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 李显流放后天天等死 武后赦免使者到达令其绝望 圣历元年(698年)的秋天,当长安的使者风急火燎地来到房州李显的软禁地门口的时候,李显一家人陷入了绝望之中。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消极的反应呢?这要从他的坎坷经历中寻找答案。李显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生的第三个儿子,在唐高宗的八个儿子中排序第七。李显先是被封为周王,后改封英王,似乎与皇位无缘。860年,当李治的第三位皇太子李贤被武则天废黜后,英王李显被立为皇太子。3年后唐高宗病逝,李显即位成为唐中宗。李显的即位让不满足监国地位的母亲武则天如鲠在喉,在不到1个月后就以李显一句要给岳父韦氏授官的气话废黜了皇位还没坐稳的李显。被降封为庐陵王的李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 不客气地说,李显性格懦弱、胆小,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是个做傀儡的好材料。李显做太子时曾写过一首《石淙》诗:“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全诗水平一般,境界平常,但是最后一句“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很能表达出一个战战兢兢,不敢有所作为的懦弱皇子的感情。做了皇帝后,李显某次游览了秦始皇陵后写了首《幸秦始皇陵》:“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这首诗在怀古诗中也是“凡品”,只是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交待了一下而已。也许,李显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提高素质上面,而是放在了保命上面。 母亲武则天是一个为了权力可以不顾一切的君主。唐高宗的第一个太子李忠因为不是武则天所生,很快就被废黜杀死。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第二个被立为太子,但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冲撞了母亲,“暴薨”,起因不明。次子李贤是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也因为不甘心做傀儡尔被废,4年后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杀。作为第四个太子的李显有三个哥哥的“榜样”,自然知道轻重。即使事事唯母亲命令行事,也很快被母亲抓住把柄废黜了。被软禁的李显明白,自己不论是在囚禁地“暴薨”,还是被赐死,都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偏偏外面有很多反对武则天的人打出了推翻武周、匡复李显的旗号。这简直是将李显往死路上逼,更加剧了李显内心的恐惧。他越来越担心暴戾强硬的母亲会将自己的存在看做权力威胁,那时她是不会因为母子之情而放过自己的。 在流放地和软禁居所的唐中宗李显过着非人的生活。如果说他是囚犯,他承担着远比囚犯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李显的黑暗生活是遍布危险的,每一天都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那可怕的死亡随时可能来访,而它到来的日子非但不能放松,相反是更可怕的煎熬。李显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星星落下,旭日升起。有时李显也想到了自杀。但他懦弱惯了,硬是积聚不起自杀的勇气。 现在,长安的使者终于来到了。《旧唐书》说:“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李显每一次听到有长安的使者前来,就间歇性精神失常,惶恐地要找刀子自杀。这一次,他也没有例外。只是陪伴他的妻子韦氏横下一条心,劝丈夫说:“人生祸福无常,最后免不了一死。我们是皇室贵胄,何苦这样呢?”于是这一次,李显夫妻俩手拉着手昂然出去迎接使者。 忠义无双李显忠 宋金西夏三朝为将欲劫持兀术 1127年4月,金兵攻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在内北宋皇室成员,史称“靖康之变”。同年5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此后宋金双方展开了长达十五年的战争,期间涌现出不少名将,如金国的兀术,南宋则更多,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的“中兴四将”,镇守川蜀的吴阶、吴璘兄弟。 但有一位被是人忽略的名将,他的经历更为传奇。他身为宋将,被迫降金,但不忘故国,导致全家被杀,后又投靠西夏,最终得以归宋。吴玠曾称赞他“忠义归朝,惟君第一。”金兀术吩咐部将时,说“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但不知为何,这位忠义无双名将却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中,罕有人知其名。即可再次介绍下此人,他就是李显忠。 李显忠本名李世辅,在《金史》均称呼其为李世辅,出生于1108年,是绥德军青涧(今陕西青涧)人。虽然有资料说李显忠的家族是唐代宗李豫次子李邈的后代,但这不并准确,李显忠应该是改姓、汉化的少数民族。自唐朝以来,李家就世袭苏尾九族巡检之职,镇守边地,世代为将。 据记载,李显忠出生时发生了奇异事。她的母亲待产数日,都没有生下来。当天有一个和尚路过李家门说:“所育乃奇男子,当以剑、矢置母旁,即生。”所谓病急乱投医,李家人马上照办,把宝剑,弓箭置于李母身旁,不久果然生下李显忠。而且他刚生下来,就能立在床蓐之上,众人见了都很惊讶。 李显忠出身将门,17岁时就跟随父亲李永奇出入战阵。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的鄜延路,李永奇奉命挑选两名武艺高强的人,去侦察敌情。可是挑来选去,李永奇只找到一名,此时李显忠自告奋勇。李永奇最初不同意,派儿子连累那个人,但李显忠非常坚决,最终得以成行。此行,李显忠两人夜袭金人,杀死金兵十七人,此战李显忠锋芒初露,因功被封为承信郎、队将。 但一次小胜根本无法阻挡金兵的步伐,1128年11月金兵攻下延安府,李显忠父子被俘。金人为拢络宋军民心,授李显忠父子为官职。恰逢此时,伪齐皇帝刘豫征调军队,准备大举攻宋,于是命令李显忠率延安马军赶赴东京。兵马开拔之前,李永奇秘密嘱咐李显忠:“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 李显忠抵达东京后,刘豫对他及其欣赏,授予他南路钤辖之职,而李显忠也趁机派自己的心腹携带蜡书前往南宋都城临安。1137年刘豫被废,兀术率万骑驰猎淮上,李显忠备受兀术的宠信,经常与他独立马场之中。李显忠立即派人查看淮河深浅,寻找水浅,可以驰马而渡之处。但非常遗憾的是,探子回来后,李显忠驰马受伤,此后李显忠被授予承宣使、知同州,计划因而流产。 没过多久,李显忠回家省亲,李永奇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同州入南山,乃金人往来驿路,汝可于此擒其酋,渡洛、渭,由商、虢归朝。第报我知,我当以兵取延安而归。”不久金国陕西方面最高指挥官撒里曷来到同州,李显忠用计将其擒获。然后驰马出城,但抵达洛河时,舟船误期无法渡过。 金兵闻讯追来,李显忠知道难以带着撒里曷归宋,于是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撒里曷同意后,李显忠将其推下山崖,并派人告知其父此事。但李永奇带家人等出城后,被金兵赶上,二百余口全部遇害。 而李显忠仅以27人辗转逃到西夏,李显忠向西夏借兵20万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为取得西夏的信任,李显忠率3千人将西夏之患的 “青面夜叉”擒归,西夏这才命李显忠为将,率20万大军进入陕西。大军抵达延安城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宋金第一次和议,陕西重归于宋朝。李显忠欲归送,与西夏发生矛盾,但他挫败西夏,终于成功归宋。 李显忠招兵扩军,十几天就有数万人相投,“行至鄜州,已有马步军四万余”,“撒里曷在耀州,闻显忠来,一夕遁去”。四川宣抚吴玠急忙见到李显忠后,称赞他“忠义归朝,惟君第一”李显忠抵达临安后,宋高宗亲赐名为“显忠”,大加赏赐。 1140年,金国撕毁盟约,兀术兵犯河南。李显忠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奉命抵抗。兀术告诫部将道:“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最终金军焚庐江而走,李显忠欲率军追击,与之死战,为张俊所制止。 1141年绍兴和议后,李显忠被封为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管。他因熟悉陕西一带的地理、风土人情,几次上疏提出北伐,因而被贬官闲住。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统兵南征,李显忠身先士卒,遂有采石大捷。 宋孝宗即位后,积极准备北伐,任命主战派官员张浚为丞相,李显忠等人也得到重用。李显忠暗中与金国大将萧琦联系,计划率军经汴京打通关陕,收复鄜延,招揽旧部,以恢复中原。1163年4月,李显忠奉命出兵,行军至陡沟时,萧琦违背密约,派拐子马进攻,但被宋军击败,李显忠顺势收复灵壁,又招降虹县。 此时邵宏渊与李显忠争功,两人不合。此后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率领十万兵马反攻,李显忠率部与金兵作战,大败敌人。但邵宏渊非但不配合李显忠,反而动摇军心,纵容部下逃跑。宋军撤退时在惨败,军资器械损失殆尽,“隆兴北伐”也 宣告失败。李显忠被贬为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 此后朝廷知事情的原委,将他移镇抚州。两年后又恢复李显忠防御使、观察使,浙东副总管的职务,同时“赐银三万两,绢三万匹,绵一万两”。此后他又被封威武军节度使,左金吾上将军,赐第于临安,复太尉职。1177年七月,李显忠病死,终年69岁。宋孝宗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襄”。 李显忠一心报国,最终却屡遭贬斥,难怪《宋史》的作者会感叹道:“李显忠生而神奇,立功异域,父子破家狥国,志复中原,中罹谗构,屡遭废黜,伤哉! 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政治野心膨胀 杀夫夺权被杀 韦皇后,唐中宗第二任妻子,名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韦后于景龙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皇后被杀于宫中。 韦后之乱 弘道元年(683年)唐中宗李显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每临朝,韦后都要置幔坐在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 。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随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 此时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意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惧怕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即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韦后小传落难南方 嗣圣元年(684年)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向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此时,李显正是在流放途中。他望着碧绿的原野,深深感到这充满生机的大地和自己的心绪是那样不协调。妻子韦氏的车辆就在他后面。想到妻子,李显不由得回头望望。韦氏是中宗当太子时被纳为妃的,嗣圣元年立为皇后,中宗被废,她也遭贬黜,随从前往房陵。韦氏刚刚生个女孩,身体还很虚弱,旅途中车子的不停颠篱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为在途中生产,没有来得及准备,李显和韦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来,于是他们便给这个孩子起名叫“裹儿”。和父母痛苦得难以入眠不同,裹儿常处在熟睡之中。韦氏后面还有几辆车,分别载着他们已经长大的孩子,奴仆和一些用物。李显和韦氏到达房陵以后便定居下来。他们在房陵期间,武则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 每当听到使臣到来的消息,李显总是心惊肉颤,坐卧不安,甚至想自杀。倒是韦氏比较豁达,她劝李显说:“福祸相依,总会变化的,为什么要想到死呢?您用不着这样害怕。”李显和韦氏就这样相依为命,在房陵共同度过了十多年艰苦的生活,夫妻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每当夜幕来临,繁星满天的时候,李显遥望星空,回忆当年皇宫中的太子生活,便向韦氏保证,一旦重登帝位,定让她各方面快快活活。 回到宫中 因为朝中老臣狄仁杰常劝武则天要念及母子之情,吉项,李昭德等大臣也多次谈起让中宗李显复位,又因为武则天已经七十多岁,体弱多病,也时时想起远在他乡的李显,于是,圣历元年(698年)李显又被迎回宫中,韦氏也相随返回。李显刚回到宫中时,对外保密,他被武则天藏在一个大帐子里。 一天,武则天召见狄仁杰,又谈起庐陵王李显,狄仁杰慷慨陈词,泪流满面,情绪非常激动。武则天派人把李显从帐子中唤出,推到狄仁杰面前说:”还你储君。”狄仁杰见是李显,赶忙返到阶下一边哭一边行礼。