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
马陵之战庞涓为什么自杀 魏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国中期,分晋独立后的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对邻国用兵。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围魏救韩。庞涓率军回师后,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上将,宠涓为将,率部十万迎击齐军,齐军诱敌深入至齐境,于马陵设伏,大败魏军,生擒魏太子申,庞涓自杀,魏国从此衰落。
马陵之战魏国失败的原因
军事实力
魏国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军事实力从根本上被削弱,又被秦国乘虚而入,从此丧失了与齐秦两国争霸的能力。
战略改变
孙膑在马陵之战所用的战略,其实便是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势篇”所说的“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虚实原则于实战的运用。自此之后的战争,常有以虚实相变而大打心理战的情况出现。
庞涓为什么要自杀?
庞涓为什么要自杀——主要有2个原因,一个是当时已经被孙膑的军队包围(中了埋伏),而且自己也中箭了,难逃一死,想到如果被俘虏,还不如自杀来的痛快。特别是他之前百般侮辱孙膑(让孙膑受膑刑),如果被俘虏,说不定孙膑也会折磨他。第二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讲究忠义,侍奉其主,将军领兵在外,输了回到国内也会收到重罚,且大丈夫当战死沙场为一种荣誉。
所以庞涓必死,而自杀,是他选择了一条聪明是死法。
解疑:庞涓是否指挥过马陵之战?马陵之战真相
庞涓是否指挥过马陵之战?
公元前343年末,魏国联合赵国向韩发动进攻,韩国求救于齐。次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发兵攻魏而救韩。魏国指挥这次战争的是将军庞涓,他见齐军来援,便释韩而调头迎击齐军。齐军在孙膑的策划下,施出行军减灶之计,即第一天行军营地有10万灶,第二天军队后退减为5万灶,第三天再退缩减至3万灶,装出一副怯弱畏战的样子。庞涓行军三日见此情景,心中大喜,日:“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逃亡过半矣!”乃弃其步兵,与其轻骑锐卒兼程倍进来追逐齐军。孙膑估计魏军在黄昏时当至马陵(今山东莘县西南),就在那里布置伏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
孙膑设下包围圈。又把圈中的一棵大树斫去树皮,而书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庞涓在当晚果率魏军追至马陵,见树上书写文字,乃点火想看个究竟。未等庞涓读毕树上之字,埋伏在两旁的齐军万弩俱发,魏军顿时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到,齐因此而乘胜大破魏军。这段脍炙人口的马陵之战的故事,载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它充分显示了齐国军师孙膑的足智多谋和魏军统帅庞涓的莽撞无能。
然而这段史实是有问题的。据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孙膑兵法》,魏将庞涓早在马陵之战前11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战中,已被齐军生擒。该竹简的《擒庞涓》篇记:当时魏军将攻赵都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8万出击。齐国为救援赵国之难,亦派将军田忌、军师孙膑率甲兵8万击魏。孙膑为迷惑敌人,先派“不识事”的齐城、高唐二大夫进攻守备森严、“人众甲兵盛”的平陵。结果齐二大夫未进入平陵城郊,在路上就遭到魏军的袭击,大败而被杀。
这样,魏国对齐的来犯,开始麻痹而轻敌。接着,孙膑派遣轻快的战车西驰魏都大梁之郊,“以怒其气”;并分散用少量的士卒跟在战车后面,以“示之寡”,显现出齐军的弱小。经过这样的一番布置、欺骗之后,在全力攻赵的魏军统帅庞涓,“果弃其辎重”而率其轻骑锐卒昼夜兼程,回师救大梁之危而来与齐军决战。于是,“孙子(膑)弗息而击之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南),而擒庞涓”。《孙膑兵法》对于在桂陵之战中生擒庞涓的事实是叙述得很清楚的,它是孙膑弟子在当时所记,不容有什么怀疑,既然庞涓在桂陵之战时已经当了齐军的俘虏,如何能在马陵之战中再任魏国的将军指挥作战?既然庞涓己在桂陵之战时中了孙膑的伏兵狙击之计,他怎么会不吸取教训,在马陵之战时再次上当?
