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宗》 史上唯一把皇帝逼疯的皇后 宋光宗赵惇皇后 南宋第二个皇帝孝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即太子)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埋的地方现在叫“太子湾”。再选太子,立的是三儿子赵惇,他媳妇李凤娘便成了太子妃。 凤娘出自武将之门,敢说敢做,但赵惇成了太子后,变得唯唯诺诺,孝宗笑他跟着笑,孝宗忧他也跟着忧,生怕太子位不保。这让李凤娘非常不爽。 这样的不爽竟持续了19年。1190年,孝宗为高宗守孝而退位,43岁的太子终于登上皇位,是为宋光宗。李凤娘也如愿以偿坐上了皇后宝座。 可是,皇后自有皇后的忧虑,废后的事不是没发生过,凤娘熬了19年,不能也不会让其他女人坐享其成。 一日,光宗洗漱,见一旁宫女手如柔荑,禁不住说了一个“好”字。过了几天,李凤娘派人送来一食盒,打开一看,竟是那宫女的一双手。光宗吓得一口气往里憋,怔在那里。 光宗有位黄贵妃,对他很是知冷知暖。光宗继位次年,要祭天地宗庙,出宿斋宫。李凤娘趁着这个空隙,召来黄贵妃,责她蛊惑病主,令内侍持大杖把黄贵妃活活打死。光宗接报后,非常惊骇。次日郊坛祭天,四面阴霾,突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蜡烛像鬼火一样。这一踉跄回宫,光宗的精神病就发作了。 眼见丈夫成了废物,李凤娘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要立赵扩为太子。但是,仍拥有实权的太上皇孝宗有不同意见,老二的儿子赵抦更中他的意。这让光宗时时感到恐惧和不安,却又敢怒不敢言。 而李凤娘就不一样了。孝宗召光宗赴家宴,李凤娘独自前去,当面要求孝宗立她儿子为太子。见孝宗沉吟不答,按捺不住责问公公道:“古人有言,立嫡以长。我是你赵家明媒正娶,赵扩又是我亲生,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 这话惹得孝宗大为光火。孝宗不是高宗的亲生儿子,谁都知道在这事上回避几分,就她李凤娘竟敢这样气势汹汹来逼问,孝宗当场拂袖而去。 李凤娘回宫后也没闲着。向光宗哭诉此事,添油加醋说孝宗另有打算,不要说太子,就连你这个皇位恐怕也难保。光宗本就对孝宗满肚子疑惧,这下更是翻脸了。光宗的翻脸方式,是避而不见。 宋代历史上的闹剧“过宫事件”即由此而生。 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光宗不去给孝宗请安,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群臣纷纷进谏,但光宗不听,李凤娘的阻挠力量更是强大。直到孝宗临死前,大臣们拉住光宗的衣裾哭谏,还是无效。孝宗在对儿子的期盼中无限痛苦地离世了。 光宗竟怀疑父亲的死是个圈套,死活不肯出来主持丧礼。这样,才由吴太皇太后(宋高宗皇后)做主,让赵扩登基即位,光宗变成太上皇。 这好歹称了李凤娘的心。但让她不解的是,儿子不肯做皇帝。赵扩吓得一边绕着殿柱兜圈子,一边大声哀求“做不得”。吴太皇太后一边哭,一边下令大臣夹持住赵扩,强行替他穿上龙袍才完成登基仪式。 当大臣去光宗那里拿国玺时,疯皇怎么都不肯。李凤娘道:“既是我儿子做了,我自取付之。”才将国玺拿了出来。 不要以为儿子做了皇帝,李凤娘可以精神抖擞。错了,她心里很清楚,儿子太懦弱,被大臣们强行扶上皇位,只不过是个摆设。朝廷大权早已落到大臣手中,她的时代,过去了。 1200年杭州城7月的闷热中,56岁的李凤娘在孤寂中死去。由于生前待人歹毒,死后竟连礼服也取不到。宫人们用席子包裹着尸体,准备抬回宫中治丧。半路上,突然有人喊“疯皇来了!”大家丢下遗体拔腿就跑。李凤娘的尸体在骄阳下曝晒,散发出阵阵恶臭。治丧时,放置了鲍鱼,燃起数十饼莲香,才掩盖住尸体的臭味。读史读到这里,总觉得光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简直不可理喻,很多大概是精神病人的作为。 李凤娘像是一颗毒瘤,散发出瘴气,污染了南宋蒸蒸日上的氛围。光宗朝虽只短短5年时间,却使南宋元气大伤,国富民强、繁华如锦的气势停了下来。 宋光宗无视亲生父皇 后被自己儿子悄悄篡位 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李氏趁宋光宗离宫之机,杀死了他宠爱的黄贵妃。光宗闻讯,虽万分伤心,却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将痛苦埋藏于心。次日,宋光宗强打精神,主持祭祀天地的大礼。仪式进行过程中,突然刮起狂风,大雨倾盆而下,祭坛上的灯烛也燃起大火,祭祀被迫中断。 接连两次精神上遭受如此大的刺激,宋光宗“心疾”加重,精神疾病彻底发作了,对孝宗的疑惧也日甚一日。每到一月四朝的日子,他就托词不去,有时明明事先宣布过宫,可又言而无信,临时变卦。后来他干脆以孝宗的名义颁降免去过宫的诏旨。如此行为无疑有损天子“圣德”,大臣们纷纷上奏劝谏宋光宗要尽人子之道。 宋光宗偶尔也心有所感,绍熙三年十二月到次年正月,他三次赴重华宫朝见,但不久又故态复萌,数月不过宫问安。朝野上下,市井街头,对当朝天子的不孝之举议论纷纷,太学生们也加入了劝谏的行列,上百人上书要求宋光宗过宫,而光宗依然故我,根本不理睬外间舆论。 绍熙五年,孝宗得病,宋光宗仍一次也没有过宫探视。亲生儿子冷落自己到这种地步,孝宗心中充满了失望、悒(yi)郁与悲伤,病情急转直下。五月,孝宗病重。太学生们听说宋光宗此时竟然还在后宫玩乐,并不过宫省亲问疾,便写了一篇《拟行乐表》,其中两句说“周公欺我,愿焚《酒诰》于康衢;孔子空言,请束《孝经》于高阁”,辛辣地讽刺了宋光宗的不孝无德。 与此同时,群臣因宋光宗不从劝谏,纷纷上疏自求罢黜,居家待罪,“举朝求去,如出一口”,宋光宗统统下诏不许。丞相留正等大臣再三恳请宋光宗过宫探视孝宗病情,宋光宗不听,拂衣而去。留正紧拉宋光宗的衣裾,苦苦进谏,光宗仍不为所动,自回内宫,群臣只得恸哭而退。