过了一会儿,狄仁杰又对武则天说:”太子回到宫中,大家都不知道,难免有人还要议论。”武则天认为狄仁杰讲得有道理,就又用隆重的礼节,公开把李显从龙门迎进皇宫。对此,文武百官都感到非常高兴。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初二,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玮,左羽林将军(1)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乘武则大生病之机,发动宫廷政变,捕杀了武则天的亲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迎皇太子李显监国。武则大看大势已去,便在正月初三日让位给李显。初四日,李显即位于通天宫。不久,他恢复唐的国号,一切礼仪制度也都恢复到高宗永淳年间的老样。 位居皇后 几个月以后,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离开了人世。这样,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当了皇帝,韦氏又被册立为皇后。中宗第二次即位期间,灾害连年,边患不断。神龙元年四月,同官县(今陕西铜川)下了特大雨雹,被淹农家四百余户,许多燕雀都被砸死。神龙三年(707年)三月,自京师至山东发生瘟疫,百姓死亡不计其数。 昏庸乱政 这年夏天,山东,河北二十多州又发生旱灾,饿死,病死的总计数千人。但是,对这一切,中宗和韦后并不放在心上。韦后会对中宗说:”十多年的苦难我们已经受够了,现在就要过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在韦后怂恿下,中宗即位当年的十一月,他们就一起到洛阳城南门楼观看了泼寒胡战。当时天气严寒,北风凛冽,北方胡人裸身挥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韦后身穿轻裘,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神龙三年二月,中宗,韦后又和近臣们一起登上玄武门,观看宫女聚会饮酒。韦后还觉得不开心,又请求中宗命宫女左右分队,互相殴斗,以决胜负。 他们还派遣宫女开办集市,令百官公卿扮做商人前往交易,因买卖不公,大臣和宫女们互相辱骂,言词卑猥。中宗和韦后看了以后却哈哈大笑。神龙四年(公元七0八年)正月元宵节期间,中宗和韦后脱去龙凤袍,换上百姓装,带领大臣们夹杂在长安市民中间,在化度寺门前的大街上观赏花灯。这一夜,中宗还依照韦后意见,放出几千名宫女看灯,结果一半以上的宫女都跑掉了。二月,中宗,韦后和各位公主又来到金城(今陕西兴平),在梨园球场观看了拔河比赛。三月,他们游宴桃花园;四月,又游赏樱桃园,还到了隆庆池,结彩张灯,泛舟戏乐。中宗和韦后真正尝到了当天子的快活。中宗和韦后的戏游以及中宗处处依顺韦后,使朝政更加腐败。中宗第二次即位不久,就应韦后之请,追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王。对此,大臣贾虚以不合祖宗之法表示反对说:“异姓不王,古来如此。皇上刚刚复位,就大封后族,会失信于天下的。”原来,按照朝廷规定,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但是,中宗对贾虚的话根本不听。这时的中宗,只记住了以前他许诺过的话:韦后只要快活,要求什么都可以。 中宗复位以后,武则天虽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势力还很大。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这时被封为德静郡王,官拜左散骑常时。最初,张柬之,崔玄暐等人杀张易之,张昌宗之后,铭州(今河北永年)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等人说:“二张虽然根除,武三思一伙还在,应乘势把他们铲除,国家才会安定。”但是,张柬之没有听从这个意见。武三思聪明伶巧,善于观风使舵。他看到张柬之等人处置了张易之,暂时还没有顾及到他,便通过种种关系,让自己的儿子武崇训娶了韦后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也就是裹儿。这样,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巩固。武则天在世时,宫中有个叫上官婉儿的女子,因为懂得诗词歌赋,为人又柔顺,很得武则天宠爱。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继续被信用,并专掌拟定命令。不久。还被拜为昭容(女官名)。武则天在世时,上官婉儿就与武三思关系暧昧。武三思和韦后成了儿女亲家以后,通过上官婉儿中间的串通,武三思和韦后之间的关系也发展到不正常的状况。 这时的韦后完全堕落了。武三思经常入宫和韦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观看。有时武三思和韦后一起坐在龙床上玩游戏,中宗还站在一旁给出[主意]。朝廷外边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这些丑事。武三思一两天不进宫,韦后就让中宗前去看望。由于武三思和韦后勾结,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甚至朝中发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还依照韦后的意见,任命武三思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比武则天时期还要显赫得多。 攻击朝臣网罗奸佞 中宗的昏庸,韦后的乱政,武三思的得宠,使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人非常不安。他们多次劝中宗除掉武三思,削弱武氏权力,加强皇室力量。但是,这时的中宗对他们的话无论如何也听不进去了。在此之前,监察御史(2)崔皎曾向中宗进谏,中宗不但不听,反而把他的话转告给武三思,结果,崔皎不久就被贬谪。武三思知道张柬之等人在设法除掉他。使与亲信,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光禄丞宋之逊,太仆丞李俊。监察御史姚绍之互人商量对策。这五人是武三思的耳目,当时被称为”三思五狗”。”五狗”给武三思出了不少坏主意。随后,武三思又来到宫中和韦后商量,他们策划好以后,轨到中宗面前说张柬之:敬晖,袁恕己,崔玄暐,桓彦范五大臣的坏话。他们攻击说,五大臣是恃功专权,图谋不轨。 昏愦的中宗相信了,便问他们采取什么办法好。韦后和武三思建议中宗封五人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夺他们手中的实权,中宗同意了。这样,中宗便封桓彦范为扶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张柬之为汉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同时,还赐给五大臣很多染彩,锦绣,金银,鞍马。五大臣名为优宠。实被夺权。武三思把持了朝政,背后又有韦氏当靠山,更加飞扬跋扈,凡是反对他的人,一律被逐出京师,凡是为他效力的人,全部委以重任。不久,武一思认为时机成熟,就罗列罪名,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流放五大臣到遥远的边疆。桓彦范被流放到贵州(今广西贵县),遭杖杀而死;敬晖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岛海口东南),被谋害;崔玄暐被放到白川(今西博白县),半道而已;张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樊)。气愤致死:袁恕已被流放到环州(今广河池东北),被逼至疯,后遭击杀,武三思勾结韦后除掉了五大臣。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得意洋洋地对亲信们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一时间,奸佞之徒都被他网罗到身边。 纵容公主 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她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在韦后纵容下,她跋扈宫中,凌辱大臣,无视王法,为所欲为。尤其对太子李重俊更是忌恨。她曾自己写下诏书,把前一部分遮住,让中宗加盖皇帝印,中宗竟笑嘻嘻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她还曾以自己是韦后的亲生女,李重俊不是韦氏所生,要求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以顶替李重俊皇太子的地位。对上述一切,左仆射魏元忠向中宗表示反对,安乐公主竟说:”元忠是山东傻瓜,他有什么资格议论国家大事。阿武子(宫中对武则天的称呼)还可以做天子,难道天子的女儿就不能当皇帝吗 “不仅如此,安乐公主还向中宗提出,把昆明池(5)作为她自己的私人湖泊,中宗以没有先例为由委婉拒绝。于是安乐公主大怒,她命人挖掘一个定昆池,长达数里。安乐公主还派奴仆到民间抢夺女子,充当她府上的奴婢。 有人把这一情况上告到左台侍御史袁从一那里,袁从一秉公执法,逮捕了安乐公主的奴仆。安乐公上竟请中宗下令释放,软弱的中宗也竟然同意,以至袁从一气愤地说:“皇上如此办事,何以冶大下!”安乐公主一心要当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狈为奸,祸国殃民,使太子李重俊感到极大威胁和深深不满。 太子反击 神龙三年七月十一日,李重俊联合在羽林将军李多祚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后,又带兵从肃罩门冲入宫中,想擒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后。这时,中宗夜宴刚刚结束,忽听右羽林将军刘景仁报告说太子谋反,急忙带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登上玄武门。由于刘景仁调动了右羽林军,李重俊等寡不敌众,又由于中宗在玄武门上颁布诏书,宣布赦免起事人员,李重俊的一百名羽林军人心动摇,丧失斗志。结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门失利。左羽林将军李多祚被部下杀死,李重俊出逃鄠部县(今陕西卢县)后,也为部下谋害。 变本加厉 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乱后,安乐公主和韦后更加肆无忌惮。每当中宗临朝听政,韦后也都要上朝坐在帘子后面训示,景龙元年(709年)二月,韦后自称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画工画下图,让文武百官看。 韦后还指使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说:“当初,高祖当皇帝前,天下歌“桃李子”,太宗当皇帝前,天下歌“秦王破阵乐”,高宗当皇帝前,天下歌“侧堂堂”,则天皇帝当皇帝前,天下歌“''武媚娘”,升下当皇帝前,天下歌“英王石州”,“桑条书”,于此可见人心。现在皇上皇后仁德归心,一统天下,臣谨进''桑条歌''十二篇,请宣示中外,进入乐府。”中宗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这歌颂韦后的桑条歌十二篇广泛流传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已暴露无遗,朝中大臣群情激愤,议论纷纷。这时,前许州(今河南许昌)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中宗,指斥韦后干预朝政,安乐公主危害国家,揭露她们图谋不轨,告诫皇上不可不防。中宗阅后,召燕钦融上朝当面询问。燕钦融慷慨陈词,毫无惧色。中宗沉吟许多,无话可说,便让燕钦融暂时退下。谁知燕钦融还没有走出朝门,韦后便指使亲信兵部尚书宗楚客派人把燕钦融追回,当着中宗的面,在大殿的庭石上把他摔死。 毒害中宗 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进鸩,毒死了唐中宗。下一步怎么办呢?韦后心里并没有过细的筹划。特别是想到对于中宗之死,朝中大臣可能出现的议论,猜测和指责,她就更加感到不安。于是,韦后对中宗秘不发丧,先把自己的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安身之策。他们讨论后决定,由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处理国政,在东都留守;命令左金吾大将军(1)赵承恩,左监门卫大将军薛崇简率领五百精兵前往均川,防备谯王李重福。李重福是中宗的第二年,由于韦后陷害,早在中宗即位之初,就被贬谪到均州,负责当地防守,不许过问朝政,也不准前来京师。韦后心里有鬼,害怕李重福在中宗死后闹事,便对他采取了防范措施。 重立储君 韦后还和她的哥哥,任太子少保(辅佐太子的官员)的韦温商定,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 李重茂是中宗的第四子。此外,韦后又下令从各府调来五万人马,分左右营屯驻京城,以韦温总负其责,韦温的儿子和韦后的其它兄弟分晋左,右营和羽林军,保卫皇宫,一切布置妥当,韦后开始在太极殿为中宗发表,宣布遗制,临朝掌政。三天以后,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在柩前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摄政,正在韦氏及其党羽认为大局已定,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的时候,宫廷中的形势陡然起了变化!中宗的侄儿李隆基在韦氏临朝后不久,发动了政变,把韦氏一伙都杀死。真是风云突变! 唐中宗李显的悲惨一生 儿子造反妻女背叛 武则天在位期间,除了任用酷吏、宠养内侍之外,最令人垢病的是在确定皇位继承权上的摇摆不定,先是把儿子由皇帝降成皇太子,又想把李家开下改成武姓,以致于她的侄子武三思也眼巴巴地等着继承皇位,还曾把儿子赐姓武。不过虽然闹来闹去,估计也没有人真正相信她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你既然是李家的媳妇,就已经打下了李家的烙印,再说,儿子和侄子谁更近,那不明白着吗? 