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
吕蒙读书缘由的另类传说 左慈替吕蒙三羊换命
原来吕蒙二十岁时,一日神医华陀路过他家,见其身患绝症。便直言自己身份,然后劝他准备后事,估计他最多也就两年寿命。吕蒙听闻对方是神医华陀,又言自己 只剩两年阳寿。心中大骇,跪地不起,求华陀救他一命。华陀为人仁慈,禁不住吕蒙苦苦哀求,便道,“你这病已非药石可救,你现在速去何处何处(地名忘了)那 里有位管恪先生,人称神卜,这位先生身有异术,你去求求他,说不定还有救”,吕蒙听了,不敢担耽,连忙去找神卜管恪。
这位管恪先生当时年纪尚青,正是热血沸腾的年纪,吕蒙前来求助,便满口答应,待他细细一推算,却发现这吕蒙天生就是个短命鬼,只有二十二年阳寿,不由尴尬 不已。这管恪虽然号称神卜,可必竞比不了周瑜等天仙下凡之人,天上地下都没啥熟人,自然也没有回天之力。只得言自己无力相助。吕蒙听言,放声大哭,言道家 中高堂尚在,没想到自己天生短命,将来家中二老无人奉养云云。。。。
管恪本是孝子(古代的孝子还真不少)听他哭的悲伤,一咬牙,便答应相助。命吕蒙去买些羊回来,并言越多越好,这吕蒙也是个小气鬼,他本来身上带的钱财不 少,可舍不得,只买了三只羊回来,管恪也没多言,只命下人,将羊宰杀卤熟。又命吕蒙带着羊肉,来至路边一小亭子。命他在此等候,说今日中午,有一跛一足, 渺一目的老者从此经过,你可请他进来吃羊肉,等他吃完,你也别多说,就对他大礼参拜。待他说“没有我办不成的事,你只管说,”你再言你之事。他自有办法救 你。说罢,便匆匆而去。
吕蒙一人在小亭独坐,至中午时分,果见一长相和管恪所说的一样的老者路过,便如管恪所教他的那样请老者吃羊肉,那老头也不客气,一口气将三只羊吃了个干 净,吕蒙便又如管恪所教的那样,跪地不起,不住磕头。老头见他磕头,知他有事相求,便问他何事,他也不答,只是磕头,那老头笑道:“我左慈虽然没啥名声, 也小有道术,这世上还没有多少我办不成的事,你只管说便是”。吕蒙听他此言,知道时机成熟,便把自己过往之事明言,求左慈帮他延寿。左慈听完他所说之事, 也有些筹措,左慈本身也是野路子出身,天上地下也没熟人。如何能帮他延寿。遂对他说,如让我帮你延寿,我实实办不到,不过我也有办法保你阳寿尽时不死,你 只管回去,待你二十二岁生日时我自会前来助你。说罢,左慈化一阵清风去了。
这吕蒙虽是半信半疑,却也无法,再去找管恪,去见管家人去楼空。无奈只得回家,果然刚过二十一岁,便得了大病,一日比一日重,待快到二十二岁生日时,已病 的下不了床了。吕蒙自知管恪的话已经应验,只求那左慈老头能信守诺言。待他生日的前一天,左慈果然来了,左慈也不多言,只让他闭眼,他依言闭这眼晴,只听 耳边风声作响。待再睁眼时,已在一山洞之内,吕蒙见山洞,空无一物,也不知左慈何在,怕自己一睡不起,也不敢睡觉。在山洞守了一夜。至天明,发现自己未死,不由大喜,出得洞外,见左慈坐在洞门口,便问其中原由,左慈只告诉他,他借山洞的小千世界,躲过了阴司的黑白无常勾魂。黑白无常遍寻不着他的魂魄,害怕回去受责,已将他的姓名从勾魂牌上去掉。地府每十年一次大检查,这十年之内,他绝对安全。吕蒙听说自己顶多还能再十年,不由有些郁闷,正欲开口再求,左 慈却言道:“我吃了你三只羊,自然该救你三次,这算一次”,又取出两道符来,命他随身带着,大检查没有第一次勾魂索命那样严格,用这符就能蒙混过关。后吕蒙回家,发现已过去了一个多月,心中更惊讶,他只在山洞呆了一晚而已,家人告诉他,他走后,家人常梦见一个黑衣和一个白衣的官差,到家中找他,就是找他不 到。吕蒙始信左慈之言并非虚假。
