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將剛剛畫好的圖紙交給他,“就按此圖操作,壕溝深一人高,寬度不須太大,隻要能夠轉開身便可,這種壕溝要在正麵挖掘至少三十條,長度兩裏左右,兩條壕溝隻見相距三十步,中間每條壕溝縱橫交錯,完全相連。”成秋弘看著李烈給的圖案,聽著他講解,雖然明白了怎麽挖掘這種奇怪的壕溝,卻滿心的疑惑,這是什麽東西,說他是壕溝吧,卻隻有一人深,寬度還那樣小,邁步就可越過,怎麽能取到阻敵的目的?不由問道:“元帥,這壕溝這等古怪,有什麽用處?”
李烈將臉一沉,不怒自威,“你隻要服從命令便可,不許多問,明日午前不能完成,提頭來見!”
成秋弘連忙低頭,“末將遵命!”
“李衽聽令!”
成王連忙站起身,躬身道:“請元帥吩咐!”
李烈將令箭親自交給他,溫和說道:“這次行軍匆忙,輜重所帶不多,拋石車更是笨重,隻帶來十餘架,希望王爺命士兵砍伐樹木,就地打造,所用木料就在城北原野那片樹林砍伐,一定要將目力所及的地方的樹木樹林全部砍倒,不留一棵!然後全部拖入城中擺放於城中各處!”
李衽聞言大驚,“元帥,這可使不得呀!蒙古人本就擅於野戰,我軍正可依托樹林反擊,怎可將樹木伐倒,如此一馬平川,這豈不是給敵人大開方便之門嗎?”
李烈微微一笑:“本帥長年征戰,未嚐一敗,難道王爺信不過我嗎?”
“這……本王不是這個意思,隻不過……”
李烈揮手打斷他的話,“軍中最重軍令,請王爺聽令行事!”
“是!”李衽無奈的躬身一禮,退回旁邊。
“徐立,拓跋魁聽令!”
“末將在!”
“命你鋒銳營與拓跋魁的兩千精銳重騎兵連夜出西門,繞路包抄蒙古大軍後路,行動要迅速,廣布斥候,小心迂回,一旦得到蒙古軍敗退的消息,則全軍盡出,以拓跋魁的重甲騎兵為主力,攔截對方殘兵,望兩位精誠合作,如有懈怠,軍法從事,嚴懲不殆!”
“末將遵令!”
李烈將手一揮,“軍情緊急,現在你們就出發吧!”
一切安排妥當,李烈自去休息。李衽和成秋弘麵麵相覷,做聲不得,都不知道李烈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隻覺他每個安排都匪夷所思,根本不能以常理揣測。
“王爺,李烈這些安排著實讓人摸不到頭腦,壕溝古怪倒還罷了,替敵軍清除障礙地事情他也做得出來,帳還沒打,人家就已經算準蒙古人必敗了,早早就將我軍最精銳的騎兵都派了出去,還攔截他們後路,這不是開玩笑嗎?”成秋弘不滿的抱怨著。
李衽搖頭苦笑:“本王也猜不透他的心思,也許他當真有破敵良策吧,咱們將自己份內的事做好就行了,勝敗就聽天由命吧!”
二人相對苦笑一聲,匆匆下去忙碌。李烈躺在床上,仔細思索自己的部署還有無破綻,對於這一戰,他感覺尤為沉重,畢竟要麵對的是精銳的蒙古騎兵,這可是打遍亞歐的強悍部隊,絲毫馬虎不得,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曆史上抹掉,隻留下成吉思汗戰鬥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麽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得有用的知識,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那位令人驚異的領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曆史上大多數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在戰場上,他的部隊運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橫掃千軍如卷席,無數次打敗了數量上占壓倒優勢的敵人”。“雖然他毀滅一切,殘酷無情,野蠻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戰爭的種種不變的要求”。有人曾經統計過,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沒有一次失敗過。因此中國學者劉樂土先生在其《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他麾下的鐵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羅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於腳下”。“什麽人才能稱得上戰神?惟有成吉思汗!”
