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 吴王夫差的故事 从前,扬州这个古城属于吴国的地盘,非常荒凉,处处杂草丛生,蚊虫成群。而现在,这里却是一个花红柳绿、稻谷丰产的宝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流传着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那还是在远古时候,中国被分成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它们之间连年不断地打仗,老百姓被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得安生。如果一遇到灾荒,就更苦啦!吴国也和别的国家一样,经常派军队去攻打周围的邻国。 有一年秋天,吴国遭了水灾,眼看到手的秋谷全部给水淹没了,连谷种都没有收到。 老百姓整天饿着肚子,吴王夫差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是着急,他和大臣们商量,决定亲自领兵攻打北方的齐国,抢些粮食回来度荒年。 一天傍晚,他领着人马走到一个山沟,迷失了方向。他立刻派几个士兵到附近去找个向导来带路。自己则坐在马上等着。不大一会儿功夫,士兵们回来报告说:周围连个人影都没见到。眼看太阳落下山,夫差干脆下令叫人马扎下营盘,等第二天再去找人。 他正准备下马休息,突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人从草地上飘飘悠悠地向他走来。他感到很奇怪,就手提宝剑向前迎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年轻的姑娘,那姑娘好看极了,黑黑的头发披到了双肩,圆圆的脸像红红的苹果,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不等夫差开口,那姑娘就在他的马前施了一个礼问道:“大王,你到哪儿去?”夫差望了望她,答道:“孤王要到齐国去筹粮!”姑娘又问:“那么,你怎么不走呢?” 夫差就把迷路的事告诉了她,并请她带路。姑娘听夫差说完,满口答应下来。她朝夫差笑了笑说:“不过,我在没有给你带路以前,请大王告诉我几件事情。” 夫差听她答应带路非常开心,就说:“好,你说吧。” 姑娘把手指了指天空问道:“大王,你说天上有没有太阳?” 夫差原以为她要问什么难题,一听问的是这个,便哈哈大笑说:“有啊!” 姑娘又问:“大王,你说地上长不长稻谷?” 夫差说:“长啊!” 姑娘接着问:“那么你为什么要到齐国去抢粮呢?” 夫差被姑娘问得怔住了,只好把遭遇水灾筹粮度荒年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姑娘听了夫差的话,跪下叩了一个头说:“大王,我们都是黄帝的儿女,分散居住在四面八方,天下的百姓全是一家人,一家人怎么能互相仇杀呢?”夫差想不到这个年轻姑娘竟敢当面责问他,刚想发作,举剑把她砍了,但转念一想,还得用她带路,只好忍了忍气,大声吼道:“不去打仗,叫我拿什么给百姓吃呀?” 姑娘不慌不忙地说:“大王,只要你使百姓安康,我就会帮你忙的!” 夫差听了半信半疑。心想,口气不小,小小年纪能帮我什么忙?姑娘见夫差怀疑的样子,便转身举手朝地上一划,说也奇怪,大地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一片金光闪闪。夫差连忙跳下马来一看,口子里装的全是饱满的稻谷,足足可供吴国吃好几年。他惊奇极了,忙问姑娘是什么人?这些稻谷又是从哪儿来的?姑娘微微一笑:“大王,我是你脚下的臣民,这稻谷是我每年在收割以后从田野里拾来堆藏到这里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姑娘说完就变成一只蛤模,一蹦一跳地走了。夫差恍然大悟,感动极了,朝着蛤蟆爬去的方向鞠了一躬,打消了去攻打齐国的念头,命令士兵把稻谷搬出来,除留下一些做种外,全部分给老百姓度荒。 吴王和士兵们原地住下来,开垦荒地,播种农田。没过几年,吴国就繁荣富强起来了。 揭秘古代最早美人计 妖艳西施如何迷惑吴王夫差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如果说施妹喜和苏妲己是迫不得已作为“美人计”的牺牲品,那么施夷光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政府机构培养的“美人计”人物,她是越王勾践专门培养出来奉献给敌国的礼物。女人一旦沾上政治的边,就成了权术的中介,那么在中国男人的历史社会中,这样的女人必定不会被淹没,必定会被书写,被载入史籍,甚至成为民间口口相传的人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诗中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本是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最终不辱使命,为越国战胜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苎萝村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西施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见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这事让东村的一丑女知道了,于是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于是别人把这个丑女叫作东施,“东施效颦”就出自于此。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奸臣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吴王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3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表示愿意担此重任。 