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 刘弗陵是谁他是谁的儿子 刘弗陵和刘病已的关系 后人评价刘弗陵说:“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刘弗陵作为汉武帝刘彻的少子,跟汉武帝一样是个能执政当国的帝王,但是刘弗陵与他父亲又截然不同,他宽宏大度、隐忍、积极反思,他做了跟他父亲很多不一样的事情,又延续着父亲的道路继续带着整个国家前进,他就是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 聪明伶俐的幸运儿 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少子,刘弗陵的母亲是赵婕妤也就是钩弋夫人,他的母亲不仅长得貌美如花,且以“奇女子气”得宠,在刘弗陵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他的前面还有好几位哥哥,最有威望的应该是卫皇后的儿子刘据,当时刘据已经被立为太子,她的母亲卫子夫是个谦卑又仁爱的女人。年幼的刘弗陵不谙世事,不太懂什么太子、皇位这些东西,他只知道刘据大哥以后是要坐在父皇的座位上的,至于这个宝座对于刘弗陵意味着什么,他自己是不清楚的。 征和二年,发生著名的巫蛊之祸。这次刘据被恶人诬陷,母亲卫子夫也受牵连,母子俩无奈之下起兵,兵败后刘据自杀,而卫皇后为表清白也随子自杀,之后数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大哥刘据就这样死了,剩下的几个哥哥结局也不是特别好,三子刘旦在刘据死后上书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削其三县。武帝四子刘胥十二个废柴,立储之事与他无关,五子刘髆在汉武帝去世前就死了,所剩无几的皇子中,刘弗陵很幸运活下来了。后汉武帝看这小子还颇有几分自己当年的影子,加之刘弗陵也比较聪明体格健壮,汉武帝就对他的期望特别大。 每一个皇帝的帝王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刘弗陵要做上皇帝必要有人为其牺牲,年幼的汉昭帝不知道为他牺牲的竟是他的生母,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他的父亲狠心将母亲赐死。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此时的父皇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这一年的二月柳絮刚抽芽,父皇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死去了,遵照武帝遗诏刘弗陵即位,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 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 治国有方却英年早逝 年幼的少帝比同龄的孩子成熟懂事多了,或许是年纪稍长一点了懂得何为分寸和职责。在霍光的辅佐下,虽然路途坎坷但是君臣联手,倒也对付了许多麻烦的事情。御史大夫桑弘羊自恃功高为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绝,且二人的政治主张有严重分歧,因而桑弘羊怨恨霍光。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帝,也心存怨恨,于是各方的政治势力集结起来,就想搞垮刘弗陵,识破谗言的刘弗陵很快就解决了作乱的势力。平定燕王刘旦等阴谋叛乱时,刘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 昭帝在霍光辅政下,并未沿用汉武帝时期严酷的刑法,更注重吏治,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让做官的人不再那么随意乱来,善于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并先后四次察举贤良,明经治狱。因为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开始得到了恢复,为“昭宣中兴”揭开了序幕。 在军事上,汉昭帝解决了国内的矛盾之后,把目光聚集到北方边塞,那时乌桓逐渐强大,匈奴也趁机数犯汉边。这一问题着实令人头疼,也是要亟待解决的,后元二年,派左将军上官桀巡视北部边疆,又派出部队出击,活捉瓯脱王,从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张掖郡。元凤三年和元凤三年,分别又对其进行了几次打击。汉武帝刘彻驾崩后,西南部分地区开始不服汉朝统治,多次发生反叛。汉昭帝也多次对西南叛乱地区进行安抚和平定,国内的局势大体就平定下来了。 汉武帝时期,因为晚年穷兵黩武,几度把国家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造成国力严重损耗,汉昭帝继位后延续了武帝末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亲自躬耕为天下起了示范带头作用,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文化上,一改汉武帝时期创建太学规模很有限的局面,扩大了其规模。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一些出身社会下层的能人志士,有机会入仕。此外,昭帝时期还是汉代漆器生产的发达时期;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现存最早的画像石;最早的完整箭支,也是昭帝始元六年所制。 那么,汉昭帝刘弗陵跟刘病已有什么关系?原来,二人关系匪浅,刘病已是刘据的孙子,而卫太子和刘弗陵同为刘彻之子,刘据是汉武帝与卫子夫所生之子。刘据和刘弗陵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按照辈分来讲的话,刘弗陵也是刘病已的爷爷,两人在年纪上相差了大概两三岁,只不过两人之间辈分差得有点大,所以,刘弗陵是刘病已的皇爷爷。 汉宣帝为何要立没有后台的狱卒的女儿为皇后? 汉宣帝是西汉第十位皇帝,西汉武帝的玄孙,是刘彻和卫子夫的后人。他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据,曾经被汉武帝立过太子,受宠过一阶段,后来却因为巫蛊事件,遭到连累,被害。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儿子,其中就有个叫做刘进的。 刘进有一个儿子名叫刘询,小时候因为父亲的原因,没少遭罪。父亲虽然根正苗红,可却是造反派的头,父亲是掉了脑袋的,因此活着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这时候他认识一个叫许广汉的狱卒,这个人早年曾追随伟大领袖刘彻,到了甘泉宫后,因为没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误取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事情发觉,被伟大领袖一顿胖揍,年纪轻轻的,居然被阉割了。从此许广汉内心里一片渺茫,还好他是一个积极的人,他想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 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一个叫上官桀的人被控告谋反。许广汉一看翻身的机会到了,就从各处调动能够扳倒对方的资料,没料到上官桀在宫中的公馆内有绳索,长有数尺,可用以捆绑人的有数千根,用箱柜封存着,许广汉搜索未得,其他官吏却搜索到了。这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这一下子许广汉因为玩忽职守搜捕不力,送到掖庭听差,后做了暴室啬夫。 此时的许广汉一路感慨,可一到了监狱,他两只眼睛发出亮光,在这里他居然遇到刘询,要知道他爷爷可是前朝太子。于是许广汉,当牛做马,小心伺候,当然许广汉也有小心眼,那就是经常把自己的女儿领到狱中,尽管许小姐人长得不怎么样,但那是在狱中,哪里是谈情说爱的地方,天长日久,刘询居然对许小姐产生了依赖。 不过同时对刘询抛绣球的不止一个许广汉,一个叫张贺的人也想把女儿嫁给他,张贺的弟弟张安世当时是朝廷大官,极力反对,他说:“刘询是罪人卫太子之后,有幸能得到一个平民衣食就算不错了。不要再谈把女儿嫁给他的事。”于是张贺不再提此事。当然刘询只能和许广汉的女儿相依为命了。 可许广汉早年有个不错的朋友,也是一个小官员,他已经和许广汉指腹为媒。正拟出嫁时,欧侯氏的儿子去世。许广汉便带着女儿算了一卦,有人说是大贵,于是就让他许给刘询做老婆。可自己老婆不愿意,许广汉好说歹说才同意,第二年便生下儿子刘奭。 人要是走时运怎么拦也拦住不住,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因汉昭帝无子,于是大将军霍光立汉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继位后荒淫无道,仅在位二十七天便被霍光废黜。霍光废黜刘贺后,拥立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封许平君为婕妤。后来册立皇后的时候,大臣们纷纷赞成霍光的女儿,刘询虽然很懦弱,可对许平君有了感觉,于是汉宣帝下诏寻求微贱时的一柄宝剑,大臣们知他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意,因奏立许平君为皇后。可惜许平君不久就遭到霍光女儿的毒害,不久就死了,死后群臣便拥立霍光的女儿为后,历史上叫霍成君。不过刘询的心里却一直耿耿于怀,大权独揽的霍光死过之后,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 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废后诏书原文: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至此,刘询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汉宣帝刘询:他为何放弃宰相女却迎娶太监女儿 据说,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公卿相们开始议论该立谁为皇后。大将军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姨母,典型的白富美,大臣们都倾向于她,但都不敢道破。于是,汉宣帝下诏寻求微贱时的一柄宝剑,大臣们知他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意,因奏立许平君为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刘询刚出生不久,就遇到“巫蛊之祸”。 最后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查清此案,江充与太子刘据(刘询的祖父)有过节,就和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兵败后,刘据自杀,不久和皇后卫子夫也一样。刘据的妻妾儿女都被杀了,只剩下年幼的刘询。尽管刘询才几个月后,但还是被关进郡邸狱,得到了廷尉监邴吉的照顾。不久,武帝生了一场大病,一些风水先生就对武帝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二话不说就派人到首都的各个官府狱,杀掉那些囚犯。邴吉的之后,将刘询暗中藏起来。等到大赦时,邴吉将刘询送到自己祖母家里抚养。后来武帝查明真相后,下诏将刘询寄养在掖庭,这里一般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不过,让刘询感到高兴的是,自己重新被编入宗室属籍中。 掖庭令张贺原是刘据的部下,出钱供刘询读书。长大后,张贺为他迎娶掖庭暴室属官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许广汉曾昌邑哀王刘髆的侍从官,之后随汉武帝出游时,误取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被执法机构定为盗窃,死刑。不过,当时汉朝有律令:死刑犯可以选宫刑。许广汉最终成了太监。后来许广汉又因搜捕不力犯罪判刑,送到掖庭听差,最终当上暴室属官。在刘询最困难的时候,许平君不仅不嫌弃丈夫,还与他相依为命。刘询与许平君成婚后,生下刘奭(汉元帝)。公元前74年,刘询被拥戴为皇帝,许平君被封为婕妤。尽管许平君已经被立为皇后,但是霍光的妻子霍显还是想让女儿成君当皇后。当她听说许平君刚生下一个女儿时,就暗中命女医淳于衍在滋补汤药中下毒。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身亡。汉宣帝悲痛欲绝,追封她为“恭哀皇后”。 话说霍成君当上皇后,那些不良的劣根子就暴露出来,与贤德的许皇后真是天差万别。