查《战国策·魏二·齐魏战于马陵》章云:“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同章又记齐张丑曰:“今战胜魏,覆十万之军,而禽(擒)太子申。”这里记马陵之战,都没有提到庞涓为将指挥魏军以及他的下场,似乎庞涓未曾参与这次战役。《战国策·宋卫·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章述:“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有外黄徐子对太子说:“今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而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则万世无魏。”后太子犹豫不决,勉强上阵,“与齐人战而死,卒不得魏。”这段记载,又明确告诉我们,马陵之战是魏“太子自将攻齐”,而没有庞涓为魏将之事。至于《战国策·齐一·田忌为齐将》章云:“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庞涓”;《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篇记孙子曰:“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而禽太子申也。”这两条记载,都是总括桂陵、马陵两次战役而言,说明田忌为齐将和孙膑用谋略所取得的战果。而司马迁不察,把庞涓和太子申都当作马陵之战时魏军的统帅,遂造成庞涓被生擒后又任将出战和两次被孙膑的伏兵击破的误会。故台湾学者徐培根、魏汝霖在《孙膑兵法注释》中认为:“马陵之战指挥魏军的当为太子申,而不是庞涓”,揭开了这个千古的谜团。
不过,司马迁在《史记》的许多地方都提到马陵之战时庞涓为魏将。如《魏世家》述,当时魏“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战争结果,魏“败于马凌,齐虏魏太子申,杀将庞涓”。《田敬仲完世家》又记,此次战役齐“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六国年表·魏》在马陵之战当年并载:“齐虏我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在《孙子吴起列传》中,司马迁又把这次战役的经过,写得如此栩栩如生,他必然另有所据。
有的学者认为,庞涓在桂陵之战被齐生擒后,可能不久就获释放,因此到马陵之战时能又任魏将,与孙膑再次交锋。这就像春秋时秦穆公的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晋俘获后又被释,不久即再次率师伐晋一样。有的学者还考证,据《水经·淮水注》引《竹书纪年》,在桂陵之战的次年,魏惠王调用韩国军队,击败齐,宋、卫的联军于襄陵,齐国不得已而清楚将景舍出来向魏求和。庞涓之被释放归魏,应即在此时。
魏将庞涓曾否参加马陵之战,是司马迁误解《国策》,错记入史,还是被俘又释,再次上阵指挥?探究历史事实的真相,当进一步认真的辨析。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两大军事奇才孙膑与庞涓斗智
孙膑大破庞涓 孙膑大破庞涓致其自杀的战役
史记曰:“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年长,庞涓为弟。二人出道之后,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将孙膑骗到魏国,使其成为残废。但最终庞涓还是死在了孙膑的手里。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于鬼谷子,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在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时,有一个师弟叫庞涓。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好,但和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他与孙膑同学时,心里很是嫉妒孙膑的才能,可在嘴上从未流露过,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兄,同享富贵。心地善良的孙膑,与庞涓兄弟相称,如同亲兄弟一样。
后来庞涓到了魏国,并且成了魏国上下皆知的人物,从此更得魏惠王的宠信。
春风得意中的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又突然沉寂下来。原来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一想到孙膑,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去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来才能自己同样不是对手。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差人秘密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庞涓先叙述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然后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说动,请师兄来魏国就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深觉自己的师弟挺讲义气,立即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来后,庞涓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几天过去了,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庞涓也不提此事。