勾践亲自接见西施和郑旦,并让人教她们习歌舞和宫廷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吴王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吴王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过了3年,范蠡将熟知宫中礼仪的西施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据说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儿子说话的地方。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西施聪明、伶俐,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吴王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 大臣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计”,苦心劝谏,吴王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 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岩山为西施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木屐在上面跳舞,咚咚有声,所以叫响屐廊。 到了春天,吴王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吴王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吴王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 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已不顾朝政社稷,一门心思全放在西施身上。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西施也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西施还用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伯嚭。伯嚭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夫差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和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常常与西施两个一道向吴王说越国的好话。 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嚭大夫巧言阻挠。 不久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吴王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嚭大夫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结果吴王夫差侥幸胜利,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就乘机挑拨吴王夫差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吴王夫差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嚭为相国。 伍子胥一死,越王认为可以攻打吴国了,公元前482年夏,越国伐吴,吴国溃败,正如后人所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嚭大夫负责。” 吴国败后,西施也不知去向,对于西施的结局,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吴王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吴王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吴王夫差,她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吴王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二是范蠡找到了西施,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的说法。 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卧薪尝胆:勾践献给夫差的美女除西施还有谁? 文种就这样一副讨好相,来到了吴王面前,假装恭敬地说:“您亡国的臣民勾践让我大胆地告诉您,他愿意做您的奴仆,并把他贤良淑德、美貌如花的妻子献给您作为侍妾。恳求君王接纳。”吴王一向不够谨慎,容易产生骄矜之心。这次打败了勾践,便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再加上文种演技高超,骗过了他,所以他想要答应文种。但是站在吴王一旁的伍子胥可不是吃素的,他的谋略与见识不比范蠡差。他看准了这是一场阴谋,便开口阻止道:“王,您不要答应他。勾践这人鬼点子多,小心有诈。”吴王觉得有道理,便谴回了文种。 这等于是主动送上门去的,人家都不要。文种悻悻地回到了勾践身边,禀报了当时的情况。勾践觉得再次受到了侮辱,一气之下拔出剑来想把妻子儿女杀了,并把国家的宝物都销毁,拼死与夫差再来一次武装较量。就算越地被占领了,他吴国也别想捞到什么好东西。冲动是魔鬼啊,这样的卤莽行为幸而被文种制止。文种说:“我了解到吴国的太宰嚭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金贿赂他,让他帮我们在吴王面前说说好话,也许事情还有转机。”勾践觉得甚是,便让文种送了许多金银财宝和美艳佳人给嚭。 嚭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从此竭力使吴王相信勾践臣服之心是多么的真诚,致使吴王又给了文种一次见面的机会。文种叩头道:“希望大王能够赦免勾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代相传的宝物送给您。