刘询忍住了。仅几年时间,霍光去世了,刘询为他举行国葬。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刘奭为太子。霍显这下不干了,授意霍成君找机会毒杀刘奭,但均未成功。翌年七月,霍家发动政变未遂,事后霍家几乎都被杀或者自杀。汉宣帝也废掉霍成君,不久自杀身亡。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一代雄主汉宣帝 中宗汉宣帝我认为才是西汉王朝最为明君最为雄主的一位帝王,文治武功!西汉王朝只给4个帝王有庙号,除了太祖刘邦,武帝刘彻,文帝等,接下来的就是汉宣帝的中宗皇帝了武帝刘彻好大喜功,要不是前两任文景之治留下的底子,刘彻早就把西汉玩玩了,凭刘彻那种玩法,西汉真撑不了多长时间,汉武帝晚期国家就有点岌岌可危走下坡路了!前期汉武帝还能玩的那么开,完全是因为文景之治的影响力。 再来看汉宣帝刘询,刘询在位期间,西汉发展到顶峰,社会发达程度,军事能力,皆可超越前任几任帝王,而且现在史学界也把汉宣帝时期称之为西汉最发达最鼎盛的时期,汉太祖刘邦时期军队有够强悍,但也对匈奴唯唯诺诺,汉武帝虽打击匈奴,然匈奴根基还在,正是在汉宣帝对匈奴接连打击之后,匈奴才真正的衰败不成气候,把匈奴单于打的自己主动到长安请罪,把140年的汉匈战争画了句号!而且汉宣帝时期一次竟然能出动16万规模的骑兵部队,这是终西汉东汉400余年来没有一次能够超越的,汉武帝刘彻时期也没能出动这么大规模的部队。汉武帝时期出动部队还没这一半多,国内就不稳定了,而汉宣帝时期同时出动16万大军,国内依然繁盛稳定,这就是差距。汉宣帝还把天山地区土地永久纳入版图。 汉宣帝打仗不像汉武帝一样,穷尽国力,汉宣帝接连打击匈奴而国内依然稳定富庶其实从军事方面就可以看出汉宣帝时期国力的强大,一次同时出动16万大军,兵分五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补给和粮食供给之充足,从另一方面看出社会的发达程度。汉宣帝还是平民皇帝,草民天子,早期被贬为平民受尽民间疾苦,当皇帝后也能体恤民情有个故事是:寻故剑立皇后,当了皇帝也不忘自己穷苦时候的妻子,一定要立为皇后,可见汉宣帝人品这里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也足以说明汉宣帝是汉王朝最为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帝王,堪比汉武帝汉太祖! 汉宣帝刘询 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监狱出生的皇帝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有人根据刘病已的事迹编写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乌龙闯情关》。刘病已是怎么做到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公元前92年、汉武帝末年的长安城说起。 那一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迎来了自己政治命运的重大转机。丙吉自幼学习律令,曾经担任过鲁国的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廷任廷尉右监(廷尉的高级助手,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官)。遗憾的是,在朝廷中任职,仅仅需要政绩是不够的。丙吉显然不适应中央的复杂关系,不久因涉案受到株连,罢官出京,到外地去担任州从事(封疆大吏的高级助手)。 现在丙吉毫无征兆地接到调令回长安任职,尽管满怀疑惑,但也赶紧收拾行囊回京。 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这场大祸发生在年老的汉武帝和并不年轻的卫太子刘据之间。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 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因"巫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丙吉因为担任过廷尉右监,与本案没有牵涉,因此被调回长安参与案件审理。 在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之中,所谓的案件"审理"完全是一句空话。一切都已经被定性了,丙吉等人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贯彻上意、完成程序、惩罚犯人。具体到丙吉的任务,则是主管长安的监狱。 长安的天牢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因为受"巫蛊之祸"的株连被关入大牢。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纳史良娣,生下了史皇孙刘进。皇孙刘进纳王夫人,生下了这个婴儿,称为皇曾孙。小婴儿刚出生就遭到"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等亲人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在大牢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尽职的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当时的婴儿经过长期的啼哭,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一个是淮阳人赵征卿,一个是渭城人胡组)轮流喂养这个婴儿。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提供了冷暖适中、物品齐全的条件。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他坚持每天检查婴儿的生长情况,不准任何人惊扰孩子。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了,也派家人早晚去探望小皇曾孙,看看被褥是否燥湿、饮食是否得当。然而监狱中的条件毕竟恶劣,刚出生的皇曾孙经常得病,甚至数次病危,丙吉都及时地命令狱医诊断,按时给孩子服药,才使孩子转危为安。丙吉的俸禄原本就不宽裕,现在又要照顾一个体弱的婴儿和两位奶妈,但他总是先想着婴儿,精心照料。如果没有丙吉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两位犯罪在监的奶妈也将小皇曾孙视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竟然奇迹般87 地成长了起来。 当丙吉在监狱中细心照顾尚是犯人的皇曾孙的时候,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连年不绝。小皇曾孙已5岁了,还没有离开过监狱的高墙。丙吉觉得将孩子终身养在监狱中终究不是办法,就试探着请高官贵族收养这个孩子,给孩子正常的成长环境。当时的高官显贵们一知道孩子的来历,都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养。没有办法的丙吉只好继续照顾着小皇曾孙。 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这个孩子于是就叫做了"刘病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重病,往来于长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间再次兴风作浪,指示看风水的上书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多疑的汉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说,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老皇帝希望通过这样决绝的做法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执行皇帝的旨意。丙吉勇敢地抗拒圣旨,命令关闭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 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 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丙吉主管的监狱一下子就空了。刘病已的两位奶妈分别回淮阳和渭城去了。刘病已也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个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脱险了。丙吉忙张罗着给刘病已找一个去处。他终于打听到刘病已的父亲史皇孙刘进的舅舅史家。史家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卫太子刘据,就是史良娣。当时史家还有刘病已的舅曾祖母贞君和舅祖父史恭,一家人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便把刘病已送到杜县史家。史恭见到这个外甥的儿子,史老太太见到这个曾外孙,惊喜交加,接过了抚养大任。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只有5岁的刘病已当时还没有记忆,在新的、舒适的环境中,对之前的监狱生活逐渐淡忘了。他对长安监狱中的高墙、两位慈祥的奶妈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史家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环境,也刻意不提长安的监狱。丙吉回到长安,继续去做他的官,绝口不提刘病已的事情。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为过去式。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己,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 临终前,汉武帝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耿耿于怀。他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身份是个人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皇室政治来说,血缘尤其重要。它通常是一个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作为被排除在皇室队伍外的人,他是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相反,他可能成为政治祸害的来源,因此达官贵人们都不愿意收养刘病已。可怜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里。现在,刘病已恢复了皇室身份,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更值得留意的是,刘病已的血脉出于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而且是刘据这一脉唯一的后人。尽管他还没有封爵,但政治前途无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从杜县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长安来接受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年轻的时候是刘据的家臣。刘据生前对张贺非常好,张贺也始终念着前太子的恩德。现在,他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对前太子的孙子的身上,对刘病已的抚养教育格外上心。 张贺不仅在职权范围内处处优待刘病已,而且自己资助刘病已读书游学。刘病已慢慢长大后,张贺还为他迎娶了暴室的啬夫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 依靠妻子许家、张贺和舅祖父史家的关心和资助,刘病已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向东海澓中翁学习《诗经》,喜欢读书,也非常用功,闻名一时。同时,刘病已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这是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爱好,但刘病已没有沉溺其中,相反却利用游玩的机会,观察风土人情,深知人民疾苦,接触到了真实的社会。