孙膑自然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这天,孙膑闲得难受,找到一本书读起来。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砍掉了孙膑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孙膑的伤口渐渐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而且,还有人时时刻刻监视着他。他知道庞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齿,可老这样也不行,总得想个脱身之法才是。不久,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便找了个间隙,偷偷前去拜访。齐国的使臣听了孙膑的叙述,从谈吐中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钦佩,遂答应帮他逃走。这样,孙膑便藏身于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
这个时候,正值齐、魏争霸,交战不断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反抗外来的威胁。孙膑回国后,很快见到齐国的大将田忌。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宾的礼节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赛马
田忌喜欢赛马,但却时常输掉。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好不丧气。这时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赢无疑。”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得齐王千金。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是一个双腿受刑的残疾人,开始并未介意,当孙膑陈述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齐威王便有意问道:“依你的见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归服呢?”孙膑果断地回答说:“这不可能,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然后,他列举黄帝打蚩尤,尧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纣等事实,说明哪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用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一番深刻独到的分析,使齐威王大受震动。再询问兵法,孙膑更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齐威王感到孙膑其人确实不简单,从此以“先生”相称,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马陵之战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马陵大捷后,孙膑名声大昭。
但时任齐国相国和邹忌,曾多次讽谏齐威王。邹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却心胸狭窄,私心极重。齐对魏两次大战之前,他都坚决反对出兵。待田忌、孙膑凯旋之时,他心中的醋意可想而知。
随着孙膑、田忌威望的提高,邹忌担心自己的相位不稳,因此欲除掉田忌、孙膑而后快。
可能因为孙膑是个残疾人,同邹忌争夺相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邹忌将目标首先对准了风头甚劲的田忌。
马陵之战结束不久,邹忌便找来亲信谋划如何除掉田忌。其亲信公孙阅出了个主意:“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
邹忌闻计大喜,便派人到市中找卖卜者算卦,扬言是田忌派他去算的,要算算田忌如果要谋反,是吉还是凶。邹忌则随后派人将此人抓获,送到齐威王那里。
齐威王这时年纪大了,有点老糊涂了。他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而这时田忌正率兵在外,于是齐威王遣使召田忌回临淄,准备等田忌回到临淄后再审问此事。
孙膑此时也在田忌军中。他对齐国的政局及邹忌、田忌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及见齐威王无缘无故忽然派人来召田忌回临淄,感觉齐威王一定是听信了邹忌的谄言,认为田忌如果回到临淄,将凶多吉少。
