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 东晋土豪间的闹剧 石崇王恺无节制的斗富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开创之初,都有相当旺盛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君民臣子群策群力,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然而晋武帝是个例外,他并非胸怀大志、深谋远略的雄才之主,在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志满意得,不再把富余精力用于开疆拓土抵御外侮和劝课农桑励精图治,而是用于骄奢淫逸和追求享受上。据史书记载"帝既平吴,专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沥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珧、济始用,交通请谒,势倾内外。"作为开国之主的晋武帝司马炎如此奢华,他的官僚队伍也无不竞相效尤。宰相何曾每日三餐饭最少要花费一万钱,还愁没有可吃的菜,以致无处下筷。以当时的购买力,一万钱相当于一千个平民百姓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可见何曾奢侈到何等的程度!何曾的儿子何劭比他父亲更甚,他"食之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每日的伙食费是其父的两倍!有司马炎、何曾等高官显宦在上面垂范,西晋的各级官吏不再把安邦治国济世安民放在心上,而是把全部精力用于追逐纸醉金迷、竞相斗富的荒唐生活,一时间君臣沆瀣一气,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一背景之下。 石崇依靠劫掠起家 石崇(249~300年),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他出身豪门,其父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史书记载石苞"容仪伟丽,不拘小节"。可能是遗传的缘故,石崇过的也是"任侠无行检"的生活。石崇小时候很机敏,勇敢且有谋略。他的父亲石苞临终前分财物给诸子,唯独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提醒他给石崇也分一份,石苞说:"此儿虽幼小,以后却能自立。" 石崇二十来岁就做了修武令,为人做事都很干练。后来因为征讨吴国有功,被封为安阳县侯,不久又迁为侍中,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石崇颖悟而有才气,率意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他在荆州任上时,私自与手下劫掠远来的商客,以至于积累了如山似海的财富。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豪华园林,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命人根据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在《 水经注 》中就曾提到石崇的金谷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 这帮人员经常聚此饮酒作诗,享受人间美景,品尝天下美味。 石崇的厕所也修建得十分豪华,厕所内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门口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完了厕所,这些婢女要求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换下的衣服以后就不再穿了。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两个侍女各立一旁,手里拿着香囊。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石崇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刘实听后目瞪口呆! 后来石崇凭借赃款行贿上司,得以到洛阳做官,在这里石崇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积累起如山的财富,成为京城有名的富豪。他建造了更加豪华的居室,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有一次,晋武帝穿着外国进贡的火浣布制成的衣衫到石崇家做客,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穿火浣衫迎接晋武帝,让武帝感到无以自荣。 石崇从后庭姬妾中挑选了十几个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不仔细看,甚至分辨不出来。石崇刻玉龙佩,又制作金凤凰钗,昼夜寻欢作乐,称为"恒舞"。每次对姬妾有所召幸,不呼姓名,只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石崇又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珍珠一百粒;假设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以使体质轻弱。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女斟酒劝客。如果来拜访的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女杀掉。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王恺靠裙带关系发财 王恺(232~302年),字处仲,西晋人。由于姐姐嫁给了司马昭,王恺被委以重任,官至大将军。据说王恺身材颀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他以善于敛财闻名朝野。王恺不仅善于从朝廷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私囊,以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王恺还善于揣摩晋武帝的思想意图,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武帝高兴。武帝爱佛,他就建议武帝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借以敛财;武帝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王恺就故意在同武帝议事时说话露出破绽,让武帝一一指出来,以示皇帝的英明和学识渊博。