刘病已虽然在长安居住受教育,但还是经常回杜县史家居住。他终身都非常喜欢杜县一带的山水,"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史恭的儿子刘病已的表叔史高、史曾、史玄都和刘病已在一起玩耍长大。史称他"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年轻的刘病已在关中一带游历学习,小有名气。 成年后,刘病已居住在长安的尚冠里。他继续交结官民,名声越来越大。 与刘病已分开后,丙吉转任了车骑将军军市令,后来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我们后人不知道共同居住在长安的刘病已、丙吉二人是不是经常遇到。我们知道的是,丙吉对刘病已恭敬如常,绝口不提当年之事。刘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当年那个抚养自己的狱官。 在刘病已18岁的时候,丙吉又给了他一个大恩。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武帝的儿子、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征昌邑王刘贺为新皇帝。七月,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以刘贺淫乱多罪而废黜了他。于是,中国大地出现了短暂的没有皇帝、又缺乏继承人选的情况。 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多次讨论继承人选,都难以决定。新的皇帝首先要从汉武帝的子孙中挑选,而且辈分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刘弗陵没有子嗣,刘贺已经被实践排除了;汉武帝的儿子中在世的还有广陵王,但是广陵王无能无德,汉武帝生前就将他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现在自然也不能再去迎立他这一支的人选;燕王一系也出自汉武帝亲子,但是燕王刘旦谋反自杀,属于大逆不道,他的子孙自然也丧失了继承资格。 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同是汉武帝儿子、并曾经是太子的卫太子刘据这一系的人选了。 在这一系人选中,只有刚满18岁的刘病已一人而已。 丙吉及时抓住机会,向霍光进言说:"将军您受孝武皇帝襁褓之托,任天下之寄。不幸孝昭皇帝早崩无嗣,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义废之,天下莫不服从。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一举。我看现在大臣们所讨论的人选都是在位的诸侯宗室,忽视了那些还没有爵位,尚在民间的皇室子孙。将军,您是否记得,武帝临终前的遗诏中提到将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这个刘病已就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我在他幼少的时候见过他,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刘病已通经术,有美材,举止有度,名声在外。希望大将军先让刘病已入侍皇宫,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那么天下幸甚!" 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觉得刘病已不论从血统还是才干上都适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的决心。 统揽大权的霍光点头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霍光和众大臣上奏皇太后说:"按照礼法,大宗无嗣,可以择旁支子孙中的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由掖庭抚养长大,至今已经十八岁。他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继嗣孝昭皇帝之后,奉承祖宗,为天子。"皇太后同意。 皇宫随即派使节到尚冠里的刘病已家里,伺候刘病已洗沐更衣。太仆以軨猎车载着刘病已,先到宗正府中。随即,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拜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之后是群臣奉上玺、绶,恭迎刘病已即皇帝位。刘病已于是拜谒高庙,向列祖列宗宣布登基称帝的消息。 刘病已就是汉宣帝。他即位后,对张贺、史恭等人知恩图报,加官晋爵,甚至连子孙都大加封赏。对于丙吉,汉宣帝认为他有拥立的功劳,依惯例晋封为"关内侯"(关内侯不是正规确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资格)。 刘病已并不知道丙吉在幕后对自己的两次大恩。在他心目中,张贺、史恭等人的功劳要比丙吉更大。朝廷中的官员也都不知道丙吉与新皇帝的关系。丙吉为人敦厚,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在争功夺利早已是常态91 的政坛上,丙吉的品德显得格外地高贵,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过了许多年后,刘病已排除权臣亲政。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婢离开皇宫后,生活困难,于是就让别人替自己向当时的掖庭令上书请功。则在上书中说自己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是自己在艰难困苦中抚育了当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关部门对这样的上书不敢怠慢,呈送给汉宣帝御览。 刘病已看到上书,脑海中许多模糊的印象逐渐汇集起来。他隐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似乎还有许多故事被遗忘了,自己的童年不应该只局限在5岁之后。但是刘病已已经回忆不起确切的情形了。好奇、感恩的情绪促使刘病已下令掖庭令亲自去询问宫婢则详情。 宫婢则陈述了自己对皇帝的养育之恩,并说所有的事情当年的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证明。掖庭令就把宫婢则带到丙吉的府中,与丙吉当面确认详情。年老的丙吉认出了这个老宫婢。他说自己的确见过则,但是她根本不是皇帝当年的奶妈。 丙吉指着宫婢则,这才将当年长安牢狱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述说出来。宫婢则当年是在牢狱之中,丙吉也曾经让她照顾小皇曾孙。但是则并不尽心喂养,有的时候还责打刘病已。丙吉说:"只有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才算是皇上的奶妈。"丙吉把自己和两个奶妈当年在狱中共同抚育刘病已的艰难、害怕和无奈动情地告诉了掖庭令。 刘病已听到后,既震惊又感动。他脑海中有关童年的点点滴滴全都串联了起来,一幕幕感人的景象逐一再现。丙吉有旧恩却不言功,甘于幕后,令皇帝感叹不已。 刘病已迅速做出决定,下诏免则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有过喂养举动,赐钱十万给她养老;下诏地方寻找胡组、郭征卿两位奶妈。地方官回报说这两个人已经死了。刘病已再下诏寻找两人的子孙,找到后厚加赏赐。在这里,历史显得多么的有情有义。胡、郭两位当年的囚犯,忠厚善心,虽然一生备受磨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报答。 对于丙吉这位救命恩人和道德君子,刘病已专门下诏给丞相说:"朕幼年卑微之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旧恩,功德无量。《诗》曰:"亡德不报"。朕要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使节去丙家授封时,丙吉已经病重,不能起床下地。刘病已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丙吉因为自己的善举、谦让和高尚的道德,不仅获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赢得了朝野的敬佩。 丙吉死后,朝廷追谥他为"定侯"。 长安人伍尊年轻的时候是监狱的小吏,看到了丙吉抚养刘病已的一幕。刘病已即位后,伍尊劝丙吉向皇帝上书请功,被丙吉谢绝。后来,刘病已的儿子汉元帝刘奭在位时,伍尊上书说:"先帝(刘病已)在时,臣曾上书向朝廷陈述我看到的一切。结果上书经过丙吉手中,丙吉谦让,删去了臣的言辞,都将功劳归于胡组、郭征卿。"汉元帝时期,朝野依然对丙吉的高尚行为大为称赞。 整个西汉王朝都非常尊崇丙家。丙吉的博阳侯是世袭的,丙吉的儿子丙显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丙显行为失措,曾经犯下大罪。朝廷看在丙吉的功劳上,对丙显的罪行免于追究。丙家子孙都世代继承侯位,直到王莽篡汉时才绝。 汉宣帝刘询三位皇后:哪个皇后最后得以善终?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己,生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 后宫,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地方,即使高高在上的皇后,也逃避不了悲哀命运。汉宣帝的三位皇后在西汉的整个后宫悲剧里,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他的三位皇后,唯独王氏能得善终,其她两位都逃脱不掉被杀害的凄惨结局。 第一任皇后许平君被投毒害死。 刘病己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事件”,刘据因受江充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株连满门,幸存者也被削籍为民。当时刘病己还在襁褓之中,只是个待哺婴儿也被下令收监坐牢,五岁那年他才走出监狱,结束了牢狱生活。出狱后的刘病已来到了其在鲁地的祖母家中寄居。 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登上皇位,时年十七岁。 许平君是昌邑人,汉宣帝皇后,今山东金乡人。她出生在一个境遇凄惨的家庭里。许平君的父亲名叫许广汉,因被诬告“从行而盗”而受腐刑成了一个宦官,先担任过掖庭丞,后转任暴室啬夫——宫廷监狱的典狱官。就在许广汉做宫廷典狱官的时候,刘病己来到了掖庭接受文化教育,和许广汉同居一间宿舍,两人成了舍友。却不想相处日长后,许广汉和刘病己成了忘年交。很自然的,刘病已认识了同样在狱墙边长大的许平君。 结婚的第二年,小夫妻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出生还不满百日,命运便展示了它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魔力:刘询被选中,成为大汉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刘询成了皇帝,谁做皇后呢?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当然应该是在贫寒中对刘询不离不弃的结发之妻许平君,更何况她还生下了孩子。 刘询当上皇帝后,为了迎合统揽大权的霍光和其它朝臣,但又唯独不能丢开自己的发妻,将皇后桂冠给予一个不认识的女子;在朝臣联名上书请立皇后之前,刘询发布了即位后的“初诏”。他说,“我在贫寒微薄之时,只有一把旧剑陪伴我左右,现在我虽登大位,但仍然十分想念这把旧剑,众卿能否帮我将其寻回。”诏书情真意切,字字句句表述的都是他和许平君之间的旧日情意。 朝臣都是聪明人,谁都知道宣帝的意思,虽然不愿意,但这是“初诏”,皇帝登基之后的首个诏书,怎能上书请求驳回?无奈,群臣联名上书,请立许婕妤平君为后。 十一月壬子日,许平君成为大汉皇后。当这对同患难共富贵的少男少女站在高台上接受百官朝贺,互送深情微笑的时候,他们不会知道,世上最阴险的诡计正在向他们扑过来。 首先对女儿未能成为皇后表示不满的,正是霍光大将军本人。霍光对女儿未能正位中宫,这位父亲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更何况拒绝迎娶自己女儿的刘询,完全是靠了霍光才当上皇帝的。 过了一年左右,霍光的气消了,可是他妻子霍显的气却消不了。不但消不了,而且还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霍显,其实并非霍光的原配妻子,她的出身很卑贱,不过是霍光元配妻子东闾氏的陪嫁婢女而已。