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 窦太后为什么惩罚儒生让和野猪打架? 西汉孝景帝(前157年-前141年)的母亲窦太后(闺名漪房),和她的婆婆薄太后一样,都是虔诚的老庄信徒。这位老太太读《老子》颇有心得,她认为,世间之事均应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治理国家也是,当官的做好分内事,哪怕回家卖红薯都没啥,只要有事没事别去骚扰百姓(宽政待民),则天下必定太平。大家所熟悉的“文景之治”,就有窦太后的功劳。 许多史书在记述窦漪房生平时,都不忘提及一个故事,好像非常有图有真相似的,说窦漪房不光自己熟读《老子》,还经常搞一些类似如今的研讨会之类的学术活动。有一次,她邀请当时的知名学者(博士)辕固参加研讨,没想到这辕固是个死脑筋,不会哄老太太开心,把个研讨会开成了批判会,公然说《老子》“此家人言矣”。“家人言”在古代泛指普通人或下人说的话,意思是不值一提。 窦漪房一听就火了,好你个辕固,胆儿不小啊,敢指责我肤浅,当即反唇相讥:“安得司空城旦书乎!”用白话翻译就是,你说《老子》不好,是啊,它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 如何惩罚眼前这个不知趣的儒生,窦漪房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法子,把辕固关进猪圈跟野猪打架,若辕固打败了野猪,这事儿就当没发生,如果辕固连野猪也打不过,那就不客气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啥意思?你懂的。 别说跟野猪干架了,就是跟家猪干架,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辕固来说,也不是一件易事。当时猪圈里发生的情形,赵炎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辕固定是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汉景帝原本是在一旁看西洋景的,此时有些不落忍了,派人偷偷往猪圈里递进去一把刀。辕固有了刀,就好比孙悟空有了金箍棒,穿上了小短裙,野猪开始倒血霉,心脏中了一刀,死翘翘了。 辕固干赢了野猪,但太后的气并未消,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她跟汉景帝说,这人不适合在京城做官,我看见他就心烦,让他去外地吃点苦头吧。于是乎,辕固卸了博士职位,下放去给清河王刘承当太傅(老师)。从京城到清河,上千里的路,辕固乘坐的是马车,这一路颠簸,着实受了不少罪。 那么,崇尚淡泊无为的窦太后为何让儒生跟野猪决斗呢?是学术之争,还是公报私仇?前者吵架总是不好的,但毕竟已经吵过了,人家辕固也没还嘴,等于接受了批评,何必还不依不饶?后者就算干架,总该给人家约个合适的对手啊,譬如找某个书生什么的,起码在战斗力方面比较对等,跟野猪干架算哪门子事儿?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让人跟野猪打架,不是把人当猪了嘛。 若仔细阅读窦漪房生平事迹、人生遭际及思想,不难推测出她做出此等“荒谬之举”的背后心理成因,她确实厌恶儒生,不是一般的厌恶。早在她做汉文帝皇后的时候,似乎就已经对儒生种下了这种情绪。 约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窦漪房(当时是皇后)的视力因病下降。女人失去了顾盼之姿,离美丽基本就到了说拜拜的时候了。汉文帝立马移情别恋,喜欢上了慎夫人。慎夫人因宠而骄,常与皇后争高下,漪房无奈,只好一味忍让。有儒生借机就给窦漪房下套。有一次朝廷搞庆典,中郎将袁盎(儒生)看见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佯装大怒,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理由是不合礼制。 此举的后果很严重,既使得慎夫人更加激起对窦漪房的嫉恨之心,又会招致汉文帝对皇后的疑虑与不满。由于儒生的多事或别有用心,窦漪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危机:汉文帝产生了废后的想法。若非窦漪房有薄太后的支持(窦漪房的儿子刘启,娶了薄太后的娘家侄孙女薄巧慧),若非窦皇后肚皮争气,育有二子一女,若非汉文帝很快再次移情别恋,开始喜欢尹姬,窦漪房的皇后地位还能不能保得住,还真难说。 还有两个例子也能说明窦漪房对儒生的极度不满。一是汉景帝主政十六年里,由于窦漪房(太后)坚决反对录用儒生,“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二是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因汉武帝欲用儒生,与窦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直接导致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被革职。一直到窦漪房去世前,汉武帝再不敢重用儒生,可见她对儒生的厌恶程度。 显然,让辕固去跟野猪干架,窦太后是有把儒生当猪头的意思。在她的思想中,儒生和猪的区别就在于,猪不能变成人,但是儒生隔三差五会变成猪的,连“脑子进水”都不配,因为他们都是猪脑子。而跟猪吵架,简直就是白费数钞票的唾沫。 还有一个原因,似乎跟她疼儿子有关。窦漪房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启即汉景帝,小儿子刘武即梁孝王,兄弟俩感情很好,而老太太似乎特别溺爱小儿子。由于刘武在抵御七国之乱中功劳极大,汉景帝在一次家宴中酒后失言说,将来哥哥去了,皇位就是弟弟你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窦漪房听了,心里高兴惨了,两个儿子都能做皇帝,做母亲的该有多荣耀!没成想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谁呢?不是外人,是她的亲侄子--大将军窦婴。窦婴极力劝阻说:“父子相传,是汉代的祖制,怎可如此?”窦太后一听这话,当即发晕,所谓“祖制”,正是儒家遵循的纲常之一,连亲侄子也被儒家洗脑成了大话精,可见儒生们是多么的讨厌。一不做二不休,没过几天,窦太后便下令把窦婴从皇戚的名册中除名。对亲侄子都这样,遑论无亲无故的辕固?不把他赶进猪圈也难。 刘武终究没能圆皇帝梦,而窦漪房对儒生的厌恶,也完全彻底地生米煮成稀饭。 那个跟野猪干架的辕固,运气还不错,虽然在窦漪房的干涉下没能再回朝廷做官,却一直活到九十多岁才挂;而以儒生袁盎为代表的数十个大臣就运气不佳了,因为他们坚持古制、祖训啥的,反对窦太后“疼儿子”,被刘武派刺客全部干掉。做出这么大的惨案,刘武也没抵命,太神奇了,为何?老妈当保护伞呢。 窃以为,儒生们啥都好,只两个毛病让人不待见。 譬如学术讨论,人家窦太后乃妇道人家,也知道做学问应该讲平等,百家争鸣,彼此尊重,所以才邀请儒生参加,没听说窦太后曾骂过孔子是野合产品,对吧;可再看看辕固,开口就诋毁老子是个下人,忒也狂妄自大! 譬如接班人问题,本来汉景帝若传位于刘武,未必就完全没有道理,上顺了母亲的意,是孝,下遂了弟弟的愿,是悌,有何不可?但儒生们偏要吃饱了横插一杠子,说什么违反“祖制”,试问,天下哪有什么制度是千年不变的?不存改革维新之心,死抱着老古董不放,这恐怕也是儒生们被人吐槽的原因之一。 以此而论,窦太后安排儒生与野猪干架,似乎也不怎么荒谬了,您说呢? 《卫子夫》中窦婴和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反叛,汉景帝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汉文帝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汉文帝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梁王刘武是不是窦太后的儿子? 刘武(?—公元前144年),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窦太后,西汉诸侯王。 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刘武继嗣梁王。前161年就国。国都睢阳(今河南睢阳区)。七国之乱时,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宠爱和梁国地大兵强,欲继景帝之帝位,未果。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三十五年,为梁王二十四年。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 汉景帝中元六年,梁孝王再次入朝,请求留在长安,入侍皇太后,但景帝没有批准,梁孝王回到封地后四个月 ,突患热病,病情急剧恶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一代枭雄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死后谥号梁孝王,葬于睢阳东九十里的芒砀山。 梁孝王虚怀若谷,门下不知多少人才,像我们熟知的司马相如、枚乘、邹阳,都是有名的人物。 历史上窦太后为何独宠小儿子刘武 历史上的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窦氏出生贫寒,后来被选入宫中,吕后在将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时,窦氏被分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她与代王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而她最宠爱的是她的小儿子刘武。 历史上的窦太后就是孝文窦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代初期,朝廷到清河来招募宫女,窦氏便被召入宫中。当时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她挑选了一些宫女决定赏赐给各个诸侯王,每个诸侯王分有五名,窦氏也在其中。窦氏因为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够到赵国去。 于是,她请求派遣的宦官将自己的名字放到赵国的花名册中,但是宦官在派遣的时候忘记了这件事情,把她的名字放到了代国的花名册中,最后她只好去代国。虽然这并不是她的心愿,但是等她到代国之后,代王刘恒非常喜欢她并且封她为美人。在代国期间,她与代王生长女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即长子刘启和次子刘武。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代王被拥即位,为汉文帝。