吕蒙说罢他的来历,鲁肃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是个非法居民,压根没有户口,所以面带死气而不死。鲁肃忽然心中一动,这位命中注定早死而不死,可不就是自己 正要找的命外之人吗,不由大喜,自此对吕蒙另眼相看,与其兄弟相称。又是升官又是送钱,还将自己的一身本领悉心传授。吕蒙当真是受宠若惊,不过这吕蒙本是 混混,对鲁肃教自己兵书战策,奇门异术,根本不感冒。越学越郁闷。鲁肃急了,不惜搬出孙权来劝学(中学课本好象就有这篇课文),吕蒙再不爱学,也耐不过孙 权的面子。只好又学了几天,鲁肃又特意前来拜访,吕蒙怕鲁肃训他,便掉了几句书袋,鲁肃假意大喜道出了那句名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君不复当日吴下 阿蒙矣”,这一捧,可把吕蒙给震撼了,原来读书还有这好处,连平日常训自己的鲁肃都能这样说,从此吕蒙发奋图强,认真学习。(可见老实人,骗起人来,骗十 个信十一个),鲁肃更加高兴,将平生所学尽传于吕蒙,只待时机成熟便给诸葛亮来一记狠的。
吕蒙夺荆州不为人知的内幕 为此亲手杀了堂弟
吕蒙,陆逊巧计夺荆州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
温情脉脉的薄纱下,是一把锋利的刀
陆逊对关羽恭维备至,让双方的交往披上一层温情脉脉的薄纱,在薄纱之下,吕蒙这把锋利的尖刀悄无声息地刺了过来。
吕蒙为了瞒过荆州江边守兵,把兵船装扮成商船,精锐部队穿上白衣装成商人,昼夜西上,一直兵临荆州城下。蜀汉的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还是能战的。但关羽属于本事大脾气也大的人,和高层将领关系很差,批评这两个后勤部长不称职,扬言回头收拾他们。
麋芳、士仁一肚子怨气,终于找到报复的机会,那就是竖起白旗不战而降。吕蒙又和陆逊攻取了宜都、秭归等重镇,回军驻守夷陵,以防刘备出蜀救关羽。两人又派兵基本扫平荆州南片的蜀方势力,转眼一个个城头旗帜更换。
东吴已布下天罗地网。但吕蒙还觉得不够,要做就做绝,他要从心理上彻底瓦解关羽军队。他到了荆州后,军队秋毫无犯。吕蒙的堂弟拿了民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官府的铠甲。吕蒙认为他犯了军令,挥泪把他斩首。关羽府库中的财宝,吕蒙一分不取,全部封存。
吕蒙又嘘寒问暖城内百姓,对年长者——早晚慰问;对困难者——给予补助;对生病者——派人送药;对饥寒者——赠给衣食。吕蒙还允许后方的家属和前方的士兵通信。家属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吕蒙手下的生活远比在关羽手下好过啊!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关羽不仅后方全部变了颜色,前方士兵的内心也纷纷动摇。
无人愿意相救,关羽兵败被杀
孙权为了保证一刀封喉的成功,他离开了建业,搬到了公安(今湖北公安),要亲自指挥活捉关羽以解心头之恨。同时他带信对曹操说:愿意讨伐关羽,但有个附加条件,就是希望曹公保密,免得关羽有防备。
曹操已派兵解围樊城。面临着一个选择题,就是怎么处理孙权的附加条件。大多数谋士主张保密,已保证孙权偷袭成功。司空祭酒董昭却说:我们假装答应孙权,实际上把消息透露给关羽和守樊城的曹仁。关羽肯定气得解围去和孙权算账,我们坐收渔人之利。替孙权保密,万一城里守不住,我们大亏啊。
曹操连连点头,命令徐晃把消息分别用箭射入樊城和关羽营中。可见双方虽是盟友,也是勾心斗角,出卖朋友是家常便饭。
樊城的守将勇气倍增,坚定了守城决心。天公也配合,洪水渐退,岌岌可危的城池又变得坚固起来。关羽接到消息后,真是头顶一声霹雳,不久噩耗成真,荆州失守。关羽军心大乱,引兵撤退。
还没有到达荆州,后方已陆陆续续传来了消息,结果大半士兵不是战死的,而是自动散去的。关羽向西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派人到上庸向刘封、孟达求救,刘封和关羽的私交一般,又和孟达意见不同,顾不上救关羽。