按照古代的婚姻制度,陪嫁丫头有侍侯小姐姑爷的义务。侍侯小姐当然是任打任骂、任劳任怨;而侍侯姑爷,内容就更多一些,因此,霍显便成了霍光的小老婆之一。东闾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就早死了。霍光对东闾氏的陪嫁丫头、小老婆霍显念念不忘,干脆不再另娶名门闺秀,直接就把霍显升做了大将军夫人。 许平君阻碍了霍显当皇帝丈母娘的光明前程,结果可想而知。公元前七二年,做了两年皇后的许平君再次怀孕。到快分娩时,已是寒冬天气,孕妇体弱,许平君不慎感染了风寒,有些不舒服。由于她宫中侍女人数少,懂得照顾孕产妇 的更几乎没有,所以刘询不得不从宫外请一些有生育经验的官员之妻入宫照顾皇后。 在这些被选定的妇人中,就有宫庭警卫淳于赏的妻子淳于衍。她懂得一些妇产科知识。霍显便召见淳于衍,安排投毒害死皇后许平君。 淳于衍颇通医术,回到家里,她将一种名为“附子”的中药捣成粉末,缝在衣中,顺利地通过了检查进宫了。 公元前七一年正月,许平皇皇后分娩,生下了一个小公主。生产消耗了许平君太多的体力,原本就有疾病的她更虚弱了。于是太医们便开出一张药方,让侍女们为许皇后制作滋补的药丸。 就在制作药丸的时候,淳于衍终于找到了机会,将附子粉末掺入了丸中。许平君吃下这“大补丸”后,感到很不舒服,问身边的人:“我头好晕痛,药中难道有毒吗?”淳于衍连忙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很快,许平君便觉得心烦意乱,烦闷无比。不一会儿工夫,十九岁的许平君便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这一天,正是汉宣帝三年的正月癸亥日。许平君只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后。 许平君就这么死了。她被追谥为恭哀皇后,下葬在西安市郊之南。若干年后,她的丈夫也落葬于此,此地便被称为杜陵。然而许平君没有与刘询合葬,因此她的陵墓单称少陵,也称杜南。 第二任皇后霍成君自杀身亡。 许皇后刚刚落葬,霍显便急不可待地让霍光将女儿霍成君送进了皇帝的后宫。入宫的第二年三月乙卯,霍成君便当上了皇后。 霍成君初做皇后,倒也想给皇帝丈夫留下好印象。于是就学着许平君的样子,每五天一次去长乐宫拜见刘询的叔祖母、皇太后上官氏。 自从许皇后一死,年青的皇帝很快就看明白了形势,知道自己还远远没有与霍家抗衡的能力。他采用了韬晦的办法,将所有的怒火都压了下去。因此,刘询与霍成君的夫妻关系,看上去好象还是很亲昵的,甚至相好程度远超许皇后。这令霍光和霍显夫妻都非常高兴。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霍成君始终没有怀孕,更谈不上诞育嫡出太子。就在霍显为外孙儿的降生操心的时候,霍光去世了。 霍光死后不久, 霍家决定造反,谋反的消息很快就被霍家一个马夫的朋友张章探听到。他立即飞奔着去告密。就这样,霍家还没有来得及动作,就被刘询的军队一网打尽了,将霍家全族诛灭。 八月己酉日,刘询派有关部门向霍皇后颁布了这样的命令:“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成侯夫人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 二十三岁的霍成君不得不结束她五年的皇后生涯,孤零零地搬进了冷宫昭台宫。十二年后,刘询不知怎么的又想到了她,觉得住昭台宫还太便宜她了,下令让她再搬到“云林馆”去住。 霍成君至此已全 西汉宣帝刘询皇后霍成君:权势之争下的牺牲品 霍成君(前87年—前54年),西汉名臣霍光的小女儿,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位皇后。 本始三年(前71年),汉宣帝的元配许平君皇后被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毒死后,霍光将霍成君送入宫中为婕妤,次年本始四年(前70年)正式册封为皇后。婚后帝后感情燕好(刘询迫于霍家权势只好装作十分宠爱霍成君),但一直未有生育。霍成君任性、刁蛮,在后宫中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后所提倡的节俭相违背。霍光的长女嫁与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而上官太后正是霍光长女的女儿,也就是说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亲姨,如此一来,霍成君在后宫更加得意。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 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此前,霍光一直不同意给许广汉封侯,认为他是“刑余之人”,不配此高位),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保姆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未遂政变,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 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霍成君被废之后,刘询于公元前16年册封关内侯王奉光(又封邛成候)之女王氏为皇后,王氏无儿无女,尽心抚养许后之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受霍家加害皇后、太子的影响,在霍成君被废后,刘询在立后上曾有犹豫。汉宣帝刘询妃嫔张婕妤生淮阳王刘钦。十分受宠。汉宣帝欲立张婕妤为后。 后来因为怕霍氏加害皇太子的事再次发生,改选后宫无子而谨慎者。于是才立长陵王婕妤为皇后。让其抚养太子。王皇后无宠,与汉宣帝见面的次数都很少,唯有张婕妤最宠幸。 霍成君---霍光的小女儿:皇后 上官氏---霍光的外孙女:太皇太后 霍禹---霍光的长子:封博陵侯,右将军 霍山---霍光的侄孙:封乐平侯,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霍云---霍光的侄孙:封冠阳候,中郎将 邓光汉---霍光的长女婿:长乐宫卫尉 任胜---霍光的次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 赵平---霍光的三女婿:散骑常侍将屯兵 范明友---霍光的四女婿:度辽将军兼未央卫尉 张朔---霍光的侄女婿:给事中光禄大夫 王汉---霍光的孙女婿:中郎将 以上这些人,都是史书上列有姓名的人物,其他没有列名的更是千千万万。虽然霍家有着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但他们的致命点就在于太过自信,以至霍家的奴仆都十分飞扬拔扈。 有一次,霍家的奴仆冯子都,此人也是霍光死后霍显的相好,为了在路上争道,跟御史大夫魏相的奴仆起了冲突,霍家奴仆大发神威,一直打到御史府,还要拆掉大门。还是御史们下跪在地,才算罢休。奴才尚且如此,主子就更加的无法无天了。刘询在霍光死后不久,开始采取行动。他首先擢升被霍家侮辱过的魏相当宰相,开始密谋架空霍氏家族。 第一件事就是剥夺霍山领尚书事的权力,规定所有奏章,不必再用副本,直接呈送到皇帝;第二件事是,剥夺霍氏家族们的军权,让霍氏家族地位崇高但没有实力。霍氏家族对皇帝的作法十分不满意,于是开始蠢蠢欲动。 霍氏家族的第一次阴谋败露: 当霍氏家族走下坡路的时候,霍云的舅父李竟有一个朋友叫张赦。此人向李竟秘密建议曰:“现在宰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二人大权在握,恐怕霍家马上有灾难临门呀!但你们仍有一条生路,那就是,请霍显出面,说服她外孙女上官太后,由上官太后下令,先把魏相、许广汉干掉,然后一做、二不休,再把刘询驱下宝座,另换一个皇帝,才是釜底抽薪的上策。”问题是,当霍氏家族掌握兵权的时候,这主意是个好主意,因为它有成功的可能性。如今,兵权既去,等于丢了刀子再去打老虎,这主意便是馊主意。 尤其糟的是,这种可怕的馊主意,还不能做到保密,竟被一个叫张章的小民从好友张赦口中得知,这张赦是霍府的一个马夫。张章得到这个消息暗喜:“富贵荣华,在此一举。”第二天,他就写了一份检举函,向皇帝直接告密。于是,廷尉立即采取行动,把李竟和张赦两人逮捕了。可是,李竟被释放了,而且这个罢黜皇帝此等非同小可的大事竟然稀松平常地消灭于无形了。这反倒使霍氏家族更为恐慌。 不久,刘询借这次事件,勒令霍云和霍山提前退休,但仍保持他们的侯爵。至此,霍氏家族中,除了霍禹仍当一个架空了的大司马外,其他的全被逐出权力中枢。而刘询对唯一留在政府中的霍禹,也不再维持昔日的礼遇。霍显的女儿,都是上官太后的姨妈们,不但辈份高,年龄也比较长,平常每次进宫,跟上官太后挤在一起叽叽喳喳,也成了罪状。有一天,刘询声色俱厉地质问霍禹:“霍家妇女晋见上官太后时,为啥不遵守皇家礼节?”刘询又质问:“冯子都是谁?仗着谁的权势,竟敢在长安欺善凌弱?”问得霍禹哑口无言,浑身大汗。呜呼,霍家从来没有受过这种面对面的侮辱,而侮辱仅仅是更大灾祸的前兆。 《汉书》记载曰:霍氏家族的老鼠忽然增多,窜来窜去,有时竟撞到人的身上。号鸟就在庭院树上筑巢,发出毛骨悚然的叫声。大门无故塌掉,有人仿佛看见鬼魂就坐在霍云的房子上,掀起屋瓦,扔到地下。 汉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公元前66年),汉宣帝坐上皇位的第8年,终于找到了他的外祖母王氏,跟他的舅父王无故、王武。当即封王氏为‘博平君’,两位舅父也都封了侯爵。于是,在西汉王朝中央政府当权的家族,除了许家、史家之外,又多了个王家。 霍氏家族的第二次阴谋败露: 同年二月,霍显召集了一个霍家高阶层秘密会议。霍显曰:“依照法律,臣民们随便议论宗庙,就要杀头。而今身为宰相的魏相,竟然主张减少宗庙的祭祀。开国皇帝刘邦,曾有遗令,凡是没有战功的,不能封侯,史家、许家,已封了侯,现在又多了三家,魏相却不说一句话,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小辫子,把魏相打倒。”霍显只不过想针对魏相,可是霍禹、霍云两人,却认为仅只搞垮魏相,仍不能保证霍家的地位。霍禹曰:“外边对我们霍家的抨击,太不合理。霍家子弟固然也有不成器的,可是像传言我们毒死皇后许平君之事,简直是血口喷人,怎会有这种事?”霍显这时才不得已,只好承认确有这回事。 霍山、霍禹面无人色叹曰:“完啦,完啦!”为了彻底不让旧事重提,霍家上下决心发动宫廷政变,密谋先让上官太后出面,请刘询的外祖母吃春酒,就在皇宫埋伏死士,把魏相、许广汉当场一起了结。再乘着混乱罢黜刘询,由霍禹当皇帝。然而,这个大阴谋,再度被上次告密的张章探知。不由得想插上一句:“霍家子弟简直一窝猪猡,竟一而再地泄漏机密,而且还是如此重大到会诛连九族的秘密,真令人想不通。唯一的解释就是:天要灭霍家。” 刘询已被逼到必须反击的角落。他的反击是全面的、恐怖的,他下令把霍家一网打尽。结局是:霍禹腰斩。霍显以下,无论老幼男女,远亲近戚,辗转牵累,包括那个不可一世的家奴兼霍显姘头的冯子都和毒死许平君女士的淳于衍,全数绑赴刑场被砍了头。史书上有记载,这次屠杀了一千余家。同年七月,霍氏家族彻底覆灭。唯一不死的,只剩下皇后霍成君一人,这年她才21岁。 我们可以想象,她听到全族被杀时的惊恐和悲痛,但天真的她还存有希望和奇迹。八月,使臣闯进皇后宫,向霍成君宣读汉宣帝的诏书,诏书曰:“你心怀恶毒,跟母亲霍显,合谋危害皇太子,没有做母亲的恩情,不适合当皇后。自即日起,逐出皇后官,缴出皇后印信。”---原文:“皇后荧感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仅当了5年皇后的霍成君,到此被送到长安郊区上林苑中阳台宫。从此,与世隔绝。昔日骄傲高贵,不可一世的她,如今只能孤苦一身,任人摆布。然而,厄运仍抓住她不放。 汉宣帝五凤四年(丁卯,公元前54年),刘询忽然想起了她,再把她送到一个名叫“云林馆”的小屋中,加强禁锢。然而仅只禁锢似乎仍不能消心头之恨,最后下令命她自杀。事情到此,还有什么话可说,霍成君是服毒?或是上吊?或是被勒毙?史书上没有交代。交代的是,霍成君终于死去,死时才33岁。死后埋葬在长安的卫星城市蓝田县的昆吾亭东。 霍光把汉宣帝扶上皇位竟然是因为这个女人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因为在侍奉汉武帝的时候没有犯过一个错误,再加上又是汉武帝宠臣霍去病的异母弟,所以说刘彻还是非常信任他的。因此,死之前也是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他。汉昭帝驾崩后,没有儿子,所以霍光扶植昌邑王即位,后来又因为昌邑王实在不像话,所以废掉扶植汉宣帝登基,可以说,汉宣帝能够坐上皇位,首要功臣就是霍光,所以,霍光那个时候真的是权倾一时,连汉宣帝也不得不对他恭敬有加。 但最后,把霍氏一族拉下马的还是这个霍光一手扶植的皇帝汉宣帝。可能有人会说,这个汉宣帝真是忘恩负义,对自己的恩人下手那么狠。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汉宣帝时期的政治是非常清明的,和汉昭帝时期一起并称为昭宣中兴,这样一个聪明的皇帝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所以说,这其中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其实也是让人意想不到,是因为一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是谁?