等到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后,原先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相继病逝。这样,在汉文帝即位不久,便立窦氏的长子刘启为太子,封窦姬为皇后,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被封为代王,后来封为梁孝王。 为什么窦太后宠爱刘武 梁王刘武是刘恒和窦漪房的小儿子,也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胞兄弟。窦太后偏爱刘武,甚至想让刘启传位与刘武,这种违反祖制的事情,聪明绝顶的她为什么执意这么做呢?她会为了个人喜好来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么? 其实不是,刘启和窦太后的争夺,其实就是黄老之术和儒家的争夺。当时刘启曾经在宴席上亲口说要将皇位传给弟弟,但是朝中的袁盎等人坚决不同意,刘武一怒之下甚至找人暗杀他。自刘邦自来,兄终弟及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所以刘武是不可能当皇上的,何况刘武的年龄不一定比刘启年轻多少。 但是窦漪房还是坚持己见,有人分析,窦漪房这样做是为了继续掌权。但是刘启在位的时候,大权依然在窦漪房手中,换不换一个儿子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她何尝不明白,袁盎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反对刘武,是刘启这个皇上在背后支持,但是她必须这样,才能推行黄老之术。 刘启本人对于黄老之术都是不大在意,曾经有一个儒生因为在窦太后面前说了一些黄老之术不好的话,被窦漪房发配到野猪圈,差点成了烂泥,要不是刘启相助,早就没命了。一旦刘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窦漪房的控制力就没有那么强了,推行黄老之术是必然的,后世证明也是如此。西汉的局势不适合推行儒家之术,正是由于刘启儿子的做法,让汉朝走了下坡路。 窦太后和刘恒 窦太后本是贫寒人家出生的子女,后来因为姿色美丽被选进宫中当吕雉身边的宫女,后来有机会可以出宫侍奉一些诸侯国,因为窦氏的家离赵国比较近,因而想要自己安排到赵国,但是阴差阳错到了代国,和代王相识。 之后窦氏便为刘恒生下一女二子,在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后,其子还列为太子,她还位及皇后。成为皇后的窦氏,还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相认,甚是感人,还赏赐了他们,安排有贤能之人与之相处,让他们成为贤能之人。 刘恒病逝后,刘启为汉景帝,窦氏则成为窦太后,刘启是窦太后的长子,刘武是她的次子。而窦太后只有一个女儿刘嫖,在窦太后逝世的时候,将东宫她的财物全都赏赐给了刘嫖。 窦太后很是疼爱小儿子,加上刘启对她也很孝顺,于是也很疼爱他的弟弟,还曾有念头将自己的皇帝之位接下来传给他,窦太后得知很是开心,也想着自己的小儿子可以当皇帝,但是被朝堂百官给反驳了。 后刘启病逝,窦太后的孙子刘彻为汉武帝,窦太后则为太皇太后,窦太后可能受刘恒的影响,对黄老之学很是信仰,而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尊崇儒学,任用儒家之臣,被窦太后知道很是生气,还命令汉武帝撤销这些人的职位。因此汉武帝在窦太后生前一直没有重用儒生。 窦氏,以一介贫民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甚是不易,成为我们传颂的佳话。 秘闻 窦太后竟然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 窦太后,名叫窦漪房,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说道窦太后,那可是快要赶上吕雉的人了,为什么说快要赶上呢?人吕雉那可是垂帘听政,不,人可是直接执政的,就差登基为帝了,当然,窦漪房也是不差的,熬死了老公,再熬死的儿子,成为了太皇太后。但是,小编这里有一则关于窦太后的趣闻轶事。那就是窦太后竟然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这是为何,本文小编将为您揭晓窦太后竟然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的始末。 窦太后为何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 窦太后是以为虔诚的老庄信徒,读《老子》颇有心得,她认为,世间之事均应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治理国家也是,当官的做好分内事,哪怕回家卖红薯都没啥,只要有事没事别去骚扰百姓(宽政待民),则天下必定太平。大家所熟悉的“文景之治”,就有窦太后的功劳。 许多史书在记述窦漪房生平时,都不忘提及一个故事,好像非常有图有真相似的,说窦漪房不光自己熟读《老子》,还经常搞一些类似如今的研讨会之类的学术活动。有一次,她邀请当时的知名学者(博士)辕固参加研讨,没想到这辕固是个死脑筋,不会哄老太太开心,把个研讨会开成了批判会,公然说《老子》“此家人言矣”。“家人言”在古代泛指普通人或下人说的话,意思是不值一提。 窦漪房一听就火了,好你个辕固,胆儿不小啊,敢指责我肤浅,当即反唇相讥:“安得司空城旦书乎!”用白话翻译就是,你说《老子》不好,是啊,它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 那么,如何惩罚眼前这个不知趣的儒生,窦漪房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法子,把辕固关进猪圈跟野猪打架,若辕固打败了野猪,这事儿就当没发生,如果辕固连野猪也打不过,那就不客气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啥意思?你懂的。 别说跟野猪干架了,就是跟家猪干架,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辕固来说,也不是一件易事。当时猪圈里发生的情形,赵炎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辕固定是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汉景帝原本是在一旁看西洋景的,此时有些不落忍了,派人偷偷往猪圈里递进去一把刀。辕固有了刀,就好比孙悟空有了金箍棒,穿上了小短裙,野猪开始倒血霉,心脏中了一刀,死翘翘了。 辕固干赢了野猪,但太后的气并未消,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她跟汉景帝说,这人不适合在京城做官,我看见他就心烦,让他去外地吃点苦头吧。于是乎,辕固卸了博士职位,下放去给清河王刘承当太傅(老师)。从京城到清河,上千里的路,辕固乘坐的是马车,这一路颠簸,着实受了不少罪。 此事之后,崇尚淡泊无为的窦太后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的事情就一直流传了下来,这也是窦太后为数不多的趣事了,而且,辕固也太不是个事了,那人家窦太后乃妇道人家,也知道做学问应该讲平等,百家争鸣,彼此尊重,所以才邀请儒生参加,没听说窦太后曾骂过孔子是野合产品,对吧;可再看看辕固,开口就诋毁老子是个下人,忒也狂妄自大! 窦太后 如何从低等宫女一跃成为最尊贵的女人 窦太后简介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位窦姓的皇后以及太后,但是其中最为知名的窦太后就属西汉时期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后。窦太后相关简介:窦太后名为窦漪房,出生在汉高祖初年,出生地为清河郡观津县。窦氏出生贫寒,她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隐居河边却不幸坠河而死,留下了她和两个兄弟。 窦太后 关于窦太后的介绍:汉初,朝廷到清河来招募宫女,窦氏被选入进宫。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吕后作为皇太后掌管政权。当时,吕后挑选了一些宫女赏赐给各个诸侯王,而窦氏就在其中。窦氏被分给了代王刘恒,并且深得刘恒的喜爱,将她封为美人,并与窦氏生有一女二男,女儿叫刘嫖,儿子分别叫刘启和刘武。 高后八年,吕后去世。群臣拥护刘恒回京即位,为汉文帝。在汉文帝即位数月之后,有司上书请求立太子,此时,由于先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相继病逝,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有司认为窦氏所生的刘启可以立为太子。汉文帝同意有司的看法,于是在元年立刘启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由于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王后已经去世了,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一直没有皇后。等到立太子完毕之后,有司上书请立皇后,薄太后建议让太子的母亲为皇后。于是,汉文帝立窦氏为皇后,并且赏赐天下贫苦百姓布匹棉帛、粮食、肉类等物品。 历史上的窦太后 历史上的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窦氏出生贫寒,后来被选入宫中,吕后在将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时,窦氏被分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她与代王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而她最宠爱的是她的小儿子刘武。 窦太后像 历史上的窦太后就是孝文窦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代初期,朝廷到清河来招募宫女,窦氏便被召入宫中。当时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她挑选了一些宫女决定赏赐给各个诸侯王,每个诸侯王分有五名,窦氏也在其中。窦氏因为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够到赵国去。 于是,她请求派遣的宦官将自己的名字放到赵国的花名册中,但是宦官在派遣的时候忘记了这件事情,把她的名字放到了代国的花名册中,最后她只好去代国。虽然这并不是她的心愿,但是等她到代国之后,代王刘恒非常喜欢她并且封她为美人。在代国期间,她与代王生长女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即长子刘启和次子刘武。