如您还不愿意赦免勾践,那么他就要把妻儿杀了,宝物毁了,与您决一死战。您也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啧啧,威逼利诱全使出来了,还有嚭在旁敲侧击。吴王终于稀里糊涂地答应了文种的请求。伍子胥听说此事,连忙进谏,说道:“您今天不灭了越国,将来必定后悔。勾践是贤明的君主,知错能改,从善如流。而文种、范蠡又都是有贤能的臣子。他们这样的组合,对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他们能够回到越国,那么他们必定作乱。” 夫差偏偏不听伍子胥说的。他脑海里展开了一幅幅画面,都是勾践如何对自己点头哈腰。这样的待遇实在太具有吸引力了,便答应了文种的请求。勾践得知消息以后,把国内的事务托付给文种等大臣经管,自己于前492年带着老婆去了吴国。越国的百姓都很理解勾践,认为他是为了保国复仇才甘受屈辱,都哭着为他送行。大臣们也都保证一定会好好治理越国。 勾践这才放心启程,抵达吴都。虽然早有受辱的准备,却没想到夫差做得那么绝。安排住宿的时候,夫差把他引到了阖庐坟前的一个小屋。这小屋完全是石头做的,没有半点装修,十分简陋。里面还养了一些马,一进门就让人闻到粪便的味道。就算是国内最穷的人也不至于长期住在那样的地方。可是夫差却让勾践住在那儿,守坟喂马。让他夫人除粪,洒扫。勾践不仅照办,还自称“贱臣”,跟吴王的孙子似的。吴王骑马的时候,便叫勾践过去给他牵着,还故意这样在国人面前走来走去。那国人投过来的目光简直让勾践芒刺在背,可他还得忍着。再加上对吴王言听计从,让自己的老婆跟他同床。主动申请戴上绿帽子,活活成了一个“忍者神龟”了。 吴王对待勾践,可以说是精神屈辱与肉体折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勾践做着苦役,还没好饭吃,天天吃粗粮。虽然现在的人已意识到粗粮富含纤维,把每天吃点粗粮看作一种时尚而健康的饮食方式,许多女性还以此为减肥绝招。可是几千年前,吃粗粮可是穷人的专利,他们咽下的同时还有生活的凄苦。 就这样过了三年,勾践没有在别人面前露出一点愠怒之色或者恨色。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前去看望。问长问短,还特意掀开马桶盖以观察夫差刚刚拉出来的大便有无异常。眼睛看不算,还用舌头舔舔。所谓舍得一身剐,能把皇帝拉下马。连夫差都被他的这一举动惊呆了,随后便是满心欢喜,想到:“勾践这小子果然是真心臣服于我,看来嚭说得没错。我还是早些放他们夫妇俩回国吧,也不要人说我太无情。” 于是,他真把勾践给放了。他哪里知道勾践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在计划复仇。这次放走他,无异于放虎归山。从勾践这个角度看,他真是一个成功者。受吴王这个顶头上司的侮辱时,不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而是以退为进,最终达成了目的。 越灭吴之战背景:夫差一度成为春秋时代霸主 吴国和越国是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两个诸侯国。 公元前514年,阖闾(又作阖庐)登上吴国王位,任用逃亡到吴国的楚国贵族伍子胥和齐国人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在柏举之战击溃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东北),称霸东南。 越国定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楚国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使越国力量迅速壮大。 槜李之战 公元前506年,阖闾率军攻楚。次年春天,允常趁吴国国内空虚,出兵袭击吴都姑苏。吴王撤兵回救,允常自知力不能敌,在大掠之后主动撤兵。 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为“南服越人”,遂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对阵于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大败吴军。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攻击吴王阖庐,斩落他的脚趾。阖庐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槜李仅七华里,此为“槜李之战”。阖庐临终命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夫椒之战 自吴王阖庐战死,夫差即发誓为父报仇。他派人站在庭中,每逢他出入,那人就对他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夫差回答说:“唯。不敢忘”。吴日夜练兵,准备报复越国。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伐越,想先发制人,趁吴兵未出,抢先伐吴。大夫范蠡劝谏,勾践不听,遂兴兵伐吴。 吴王夫差闻讯,征发全部水陆军迎战,双方在夫椒(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展开激战,越军大败。吴乘胜直捣越都会稽,攻破会稽城。越王勾践率残兵五千人退保会稽山,吴军将勾践团团围住。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献上美女西施、郑旦,并重金贿赂吴太宰伯嚭。虽然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急于北上和齐国争霸的夫差最终采纳了伯嚭的意见,答应与越国议和,此为“夫椒之战”。 夫椒之战后越国元气大伤。为安抚民心,勾践下诏罪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并下令“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将国内事务分别托付诸大夫负责管理,便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历尽艰辛,终于得到夫差的信任,于3年后被释放回国。 越王勾践是真正阴谋家?