关羽的特点是:其胜时,巨浪滔天;其败时,江河决堤。曹操、刘备、孙权都经历过一泻千里的大溃败,但都没有全面崩盘,多能稳住脚跟,关键就是看:人心向背。关羽败时,由于积怨太多,已是众叛亲离。
当他突围到漳乡(今湖北当阳境内)附近时,被东吴军活捉。公元219年12月,孙权斩杀关羽父子。
吕蒙没得到封赏就病死
这是孙权的辉煌胜利,全面夺回荆州,势力延伸到三峡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但吕蒙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封赏就病死了。孙权将上游的军事大权交给了陆逊。
解密三国:大将吕蒙在不经意间竟然改变了历史
吕蒙屯兵陆口,这是以前鲁肃屯兵,靠近关羽防区的地方。这个地方驻有鲁肃的人马一万多人,也都归了吕蒙。陈瓷以前讲过:在对待关羽的问题上,鲁肃是和平派,吕蒙是战争派。所以,从吕蒙到陆口的第一天起,天下人就都瞪大眼睛,等着荆州燃起战火。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传来:吕蒙巴结关羽,发扬光大了鲁肃的亲善政策。本来想看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片,结果看到的是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老套节目。太阳是关羽,地球以前是鲁肃,现在是吕蒙。吴下阿蒙,还是怕了“万人敌”关羽——江东的人是这样想的。
关羽也是这样想的。只有孙权和吕蒙知道,这是一个阴谋。“在没有机会战胜敌人的情况下,最好是不要激怒他。为了不要他挑衅,妨碍我们备战,那就讨好他。”吕蒙对孙权这样说。吕蒙那么乖,就先放过他。对关羽这样叱咤风云的武将来说,没仗打就是下岗职工了。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一直与他对峙的曹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天,关羽收拾起行李来,去樊城攻打曹仁去了。而这,正是在吕蒙的阴谋中的——只要是关羽北上,东吴就可以趁虚而入荆州了。关羽本来以为去樊城城墙下,捋一下美髯,背诵一段《春秋》,然后大吼一声:“关云长来也!”这样曹仁就吓得屁滚尿流地打开城门投降了。可是,关羽竭尽全力,也没打破樊城城墙上一块砖。
其实是吕蒙第一个建言攻打荆州的,他从陆口给孙权写了一个绝密的病假条:“关羽讨伐樊城却在荆州留下大部队镇守,必定是担心我从背后袭击荆州。我经常有病,请求把我的部队分给他人,然后以治病的名义回到建业。关羽听说后,必定会调走荆州守军,尽赴襄樊。这时,我们就可以趁虚袭击,那么南郡可下,关羽可擒!”
“幸亏我是个病秧子,要不怎么才能叫关羽上当呢!”吕蒙调侃道。既是阴谋,那就要尽可能地保密。陆逊,对不住了啊!全琮,对不住了啊!你们之所以被骗,是因为阴谋被你们说中。接下来,就是“白衣渡江”这一悬疑大片上演了。悬疑:江面上为何突然出现了那么多商船?答:不是商船,是战船。
吕蒙让精兵埋伏在船舱里,然后让士兵扮成商人摇橹,瞒过了关羽在江边安设的哨兵,在江上一边看风景一边行军。于是,吕蒙的士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关羽的哨兵全都绑了起来。而这时,南郡关羽留下的两员守将士仁、麋芳却正在睡大觉。