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代王被拥即位,为汉文帝。等到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后,原先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相继病逝。这样,在汉文帝即位不久,便立窦氏的长子刘启为太子,封窦姬为皇后,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被封为代王,后来封为梁孝王。 窦太后和刘恒 窦太后本是贫寒人家出生的子女,后来因为姿色美丽被选进宫中当吕雉身边的宫女,后来有机会可以出宫侍奉一些诸侯国,因为窦氏的家离赵国比较近,因而想要自己安排到赵国,但是阴差阳错到了代国,和代王相识。 之后窦氏便为刘恒生下一女二子,在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后,其子还列为太子,她还位及皇后。成为皇后的窦氏,还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相认,甚是感人,还赏赐了他们,安排有贤能之人与之相处,让他们成为贤能之人。 窦太后像 刘恒病逝后,刘启为汉景帝,窦氏则成为窦太后,刘启是窦太后的长子,刘武是她的次子。而窦太后只有一个女儿刘嫖,在窦太后逝世的时候,将东宫她的财物全都赏赐给了刘嫖。 窦太后很是疼爱小儿子,加上刘启对她也很孝顺,于是也很疼爱他的弟弟,还曾有念头将自己的皇帝之位接下来传给他,窦太后得知很是开心,也想着自己的小儿子可以当皇帝,但是被朝堂百官给反驳了。 后刘启病逝,窦太后的孙子刘彻为汉武帝,窦太后则为太皇太后,窦太后可能受刘恒的影响,对黄老之学很是信仰,而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尊崇儒学,任用儒家之臣,被窦太后知道很是生气,还命令汉武帝撤销这些人的职位。因此汉武帝在窦太后生前一直没有重用儒生。 窦氏,以一介贫民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甚是不易,成为我们传颂的佳话。 由宫女而成皇后的杰出女性:汉孝文皇后窦猗房 《美人心计》的热播,让“窦猗房”这个名字为大众知晓,剧集里林心如塑造的窦猗房温婉可人又不失坚毅,与汉文帝的爱情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么,真实史实上的窦猗房,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孝文窦皇后(?—公元前135年),约高祖初年出生,清河郡观津县(今属河北省武邑县)人 。《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提到她的名字。据唐人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中引用皇甫谧的话,我们推测,窦后名猗房。《史记索隐》:“......皇甫谧云名猗房......”(司马贞注释《史记 外戚世家第十九》) 窦猗房的父亲少年时正是秦朝动乱,豪杰四起之际,为求保身,窦父携全家隐居于观津,不理世事,清贫垂钓。后来,窦父不慎坠河,被河水溺毙。留下她和长兄、弟弟共三人。 汉高祖刘邦病逝后,惠帝刘盈仁善软弱,吕太后总揽朝政,独掌大权。惠帝时期,窦猗房入宫,侍候吕太后(即吕稚)左右,唤作“窦姬”。不久,吕后释宫人,将宫内姬妾赐予诸侯,窦姬也在“赏赐品”之列。她本以自己家乡为清河群,距赵国为近,于是走后门,请求负遣送之责的宦官将自己的名籍调入应前往赵国的姬妾名簿之中。宦官满口答应,事到临头,却忘了此事,窦姬于是只能去往代国,虽然心有不忿,但难以抵抗诏命,不得不往。《史记·外戚世家》曰:“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代地豪强陈豨倒台,代地被肃清,于是建立中都,封之一国,是为“代国”,在今山西中部、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一带。时高祖刘邦第四子刘恒八岁,被授为代王。 和窦姬前往代国的宫姬,一共五人,但余人姿色平平,她在其中,如鹤立鸡群,代王刘恒自然对其余诸人并不上心,唯宠幸她一人。很快便诞下一女,名“刘嫖”。孝惠帝七年(公元前187年),窦姬诞下一名男婴,名刘启,后来,又育有刘武。《史记·外戚世家》:“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刘恒的王后也先生诞下四子,后来王后逝世,代国遂不立王后。 吕后生前临朝称制,晚年妄图以吕氏代汉,大肆拔高吕氏家庭的权力,将刘室皇族斩的七零八落,激化了忠于刘室的势力和吕氏的矛盾。公元前180年,吕后尚未完成对汉王朝的绝对统治,便撒手人寰,于是吕氏与忠于刘室的势力爆发出激烈冲突。吕氏最终不敌,一场清洗过后,吕氏一族几乎被连根拔起。吕氏败落以后,群臣深恨吕氏,为防吕氏之事再度发生,遂前拥代王刘恒回京,即汉文帝。 刘恒即位后,群臣上书请皇帝册立太子,《史记·孝文本纪》:“正月,有司言曰:‘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其时,王后四子皆病逝死,《史记·外戚世家》:“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窦姬之子刘启,以纯厚慈仁,被册立为太子。窦姬的儿子做了太子,大臣们提出,太子之母,应为皇后,就连薄太后(薄姬)也对文帝说:“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 《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 于是就有了窦皇后。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女性,当然,她还远远比不上吕后、武则天或是上官婉儿之类的女性政治家。她的父亲,说得雅致一些,是位隐士,但史上并无这位隐士的名字,溺水而亡的结局也令人啼笑皆非,那么说得再低端一点,就是以渔农为生计;窦皇后进宫,也只能侍候吕后,混得好一点,是个近人,就像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一样,但她明显混得不是太好,所以被遣送出宫,赐予素示谋面的代王做个妾室,而这,当然也不是公主会有的遭遇。 她的出身不太好,那么想必没有多余的银钱让她受教育,于是只能家学渊源,渊源不是太深,连带着,她本身的深度,大抵也就是个宫女水平——与大多数古代妇女相同的一点,让她扬眉吐气,就是因为她有这运气,肚子够争气。早年的她,只是被当作一个生育机器来用,而之所以能当上皇后,是母凭子贵,是薄太后那句:“立太子母为皇后”。 窦皇后被册为皇后,文帝因此赏赐天下鳏寡孤独贫穷困苦,有几分普天同庆的意味,毕竟这几番作为,确立的是要母仪天下的“一国之母”的形象。被封为皇后的窦姬,惠及家族,即使双亲不在人世,也封了个安成侯,按照礼制,与薄太后之父灵文侯等同待遇。窦皇后年少失散的兄弟,也扔掉家奴的身份,颇受荣宠。兄长窦长君早逝,封其子窦彭祖为南皮侯;封其弟窦少君为章武侯;封其堂侄窦婴为魏其侯。 再后来,她不幸染疾,双目失明,文帝对她虽然怜惜,但宠爱渐退,他更为宠幸的是慎夫人、尹姬。而慎夫人,甚到能皇后同席而坐。文帝对慎夫人等人的宠爱,后来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与皇后之间,渐无尊卑之别,引来大臣非议,文帝才省自己之过,揭制住了这种趋势。但由于她们都没有儿子,对窦皇后和刘启的地位无法构成威胁。 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驾崩,窦皇后之子刘启即位,朝臣尊窦皇后为皇太后。 窦太后溺爱其幼子梁王刘武,时常进行赏赐,奇珍异宝无数。梁王得宠,又因皇帝刘启亦是窦太后之子,更不知收敛,大兴土木不说,其出行、归寝,规格堪比于天子。 公元前154年,太子之位空缺,景帝失言,曰百年之后,传位于梁王,窦太后大喜。詹事窦婴以“有违汉法”阻之,触怒窦太后。窦婴因此而担忧,觉得自己官衔也不大,为避免祸事,索性辞官,窦太后得知,心有不忿,但不好加罪,遂在官员名簿上将窦婴除去。 公元前150年十月,窦太后再劝皇帝立梁王为太子,并心殷商古制说之,袁盎为楚相,认为不合情理,上书谏之。提议再次受阻,她终于作罢,梁王却不甘心。刘武对袁盎等人怀恨在心,并最终以卑劣手段害死袁盎。而后梁王病逝,刘启也受了窦太后好一通埋怨。 我们知道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汉初,应因战乱多年导致的社会经济凋敝,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通常史家都认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文帝与景帝。但实际上,窦太后在文景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窦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景帝与窦氏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得读老子的《道德经》。在景帝在位期间与武帝早期,诸儒家博士等都无法得到重用。《汉书儒林传》曰:“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待窦氏的孙子武帝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知道他好儒,大为不然,经常出面干涉朝政。《汉书·儒林传》:“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武帝也不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至她去世前,武帝都不曾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有很强的影响力。 文景二帝崇尚黄老之说,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农业,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汉书食货志》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文景之治是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武帝建元六年,窦氏薨,与文帝合葬霸陵。她留下遗诏,将自己所拥有的财物,厚赐女儿刘嫖。《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後孝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这种举动,实在有些小家子气,所以就算温和如班固,在《汉书·叙传下》中对她的评价也是:“窦后违意,考盘于代。” 窦氏推崇黄老思想,景帝及武帝早期时常干预朝政。