狄仁杰更是明确地告诉武则天,如果立侄儿当皇帝,将来姑祖母的后人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了,那么,只好把她请出宗庙。如果立儿子的话,那么还可以千秋万岁配食太庙。 武则天临了还是听了狄仁杰的话,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显,并取消自己的皇帝号,称作则天大圣皇后,死后入李式太庙,与丈夫李治合葬。 一通折腾,从终点又回到起点,这是何苦来哉! 武则天死后,关于皇位争夺并没有尘埃落地,而是更如火如荼。 李显虽然继位,但他生性懦弱,根本不是块做皇帝的料。传闻他的他的老婆和武三思有奸情,但是他毫不介意,而且还持放纵支持的态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骂俏的玩双陆游戏时,他就坐在一边观看,实在是窝囊到了极点。(双陆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赌博工具,现在已经失传,估计类似于飞行棋。) 正是中宗的软弱,这也给韦氏有了效仿武则天压皇位的想法,并在公元710年,和女儿共同毒杀李显,立李重茂为少帝。 史书评价唐中宗李显:“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 若说唐朝诸皇帝谁最悲惨,即不是战乱中继位的肃宗李亨,也不是最终亡国的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而是非这位中宗莫属。 李显22岁荣登大宝,正是风华正茂、性情激扬的年纪,正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不想身在皇位却是什么事也做不了主,在1年后草草下台,从皇帝降成了皇太子。 在武则天的高压下,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均县)、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天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要不是李贤作出了“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搞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报蔓归”这么一首诗,兼之李显性情懦弱,说不定就会被老妈砍了脑袋。 脑袋虽然保住了,不过连出生就带的“李”姓都被迫改成了“武”。 老妈临终前良心发现,把他再次推上了皇太子位,并在宰相张柬之等人兵变之下,“二进宫”当上了皇上。 忍辱负重许多年,再次上位是否应该扬眉吐气、斩杀奸佞呢?可李显不,我们看看他在朝时都干了些什么事? 如果才能不足,可以作用贤能帮助治理国家,可李显就是好赖不分、双眼如盲,偏偏重用那些盯着他皇位的野心家。 上台第一件事,李显就是明确韦氏的太后身份,这其实无可厚非,在李显软禁期间,是韦氏的劝说(“祸福何常,早晚等死耳,无遽!”)才让他从恐惧的环境(每使至,帝辄恐,欲自杀)中坚持下来。但感恩也好、宠信也罢,总要有个限度,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教训在前,李显丝毫不吸取教训,又允许韦氏参预朝政。 为彰显对韦氏的信任,李显还不顾众人反对把老丈人韦玄贞破格封王。说起这韦玄贞,李显被罢免皇位就有他的原因。 嗣圣二年,李显已经有培养自己的班底对抗母后的想法,想加封韦玄贞侍中(宰相级别)。当时受遗诏辅政的裴炎不愿意了,这不是瞎胡闹吗?韦玄贞何德何能,仗着裙带关系当个小官可以,怎么能当此大任。 李显究竟是年经气盛,对裴炎脱口说出:“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 作为一国之君,说这话实在的太过了,裴炎是一位受高宗遗命辅政的老臣,一看李显这架式,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李显见裴炎吃瘪,还得意洋洋,这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何况是一个待中,裴炎你管得着吗? 没成想,裴炎回头就到武后那儿打小报告去了,这样没有气度的皇帝,以后还不把朝廷管得乌烟瘴气,建议废掉中宗(因与武后谋废帝)。 李显正自我感觉良好,裴炎一转头有回来了,而且来的还是武后和羽林军来,武后命人扶帝下殿,李显大祸临头还一头雾水高声喊冤“我何罪?”,武后回答:“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由此,中宗降格成了卢陵王。 现在复位了,李显感觉非常好,当初不是因为封韦玄贞当侍中废帝吗?现在我直接把他封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最让人不解的,是李显对武三思的态度。武三思是什么人,臭名昭著的小人。武则天曾建立后宫,其中比较受宠的男侍是薛怀义、张昌宗等人(武则天都近70岁了,想想就别扭)。 武三思能巴结侍奉这些武后男宠,为薛怀义牵马,还盛赞张昌宗,说他是仙人王子晋的后身。(看来武三思在薛怀义、张昌宗等人身上也学到了许多闺房“本领”,要不然后来怎么能把韦皇后、上官婉儿治理的服服帖帖。)一个靠拍马屁上位的人,也堪大用? 其实是武三思应该是李显的政敌才对,武三思是武后的侄子,眼巴巴望着皇位不是一天两天了。武后曾多次有过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要不是狄仁杰的极力劝说,武三思说不定也能混个皇太子当当。面对曾经的竞争对手,李显依旧重用,任命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还赐给他铁券。铁券,在一些小说中,曾称为“免死铁券”,这铁券可不是随便赐着玩的,一般只赐给那些决定了国家安危的功臣(郭子仪就曾被赐铁券)。 只是不知这武三思有什么事关国家生死的大功,并且送给他的铁券是“自非反逆,各恕十死”。也就是说,有了这铁券,只要不是谋逆之罪,可以免十次不死。(一个正儿八经的杀人执照啊) 瞧,李显对敌人多大度(最后连老婆都搭进去了)。 李显也有不大度的时候,对曾帮助他夺回皇权的张柬之等人,他听从韦后、武三思等人的谗言,把张柬之等人明升暗降,调离京城。 韦氏听政,朝中大臣也多有怨言,在中宗刚上台时,桓彦范就毫不客气地上表:《尚书》说:如果母鸡司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败落了(《书》称“牝鸡之辰,惟家之索”)。 我发现陛下每次临朝,皇后总是坐在帷帐后面参预对军国大事的处理。臣观察历朝帝王,没有哪一个与妇人共同执政而不导致国破身亡的 桓彦范说话也很有水准,先是引经据典,然后举例说明危害,最后又提出建议:“伏愿陛下览古今之戒,以社稷苍生为念,令皇后专居中宫,治阴教,勿出外朝干国政。” 中宗李显曾受压母后的欺压,逆来顺受惯了,倒也养成个好脾气。桓彦范虽然说话难听,李显并没有当朝震怒,只是暗骂一阵腐儒。至于桓彦范的忠言,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了。 李显虽然没有记住桓彦范的话,但韦氏和武三思等人记得清清楚楚,后来还是被武三思等小人陷害致死。 由于李显这种睁眼瞎的行为,造成朝中正直之臣人人自危,大唐皇帝的威望如同熊市里的垃圾股,持续走低。在这种环境下,各种夺权的派系暗流汹涌。 最先发动的是太子李重俊。当时李重俊虽贵为太子,但由于皇帝都是窝囊废,这并非韦氏所生的太子也只能是受气包。欺负他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姐姐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最得李显和韦后喜爱,后来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常以戏弄太子为乐,甚至把太子喊为奴。 安乐公主不明事理、飞扬跋扈也就算了,但李显明知太子被感为“奴”,竟然也没有什么反应,实在有些奇怪,莫非他有更换太子的想法? 李重俊眼见形势越来越混乱,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动,必定会死在韦氏手中,在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在右羽林将军的支持下,领兵政变,将武三思和武崇训等人杀死,又进攻后宫,想杀掉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韦后和上官婉儿弄着中宗逃到了玄武们的门楼上,下诏重赏杀掉太子的人。结果,李重俊被倒戈的将士杀死。李重俊其实并没有提造反之事,但竟然被老爹命人砍下头颅,用来祭奠韦后的姘头武三思。 (李显竟然糊涂至此,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第一波夺权的(李重俊)完了,还有一波夺权的(武三思)夭折了,但争权之人如黄河之浪、过江之鲫,滚滚而来。 李显虽然是皇帝,但他没大有主见,事无巨细基本都是韦后作主。但韦后还不满足,她的偶像是婆婆武则天,她不仅要站在后面把持朝政,还要光明正大的站出来。这样,名义上的皇帝李显就成了她脚下的绊脚石。 但怎么处理李显,她犹豫不决,好歹也是多年的夫妻,并且李显也给她绝对的信任。是女儿安乐公主给了她决心,把李显彻底除掉。(老鱼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最毒妇人心啊,李显对你娘俩,那可是好得没话说啊。) 安乐公主是李显最宠爱的女儿,当然也没什么深仇大恨,但安乐公主恨李显不给她皇太女的名份,起了杀父之心。(又是一个心理变态的狠角。)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李显,被韦氏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 对母亲恭顺,可母亲夺的他皇位、软禁他;对妻子言听计从,可妻子偷汉子、背叛他;把儿子立为太子,可儿子造他反;对女儿无比宠爱,可女儿最终毒死了他。 这就是唐中宗李显的悲惨一生。 如果李显是个太平王爷,把心思全放在妻子儿女身上,倒也会逍遥一生,可惜他软弱可欺的性格和他炙手可热的座位相矛盾,决定了他如此凄惨的皇帝生涯。别人最差只是个妻离子散,可这位,在全身心付出宁愿当傀儡皇帝的情况下,被最信任的亲人毒死,可谓史上最悲惨的皇帝。 李显在家事上没处理好,国事上也是一塌糊涂。应该说,武则天给他留下的家底和环境是非常不错的,但由于李显亲小人、远贤臣,并且内部争斗不休,导致了边境的不稳。 北面的突厥进犯骚扰,西面的吐蕃也发兵滋事,最后,中宗只得将养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结婚,这才平息了西部边境。这次联姻和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外嫁不同。一为松赞干布的求婚,彰显了大唐的领导地位;一为兵临城下,被迫把女儿嫁出去求和,丢大唐的脸面。 好在中宗第二次当皇帝只有区区5年,也没采取什么大的变革措施,没造成国内的动荡,如果他多当几年皇帝,说不定安史之乱就提前到来了。 毒死中宗后,韦氏才发现自己动手太早了,和婆婆相比,她还远远不具备直接当女皇帝的条件。 武则天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就已经是皇太后,从显庆年间(公元656——661年)就开始内部辅政,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当时和高宗并称为“二圣”。到她称帝时(公元690年),已经行使朝廷大权30年,威望卓著,朝廷中大多数官员都是她提拔起来的。再者,武则天称帝时已经67岁高龄,甚至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活不到这个岁数,就算是她当皇帝,还能撑几年,最后还不是要把江山还给李家。所以当时反对的人并不是太多。 韦后则不然,首先他把持朝政满打满算不过5年,虽然同武三思合谋去掉一些反对势力,但终究在朝廷中根基太浅,何况她所依仗的武三思父子已经被李重俊杀死。再者有武则天坐皇位的前车之鉴,各路李姓王、朝廷大员对韦后登基的想法肯定已经有所防备。 中宗活着,就是韦后的一把保护伞,虽然韦后当权,但经过了中宗的授意,其他人就是有意见,也只能是向中宗提。 鼠目寸光的韦氏母女明显缺少政治斗争经验,把自己遮阴的大树锯掉。当然也里面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唐中宗李显发现了韦后和女儿的野心,于是幡然悔悟,决定制止两人的行为。韦氏母女权势熏心,最终铤而走险毒杀李显。 李显死后,武后立即把中宗最小的儿子,只有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暂时送上皇位。韦皇后的想法是和原来的武则天一样摄政,掌握大权,待时机成熟之后取而代之。 可惜,理想总是可望不可及,现实与梦境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当时,朝堂之上存在着三大势力,一方是以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为首的皇后势力,一方为太平公主势力,一方为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的势力。 权力争夺面前,亲情都成了狗屁。 中宗尸骨未寒,三方就开始密切磋商蛋糕分配问题,经过再三权衡各自的实力后,确定写一份子虚乌有的中宗“遗诏”,内容主要包括: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太平公主职务不变。 应该说这份“矫诏”(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是根据三方势力的实力以及大义、名分制订,基本符合三方的利益。 “人心不足蛇吞象”,韦后不想把自认为自己胜利的果实分给别人,偷偷把内容改为立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从而达到架空李旦,自己专权的目的。 韦后私自改了所谓的“遗诏”,自以为阴谋得惩,又想办法进一步算计李旦和太平公主(“密与韦温、安乐公主谋去之”)。 这种钻头不顾腚的行为必然遭到了另两方势力的反对,在李重茂上位后仅10天。