他和吴王夫差有何关系 在我国,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它经常被父母老师当做鼓励孩子励志的经典范例。 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全部展示出来时,我们却发现其中充满了尔虞我诈,阴险怨毒,不少地方甚至还冲破了人伦道德的底线。 这个故事的主角勾践,实则是一个阴谋诡计的集大成者,是名符其实的阴谋家的鼻祖。 越王勾践在世人面前一亮相,立刻就显露出了他阴谋家的本色。 吴越两国开战,勾践派出敢死队冲到吴军阵前挑战,正当吴国士兵准备迎战之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敢死队员突然大喊一声,举起剑刺向了自己,鲜血四溅地倒在了阵前。 吴国士兵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就在吴军错愕之际,越军冲杀过来,结果越王勾践大获全胜,吴王阖闾受伤不治身亡。 尝到阴谋甜头的勾践,在打败吴国后,立即头脑发热,他不顾范蠡的一再劝阻,举兵伐吴。 不料被吴王夫差打得落花流水,仅剩五千残兵困守在会稽山上,陷入了坐以待毙的绝境。 勾践也由战前趾高气扬的大爷,转脸变成了低声下气的龟孙子。 此时,善用阴招的勾践,偷偷地用美女珍宝贿赂了吴王的宠臣太宰伯嚭,乞求他在吴王面前美言,放他一条生路。 没想到他的阴谋又一次得逞,勾践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到吴国去为吴王打工的机会。 勾践在吴国三年中,厚着脸皮,恭恭敬敬地为吴王夫差喂马驾车,表现得比孙子还温顺。 他最为人所不齿的是,当夫差生病时,他居然亲口尝了夫差的粪便,借此来判断夫差病情好转的时间。 夫差被勾践这一违反人伦常情的所谓忠心感动了,不顾伍子胥的反复劝阻,放勾践回到了越国,勾践的阴谋再一次获得了成功。 怀着刻骨仇恨的勾践,回到了越国后,睡在草堆上,头悬苦胆,困了舔口苦汁解乏,一步步地实施着他的复仇计划。 在外交上,他使用美人计。 他向吴王献上了绝代美女西施,让西施去迷惑夫差,使之荒芜国政。勾践向夫差砍去的这把温柔刀的威力,绝不亚于金戈铁马。 在暗中,勾践源源不断地用重金收买贿赂伯嚭。 唆使伯嚭向吴王进谗中伤伍子胥,最终致使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伍子胥含恨被杀,从而扫除了他灭吴的最大障碍。 在国内,他做了大量收买人心的工作,他收买人心的大手笔,说出来可能吓人一跳,他认下的干儿子竟有六千人之多,占了军队的八分之一。 我一直认为勾践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最早的大忽悠,洗脑专家。一下子能忽悠出六千多个干儿子,在战场上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想一下都有点叫人头晕。 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一举灭了吴国。吴王夫差在最后时刻向勾践请降,此时的勾践可没夫差当年对他那样心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夫差只得含羞自杀。 勾践凭借着这一系列的阴谋诡计,最终完成了他的复仇心愿! 在当时,能够看清勾践这个阴谋家真面目的人,在吴国只有伍子胥,在越国唯有范蠡。 勾践功成名就之后,范蠡立刻弃官隐居,最后成了商界鼻祖陶朱公。 范蠡临走前,留下一封书信给他好友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你为什么不离开呢? 可惜,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勾践坐稳王位后,果然翻脸无情,立即杀害了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文种。 勾践为人的阴险歹毒,由此可窥一斑。 历史上那些脸皮厚,心肠黑者莫过于此,勾践堪称厚黑学的大教主! 勾践的一生充满了奸诈怨毒,阴谋诡计。 为达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什么人伦道德,人格尊严荡然无存。这个为表忠心,主动品尝仇人大便的人,真正把无耻下流进行到底!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如此无耻歹毒的阴谋家,当他的阴谋诡计全部大白于天下时,后世却依然滔滔不绝的涌现出他的大量粉丝,这些崇拜者对他的成功羡慕不已,赞不绝口。 对此现象,鲁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成王败寇史。 成功者的阴谋被书写成了智慧,胜利者的无耻被粉饰成了计谋,强者的残忍被涂抹成了英勇。 勾践的故事带给中国人最大的启示是:为达目的,手段是无需选择的,可耻是没有底线的。 勾践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告诫失败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于是那些被侮辱受伤害的生命,承载着无尽的耻辱,深藏着仇恨,面带着虚伪的笑容,毫无尊严的苟活着,耐心的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侥幸成功的几个人,被人捧为了英雄,绝大多数的人却满怀着耻辱和怨恨,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正大光明只能是装潢门面的一块招牌,阴谋诡计却在暗地大行其道,成了克敌制胜的法宝。 这个故事警示胜利者:对失败者决不能心慈手软,唯有斩尽杀绝。 在这样的舆论导向下,仁义宽恕只能是圣人的自言自语,猜忌怀疑就成了永远盘踞在强者心中的那条毒蛇。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里,宫廷里阴谋残杀的故事层出不穷,这里随时可见勾践的幽灵显现。 勾践依赖阴谋成功复仇的故事对中华民族潜移默化的影响,实在不可小觑。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玩阴谋诡计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像勾践这样把阴谋玩得如此花样翻新,高潮迭出的,实在无出其右。阴谋家鼻祖的桂冠戴在他的头上,应是名副其实。 