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窦氏经历文、景二朝,史称“文景之治”的盛世,与推行黄老之术的宽民政策有很大关系。后来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布威名于四方,却将大汉朝折腾得千疮百孔、筋疲力尽。由此可见窦氏的政治功力确有不同凡响之处。(原文来自高会民的头条号) 窦太后:从有文化有气质保姆到皇太后历史第一人 在古代宫廷中能得到封号的女人,一般都是帝王的母亲或媳妇儿们,有封号象征着有地位,有尊荣,然而历史总有让人意料不到的奇葩事——保姆当太后。 南北朝是一个不省心的时期,战火弥漫是它的主题。话说北魏王朝起初仅仅是后燕边塞一个很小的附属国,然而它却在乱世中渐渐强大,屹立170多年统一北中国,为今后的隋朝打下了基础。 拓跋嗣执政期间,有位女子窦氏走进宫中,更准备的说她是做为罪妇(家族犯罪男丁尽诛,女子入宫为婢)没收进宫里的末等宫女。这位窦氏本身并非草根出身,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使她即使处于卑贱的环境中仍能散发着非凡的气质,这种文化气质让她在一群宫女堆里尤显突出。由于她进退以礼,扬人之善、隐人之过,与她相处过的人都对她夸赞不已,宫中上下都挺待见她,甚至连明元帝拓跋嗣也渐渐听说过她的好名声,好奇之下便差人传话召见。 一见之下,窦氏举止大方文雅,不卑不亢,对皇帝的提问都泰然自若的一一应答,全然没有一般罪妇见到上级就哆嗦的紧张感。于是首次面见皇帝她就在皇帝的心里留下了极高的印象分。 不过并没有电视剧皇帝将宫女临幸纳入后宫的狗血桥段,这一次真的就是见了一面而已。然,正是这次与最高统治者的召见,为窦氏的命运转变埋下了伏笔。 后来,明元帝拓跋嗣的宠妃杜贵嫔突然去世,留下了还是个奶娃娃的长子拓跋焘。这是明元帝拓跋嗣格外疼爱的儿子,杜贵嫔死后,将这个儿子确定为皇储。 此时的拓跋焘还是个小孩儿,而这个小孩儿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所以此时的拓跋嗣急需一个可靠的人来养孩子,最好是个能信任的女子,于是他想到了窦氏。 明元帝选择了这个有文化有气质的保姆,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深知后宫其他的妃嫔虽然也有几个有文化的,但大多妃嫔日子太清闲,整日以争宠为主题混日子,所以她们并不是合适的人选,此时的窦氏最合适不过。 窦氏也很争气,将拓跋焘当作自己的亲儿子来养护,难得的是她在教养孩子方面极有天赋,疼爱孩子但绝不溺爱,这在现代社会的亲妈里都少有人能做到。窦氏的教养方法不呆板不刻意,对拓跋焘循循善诱。与其说窦氏是保姆,还不如说她是养母。小拓跋焘对她也极是尊敬,两人的相处就像亲生的母子一样,能在封建社会各处制度压榨下仍做到这一点,足见窦氏的涵养及智慧。 就这样直到公元423年,明元帝病逝,年仅15岁的拓跋焘登基称帝,成为北魏的第三位皇帝。 拓跋焘即位时因年幼尚未娶后纳妃,后宫还没有人打理事宜,于是两年后,保姆窦氏的春天来了!17岁的拓跋焘封窦氏为“保太后”打理后宫。这个决定遭到了朝廷内外的阻力,对于一个以罪妇身份入宫的保姆来说,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尊荣!但身为一个年轻的皇帝,他有权且任性,硬是把这事办成了。而且这还不算完,又过了几年,(公元432年),拓跋焘正式册封窦保太后为“皇太后”,让她成为北魏名副其实的北魏第一贵妇! 这段历史在《魏书.皇后列传》里有记载:“世祖保姆窦氏,初以夫家坐事诛,与二女俱入宫,操行纯备,进退有礼。性仁慈,勤抚导。世祖感其恩训,奉养不异所生。及即位,尊为保太后。后尊为皇太后……”。 令人惊奇的是,这次被册封为“皇太后”的事情,竟然没有大臣来反对?! 一般来说,一个皇室外人走上了至高的位置,怎么着也得有个把人羡慕嫉妒恨,可是她反而受到皇室内外的推崇,很顺利的掌管起皇室后院乃至宗室。 究其原应,应该是归结于窦氏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不,现在应该称之为窦太后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窦太后能从保姆走到皇太后这个位置有两大关键。 一是她不卑不亢,十分大气。 她对处世清心寡欲,面对权势看得平淡,无论是当保姆还是当皇太后,她一如既往的善良慈爱,在保持皇室秩序的同时,她行善积德,用优良的德行赢得了皇室及朝廷的诚心拥戴。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保姆出身的皇太后,非同凡响。 二是她遇事不慌,淡定从容。 窦太后62岁时,拓跋焘亲率大军出门打仗,让乐陵公主驸马穆寿守护大同城。不想驸马穆寿这个真正的皇亲国戚却是一人渣,他相信巫卜,根本没把守城当回事,柔然军队就在这个时机逼近了皇城。 穆寿这才怕了,城内都是皇家大臣内眷所在啊,他认为守城的将士人数不多,根本抵抗不了柔然的军队。于是他下令堵住西城门,让窦太后带着留守的皇太子拓跋晃先逃出去。 没想到,窦太后虽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却比穆寿这个大男人有魄力的多!她不仅没逃,还亲自牵着皇太子拓跋晃出宫视察军队,派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率众抵抗,还组织百姓共同奋战。在窦太后的淡定从容中,将士们有了主心骨儿,击退了柔然军队,守住了北魏,直到拓跋焘回来。 就在这件事的第二年,窦太后病逝于行宫,她63岁。保姆窦太后生前对侍从提到自己的后事,大体意思是说:我因为抚养皇帝而得到今天的地位,但自问一生敬神爱人,没有做过亏心事。假如人死后当真能有魂魄的话,我也必然不会做恶贱之鬼。只是我虽然得封太后,却和先帝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死后是不能够附葬先帝陵寝的。日后将我安葬于崞山(山西崞山),就是我最好的归宿了。 窦太后死后,拓跋焘遵从她的心愿,谥号“惠太后”,将她葬在崞山(山西崞山),建庙立碑。窦太后从保姆走向了皇太后之位,她的一生宛然是一部励志传奇,这个无上的封号让她占据了历史上的一个“第一”,尊荣之至,一生无憾! 汉史轶事:窦太后为何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 西汉孝景帝(前157年-前141年)的母亲窦太后(闺名漪房),和她的婆婆薄太后一样,都是虔诚的老庄信徒。这位老太太读《老子》颇有心得,她认为,世间之事均应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治理国家也是,当官的做好分内事,哪怕回家卖红薯都没啥,只要有事没事别去骚扰百姓(宽政待民),则天下必定太平。大家所熟悉的“文景之治”,就有窦太后的功劳。 许多史书在记述窦漪房生平时,都不忘提及一个故事,好像非常有图有真相似的,说窦漪房不光自己熟读《老子》,还经常搞一些类似如今的研讨会之类的学术活动。有一次,她邀请当时的知名学者(博士)辕固参加研讨,没想到这辕固是个死脑筋,不会哄老太太开心,把个研讨会开成了批判会,公然说《老子》“此家人言矣”。“家人言”在古代泛指普通人或下人说的话,意思是不值一提。 窦漪房一听就火了,好你个辕固,胆儿不小啊,敢指责我肤浅,当即反唇相讥:“安得司空城旦书乎!”用白话翻译就是,你说《老子》不好,是啊,它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 如何惩罚眼前这个不知趣的儒生,窦漪房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法子,把辕固关进猪圈跟野猪打架,若辕固打败了野猪,这事儿就当没发生,如果辕固连野猪也打不过,那就不客气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啥意思?你懂的。 别说跟野猪干架了,就是跟家猪干架,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辕固来说,也不是一件易事。当时猪圈里发生的情形,赵炎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辕固定是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汉景帝原本是在一旁看西洋景的,此时有些不落忍了,派人偷偷往猪圈里递进去一把刀。辕固有了刀,就好比孙悟空有了金箍棒,穿上了小短裙,野猪开始倒血霉,心脏中了一刀,死翘翘了。 辕固干赢了野猪,但太后的气并未消,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她跟汉景帝说,这人不适合在京城做官,我看见他就心烦,让他去外地吃点苦头吧。于是乎,辕固卸了博士职位,下放去给清河王刘承当太傅(老师)。从京城到清河,上千里的路,辕固乘坐的是马车,这一路颠簸,着实受了不少罪。 那么,崇尚淡泊无为的窦太后为何让儒生跟野猪决斗呢?是学术之争,还是公报私仇?前者吵架总是不好的,但毕竟已经吵过了,人家辕固也没还嘴,等于接受了批评,何必还不依不饶?后者就算干架,总该给人家约个合适的对手啊,譬如找某个书生什么的,起码在战斗力方面比较对等,跟野猪干架算哪门子事儿?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让人跟野猪打架,不是把人当猪了嘛。 若仔细阅读窦漪房生平事迹、人生遭际及思想,不难推测出她做出此等“荒谬之举”的背后心理成因,她确实厌恶儒生,不是一般的厌恶。早在她做汉文帝皇后的时候,似乎就已经对儒生种下了这种情绪。 约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窦漪房(当时是皇后)的视力因病下降。女人失去了顾盼之姿,离美丽基本就到了说拜拜的时候了。汉文帝立马移情别恋,喜欢上了慎夫人。慎夫人因宠而骄,常与皇后争高下,漪房无奈,只好一味忍让。有儒生借机就给窦漪房下套。有一次朝廷搞庆典,中郎将袁盎(儒生)看见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佯装大怒,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理由是不合礼制。 此举的后果很严重,既使得慎夫人更加激起对窦漪房的嫉恨之心,又会招致汉文帝对皇后的疑虑与不满。由于儒生的多事或别有用心,窦漪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危机:汉文帝产生了废后的想法。若非窦漪房有薄太后的支持(窦漪房的儿子刘启,娶了薄太后的娘家侄孙女薄巧慧),若非窦皇后肚皮争气,育有二子一女,若非汉文帝很快再次移情别恋,开始喜欢尹姬,窦漪房的皇后地位还能不能保得住,还真难说。 还有两个例子也能说明窦漪房对儒生的极度不满。一是汉景帝主政十六年里,由于窦漪房(太后)坚决反对录用儒生,“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二是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因汉武帝欲用儒生,与窦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直接导致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被革职。