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突然发动政变,偕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简率领羽林军上万骑包围后宫,诛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将韦氏一派一举铲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韦后和安乐公主这两位疯狂的女人,一切美梦如同肥皂泡一样砰然碎裂。 唐中宗李显暴毙之谜 历史上唐中宗李显怎么死的? 唐中宗皇后韦氏的擅权乱政,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表露,安泰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同谋进鸩,毒死了唐中宗。关于韦后与安泰公主同谋毒死中宗在那时便是存疑的,韦后真的毒死了唐中宗李显吗? 中宗被韦后鸩杀一事《旧唐书》没有记录,只见于时间更尔后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只说人们猜疑是安泰公主与御医同谋毒死了唐中宗,其实不确定。 并且韦后鸩杀中宗时是很是愚笨的勾当,以她以往把持权益的表现来看是很不合适逻辑的。别的韦后被李隆基杀身后,仍以以一品诰命夫人的报酬厚葬,如果她真是凶手,不大概获得这个报酬。 综上,《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韦后毒死中宗一事的记录甚不谨慎,有编照汗青之嫌。 关于唐中宗的暴崩,《资治通鉴》是这么记实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共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由于韦后担心与马秦客、杨均偷情的变乱被唐中宗懂得后会杀了她,因此就与盼望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商量,由马奏客与杨均联手做一些毒饼,然后再由安乐公主送去唐中宗吃,唐中宗吃后就立马暴亡。 韦后秽乱宫闱,唐中宗又不是不懂得,一顶帽子是戴,一百顶也是戴,怎样突然间韦后又怕奸情败露了呢?唐中宗活着的时候,不但从没有给韦后建造过麻烦,反倒是时时坦护着韦后母女,韦后母女干嘛关头死他。 再说了,只要唐中宗活着,以他的概况韦后母女更能大公至正地克制安国相王李旦、平静公主等异党。《旧唐书》中提到安乐公主时,只是说她盼望当皇太女,而并没有说她毒死父皇的活动。 李唐皇室,不绝就有气疾、风疾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家眷遗传病史。先前不管是唐太宗、长孙皇后,还是唐高宗李治,都是死在了家眷遗传病史里。按照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55岁的唐中宗忽然死于家眷遗传病是彻底有大要的。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韦后母女会被说成为杀死唐中宗凶手呢?大概原因是后来源史的乐成者(唐玄宗李隆基)出于政治的需要,才故意这么说的。毕竟历史从来都是由乐成者誊录的,但不管怎样说,唐中宗忽然暴崩却是究竟。 唐中宗李显怎么死的? 公元710年5月,一个地方小官燕钦融上书求全谴责韦皇后奸淫,干与朝政。中宗切身召燕钦融来京诘问,韦皇后传授信党喝令卫士当众将燕钦融摔死。中宗看了,表露了很难看的脸色。韦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奸淫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武则天。母女两便密谋害死中宗,韦皇后懂得中宗爱好吃饼,因此号令情夫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切身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号令宫女送着迷龙殿。中宗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顺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忽然腹中绞痛,扑倒在榻上乱滚,太监匆忙去报告韦皇后,韦皇后故意磨蹭,拖了很久才来,见中宗痛苦的样子,还假装问中宗怎样了。中宗已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嘴哭泣的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则天召回国都,重新被立为太子。中宗很过细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媾和武氏缔姻。就这样,他的一个女儿即后来的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别的一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联姻,无疑是想经过进程裙带关系安宁创建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离间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扳连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不问可知,张易之、张昌宗已对中宗一家构成了威胁。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闯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挑唆则每天子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2月,复国号为唐。中宗复位后,登时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拦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皇后介入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名誉。将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婉儿为昭仪。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神龙三年八月三日加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景龙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龙殿,终年55岁,庙号中宗,谥号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武后生四个儿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两位皇兄一死一废今后,李显被立为太子。 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中宗比高宗加倍庸柔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他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欲以韦皇后之父韦元贞为侍中(宰相职),裴炎固急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顾恤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勾当大为恼火,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中宗前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需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间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抚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即是赐死,何必如此惶恐。”韦氏的鞭策勉励、帮手、安抚,才使他在逆境中对立着活了下去。因此,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很是深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意你的任何愿望。” 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很是名誉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武三思和韦后的关系很是暧昧,隔几天就进行一次不正之风.有一天,两人刚刚"完事",便在床上衣衫不整的打赌,唐中宗上完早朝今后,见二人正赌,还欢欣鼓舞的帮人流派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情!张柬之等大臣目睹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拆除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国都。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皇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公元707年策划羽林军共三千多人,杀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因寡不敌众,两李被杀。韦皇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国都,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自愿去办。 有个期间,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解释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即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皇后的怂勇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张扬出去有损体面,中宗也只得不明了之。又有一次,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号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特别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坐不起来,手脚乱爬。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暴崩之谜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实,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了。《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共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变乱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感受中宗碍手碍脚。因此,大家连系搞出了一碗毒汤饼。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即是唐中宗弃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奸淫,干与国政,宗族富强;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有人状告皇后奸淫,公主、驸马和大臣谋逆,中宗当然要把告状人燕钦融找来当面盘问。面对中宗声色俱厉的盘问,燕钦融大义凛然。其实,中宗对妻子和女儿也不是彻底没成心见,现在这些丑事连地方小官都懂得了,中宗也感受挺没面子的,因此就默默地把燕钦融给放了。没想到燕钦融才出大殿,就被韦皇后的死党——宰相宗楚客派人杀死在殿前。中宗当然没有追究,但却头一次表现出了超乎平常的愤怒。韦皇后和她的同党这才担心起来,开始想对策了。 那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对策呢?那即是下毒害死唐中宗。但是,变乱真的是这样吗?我个人以为,中宗理当不是被毒死的。为什么呢? 第一个出处是在现存史册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皇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弃世十八天后,平静公主和李隆基连系策划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战士说:“韦皇后毒死先帝,我们今日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较着,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出处,不足以作为了解究竟的按照。 第二个出处,彻底把安乐公主作为后背讲义来看待的《旧唐书》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不少细节,但是却根柢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较着,这样的巨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偏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 第三个出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当然政变打出的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恶贯满盈,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样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 第四个出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实际需要。