关羽北上了,再也没人能管他们了。吕蒙病了,再也没人能给他们带来威胁了。这样还不去睡大觉,让人鄙视啊!一觉醒来,东吴的军队已经到了城下。吕蒙派出虞翻劝降了镇守公安的士仁。镇守南郡的糜芳,不甘示弱,要比士仁投降得更加彻底,端着牛肉和酒,出城迎接吕蒙。陈瓷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糜芳这小子,他是刘备的妻舅,他的投降对荆州震动很大,很多人一看他都投降了,也就纷纷效尤,打开城门迎接吕蒙大军。不费一兵一卒,吕蒙就取得了关羽的大本营南郡。“这次打仗不杀人!“吕蒙一开始就这样和孙权说好了。杀人就杀自己人。
吕蒙进入南郡之后,将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全都俘虏了。在对待俘虏这件事情上,吕蒙用的是病人的智慧。经年患病必然会影响人的思维。病人更懂得人文关怀的力量,常常因为别人对他们的照顾而感动不已。“善待他们!”吕蒙下令,目光却投向俘虏,“军中将士,不能骚扰居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未经战斗就能攻城拔寨,俘虏们也都与侵略者和谐相处,于是铠甲都闲置不用,堆在一边。一日,大雨。雨水冲刷着铠甲。王小有爱惜铠甲的习惯,因为铠甲是一个战士的生命。而他,这一次恰恰是因为铠甲而丢了性命。王小向老百姓讨了一顶斗笠,盖住了铠甲。斩!吕蒙下令。 “他也是汝南人,与你是老乡呢!”有人为王小讲情。斩!吕蒙再次下令。“铠甲是官物,他这是爱护公共财物呢!”有人为王小辩解。斩!吕蒙下令。他闭上眼,泪水夺眶而出。
王小从一开始就跟着吕蒙出来混,南征百战,血海里趟过,死尸堆里爬过,到今天还活着,不容易啊!夏口之战,他与黄祖部队作战,没死;赤壁之战,他与曹操部队作战,没死;江陵之战,他与曹仁部队作战,没死;濡须口之战,他与曹操部队作战,没死;合肥之战,他与张辽部队作战,没死;皖城之战,他与朱光部队作战,没死……在和平地进入南郡之后,因为取了老百姓一顶破斗笠遮盖一下铠甲,被吕蒙杀了。“为了获取南郡人的信任 ,只能委屈老乡你了”,吕蒙对王小说。
吕蒙让卫兵成立“敬老队”“免费送药队”“扶贫队”……各种形式的送温暖队伍。这些队伍活跃在南郡的家家户户,他们给南郡军民送去温暖,让南郡军民忘记了他们是侵略者。如果这是精神侵略的阴谋的话,那老百姓还是最欢迎这种阴谋的。“你们过得怎么样啊?”得知南郡被占领,樊城前线关羽的将士担忧自己的家人安危,焦虑不安,关羽为了安抚人心,只得派人来南郡打探情况。“我们很好……甚至比以前还要好。”南郡人都这样回答。吕蒙任关羽派来的人随意打探,他就是要关羽的战士看到他温情的一面。“吕蒙对南郡这么好,如果我们再去攻打南郡,一旦他生气,南郡就会遭殃的。”
关羽的战士听说家人过得很好,对吕蒙的敌意顿时消失。因为南郡沦陷,关羽军队这时已经被迫撤出樊城的战斗。路上,关羽的战士纷纷逃亡,他们要早一天到南郡与家人团聚。毕竟,享受天伦之乐是每个人天然而合理的追求。
吕蒙就这样推垮了关羽军队的战斗力。关羽当然是当时中国最神猛的大将,但是他在病人吕蒙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阴谋的力量,有时能颠覆一切。恨地无环却英雄末路,关羽只能一步步地走向麦城,走向生命的尽头。“荆州遂定”
史书这样记载吕蒙的功劳。刘备势力因此退出荆州,偏安巴蜀;孙权得到荆州后,终有力量同时抗衡曹操与刘备。曹操一时间不能突破长江天险。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奠定。就这样,关羽陷在了樊城之战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正是夺取荆州的好时候。可是,吕蒙病了,而且病情比较严重。本来,吕蒙生病不是新闻,因为他时常生病,反而让人忘记了他是个病人。他给孙权打报告,请求回建业治病,这时大家才想起他是一个老病号来。十月的气候最为复杂,很多体质弱的人就会痼疾重犯,偏偏这一年闰十月,仿佛日月是专门为糟蹋吕蒙这个病秧子而故意这样运行的。吕蒙病得可真不轻,要不,他请病假的事儿,能传得这么凶吗?
