶逃离。
柳如是把断琴拾起,缓缓走至窗前,没有一丝犹豫,将断琴投入苍茫湖水,平静的湖面起了一道道涟漪,涟漪相互碰撞,最终归于平静。
尽管此后宋徵舆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思,与柳如是断了往来,但是,不可否认,柳如是绝对是宋徵舆心中的眷恋。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这首《蝶恋花》就是宋徵舆怀念柳如是至于黯然神伤所作。
既然断了,留他无用,不如索性葬送龙潭。断琴扰乱湖面的平静,短暂动荡过后,湖面平静如初。湖面如此,我心亦然。
揭秘:秦淮八艳之柳如是因何沦落风尘之中
秦淮八艳柳如是:柳如是的人生之始,如同《红楼梦》里的晴雯,辗转着被卖了几道,家乡父母皆湮没于懵懂杂沓的记忆里,山高水长,无从回望。她官方履历的第一行,是从盛泽名妓徐佛家的“瘦马”说起。
所谓瘦马,即未成型的小马,骨架瘦小,毛色暗淡,很没有看相。但要不了多久,它就会长大,出落得风姿绰约,一如少女的化茧成蝶,所以,那些身量尚小未可形容之际即被牙婆买去,调教之后供应大户人家为婢为妾的黄毛丫头,被称为“瘦马”。
那时柳如是黑发初覆额,明眸皓齿,被吴江故相周道登的母亲周太夫人一眼看中,像一个精致的小玩意般地带在身边,她渐渐出挑成青春美少女,周道登打起了她的主意。这情节,《红楼梦》里的鸳鸯遇到过,《水浒传》里潘金莲遇到过,尽管后者日后声名狼藉,当时的选择亮烈清明不逊于前者,她们拒绝了那老男人,给人生埋下危险的伏笔,假如潘金莲当时顺水推舟……哦,人生和历史一样,不容无谓的假设。
不过我们可以看看柳如是的人生,她正好拾起被她们摒弃的选择,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女子是像她这样的吧?我这么想。据说这周道登人品不佳,但现实人生里,也许不像《红楼梦》里的贾赦那么讨厌,又或者,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对于命运的淫威,少不得微笑着接受,总之,柳如是做小妾的日子,似乎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挨。
中国的老男人,但凡有闲有钱,又能读几页书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教年轻的姨太太读书,将小美人置于膝上怀中,那种一半是情人一半是女儿的感觉实在妙不可言,看来不只西方男人才有“洛丽塔”情结,教小姨太太习诗作文,分明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风雅版。
周道登也不例外地好这一口,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对手戏演员,年龄要小,心思要灵慧,最具备的这两点的莫过于柳如是,她成了老爷子的掌上珠、心头肉。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这遭际自然算不得幸运,却也引起群妾的妒忌,苏童的《妻妾成群》里的片段打这里衔接,终于有人,发现柳如是和小厮的私情。
柳如是的粉丝都说这是诬告,她自己亦分辩是那小厮不晓事,言下之意她未曾表错情,那小厮却会错意。然而我看柳如是一生,是富有激情的女子,不肯受限于传统道德的束缚,再者说,她就算和那小厮有一腿,又如何?用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眼睛看过去,当然是清俊的小厮更有魅力一点。
但是,老头子糟蹋小姑娘是天经地义,小妾出轨则罪该万死,虽然法律不许动用私刑,但是,中国不是还有一个传神的词,叫“做掉”?小说《妻妾成群》里的场面,大雪天里,几个面目不清的人,将犯了轨的三姨太扔到井底,据说这情节差一点就在柳如是身上上演了,好在她跟周太夫人到底有点感情基础,发落她的方式是,逐出家门。
其实是给她自由,但是,看《红楼梦》,我们知道,那些丫鬟们,最怕的,是这种自由,宁可出家,宁可死。想想也是,猝然站立在那茫茫天地间,你让一个女孩朝何处去?那时还不像现在,普及的是店小二而不是穿大红旗袍的女服务员。
崇祯四年,柳如是坠落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