王恺的这些手段没有白费,换来了武帝的绝对信任,皇帝的信任换来了王恺仕途上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的窃国大盗。 王恺本来就是一个无耻之徒,现在官居高位,自然过起了奢侈腐化的生活。 王恺有奴婢数千,造林苑数处,每处纵横几十里,甚至上千里。王恺一生收集了无数的珍藏,合计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小银元宝2000个,100两一个。洋钱30000元,制钱15万文, 铜钱15万文。人参300余斤,玉如意200余柄,珍珠手串100串,桂圆般大的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纱缎绸罗,绫罗绸缎,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500匹,毛呢哔叽2000板。"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 红楼梦 》第四十八回写到妙玉与钗、黛、宝玉一干人喝茶,他们用的茶具极其珍贵。薛宝钗用的杯子就是王恺的藏品,可见王恺的藏品有多丰富! 两大富豪京城斗富 石崇与王恺两名富豪在洛阳已是家喻户晓,但是他们两人并不满足于此,都想把对方比下去,于是上演了一幕斗富丑剧。石崇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们都评价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当然不甘示弱,为了炫耀自己富有,他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到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引起洛阳城一时轰动。石崇为了压倒王恺,他让人用香料来粉刷墙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这次斗富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罢休,于是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如果有帝王之风,就应该劝舅父即刻停止这种奢侈浮华的变态行为,然后在全国整治奢靡浪费的邪风。然而晋武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于是从府库里拿出西域某国进贡的一株价值连城的珊瑚树,高约二尺左右,命舅父拿去跟石崇争斗。 王恺得此皇家奇珍后,自信心瞬间倍增,比阔气的劲头更足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大家自然都想一睹此宝物。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石崇不发一言返身回家中,返回时手里多了一柄铁如意。王恺对石崇这一做法大惑不解:铁如意能值几个小钱?和珊瑚树有可比性吗? 王恺正在纳闷,不提防铁如意向珊瑚树砸下来。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皇家奇珍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王恺看到自己的王牌宝物毁于一旦,当即气冲牛斗,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嬉皮笑脸地回道:"区区薄物,值得发那么大的火吗?我赔你损失还不成吗?"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儿,一群随从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最高的竟比王恺的那株珊瑚树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只好认输,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石崇与王恺之争不仅仅在财富上,在其他生活细节上他们也互不相让。豆粥是较难煮熟的,但是石崇想让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须臾间就热腾腾地端上来了;每到寒冷的冬季,石家却还能吃到绿莹莹的韭菜碎末儿,这在当时可是件怪事。石崇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但是每当石崇与王恺一块出游,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这三件事,让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原因。下人回答说:"豆是非常难煮的,先预备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将豆末投放进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将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牛车总是跑得快,是因为驾牛者的技术好,对牛不加控制,让它撒欢儿跑。"于是,王恺仿效着做,遂与石崇势均力敌。石崇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便杀了告密者。 石崇与王恺的斗富以石崇的胜出而告终,由此石崇的豪富天下皆知。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对这一现象痛心疾首,于是上奏晋武帝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未予理睬。反而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西晋王朝在这样的腐败氛围中,很快就衰亡下去了。作为斗富胜利者的石崇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八王叛乱时,赵王伦看中他的家财,把他杀了。行刑前石崇后悔地说:"是财多而导致杀身之祸啊!"赵王伦则直言相告:"知财多而遭杀,为什么不早一点分给大家呢?" 古代土豪炫富斗气的囧事 石崇斗富并非个案 古时候,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还比较低下,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十分有限,一遇到天灾人祸,底层草根百姓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成了一种奢望,除了卖儿鬻女、四处流亡寻求一线生机外,其余的只能祈求上苍怜悯了。 