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乃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谄言,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驱逐邹忌,说:“若是,则齐君可正,成侯邹忌可走。不然,将军不得入于齐矣。”
孙膑此言,实是要田忌举兵“清君侧”。与其成为邹忌案板上的肉,不如孤注一掷,与邹忌一决高低,这样,倒还可能死中求生、反败为胜。
田忌对孙膑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言听计从。他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备,田忌攻城不胜,眼见各地勤王之兵大集,只好弃军逃亡到了楚国。
孙膑"声东击西"两败魏师 庞涓智穷自刭而亡
孙膑与庞涓的斗智:战国时齐军围魏救赵是历史上“声东击西”的著名战例,其中的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更是堪称经典,毛泽东对这场战争中孙膑的谋略给予很高的评价。
冲其方虚疾走魏都
《资治通鉴》记载,东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伐赵,赵国向齐国求救。次年,齐国派田忌率兵救赵,孙膑任军师。田忌本想直接向赵出兵,孙膑却建议他先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孙膑说:“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不要用拳头去解决别人的纷争),救斗者不搏撠(排解争斗切勿参与搏击)。批亢捣虚(乘虚攻击其不得不救处),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缠斗双方自然就会分开)。”他又接着说,现在魏军大举进攻赵国都城大梁,“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接受他的建议。同年十月,庞涓攻占邯郸后闻说魏都大梁被齐师威胁,急忙回师,田忌和孙膑先派齐城、高唐两将迎战,故意败给魏军,以示弱骄敌。然后在桂陵(今河南长坦西北)设伏,大败魏军。
明朝冯梦龙编的《智囊》收录了齐师围魏救赵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章士钊赠送《智囊》给毛泽东,毛泽东在孙膑所说的上面这段话上划了三个大圈,批注:“攻魏救赵,因败魏兵,千古高手。”
其实,孙膑不仅在声东击西的战略上高人一筹,在具体的战术部署和选择有利地形方面也别出心裁。桂陵的地势十分险要,该地区“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难过”。庞涓的八万大军在这种地形作战优势尽失,齐师占据有利地形,与劳师远征且轻敌大意的魏军作战,自然稳操胜券。
马陵设伏大败魏师
十二年后,庞涓率兵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使田忌、田婴、田盼率兵救齐,孙膑出任军师。齐师再次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直走魏都”,庞涓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回师,十二年前的故事再次重演,不过这一次庞涓输得更惨。孙膑采用边撤退边减灶的办法使庞涓以为齐师士卒亡失过半,然后在道路狭窄、地形险隘的马陵地区设下埋伏,道路两旁万名弓弩手严阵以待,孙膑预料魏师傍晚就到达埋伏地点,于是在一棵大树上写下“庞涓死此树下”数个大字,命令弓弩手见到有人举起火把就发箭。果然,庞涓傍晚来到大树下,点着火把想看看上面写着什么东西,“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自刭而亡。
后人评论说,庞涓因胜而骄,因骄而败,他以为齐军不是他的对手,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对手利用有利地形彻底打败,成了军事史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反面教员。
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
背景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到晚年时,国力转弱为强,并企图夺取魏国的河西郡。而此时魏国主力陷于中原战场,不能自拔。
经过
前366年,魏国在武城(今陕西华县东)筑城,为秦所败。接着秦在洛阴打败了魏、韩联军。前364年,秦将章蟜领军越过黄河,攻入魏的河东,在石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大败魏军,并斩首6万魏军,在赵国的支援下,秦才退兵。这时周显王派人向秦祝贺。公元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今山西省翼城县南)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庞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同年,秦献公去世。
由于魏国在河西战场三次大败,魏以庞涓为主将率军攻秦,庞涓用“攻其必救”之策,一举突破秦河西防线,威胁秦都栎阳,秦被迫将都城迁回泾阳。
评价
秦献公虽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革使秦国停止了继续沉沦,但却没有真正使秦国富强起来。事实上,三次对魏战争之所以胜利,完全是秦献公个人军事能力和威望所致,非秦国军力的变强,此时任意一场败仗都会使秦国已面临崩溃。此时魏军主力并不在河西,秦尚能与之一战,还略占上风,可当庞涓主力一回救,秦国的弱项便全部暴露了,战败就在所难免了。