一直到窦漪房去世前,汉武帝再不敢重用儒生,可见她对儒生的厌恶程度。 显然,让辕固去跟野猪干架,窦太后是有把儒生当猪头的意思。在她的思想中,儒生和猪的区别就在于,猪不能变成人,但是儒生隔三差五会变成猪的,连“脑子进水”都不配,因为他们都是猪脑子。而跟猪吵架,简直就是白费数钞票的唾沫。 还有一个原因,似乎跟她疼儿子有关。窦漪房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启即汉景帝,小儿子刘武即梁孝王,兄弟俩感情很好,而老太太似乎特别溺爱小儿子。由于刘武在抵御七国之乱中功劳极大,汉景帝在一次家宴中酒后失言说,将来哥哥去了,皇位就是弟弟你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窦漪房听了,心里高兴惨了,两个儿子都能做皇帝,做母亲的该有多荣耀!没成想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谁呢?不是外人,是她的亲侄子--大将军窦婴。窦婴极力劝阻说:“父子相传,是汉代的祖制,怎可如此?”窦太后一听这话,当即发晕,所谓“祖制”,正是儒家遵循的纲常之一,连亲侄子也被儒家洗脑成了大话精,可见儒生们是多么的讨厌。一不做二不休,没过几天,窦太后便下令把窦婴从皇戚的名册中除名。对亲侄子都这样,遑论无亲无故的辕固?不把他赶进猪圈也难。 刘武终究没能圆皇帝梦,而窦漪房对儒生的厌恶,也完全彻底地生米煮成稀饭。 那个跟野猪干架的辕固,运气还不错,虽然在窦漪房的干涉下没能再回朝廷做官,却一直活到九十多岁才挂;而以儒生袁盎为代表的数十个大臣就运气不佳了,因为他们坚持古制、祖训啥的,反对窦太后“疼儿子”,被刘武派刺客全部干掉。做出这么大的惨案,刘武也没抵命,太神奇了,为何?老妈当保护伞呢。 窃以为,儒生们啥都好,只两个毛病让人不待见。 譬如学术讨论,人家窦太后乃妇道人家,也知道做学问应该讲平等,百家争鸣,彼此尊重,所以才邀请儒生参加,没听说窦太后曾骂过孔子是野合产品,对吧;可再看看辕固,开口就诋毁老子是个下人,忒也狂妄自大! 譬如接班人问题,本来汉景帝若传位于刘武,未必就完全没有道理,上顺了母亲的意,是孝,下遂了弟弟的愿,是悌,有何不可?但儒生们偏要吃饱了横插一杠子,说什么违反“祖制”,试问,天下哪有什么制度是千年不变的?不存改革维新之心,死抱着老古董不放,这恐怕也是儒生们被人吐槽的原因之一。 以此而论,窦太后安排儒生与野猪干架,似乎也不怎么荒谬了,您说呢?( 窦太后为何更希望让小儿子梁王做太子? 窦太后是西汉的实权派,皇帝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刘启和刘武,一个女儿长公主。窦太后对这三个孩子都如掌上明珠,大儿子刘启做了太子,汉文帝死后继位做了皇帝,刘武先被封为代王,后来被封为淮阳王。 窦太后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有些小农思想,因此格外看重小儿子,她认为自己对大儿子够可以的了,这大汉的江山都是你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都是我的儿子,为何你做完江山不让自己弟弟坐。大汉朝讲究以孝治国,于是就满心的不高兴,喜欢刘启能够知道自己到底心里想什么。 刘启自然知道,常言道:儿子都是母亲肚子里的蛔虫,娘疼自己弟弟,刘启一清二楚,因此一次醉酒的时候,刘启就许了承诺,说自己千秋万岁之后让自己弟弟当太子继承皇位,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更是喜不胜收,但其侄子窦婴劝谏道:“父子相传,是汉代的祖制,怎可如此。”说了好几次,才没有立刘武。但是这话却得罪了窦太后,从此窦太后便对窦婴怀有敌意,没几天便下令把窦婴从皇戚的名册中删除。 刘启是个聪明人,一见大臣都让立自己儿子,一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架子,于是册封大儿子刘荣做太子,至此刘武的心拔凉拔凉的,当然母亲窦太后心里也不好受。从此,看见刘启就瞪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年后,刘荣因为母亲栗姬得罪了长公主,觊觎皇后之位的王娡早已虎视眈眈,她们联合在一起共同祸害栗姬,这样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刘武一听,喜从天降,便立刻和母亲一起希望天上能掉馅饼,太后乘机再次进言,要立梁孝王为继承人,大臣袁盎等上书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机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愿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刘武听说袁盎等从中作梗,派刺客杀戮了袁盎等数十大臣。景帝龙颜大怒,严令缉捕真凶,事情败露,刘武无奈,刺客自杀。幸托得馆陶公主向太后说情,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但从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梁孝王。 那么窦太后为何要坚持让梁王做太子: 其一,手心手背都是肉,母亲都偏爱小儿子,窦太后也不例外。他看到大儿子在皇位上威风八面,也希望小儿子能够执掌江山。这是典型的把国事当成家事来办,公私不分呦。 其二,窦太后害怕一旦自己去世之后,皇帝对自己的儿子会采取极端手段,毕竟皇位上无父子,看看吕后如何剪除异己的,就算是刘启能容自己弟弟,刘启的妻子、刘启的儿子是否能够容得下刘武,还是个未知数。 其三,自己已经把儿子刘武给树立起来了,她知道这叫众矢之的,要么就做成,要么刘武的下场会很遭,历来和皇子争太子的人物,都没有好下场,窦太后想扶儿子上马,再送一程。 可惜天不遂人愿,毕竟在当时大家都不希望再有个吕后转世,因此还是希望父子相替,注定刘武只能以悲剧告终,不过皇帝待他还好,让他做梁王,梁国很富饶,宫殿也很华丽。刘武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美人心计的真与假:解密历史上真实的窦太后 她是“文景之治”背后“婆媳”中的婆婆,汉文帝妻窦氏。在婚姻上,窦氏是一个随波逐流,听凭命运播弄的女人,她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却被命运所眷顾,跃居到了富贵权势的巅峰。她少时父母双亡,与两个同胞兄弟相依为命,后由于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有相见的一天,不料却在皇宫相见了,一场人生悲喜剧让窦氏感慨万千。 窦太后,闺名猗房,是赵国清河观津人,她出身平民良家,在高祖刘邦去世、吕雉太后掌权之前,还是一个天真少女的窦姬被选美的官员挑中,送进长安皇宫为宫女。在窦氏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为意外丧生,留下窦氏和两个兄弟相依为命,在秦末汉初战乱频仍的年代苦苦挣扎。 老天没有给窦氏安排一个幸福的家,却为她送来了一副好面容。十几岁的窦氏已然长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这时在她心里盘算最多的就是,能够嫁一户好人家,为兄弟也为自己寻个出路。不用想也知道,在这样一个家里面,窦姬有多重要。然而皇权重于人权,为了满足皇帝的色欲,选美官是不会管小兄弟俩的死活的。 当时,正值皇宫在各地大选美女入宫,窦氏因为容貌出众被选中。这可苦了同胞兄弟,他们三个抱头痛哭。对于自己尚不能生活自理的小弟弟,窦姬更是怜惜不舍。她从出发的驿站里求乞来一盆热水一碗冷饭,最后为弟弟洗了一次头,又看着他吃完饭,这才含着眼泪登车远走。 窦姬从登上皇家选美的车舆的那一刻,就抱定了从此生死两茫茫的绝望,然而她没有想到,世上最好的运气,却伴随着车舆的木轮,与她从此牢牢联系到一起。由于窦姬品性温良,很快便成为吕雉比较心仪的小侍女。 虽然整日提心吊胆伺候主子,但是比起过去衣食无依的贫困,已经算是天堂了。不过,这更加重了窦氏心中的苦痛,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兄弟在外面是否也过得好,更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在乱世中活下去。不久,刘邦病逝。太后吕雉送刘邦的诸庶子就国,同时赐给他们每人五名宫女。 当时除了太子刘盈,刘邦还有7个儿子,每人5名宫女,一共就是35人,当然,窦氏也成为了其中之一。对于这次意外的“调令”,窦氏是抱着希望的,因为她听说刘如意被封为了赵王,那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这样,她就能够随赵王如意离开京城,也就可以离家乡近点,顺便也好打听久别的兄弟们的消息。 为了达到这个小小的心愿,窦氏将自己平日里勒紧裤腰带攒下的私蓄,全部送给负责分配宫人的主管太监,请求他格外开恩,将自己的名字列入遣赵的名单中去。谁知,那个太监是个收钱不办事的主,也可能是看不上窦氏那点碎银子。总之,他根本没有把窦氏的请托放在心上,到了分配的时候,他照样漫不经心地大笔一勾,顺手就把窦姬放到了遣送代国的名单里。 当名单最后被皇帝批准实施的时候,窦姬才知道自己居然被送给了代王。代国在今天山西晋阳附近,与赵国相距甚远,任谁都知道,一入宫门深似海的道理,窦姬明白,自己只怕是要一辈子埋在山西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得到一丝关于家乡的消息。 从踏上去代国的路后,窦氏几乎绝望了,忍不住泪下如雨,怨恨那个随意安排她生死的太监,不肯踏上远行的宫车。太监头儿对这个一向温顺的小宫女的倔强,感到非常恼火,一面自己口里威胁,一面喊来手下,连拖带拉,强行将哭得死去活来的窦姬扔进了宫车,一路严加看管,送到了代国。 不过,也许是富贵在天,窦氏本身就该发迹,她到了代国,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在5名宫女当中,刘恒愣没看上那四位争奇斗艳的,偏偏喜欢上了神情落寞的窦姬。于是,命运逐渐开始垂青这个苦女子,她成了代王的宠妾、亲王妃,并且一连生下了三个孩子: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 虽然如此,窦氏并没有忘了恭俭温顺的本性,她在后宫中对自己的婆婆薄太后,以及王后王氏十分恭敬,行事更是克己守礼,在代王刘恒和薄太后、王后眼中,对窦氏凭添了几分好感和怜惜,因此,窦氏在代王国里赢得了内外一致的好名声。 几年后,代王后病逝,当时还正值盛年的代王,中馈乏人,继立王后成为当务之急。这时,放眼望去,王宫里育有儿子的女眷,就只有窦姬一人。于是,在薄太后的主张下,窦姬开始代掌王后的宫务。 接二连三的好运,让窦氏自己也不敢相信,不过,她更不敢想的是,自己居然成了汉帝国新一代帝王的妻子,也就是大汉王朝的第四任皇后。 她信不信不要紧,事实就是如此。