这下,富人基本是不受待见的,甚至被饥民仇视,因为一个人聚敛了大量财富成为富豪,可能就意味着会导致其他十几二十人沦为一无所有的赤贫者,所以历朝历代比较睿智开明的统治者都会以勤俭节约、杜绝奢靡作为治国安邦的第一要务,“成由勤俭败由奢”成为帝王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警句,即便不提倡节俭兴国,也很少有封建帝王公然鼓励臣民奢侈靡费、花天酒地、挥霍无度。 绝少并不等于全无,西晋武帝司马炎与北魏孝明帝元诩便是历代帝王中的两朵奇葩,这两个时期发生过一系列富豪炫耀财富、竟比豪奢的无聊争斗,堪称史上两个著名的例外,无不和晋武帝、孝明帝“二圣”的态度有关。 武帝时期石崇和王恺两位富可敌国的豪客夸富斗宝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然而这却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它真实地上演过并被史家如实的记载于史册中而得以流传至今。按如今的观点,这二位权贵虽有仗势贪婪聚敛之嫌,但都为西晋的gdp增长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然而这两个活宝身上所谓的正能量却远远补偿不了炫富斗气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久远年代有限的物质条件根本就支撑不起这种奢侈靡费的比拼,诸如用最鲜艳华丽的丝绸、美玉、珠宝来装饰车仗、冠冕与华服,以蜡代薪(柴火),你用紫纱制成长达四十里的出行屏障,我就用锦缎制成五十里的出行屏障,你有两三尺高的华丽珊瑚树,我就拿三四尺高的艳红珊瑚树压你一筹这般的反复折腾。晋武帝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暗中资助自己的舅舅王恺斗富,王恺虽获帝王力挺,却还是常常败于实力更加雄厚的石崇之手。 晋武帝司马炎乐于当仲裁,对这场富人奢华游戏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不可否认的是,西晋王朝的加速灭亡和官僚贵族之间生活奢侈腐化、相互攀比炫耀、对民间巧取豪夺、经常争豪斗富因而激化社会矛盾是有莫大关系的。 孝明帝期间,历史上演了惊人相似的轮回一幕,发生了高阳王元雍与河间王元琛的斗富事件,让人见识了中国历史的因循诡奇。史料记载,家底丰厚的河间王元琛在顾盼自雄、得意洋洋间曾经对另一位宗室成员元融喟叹道:“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意思是挥金如土的西晋首富石崇都不如自己富有,更不要说那个经常和自己斗富置气、不自量力的元雍了。 可怜的宗室元融好歹也是一方土豪,见了元琛府里堆金迭玉、奴婢如云的豪奢场景,在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态下竟然一病不起,其实这厮自己的家私也不少,患病只是永不餍足的贪欲占有之心作祟而已。 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之间的夸富斗狠一时难分高下,但这帮富有宇内的贵族是不会知足的,正应了那句老话:人心不足蛇吞象。最能显现这帮锦衣玉食、平时显得温文尔雅的皇亲贵戚的丑态毕露的一件事是:某日,孝明帝生母胡太后把这些当朝权贵带到朝廷府库门口,以半开玩笑半戏谑的口气说,你们能拿多少就尽管拿吧。 话音未落,大家一拥而进,争先恐后,衣冠被扯烂、鞋子脱落也全然不顾,唯恐别人比自己搬得多,其中章武王元融和那位被誉为一代名臣的大都督将军李崇肩扛手提拿得实在太多,平时养尊处优的肥大娇躯哪里承受得起如此负重,结果一个崴了脚踝,一个闪了腰。消息传出后,成为坊间笑料。 穷奢极欲的贵族们相互之间一旦有那种虚骄之气冒头,炫富、斗富、攀比、浪费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拼斗必会应运而生,往往也就预示着他们所处的朝代即将土崩瓦解:石崇和王恺斗富的事件发生二十余年后,曾经富庶强盛的西晋王朝灰飞烟灭;北魏高阳王元雍与河间王元琛的竞富攀比如火如荼、昏天黑地的进行之后,不过十数年就断送了这个曾经强悍犀利的草原民族近一百五十年的基业。 而到了王朝末世,遍地兵燹,烟尘四起,存亡不保之际,那些煞费苦心搜刮来的财富又有何用?只不过又成了新胜利者的战利品罢了。石崇、王恺、元雍、元琛等苍白肤浅之辈,和今日那些只信奉拜物教的人何其相似,以金钱为信仰之人,必被胸中泛滥的欲海所吞没。 人性本自私、贪婪,所以说欲海难填,古代富豪斗富的故事足当引以为戒,岂不闻禅语云:“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古往今来,许多人、许多事都毁在一个“贪”字上。湛湛青天,神明在上,当自思自量啊。 西晋的奢侈大赛 石崇斗富赢了皇帝的舅舅王恺 纨绔子弟司马炎同志运气非常好,一当皇帝就把人所共知的三国时代结束了,却使得全国人民忽然失去了闲谈的故事来源,偌大个国家,没点八卦也不行,总不能让大臣们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后只能上床睡觉吧。必须要有娱乐性,于是,司马炎充分发挥出自己纨绔子弟的优势,从自己的强项着手,搞出一个全国至尊奢侈大赛。 此次奢侈大赛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地位要求,所以参赛人员很踊跃,参赛手段很丰富,全国人民很兴奋。经过大浪淘沙,最终进入决赛的两家选手分别是王恺与石崇,人民对两位选手的评价:一个字——强,两个字——很强,三个字——非常强! 我们先介绍王恺选手。王恺身份可不简单,他是当朝皇帝司马炎的亲舅舅,如假包换的皇亲国戚;做官做到了骁骑将军加散骑长侍,那可是三品高官啊。可谓是有钱有势有地位的超级强手。反观石崇,任散骑常侍,才四品官,还是无实权的闲散职务,又与皇帝非亲非故的。那还用比,直接宣布王恺是冠军不就行了吗?或许不少人会疑惑不已。 且慢,石崇选手能一路晋升到决赛,岂会坑蒙拐骗而得!首先是财富的积累,石崇非常善于白手兴家,他做官从地方官开始,别人是抱着为官一地,造福一地的愿望去地方,石崇则是抱着为官一地,抢光一地的信念去的,所以他为官几地之后,身家就过亿了!其次是名声的积累,石崇组织了一个超级明星团体——金谷二十四友,其中超级出名的成员有“古今第一美男”潘安、“闻鸡起舞”的刘琨、“洛阳纸贵”的左思、“东南之宝”陆机、陆云二兄弟。这些人物任何一个放到哪里都会引起尖叫不断的,有这班死党撑着,不少中青年女性成了石崇的超级粉丝团。可以说,王恺和石崇的对决,真正的棋逢对手啊。 好了好了,大家别尖叫,决赛开始了! 第一回合:房屋装修。石崇先出招,他把房子上挂满了缎带,再加上一块块的翠玉,引起哗声一片片。王恺不屑地撇了撇嘴,让人名贵的中药赤石脂涂墙,到了晚上房子发出灿烂的光华。石崇哈哈大笑:“他还能在房里睡觉吗,整一个乡巴佬!”石崇手一挥,一群下人就提着一桶桶花椒、香料制成泥浆来刷房子,几十里外都能闻到香气袭人,全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经久不息。第一回合,王恺似乎输了。 第二回合:家俱家用。王恺抢着出手了,让家里刷锅都用糖水;石崇就让家里人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12个美女轮流抬轿,石崇就用24个美女轮流抬。