真实的庞涓:虽嫉贤妒能但不失为魏国战神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上将军,戎马一生,桂陵之战兵败自杀。在河南省通许县县城东边1.5公里处,有个村庄名叫三里岗,村头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圆丘形墓冢,为庞涓墓。据当地人说,在这个大墓的南边原来还有三个小墓,墓里埋葬的分别是庞涓的马、马童和兵器,但现已不复存在。
说起庞涓,许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孙庞斗智”。在这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中,庞涓妒贤嫉能,无情地排斥和残害他的同门师兄孙膑,最终却落败于孙膑之手,惨死于乱箭之下。由于故事对复仇情结的渲染,庞涓通常被人们视为妒贤嫉能、心胸狭窄者的代表,甚至被看成无能之辈。
其实,庞涓虽然陷害过自己的师弟孙膑,却和孙膑一样,也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是战国时代中期诸侯各国中最负盛名的猛将,无人能与之争锋。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庞涓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贡献最大、表现最为突出的将领。随着他的威名远扬,魏国的霸业一步步走到了颠峰;而在他血染沙场之后,魏国的霸业也随之渐渐走向衰落。他的命运直接影响和改变了魏国的命运。
一、初出茅庐,大展雄风
魏惠王继位之初,魏国在军事上接连遭受挫折。魏惠王决心重整武卒,训练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他特别留意军官的选拔,亲自选拔了庞涓、公子昂、龙贾等青年将领,再加上老将公叔痤和太子申,魏军有了一批优秀战将。
庞涓是魏惠王最欣赏的勇将。他出身平民,早年曾师从世外高人鬼谷子,苦学兵法。后来,听说魏惠王招求天下贤才,就投奔魏国,受到重用。他神勇善战,屡立战功,由他训练的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魏惠王认为即便与魏国当年最优秀的将领吴起相比,他也毫不逊色。
对于庞涓的军事才能,老将公叔痤一直不服气,总想压倒这个年轻人。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魏国受到赵国和韩国的联合进攻。秦国打算夺回被魏国占领多年的西河旧地,也趁机攻魏。公叔痤在击败赵、韩联军之后,趁军队士气高昂,又与秦军开战,想以连胜的战绩压倒庞涓,结果战败被俘。而此时的另一战场上,庞涓却大败赵国,直逼赵都邯郸。由于公叔痤战败,魏国西部战场危急,魏惠王下令暂停进攻赵国,调最精锐的庞涓军前往河西与秦军作战。
庞涓的家乡就在河西,对那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他采用声东击西、攻其必救的战术,架设浮桥,诱使秦军向错误的方向集结。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让部分魏军佯装要经浮桥过河,自己却亲率精锐部队悄悄北上,从秦军防守薄弱之处渡过黄河,直扑秦都栎阳。秦军虽奋力拒斥,怎奈黄河天险已被突破。庞涓在家乡百姓的支持下,一路势如破竹,攻破栎阳,夺回了河西。秦国被迫迁都,魏国声威大振。
二、沉着应战,力挽狂澜
在重创秦国后,魏惠王迁都大梁,筑坚城,建水网,不断扩张,使中原各国的竞争骤然加剧。各国加强联系,共同对抗魏国,外交活动频繁,合纵、连横运动此起彼伏。
当时,魏国最顽固的敌人是北邻赵国。魏惠王在迁都大梁后迅速扩张,控制了整个中原核心地区。几乎被逐出中原的赵国不愿善罢甘休,便联合秦国和齐国,夹攻魏国。
赵、秦、齐三国都是当时的强国。他们以为凭三国联合起来的实力,从北、西、东三夹攻魏国,魏国必败无疑。
公元前354年,赵国率先发兵进攻卫国。作为卫国的盟友和保护国,魏国派庞涓率军前去救援。庞涓途中遭遇的赵军纠缠,而是率领魏军主力直奔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慌忙集结军队准备从背后袭击。庞涓早就准备,设埋伏歼灭了这支赵军。随后,兵临邯郸城下,开始攻城。
与此同时,秦国兵分两路进攻魏国,经焦城(今尉氏西北)一场激战,占领了魏国南部榆关以南地区。齐国也派出当时齐国最优秀的将领田忌率军攻打魏国,迫使原本依附于魏国的宋、卫、鲁三国叛魏降齐。一直犹豫观望的楚国见魏国形势危急,就想趁火打劫,发兵进攻魏国东南部重镇襄陵(今河南淮阳),占领了魏国的大片土地。
面对这种极其不利局面,庞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攻破邯郸,降伏赵国,魏国才有可能彻底扭转战局。他迅速扫清邯郸外围的赵军据点,向邯郸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请求齐国支援。齐国派出全部主力进攻魏国。为解除庞涓的后顾之忧,魏惠王命令太子申在途中阻截,吸引田忌来攻。双方恶战一场,太子申战败。田忌率领大军来到大梁城下,却攻城乏术,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在招术用尽之后,他只好无奈地带兵撤离。
在这一年的年底,终于从北方战场传来了令魏国举国振奋的好消息,神勇的庞涓攻破了邯郸城,赵国兵败投降。