她们当时的筹办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病笃挣扎,毒死皇帝的记实并不可信,属于当时乐成者的大话。 那么,唐中宗怎样会死得如此突然呢?这就要考虑李显的家眷遗传病史了。妇孺皆知,李唐家眷成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齐全患了“气疾”、“风疾”,这在当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 此外,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的环境下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 但是,不管若何,唐中宗的死,对于当时政坛来说又是一场大地震,惹出了一系列的权力纷争,最终由李隆基得到乐成政权,唐朝也进入短暂的稳定发展期间。 唐宫秘史:唐中宗李显为何要纵容韦皇后偷情? 大唐王朝的女子都比较恣。武则天当皇帝更让妇女同胞们扬眉吐气。只是一些小人物也东施效颦,装模作样也捧心皱眉,只是,不但没有迷倒众生,反而让人大倒胃口。韦皇后就是这群头脑发热,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诸多女人中的一个。韦皇后在唐中宗复位之后,就积极谋划夺权,做出种种举动。而对于妻子的各种要求,唐中宗也无不应从。先是封韦皇后的父亲为王,抬高身价;在走上朝堂,和中宗一起处理朝政;三者遍封诸韦,使分掌京师军政。而最重要的是团结武氏一党。当时在朝中有两派人马,一是代表武则天时代的武氏一派,突出代表是武三思;二是以张柬之和敬晖为首的革新派。两派水火不容。韦皇后瞻前顾后,选择了武三思作为自己的盟友。 作为革新派的张柬之等人,有着比较正直的品行,关键是对于政务,是铁杆的李唐一派,认为女子不能干政,全都一边凉快去,当年武则天就是这么被轰下台了,怎么还会和韦皇后联手呢。而武三思虽然在则天朝曾经有希望成为太子,又是个有着皇帝梦的人,可是现在武则天已经逊位,武三思已经没有了最强大的后台,没有了做皇帝的大义。而张柬之等人的成功革命,也大大削弱了全国武氏一派的力量。在韦皇后看来,武三思也就是一只没有牙齿的猛虎而已,不足为惧,相对还是死脑筋的读书人难缠。可两人要只是单纯的政治联手也就罢了,竟然还发生奸情,并且明目张胆,朝臣尽知道。而客观上为韦皇后拉皮条的,就是唐中宗。当初,中宗和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宗训,安乐公主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不想自己的夫家没落,而韦皇后也深深知道武氏虽然落魄,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压榨的资源还很多。 只是如何过唐中宗这一关呢?作为前政敌,武三思可是多次刺杀唐中宗,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让这两个人和睦相处实在太难了。可因为另一个女人的援手,万里冰川也瞬间融化。这个女人就是上官婉儿。这女人也是为风云人物,说是妖姬也行,说是才女也行。当年武则天杀死了上官仪,可上官婉儿却成了武则天的最信任的人之一,这个女人当有何等残忍的心性,才能做到每天满脸笑意的和自己的杀父仇人相处。而唐中宗即位之后对上官婉儿更加宠信,封她为婕妤,让婉儿专门负责草拟诏令,执掌宫中事务。可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私通,于是就像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又亲自带着武三思去向中宗求情。于是武三思重新活跃在中宗朝的政坛上。上官婉儿是为了情人才这么做?不是。甚至可以猜测,上官婉儿和武三思没有一点真情,她不过是看中了武三思的势力而已。上官婉儿没有什么亲族,一个单身女子,在群狼环伺的政治战场上如何才能生存?只能是借力打力,以求平衡。 此时,武三思和韦皇后还是君臣关系,盟友关系。可因为一件事,两人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一天唐中宗和韦皇后玩双陆,武三思求见。唐中宗就让武三思来代替自己,自己在一旁帮助两人数筹码。两人你来我往,不时有些肢体接触,加上武三思能说会道,眉来眼去,两人之间有了些特别的意思。《资治通鉴》中记载:“三思遂与后通。”这个遂字不简单,一般理解是“于是”、“就”,可仔细品味,就连司马光等人都觉得促成两人通奸的人就是唐中宗,不然怎么会用表示因果关系的“遂”字呢?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一男一女之间,如何才能表示彼此绝对信任、亲密无间?最好、最简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发生关系。于是韦皇后和武三思私通也是自然之理。那为何唐中宗会如此呢?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有外遇,更何况是一国之君! 原来,当年唐中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和韦皇后被贬到房陵,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暗杀,被赐死,有时候想的太难受了,就想干脆一死了之。这时候韦皇后就会劝说中宗,说,福祸本是不固定的,而人总是会死,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呢?中宗正是因为有韦皇后的劝说,才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死亡的恐惧,活着回到了京师。当年,唐中宗私下里对韦皇后发誓说,假如以后我能重见天日,一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正是两位夫妻有这同患难、这份特殊的情谊,有中宗的这份誓言,唐中宗对韦皇后的中宗乖戾的行为统统包容。而我们从中宗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这位男人生性懦弱,远不如韦皇后求胜欲望强烈,没有了斗志和欲望,在这个虎狼世界是很难生存的。于是,在几年之后,韦皇后勾结安乐公主,以及朝中亲韦势力毒杀了唐中宗,拥立所谓少帝登基,自封为皇太后,做起了称帝的美梦。 古代女人眼中的中国好男人唐中宗李显 李显,老妈就是武则天。在这样的强势母亲面前,李显不知不觉地摒弃了“男尊女卑”的这一不良封建思想,对女性非常尊重。他第一次做皇帝的时候,就打算给妻子韦氏一个惊喜,要把宰相的位子给岳父韦元贞,另一位老宰相裴炎觉得不妥,认为宰相这个位子可不是彩礼。李显对这种阻碍他孝顺老丈人的行为非常生气,很冲动地吼道:“我就是把这个天下交给岳父也没什么不行的,何况一个宰相的位子!”裴炎听到这话吓得不得了,连忙向武则天打小报告。武则天气得不得了,自己老妈还没做皇帝呢,居然就说要自己丈人做皇帝,太大逆不道了。直接把李显废了,将他赶到湖北反思去。 经此一劫,李显彻底领悟到了女性的力量有多强悍。在湖北面壁的困难日子里,李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就吓得想自杀。妻子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是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怪不得作者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老婆;每一个失败男人的前面,都有一位强悍的老妈。”李显对韦氏的爱心非常感动,发誓道:“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武则天终于又把李显召回京城,重新立为天子。后来武则天病重,大臣们发动政变,武则天退位,李显真的又当皇帝啦!“这回绝对没人可以阻挡我了。”李显心里乐开了花,第一件事就是立韦氏为皇后。可惜当时老丈人已经去世了,该如何回报韦氏的患难深情呢?最好的报答就是让韦皇后参预朝政。韦氏的感觉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见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尝试,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李显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 俗话“饱暖思淫逸”,地位的改变让韦氏的狼虎情怀急剧膨胀。她对亲家翁武三思的威武和伟岸非常欣赏,武三思当然没有理由拒绝皇后的好意。两人的发展很快,已经到了一同坐在床上赌钱的程度。李显一次开完朝会回宫,看到韦氏和武三思正赌着,猜猜李显会是什么反应?他兴致勃勃地帮两人数筹码!这样的男人哪里找去啊…… 一个地方小官上书,指责韦皇后淫乱,干预朝政。李显看后很生气,后果当然很严重,把那小官召到殿前,喝令卫士将他摔死。可以说,李显对韦氏的情怀应了一句话:爱情使人盲目。可惜,这位超级好男人55岁时死了,史书上说他是被韦氏和女儿合谋毒死的。我实在想不透如此好男人,韦氏有什么必要害死他呢?李显死后不久,他的侄子李隆基发动政变诛灭韦氏和武氏两族。我以为,李显要是泉下有知,应该是很伤心的。 唐中宗李显之死 韦后未必就是真正的凶手 要说史上最可怜的皇帝,绝对会有不少人想到唐中宗李显,据史书记载这个可怜的男人兼皇帝先是有一个千万不见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他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最终被老婆和女儿联手毒死。不过历史永远是个谜,真实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呢? 当然,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了。《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让母亲先当皇帝,自己再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唐中宗碍手碍脚。于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主谋,杨均和马秦客运用专业特长,一个负责做饼,一个负责往里面配毒药,几个人分工合作,一下子就搞出了一碗香喷喷的毒汤饼。这碗毒饼是怎么送给中宗的呢?《资治通鉴》里没说,这给了今天影视剧里足够的想象空间。最常见的一种想象是唐中宗半夜批奏表,忽然感到肚子饿了,正想吃东西的时候,安乐公主笑吟吟地出现了,手里托着一碗汤饼,说父皇饿了吧,我给您送夜宵来了。唐中宗一看女儿如此体贴,大为感动,一口气吃了个精光,结果吃完没多久,就腹痛不止,七窍流血,一命呜呼。大体情节特别类似于《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毒杀武大郎那一出。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有人状告皇后淫乱,公主、驸马和大臣谋逆,这可是大事,中宗当然要把告状人燕钦融找来当面盘问。如果他告状属实,那是国家的政治灾难,必须慎重对待;当然如果是诬告,告状者本人就要万劫不复了。面对中宗声色俱厉的盘问,燕钦融坚持原告,大义凛然。其实,中宗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见,现在眼看着朝廷这些丑事连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也觉得挺没面子的,于是就默默无语,把燕钦融给放了。没想到燕钦融才出大殿,就被韦皇后的死党——宰相宗楚客派人杀死在殿前。仗义敢言的臣子血溅殿阶,中宗虽然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但是却头一次对妻子女儿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愤怒。韦皇后和她的党羽这才担心起来,开始想对策了。那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对策呢?那就是下毒害死唐中宗。 按照这种说法,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争夺权力、掩盖罪行,一个谋杀亲夫,一个谋杀慈父,真是丧尽天良,罪不容诛。但是,我们也知道,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而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又是以后宫廷斗争的失败者,被剥夺了话语权。所以我们就不免要怀疑一下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以为,虽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对权力的热爱有目共睹,虽然史书没有之前中宗患病的记录,此时死亡显得有点突然,虽然目前所有的史书都众口一词地说,中宗是被妻子和女儿毒死的,但我还是认为,中宗应该很有可能不是被毒死的。为什么呢? 中宗被韦后毒杀一事《旧唐书》没有记载,只见于时间更往后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只说人们怀疑是安乐公主与太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并不确定。 而且韦后毒杀中宗时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以她以往操纵权柄的表现来看是很不符合逻辑的。另外韦后被李隆基杀死后,仍以以一品诰命夫人的待遇厚葬,如果她真是凶手,不可能得到这个待遇。 综上,《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韦后毒死中宗一事的记载甚不严谨,有编照历史之嫌。 意思是说,韦后在与宗楚客搞婚外恋的同时,还另外与多名男人上床,在这些陪她上床的男人当中,散骑常侍(皇帝身边的侍从顾问)马秦客精通医术,而光禄少卿(膳食部官员)杨均则是个烹调高手。 