而麵前這支隊伍統帥木華黎也絕對不容小視,那可是元初四傑之首啊!在戰敗金國之後,成吉思汗已意識到金王朝再不是心腹大患了,便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經略西方,而中原的廣大戰場便由他選擇的一位忠誠大將負擔——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木華黎大將主持。木華黎,是被成吉思汗稱為“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一樣關係密切的股肱之臣。木華黎的威名早在蒙古草原上如雷貫耳了,他跟隨成吉思汗浴血奮戰,從蒙古草原直到中原戰場,或獨率一軍,主持方方麵麵,或是輔佐大汗,運籌帷幄,都能夠戰則必勝,謀則有功,他的位置與作用,已成為成吉思汗的副帥和助手。在未來,成吉思汗在經營西方,踏上征途之前,要托他主持與金國戰爭的全局,繼續維護蒙古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木華黎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成吉思汗用人的最高明之處。多年以來,他對待部下,一旦看準了人,總是絕對信任他,大膽放手,隻交任務,不幹涉具體行動,從而使其及時到位,有職有權,這才能讓其充分施展才能。在對待木華黎的放手任用上,正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就在幾年以後,木華黎會走上是也的頂峰,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並賜誓券金印,上刻“子孫傳國,世世不絕”。這裏所謂“國王”,實際隻是爵位,並沒有國土,以前成吉思汗曾將木華黎派到全國邊境地區去。當時,那些女真諸部稱他為“國王”,意即“一國之君”。後來,成吉思汗聽說之後,對他說道:“這個稱號是個幸福征兆,真是太好了!”於是,成吉思汗又在“國王”之前,加封了“太師”的職位,把對全國戰爭的大權全部授予木華黎,可以“承製得專封拜”,凡攻金戰爭中的一切事宜,不須請示報告,皆可自行決策處理。當時,他說了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為了加重木華黎的權威,體現出他有充分的指揮、生殺大權,成吉思汗還特地賜給他九尾白旄纛的大旗,並告訴諸將道:“木華黎憑借這麵大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軍中所有將士,一律謹遵勿急,如有違拗,可以先斬後奏……”這樣的安排頗有點相似於中原帝王的尚方寶劍,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對木華黎的依重,而金朝人甚至把木華黎稱之為“權皇帝”,這裏的“權”,意思是“代理”。
李烈從床上站起來,透過窗欞看向遠處的曠野,月光照在荒野上,無數的火把點綴期間,那是成秋弘正在率領西夏將士連夜挖掘壕溝,李烈的目光穿過遙遠的夜空,仿佛看見天邊正有一支百戰的精兵,為首那個魁梧的身影也正注視著這裏。木華黎,咱們的戰爭就從這裏開始吧!
時間在緊張忙碌中過得很快,uu看書w.uukanshuco仿佛轉眼間就到了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肩頭,李烈緩緩閉上眼睛,感覺太陽的熱度在額頭一點點增加,是的,今天就要開始一場戰爭,到底誰能笑到最後,這是個令人期待的問題。
匆匆吃過早飯,李烈來到低矮的城頭上,除了派出去的徐立和拓跋魁的軍隊,這裏還有四萬四千人,其中有一萬五千忠勇的漢族男兒,兩萬八千西夏騎兵,就憑這些,李烈決定和蒙古人打一場硬仗,這實在得益於他能夠指揮西夏的軍隊,他吝惜自己軍隊的每一個士兵的生命,卻並不代表可以珍惜西夏人,有了這個機會,正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消弱西夏的力量,同時打擊蒙古人。想到這裏,李烈嘴角微微溢出一絲冷笑。
前方斥候急匆匆闖入帳中:“稟元帥,西遼契丹騎兵先鋒塔陽古所部,行進疾速,現距我軍約有二百裏地。我軍在沃野城前六十裏開外,已發現對方斥候的身影。”
李烈暗道來得好快!連忙詢問斥候兵隊長:“他們什麽時候能夠到達城外?”那斥候從懷中拿出地圖,比照著地圖查看一番,輕道:“元帥,以敵軍此刻的行軍速度,應該晌午過後他們就能開到沃野了。”
“再探!”李烈點頭揮揮手,屏退那斥候,李烈思索一下,命親衛將成王和成秋弘叫來,不一會功夫,兩人麵色憔悴的走了進來,“元帥有何吩咐?”