王恺让仆人买了很多紫丝编成屏风,在他家路两旁摆了四十里远,路过的人都叹为观止。石崇就让家丁用贵重得多的锦缎做成屏风,在他家路两旁摆了五十里远,全洛阳的老百姓都看得咋舌。王恺王恺很气愤,什么人啊,公然地抄袭,没点技术含量! 第三回合:牛的速度。石崇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可说来也怪,石崇与王恺一块乘牛车抢着进洛阳城时,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原来他故意把车辕弄歪,让牛卡得疼痛难忍,就跑得快了。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所以。知道了石崇的把戏后,便如法炮制,牛车竟跑得比石崇的还快。石崇输了一回合,后果很严重,他直接就把泄密的人给杀了。 2比1!王恺仍输一场,怎么办?王恺想来想去,自己家里的东西,怎么看都没把握超过石崇家的,整天愁眉不展。司马炎对于舅舅的忧虑非常关切,又一次发挥了纨绔子弟的优势——作弊。司马炎从皇宫库房里拿出了一棵珊瑚树赏赐给王恺,珊瑚树高有二尺,世所罕见。王恺顿觉天空很蓝,人间很美!立即请石崇来见识,还让人事先打招呼:“石大人有没有脑溢血的暗疾,要不要先吃药再看?”谁也想不到的是,石崇看了一眼,突然抽出铁如意在珊瑚树上一敲,珊瑚树碎了!全场呆了。 王恺的心那个痛啊!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由青转紫……颤抖的手指着石崇,半天才说出一句话:“你……你赔我!” 石崇笑着拨开王恺的手:“瞧你那小样,不就是一株珊瑚树嘛,至于吗。”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全场又一次呆了。 石崇,至尊奢侈大赛毫无争议的冠军!但司马炎觉得太丢脸了,打死也不肯到场颁奖。 西晋皇帝石崇推崇什么样的残酷劝酒法 酒桌文化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文化交流形式,而劝酒,或者被劝酒,好多喜欢喝酒的人都经历过,所谓酒风好不好,跟劝酒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不过今人劝酒无非就是找几个会喝酒的,跟客人比,比到对方醉倒为止,但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劝酒方法绝对是史上最恐怖的,西晋皇帝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当然,皇帝说杀人那可不是开玩笑,而是真杀,而且在一次酒桌上竟连杀三位美女。 石崇,字季伦,生于青州,小名齐奴。小时候很机敏,勇敢且有谋略。他的父亲石苞临终前分财物给诸子,惟独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提醒他给石崇也分一份,石苞说:“此儿虽幼小,以后却能自立。” 石崇二十余岁做了修武令,为人做事都很干练。后来因伐吴有功,封为安阳县侯,不久又迁为侍中,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石崇颖悟而有才气,率意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在荆州任上时,私自与手下人劫掠远来的商客,以至于积累了如山似海的财富。石崇在南方曾得到鸩鸟的幼雏,将鸩鸟送与后军将军王恺制鸩毒。当时有规定,鸩鸟不得过长江以北。此事被司隶校尉傅祗弹劾。 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涧,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 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 官员刘寮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寮说:“我享受不了这个。”遂改进了别处的厕所。 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堪称史上最恐怖的美女劝酒法。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石崇认为美女是活的玩物,玩得不如意,不过瘾,就可以随意地打碎、废弃或是扔掉。这是富人最卑劣的一种根性,比兽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晋朝第一土豪石崇 土豪到鄙视皇帝穿着的地步 石崇(249~300年),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他出身豪门,其父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史书记载石苞"容仪伟丽,不拘小节"。可能是遗传的缘故,石崇过的也是"任侠无行检"的生活。石崇小时候很机敏,勇敢且有谋略。他的父亲石苞临终前分财物给诸子,唯独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提醒他给石崇也分一份,石苞说:"此儿虽幼小,以后却能自立。"

石崇二十来岁就做了修武令,为人做事都很干练。后来因为征讨吴国有功,被封为安阳县侯,不久又迁为侍中,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石崇颖悟而有才气,率意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他在荆州任上时,私自与手下劫掠远来的商客,以至于积累了如山似海的财富。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豪华园林,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命人根据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在《 水经注 》中就曾提到石崇的金谷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 这帮人员经常聚此饮酒作诗,享受人间美景,品尝天下美味。

石崇的厕所也修建得十分豪华,厕所内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门口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完了厕所,这些婢女要求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换下的衣服以后就不再穿了。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两个侍女各立一旁,手里拿着香囊。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石崇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刘实听后目瞪口呆!