由于韦后担心与马秦客、杨均偷情的事情被唐中宗知道后会杀了她,于是就与渴望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商榷,由马奏客与杨均联手做一些毒饼,然后再由安乐公主送去唐中宗吃,唐中宗吃后就立马暴亡。 韦后秽乱宫闱,唐中宗又不是不知道,一顶帽子是戴,一百顶也是戴,怎么突然间韦后又怕奸情败露了呢?唐中宗活着的时候,不但从没有给韦后制造过麻烦,反倒是时时坦护着韦后母女,韦后母女干嘛要害死他。 再说了,只要唐中宗活着,以他的名义韦后母女更能名正言顺地压制安国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异党。《旧唐书》中提到安乐公主时,只是说她渴望当皇太女,而并没有说她毒死父皇的行为。 这样看来,说韦皇后母女狗急跳墙,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毒死皇帝的记载也不可全信,很有可能是属于时利者的谎言。 当然,有人会问,唐中宗如果不是被毒死的,他怎么会死得如此突然呢?为什么死前没有一点征兆?我想,这就要考虑李显的家族遗传病史了。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一类的毛病,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太宗活了五十二岁,唐高宗活了五十六岁,对比父亲和爷爷的寿数,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另外,虽然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病症,并且持续发病很长时间,像当年的唐高宗李治那样,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缠绵病榻。但是,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这类病症即使到今天也常常令医生束手无策,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呢!所以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么疾病症状的情况下忽然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这样看来,史书上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推测。 为何身为皇帝的唐中宗李显却欣然接受绿帽子 说起“绿帽子一词”恐怕任何一个已婚男人听到,都会立刻激起一身鸡皮疙瘩,生怕发生在自己身上。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作为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已经是怕到了发疯的地步,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史上奇葩皇帝,面对自己的老婆的红杏出墙,不但不以为然,反倒觉得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这种奇葩举动实在是让世人难以理解,媳妇被别的男人搂在怀里,却无动于衷,拍手叫好!这个人就是唐中宗李显。一个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窝窝囊囊的软蛋皇帝。 身为一国之君,为何能容忍“后院起火”,心甘情愿戴绿帽子,丧尽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尊严? 据《新唐书·列传第一》说:“帝(李显)幽废,与后约:‘一朝见天日,不相制。’”按照现代的解释,大概意思是“等我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让随心所欲,想咋玩咋,我决不阻拦,包括性生活。”在房州十几年,他们夫妻感情还是蛮深厚的。两《唐书.后妃传》中称“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705年,李显终于翻身了。在张柬之的帮助下,从衰老的武则天手里接过了皇权,而此时也到了兑现诺言的时候。 可怜的李显并没有食言。韦氏封为皇后之后,为所欲为,朝野上下,一切由韦氏摆布,中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一个给中宗戴上绿帽子的人是一个叫武三思的朝廷大臣,因为给中宗介绍了老相好上官婉儿,深得皇帝的信赖,因此在多次出入皇宫后,武三思与韦皇后套上了近乎,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皇后不久就轻而易举地给中宗戴上绿帽子。两《唐书》上说:“武三思蒸于后”。而此刻中宗对皇后偷情并没有什么反应,外人看来就是默许了这种行为。 有一次,韦后邀请武三思到自己的寝宫中玩双陆(一种六子棋),猜输赢,而中宗居然乐此不疲地在一旁为他们记输赢。而之后趁中宗不在,他们俩竞在御床上翻云覆雨,好不快活。后来中宗知道此事以后,却并不认为这是大不敬,反而觉得韦氏虽然年已半老,仍有人对她感兴趣,反倒替她高兴。介绍到这里,小编也不得不为史上有这样一位“气度”实为不凡的皇帝而竖起拇指。 唐中宗时期,由于中宗对皇后出轨的纵容,使得后宫极为淫乱。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绿帽子,也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相传有一年元宵节,韦后与中宗一同身着便服到京城赏花灯,当时下令把数千后宫妃婢放出来夜游,大多宫女身居后宫饥渴难耐,借此机会纷纷在外“打野食”,甚至不再回宫。数千宫女,这个数字,恐怕应该创下了“绿帽子”吉尼斯纪录了。 唐中宗李显 史上唯一被老婆和女儿毒死的皇帝 董卓毒死过汉少帝刘辩,隋炀帝杨广毒死过亲生父亲杨坚,宋太宗赵光义毒死过南唐后主李煜,后梁太祖朱温毒死过唐昭宣帝李柷……中国历史上被毒死的皇帝还真不少,但是要说到被老婆和女儿毒死的皇帝,那就比较罕见了,罕见到历史上只有一位,他就是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其老婆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淫乱后宫的韦后。唐中宗李显一生前后两次称帝,是唐朝的第四和第七位皇帝,共在位不到6年。他是唐朝历史中最庸弱无能的皇帝之一,最终被老婆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毒杀。 唐中宗李显贵为九五之尊,作为他的老婆和女儿以及大唐王室所有的至亲好友来说都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再说了,妻为夫荣,那为什么韦氏还要伙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呢? 起初,唐中宗和韦氏两人是非常恩爱的,而且还一起共患难过14年,韦氏从来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毒害自己的丈夫。命运弄人,历史却偏偏为韦氏制造了一个这样的机会,上演了她与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的一幕悲剧,其中缘由到底如何?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公元684年元月,唐中宗初登大宝,根基不固,且没有实权,朝中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唐中宗常常因此发火,与武则天也频频发生冲撞,武则天极为恼怒,于公元684年2月便废唐中宗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城。 唐中宗只做了一个多月的皇帝,屁股还没捂热,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废,撵出了长安城。尽管这样,武则天还是难以消气,加之害怕被唐中宗夺权,先后软禁他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老婆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唐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因此,唐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果真,唐中宗一语中的,后来他真的再次重登皇位。而他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的父亲为王。唐中宗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当年他被软禁时,老婆韦氏14年来陪伴自己不见天日所尝受艰难痛苦的一种补偿和感恩!从此之后,唐中宗对韦皇后百般宠爱、言听计从。 或许正是唐中宗对她的这种宠信,让她开始变得权利熏心,且滥用权力、胡作非为,淫乱后宫的事常有发生。《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唐中宗碍手碍脚。于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俩便决意密谋害死唐中宗。 韦皇后知道唐中宗喜欢吃饼,于是命令情夫马秦客配置了毒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俩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唐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唐中宗腹中绞痛,口吐鲜血,没多久便一命呜呼了,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自从唐中宗被毒死以后,韦皇后遂立唐中宗的第四子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殇帝,李重茂虽贵为皇帝,但却形同傀儡,由韦皇后临朝称制,掌握一切大权。可惜的是她临朝称制的美梦没多久就破灭了。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起兵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拥立唐中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复位(唐睿宗李旦原为唐朝第五位皇帝,是唐中宗被废后接任的帝位),废黜李重茂,恢复其温王爵位,先后幽禁于集州、房州。从此,唐朝进入了短暂的稳定。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被至亲者毒死的皇帝不在少数,但是要说到被老婆和女儿这样的至亲者毒死的皇帝,历史上恐怕也就只有唐中宗李显一人了。(陈令申) 史上没人比他更牛 唐中宗是正宗六位帝皇丸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是中国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李显复位,废周为唐。即皇帝位后,放宫女3000余人出宫,仍旧重用武三思等人,武三思与韦后勾结,将反对武氏集团的张柬之等人排挤出朝。朝政被皇后韦氏把持。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兵诛武三思等人,事败被杀。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其实看其简历不但不牛,基本上算是比较弱的。史书评价唐中宗李显:“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那他为什么又是中国历史上上最牛的皇帝呢?这是因为父亲-唐高宗-李治;母亲-武周皇帝-武则天;本人-唐中宗-李显;儿子-唐少帝-李重茂;弟弟-唐睿宗-李旦;侄子-唐玄宗-李隆基,而且要命的是他自己也是皇帝,是一个罕有的“六位帝皇丸”。他的故事太精彩了,往下看: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过世后,他儿子小李唐高宗李治不但继承了他老子的江山,也继承了他的女人武媚。经历了两任皇帝的武则天,在李治晚年,武则天已经能和他老公李治一起“垂帘听政”了。李治死后,他的儿子、唐太宗的孙子李显终于登上历史舞台了,号称唐中宗。 原本李显只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三子,本来皇帝的宝座是轮不到他的。但他的两个亲哥哥李弘和李贤都被武则天杀了。虎毒尚不食子,武则天却连续杀了三个儿女, “这个女人不简单”。可是,李显只做了两个月的皇帝,屁股都还没捂热,就被他老妈武则天赶到湖北房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四弟唐睿宗李旦。这个李旦同样没坐多久的皇帝宝座,武则天正式撇开儿子,自立为皇帝。 武则天在争议声中渐渐老去,李显又被他老妈武则天记起了。当他老妈派去召他回来当太子时,李显以为是老妈派来杀他的,吓得差点上吊自杀。还好没自杀成。不在大唐忠臣们的努力下,李显第二次登上皇位,仍称唐中宗。李显虽然继位,但他生性懦弱,根本不是块做皇帝的料。正是中宗的软弱,这也给韦氏有了效仿武则天压皇位的想法,并在公元710年,和女儿共同毒杀李显(另一说:死于突发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他的儿子李重俊在老爸被毒死后,继位皇帝。不幸的是,李重俊的堂兄妹,他四叔李旦、也就是曾经的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和女儿太平公主,在杀了三婶、也就是李重俊的老妈后,又把无依无靠的孤儿李重俊拉下皇位。李旦和他三哥一样,第二次登上皇位,仍叫唐睿宗。接下来顺理成章了,李旦晚年“被主动”退位,李隆基继位,史称唐明皇或是唐玄宗,开元盛世到来了!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历史就是这样有趣! 唐朝韦后之乱:揭唐中宗皇后韦氏乱政夺权之谜 韦后之乱是指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皇后毒死中宗,阴谋夺权。