遗憾的是,一个阴谋家却被热捧了千百年,这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更可叹的是,至到今天,仍然有人不断演绎翻新勾践当年表演的把戏,这不能不值得人们深思和警惕的。 今天,我们之所以再次剥开这个阴谋家鼻祖的层层画皮,目的就是探求铲除滋生阴谋的土壤。 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终于找到了击碎阴谋诡计的制胜法宝,那就是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即使请出阴谋家的祖师爷勾践,他的那些阴谋诡计还有成功的可能吗? 吴王夫差其实很牛:艾陵之战全歼齐军十万 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最彻彻底底的围歼战,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此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是公元前484年鲁国联合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 据《续山东考古录》载:“周鲁蒙邑、齐堂阜邑、艾邑。”《蒙阴文史资料》载:“艾邑,在今新泰、莱芜、沂源等县交界处,因艾山而得名。”《续修莱芜县志》载“杜预谓艾山在牟县东。”“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牟城在今莱芜东二十里,其东皆曰艾也。” 牟城(牟县城)即今莱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的古牟子国城,以东的广大丘陵山地,古时称艾邑,是牟子国辖地,后是莱芜、新泰、沂源、博山的交界地。现在的钢城区艾山办事处、黄庄乡、寨子乡,沂源县的土门镇、草埠、徐家庄,莱城区苗山镇的常庄一带,博山区的南博山镇以南,当属艾邑辖地。艾邑,因有艾山而得名。其地区叫艾山的有两处,一处在钢城区的艾山办事处宋家庄村北。海拔416米,顶有石山寨,山脚东南处有铁矿、冶炼遗址。另一处在沂源县徐家庄乡,海拔约400米。两地均传说古时建城时,忽然一夜间起了一座山,碍于修城而停建,因名碍山。另一说是山岭到处生长着艾草,故名艾山。此地地壳有断裂带,史载汉时山在地震中有所变化,但据较多的史料载为艾,因此应名艾山。由此看来,原牟子国境东有艾山,因地广名艾邑。又因全是低矮丘陵,又名艾陵。 《东周列国志》载:“齐将国书,屯兵汶上,闻吴鲁连兵来伐,聚集诸将商议迎战。”“陈逆日:‘吴军长驱,己过赢博。”“‘国书传令,拔寨都起,住迎吴军,至于艾陵。”齐军和吴鲁联军的进军路线与其它史书记载和地理特征相符,是可信的。时齐将国书屯兵汶上,此汶上不是今汶上县(古称鲁中都邑),也不是东汶河上游的穆陵关和蒙阴的古汶河,而是指泰山的汶河上游及源头以上意,即博城、赢城、牟子国城、齐长城泰,山段各关和淄川区城子庄(汉置莱芜县城,有齐长城,是齐国防御要地)一带。国书伐鲁,听说鲁联吴伐齐,因吴军强大,为缩短军事物资供应线,保卫齐都临淄,留下守博城、赢城和泰山齐长城各关的部队后,率主力在齐国境内的城子庄并以齐长城为依托迎敌。吴国军队长途跋涉,自江苏苏州北上,后有越国、楚国的军事威胁,自然是想寻齐军主力速战速决。因此,长驱直入,先克博、后克赢,“至艾陵西五里下寨。”博即今泰安市南15公里的旧县村,古时为博城。赢即今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古时为赢城。从吴军的进攻路线年,吴军是经过鲁国曲阜,沿汶水自西而东,连克博赢,进至艾陵西,向齐将国书所率的齐军主力部队杀来。齐将国书也率主力沿淄水而上至艾陵迎敌。那么,由双方行军路线判断,艾陵北端的今莱城区常庄正是两军必逢之地。开战后,吴军一直打到南博山。其地山涧乃由淄河冲积的狭长平地,适合战车作战的条件。《中国史稿地图集》也有同样标注。由此可以看出,战场自吴军克博始,至常庄、南博山一带战胜齐军止,东西长约80公里。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为郊战故,公会吴伐齐。”即公元前484年春,齐将国书、高无丕率师至鲁都城郊伐鲁失败。鲁国想联吴军伐齐,报一箭之仇,就说服吴国伐齐。此时:齐军为挽回伐鲁失败的面子,想再伐鲁。吴欲称霸,欲趁鲁联吴之机打击强齐。于是,爆发了一场恶战——艾陵之战。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吴国为“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齐国为“齐将国书将中军,高无丕将上军,宗楼将下军。”双方各用车千乘,各号称十万人马。又载:“五月克博。壬申至于赢。”“甲戎,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处夏、司丘盟、陈书、东耶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东周列国志》记载与此相同。吴军在5月攻下了博城,5月27日攻克赢城,至29日进至艾陵地西5里(约在今苗山镇)。赢城至苗山20余公里,约1天的路程,吴军在两天多的时间内完全能到达。《东周列国志》中也大概地描绘了此战的经过。吴军胥门巢率上军先到艾陵地,齐将国书亦至。公孙近率部迎天军。国书助之,大败胥门巢。时鲁将叔孙州仇率兵会吴,引吴国大军至艾陵西五里下寨。5月30日一早,夫差命叔孙州仇率吴军打第一阵,展如打第二阵,茹曹打第三阵,胥门巢率鲁兵三千往来诱敌。自引大军屯于高阜处,相机救援。 齐军第一仗胜,认为有把握战胜吴军,群情激昂,吴将胥门巢率部挑战,齐将公孙挥因昨天曾击败胥门巢,往迎出战。胥门巢见公孙出兵,立即退走。叔孙州仇截住公孙挥厮杀,胥门巢回身助攻。国书派公孙夏出车攻胥,胥门巢又退,公孙夏急追,展如引兵截住公孙夏厮杀,胥门巢又回车助战。恼得高无丕、宗楼一齐出阵。吴军茹曹挺身独战二将,全无怯意。国书见吴兵不退,引全军助战。吴军渐招架不住。吴王在高处看见,命伯}l兵一万接迎诸军,亲率精兵三万、分三股反以鸣金为号,从一侧穿插齐军,将齐兵隔绝三处。齐军首尾不能相顾。吴军见夫差亲临指挥,勇气倍增,获齐军革车八百乘,杀甲士三千,吴军大胜。 军事点评 当代作家田茂泉点评:一个国家想要获得持久的胜利,它要具备对手所没有的核心竞争力。艾陵之战具有典型的军事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色彩。吴王夫差知己知友,善于用兵,具有清醒的战略头脑,指挥果断,调度有方。