在坐上皇后之位后,为了庆祝窦氏成为国母,并表示与民同乐的心意,文帝刘恒颁下旨意,赐给天下所有鳏寡孤独之人、生活穷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更加到每人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两匹帛、三斤棉絮的数目。 于是,百姓们都对这位新皇后感激涕零。 也许是触景生情,这又让窦皇后想到了自己失散已久的兄弟。不过,这时窦皇后只能在心里想想,却不敢说出来。后来,因为窦氏立后后泽及贫苦百姓,她的身世也广为民间流传,尤其是她的姓氏和家乡,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窦皇后的身世,不久就传到了一个名叫窦广国的奴仆耳中,当他得知新皇后是观津窦氏,大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于是壮着胆子上书自陈,说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接到上书的官员不敢怠慢,连忙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皇家。 窦氏又惊又喜,与文帝一起召见了窦广国。因为窦氏的容貌改变不大,窦广国一眼就认出了她,而窦氏走时弟弟年纪尚幼,男大也会十八变,她却已经认不出弟弟来了。那时也没有什么“dna”鉴定,唯一的办法就是互相回忆过去的事情,窦广国就把当年姐姐临入宫前,与自己在驿站生离死别、沐发乞饭的情景回忆了一遍。窦皇后听完,控制不住情绪,不顾身份地一把将弟弟紧紧地搂住,姐弟俩涕泪交加,连一旁的文帝也为之动容。 文帝为了庆祝妻子与兄弟团聚,大方地赏赐了窦氏兄弟,包括田地宅院以及大笔金钱,让他们就近住在长安。薄太后也对儿媳的身世十分怜惜,紧跟着也下了一道诏书,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在窦氏的家乡清河为他们设立墓园,封邑二百户,由地方长官按薄氏宗祠的规模四时祭拜。 窦漪房阴差阳错被错分配竟意外当了皇后 窦姬是汉文帝刘恒的老婆,刘恒在代国时她是王妃,刘恒当了皇帝,她超越王后当了皇后。因为生了刘启,刘启继位皇帝后被封为太后。古代女子大多没有名字,按照习惯,应该称她为窦姬。不过,有人说她的名字叫窦漪,也有说是窦漪房,因其进入代国后成为代王刘恒的侧室老婆,这时候起个名字也是有可能的。窦姬家庭出身非常贫寒,否则,她不会被选入宫中。像那些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女儿,也有可能被选进宫里,但那些人大多是作为皇帝的老婆被选中的,窦姬则不同,她在宫里仅仅是一个宫女,有一种说法是侍候吕后,总之是个干活的。阴差阳错,后来这个窦姬当了皇后,成了皇太后、太皇太后,大富大贵,汉景帝、汉武帝两代帝王都受到了她的掣肘,窦家也一时显耀无比。然而,谁又能够想到,窦姬的显贵,竟然是因为当初出宫时被错分配呢? 吕太后执政时期,她将一部分宫中女子遣送出宫,赏赐给各诸侯王,每人五人。窦姬的家是清河观津(今河北清阳),希望到赵国去,这样离家近一些,于是就对主管遣送的宦官说:“您一定把我安置在赵国行列的名册里。”赵国当时属于比较富庶的地方,刘邦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可见这是个好地方,况且这儿离家近,窦姬提出来这样的要求很正常。这个窦姬家里很穷,父亲死了,弟弟也被人抢去卖了,大概拿不出钱来贿赂宦官,这个宦官就轻易把这件事情给忘了,胡乱安置她在代国行列名册当中。名册报上去以后,诏令认可,窦姬的命运也就这样决定了。启程的时候,窦姬知道自己要到代国去,很不情愿,就哭鼻子抹眼泪,埋怨宦官,不想走,后来被强迫着押送上路才去了代国。代国属于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还经常受到匈奴侵扰,窦姬的目的落空了。然而,就是这次错分配,却彻底改变了窦姬的命运,到了代地,代王刘恒唯独宠幸这个窦姬,不久就生下了女儿刘嫖,后来在汉惠帝七年又生下了汉景帝刘启。设想一下,如果按照窦姬自己的想法去了赵国,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汉惠帝元年(前194),吕后将刘邦封的赵王刘如意毒死后,改封淮阳王刘友为赵王。刘友的王后是吕氏女,刘友不喜欢她,而喜欢其他姬妾,这个女人很嫉妒,愤怒之下离开了家,来到吕后面前诽谤刘友,说刘友说过,“吕氏怎么能够封王?等太后死了,我一定收拾他们!”吕太后听后大怒,立刻诏令刘友进京。惠帝七年正月(前181)刘友进京后,吕太后把他安置在官邸里却不接见,并派卫队围守着他,不给饭吃。赵王的手下有人偷偷地给刘友送饭,就被抓起来问罪。刘友饥饿难忍,做了一首歌,就这样唱着歌被囚禁饿死,按照平民的身份安葬了。二月,吕后改封梁王刘恢为赵王。这个刘恢被改封为赵王,心里并不高兴,吕太后就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他做王后。这个吕氏女随从的官员都是吕家的人,专揽大权,暗中监视着赵王,刘恢像是被监视居住一样不能随意行动。刘恢有个宠爱的姬妾,王后派人用毒酒毒死了她。赵王伤心悲痛,做了一首歌让乐工们唱,然后自杀身亡。刘恢自杀后,吕太后不但废除了他的王号,还剥夺他的后代王位继承权。 如果窦姬真去了赵国,会是一个什么结局?看了上述两位赵王的悲惨命运,完全可以想象窦姬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除了这个窦姬,那些和她同样分到各国的几十个女子,谁又知道她们姓甚名谁?命运眷顾,窦姬成了代王妃子。命运还在继续眷顾着她,代王后没有生育。成了皇帝的刘恒在立皇后的时候,他的母亲薄太后说话了:“皇帝的儿子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吧!”代王后是薄氏,是薄太后娘家的侄女,窦姬能绕过薄氏成为皇后,不能不说是命运的又一次眷顾。太子是刘启,当了皇帝后为汉景帝,窦皇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窦太后。 代王妃窦姬很受宠爱,当皇后的窦姬却不太受汉文帝的宠爱,上面还有婆婆薄太后压着,因而没有多少故事。可是,当了太后的窦姬却是尊贵无比,也有了不少故事。刘嫖是窦太后的长女,窦太后给了她特权,可以随便出入宫中,不需要手谕诏令。这个刘嫖被称之为窦太主,不能不让人感觉她好像是窦太后的影子。这个刘嫖很不简单,弟弟景帝的夫人美人想得到临幸,首先要得到这个大姑子的推荐。这还不算,她竟然插手太子的废立选拔。如果没有窦太后的撑腰,她会这样张狂吗?梁孝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更是得宠。他得到的赏赐多的难以计数,他王国仓库里的钱和珠宝玉器比京城里还要多。这还不算,每次上朝,景帝都要派出使节到函谷关前迎接。到达京城,和皇帝同行同住,一次在京城常住半年之久。有一次,兄弟俩喝酒,景帝说:“等我去世以后就把皇位传给你。”窦太后听了很高兴。她的亲侄子窦婴以不和规矩为由,及时纠正了景帝的这个失言,窦太后竟然找借口免去了侄子的官职,取消了他出入宫廷的资格。为了这事,汉景帝到即位第四年上才立太子。 汉文帝七年(前150),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改封为临江王。中元二年(前148),刘荣被控犯了重罪,被传到酷吏郅都的中尉府审查。刘荣想得到纸笔给皇帝写封信说明情况,但郅都却禁止狱吏给他。在平定“吴楚之乱”时有功,窦婴被封为魏其侯,是他派人偷偷地给了刘荣纸笔。刘荣向皇上写了谢罪的信,然后自杀了。窦太后听说了这个消息,大怒,汉景帝只得免了郅都的官。汉景帝知道郅都是个干事情的官员,没有等到郅都回家,就派出使节让郅都到雁门去当太守。雁门是防守匈奴的前线,自从郅都到了雁门,匈奴人竟不敢靠近。这事让窦太后知道了,一定要景帝杀了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怒不可遏,说:“临江王难道不是忠臣吗?”终于把郅都杀了。 太子被废,窦太后又想起了让小儿子梁王刘武继承帝位,在一次酒宴上对景帝说:“天子的车驾,可以传给梁王。”景帝只得答应下来。酒宴过后,景帝征求大臣们的意见,遭到了一致反对。梁王怀恨在心,竟然派人刺杀了十几位反对他当太子的大臣。梁王犯的是死罪,证据确凿,窦太后听了就躺倒床上不吃饭了。景帝为了不落个不孝之名,只得派人告诉她,杀人是梁王手下干的,与梁王无关。窦太后听了,立刻起床进食。幸好这个梁王刘武死在景帝前面,否则,真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更荒唐的事情? 景帝死后,窦皇后成了太皇太后。但是,窦氏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大和眼睛失明而失去对权力的兴趣,相反,她的权力欲望更强。窦氏喜好黄老学说,厌恶儒学,她的孙子汉武帝却偏偏喜欢儒学,为此,两人的矛盾日渐突出。争斗的结果,崇尚儒术的官员赵綰、王臧、窦婴、田蚡等人先后被免职,赵綰因为说了句“不要再向东宫(窦氏居住地)奏报政事”的话而招来杀身之祸。汉武帝即位的前几年基本没有什么作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大权掌握在他的奶奶窦太皇太后手里。假如他开始就要坚持他的“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个皇帝还真的难说能不能干下去?! 窦太后的干政虽然没有吕太后那样严重,却也算不上安享尊荣一类。可是,窦太后的掌权干政,为什么没有像后世那样形成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大臣们相对还有较大的权力;吕后以后,人们还对外戚势力保持着高度的警觉;窦氏家族的顶尖人物窦婴并不为窦太后所待见,当窦婴进入权力核心的时候,王氏势力迅速崛起了。因为最终没有形成对皇位的决定权,这也让窦太后的所作所为最终没有形成大的恶果,因而她本人也就没有进入“恶后”的行列当中。被错分配的窦漪房享受了一生的荣华富贵。 历史上窦漪房怎么样 窦猗房民女到皇后幸运之路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十二岁的代王刘恒喜欢,先与其生长女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家族状况 民女到皇后幸运之路 代王刘恒原来的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故。 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后,三月太后封窦姬为皇后,,刘嫖封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汉景帝登基以后,窦太后为表孝心,填其父所坠渊而筑起大坟于观津城南,人间号为窦氏青山。(史记索隐引决录注,北堂书钞引作决录) 窦后兄弟二人,兄窦长君,弟窦广国。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把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后,托人转交给了窦后。