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欲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什么是韦后之乱? 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指代中国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氏(?~710),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期间夫妇二人同经风雨,故而中宗对韦后有极高的信任。 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作为信任与报答,中宗每次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相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此时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为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惧怕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 中宗驾崩后,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即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详细经过 嗣圣元年(公元六八四年)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向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樵悻,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此时,李显正是在流放途中。他望着碧绿的原野,深深感到这充满生机的大地和自己的心绪是那样不谐调。妻子韦氏的车辆就在他后面。想到妻子,李显不由得回头望望。韦氏是中宗当太子时被纳为妃的,嗣圣元年立为皇后,中宗被废,她也遭贬黜,随从前往房陵。韦氏刚刚生个女孩,身体还很虚弱,旅途中车子的不停颠篱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为在途中生产,没有来得及准备,李显和韦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来,于是他们便给这个孩子起名叫“裹儿”。和父母痛苦得难以入眠不同,裹儿常处在熟睡之中。韦氏后面还有几辆车,分别载着他们已经长大的孩子,奴仆和一些用物。李显和韦氏到达房陵以后便定居下来。他们在房陵期间,武则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每当听到使臣到来的消息,李显总是心惊肉颤,坐卧不安,甚至想自杀。倒是韦氏比较豁达,她劝李显说:“福祸相依,总会变化的,为什么要想到死呢您用不着这样害怕。”李显和韦氏就这样相依为命,在房陵共同度过了十多年艰苦的生活,夫妻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每当夜幕来临,繁星满天的时候,李显遥望星空,回亿当年皇宫中的太子生活,便向韦氏保证,一旦重登帝位,定让她各方面快快活活。因为朝中老臣狄仁杰常劝武则天要念及母子之情,吉项,李昭德等大臣也多次谈起让中宗李显复位,又因为武则大已经七十多岁,体弱多病,也时时想起远在他乡的李显,于是,圣历元年(公元六九八年)李显又被迎回宫中,韦氏也相随返回。李显刚回到宫中时,对外保密,他被武则天藏在一个大帐子里。 一天,武则天召见狄仁杰,又谈起庐陵王李显,狄仁杰慷慨陈词,泪流满面,情绪非常激动。武则天派人把李显从帐子中唤出,推到狄仁杰面前说:“还你储君。”狄仁杰见是李显,赶忙返到阶下一边哭一边行礼。过了一会儿,狄仁杰又对武则大说:“太子回到宫中,大家都不知道,难免有人还要议论。”武则天认为狄仁杰讲得有道理,就又用隆重的礼节,公开把李显从龙门迎进皇宫。对此,文武百官都感到非常高兴。神龙元年(公元七0五年)正月初二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玮,左羽林将军(1)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乘武则天生病之机,发动宫廷政变,捕杀了武则天的亲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迎皇太子李显监国。武则大看大势已去,便在正月初三日让位给李显。初四日,李显即位于通天宫。不久,他恢复唐的国号,一切礼仪制度也都恢复到高宗永淳年间的老样。 几个月以后,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离开了人世。这样,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当了皇帝,韦氏又被册立为皇后。中宗第二次即位期间,灾害连年,边患不断。神龙元年四月,同官县(今陕西铜川)下了特大雨雹,被淹农家四百余户,许多燕雀都被砸死。 神龙三年(公元七o七年)三月,自京师至山东发生瘟疫,百姓死亡不计其数。这年夏天,山东,河北二十多州又发生旱灾,饿死,病死的总计数千人。但是,对这一切,中宗和韦后并不放在心上。韦后会对中宗说:“十多年的苦难我们已经受够了,现在就要过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在韦后怂恿下,中宗即位当年的十一月,他们就一起到洛阳城南门楼观看了泼寒胡战。当时天气严寒,北风凛冽,北方胡人裸身挥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韦后身穿轻裘,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神龙三年二月,中宗,韦后又和近臣们一起登上玄武门,观看宫女聚会饮酒。韦后还觉得不开心,又请求中宗命宫女左右分队,互相殴斗,以决胜负。 他们还派遣宫女开办集市,令百官公卿扮做商人前往交易,因买卖不公,大臣和宫女们互相辱骂,言词卑猥。中宗和韦后看了以后却哈哈大笑。神龙四年(公元七0八年)正月元宵节期间,中宗和韦后脱去龙凤袍,换上百姓装,带领大臣们夹杂在长安市民中间,在化度寺门前的大街上观赏花灯。这一夜,中宗还依照韦后意见,放出几千名宫女看灯,结果一半以上的宫女都跑掉了。二月,中宗,韦后和各位公主又来到金城(今陕西兴平),在梨园球场观看了拔河比赛。三月,他们游宴桃花园;四月,又游赏樱桃园,还到了隆庆池,结彩张灯,泛舟戏乐。中宗和韦后真正尝到了当天子的快活。中宗和韦后的戏游以及中宗处处依顺韦后,使朝政更加腐败。中宗第二次即位不久,就应韦后之请,追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王。对此,大臣贾虚以不合祖宗之法表示反对说:“异姓不王,古来如此。皇上刚刚复位,就大封后族,会失信于天下的。”原来,按照朝廷规定,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但是,中宗对贾虚的话根本不听。这时的中宗,只记住了以前他许诺过的话:韦后只要快活,要求什么都可以。 中宗复位以后,武则天虽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势力还很大。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这时被封为德静郡王,官拜左散骑常时。最初,张柬之,崔玄暐等人杀张易之,张昌宗之后,铭州(今河北永年)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等人说:“二张虽然根除,武三思一伙还在,应乘势把他们铲除,国家才会安定。”但是,张柬之没有听从这个意见。武三思聪明伶巧,善于观风使舵。他看到张柬之等人处置了张易之,暂时还没有顾及到他,便通过种种关系,让自己的一儿子武崇训娶了韦后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也就是裹儿。这样,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巩固。武则天在世时,宫中有个叫上官婉儿的女子,因为懂得诗词歌赋,为人又柔顺,很得武则天宠爱。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继续被信用,并专掌拟定命令。不久。还被拜为昭容(女官名)。武则天在世时,上官婉儿就与武三思关系暧昧。武三思和韦后成了儿女亲家以后,通过上官婉儿中间的串通,武三思和韦后之间的关系也发展到不正常的状况。 这时的韦后完全堕落了。武三思经常入宫和韦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观看。有时武三思和韦后一起坐在龙床上玩游戏,中宗还站在一旁给出[主意]。朝廷外边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这些丑事。武三思一两天不进宫,韦后就让中宗前去看望。由于武三思和韦后勾结,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甚至朝中发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还依照韦后的意见,任命武三思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比武则天时期还要显赫得多。 中宗的昏庸,韦后的乱政,武三思的得宠,使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人非常不安。他们多次劝中宗除掉武三思,削弱武氏权力,加强皇室力量。但是,这时的中宗对他们的话无论如何也听不进去了。在此之前,监察御史(2)崔皎曾向中宗进谏,中宗不但不听,反而把他的话转告给武三思,结果,崔皎不久就被贬谪。武三思知道张柬之等人在设法除掉他。使与亲信,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光禄丞(3)宋之逊,太仆丞(4)李俊。监察御史姚绍之互人商量对策。这五人是武三思的耳目,当时被称为“三思五狗”。“五狗”给武三思出了不少坏主意。随后,武三思又来到宫中和韦后商量,他们策划好以后,轨到中宗面前说张柬之:敬晖,袁恕己,崔玄暐,桓彦范五大臣的坏话。他们攻击说,五大臣是恃功专权,图谋不轨。 昏愦的中宗相信了,便问他们采取什么办法好。韦后和武三思建议中宗封五人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夺他们手中的实权,中宗同意了。这样,中宗便封桓彦范为扶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张柬之为汉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同时,还赐给五大臣很多染彩,锦绣,金银,鞍马。五大臣名为优宠。实被夺权。武三思把持了朝政,背后又有韦氏当靠山,更加飞扬跋扈,凡是反对他的人,一律被逐出京师,凡是为他效力的人,全部委以重任。不久,武一思认为时机成熟,就罗列罪名,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流放五大臣到遥远的边疆。桓彦范被流放到贵州(今广西贵县),遭杖杀而死;敬晖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岛海口东南),被谋害;崔玄暐被放到白川(今西博白县),半道而已;张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樊)。气愤致死:袁恕已被流放到环州(今广河池东北),被逼至疯,后遭击杀,武三思勾结韦后除掉了五大臣。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得意洋洋地对亲信们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一时间,奸佞之徒都被他网罗到身边。 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她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在韦后纵容下,她跋扈宫中,凌辱大臣,无视王法,为所欲为。尤其对大子李重俊更是忌恨。她曾自己写下诏书,把前一部分遮住,让中宗加盖皇帝印,中宗竟笑嘻嘻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她还曾以自己是韦后的亲生女,李重俊不是韦氏所生,要求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以顶替李重俊皇太子的地位。对上述一切,左仆射魏元忠向中宗表示反对,安乐公主竟说:“元忠是山东傻瓜,他有什么资格议论国家大事。阿武子(宫中对武则天的称呼)还可以做天子,难道天子的女儿就不能当皇帝吗?”不仅如此,安乐公主还向中宗提出,把昆明池(5)作为她自己的私人湖泊,中宗以没有先例为由委婉拒绝。于是安乐公主大怒,她命人挖掘一个定昆池,长达数里,。安乐公主还派奴仆到民间抢夺女子,充当她府上的奴婢。 有人把这一情况上告到左台侍御史袁从一那里,袁从一秉公执法,逮捕了安乐公主的奴仆。安乐公上竟请中宗下令释放,软弱的中宗也竟然同意,以至袁从一气愤地说:“皇上如此办事,何以冶大下!”安乐公主一心要当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狈为奸,祸国殃民,使太子李重俊感到极大威胁和深深不满。 神龙三年七月十一日,李重俊联合在羽林将军李多祚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后,又带兵从肃罩门冲入宫中,想擒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后。这时,中宗夜宴刚刚结束,忽听右羽林将军刘景仁报告说太子谋反,急忙带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登上玄武门。由于刘景仁调动了右羽林军,李重俊等寡不敌众,又由于中宗在玄武门上颁布诏书,宣布赦免起事人员,李重俊的一百名羽林军人心动摇,丧失斗志。结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门失利。左羽林将军李多祚被部下杀死,李重俊出逃鄠部县(今陕西卢县)后,也为部下谋害。