几天后 ,孙权召吕蒙回建业的檄文到了。孙权发来的是露檄,类似于明信片,一路传递过来,连长江边的蚂蚱都知道吕蒙要回建业治病了。关羽派来潜伏的探子,也没有理由不知道。关羽得报,笑了:吕蒙病了,东吴就没人对荆州构成威胁了。吕蒙走后,东吴随时面临关羽的进攻,更多人为此而担忧。病一下就死吗?吕蒙,你也太不负责任了!回建业要经过芜湖,芜湖当时由陆逊镇守。
陆逊拜见吕蒙,对关羽可能给东吴带来的潜在威胁表示严重不安。“可是我病情加重了啊!”吕蒙无辜地说。此时,陆逊建议偷袭荆州,吕蒙去抚着胸口,似乎病情加重了,说关羽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哥都病得这样了,还让哥办事儿,没天理啊!“你要是真愿意对付关羽,我回去推荐你出马!”吕蒙气呼呼地说。哼,让你这小子在那位子上坐几天看看滋味是不是好受!
果真,吕蒙回到建业没几天,陆逊被任命为右部督,代替了吕蒙,驻扎在陆口。本来,有吕蒙在,关羽是不敢对东吴如此鄙视的。可是,现在关羽听说吕蒙病得再过几天就死的样子,就放心了,于是把荆州的主力全都拉上了樊城前线。荆州空虚了。江东有人蠢蠢欲动。有一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名叫全琮,血气方刚,给孙权上了一道奏疏,说应该趁机讨伐荆州。可是,他的一腔热血,孙权没感觉到温度,对他的奏章连理都不理。
“吕蒙病了,谁能讨伐关羽?”孙权这样说。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病了吕蒙,江东就没人能打仗了?全琮愤愤地想。陆逊不知道,全琮不知道,关羽不知道,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吕蒙平时生病是真,这次生病是假,他以治病为理由回建业,是为了酝酿一个阴谋。陈瓷在这里强调:这是一个天大的阴谋,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阴谋。
这个阴谋从关羽一开始北上就开始酝酿了。
宋朝太宗年间第一贤相是谁?吕蒙正当之无愧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被录取为进士第一名,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帝辞行时,皇帝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处理的,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赐给他钱二十万。待调回到京师,遇上皇帝亲征太原,召他到行宫晋见,任为著作郎、直史馆,加任左拾遗。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皇帝亲自任命他为左补阙、知制诰。
当初,其父吕龟图内眷很多,与嫡妻刘氏不和,把刘氏及吕蒙正一并赶出,吕蒙正母子非常穷困窘迫,刘氏发誓不再嫁人。吕蒙正做官后,迎接父母亲同住,父母亲住在一个屋子里但不同房间,吕蒙正对他们奉侍得非常周到。吕龟图不久死去,朝廷诏令起复吕蒙正。不久,升为都官郎中,入朝任翰林学士,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赐给他丽景门的住宅一栋。
几度拜相
李日方被罢免宰相后,吕蒙正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吕蒙正为人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帝赞许他能无所隐瞒。赵普是开国元老,吕蒙正是后来提升的官员,历任各种官职十二年,于是同任宰相,赵普很赞许他。不久,遭母丧,守丧未满三年,被重新起用。
先前,卢多逊任宰相时,他的儿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后来就被当作常例。就此,吕蒙正上奏说:“臣出身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终身隐居于山林,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多得很。现在,臣儿子刚成年,获此宠任,恐怕遭到上天谴责,请求以臣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他。”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
淳化年间,左正言宋沆上奏疏违逆皇上旨意,宋沆是吕蒙正妻子的族人,因此而罢免吕蒙正吏部尚书一职,又任用李日方为宰相。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李日方被罢免宰相,吕蒙正又以本官任宰相。与皇帝奏对时,谈到征伐之事,皇上说:“朕近来的征讨,是为百姓剪除凶暴,如果好功黩武,那么天下百姓都灭尽了啊。”吕蒙正回答说:“隋、唐数十年中,四次征讨辽碣,百姓疲乏不堪。隋炀帝全军覆没,唐太宗运去土木攻城,这样都最终没有成功,况且治理国家的重点,在于国内勤修政事,那么远方之人必来归服,自然会得到安宁。”皇帝同意他的意见。