后来石崇凭借赃款行贿上司,得以到洛阳做官,在这里石崇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积累起如山的财富,成为京城有名的富豪。他建造了更加豪华的居室,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有一次,晋武帝穿着外国进贡的火浣布制成的衣衫到石崇家做客,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穿火浣衫迎接晋武帝,让武帝感到无以自荣。

石崇从后庭姬妾中挑选了十几个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不仔细看,甚至分辨不出来。石崇刻玉龙佩,又制作金凤凰钗,昼夜寻欢作乐,称为"恒舞"。每次对姬妾有所召幸,不呼姓名,只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石崇又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珍珠一百粒;假设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以使体质轻弱。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女斟酒劝客。如果来拜访的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女杀掉。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晋代第一土豪石崇 把皇帝舅舅比下去的高富帅 奢华的厕所 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官员刘寔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寔说:“我享受不了这个。”遂改进了别处的厕所。 刁难皇帝太猖狂 据《耕桑偶记》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那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 阵容庞大的妻妾 石崇的姬妾美艳者千余人,他选择数十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乍然一看,甚至分辨不出来。石崇刻玉龙佩,又制作金凤凰钗,昼夜声色相接,称为“恒舞”。每次欲有所召幸,不呼姓名,只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次第而进。 侍女各含异香,笑语则口气从风而飏。石崇又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真珠一百粒;若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以使体质轻弱。因此闺中相戏说:“你不是细骨轻躯,哪里能得到百粒珍珠呢?” 与石崇斗富,皇帝他舅完败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世上很少有与他相当的。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用铁制的如意击打珊瑚树,随手敲下去,珊瑚树立刻碎了。王恺之后感到很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说:“这不值得发怒,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命令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树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耀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露出失意的样子。 豆粥是较难煮熟的,可石崇想让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须臾间就热腾腾地端来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却还能吃到绿莹莹的韭菜碎末儿,这在没有暖房生产的当时可是件怪事。石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可说来也怪,石崇与王恺一块出游,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这三件事,让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所以。下人回答说:“豆是非常难煮的,先预备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将豆末投放进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将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牛车总是跑得快,是因为驾牛者的技术好,对牛不加控制,让它撒开欢儿跑。”于是,王恺仿效着做,遂与石崇势均力敌。石崇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便杀了告密者。 劝酒斩美人 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石崇将被杀,绿珠坠楼殉情 石崇不光有钱,身边也不缺美女。曾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人,其中的绿珠,正是石崇的宠妾。《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在众多妾中,石崇对她特别宠爱。不过,最终给石崇带来杀身之祸的,恰是这位宠妾绿珠。 石崇担任卫尉时,极力巴结权臣贾谧,贾谧也对他很亲善。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谧被杀,石崇也被免官。司马伦的党羽孙秀倾慕绿珠,趁机派人到石府索要绿珠。孙秀的使者将来意告诉石崇,石崇将自己的数十个小妾喊出来,让使者挑选。当使者说“只要绿珠”时,石崇勃然大怒,断然拒绝。于是,孙秀恼怒之下,劝司马伦杀了石崇。临死之前,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你而获罪。”绿珠表示“愿死于君前”,随即坠楼而死。石崇也被杀于东市,时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