整个战局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庞涓逼迫赵王下令,让赵国军队撤出战场。魏军向秦军发起反攻,收复了失地。楚国见势不妙,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向魏惠王求和。最后田忌率领的大军也被魏国打败,齐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此后,赵、秦、齐、楚等国相继接受苛刻条件,向魏国求盟。魏国霸业如日中天,处于颠峰状态。
三、桂陵之战,谁是主角
关于“围魏救赵”,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其中提到在庞涓率军包围赵都邯郸之际,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遇到早已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
然而,这种说法的史料根据并不充分。《竹书纪年》、《战国策》、《孙膑兵法》的记载各不相同,甚至自相矛盾。《史记》中根本没有关于庞涓参与桂陵之战的相关记载。
根据《史记》记载,在庞涓围攻赵都邯郸之际,齐国派大将田忌前去救赵。为解除庞涓的后顾之忧,魏惠王命大将太子申率军阻截。双方刚一接触,太子申便引军后撤,田忌指挥大军随后追赶。魏军退到平陵(今兰考县城南),太子申看已经吸引住了田忌,就不再后退,等待齐军来攻。
平陵城虽规模不大,却十分坚固,有宽阔的护城河,驻守着非常善战的魏军。齐军的两支先头部队到达平陵,立即发起进攻。太子申凭借坚城深池,率军顽强抵抗。两支齐军进攻多日,死伤众多,渐呈疲惫之态。这个时候,太子申突然从城中杀出,势不可挡,两支齐军被杀得狼狈逃窜。
与此同时,田忌率领的齐军正与一支从安邑方向来的魏国援军交手,作战的地点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一带。
齐国的两支先头部队战败后,迅速向田忌大军靠拢。此时,田忌已经击败从安邑方向来的魏国援军,转而与追击而来的太子申展开激战。由于齐军人数占有绝对的优势,太子申战败南下襄陵,与楚军作战。田忌这才转攻大梁。
从《史记》的记载来,桂陵之战打响时,田忌率领的齐军还没有抵达大梁,庞涓也没有从邯郸撤军回救。在桂陵战败的是魏国从安邑方向来的援军,但领兵将领的身份记载不明。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其实,“桂陵之战”之所能够成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不是因为它多么精彩、多么重要,而是它经过人们多么的演绎,涉及到了庞涓和孙膑这对生死冤家的一场恩怨。
四、妒贤嫉能,残害师兄
孙膑是齐国人,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非常要好,并结拜为兄弟。庞涓当上魏国的将军之后,就向魏惠王推荐师兄孙膑,派人请他来魏共创大业。
可是,孙膑来到魏国不久,庞涓便发现他的才干远超过自己,很可能取代自己的位置。强烈的嫉妒和不安使他不顾一切,于是就制造冤狱,指使人告发孙膑私通齐国。
孙膑被逮捕下狱。庞涓虚情假意地向魏惠王求情,免去孙膑死罪,但仍处以重刑,在他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庞涓之所以没让杀掉孙膑,是想让他写出祖传的兵法。孙膑对庞涓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就不分昼夜地为他忆写兵书。刚写了一半,就发现了自己被陷害的真相。
此后,他装疯卖傻,哭笑无常,为掩人耳目有时连屎尿都吃了下去,终于使庞涓放松了看管。这时,恰好有个齐国的使臣来到魏国,偷偷地把孙膑藏在车里,带回到齐国。
孙膑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随后又通过帮助田忌赛马,得到齐威王的重视。不久,他被任命为齐国的军师,跟随田忌征战魏国,开始与庞涓展开智慧的较量。
按照广为流传的说法,孙膑先以直捣魏都大梁的方法解了邯郸之围,在桂陵之战中打败庞涓;10多年后又以减灶之法诱使庞涓孤军深入,在马陵之战中将庞涓乱箭射死。
但是,《史记》并没有记载庞涓参与桂陵之战,而是详细记载了13年后的马陵之战,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五、马陵之战,将星殒落
根据《史记》记载,魏国虽在桂陵之战中失败,但由于庞涓攻下了邯郸,迅速扭转战局,挫败了各国对魏国的“围剿”。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魏国独霸中原,迫使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领土交换和疆界调整,俨然为各国之王。
后来,韩国和赵国不堪魏惠王的一再求索,拒绝了魏国的换地要求。魏惠王怒不可遏,先派太子申攻打赵国,接着又庞涓攻打韩国。由此战端又起,齐、秦、赵、韩等国再次结成反魏联盟,中原地区的和平局面迅速被打破。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令庞涓攻打韩国。韩国五战五败,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将田忌向太子申发起攻击,双方在魏国境内激烈交战。不久,庞涓制服韩国,与太子申合兵迎战前田忌。但是,此后魏军由太子申统一指挥。
庞涓自为将以来,一直归魏惠王直接指挥。虽然也曾与太子申联合作战,却是各自军中的主将,彼此从来没有出现过隶属关系。庞涓此时已是各国公认的第一战将,他认为打仗不是面子工程,让太子申作为主帅是危险的。
魏惠王的这种安排,也有他的道理。他五十二岁才登上君位,此时已八十岁。太子申也已接近花甲之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太子。为了帮助太子申树立权威,魏惠王让庞涓位居太子申之下,归太子申领导,有从军事上为太子申争取荣誉的打算,政治意图超出了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
