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籠罩在洛陽城上空的陰雲,隨著白波軍郭太奉令東來帶來的消息,而驀然一掃而空。
西涼餘黨,繼李傕、郭汜倉惶西逃之後,一直擁兵自重觀望的胡軫、楊定和樊稠,也終於步其後塵,拋下兵卒,逃回西涼。
這意味著,一直令洛陽朝野上下惶恐不安的西涼軍,至此終於分崩離析,煙消雲散。
如果這個消息隻是郭太稟報的,司徒王允還是不會完全采信,但有函穀關守將羽林中郎將徐榮遣人飛馬來報,言道原本駐守澠池的樊稠,已經不知去向,王允就不疑有他,因為他早就打探的一清二楚,徐榮雖然同屬董卓帳下大將,但一直不受董卓嫡係的西涼諸將所喜愛,不然,他也不會一接獲朝廷的招安,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這個消息一得到證實,早就準備好的幾件大事,即刻開始操辦起來。
第一件大事,就是公布董卓的罪狀,擅自縱兵進入洛陽,劫持聖駕,擅行廢立,殘害群臣,等等罪狀,簡直就是罄竹難書,撿出任一條出來,都是大不赦的死罪。
第二件大事,就是頒下海捕文書,捉拿董卓餘黨牛輔、李儒,以及李傕、郭汜、張濟、段煨、樊稠、胡軫、楊定等人,任何人,捉拿到牛輔和李儒,或是割下首級,均賞錢百萬,位列封侯,而至於李傕等餘黨,也各有賞格。
第三件大事,則是如何處置助紂為虐的呂布。
這三件大事,司徒王允隱在幕後,表現最為積極的,其實是當今天子劉辯,還有重新回到朝堂上的何太後,他們對董卓的怨恨,從被廢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深埋在心底,隻是一直懾於董卓的淫威,敢怒不敢言而已。如今好不容易見到董卓身死,手下諸將又紛紛逃散,哪還有不馬上秋後算賬的道理。
前兩件事,幾乎就沒有朝臣有異議,哪怕光祿勳李肅,也是迫於形勢,不敢反對。可第三件事,卻引起極大的爭議,最為主要的原因,當然就是呂布如今仍舊駐軍於河東,既不像西涼諸將那樣,向朝廷上書請罪,也不打起旗號,率軍回師洛陽。
更何況,在如何處置呂布一事上,李肅態度甚是堅決,何太後也是猶豫不決,以致隻能就此暫且擱置不論。
是夜,司徒王允大擺筵席,遍邀群臣,明麵上的理由是慶生,實際上的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他自承可以接過太傅袁隗百官之首的權杖,成為新一代的朝臣領袖。
司徒府中,燈火通明,擺開的筵席,從寬大的廳堂,一直延伸到堂外,即便如此,除開那些德高望重的重臣,大部分人都是兩人擠坐在一起,不然根本就安排不下。
俏麗的侍女穿梭往來,絲竹悠揚,歌舞助興,賓主盡歡。
太傅袁隗身體不適,沒有前來,在座的,無論是官職,還是威望,都是司徒王允為尊,他坐在主位上,本就俊美的臉上,此刻更是神采飛揚,豐神奕奕,在一眾朝臣的奉承下,時不時爽朗大笑,顯示心情極佳。
與他相比,這段時間風頭正勁的光祿勳李肅,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雖然也會與眾人一起向王允敬酒,但那些峨冠博帶的士大夫們,都在有意無意地避開他,多半時候,他都是一個人在那裏喝著悶酒,冷眼旁觀。
這樣的情形,別說是現在,就算是太尉董卓掌權時,這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們,也都不大瞧得起他們這些赳赳武夫們。
酒過數巡,歌舞伎女剛剛退下,原本喧鬧無比的廳堂,突然一下子詭異地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像是突然無話可說一樣,即使原本在交頭接耳的幾人,此刻也都閉嘴抬頭四顧,茫然不知發生了何事。
“哈哈...”
還是主人王允反應快,哈哈長笑一陣,端起酒樽,遍邀眾人,朗聲道:“國賊伏誅,真可謂大快人心啊,來,諸君共飲!”