这个女人就是霍光的老婆——霍显,这霍显其实也没什么来头,她只是霍光的陪嫁丫鬟。那这个女人到底做了什么使得皇帝再也容忍不了霍氏一族了呢,小编今天就来说说霍光这个老婆。 霍显做的第一件蠢事就是强行把自己女儿塞给汉宣帝。说到这件事,就要说到汉宣帝的原配了,汉宣帝当时流落民间时娶了一个老婆叫许平君,小两口的日子过得非常好,恩爱有加,当时的汉宣帝作为罪臣之后,在民间是很难娶到老婆的,好不容易许平君愿意嫁给她,那汉宣帝当然是对许平君百依百顺啦。汉宣帝登基后,这个霍显总是在霍光耳边说要把霍成君送到宫里做皇后,于是霍光就联合群臣上书说要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但是汉宣帝并不想抛弃糟糠之妻,还是想要给许平君一个后位,但是他又不敢说不娶霍光之女做皇后,于是他就下了一道诏书求他在民间时用过的宝剑,显而易见,这是不愿立霍成君的委婉说法。霍光也没有强迫他,勉强他同意了许平君做皇后。 宝贝女儿没当成皇后,霍显心里那是相当的不开心。于是就开始想其他的法子。其实其他也没什么好法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许皇后不在这个世界上。于是,霍显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她串通皇家的女医生淳于衍给许平君下毒。但是这毒也不是轻易能下的。皇后吃药是要有人试药的,但是霍显这个人仗着自己的老公权势大,一点也不在乎,他对淳于衍说:“你尽管去下毒就好,就算出了事情还有我家老公担着。”所以这个淳于衍也就很大胆的下毒了,许皇后享了三年的清福,就被霍显和淳于衍害死了。 许皇后死了,那霍成君就顺理成章的当了皇后。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汉宣帝有所耳闻之后,就命令部下开始调查。这下霍显慌了,立马把事情真相告诉了霍光。那事情既然已经发生,霍光也不能把自己老婆给供出去,所以也就只能利用自己的权势把这件事给压了下去。地节二年(前68年)春三月庚午,霍光病重逝世。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有所行动,开始解除霍家的兵权,把以前霍家把持的胡越骑兵、羽林军和未央宫、长乐宫卫将屯兵一概交给自己外婆的史家亲信和已故许皇后娘家的亲信掌控。 霍显一看不对,皇帝把自家的权利架空了,这下他坐不住了,召集了霍家的重要人士开始商谈,把自己毒死许皇后一事也和盘托出。这下,霍家人才知道原来就是霍显做的这件蠢事害了他们。现在埋怨也没用,于是大家商议如何解决,得出的答案就是谋反。其他无路可走。但是霍家早已没有兵权,谋反这种事没有兵是万万不可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没等到他们实施计划,这个计划就已经泄露出去了。于是汉宣帝立马派人把霍家人全部抓起来满门抄斩。只有霍成君逃过一劫。 可叹霍去病、霍光一世英名毁在一个女人手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霍光这个人虽然在权术上是有一套的,但是在管理家庭方面确实是有问题的 。不只是自己老婆目中无人,胡作非为,自己的亲戚们也是仗着霍光在外面做了很多坏事。不齐家,何以治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霍光管理家族的方面。 汉宣帝刘询怎么当上皇帝的?汉宣帝因何险些被杀 汉宣帝为什么险些被杀?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有名的中兴皇帝。当地即位的时候,已经是汉中期,汉朝开始走下坡路.相继登基称帝的皇帝们一个个荒淫无道\不学无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汉宣帝这样一个敏而好学,勤于政事的英才之主,实在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而这位皇帝之所以能够有别于其他荒唐皇帝,就是因为他自幼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尽管他身上流着高贵的皇室血统,却屡经磨难,好几次都险些死于非命.正是这种成长的经历造成就了他明察善断,英武果决的性格。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呢?他为什么又屡受磨难呢? 原来,汉宣帝刘询以前的名字叫刘病已,是汉武帝的嫡亲曾孙,其父亲就是被子汉武帝无辜诛杀的卫太子刘据.武帝在晚年听信谗言,杀害了自己培养多年的太子刘据.一时之间没有了合适的皇位继承人,不由得为此在为头痛.在他临终之前,匆匆忙忙地立了钩弋春人所生的皇子刘弗陵为太子,做自己死后的接班人. 结果,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刘旨陵继承皇位当上了皇帝,就是汉昭帝.武帝死前,因为太子年幼,曾经向朝中重臣托孤,嘱咐大臣们好好辅佐小皇帝.这其中就有大司马霍光.他德希重,功勋卓著,在武帝死后,掌握了汉朝的实际大权.昭帝即位三年后,就在霍光的安排下举行了大婚,立了霍光的外孙女,年仅6岁的上官安之女为皇后.这可真是一对名副其实娃娃夫妻.此时侧面为辅弼大臣,同时也是大司马列大将军的霍光,就是想达到让皇后专宠后宫,早日生下小皇子的目的.这样,朝政大权就可以为自己所控制了.可是谁知道天公不作美,这对尚未成年的小夫妻不但没有生育,还因为太早纵情于声色犬马而导致汉昭帝刘弗陵墓过早的体力透支,竟支撑不住而一命呜了.年少的皇后上官氏,竟成了寡妇.汉昭帝的英年早逝,让霍光等人措手不及,汉室外政权一时间陷入了无人可为帝嗣的危险局面.当时,在汉武产的其他子孙中,还有广陵王刘胥健在,但刘胥奢侈侈无道,汉武帝在世时就不考虑立他为子嗣 ,所以霍光也不能选择刘胥.仓促之中,霍 光只得急急忙忙地选取定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刘贺即位为皇帝.可谁知刘贺为人奸淫狡诈骗,在宫中淫乱是非,没有君王该有的样子,霍光只有废了他.这样一来,群臣更加担扰.趄迁群龙无首,非常容易发生大乱,一时之间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汉室朝迁又一次陷入了混凝土乱和危机之中. 正在这危急的时该,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上书,经过群臣廷议,奏请皇太后迎立流落在民间的卫太子之孙,人称皇曾孙的刘病己为皇帝.皇太后也同意了这个建议.这刘病己就是后来西汉有名的中兴君主汉宣帝. 这位汉宣帝前半生虽然生于太平盛世,但自身却经历坎坷,生活里充满了艰难险阻,很有传奇色彩. 汉宣帝间病己本来是汉武帝的嫡亲曾孙,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奸臣江充利用汉武帝晚年生性多疑,制造了巫蛊大案,结果导致汉武帝父子骨肉相残.最后,卫皇后自杀,卫太子刘据,太子妃史良娣,史皇孙刘进及其妃子王夫人和其他一些皇孙,皇孙女,都罹难了.就连出生数月的皇曾孙都未能逃过动难,幼年即入狱,这个孩子也是唯一的一个蒙难不死的汉武帝的嫡亲骨血.襁褓中的皇曾孙刘病己,父母双亡,自己的命运又危在旦夕,多亏得到了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丙吉的照顾和怜悯,让女犯人轮番抚养他,方才留下了一条性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巫蛊之祸"后来查清了是江充的诡计,是莫须有的冤案.但由于汉武帝一时的震怒,群臣又多怕恐,竟没有有人敢说出真相,致使汉武帝晚年变本加厉地怀疑左右人用巫蛊之术害他.后来,汉武帝怀疑有漏网之鱼,生怕更会对自己不利,就派人到狱中去查点罪犯,不论罪行轻重,一经查处,一律格杀勿论.这样一来,灾难双一次降临\在了刘病己这个年少的孩子身上.这时,又是丙吉深明大义,他明白皇曾孙的无辜,激于义愤,他坚决不给汉武帝来检查的人打入开狱门,并且大义凛然地说:"皇曾孙在,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皇曾孙乎!"双方就这样一直对峙抵抗到了天亮,来人还是没能进入狱中.来人回来后禀报给汉武帝,汉武帝命令深究,这才知道太子无罪,原来是一个受害者,于是明白了一切.他令将江充家抄斩,诛灭九族,继而又盖了一座思子宫.,而对于存活下来的皇曾孙刘病己,汉武帝慨叹道:"这真是天命啊!" 皇曾孙为什么叫刘病己呢,就是因为他自幼体弱多病.汉武帝大赦天下后,刘病己列家可归,丙吉先是让女犯人继续抚养他,后来又把刘病己送到了其母太子妃史良娣的娘家交人抚养.汉武帝死后,遗诏中交代要把刘病己收养在宫中,并在家谱中记录下他的名号,号为皇曾孙.掌管后宫的太监张贺曾与卫太子是旧识,因而格外照相馆顾皇曾孙刘病己,并用看书的钱供他读书,使刘病己得到了系统的学习机会.等到到刘病己长大成人,张贺又为他他娶了一门亲事,即许广汉之女为妻.皇曾孙刘病己自幼难,先是在监 狱中,后来又在外祖母家和掖庭中长得失也很了解,并且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坎坷艰难的前半生遭遇,造就了刘病的能力,也丰富了他的阅历,更增长他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才能.刘病己具有操行节俭,仁慈爱人的优秀品德,并且在百姓和大臣中品碑极好,汉朝宗室的其他皇子皇孙们没有能胜过他的.于是,在昌邑哀王之子刘贺被霍光废掉后,皇曾孙刘病己就以最佳人选取的身份被推为帝嗣的继承人.公元前74年,刘病己入主未央宫,拜见皇太后;同时按照汉室的传统,先是封为阳武侯,后退立为皇帝.刘病己嫌自己的名字"病己"不雅,遂改名为刘询,并立自己的患难妻子许氏为皇后. 俗话说得好,,难不死,必有后福.汉宣帝即位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铲除了霍光及其霍氏家族的势力,夺回了汉朝的实政大权.粉碎了霍氏的阴谋诡计后,汉宣帝也就剪除了自己治国方略中最大的敌人对势力,结束了其前半生坎坷多难的遭遇,开始晶理万机,励精图治.在汉宣帝刘询统治的时期,汉朝吏治安定,百姓安居,匈奴臣服,国家强盛,出现了汉武帝之后难得的中兴局面. 刘询的母亲是谁?揭秘汉宣帝母亲的凄苦命运 刘询的母亲是谁?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给自己全家来了个满门抄斩,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孙子史皇孙以及他们的妻妾家人几乎全部被杀,长安城数万军民命赴黄泉,只有史皇孙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和卫子夫的重孙,刘病已活了下来。刘病已的母亲是王夫人王翁须,他的祖母是史良娣,都已经被杀,当时刘病已只有几个月大,几次病重将死,治狱使者邴吉自己出钱救活了他,后来汉武帝派人来要把狱中所有犯人全部杀掉,邴吉抗旨不尊,舍命保护了刘病已。 五年后遇到大赦,刘病已出狱,邴吉亲手把他交到了他祖母史良娣的哥哥史恭手中,史恭的母亲贞君看到自己女儿的孙子还活着,痛哭一场,亲自喂养刘病已。汉昭帝死后,昌邑王旋立旋废,在邴吉的推荐下,刘病已被从里巷中找来,当了皇帝,改名为刘询,这就是汉宣帝。 此时史恭和他的母亲贞君已经去世了,汉宣帝把史恭的三个儿子全部封侯。祖母史良娣这一面是安排好了,但是想找到汉宣帝母亲王翁须的家人却异常困难。皇孙的婢妾是没有称号的,官方也没有记载,二十年过去了,往事已经如烟而散。前后来了几批人都似是而非,终于来了个姓王的老太太,自称是王翁须的母亲,汉宣帝派太中大夫任宣负责查清此事。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个极其悲苦的故事。 这位王老太太名叫王妄人,家住涿郡蠡吾平乡,十四岁嫁给了同乡王更得,王更得死得早,她又改嫁王乃始,生了两男一女,女儿的名字正是王翁须,和汉宣帝母亲的名字一模一样。王家生活贫穷,王翁须容貌俊俏,气质高贵。广望侯的儿子刘仲卿对王乃始说:“予我翁须,自养长之。”当时达官贵人喜欢驯养美女,作为日后攀援富贵的手段,和今天干爹养干女儿如出一辙,想多了是你自己心灵扭曲。这样王翁须就寄养在刘仲卿家里了。 王翁须在刘仲卿家里学习歌舞,回家取了几次衣服,她母亲也给她送了几次衣服。四五年后,王翁须对她母亲说:“邯郸贾长儿求歌舞者,仲卿欲以我与之。”于是母女二人连夜逃到了王妄人的老家平乡。刘仲卿带着王乃始追来了,王妄人没办法,只好把王翁须又交了出来,对刘仲卿说:“儿居君家,非受一钱也,奈何欲予它人?”刘仲卿骗她说:“不也。” 几天后王翁须还是被送给了贾长儿,乘坐的马车正好路过自家门口,她高声大呼:“我果见行,当之柳宿。”王妄人和王乃始赶紧收拾家当,追到了柳宿,一家人大哭一场。王妄人对王翁须说:“我欲为汝自言。”王翁须此时似乎对自己的命运有了感觉,她说:“母置之,何家不可以居?自言无益也。”王妄人夫妻回家筹钱,然后又追随王翁须到了中山卢奴,此时王翁须和五个歌舞女孩在一起,母女二人还在一起住了一晚。第二天,父亲王乃始继续陪伴女儿,母亲王妄人回家找钱,还没等把家产卖掉,王乃始就回来了,说:“翁须已去,我无钱用随也。”