都城百姓对光宗的强烈不满至此也达到了顶点,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曾经藏在心里的愤怒,如今“勃勃然怒形于色矣”。群臣在此事发生前只是私下里议论,而如今则个个“嚣嚣然传于道矣”。 六月,孝宗驾崩,宋光宗仍然不顾百官奏请,连丧事也不肯主持,只得由太皇太后吴氏代其主丧。实际上,宋光宗内心深处仍然畏惧着孝宗,他不相信孝宗已死,以为这是一个篡夺自己皇位的圈套。他不仅安居深宫,宴饮如故,不为孝宗服丧,而且担心遭人暗算,时刻佩剑带弓以自卫。然而,正在这位不孝的皇帝终日提防自己父亲的时候,他却万万没有料到,皇位已经被自己的儿子悄悄地取代。绍熙五年七月,嘉王赵扩在太皇太后的支持和大臣赵汝愚、韩侂(tuo)胄等人的拥立下即位,是为宁宗。 历史上有名悍后李凤娘 南宋光宗赵惇慈懿皇后 李凤娘(1144年-1200年),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她是南宋第四代皇帝宁宗赵扩的母亲,也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公元1194年绍熙内禅后虔心事佛,庆元六年(1200年)六月病死,终年56岁,谥号“慈懿”。 李氏生于宋高宗年间,姿色艳丽,面相大贵,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她的面相,惊讶地说:“此女当母仪天下。”她的美貌传至宋高宗的耳朵,高宗立即命其皇孙赵惇(后来的宋光宗)聘李凤娘为妃,封荣国夫人,改封定国夫人,乾道四年(1168年)生有儿子赵扩。 李氏虽姿色艳丽,却姓喜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为皇后后,恃著光宗生性懦弱,又疏于朝政,大事小事都要取决于她,权力渐被骄恣凶悍的李凤娘操控。有一次,光宗见给他端水的宫女的手生得嫩白,随口说了一声“好!”。第二天李后给光宗送来了一盒点心,揭开盖子一看,里面装的就是那位宫女的两只手,吓得光宗心脏病发。后来光宗的一个宠妃又被李后杀害,光宗受到很大刺激发病,精神也不太正常。他的父亲孝宗听说后便送来了药丸,但李后却造谣说那是毒药,离间光宗与孝宗父子关系。光宗不但朝政受李皇后操控,连行动也被她干预。当孝宗临病死前,欲见光宗及儿媳最后一面,懦弱的光宗得不到李皇后的同意,竟不敢前去探望父亲,许多大臣上书要求光宗去看望孝宗,但光宗也不予理睬,至孝宗大殓之日两人也同样不理不闻。光宗与李凤娘不仁不孝的行为激起朝野公愤,大殓同日奉立赵扩为帝。光宗与李凤娘则成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庆元六年(1200年),李凤娘病死,享年五十六岁。 入宫始末 宋高宗在位时,有一相士名皇甫坦,他治好了韦太后的眼疾,因而获得高宗信任。有一次,皇甫坦来到了庆远节度使李道家中,李道知道皇甫坦是个著名的相士,于是请皇甫坦为他的三名女儿相面。李道的长女与三女也没甚特别,可是当二女凤娘出来拜见时,皇甫坦却说此女面相当大贵,因而不敢受拜。说道这个李凤娘,她的名字也有一点来历呢!却说当年李道夫人产女前,军营前飞来了一群黑凤,徘徊不去。于是李道便为不久后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了。 皇甫坦自从在李道家遇上凤娘后,便连夜赶回京师求见已为太上皇的高宗,说已为他找来了一名好孙媳,又提议以面相大贵的李凤娘为孝宗三子恭王赵惇之妃。高宗一直对皇甫坦深信不疑,便作主让恭王与凤娘成婚了。后来,太子病亡,太上皇高宗与嗣皇帝孝宗决定以排行第三的赵惇为太子,恭王妃李凤娘也随即成了太子妃。后来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以嫡妻李凤娘为皇后。 宫廷生活 不过,李凤娘天性悍妒,虽然已为六宫之首,又早于孝宗干道四年﹝公元一一六八年﹞诞下儿子赵扩,可是却仍未心满意足。有一次,光宗在宫中洗手,刚巧留意到捧着盆子侍候在侧的宫人一双白滑的手,便自然称赞了两句。可是,这小事却为李皇后得悉,结果,于同日下午,李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个食盒予光宗,光宗打开一看,赫然是当日那位宫人的一双手,光宗惊吓得不能言语,更因此而病了好几天。 对光宗偶尔遇上的宫人也如此残酷,实在不难想象李凤娘会如何对待光宗的妃嫔了。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亦算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藉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谋杀了黄贵妃。那时光宗因天雨以致卧病在床,同时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因而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惨死的黄贵妃,她俩可算是幸福多了。 家庭关系 当然,李凤娘的所作所为,已为太上皇的孝宗与太上皇后谢氏也早留意到了。谢氏为皇后时,对太上皇高宗和吴太后孝顺有礼,恭敬非常;可是如今李凤娘不仅对丈夫光宗无礼,更处处顶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在太上皇后好言相劝时,以一句「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名正言顺,又有何不可?」回应,暗讽太上皇后谢氏非孝宗嫡妻。孝宗与谢太后自是非常愤怒,打算废掉李凤娘,但由于太师史浩认为立后不久便废后实过于草率,坚决反对,致使废后一事不了了之。 李凤娘不仅和太上皇关系弄得不大愉快,她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请示父亲孝宗再行册立。