眾人轟然舉杯呼應,待眾人紛紛放下酒樽,城門校尉伍瓊再次斟滿酒樽,站起身來,對王允祝道:“國賊伏誅,司徒大人居功至偉,實不愧國之棟梁。司徒大人有所不知,董賊梟首後,洛陽民眾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更有好事者置燈撚於董賊肚臍眼中,光明達曙,已有數個時辰,東市為此而人聲鼎沸,皆以親見為奇。”
城門校尉伍瓊,就是王允獲知曹操刺殺董卓得手後,最先聯係的兩人之一,如今督軍校尉周毖已官拜廷尉,他隻是因城門校尉一職至關重大,一時不好調離,不然,也早就高升了。
“哦,還有此等奇事?想來董賊已是天怒人怨,所以才遭此天譴吧。”
王允聽得連聲大笑,底下眾人哪還有不乘機譴責董卓,頌揚王允的,一時間,口槍舌劍齊飛,阿詞諛語四起,真個是蔚為壯觀。
人聲漸歇時,有人語帶憤慨,怒聲質問:“國賊伏誅,普天同慶,蔡翁既為王臣,正宜同忿,如何能因私遇,而為董賊傷痛歎息?”
這番話,說得義正言辭,眾人聞聲看去,正見到剛到洛陽不久的名士蔡邕,漲紅著臉,臉上既羞且怒,恨恨地看著同坐一桌的那人。
無論是從年齡聲望,還是從資曆官職,蔡邕都比此人要高出不知凡幾,可蔡邕乃是應董卓的征辟入洛陽,剛到洛陽,即被董卓先拜為祭酒,然後舉高第,補侍禦史,又轉持書禦史,再遷尚書,甚得董卓敬重,他也投桃報李,上書當時的天子劉協,欲尊董卓為太師。
就因為這個緣故,王允家宴,蔡邕雖然聲望海內無匹,可還是被王允刻意安排在毫不起眼的地方,用意昭然若揭。
王允冷哼一聲,手中酒樽重重地放在案桌上,勃然怒叱:“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伯喈豈可懷其私遇,而忘大節,今日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附?廷尉周毖何在,當收蔡邕治罪!”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李肅更是倏然而驚,他是想起同鄉呂布的來信中,特別提到要他設法保全蔡邕,難道他那個時候就已預見到,蔡邕當有今日之厄?
不過這個時候,還不是他挺身而出的時候,蔡邕在洛陽,至交故友可不少,況且如今還不知司徒王允和廷尉周毖會治蔡邕何罪,想要出力周旋,也不知如何下手。
經此一鬧,眾人暢飲美酒之際,言辭之間可就小心翼翼許多,生怕酒後多言,而言多則必有失,以致堂中的氣氛,無論主人王允如何敬酒,都再也沒有回複到原先那般的高漲程度。
夜深席終,李肅喝得醉醺醺的,他現在滿腦子擔憂的,uu看書.uukansh 就是他這個光祿勳,到底還能當多久。
董卓身死那夜,洛陽城內,他這個虎賁中郎將,反而一下子就舉足輕重起來,審時度勢下,他順應王允的意思,官職更上一層樓,官拜光祿勳。可如今他才醒悟過來,一旦王允為首的士大夫重掌朝堂,他這個光祿勳,看似實權不小,可隻要一道聖旨,他就不得不交出手中兵權,被他們棄置一邊,那還算好的,最怕的就是到時他們秋後算賬,那可就真是欲哭無淚了。
李肅一路上暗地裏唉聲歎氣,左思右想,還是沒個主意,他先前還覺得呂布竟然不乘這個時機率軍前來,極其不智,現在才覺得,呂布這樣反而跳出洛陽這個漩渦,手中握有重兵,不愁朝廷不拜他為並州牧。
剛剛回到府中,還沒就著侍女端來的熱水抹把臉,即有人來報,說河東信使到。
李肅頭腦仍舊有些暈沉沉的,愣了半響,才醒悟過來,河東信使,可不就是呂布派來的。
見到信使,簡單問上兩句,他即打發信使下去歇息,一個人端坐在書房案桌後,就著明亮的燈燭,展開呂布的來信細讀。
細細品讀後,他不由得一驚,一乍,繼而熱血上湧,麵露狂喜,差點就因此而忘乎所以地高呼出聲。
“他娘奶奶的,富貴險中求,董公能做得,我李肅為何就做不得!”