他在当时已具有先进的“预备队思想”,属于一种创先。在兵力部署方面,夫差错落有秩,区分为诱敌,接战,预备力量三种,自己直接控制强有力的机动主力部队,显示出高度的军事指挥艺术,完全突破了前人三军正面作战的陈规,把机动主力运用的臻于化境。使得在冷兵器还很不发达的时代,能全歼10万之众的齐军,而无脱漏。 艾山之花 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最彻彻底底的围歼战,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此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被写进史书绝色美人西施 西施如何迷惑吴王夫差 如果说施妹喜和苏妲己是迫不得已作为“美人计”的牺牲品,那么施夷光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政府机构培养的“美人计”人物,她是越王勾践专门培养出来奉献给敌国的礼物。女人一旦沾上政治的边,就成了权术的中介,那么在中国男人的历史社会中,这样的女人必定不会被淹没,必定会被书写,被载入史籍,甚至成为民间口口相传的人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诗中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本是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最终不辱使命,为越国战胜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苎萝村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西施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见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这事让东村的一丑女知道了,于是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于是别人把这个丑女叫作东施,“东施效颦”就出自于此。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国国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奸臣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3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表示愿意担此重任。 勾践亲自接见西施和郑旦,并让人教她们习歌舞和宫廷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过了3年,范蠡将熟知宫中礼仪的西施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据说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儿子说话的地方。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西施聪明、伶俐,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 大臣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计”,苦心劝谏,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 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岩山为西施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木屐在上面跳舞,咚咚有声,所以叫响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 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已不顾朝政社稷,一门心思全放在西施身上。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西施也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西施还用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伯嚭。伯嚭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和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常常与西施两个一道向吴王说越国的好话。 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嚭大夫巧言阻挠。 不久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嚭大夫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结果吴王侥幸胜利,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就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嚭为相国。 伍子胥一死,越王认为可以攻打吴国了,公元前482年夏,越国伐吴,吴国溃败,正如后人所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嚭大夫负责。” 吴国败后,西施也不知去向,对于西施的结局,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她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二是范蠡找到了西施,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的说法。 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