可是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几天后孝宗没能见着儿子,便把李凤娘召来,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藉词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习,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过早立太子的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 阴谋乱政 过了一年多,光宗身体略微好转,重视上朝听政,文武百官乘机请求光宗朝见太上皇,光宗迫不得已去了一次,关系算是改善了。可是接连几次李皇后从中作梗,致使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后来,孝宗驾崩,百官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却一直拖延着不想去,结果由仍然在生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代行祭奠。后来大臣见光宗不理政事,请求光宗以嘉王为储君。但处处受掣肘的光宗连皇帝也不想当了,结果,心灰意冷的光宗让位予嘉王,退居太上皇。而李凤娘也因而成了太上皇后。 庆元六年﹝公元一二零零年﹞,有算卦之人指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也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历史评价 放眼南北两宋王朝后妃,能够影响朝政者并不少见,但像李凤娘这样以一个女人之身征服三代皇帝的皇后,在两宋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其实,纵观李凤娘的一生并无特别过人之处,当初高宗纳她为恭王妃只是仅凭一个江湖术士之言。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凤娘碰到的三代皇帝无一最后不逊位成为了太上皇。这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诡异现象,虽然与李凤娘有关,但是,绝不能说是李凤娘一个女人造成的。 宋光宗:史上唯一被老婆逼成神经病的倒霉皇帝 当皇帝的一般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按说他们应该没什么可怕的,可也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皇帝在老百姓心中虽然威武,可如果碰到一个彪悍的皇后呢?宋朝的光宗皇帝赵惇就碰这事了,这位李姓皇后不仅容貌美艳,而性情骄横阴险,胜过男子。不断的在老公和公公婆婆面前搬弄是非,甚至禁止皇帝老公去看望自己的父母。这不,倒霉的赵惇竟被逼出了神经病—— 《朝野遣记》载,宋孝宗听说儿子得病,便亲临大内抚视,见光宗已神志不清,嘴中喃喃自语,不由十分担忧,且怒斥李皇后道:“皇上为社稷之重,你不好好照顾,使他发病如此。万一不能恢复,当族灭你李氏。”可见,李后与公公的矛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暗中与公公已势不两立。好几次,光宗准备去见父母,都被李后阻拦。可知光宗软弱多病,不能自主决事,往往听从李后之意。 宋光宗赵惇为宋孝宗第三子,为孝宗原配郭氏所生。郭氏出身名门,为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孙。郭氏在宋孝宗继位前病死,后被追封为皇后。郭氏共生四子:长子赵愭,封邓王;次子赵恺,封庆王;三子赵惇,开始封为恭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第四子早夭。宋孝宗先立长子赵愭为太子,但不久后赵愭病死。按照顺序,太子位应该轮到次子赵恺。但宋孝宗更偏爱三子赵惇,认为赵惇“英武类己”,而次子赵恺过于宽厚仁慈,其实就是嫌赵恺窝囊软弱,赵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幸运地立为太子。 赵惇当上太子后,开始尚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这样表面的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会有所厌烦。过了四十岁以后,赵惇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暗示宋孝宗早日传位。有一天,赵惇故意对宋孝宗说:“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特地给我送来了染胡须的药,不过我没有用。”这弦外之音就是你儿子都已经一把白胡子了,该过过当皇帝的瘾了。宋孝宗自然明白儿子的心意,却故作不明白,严肃地回答道:“白胡须有什么不好?刚好可以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 赵惇碰了钉子后,不敢再公然试探,转而讨好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想靠太皇太后的力量来取得皇位。吴太后也明白赵惇的心意,曾经向宋孝宗暗示过,但宋孝宗却说太子还需要历练。这一系列的事件,在赵惇心中留下重重的阴影,从而直接导致他开始疑惧自己的亲生父亲。 一直到淳熙十六(1189年)二月,宋孝宗因为要为宋高宗服丧,才主动禅位给太子赵惇。四十三岁的赵惇终于盼到了朝思暮想的皇位。最讽刺的是,他一直迫不及待地要当皇帝,登上帝位后却无所作为。不仅如此,之前他对父皇的种种嫉恨,开始在各种外力的因素下逐渐诱发,从而导致了长达数年的“过宫事件”。 宋光宗即位之初,曾率宫中嫔妃游览聚景园。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因为没有邀请太上皇而遭到了非议。群臣纷纷上书,指出宋高宗在世时,宋孝宗每次出游都要恭请宋高宗同行,而宋光宗却只顾自己游玩。