女儿王翁须从此杳无音信。 贾长儿的妻子和舞蹈老师证实:“往二十岁,太子舍人侯明从长安来求歌舞者,请翁须等五人。长儿使遂送至长安,皆入太子家。”太中大夫任宣又查问了刘仲卿的妻子,以及当地的基层官吏,前后查问了四十五人,认为王妄人就是汉宣帝生母王翁须的母亲。 汉宣帝接见了外祖母。一看到汉宣帝,王妄人就愣住了,他居然和他母亲长得一模一样,祖孙二人大哭一场。汉宣帝给两位舅舅封侯,外祖父王乃始四年前已经病逝,外祖母王妄人被加封为博平君,一年后去世,后来舅舅王武的儿子王商官至丞相。 刘询简介 中兴之主西汉宣帝刘询的一生简介 刘询简介:汉宣帝刘病已(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9月10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嫡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史皇孙刘进子。因汉昭帝无子,昌邑王刘贺又被废,所以在公元前74年9月10日(农历元平元年七月庚申日),17岁的刘病已先被上官太后封为阳武侯,一个时辰后即被立为皇帝。公元前64年6月(农历元康二年五月),改名刘询,宣帝改名“询”的理由是“病”、“已”两字太过常用,臣民避讳不易。 宣帝刘询因少遭不幸(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流落民间,察知民间疾苦,所以即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刘询为人聪明刚毅,高才好学,为政励精图治,史称“中兴”。然而宣帝刘询从出生到即位,再到亲政,既坎坷多难,又极富传奇色彩。 【身世:迎自民间】 废黜昌邑王刘贺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邴吉,建议把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迎入宫中,入继昭帝大统。这时,在汉武帝的后代中,已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邴吉又极力赞扬这位18岁的皇孙“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大臣会议同意了邴吉的提议,派宗正刘德驾车到长安尚冠里,将这位新君奉迎入未央宫。那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什么同意立刘病已为新皇帝呢? 薄弱的根基 当年戾太子刘据有个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孙刘进。刘据共有3个儿子,为了加以区别,就以其外祖母家姓称刘进为史皇孙。史皇孙长大成人后,娶妻王翁须,生下了儿子刘病已。数月后,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和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后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刘病已保留了一条活命,被送进了监狱。 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典狱官邴吉据理力争,保住了刘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销了这道命令。由于他还是个婴儿,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刘据一案平反后,在刘病已5岁这年,邴吉再一次把他抱上了自己的车座,送到了鲁国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对这个可怜的孩子非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邴吉还及时将刘病已已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廷官署。从此,刘病已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朝廷提供。这时的掖庭令张贺,原来曾当过戾太子刘据的家吏,顾念主人的旧恩,对这位皇曾孙关怀备至。他用自家的私钱为刘病已延师受学。 眼看刘病已一天天长大,掖庭令张贺开始为这个落魄皇孙的终身大事着急,为刘病已聘下了掖庭监狱的典狱长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于是,17岁的落难皇孙刘病已娶了许平君,一年后就有了儿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没过几个月,刘病已变成了刘询,成了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皇帝。汉宣帝起自民间,根基薄弱,易于操纵,这是霍光选立他的原因之一。 谶言的出现 谶言,又称谶纬,是流行于两汉之际的宗教神学。所谓“谶”,就是某种有待应验的宗教预言、隐语;而“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衍生成补充儒学经典的意思。“谶”来自于天命所托,又叫“符命”“谶记”等等;“纬”则假借了神化了的孔子的名义。大致说来,谶纬就是根据某些神秘的启示验证人事的言论。谶纬之兴,是经学畸变和社会危机共生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为动荡时事的政治角逐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舆论工具。 昭帝在世时,人们也许看到他体弱无子,便有一种流言悄悄在朝野上下不胫而走。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传说泰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看见有块高1丈5尺,长48围的巨石,忽然自己竖立起来,插进地里8尺,下边还有3块小石为足。又据说,皇家上林苑中,有棵大柳树倒地枯死,又自己站起来复活了,上面还有小虫咬食树叶而成的文字:“公孙病已立。”谶言中的“公孙”是何意?“病已”是谁?此事是编造的吗?从西汉至今,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论。但至少可以看出,刘据的悲剧已在民间流传开来,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当时的人们思慕着卫太子,对昭帝即位后未能给卫太子平反表示不满,这种不满已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社会思潮,冲击着霍光权移主上的现实。霍光是知时务的聪明人,他知道这股思潮是不能抗,只能顺的,拥立刘病已既可上承天意,又可使自己转被动为主动,遂了容易操纵新君的心愿。这是霍光选立刘病已的原因之二。 然而,宣帝也会像昭帝那样服服帖帖吗?霍氏集团能够永握国家的权柄吗? 【魄力:清除霍氏】 由于汉宣帝生于“巫蛊之祸”中,亲人被诛,本人一直生活于狱中或民间,理解、同情下层人民,又深知宫廷争夺皇位的残酷,所以登上帝位后,小心谨慎、宽厚仁慈,着力团结各种宗派势力,以巩固其地位。 戒急用忍 宣帝采取了和他前任昌邑王刘贺迥然不同的措施,那就是戒急用忍。 即位后,宣帝把朝政都委托给了霍光,唯有一件事情坚持自己作主,那就是册立皇后。大臣们都知道霍光有个小女儿叫霍成君,论辈分还是上官太后的小姨。众臣不谋而合,都把皇后的位置心许给霍光的女儿了。宣帝却难忘相濡以沫的患难妻子许平君(刚入宫时以立为婕妤),有意立她为皇后,但他不向大臣们明说,却下诏寻找一把自己在贫寒时使用过的宝剑。这道寻故剑的旨意情真意切。大臣们心里明白,只得上奏,请立许婕妤为皇后。对此,霍光也只好认同。 公元前74年12月31日(农历元平元年十一月壬子日),许平君成为大汉皇后,依照惯例,皇后的父亲应该加封为列侯。但霍光以许广汉为“刑余之人”作托辞,竟不许封,最后只封个“昌成君”。 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还政于宣帝,宣帝自知势孤,没有霍光的势力作靠山是不行的,遂谦让,使霍光继续任原职而秉国政。汉宣帝论定策功,褒赏以霍光为首的功臣,封邑封侯。这样,汉宣帝不仅稳定了朝臣、将军之心,而且使霍光集团忠心辅佐,皇位得以稳固。 霍光的小女儿成君未能入宫,霍光的妻子霍显气得火冒三丈。做了两年皇后的许平君再次怀孕,到快分娩时,有病召女医淳于衍入宫。霍显指使淳于衍谋害许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生产后,淳于衍趁机把事先带入宫中的附子粉末掺入丸中。生附子有毒,泡制过的附子也辛、甘、大热,孕产妇绝对禁用。许皇后服药后,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不久 霍光像,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终于成为宣帝新的皇后。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霍光执掌国政20年,大权独揽,虽无皇帝之名,已行皇帝之实。但是,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汉武帝临终遗诏的基本精神,终于使西汉王朝由社会动荡不安进入到“昭宣中兴”,为西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一点来看,霍光专政,对西汉王朝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复兴、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夺回皇权 24岁的汉宣帝熟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是一位富有社会经验的青年。他挣脱了辅政大臣的羁绊,开始亲问政事,独揽朝纲,渴望以自己的意志施政,励精图治。霍光在世时,宣帝对其既有一种畏惧感,又背上了一种感恩的包袱。现在霍光虽然病逝了,但霍氏家族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中朝的军政大权。宣帝不是鲁莽的政治家,表面上继续封赏霍光的子孙,让其享受荣华富贵,自我暴露,再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另一方面却加强外朝的权力,下诏给御史大夫魏相,暗查霍氏隐匿不报的上书,以防壅敝,进而戳穿其阴谋,逼迫其就范、让权,最后达到清除的目的。 可是,颟顸的霍氏集团对皇帝的新动向毫无察觉,反而依仗皇太后、皇后的特殊关系,变本加厉地专横跋扈、奢靡越制。霍光的寡妻霍显及其儿子霍禹不经朝廷许可,私自越制改修霍光的陵墓。规模如同帝王陵墓一样;霍光孙霍云常称病不上朝,却私自外出,派自己的家奴代为上朝谒请;霍显与几位女儿又置宫禁制度于不顾,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进出太后所居的殿中。 霍显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危险之的漩涡之中,仍然颐指气使。宣帝立刘奭为太子的决定,深深地触怒了霍光的孀妻霍显。她气得不进茶饭,大口大口地吐血,遂教唆女儿霍成君毒死太子刘奭。然而,霍皇后实在找不到下毒的机会,但在态度上却常常对太子横眉冷对了。霍成君的一言一行,都被宣帝看在眼里,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暗地里加快了从霍氏家族手中夺回皇权的步伐。 汉宣帝掌握霍氏罪行后,镇定自若,复封霍山为乐平侯,领尚书事。接着宣帝诏令吏民奏事,可以不通过尚书,直奏皇帝,大臣亦可直接参见皇帝,从而把尚书架空,使霍氏掌握的中朝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之后,汉宣帝又陆续将中朝的霍氏成员调离,并收兵权。网已经布好了,只等收网的那一天了。地节四年(前66年)夏,失去了权势的霍家人深为怨恨,开始密谋发动政变。霍禹、霍山等阴谋设计,杀丞相,废宣帝,立霍禹为皇帝。结果计划泄露,宣帝派兵逮捕霍禹,腰斩于市,霍显、霍云、霍山等自杀,霍皇后被废,居昭台冷宫。霍氏集团被一网打尽。 汉宣帝尽管将霍光全家杀光,但并没有因此抹杀霍光的功绩。宣帝晚年在麒麟阁设置画像,霍光仍然被列为第一功臣。 一代明君汉宣帝诛灭了霍氏集团,却继承并发展了霍光的治国路线。 【功绩:中兴之主】 汉宣帝恢复了几失之于外戚的刘氏天下,研究了有汉有来统治天下的经验教训,在忠实执行汉武帝“轮台诏令”所制订政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改革。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诛灭霍氏集团后,拔除了危乱国家的祸根,为进一步削弱权臣的势力,保证汉王朝的政令畅通,宣帝开始大力整饬吏治。 在中央,调整内、外朝关系。