李烈將臉一沉,不怒自威,“你隻要服從命令便可,不許多問,明日午前不能完成,提頭來見!”
成秋弘連忙低頭,“末將遵命!”
“李衽聽令!”
成王連忙站起身,躬身道:“請元帥吩咐!”
李烈將令箭親自交給他,溫和說道:“這次行軍匆忙,輜重所帶不多,拋石車更是笨重,隻帶來十餘架,希望王爺命士兵砍伐樹木,就地打造,所用木料就在城北原野那片樹林砍伐,一定要將目力所及的地方的樹木樹林全部砍倒,不留一棵!然後全部拖入城中擺放於城中各處!”
李衽聞言大驚,“元帥,這可使不得呀!蒙古人本就擅於野戰,我軍正可依托樹林反擊,怎可將樹木伐倒,如此一馬平川,這豈不是給敵人大開方便之門嗎?”
李烈微微一笑:“本帥長年征戰,未嚐一敗,難道王爺信不過我嗎?”
“這……本王不是這個意思,隻不過……”
李烈揮手打斷他的話,“軍中最重軍令,請王爺聽令行事!”
“是!”李衽無奈的躬身一禮,退回旁邊。
“徐立,拓跋魁聽令!”
“末將在!”
“命你鋒銳營與拓跋魁的兩千精銳重騎兵連夜出西門,繞路包抄蒙古大軍後路,行動要迅速,廣布斥候,小心迂回,一旦得到蒙古軍敗退的消息,則全軍盡出,以拓跋魁的重甲騎兵為主力,攔截對方殘兵,望兩位精誠合作,如有懈怠,軍法從事,嚴懲不殆!”
“末將遵令!”
李烈將手一揮,“軍情緊急,現在你們就出發吧!”
一切安排妥當,李烈自去休息。李衽和成秋弘麵麵相覷,做聲不得,都不知道李烈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隻覺他每個安排都匪夷所思,根本不能以常理揣測。
“王爺,李烈這些安排著實讓人摸不到頭腦,壕溝古怪倒還罷了,替敵軍清除障礙地事情他也做得出來,帳還沒打,人家就已經算準蒙古人必敗了,早早就將我軍最精銳的騎兵都派了出去,還攔截他們後路,這不是開玩笑嗎?”成秋弘不滿的抱怨著。
李衽搖頭苦笑:“本王也猜不透他的心思,也許他當真有破敵良策吧,咱們將自己份內的事做好就行了,勝敗就聽天由命吧!”
二人相對苦笑一聲,匆匆下去忙碌。李烈躺在床上,仔細思索自己的部署還有無破綻,對於這一戰,他感覺尤為沉重,畢竟要麵對的是精銳的蒙古騎兵,這可是打遍亞歐的強悍部隊,絲毫馬虎不得,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曆史上抹掉,隻留下成吉思汗戰鬥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麽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得有用的知識,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那位令人驚異的領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曆史上大多數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在戰場上,他的部隊運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橫掃千軍如卷席,無數次打敗了數量上占壓倒優勢的敵人”。“雖然他毀滅一切,殘酷無情,野蠻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戰爭的種種不變的要求”。有人曾經統計過,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沒有一次失敗過。因此中國學者劉樂土先生在其《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他麾下的鐵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羅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於腳下”。“什麽人才能稱得上戰神?惟有成吉思汗!”