言下之意是指责宋光宗不孝,宋光宗看了奏章后自然很不高兴。刚好此时宋孝宗派宦官赐玉杯给宋光宗,宋光宗一时没有拿稳,将玉杯打碎了。宦官回到重华宫,向宋孝宗禀报,故意说:“官家一见玉杯是太上皇赏赐,非常气愤,就玉杯摔碎了。”宋孝宗听了,自然非常不高兴。父子之间的嫌隙渐生,而矛盾则因为宋光宗皇后李凤娘的挑拨进一步加剧。 李凤娘,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有黑凤凰聚集在李道营前的石头上,令人称奇,于是,李道给新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李道出师湖北时,听说当地道士皇甫坦善给人看相,便请他给女儿看相。皇甫坦一见李凤娘,便大惊失色道:“此女当母仪天下,请务必妥善抚养。”后来,皇甫坦得到宋高宗宠幸,偶然谈起了李凤娘。当时恭王赵惇尚未娶亲,宋高宗便命纳李凤娘为恭王妃,赵惇封太子后,李凤娘也进为太子妃。 李凤娘容貌美艳,性情却骄横阴险,胜过男子。她当上太子妃后,不断在宋高宗、宋孝宗和太子赵惇三宫之间搬弄是非。宋高宗对其很是不满,曾对吴皇后说:“是妇将种,吾为皇甫所误。”意思是受了道士皇甫坦的蒙骗。宋孝宗也不满儿媳妇的所作所为,严厉训斥说:“你应该学太上皇后(指宋高宗皇后吴氏)的后妃之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务,朕就要废掉你!”李凤娘由此对宋孝宗怀恨在心。 宋孝宗预备禅位时,召集三省枢密院执政大臣,告知欲行内禅之举。大臣们都交口赞同,只有知枢密院事黄洽一言不发,宋孝宗觉得很奇怪,便特意征询他的意见。黄洽回答说:“太子可负大任,但李氏(李凤娘)不足以母仪天下,望陛下三思。”宋孝宗默然不答,要他公然承认不满儿媳妇,这是相当难堪的事。黄洽心知肚明,便说:“陛下问臣,臣不敢不答。他日陛下想起臣的这番话时,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微臣了。”于是请求辞职。 宋孝宗也没太当回事,想不到后来果然被黄洽而言中。李凤娘当上皇后后,强烈的权力欲日益迸发,甚至想要凌驾在皇帝之上。 有一次,宋孝宗皇后谢氏看不惯李凤娘傲慢无礼,便好言规劝注意皇后身份,应该礼仪得体。李凤娘不但不听,反而当场讥讽说:“我是官家的结发夫妻!”谢氏原来是宋高宗皇后吴氏的侍女,后来被赏赐给宋孝宗,因为能写大字、善骑射而得到宋孝宗的宠爱,进封为皇后。李凤娘此言,无疑是讽刺谢氏身份卑微。谢氏大怒,将此事告诉了宋孝宗。宋孝宗决定废黜李凤娘,召来老臣史浩商议废后之事。不料史浩认为宋光宗刚刚登上皇位,如果立即废除皇后,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不利于大局,坚决不同意废后一事。此时,宋孝宗已经退位为太上皇,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废后一事只好作罢。但此事却被李凤娘得知,她恨宋孝宗入骨,决意挑拨宋孝宗与宋光宗的父子关系,以便她自己控制宋光宗。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宋光宗对李凤娘这位原配妻子又爱又怕。皇帝君临天下,拥有无上的权威,却在家里怕老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昔日晋惠帝惧怕妻子贾南风。宋光宗的情况也比晋惠帝好不到哪里去,李凤娘说的话,宋光宗只能惟命是从。但他毕竟是皇帝,受制于老婆,难免心有不甘,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皇后深居内宫,无法与外界联系,只能倚仗宦官。宋光宗便想釜底抽薪,将李凤娘的亲信宦官全部杀死,但他性格懦弱,又犹豫未发。宋光宗的计划被宦官们知道后,便在宋光宗和李凤娘之间搬弄是非。因此每当宋光宗说出憎嫌宦官的话,李凤娘便加以包庇。对妻子的惧怕,加上对父亲的猜忌,宋光宗身心倍受折磨,心理压力很大,得了一种怔忡病。 宋孝宗听说儿子生病后,血浓于水,还是爱子心切,便召御医入问,配了药方,打算等宋光宗来问安时,便将药给儿子试服。宦官却趁机兴风作浪,挑动李凤娘说:“太上官家(宋孝宗)合药,欲待皇上前去问安,即令服饮。倘有不测,岂不贻宗社之忧么?”意思是说宋孝宗别有用心。 在这之前,宋光宗想立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李凤娘之子赵扩为太子,但宋孝宗却不同意。宋孝宗更喜欢赵恺(宋光宗兄长)的儿子赵抦,赵恺便是当初更有资格被立太子之人,当时宋光宗取代兄长赵恺成为太子,而如今宋孝宗却想立兄长之子为太子,这无疑让宋光宗感到极大的疑惧。所以,他不再定期去重华宫问安,这便让李凤娘有机可乘。李凤娘听信宦官之言,认为宋孝宗合药是想借机毒害丈夫。 过了几天,宋孝宗召宋光宗家宴,李凤娘不让宋光宗知道,独自去了重华宫,当面向宋孝宗提出立儿子赵扩为储。宋孝宗沉吟不答。李凤娘按捺不住,竟然责问公公说:“古人有言,立嫡以长,我是六礼所聘,赵扩又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因为宋孝宗不是宋高宗的亲生儿子,李凤娘这句话惹得宋孝宗大怒,当即拂袖而去。李凤娘回去后,不但向宋光宗哭诉,还添油加醋地说了合药一事,认为宋孝宗对宋光宗有废立之意。宋光宗信以为真,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再也没有去重华宫给父亲请安。 李凤娘不但有着强烈的权力欲,还生性妒悍,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宋光宗宠爱另一贵妃黄氏,李凤娘深为嫉妒,便趁宋光宗出宫祭祀之机,将黄贵妃杀死,之后谎称“暴死”。宋光宗明知有诈,却无可奈何。有一次,宋光宗洗手,看到一旁侍候的宫女的双手纤纤玉手洁白如玉,很是喜爱,忍不住说了一个“好”字。过了几天,李凤娘派人给宋光宗送来食盒,打开一看,却是那位宫女的双手。宋光宗吓得也不敢声张,内心的悲凉无从解脱。这一系列的事件,直接导致了宋光宗病情的加重。 有一次,宋光宗突然发病,宋孝宗听说后,亲自赶过来探视。