至道初年(公元995年),诏令吕蒙正以右仆射身份出任河南府通判兼西京留守。吕蒙正到洛阳后,常常招引亲戚故交欢宴,政事主张宽静,委任僚属,政事自己只总体裁决而已。
宋真宗即位,进迁吕蒙正为左仆射。遇到朝廷营建奉熙陵,吕蒙正追忆感戴先朝所给予的优厚的恩遇,贡献家财三百多万作为营建经费的补充。宋太宗下葬那天,吕蒙正伏地哭泣极尽悲哀,人们认为合大臣之礼。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朝廷诏令吕蒙正以本官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本朝以来三次任为宰相的,只有赵普和吕蒙正两人。郊祀礼后,加封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授给他太子太师一职,封为莱国公,改封徐国公,又封为许国公。
辞官归隐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春天,吕蒙正上表请求辞官回洛阳。到朝廷告辞那天,坐轿到东园门,命令他的儿子扶着他到宫殿,对皇帝说:“对远方的人要和平共处,停止战争节省财用,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希望陛下经常替百姓着想。”皇上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升任他的儿子吕从简为太子洗马,吕知简为奉礼郎。吕蒙正在洛阳,有园亭花木,每天与亲戚朋友宴会,子孙环列,经常向他敬酒祝寿,怡然自得。大中祥符以后,皇上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祀祠后土,经过洛阳,两次到他家,赏赐给他很多财物。皇上对吕蒙正说:“卿的几个儿子谁可以重用?”吕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臣有个侄儿叫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吕夷简从此被皇帝垂注。
许国公的封命刚下来,吕蒙正就逝世了,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
1、宰相气度
宋初名臣吕蒙正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即状元)。他先是被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从地方官做起,因政绩显著,不断升迁。
当他刚到京城任职时,有个朝士很瞧不起他,公然轻蔑地指着他说,“此子亦参政耶?”意思是说,就这样的人也有资格担任参知政事(副相)吗?吕蒙正装作没听见,若无其事地径直走过去,有个同僚很为他抱不平,准备上去问那个人的姓名,
吕蒙正马上劝阻说:“算了吧!不值得计较,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还不如不知道呢”。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他度量大,修养好。
2、寸步不让
有一次,宋太宗准备派人出使北方,交代有关部门选拔对象,要注意选“可责以事者”。吕蒙正郑重地推荐了一个人,宋太宗没有同意。吕蒙正不肯罢休,第二天又再三地推荐这个人。太宗很不耐烦,便批评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这人怎么这样固执呢!”
吕蒙正也不客气,正色回道,“不是我固执,是您根本就不了解情况。”并且语气异常坚定地说:“如果让我推荐的话,只有这个人可以,其余任何人都不行,我不屑用媚道妄随他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僚们见吕蒙正如此直言,悚然失色。
在吕蒙正的一再坚持下,宋太宗最终同意派其所推荐的人出使。事后证明,吕蒙正推荐这人非常称职,不辱使命。宋太宗因此对左右说,“蒙正气量,我不如!”
三国励志人物吕蒙 其后人在宋朝时候多任宰相
《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吕蒙在孙权当政时受到重用,他曾计擒郝普、勇斗张辽、击败关羽、智取三郡,不仅功勋卓著,在当时还是发奋读书、勤能补拙的好榜样,“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他有关。
据记载,春秋初年吕国灭亡后,吕氏子孙逃散到邻近的郑、晋、齐、鲁、卫等国。如今,吕姓人在全国均有分布,甚至播迁到了海外。
这2000多年间,吕姓人都经历了哪些大规模的迁徙?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故事?