宣帝亲自过问政事,省去了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宣帝规定做丞相的人既要有学识,能为皇帝出谋划策,敢于决断,又要有治国经验,而且政绩突出。 在地方,重视地方长吏的选任。汉宣帝充分认识到,选好郡国守相是搞好吏治的关键。汉代郡国守相不仅管辖范围广阔, 而且在治区内大凡经济、政治、军事、民政、财政、司法、治安、教育、选举,都在其掌握之中。郡国守相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国守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守相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机器能否正常运转的大问题。对下,涉及能否正确指导和督责县级官吏的工作;对上,事关能否帮助皇帝与中央官吏了解下情,为制定政策,选拔考核官吏,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保证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郡国守相在安定百姓,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令虽然与民的关系更为亲密一些,但其管辖地区小,影响了不大。在太守专郡的汉代,“县令听命,反如其臣”。郡县治理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守相。事实上,宣帝即位时,郡国守相很少有称职的,所以,培养和选拔大批“良二千石”就尤为必要。 正因为上述原因,汉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如著名循吏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就是一例:“渤海左右郡饥荒,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为了考核龚遂的才能,宣帝亲自召见,策问治渤海之术。当宣帝确信龚遂的才干后,便任命他为渤海太守,让其赴任,并给与他“一切便宜行事”的权力。龚遂果然不负众望,在他的治理下,将那些武装反抗地主压迫的农民从“盗贼”中区别开来,不到几年时间,“军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民安土乐业”。 汉宣帝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宣帝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后来,又继续实行自汉武帝以来,派刺史考察郡国守相的制度。 每年年终,郡国上计吏都要带计薄赴京。宣帝针对武帝后期以来上计不实,计薄形如虚文的情况给予严格纠正,令相关官员核查计薄。对真伪相乱者,严加处罚。根据考核结果,宣帝综合名实,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因政绩突出而受到奖励的官员很多,如杜延年、黄霸、朱邑、召信臣等人,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相反,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宣帝则毫不手软,严惩不贷。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宣帝时,作用非凡,“以决疑定策”被宣帝封为阳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墓圹,趁雇佣牛车运沙之机,贪污账款3000万而被告发。有的大臣为他说情,认为“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但宣帝没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诣廷尉”受审,拟以重罚,致使田延年畏罪自杀。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因而宣帝整顿吏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培养和造就了大批“良吏”,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整个西汉时代的良吏,以汉宣帝时为最多。这些循吏或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为政宽简。其统治往往显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见(被)恩”,得到时人的好评。“循吏”是地主阶级中有远见,懂政策的官吏。 其次,整顿吏治形成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官吏素质的提高,优化了官吏队伍的结构,保证了封建国家机器正常、高效的运转。宣帝时有不少官吏,刚做官时文化素养并不高,由于皇帝的提倡和仕途的需要,往往在政务之余,拜师或自学儒学。如邴吉出身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黄霸为吏后,在狱中从夏侯胜学《尚书》等等。宣帝时历任丞相的素质,无论学识,能力,治绩,都大大优于武帝、昭帝时期。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与决策,举荐考核官吏,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从而彻底改变了武昭时期丞相无所作为的局面。还有许多官吏,或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 再次,整顿吏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中兴大业。整顿后的郡国守相多由良吏担任。他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当然,宣帝时的吏治仍有不少弊端。有些官吏执法不公,草菅人命;敲诈勒索,繁兴徭役;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应付差事,敷衍塞责等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官吏虽无大过,但平庸无能,不称其职。就连宣帝本人在执行中也带有较大的感情色彩,出现了冤案,错案,以及后期重用宦官等。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宣帝整顿吏治是成功的,是应予肯定的。 召开会议,整理经典 宣帝继昭帝召开盐铁会议之后,又在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阁召开了盛大的儒家经学会议,讲论“五经”同异问题。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书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具有法典的性质。但是,学术界,思想界对儒家经书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召开这次大讨论。萧望之等大臣参加评论,汉宣帝亲临会场,随时对争论问题作出裁决。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和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这种现象只有在宽松的政治条件下才有可能,而且为加强思想的进一步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昭宣时期,以“轮台诏令”为基本依据,昭帝、霍光和宣帝认真总结了武帝时期推行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进 行调整政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整顿官营,调整工商 武帝时期工商业官营政策暴露出诸多弊端,昭帝时期就引起了较大非议。在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众臣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导致了“罢郡国榷沽”的结果,但其他各项仍未罢除。宣帝亲政后,继续整顿这些政策,曾于地节四年(前66年)九月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由此可见,工商官营政策在昭宣时期虽然仍在执行,但经过整顿,这些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徇私枉法,贪污腐败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有效抑制,这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劝民农桑 汉宣帝继续奉行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抚恤更多。本始元年(前73年),宣帝即位不久,即免除当年租税。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残疾的地区,都免除三年的租赋。五凤三年(前55年),诏令减天下口钱。甘露三年(前52年),令减收算赋钱,1算减30钱。甘露三年(前51年),又诏令免除当年田租。 在徭役方面,也尽量减省。宣帝时,漕运所消耗的人力很多,仅从关东向京师运谷400万斛,每年就需用6万人的劳力。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在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买粮,足以供给京师所用,可以减省关东多一半的漕卒。宣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使漕运力役大省。 为了减轻农民转漕和徭役不息之苦,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宣帝还有计划地在西北地区进行大规模屯田。地节、元康年间(前69年—前61年),赵冲国击破先零羌,乃罢骑兵,留步兵屯田,这样就可以满足击羌“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之需。 抚恤流民,抑制兼并 昭宣继武帝之后,“百姓流离”的状况一直未见好转。这是导致统治秩序不稳的社会因素,汉朝统治者无一例外的对它倍加重视。汉武帝晚年所表示的忏悔,就是这股可以“覆舟”的潜在力量冲击的结果。作为继承大统的昭、宣两朝皇帝,也诚惶诚恐,并寻求各种解决的途径。 昭帝时,对贫民多次实行赈济的办法,重在安抚。或派官员救济,或借给粮食和粮种,甚至在元凤三年(前78年),又将荥阳的中牟苑分给贫民耕种。 宣帝时期,对流民的抚恤措施更加具体化。如地节三年(前71年)十月,诏令:凡回归原籍的流民,由政府分给公田耕种;借给粮食及粮种;免除纳算赋和徭役等。这是自武帝以来,抚恤流民条件最优惠、措施最具体的一项诏令。 在抚恤贫民的同时,宣帝还极力制止土地兼并:一是迁豪。汉代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因而引起官僚、豪强地主、富商大贾的大肆兼并,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宣帝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假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二是假民公田。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据记载,宣帝曾先后四次颁布这样的诏令。 软硬兼施,建功边事 汉宣帝时,汉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则软硬皆施。汉宣帝派兵击灭西羌,袭破车师,进一步加强汉朝对西域的影响。与此同时,随之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称臣,成了汉朝的藩属,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 汉宣帝刘病已 在死牢里长大的皇帝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有人根据刘病已的事迹编写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乌龙闯情关》。刘病已是怎么做到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公元前92年、汉武帝末年的长安城说起。