宋光宗已经不省人事,认不出父亲。宋孝宗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便厉声训斥李凤娘说:“都是你不好好照顾皇帝,以致他病成这样。如果皇帝有何不测,我就灭了你李家!”李凤娘大为恐慌,等宋光宗病情有起色后,便大搬是非,谎称宋光宗如果去重华宫问安,就会被宋孝宗留住。宋光宗听说后,更加不敢去重华宫。 宋光宗不给宋孝宗请安,孝道有亏,群臣纷纷进谏,宋光宗却不肯听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过宫”事件。绍熙三年(1192年)十二月,群臣伏阙泣谏,宋光宗当场推辞不过,才勉强答应。谁知道过了几天,宋光宗仍然没有要去重华宫的一起。群臣再一次奏请,宋光宗才去了重华宫一次。之后,在长至节和次年元旦,宋光宗先后两次到重华宫给宋孝宗问安,之后,再也没有踏进重华宫半步。朝野上下对此举议论纷纷,太学生们也加入了群臣劝谏的行列,上百人联名上书,要求宋光宗过宫。但宋光宗依然故我,根本不予理睬。 到了宋孝宗生日的时候,群臣联名上奏,请宋光宗去重华宫贺寿。给事中谢深甫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孝宗钟爱陛下,亦犹陛下钟爱嘉王。太孝宗春秋已高,千秋万岁后,陛下何以见天下?”宋光宗有些被打动,于是答应过宫。正要出发的时候,李凤娘突然从屏风后出来,拉住宋光宗的手,娇滴滴地说:“天气这么冷,官家还是先回去饮一杯酒!”宋光宗本来就不想去重华宫,于是打算跟李凤娘回去后宫。中书舍人陈傅良急得不顾君臣礼节,跑上来拉住宋光宗的衣裾,抗声道:“陛下不可再返!”李凤娘力挽宋光宗。陈傅良也坚决不肯放手,一直跟随道屏风后。李凤娘大怒,呵斥说:“这是什么地方?你们这些秀才要砍了驴头吗?”陈傅良只好放手,大哭而出。 李凤娘又派宦官问陈傅良为什么哭泣,陈傅良说:“子谏父不听,则号泣随之,此语曾载入礼经。臣犹子,君犹父,力谏不从,怎得不泣?”宦官入报李凤娘,李凤娘大怒,竟然传下旨,永不再见太上皇。 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生病,一连三个月,宋光宗没有一次过宫探视父亲,不仅如此,还天天与李凤娘游宴。皇帝如此行径,完全丧失了人心。群臣因宋光宗不听从劝谏,纷纷上疏自求罢黜,居家待罪,由此竟然出现了“举朝求去,如出一口”的现象,宋光宗则统统置之不理。 宋孝宗临死前,想见儿子宋光宗一面,顾视左右,却又说不出口,无奈地流下泪。消息传入朝中,宰相留正、兵部尚书罗点、中书舍人陈傅良、起居舍人彭龟年等纷纷进谏,劝宋光宗过宫去尽最后的孝道。留正甚至拉住宋光宗的衣裾哭谏,但宋光宗不听,最后只同意由嘉王赵扩前去探视。六月,宋孝宗在无限的遗憾和落寞中崩逝于重华宫。 宋光宗还不相信父亲是真的已死,怀疑是个圈套,于是称病不出,不但不去重华宫,连丧事也不肯出面主持。宰相留正与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宗室子弟)无可奈何,只好请已经八十多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出面主持丧礼。 由于宋光宗称病不出,朝中骚动。尚书左选郎官叶适向宰相留正建议立嘉王为太子。宰相留正同意,于是拟奏上报皇帝。过了六天,宋光宗才传出批示:“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得到批示后,心中不安,担心由此惹来大祸,便故意在上朝时摔了一跤,随即称病离朝。留正一走,朝政更加混乱。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北宋大臣韩琦曾孙、太皇太后吴氏妹之子)密谋后,认为宋光宗已经失去人心,不宜再居皇位,便请太皇太后吴氏下诏,说宋光宗愿意自动退位为太上皇,由嘉王赵扩即皇帝位。 赵扩即位的一幕颇具戏剧性。当太皇太后吴氏命赵扩穿上黄袍登基时,赵扩却坚决推辞不就。自古以来,新皇帝即位,装腔作势推辞者不在少数。但赵扩却显然是极少见的真心不想做皇帝的人,他力辞不成,竟然吓得逃跑,一边绕着殿柱大兜圈子,一边大声喊道:“儿臣做不得,做不得!”最后还是吴太后下令大臣挟持住赵扩,强行逼迫他穿上黄袍,这才顺利登位,是为宋宁宗。 等到儿子赵扩正式当了皇帝,宋光宗才知道消息,但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好说:“事先怎么不让我知道?”宋光宗在皇位仅有五年时间,且昏庸不堪,碌碌无为。他被迫退位后,李凤娘也随着丈夫的失势而被权力所遗弃。庆元六年(1200年),李凤娘病死。两个月后,当了六年太上皇的宋光宗也病死,死时五十四岁。 山楂治好宋光宗爱妃怪病 传至民间串成冰糖葫芦 每年秋天,大量的山楂以及山楂制品陆续上市。作为秋季市场常见水果,山楂尤其是以山楂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冰糖葫芦为普通老百姓所喜爱。但是你知道吗,这个看似普通的红红的水果,还曾经救过贵妃娘娘的命呢!江南时报记者 刘丹平 通讯员 杨璞 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重庆的命名者)最宠爱的黄贵妃生了怪病,突然变得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眼见贵妃一日日病重起来,皇帝无奈,只好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他在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前吃5~10枚,半月后病准会好。”贵妃按此方服用后,果然如期病愈了。于是龙颜大悦,命如法炮制。后来,这酸脆香甜的山楂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山楂的中医功效主要有三个方面: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常用于治疗肉食积滞、小儿乳食停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等患者。