北方播迁
秦汉时,吕氏主要在北方迁徙
据记载,春秋初年,吕国的邻居申国被楚文王攻灭。吕国公族害怕强楚也来攻打他们,遂举国东迁,在新蔡一带重新建立吕国,史称“东吕国”。
然而没过多久,当时较为强大的宋国举兵攻打东吕。人单势孤的东吕很快被消灭,吕氏家族四散逃亡,来到郑、晋、齐、鲁、卫等国居住,从此不再显赫。
在宗法制盛行的先秦时代,家族地位一旦丧失,族人很难重整旗鼓,吕氏也似乎从此销声匿迹。史籍记载中,“吕氏”的称号直到战国晚期才重新出现,这就是卫国人吕不韦。吕氏家族潦倒到什么地步?看看吕不韦的商人出身就知道了。所谓“士农工商”,商人在当时是“下等人”,比一般平民的身份还差两级。
秦汉时期,吕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并主要向北、向西播迁,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形成望族。这时的吕氏以吕公家族为代表,他的女儿便是汉朝第一位皇后吕雉,这支吕氏家族在汉初盛极一时。
西汉末年,吕尚的一支后裔迁居琅琊郡(今山东日照一带);东汉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一支吕氏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当时著名的猛将吕布,便是这支吕氏家族的后裔。
吕氏南下
曾因战乱大规模南迁
吕氏文化研究者吕明强介绍,吕氏南迁始于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有吕氏族人聚居,但人数尚少。魏晋南北朝时期,吕氏开始大量南迁,尤其是永嘉之乱以后,迁徙规模就更大了。这一时期,南方北方都出现了不少十分有名的吕氏族人。
爱玩“三国杀”游戏的读者,对吕蒙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吕蒙在孙权当政时受到重用,他曾计擒郝普、勇斗张辽、击败关羽、智取三郡,不仅功勋卓著,在当时还是发奋读书、勤能补拙的好榜样,“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他有关。
而同时期的吕岱、吕范两人,也同是孙权帐下的重臣、大将,他们的功劳与吕蒙相比不遑多让。三吕同在一朝,可见当时吕氏在南方已经发展兴盛。
而北方吕氏则以南北朝时期的吕光为代表。他建立的后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吕姓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后凉在历史上存在了48年,开发了当时的西部地区。
两宋时期
“三世四人”的吕氏家族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吕姓政治家、思想家,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三世四人”的吕蒙正家族。
《宋史》记载,后晋年间,吕蒙正出生于洛阳一个官宦家庭,但幼时和生母被赶出家门,寄居在洛阳郊区的寺庙里。他在一座山洞里苦读十年,并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考中状元。
11年后,他被宋太宗任命为相。不过,他多次直言上谏触怒皇帝,并因此三次遭贬,三次复任宰相。吕蒙正有7个儿子,均在朝为官,宋真宗有心提拔他们,而吕蒙正却称“诸子皆不可用”,只有侄子吕夷简是“宰相才”。他“荐侄不荐子”的做法,在当时被推为公正无私的典范。
宋真宗死后,继位的宋仁宗年幼,刘太后临朝称制。身为宰相的吕夷简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约束刚愎自用的刘太后,另一方面还要辅佐教导年幼的宋仁宗,并在这种情况下使“朝中无事、四海晏然”,可谓鞠躬尽瘁。
吕公著是吕夷简的长子,在宋哲宗年间官居宰相,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他辅政期间四海承平。
吕公弼是吕夷简的次子,与长兄吕公著同朝为官,官至枢密使,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部长。此外,吕公弼的书法也著称于世,《子安贴》等流传至今。
此外,在宋一朝有名的吕氏家族还有以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为代表的蓝田吕氏,以宰相吕惠卿为代表的泉州吕氏,以及以名相吕颐浩为代表的齐州吕氏等,可见吕氏家族在宋朝人才辈出,并且多出名相。
移民台湾
台湾第26大姓曾被迫改姓
据统计,如今的吕姓人约有7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4%,在中国姓氏排行榜中位列第43。而在台湾省,吕姓则是排名第26位的大姓。吕姓是何时迁到台湾的?其始祖是谁?
据多种《吕氏族谱》和相关史料记载,吕公著有子名叫吕希哲,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是好友,是著名的教育家,时人称之为“荥阳先生”。
吕希哲之子名叫吕好问,因金灭南宋从安徽迁居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建炎年间官居兵部尚书。吕好问在道学上造诣很深,是当时的学界权威。他的长子名叫吕本中,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在道学上继承父亲衣钵,名重当时;吕本中的弟弟名叫吕弸中,吕弸中的孙子,便是被台湾吕姓人尊为共祖的吕祖谦。
吕祖谦的一支后裔,先由浙江金华移居贵州,又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迁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后来,吕阿四、吕阿南兄弟俩迁居台湾台北县莺歌镇,后来又从这里迁居到台湾各地。
1895年日本占据中国台湾,曾强迫吕姓人改姓宫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如今,台湾吕姓人主要分布在台北县、嘉义县等地。清康熙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一部分吕姓人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阳”,从而远徙海外,分布于今天的东南亚、北美等地区,著名人物有出生于越南的影星吕良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