窦后见到了这些材料后,把广国召来并详细问了其它一些情况,果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后还要弟弟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少君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在驿站分别时,讨来米汤水给我洗头,临走时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情时,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窦皇后重赏两个兄弟,都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为他俩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以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左右朝政 窦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即位,皇后窦氏成了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太后过于溺爱幼子刘武,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对这位深得母亲喜爱,且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颇深,不仅同辇进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海口要将江山付托。 初元三年(前154),当时还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从容对刘武说:“我千秋万岁后,把皇位传给你。”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更是喜不胜收,后被窦婴急阻,才作罢。过后,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见。袁盎等众大臣皆一致反对。如此梁王继位之事也就作罢。但同时也为日后诸反对大臣血溅京师,兄弟不容埋下了祸患。 其侄大将军窦婴,平七国乱,封魏其侯。文帝崩后,封窦氏一族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因此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难道一定要司空城旦书吗?”话中讥讽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辕固生一听想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彻(汉武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皇太后时期 在刘恒未称帝前,他的结发妻子病逝,所生的四儿子在刘恒君临天下后也先后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书,奏请立皇太子。这时诸子中,只有窦氏之子刘启年龄大,刘启便被立为太子。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史记·孝文本纪》次子刘武先被封为代王,两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女儿刘嫖,被封为“馆陶长公主”。 由于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苦,与文帝同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汉书·文帝纪》)后来,窦氏的兄弟窦长君,窦广国到长安认亲,汉文帝见到两位国舅,十分高兴,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给他们,并留他们住在长安,宰相灌婴和周勃认为两位国舅出身寒微,没有很好读书,应选择有品德的教师对他俩加强教育,以免重蹈吕氏外戚作乱的覆辙,窦氏兄弟“由些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汉书·外戚传》) 前177年,窦氏年长色衰,大病后视力下降,遂渐失宠。对此,窦皇后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暗自悲伤而已。 前169年梁怀王堕马身故,刘武便在前168年改封为梁王,史称:梁孝王。 前一五七年(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 景帝三年,爆发“七国之乱”,三月后平定。次年,梁王武入朝,景帝款宴,喝的兴起时景帝对皇太后夸下海口说死后将帝位传于刘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因她机宠爱小儿子刘武。但其侄子窦婴进谏道:“父子相传,是汉代的祖制,怎可如此。”此言得罪了太后,没几天窦太后便下令把窦婴从皇戚的名册中除名。 窦太后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但景帝只酒后失言,并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会违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为难之际,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景帝当机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刘荣含冤被废,窦太后乘机再次进言,要立刘武为嗣。 大臣袁盎等上书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机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愿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刘武听说袁盎等从中作梗,派刺客杀戮了袁盎等数十大臣。景帝龙颜大怒,严令缉捕真凶,事情败露,刘武无奈,刺客自杀。幸托得馆陶诸向太后说情,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但从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梁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闻讯整日涕泣,不吃不喝,经常大骂:“皇上果然杀了吾儿!”景帝孝顺,闻之有些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馆陶长公文给景帝出主意,让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太后方转悲为喜。 这时,窦太后已失明,她喜欢黄老之术,景帝及窦氏兄弟也不得不读《老子》而尊黄老之术。“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黄老为祖,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窦氏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将文帝、景帝在位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对于窦太后推行道家治国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汉经历过白登山之变之后,发现自己现行国力尚未强大到当时的北方匈奴政权进行对抗甚至灭掉对方的水平,国内刚刚经历过战争,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因此,从曹参起,历经吕后、文、景执政,西汉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国推行黄老治国的理念,全面实行轻徭赋垦荒地的国家经济基本方针,后虽经过七国叛乱的干扰,但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已经不可逆转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经空前强大,已经具备了和北方匈奴政权相抗衡的实力,但是此时,窦太后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此时开战,不但无法取得胜利,反而可能将文景以来积累下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后接着进行了分析:国民经济实力尽管大增,但是发展成果根基尚浅,很容易被大规模战争所动摇,而且当时的军队建设由于发展经济为前提也有所懈怠,军队的训练和将领的选拔有所松弛;况且此时匈奴的实力尚未削弱,其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而且如果北击匈奴,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是无法剿灭的,而且当时西汉的养马业更是比较松弛,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宝马,耐久力不行,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西汉尚未和西域取得联系,一旦发兵必然是孤军深入,而且对于匈奴内部的情报掌握也不稳定,综合这些因素,尽管汉朝已经非常强悍,但是仍旧处于无法剿灭匈奴的阶段上。汉武大帝几次要求出兵均遭否决的原因也在这里。《卫子夫》中窦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时期 西历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逝世 窦太后死于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名字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窦太后由归亚蕾饰演,并给其起名漪。这是民间传其名为窦漪之因,但《史记》和《汉书》中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称:皇甫谧云名猗房。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影响了大汉王朝三代帝王的女人:西汉窦太后 曾经有这样一个女人,她影响了整整三代帝王;同样是这个女人,伴随皇室度过了两场叛乱,并保住了政权;还是这个女人,或者说是因为她的喜好,或者说是因为她的卓识,政府推行了“修养生息”的政策,奠定了一个王朝雄及一时的基础。这个女人,就是西汉窦太后窦漪房。 