比如《本草通玄》中记载山楂“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楂能“化饮食,消肉积,滞血痛胀”。《本草再新》中还记载山楂能“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山楂不但能食用,还有外治的作用,比如《本草撮要》中记载“冻疮涂之”。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陈昱倩介绍:有研究表明,山楂中的枸橼酸能明显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使人胃消化蛋白质的功能增强。山楂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是总黄酮和金丝桃苷,由于焦山楂的总黄酮量最高,价钱不高,性价比高,所以可作为降压降脂药材的首选。但由于炮制过程中的高温处理导致脱水、甜味消失等原因,不建议作为食品日常食用。对于喜欢用干山楂泡水作预防治疗的人群来说,因总黄酮和金丝桃苷含量低,干山楂起不到降压降脂作用,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生食山楂。市场上售卖的山楂罐头等山楂制品,由于加入了一定量的糖和防腐剂,总黄酮和金丝桃苷含量都比较低,仅建议作为休闲食品食用,不建议多吃。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山楂可生吃,也可煮熟了吃,按中药制法又分为生、炒、焦、炭四种,不同制法的山楂功效也不相同。一般生山楂、炒山楂用于减肥,因其有降脂瘦身的作用,还能活血化瘀;而熟山楂和焦山楂能增强消化功能,多用于消肉食积滞;炮制后的山楂炭多用于治疗痢疾和肠炎。 揭秘宋光宗皇后李凤娘 彪悍跋扈欺凌三代皇帝 宋光宗赵惇为宋孝宗第三子,为孝宗原配郭氏所生。郭氏出身名门,为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孙。郭氏在宋孝宗继位前病死,后被追封为皇后。郭氏共生四子:长子赵愭,封邓王;次子赵恺,封庆王;三子赵惇,开始封为恭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第四子早夭。宋孝宗先立长子赵愭为太子,但不久后赵愭病死。按照顺序,太子位应该轮到次子赵恺。但宋孝宗更偏爱三子赵惇,认为赵惇“英武类己”,而次子赵恺过于宽厚仁慈,其实就是嫌赵恺窝囊软弱,赵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幸运地立为太子。 赵惇当上太子后,开始尚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这样表面的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会有所厌烦。过了四十岁以后,赵惇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暗示宋孝宗早日传位。有一天,赵惇故意对宋孝宗说:“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特地给我送来了染胡须的药,不过我没有用。”这弦外之音就是你儿子都已经一把白胡子了,该过过当皇帝的瘾了。宋孝宗自然明白儿子的心意,却故作不明白,严肃地回答道:“白胡须有什么不好?刚好可以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 赵惇碰了钉子后,不敢再公然试探,转而讨好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想靠太皇太后的力量来取得皇位。吴太后也明白赵惇的心意,曾经向宋孝宗暗示过,但宋孝宗却说太子还需要历练。这一系列的事件,在赵惇心中留下重重的阴影,从而直接导致他开始疑惧自己的亲生父亲。 一直到淳熙十六(1189年)二月,宋孝宗因为要为宋高宗服丧,才主动禅位给太子赵惇。四十三岁的赵惇终于盼到了朝思暮想的皇位。最讽刺的是,他一直迫不及待地要当皇帝,登上帝位后却无所作为。不仅如此,之前他对父皇的种种嫉恨,开始在各种外力的因素下逐渐诱发,从而导致了长达数年的“过宫事件”。 宋光宗即位之初,曾率宫中嫔妃游览聚景园。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因为没有邀请太上皇而遭到了非议。群臣纷纷上书,指出宋高宗在世时,宋孝宗每次出游都要恭请宋高宗同行,而宋光宗却只顾自己游玩。言下之意是指责宋光宗不孝,宋光宗看了奏章后自然很不高兴。刚好此时宋孝宗派宦官赐玉杯给宋光宗,宋光宗一时没有拿稳,将玉杯打碎了。宦官回到重华宫,向宋孝宗禀报,故意说:“官家一见玉杯是太上皇赏赐,非常气愤,就玉杯摔碎了。”宋孝宗听了,自然非常不高兴。父子之间的嫌隙渐生,而矛盾则因为宋光宗皇后李凤娘的挑拨进一步加剧。 李凤娘,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有黑凤凰聚集在李道营前的石头上,令人称奇,于是,李道给新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李道出师湖北时,听说当地道士皇甫坦善给人看相,便请他给女儿看相。皇甫坦一见李凤娘,便大惊失色道:“此女当母仪天下,请务必妥善抚养。”后来,皇甫坦得到宋高宗宠幸,偶然谈起了李凤娘。当时恭王赵惇尚未娶亲,宋高宗便命纳李凤娘为恭王妃,赵惇封太子后,李凤娘也进为太子妃。 李凤娘容貌美艳,性情却骄横阴险,胜过男子。她当上太子妃后,不断在宋高宗、宋孝宗和太子赵惇三宫之间搬弄是非。宋高宗对其很是不满,曾对吴皇后说:“是妇将种,吾为皇甫所误。”意思是受了道士皇甫坦的蒙骗。宋孝宗也不满儿媳妇的所作所为,严厉训斥说:“你应该学太上皇后(指宋高宗皇后吴氏)的后妃之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务,朕就要废掉你!”