李肅雙眼圓瞪,做咬牙切齒狀,在心底裏,暗下決心,對自己高聲說道。
西涼餘黨,繼李傕、郭汜倉惶西逃之後,一直擁兵自重觀望的胡軫、楊定和樊稠,也終於步其後塵,拋下兵卒,逃回西涼。
這意味著,一直令洛陽朝野上下惶恐不安的西涼軍,至此終於分崩離析,煙消雲散。
如果這個消息隻是郭太稟報的,司徒王允還是不會完全采信,但有函穀關守將羽林中郎將徐榮遣人飛馬來報,言道原本駐守澠池的樊稠,已經不知去向,王允就不疑有他,因為他早就打探的一清二楚,徐榮雖然同屬董卓帳下大將,但一直不受董卓嫡係的西涼諸將所喜愛,不然,他也不會一接獲朝廷的招安,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這個消息一得到證實,早就準備好的幾件大事,即刻開始操辦起來。
第一件大事,就是公布董卓的罪狀,擅自縱兵進入洛陽,劫持聖駕,擅行廢立,殘害群臣,等等罪狀,簡直就是罄竹難書,撿出任一條出來,都是大不赦的死罪。
第二件大事,就是頒下海捕文書,捉拿董卓餘黨牛輔、李儒,以及李傕、郭汜、張濟、段煨、樊稠、胡軫、楊定等人,任何人,捉拿到牛輔和李儒,或是割下首級,均賞錢百萬,位列封侯,而至於李傕等餘黨,也各有賞格。
第三件大事,則是如何處置助紂為虐的呂布。
這三件大事,司徒王允隱在幕後,表現最為積極的,其實是當今天子劉辯,還有重新回到朝堂上的何太後,他們對董卓的怨恨,從被廢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深埋在心底,隻是一直懾於董卓的淫威,敢怒不敢言而已。如今好不容易見到董卓身死,手下諸將又紛紛逃散,哪還有不馬上秋後算賬的道理。
前兩件事,幾乎就沒有朝臣有異議,哪怕光祿勳李肅,也是迫於形勢,不敢反對。可第三件事,卻引起極大的爭議,最為主要的原因,當然就是呂布如今仍舊駐軍於河東,既不像西涼諸將那樣,向朝廷上書請罪,也不打起旗號,率軍回師洛陽。
更何況,在如何處置呂布一事上,李肅態度甚是堅決,何太後也是猶豫不決,以致隻能就此暫且擱置不論。
是夜,司徒王允大擺筵席,遍邀群臣,明麵上的理由是慶生,實際上的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他自承可以接過太傅袁隗百官之首的權杖,成為新一代的朝臣領袖。
司徒府中,燈火通明,擺開的筵席,從寬大的廳堂,一直延伸到堂外,即便如此,除開那些德高望重的重臣,大部分人都是兩人擠坐在一起,不然根本就安排不下。
俏麗的侍女穿梭往來,絲竹悠揚,歌舞助興,賓主盡歡。
太傅袁隗身體不適,沒有前來,在座的,無論是官職,還是威望,都是司徒王允為尊,他坐在主位上,本就俊美的臉上,此刻更是神采飛揚,豐神奕奕,在一眾朝臣的奉承下,時不時爽朗大笑,顯示心情極佳。
與他相比,這段時間風頭正勁的光祿勳李肅,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雖然也會與眾人一起向王允敬酒,但那些峨冠博帶的士大夫們,都在有意無意地避開他,多半時候,他都是一個人在那裏喝著悶酒,冷眼旁觀。
這樣的情形,別說是現在,就算是太尉董卓掌權時,這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們,也都不大瞧得起他們這些赳赳武夫們。
酒過數巡,歌舞伎女剛剛退下,原本喧鬧無比的廳堂,突然一下子詭異地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像是突然無話可說一樣,即使原本在交頭接耳的幾人,此刻也都閉嘴抬頭四顧,茫然不知發生了何事。
“哈哈...”
還是主人王允反應快,哈哈長笑一陣,端起酒樽,遍邀眾人,朗聲道:“國賊伏誅,真可謂大快人心啊,來,諸君共飲!”