战斗打响后,齐军一战而败,潮水般向马陵(今河南范县)溃退。天渐渐黑了下来,地形变得复杂,庞涓怕齐军设有埋伏,多次建议停止追击。太子申却认为这正是一举歼灭齐军主力的大好时机,训斥庞涓,下令继续追击。
庞涓无奈,只好跟随太子申进入马陵道。事先埋伏在这里的齐军迅速收网,10万魏军突围无路,几乎全军覆没。庞涓见大势已去,拔剑自杀。太子申自杀未遂,被齐军俘虏。
据说,庞涓死后,他的头颅被孙膑割掉带回了齐国,无头之尸被埋在现今通许县城东的三里岗村。
关于桂陵、马陵这两场战役,《竹书纪年》、《史记》、《战国策》、《孙膑兵法》等史籍的记载多有矛盾。有的说庞涓在桂陵之战中被俘,有的却没有提及庞涓指挥或者参与过桂陵之战;有的说庞涓在马陵之战中被俘,有的说他被杀,有说他自杀,还有的甚至只字未提他是否参加了马陵之战。
不管怎么说,被誉为魏军战神的庞涓战死,对于魏国来说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由于马陵道惨败,魏太子申被俘后自杀,魏国两支最精锐的部队被齐军全歼,军事实力大大削弱,从此由盛转衰,雄霸天下的威风一去不返。
庞涓戎马倥偬的一生,战功赫赫,在当时诸侯各国盛名卓著,无人能比,不失为英武神勇的一代名将。然而,他的死却似乎极少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惋惜。他因嫉妒而残害同门师兄,将自己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许多人都认为他与孙膑之间是复仇之战,他的死是罪有应得。
庞涓如何虐待孙膑?孙膑如何装疯卖傻保全自己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早年与庞涓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加上天资聪明,很快便获得了较丰富的军事学知识,未出茅庐便显示出超人的军事才华,以致引起了与他同窗共读的庞涓的嫉妒。
后来,庞涓受魏王之请,担任魏国大将,虽然春风得意,但一想到才在己上的孙膑,就深感不安。因此,庞涓就秘密派人去把孙膑请到魏国来,假意推荐给魏惠王,实际上企图加害于他。孙膑到了魏国,做了一个无名无权的客卿。这时,庞涓便加紧进行陷害孙膑的阴谋活动。他先派人伪装受孙膑表兄的委托,劝孙膑返齐。待骗得孙膑的亲笔复信后,加以涂改,随即向魏王诬告孙膑私通齐国。魏王为之大怒,下令处死孙膑。孙红雷在《战国》中饰演孙膑
庞涓本想杀掉孙膑,但想起《孙子兵法》还未骗到手,于是又假惺惺地装起慈悲来。他对孙膑说:“大王本来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恳求才改为刖足黥面。”心诚意善的孙膑信以为真,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还恭顺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庞涓的家奴看到这种情况非常郁闷:这么有名的一个军事家,就这样让人害死岂不可惜?于是将实情告诉了孙膑。
孙膑这才如梦初醒,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庞涓控制着,膝盖已去,两腿无力行走,好不凄惨。但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报仇血耻。他开始装疯卖傻,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来人惊恐万状,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庞涓亲自察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时而伏地哈哈大笑,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庞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将他拖入猪圈中,孙膑披发露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则较从前大为松懈了。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才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就在此时,禽滑厘把孙膑的冤屈告诉了齐威王。齐威王打发淳于髡到魏国去请孙膑,由禽滑厘配合着,偷偷地让孙膑化了装,抱到车上带回齐国。
孙膑回到齐国,齐威王敬他为上宾,当即便想拜孙膑为军师,孙膑推却了这个位子,说等到用我时我自会出力。
后来,庞涓带兵连败宋、鲁、卫、赵等国,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使庞涓连连打下败仗。最后,孙膑用“减灶法”,引诱庞涓来追,暗处设下伏军。心狠手辣的庞涓被乱箭射死在马陵道上。
装傻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境界。准确的说装傻是聪明人所为。装傻,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计。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实际上却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以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