那一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迎来了自己政治命运的重大转机。丙吉自幼学习律令,曾经担任过鲁国的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廷任廷尉右监(廷尉的高级助手,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官)。遗憾的是,在朝廷中任职,仅仅需要政绩是不够的。丙吉显然不适应中央的复杂关系,不久因涉案受到株连,罢官出京,到外地去担任州从事(封疆大吏的高级助手)。

现在丙吉毫无征兆地接到调令回长安任职,尽管满怀疑惑,但也赶紧收拾行囊回京。

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这场大祸发生在年老的汉武帝和并不年轻的卫太子刘据之间。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因“巫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丙吉因为担任过廷尉右监,与本案没有牵涉,因此被调回长安参与案件审理。

在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之中,所谓的案件“审理”完全是一句空话。一切都已经被定性了,丙吉等人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贯彻上意、完成程序、惩罚犯人。具体到丙吉的任务,则是主管长安的监狱。

长安的天牢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因为受“巫蛊之祸”的株连被关入大牢。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纳史良娣,生下了史皇孙刘进。皇孙刘进纳王夫人,生下了这个婴儿,称为皇曾孙。小婴儿刚出生就遭到“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等亲人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在大牢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尽职的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当时的婴儿经过长期的啼哭,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一个是淮阳人赵征卿,一个是渭城人胡组)轮流喂养这个婴儿。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提供了冷暖适中、物品齐全的条件。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他坚持每天检查婴儿的生长情况,不准任何人惊扰孩子。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了,也派家人早晚去探望小皇曾孙,看看被褥是否燥湿、饮食是否得当。然而监狱中的条件毕竟恶劣,刚出生的皇曾孙经常得病,甚至数次病危,丙吉都及时地命令狱医诊断,按时给孩子服药,才使孩子转危为安。丙吉的俸禄原本就不宽裕,现在又要照顾一个体弱的婴儿和两位奶妈,但他总是先想着婴儿,精心照料。如果没有丙吉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两位犯罪在监的奶妈也将小皇曾孙视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竟然奇迹般地成长了起来。

当丙吉在监狱中细心照顾尚是犯人的皇曾孙的时候,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连年不绝。小皇曾孙已5岁了,还没有离开过监狱的高墙。丙吉觉得将孩子终身养在监狱中终究不是办法,就试探着请高官贵族收养这个孩子,给孩子正常的成长环境。当时的高官显贵们一知道孩子的来历,都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养。没有办法的丙吉只好继续照顾着小皇曾孙。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这个孩子于是就叫做了“刘病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重病,往来于长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间再次兴风作浪,指示看风水的上书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多疑的汉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说,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老皇帝希望通过这样决绝的做法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执行皇帝的旨意。丙吉勇敢地抗拒圣旨,命令关闭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

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

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丙吉主管的监狱一下子就空了。刘病已的两位奶妈分别回淮阳和渭城去了。刘病已也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个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脱险了。丙吉忙张罗着给刘病已找一个去处。他终于打听到刘病已的父亲史皇孙刘进的舅舅史家。史家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卫太子刘据,就是史良娣。当时史家还有刘病已的舅曾祖母贞君和舅祖父史恭,一家人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便把刘病已送到杜县史家。史恭见到这个外甥的儿子,史老太太见到这个曾外孙,惊喜交加,接过了抚养大任。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只有5岁的刘病已当时还没有记忆,在新的、舒适的环境中,对之前的监狱生活逐渐淡忘了。他对长安监狱中的高墙、两位慈祥的奶妈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史家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环境,也刻意不提长安的监狱。丙吉回到长安,继续去做他的官,绝口不提刘病已的事情。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为过去式。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己,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

临终前,汉武帝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耿耿于怀。他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身份是个人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皇室政治来说,血缘尤其重要。它通常是一个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作为被排除在皇室队伍外的人,他是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相反,他可能成为政治祸害的来源,因此达官贵人们都不愿意收养刘病已。可怜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里。现在,刘病已恢复了皇室身份,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更值得留意的是,刘病已的血脉出于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而且是刘据这一脉唯一的后人。尽管他还没有封爵,但政治前途无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从杜县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长安来接受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年轻的时候是刘据的家臣。刘据生前对张贺非常好,张贺也始终念着前太子的恩德。现在,他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对前太子的孙子的身上,对刘病已的抚养教育格外上心。

张贺不仅在职权范围内处处优待刘病已,而且自己资助刘病已读书游学。刘病已慢慢长大后,张贺还为他迎娶了暴室的啬夫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依靠妻子许家、张贺和舅祖父史家的关心和资助,刘病已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向东海澓中翁学习《诗经》,喜欢读书,也非常用功,闻名一时。同时,刘病已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这是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爱好,但刘病已没有沉溺其中,相反却利用游玩的机会,观察风土人情,深知人民疾苦,接触到了真实的社会。刘病已虽然在长安居住受教育,但还是经常回杜县史家居住。他终身都非常喜欢杜县一带的山水,“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史恭的儿子刘病已的表叔史高、史曾、史玄都和刘病已在一起玩耍长大。史称他“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年轻的刘病已在关中一带游历学习,小有名气。

成年后,刘病已居住在长安的尚冠里。他继续交结官民,名声越来越大。

与刘病已分开后,丙吉转任了车骑将军军市令,后来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我们后人不知道共同居住在长安的刘病已、丙吉二人是不是经常遇到。我们知道的是,丙吉对刘病已恭敬如常,绝口不提当年之事。刘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当年那个抚养自己的狱官。

在刘病已18岁的时候,丙吉又给了他一个大恩。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武帝的儿子、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征昌邑王刘贺为新皇帝。七月,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以刘贺淫乱多罪而废黜了他。于是,中国大地出现了短暂的没有皇帝、又缺乏继承人选的情况。

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多次讨论继承人选,都难以决定。新的皇帝首先要从汉武帝的子孙中挑选,而且辈分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刘弗陵没有子嗣,刘贺已经被实践排除了;汉武帝的儿子中在世的还有广陵王,但是广陵王无能无德,汉武帝生前就将他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现在自然也不能再去迎立他这一支的人选;燕王一系也出自汉武帝亲子,但是燕王刘旦谋反自杀,属于大逆不道,他的子孙自然也丧失了继承资格。

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同是汉武帝儿子、并曾经是太子的卫太子刘据这一系的人选了。

在这一系人选中,只有刚满18岁的刘病已一人而已。

丙吉及时抓住机会,向霍光进言说:“将军您受孝武皇帝襁褓之托,任天下之寄。不幸孝昭皇帝早崩无嗣,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义废之,天下莫不服从。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一举。我看现在大臣们所讨论的人选都是在位的诸侯宗室,忽视了那些还没有爵位,尚在民间的皇室子孙。将军,您是否记得,武帝临终前的遗诏中提到将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这个刘病已就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我在他幼少的时候见过他,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刘病已通经术,有美材,举止有度,名声在外。希望大将军先让刘病已入侍皇宫,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那么天下幸甚!”

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觉得刘病已不论从血统还是才干上都适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的决心。

统揽大权的霍光点头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霍光和众大臣上奏皇太后说:“按照礼法,大宗无嗣,可以择旁支子孙中的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由掖庭抚养长大,至今已经十八岁。他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继嗣孝昭皇帝之后,奉承祖宗,为天子。”皇太后同意。

皇宫随即派使节到尚冠里的刘病已家里,伺候刘病已洗沐更衣。太仆以軨猎车载着刘病已,先到宗正府中。随即,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拜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之后是群臣奉上玺、绶,恭迎刘病已即皇帝位。刘病已于是拜谒高庙,向列祖列宗宣布登基称帝的消息。刘病已就是汉宣帝。他即位后,对张贺、史恭等人知恩图报,加官晋爵,甚至连子孙都大加封赏。对于丙吉,汉宣帝认为他有拥立的功劳,依惯例晋封为“关内侯”(关内侯不是正规确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资格)。

刘病已并不知道丙吉在幕后对自己的两次大恩。在他心目中,张贺、史恭等人的功劳要比丙吉更大。朝廷中的官员也都不知道丙吉与新皇帝的关系。丙吉为人敦厚,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在争功夺利早已是常态的政坛上,丙吉的品德显得格外地高贵,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过了许多年后,刘病已排除权臣亲政。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婢离开皇宫后,生活困难,于是就让别人替自己向当时的掖庭令上书请功。则在上书中说自己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是自己在艰难困苦中抚育了当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关部门对这样的上书不敢怠慢,呈送给汉宣帝御览。

刘病已看到上书,脑海中许多模糊的印象逐渐汇集起来。他隐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似乎还有许多故事被遗忘了,自己的童年不应该只局限在5岁之后。但是刘病已已经回忆不起确切的情形了。好奇、感恩的情绪促使刘病已下令掖庭令亲自去询问宫婢则详情。

宫婢则陈述了自己对皇帝的养育之恩,并说所有的事情当年的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证明。掖庭令就把宫婢则带到丙吉的府中,与丙吉当面确认详情。年老的丙吉认出了这个老宫婢。他说自己的确见过则,但是她根本不是皇帝当年的奶妈。

丙吉指着宫婢则,这才将当年长安牢狱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述说出来。宫婢则当年是在牢狱之中,丙吉也曾经让她照顾小皇曾孙。但是则并不尽心喂养,有的时候还责打刘病已。丙吉说:“只有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才算是皇上的奶妈。”丙吉把自己和两个奶妈当年在狱中共同抚育刘病已的艰难、害怕和无奈动情地告诉了掖庭令。

刘病已听到后,既震惊又感动。他脑海中有关童年的点点滴滴全都串联了起来,一幕幕感人的景象逐一再现。丙吉有旧恩却不言功,甘于幕后,令皇帝感叹不已。

刘病已迅速做出决定,下诏免则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有过喂养举动,赐钱十万给她养老;下诏地方寻找胡组、郭征卿两位奶妈。地方官回报说这两个人已经死了。刘病已再下诏寻找两人的子孙,找到后厚加赏赐。在这里,历史显得多么的有情有义。胡、郭两位当年的囚犯,忠厚善心,虽然一生备受磨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报答。

对于丙吉这位救命恩人和道德君子,刘病已专门下诏给丞相说:“朕幼年卑微之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旧恩,功德无量。《诗》曰:‘亡德不报’。朕要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使节去丙家授封时,丙吉已经病重,不能起床下地。刘病已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丙吉因为自己的善举、谦让和高尚的道德,不仅获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赢得了朝野的敬佩。

丙吉死后,朝廷追谥他为“定侯”。

长安人伍尊年轻的时候是监狱的小吏,看到了丙吉抚养刘病已的一幕。刘病已即位后,伍尊劝丙吉向皇帝上书请功,被丙吉谢绝。后来,刘病已的儿子汉元帝刘奭在位时,伍尊上书说:“先帝(刘病已)在时,臣曾上书向朝廷陈述我看到的一切。结果上书经过丙吉手中,丙吉谦让,删去了臣的言辞,都将功劳归于胡组、郭征卿。”汉元帝时期,朝野依然对丙吉的高尚行为大为称赞。

整个西汉王朝都非常尊崇丙家。丙吉的博阳侯是世袭的,丙吉的儿子丙显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丙显行为失措,曾经犯下大罪。朝廷看在丙吉的功劳上,对丙显的罪行免于追究。丙家子孙都世代继承侯位,直到王莽篡汉时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