而麵前這支隊伍統帥木華黎也絕對不容小視,那可是元初四傑之首啊!在戰敗金國之後,成吉思汗已意識到金王朝再不是心腹大患了,便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經略西方,而中原的廣大戰場便由他選擇的一位忠誠大將負擔——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木華黎大將主持。木華黎,是被成吉思汗稱為“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一樣關係密切的股肱之臣。木華黎的威名早在蒙古草原上如雷貫耳了,他跟隨成吉思汗浴血奮戰,從蒙古草原直到中原戰場,或獨率一軍,主持方方麵麵,或是輔佐大汗,運籌帷幄,都能夠戰則必勝,謀則有功,他的位置與作用,已成為成吉思汗的副帥和助手。在未來,成吉思汗在經營西方,踏上征途之前,要托他主持與金國戰爭的全局,繼續維護蒙古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木華黎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成吉思汗用人的最高明之處。多年以來,他對待部下,一旦看準了人,總是絕對信任他,大膽放手,隻交任務,不幹涉具體行動,從而使其及時到位,有職有權,這才能讓其充分施展才能。在對待木華黎的放手任用上,正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就在幾年以後,木華黎會走上是也的頂峰,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並賜誓券金印,上刻“子孫傳國,世世不絕”。這裏所謂“國王”,實際隻是爵位,並沒有國土,以前成吉思汗曾將木華黎派到全國邊境地區去。當時,那些女真諸部稱他為“國王”,意即“一國之君”。後來,成吉思汗聽說之後,對他說道:“這個稱號是個幸福征兆,真是太好了!”於是,成吉思汗又在“國王”之前,加封了“太師”的職位,把對全國戰爭的大權全部授予木華黎,可以“承製得專封拜”,凡攻金戰爭中的一切事宜,不須請示報告,皆可自行決策處理。當時,他說了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為了加重木華黎的權威,體現出他有充分的指揮、生殺大權,成吉思汗還特地賜給他九尾白旄纛的大旗,並告訴諸將道:“木華黎憑借這麵大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軍中所有將士,一律謹遵勿急,如有違拗,可以先斬後奏……”這樣的安排頗有點相似於中原帝王的尚方寶劍,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對木華黎的依重,而金朝人甚至把木華黎稱之為“權皇帝”,這裏的“權”,意思是“代理”。
李烈從床上站起來,透過窗欞看向遠處的曠野,月光照在荒野上,無數的火把點綴期間,那是成秋弘正在率領西夏將士連夜挖掘壕溝,李烈的目光穿過遙遠的夜空,仿佛看見天邊正有一支百戰的精兵,為首那個魁梧的身影也正注視著這裏。木華黎,咱們的戰爭就從這裏開始吧!
時間在緊張忙碌中過得很快,uu看書w.uukanshuco仿佛轉眼間就到了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肩頭,李烈緩緩閉上眼睛,感覺太陽的熱度在額頭一點點增加,是的,今天就要開始一場戰爭,到底誰能笑到最後,這是個令人期待的問題。
匆匆吃過早飯,李烈來到低矮的城頭上,除了派出去的徐立和拓跋魁的軍隊,這裏還有四萬四千人,其中有一萬五千忠勇的漢族男兒,兩萬八千西夏騎兵,就憑這些,李烈決定和蒙古人打一場硬仗,這實在得益於他能夠指揮西夏的軍隊,他吝惜自己軍隊的每一個士兵的生命,卻並不代表可以珍惜西夏人,有了這個機會,正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消弱西夏的力量,同時打擊蒙古人。想到這裏,李烈嘴角微微溢出一絲冷笑。
前方斥候急匆匆闖入帳中:“稟元帥,西遼契丹騎兵先鋒塔陽古所部,行進疾速,現距我軍約有二百裏地。我軍在沃野城前六十裏開外,已發現對方斥候的身影。”
李烈暗道來得好快!連忙詢問斥候兵隊長:“他們什麽時候能夠到達城外?”那斥候從懷中拿出地圖,比照著地圖查看一番,輕道:“元帥,以敵軍此刻的行軍速度,應該晌午過後他們就能開到沃野了。”
“再探!”李烈點頭揮揮手,屏退那斥候,李烈思索一下,命親衛將成王和成秋弘叫來,不一會功夫,兩人麵色憔悴的走了進來,“元帥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