李凤娘由此对宋孝宗怀恨在心。 宋孝宗预备禅位时,召集三省枢密院执政大臣,告知欲行内禅之举。大臣们都交口赞同,只有知枢密院事黄洽一言不发,宋孝宗觉得很奇怪,便特意征询他的意见。黄洽回答说:“太子可负大任,但李氏(李凤娘)不足以母仪天下,望陛下三思。”宋孝宗默然不答,要他公然承认不满儿媳妇,这是相当难堪的事。黄洽心知肚明,便说:“陛下问臣,臣不敢不答。他日陛下想起臣的这番话时,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微臣了。”于是请求辞职。 宋孝宗也没太当回事,想不到后来果然被黄洽而言中。李凤娘当上皇后后,强烈的权力欲日益迸发,甚至想要凌驾在皇帝之上。 有一次,宋孝宗皇后谢氏看不惯李凤娘傲慢无礼,便好言规劝注意皇后身份,应该礼仪得体。李凤娘不但不听,反而当场讥讽说:“我是官家的结发夫妻!”谢氏原来是宋高宗皇后吴氏的侍女,后来被赏赐给宋孝宗,因为能写大字、善骑射而得到宋孝宗的宠爱,进封为皇后。李凤娘此言,无疑是讽刺谢氏身份卑微。谢氏大怒,将此事告诉了宋孝宗。宋孝宗决定废黜李凤娘,召来老臣史浩商议废后之事。不料史浩认为宋光宗刚刚登上皇位,如果立即废除皇后,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不利于大局,坚决不同意废后一事。此时,宋孝宗已经退位为太上皇,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废后一事只好作罢。但此事却被李凤娘得知,她恨宋孝宗入骨,决意挑拨宋孝宗与宋光宗的父子关系,以便她自己控制宋光宗。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宋光宗对李凤娘这位原配妻子又爱又怕。皇帝君临天下,拥有无上的权威,却在家里怕老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昔日晋惠帝惧怕妻子贾南风。宋光宗的情况也比晋惠帝好不到哪里去,李凤娘说的话,宋光宗只能惟命是从。但他毕竟是皇帝,受制于老婆,难免心有不甘,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皇后深居内宫,无法与外界联系,只能倚仗宦官。宋光宗便想釜底抽薪,将李凤娘的亲信宦官全部杀死,但他性格懦弱,又犹豫未发。宋光宗的计划被宦官们知道后,便在宋光宗和李凤娘之间搬弄是非。因此每当宋光宗说出憎嫌宦官的话,李凤娘便加以包庇。对妻子的惧怕,加上对父亲的猜忌,宋光宗身心倍受折磨,心理压力很大,得了一种怔忡病。 宋孝宗听说儿子生病后,血浓于水,还是爱子心切,便召御医入问,配了药方,打算等宋光宗来问安时,便将药给儿子试服。宦官却趁机兴风作浪,挑动李凤娘说:“太上官家(宋孝宗)合药,欲待皇上前去问安,即令服饮。倘有不测,岂不贻宗社之忧么?”意思是说宋孝宗别有用心。 在这之前,宋光宗想立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李凤娘之子赵扩为太子,但宋孝宗却不同意。宋孝宗更喜欢赵恺(宋光宗兄长)的儿子赵抦,赵恺便是当初更有资格被立太子之人,当时宋光宗取代兄长赵恺成为太子,而如今宋孝宗却想立兄长之子为太子,这无疑让宋光宗感到极大的疑惧。所以,他不再定期去重华宫问安,这便让李凤娘有机可乘。李凤娘听信宦官之言,认为宋孝宗合药是想借机毒害丈夫。 过了几天,宋孝宗召宋光宗家宴,李凤娘不让宋光宗知道,独自去了重华宫,当面向宋孝宗提出立儿子赵扩为储。宋孝宗沉吟不答。李凤娘按捺不住,竟然责问公公说:“古人有言,立嫡以长,我是六礼所聘,赵扩又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因为宋孝宗不是宋高宗的亲生儿子,李凤娘这句话惹得宋孝宗大怒,当即拂袖而去。李凤娘回去后,不但向宋光宗哭诉,还添油加醋地说了合药一事,认为宋孝宗对宋光宗有废立之意。宋光宗信以为真,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再也没有去重华宫给父亲请安。 李凤娘不但有着强烈的权力欲,还生性妒悍,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宋光宗宠爱另一贵妃黄氏,李凤娘深为嫉妒,便趁宋光宗出宫祭祀之机,将黄贵妃杀死,之后谎称“暴死”。宋光宗明知有诈,却无可奈何。有一次,宋光宗洗手,看到一旁侍候的宫女的双手纤纤玉手洁白如玉,很是喜爱,忍不住说了一个“好”字。过了几天,李凤娘派人给宋光宗送来食盒,打开一看,却是那位宫女的双手。宋光宗吓得也不敢声张,内心的悲凉无从解脱。这一系列的事件,直接导致了宋光宗病情的加重。 有一次,宋光宗突然发病,宋孝宗听说后,亲自赶过来探视。宋光宗已经不省人事,认不出父亲。宋孝宗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便厉声训斥李凤娘说:“都是你不好好照顾皇帝,以致他病成这样。如果皇帝有何不测,我就灭了你李家!”李凤娘大为恐慌,等宋光宗病情有起色后,便大搬是非,谎称宋光宗如果去重华宫问安,就会被宋孝宗留住。宋光宗听说后,更加不敢去重华宫。 宋光宗不给宋孝宗请安,孝道有亏,群臣纷纷进谏,宋光宗却不肯听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过宫”事件。绍熙三年(1192年)十二月,群臣伏阙泣谏,宋光宗当场推辞不过,才勉强答应。谁知道过了几天,宋光宗仍然没有要去重华宫的一起。群臣再一次奏请,宋光宗才去了重华宫一次。之后,在长至节和次年元旦,宋光宗先后两次到重华宫给宋孝宗问安,之后,再也没有踏进重华宫半步。朝野上下对此举议论纷纷,太学生们也加入了群臣劝谏的行列,上百人联名上书,要求宋光宗过宫。但宋光宗依然故我,根本不予理睬。 到了宋孝宗生日的时候,群臣联名上奏,请宋光宗去重华宫贺寿。给事中谢深甫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孝宗钟爱陛下,亦犹陛下钟爱嘉王。太孝宗春秋已高,千秋万岁后,陛下何以见天下?”