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乱后,安乐公主和韦后更加肆无忌惮。每当中宗临朝听政,韦后也都要上朝坐在帘子后面训示,景龙元年(公元七0九年)二月,韦后自称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画工画下图,让文武百官看。 韦后还指使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说:“当初,高祖当皇帝前,天下歌‘桃李子’;大宗当皇帝前,天下歌‘秦王破阵乐’;高宗当皇帝前,天下歌‘侧堂堂’;则天皇帝当皇帝前,天下歌‘武媚娘’,升下当皇帝前,天下歌‘英王石州’,‘桑条书’,于此可见人心。现在皇上皇后仁德归心,一统天下,臣谨进‘桑条歌’十二篇,请宣示中外,进入乐府。”中宗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这歌颂韦后的桑条歌十二篇广泛流传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已暴露无遗,朝中大臣群情激愤,议论纷纷。这时,前许州(今河南许昌)司兵参军(6)燕钦融上书中宗,指斥韦后干预朝政,安乐公主危害国家,揭露她们图谋不轨,告诫皇上不可不防。中宗阅后,召燕钦融上朝当面询问。燕钦融慷慨陈词,毫无惧色。中宗沉吟许多,无话可说,便让燕钦融暂时退下。谁知燕钦融还没有走出朝门,韦后便指使亲信兵部尚书宗楚客派人把燕钦融追回,当着中宗的面,在大殿的庭石上把他摔死。 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进鸩,毒死了唐中宗。下一步怎么办呢韦后心里并没有过细的筹划。特别是想到对于中宗之死,朝中大臣可能出现的议论,猜测和指责,她就更加感到不安。于是,韦后对中宗秘不发丧,先把自己的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安身之策。他们讨论后决定,由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处理国政,在东都留守:命令左金吾大将军(1)赵承恩,左监门卫大将军薛崇简率领五百精兵前往均川,防备谯王李重福。李重福是中宗的第二年,由于韦后陷害,早在中宗即位之初,就被贬谪到均州,负责当地防守,不许过问朝政,也不准前来京师。韦后心里有鬼,害怕李童福在中宗死后闹事,便对他采取了防范措施。韦后还和她的哥哥,任太子少保(辅佐太子的官员)的韦温商定,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 李重茂是中宗的第四子。此外,韦后又下令从各府调来五万人马,分左右营屯驻京城,以韦温总负其责,韦温的儿子和韦后的其它兄弟分晋左,右营和羽林军,保卫皇宫,一切布置妥当,韦后开始在太极殿为中宗发表,宣布遗制,临朝掌政。三天以后,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在柩前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摄政,正在韦氏及其党羽认为大局已定,沈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的时候,宫廷中的形势陡然起了变化!中宗的侄儿李隆基在韦氏临朝后不久,发动了政变,把韦氏一伙部杀死。真是风云突变!李隆基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策划政变的呢,让我们还是从头讲起。 从弘道至开元三十年的时间里,是唐朝宫廷中的动乱时期。唐高宗死后,其子李显即位,历史上称为中宗。 不久,武则天废中宗,立李曰一篇帝,历史上称为睿宗。中宗和睿宗是亲兄弟,即高宗的七子和八子。后来,武则天自己称帝,睿宗又被废掉。当时帝位的更替,真如同走马灯一样。武则天晚年力竭心衰,体弱多病,权力转移,中宗复位,睿宗被立为皇太帝,封相王,而李隆基就是睿宗的第三子。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城,二岁时被封为楚王。他童年时就很聪明,言语不凡。据说,他七岁那年去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看见他的仪仗队伍非常严整,产生了妒忌心,便大声呵斥,想把队伍搞乱。李隆基见此情况,上前斥责武懿宗说:我家朝堂,关你什么事,敢迫害我的骑从!武则天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对他的聪明和勇敢也大加称赞。中宗末年,宫廷内部变乱迭起,人心动荡。李隆基见此情景,便私下里联系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作为自己借助的力量。 后来,中宗暴亡,韦后临朝,韦温等人密谋策划,想以韦姓替代李唐氏。当时,有个叫冯道力的道士和李隆基的关系也不错。一天冯道士来到李隆基家中,对他说:“您居住的地方名叫隆庆,许多人说‘隆’就是‘龙’,现在韦氏又改‘唐隆’,和您的名字正相符合,这正是您成就帝业的时候。”李隆基听后非常高兴。便找太平公主商量除掉韦后的办法。太平公主是高宗的幼女,李隆基的姑姑。当时三十多岁,长得体态丰满,端庄文静,又富于权谋,很像武则天。武则天活着的时候,经常让她参与机密大事的讨论,每次又都嘱咐她宫禁严峻,不得外出泄露。这样,太平公主逐渐养成了谨慎处事,言语不多的习惯。 在武则天当政约二十多年中,那么多皇亲国威,只有太平公主一人独享太平,没有卷入变乱中去,没有由荣到辱,从升到降的慨叹,父为帝,因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在武则天晚年,中宗复位过程中,太平公主参与了除掉张易之的行动,拥立中宗有功,被中宗进号为镇国太平公主。她的住宅周围有卫士保护,居住的房屋附近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和皇宫相似。鉴于太平公主处事机敏,以及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季隆基在考虑除掉韦后的时候,便首先想到要和太平公主商量。太平公主很赞成李隆基的政变计划,还派了他的儿于薛崇简做李隆基助手,一起行动。一天,李隆基和薛崇简,刘幽求,麻嗣宗,葛福顺,李仙凫,普润等人一起讨论行动方案。 这些人中,除普润是宝昌寺的和尚外,其它人大多是宫廷羽林军的将领。讨论中曾有人提出,行动计划要征得相王同意才好执行。相王即李隆基的父亲原睿宗李旦。对此,李隆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拯救国家的危难,处理君父焦虑的问题,此事如果成功,这是国家的幸运,倘若失败,也算是我以身殉国,忠孝两全,有什么必要先让父王知道呢再者,如果请示父王,他同意这样做。这是让父王参与了危险的活动,如果他不同意,那我们怎么办归根结底,请示父王有弊无利。经过认真的讨论,大家最后同意了李隆基的意见。唐隆元年(公元七一0年)六月二十日这天深夜,李隆基率领刘幽求,钟绍京等人冲入玄武门,袭杀了羽林将军韦播,中郎将高嵩等,然后斩关夺门,冲入后宫。左万骑(4)从左进,右万骑从右入,最后会合到凌烟阁前。当时,在太极殿前宿卫中宗梓官的卫士听到喊杀声,也都披挂整齐投入了战斗。一时间,后宫里刀枪相击,烛光闪闪,杀声连天,一片四战。没用多久,李隆基便取得了胜利。在混战当中,韦后慌慌张张地跑进了飞骑营,企图得到他们的保卫,不料被乱兵所杀。 韦氏的党羽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也都先后被斩首示众。结束了宫廷政变的战斗后,李隆基立即前去拜见了他的父亲相王李旦,请求宽恕未能事先请示之罪。相王急忙向前抱住李隆基,流着泪说:国家的危难,多亏我儿才得以消除,百姓的动乱,也都依靠你才得以安定。次日,相王李旦和少帝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城楼,慰谕百姓,大赦天下。此后,李隆基被晋封为平王,薛崇简为立节郡王,钟绍京为中书侍郎,刘幽求为中书舍人,都参与朝廷政务。此外,还派遣使者前往均州慰问谯王李童福。几天以后,少帝李重茂颁布了诏书,其中写道:“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让于先帝。神龙(5)之初,已有明旨,将立大弟,以为副君。请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守本藩,归于旧邸。”于是,相王李旦再次即皇帝位,仍称为唐睿宗。少帝李重茂被封为温王,平王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睿宗并在这一年改元景云。 睿宗共有六子,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六子李隆悌(6),除第六子早亡外,其余五子之间的关系向来和睦,笃顺。据说,李隆基曾经特制一个大枕头和一床大被子,兄弟五入共同枕盖,以示友悌之好。的确,唐朝宫禁中像睿宗五子之间这样友好相爱的,还不多见。不仅如此,就是睿宗和平王李隆基父于之间,也充满了爱护和谅解,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睿宗把皇位禅让给李隆基。 那是延和元年(公元七一二年)六月,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出一股谣言说:“根据星象,皇帝有灾,皇太子应当即位。”显然,制造这个谣言的目的是为了挑拨睿宗和太子李隆基之间的关系。谁知,睿宗听后不但不恼怒,反而说:“传德可以避灾,我的主意打定了。”到了七月,睿宗便颁布诏令,把帝位传给皇太子。据说,李隆基知道这一情况后,往拜睿宗,一边叩头,一边流泪表示拒绝。睿宗却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是因为你上的功才能够第二次即皇帝位,现在根据星象,帝位有灾,我想退位回避。只有圣德和大功大勋,才可以转祸为福。现在把帝位传给你,已经有些晚了,你何必拒绝呢难道非要等到灵柩前即位才算是孝吗?”李隆基听后,只好点头答应。就这样,睿宗自称太上皇,把帝位传给了李隆基。除军政大事外,三品以下官员的除授和刑罚,李隆基都可以决定,李隆基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就在这帝位和平过渡,宫廷平静无事的时候,突然,又一场狂飙从天而落。 太平公主之乱 这是一起更大的乱子,制造这场乱子的罪魁是太平公主。原来,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依仗功大,日益骄奢,不可一世。她的田园面积越来越大,几乎包括了京城附近所有的肥田沃土。她宫中的器物越来越精细,繁多,专门为她采购的人在四川,江南和岭南地区的道路上络绎不绝。她使用的车马仪仗和皇宫中帝后们用的没有丝毫区别。她的陪侍仅少年男子就有数百人,而且都是身披罗绮。至于上了年纪的老妇,更有几千人之多。各地送给她的狗马等玩物,多得不计其数。此外,这时太平公主在私生活方面也越来越堕落。当时。她的丈夫武攸暨刚死不久,有个叫惠范的胡僧家中豪富。财宝很多,很善于巴结权贵。于是,太平公主便和他狼狈为奸。太平公主曾专门为惠范和尚在玄宗那里谋得圣善寺寺主位置,加三品,封公爵。不仅如此,太平公主对朝政的干涉也使玄宗不能容忍。她内结将相,外连王公,专谋异计。当时,朝中宰相七人,有五个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一个叫萧志忠的,因为依附了太平公主,就由一个州官晋升为刑部尚书,中书令。他随便出入太平公主府第,早晚环伺在公主的周围,成了公主一个忠实的奴仆。还有掌握皇宫禁兵的常元楷,李慈,也常在私下里拜谒太平公主。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七月三日,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应太平公主之召,来公主府上密谋,议定第二天,即七月四日,由羽林军作乱,发动政变,推翻唐玄宗,拥立太平公主登基当皇帝。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唐玄宗发现了。七月三日深夜,玄宗颁布密旨,命歧王李范,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取马厩中闲散马匹以及家丁二百多人,率太仆寺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数人,出武德门,入度化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皇宫北门门洞内,杀死了常元楷和李慈,又活捉了萧至忠,岑义等人。这些人先后被软了脑袋。太平公主发现形势不妙,急忙逃进圣善寺,在那里住了几天以后才又回到家中。不过,最后她还是被赐死。随同太平公主一起死的,还有他的儿子及党羽数十人。 从太平公主家中查抄出来的货物堆积如山,珍奇宝物和皇宫中的相差无几,土地和牲畜遍布在许多地方,征敛几年还没有完。在太平公主宠幸的惠范和尚家中,也查抄出了价值达数十万贯的家资。粉碎太平公主政变阴谋的第二天,睿宗以喜悦的心情颁发诏谕,宣布把一切权利完全移交给唐玄宗,他自己则高居无为,名副其实地当起了太上皇。这样,唐玄宗完全掌握了国家的权力。这一年十二月,他政年号为“开元”。 唐玄宗即位之初,很注意德政。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他让姚崇当宰相。姚崇在唐睿宗时期当过兵部尚书,后因得罪太平公主,被贬到同州(今陕西大荔)做刺史。 据说,姚崇应召来到京城长安的时候,正值唐玄宗在郊外打猎。玄宗问姚崇:“你会打猎吗?”姚崇回答:“我二十多岁时常常骑马逐兽,后来才读书。现在虽然老了,但还可以骑马射箭。”玄宗便让他参加打猎活动,姚崇果然箭无虚发。玄宗非常高兴,就命他做宰相,谁知姚崇却推托不干。玄宗惊问是什么原因,姚崇说:“臣有十件大事,不知皇上是否采纳,所以不敢受任。” 玄宗追问那十件大事,姚崇提出:“第一件,以仁德治政,不用苛刑;第二件,十年之内,不对外打仗;第三件,不许宦官干预朝政;第四件,皇亲国威不得占据朝廷要职;第五件,王公犯法与民同罪;第六件,租税以外不得额外加征;第七件,不崇佛,不营造佛寺;第八件,待臣以礼;第九件,允许朝臣发表不同意见;第十件,严禁外戚干预政事。”唐玄宗听后表示同意,姚崇于是负起了宰相之责。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宫廷动乱之后,唐玄宗和姚崇君臣之间开始了比较好的配合,唐朝历史由此进入了充满活力的“开元盛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