窦太后漪房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而这三代帝王正是汉朝历史乐章上的三个重音。然而,这三代帝王,却无一不被窦太后深刻影响着。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历史上所留下的,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背影,这个模糊不清的背影,还要从她的名字说起。窦漪房,在历史的记载中一直名讳不详,传说名字有:漪、猗房、漪房三个,而《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确切记载。直到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里才称:“皇甫谧云名猗房。”但这个“猗”都不是现今所为人知晓的那个“三点水”的“漪”,而皇甫谧却也不是窦太后同时期的人,他生于东汉末年,与窦太后所处的时代,差了差不多四百年。也正是从唐朝的《史记索隐》开始,窦太后才在史书中有了一个确切的名讳。 美艳的窦漪房从“草根女”成为了宫女 汉初皇后的出身都比较贫贱,刘邦的草根出身在某种意义上让汉朝的皇室在初期比较亲民。正是这种亲民的态度,才让诸如窦漪房、王等妃嫔有机会进宫。王是个二婚女人,但好歹是“名门之后”,而窦漪房则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出身。窦漪房是汉初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本来,她的命运应该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寻得一个好夫郎,或者平淡,或者卑微地度过一生。但当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时,窦漪房却迎来了一个机会。 当时,吕后意欲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5名,窦漪房也在选中之列。而窦漪房进宫做宫女的经历,说来也颇有些传奇。窦漪房一家,一直以来都是颇为贫寒,而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每天以钓鱼为乐,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3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漪房年幼貌美,被前来选秀的官员看上,这才应召入宫。 年幼的窦漪房被选入宫中,原本样貌清丽的她,在此时更是明艳不可方物。这种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殊为难得的,但窦漪房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清河,在那里还有她的两个幼弟,而当她离家时,他们都还没有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于是,当窦漪房接到上面传话,说她被选入要分派到各个诸侯王属地的宫女行列时,格外激动。她找到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向他请求,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因为赵国离清河很近。 但此时的窦漪房,只是宫中的一名普通宫女,没有权势,更没有能打动这名宦官的银钱,于是在几番近乎敷衍的答应后,这个宦官却把这件事忘了,在分派宫女时他把窦漪房的名字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车辚辚,马萧萧,离开长安向代国驶去的马车里,载着一个失落的女子,满脸愁容,却难掩她的美貌。她离自己那个地处清河,寒酸破陋的家更远了,而有生之年,不知能不能再回去望一眼,但冥冥中,她却离自己人生的巅峰更近了,只是在此时的她,还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阴差阳错得到刘恒的宠爱 到了代国的窦漪房,在物质生活上更胜从前,但她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她依旧无时无刻不思念远在清河的老家。清丽的脸庞上,时时挂满愁容,花前月下,一个美丽的少女常常独坐长叹。花香月影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美丽。而她却不知道,此时正有一双眼睛在默默注视着她,这双眼睛的主人,将带给她一段传奇的人生。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刘恒,他此时是代国的诸侯王,也是刘邦的第4个儿子。还是青年的刘恒被窦漪房深深吸引住了,而窦漪房原本就是赏赐给诸侯王的女子,自然而然也就陪伴在了刘恒的枕边。刘恒对窦漪房宠爱有加,先后和她生下了两子(刘启、刘武)一女(刘嫖)。早在刘恒还身为代王时,他的原配王妃就已去世,等到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4个儿子也相继病故。于是,在文帝即位不久,皇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当年三月,薄太后便封窦漪房为皇后,刘嫖封为馆陶公主,幼子刘武也被封王。 阴差阳错间,窦漪房这个原本的贫家女子,竟一跃成为了一国之中万人之上的皇后,命运的轮转,不可谓无常,对窦漪房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段始料不及的因缘?成为了皇后的窦漪房,自然拥有了更多资源与权利,寻找幼弟以及册封先人等事务,在她手中也变得寻常起来,后世的史书对于这种发达了不忘本的行为,也自然大书特书。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皇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皇后窦漪房也成了皇太后,景帝刚刚即位时,朝中局势并不稳定,分封的众多诸侯王都开始觊觎皇位。诸侯王对于帝位的向往,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在汉景帝平叛的过程中,他的胞弟梁王刘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段功勋,故而梁王刘武赢得了汉景帝的尊重与信任。两人甚至“同辇进出”,在一次家宴中,景帝酒后也夸下海口,要在自己百年后将江山付托给梁王。皇帝的一番戏言,再加上窦漪房一直对刘武宠爱有加,渐渐刘武也开始对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心存觊觎起来。窦漪房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不过景帝只是酒后失言,并非真心,但不这么做又会违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为难之际,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景帝当即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刘荣被废,窦太后漪房再次进言,要立刘武为嗣。 汉景帝左右为难,此时却有大臣袁盎等上书,说此事不妥,景帝找到了台阶,便乘机立刘彻为太子。窦漪房与刘武的愿望再次落空,而刘武听说此事乃是袁盎等从中作梗,便派刺客刺杀了袁盎等数10位大臣。刘武的这一行为,触动了景帝的逆鳞,皇室本就是没有亲情可讲的地方,景帝自然龙颜大怒,严令缉捕真凶。事情败露了,刘武成了虎背上的骑手,上不得也下不得,幸好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但从此景帝的心里已容不下梁王。两人之前和睦的兄弟情感,已荡然无存。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漪房闻讯后整日涕泣,不吃不喝。还经常大骂:“皇上果然杀了吾儿!”汉景帝颇为无奈,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姐姐馆陶长公主给他出主意,让他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窦太后这才转悲为喜。 窦漪房拥有独到的政治远见 窦漪房出身贫民之家,后来的诸种行事未免有霸道的嫌疑,但在治理国家的政策上,却也有独到之处。窦漪房对政治统治的经验,或许来源于她曾经经历过的贫穷生活,知道老百姓要什么。她相当强调节约,生活并不奢华,《汉书文帝纪》中就记载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在个人的政治思想上,窦漪房也一直偏爱黄老之术,于是 景帝及窦氏兄弟也不得不读《老子》而尊黄老之术。黄老之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无为而治”。对于汉初刚刚经历了秦朝严苛剥削,以及秦末农民战争的社会而言,这种“无为而治”恰恰是最利于民间生产力恢复的。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经空前强大,具备了和北方匈奴政权相抗衡的实力,但此时,窦太后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这一时刻开战,不但无法取得胜利,反而可能将文景以来积累下来的成果毁于一旦。 有大臣不解,窦漪房接着进行了分析:此时的汉朝,虽然国力大增,但成果根基尚浅,很容易被大规模战争所动摇,而且当时的军队也有所懈怠,训练和将领的选拔有所松弛;况且此时匈奴其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北击匈奴,需要强大的骑兵部队,但此时的西汉养马业却甚为松弛,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西汉尚未和西域取得联系,一旦发兵必然是孤军深入,而且对于匈奴内部的情报掌握也不稳定,综合这些因素,尽管汉朝已经非常强悍,但是仍旧处于无法剿灭匈奴的阶段上。 汉武帝几次要求出兵,也均遭否决,直到后来张骞出使西域,掌握了匈奴的具体情况,这才一举发兵,将匈奴远远驱逐,成就了后世基业,由此看来,窦漪房也确有政治远见。无怪乎会在几代帝王之中,拥有这样大的影响力了。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经历了三代帝王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在宫中病逝,死时年约71岁。她去世后,与汉文帝合葬霸陵。这个出身贫家的女子,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也铸就了汉朝历史上的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