眾人轟然舉杯呼應,待眾人紛紛放下酒樽,城門校尉伍瓊再次斟滿酒樽,站起身來,對王允祝道:“國賊伏誅,司徒大人居功至偉,實不愧國之棟梁。司徒大人有所不知,董賊梟首後,洛陽民眾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更有好事者置燈撚於董賊肚臍眼中,光明達曙,已有數個時辰,東市為此而人聲鼎沸,皆以親見為奇。”
城門校尉伍瓊,就是王允獲知曹操刺殺董卓得手後,最先聯係的兩人之一,如今督軍校尉周毖已官拜廷尉,他隻是因城門校尉一職至關重大,一時不好調離,不然,也早就高升了。
“哦,還有此等奇事?想來董賊已是天怒人怨,所以才遭此天譴吧。”
王允聽得連聲大笑,底下眾人哪還有不乘機譴責董卓,頌揚王允的,一時間,口槍舌劍齊飛,阿詞諛語四起,真個是蔚為壯觀。
人聲漸歇時,有人語帶憤慨,怒聲質問:“國賊伏誅,普天同慶,蔡翁既為王臣,正宜同忿,如何能因私遇,而為董賊傷痛歎息?”
這番話,說得義正言辭,眾人聞聲看去,正見到剛到洛陽不久的名士蔡邕,漲紅著臉,臉上既羞且怒,恨恨地看著同坐一桌的那人。
無論是從年齡聲望,還是從資曆官職,蔡邕都比此人要高出不知凡幾,可蔡邕乃是應董卓的征辟入洛陽,剛到洛陽,即被董卓先拜為祭酒,然後舉高第,補侍禦史,又轉持書禦史,再遷尚書,甚得董卓敬重,他也投桃報李,上書當時的天子劉協,欲尊董卓為太師。
就因為這個緣故,王允家宴,蔡邕雖然聲望海內無匹,可還是被王允刻意安排在毫不起眼的地方,用意昭然若揭。
王允冷哼一聲,手中酒樽重重地放在案桌上,勃然怒叱:“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伯喈豈可懷其私遇,而忘大節,今日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附?廷尉周毖何在,當收蔡邕治罪!”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李肅更是倏然而驚,他是想起同鄉呂布的來信中,特別提到要他設法保全蔡邕,難道他那個時候就已預見到,蔡邕當有今日之厄?
不過這個時候,還不是他挺身而出的時候,蔡邕在洛陽,至交故友可不少,況且如今還不知司徒王允和廷尉周毖會治蔡邕何罪,想要出力周旋,也不知如何下手。
經此一鬧,眾人暢飲美酒之際,言辭之間可就小心翼翼許多,生怕酒後多言,而言多則必有失,以致堂中的氣氛,無論主人王允如何敬酒,都再也沒有回複到原先那般的高漲程度。
夜深席終,李肅喝得醉醺醺的,他現在滿腦子擔憂的,uu看書.uukansh 就是他這個光祿勳,到底還能當多久。
董卓身死那夜,洛陽城內,他這個虎賁中郎將,反而一下子就舉足輕重起來,審時度勢下,他順應王允的意思,官職更上一層樓,官拜光祿勳。可如今他才醒悟過來,一旦王允為首的士大夫重掌朝堂,他這個光祿勳,看似實權不小,可隻要一道聖旨,他就不得不交出手中兵權,被他們棄置一邊,那還算好的,最怕的就是到時他們秋後算賬,那可就真是欲哭無淚了。
李肅一路上暗地裏唉聲歎氣,左思右想,還是沒個主意,他先前還覺得呂布竟然不乘這個時機率軍前來,極其不智,現在才覺得,呂布這樣反而跳出洛陽這個漩渦,手中握有重兵,不愁朝廷不拜他為並州牧。
剛剛回到府中,還沒就著侍女端來的熱水抹把臉,即有人來報,說河東信使到。
李肅頭腦仍舊有些暈沉沉的,愣了半響,才醒悟過來,河東信使,可不就是呂布派來的。
見到信使,簡單問上兩句,他即打發信使下去歇息,一個人端坐在書房案桌後,就著明亮的燈燭,展開呂布的來信細讀。
細細品讀後,他不由得一驚,一乍,繼而熱血上湧,麵露狂喜,差點就因此而忘乎所以地高呼出聲。
“他娘奶奶的,富貴險中求,董公能做得,我李肅為何就做不得!”
李肅雙眼圓瞪,做咬牙切齒狀,在心底裏,暗下決心,對自己高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