宋光宗有些被打动,于是答应过宫。正要出发的时候,李凤娘突然从屏风后出来,拉住宋光宗的手,娇滴滴地说:“天气这么冷,官家还是先回去饮一杯酒!”宋光宗本来就不想去重华宫,于是打算跟李凤娘回去后宫。中书舍人陈傅良急得不顾君臣礼节,跑上来拉住宋光宗的衣裾,抗声道:“陛下不可再返!”李凤娘力挽宋光宗。陈傅良也坚决不肯放手,一直跟随道屏风后。李凤娘大怒,呵斥说:“这是什么地方?你们这些秀才要砍了驴头吗?”陈傅良只好放手,大哭而出。 李凤娘又派宦官问陈傅良为什么哭泣,陈傅良说:“子谏父不听,则号泣随之,此语曾载入礼经。臣犹子,君犹父,力谏不从,怎得不泣?”宦官入报李凤娘,李凤娘大怒,竟然传下旨,永不再见太上皇。 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生病,一连三个月,宋光宗没有一次过宫探视父亲,不仅如此,还天天与李凤娘游宴。皇帝如此行径,完全丧失了人心。群臣因宋光宗不听从劝谏,纷纷上疏自求罢黜,居家待罪,由此竟然出现了“举朝求去,如出一口”的现象,宋光宗则统统置之不理。 宋孝宗临死前,想见儿子宋光宗一面,顾视左右,却又说不出口,无奈地流下泪。消息传入朝中,宰相留正、兵部尚书罗点、中书舍人陈傅良、起居舍人彭龟年等纷纷进谏,劝宋光宗过宫去尽最后的孝道。留正甚至拉住宋光宗的衣裾哭谏,但宋光宗不听,最后只同意由嘉王赵扩前去探视。六月,宋孝宗在无限的遗憾和落寞中崩逝于重华宫。 宋光宗还不相信父亲是真的已死,怀疑是个圈套,于是称病不出,不但不去重华宫,连丧事也不肯出面主持。宰相留正与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宗室子弟)无可奈何,只好请已经八十多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出面主持丧礼。 由于宋光宗称病不出,朝中骚动。尚书左选郎官叶适向宰相留正建议立嘉王为太子。宰相留正同意,于是拟奏上报皇帝。过了六天,宋光宗才传出批示:“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得到批示后,心中不安,担心由此惹来大祸,便故意在上朝时摔了一跤,随即称病离朝。留正一走,朝政更加混乱。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北宋大臣韩琦曾孙、太皇太后吴氏妹之子)密谋后,认为宋光宗已经失去人心,不宜再居皇位,便请太皇太后吴氏下诏,说宋光宗愿意自动退位为太上皇,由嘉王赵扩即皇帝位。 赵扩即位的一幕颇具戏剧性。当太皇太后吴氏命赵扩穿上黄袍登基时,赵扩却坚决推辞不就。自古以来,新皇帝即位,装腔作势推辞者不在少数。但赵扩却显然是极少见的真心不想做皇帝的人,他力辞不成,竟然吓得逃跑,一边绕着殿柱大兜圈子,一边大声喊道:“儿臣做不得,做不得!”最后还是吴太后下令大臣挟持住赵扩,强行逼迫他穿上黄袍,这才顺利登位,是为宋宁宗。 等到儿子赵扩正式当了皇帝,宋光宗才知道消息,但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好说:“事先怎么不让我知道?”宋光宗在皇位仅有五年时间,且昏庸不堪,碌碌无为。他被迫退位后,李凤娘也随着丈夫的失势而被权力所遗弃。庆元六年(1200年),李凤娘病死。两个月后,当了六年太上皇的宋光宗也病死,死时五十四岁。 宋光宗赵惇的生平简介 宋光宗赵惇怎么死的? 宋光宗简介: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孝宗第三子,成穆郭皇后生,宋朝第十二位皇帝(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位5年,享年53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绍兴十七年(1147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宫中〔光宗把这天定为重明节〕,属相兔,二十年(1150年)赐名赵惇,宗即位,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二月立为皇太子,当时孝宗因赵惇性格与自己相似,故立为太子,而与此同时,孝宗也表示对太子是否会在以后的政治中表现出色感到担忧。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光宗即位,以明年为绍熙元年。宋光宗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平庸的一位,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2岁。宋光宗体弱多病,没有安邦治国之才,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让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干政,宋光宗自己对朝政的掌握力不断下降。 绍熙四年,光宗将浙东总管姜特立召至京城,遭到丞相留正的强烈反对,留正随后出走,直到当年十一月,光宗将姜特立遣回本官,留正方才回朝。但光宗在位的五年时间,基本延续了高宗、孝宗两朝赈济灾民的政策,也能对一些官吏渎职的现象予以打击,如文思院监常良孙因贪污,不仅自身受到贬黜,荐举其人的宰相周必大也遭到了降爵处分。经济方面,淮河一带在光宗朝继续严格实行纸钞第一政策,一切银钱都不得进入两淮地区。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外戚韩侂胄和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宪圣慈烈皇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等皇太后主持完宋孝宗的葬礼,光宗次子嘉王赵扩就登基做皇帝,是为宋宁宗。 庆元六年八月初八(1200年9月17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