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將衣服換上,迎南上下打量,不由撲哧一笑,玉指一點他的額頭,“這衣服一穿,我家相公還真像個俊俏的小太監呢!要不就留在宮裏吧,這裏美女可好多哩!”


    李烈嘿嘿一笑,伸手便將她拉入懷中,祿山之爪直接按在迎南胸前高聳處用勁揉捏幾下,吧嗒一口親在她的臉上,“那可不行,當太監沒了那玩意兒,我親親小南兒可不是要獨守空房?還是留著你隨時能把玩才好!嘿嘿!”


    迎南臉上緋紅,一把推開他急道:“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地方,莫再玩笑,快跟我來!”說著拉起李烈,繞過後台,後門口正有以為十五六歲的小宮女等在那裏,見二人出來,也不說話,招了招手,當先領路。隨著宮女繞過幾座假山,穿過一條回廊,便見一座宮殿掩映在綠樹叢中,宮女引著二人從一個側門進入,正是儲秀宮的偏殿暖閣。房間裏布置地十分清雅,一麵牆上都是藏書的書架,一股書香之氣撲麵而來,淑妃正坐在東麵的一張繡榻上,階下立著一個胡子花白的清瘦老頭,身穿四品官服,從身上補子的圖案可以猜出,此人應該就是宮中一位資深的太醫。


    李烈二人向淑妃行過禮,被賜了座位,見李烈坐下,淑妃才笑著對垂手而立的老太醫說道:“洪太醫,這次便麻煩你給這位……看看病吧!”想是這洪太醫早就得了淑妃的吩咐,連忙答應一聲,也不問李烈病情,有何症狀便走到他身前。老頭隻一搭脈,便輕咦一聲,切了左手再切右手,寸、關、尺都細細把了一回,又翻開眼皮看了半天,這才整了整袍袖說道:“回稟淑妃,此人脈搏有力,心跳強勁,氣血旺盛,五脈調和,身體好得不能再好了,比之一般人不知健康了多少倍,根本就沒有病症!”


    李烈不由問道:“老大人,小子成家兩年有餘,妻妾五人,為何到現在還沒有子嗣?”


    “這個?”洪太醫手撚胡須沉吟半晌才道:“老夫行醫幾十年,卻是很少見到這種情況,公子身體極為康健那是一定的,或許有什麽特殊的原因影響也未可知,比如練習特別的武功之類的,不過看來問題不大,應該不須擔心!”


    迎南聞言長出了口氣,一顆心放到了實處。李烈卻在心裏翻了個個,難道是我功課做得不夠?不應該啊,照說自己閑暇時耕耘的也夠勤快的啦,難道這是因為學了浮塵子的道家心法玄元功的原因?不行,以後等碰到道長,一定問個明白,不然這心裏實在是不踏實!心裏這樣想著,嘴裏卻連連向洪太醫道謝。


    “洪太醫,你先回去休息吧!”淑妃見診斷完畢,連忙打法他回去。洪太醫答應一聲,躬身一禮,退出房間。


    “沒想到堂堂威武伯竟是這般打扮,實在是有趣的緊呢!”淑妃見洪太醫走遠,再屏退左右,這才笑著說道:“我說怎麽這麽麵熟呢,原來咱們是第二次見麵了,沒想到李爵爺不但仗打得好,前方捷報頻傳,手也那麽巧,竟能做些稀罕有趣的東西,更沒想到便是作些曲子都是行家裏手,迎南妹妹能嫁給你這樣的如意郎君,也真是好福氣呢!”


    李烈看一眼旁邊滿臉紅暈的妻子,不由笑道:“能娶到她這樣的妻子,才使李烈的福氣,淑妃您過獎了!”


    三人說了一會子話,眼見第二場戲就要開演,李烈這才說道正題;“淑妃娘娘,這次微臣進宮,實在是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想請您幫忙,此事關係到我宋朝的國運,國家的興亡,更關係到千千萬萬百姓的福祉,所以李烈鬥膽請娘娘代為引見一下,微臣要見見皇後,隻有她才做得了主!”


    淑妃和迎南俱是一楞,“你要見皇後?”淑妃臉上不禁變了顏色,“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呀!”


    “微臣知道,不過此事確實極為重大,一定要稟明皇後,還望您費心,代為引見!”李烈見淑妃麵露難色,連忙接著道:“此事十分重要,皇後聽了我的話,一定不會怪罪您,說不好還會誇獎娘娘,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這一點請您一定放心!”


    上次進宮麵聖,李烈給寧宗皇帝、楊皇後和淑妃的印象極為深刻,不但寧宗對李烈大為誇讚,楊皇後也是讚聲不絕,淑妃對李烈的好感更是深厚,真想求寧宗讓李烈再多留些事後,也好維係難得的歡樂時光。所以自從李烈走了之後,淑妃一直記得這個英俊瀟灑,又風趣幽默的少年將軍,在宮裏百無聊賴時常常向宮女們打聽李烈以前的事情,對於市井間傳得越發神奇的故事更是心向往之。所以在結識了迎南後,才有了意氣相投,才有了今天毫不猶豫的幫忙請來太醫為李烈診病。如今見他說出這番話來,也知李烈絕不是信口雌黃之人,沉吟半晌,終於下定決心,重重點頭道:“好吧!等一會兒皇後看完了戲,趁著她高興,我便去說一聲,不過皇後見不見你,卻不是我做得了主的!”


    李烈聞言連忙深施一禮,“微臣知道為此事您會擔了好大的幹係,不過事情緊急,我也隻能先謝謝您了!”


    淑妃搖了搖頭,歎口氣,走下來拉起迎南的手道:“咱們姐倆先去看戲去,就讓威武伯現在此等一等吧!”


    迎南深深看了一眼李烈,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不過看他這幾天悶悶不樂的樣子,一定是為了西北的事情吧!她輕輕點點頭,跟在淑妃身後走了出去。


    偏殿裏靜悄悄的,門口幾個宮女站得遠遠的,隱約能聽到遠處熱鬧的聲音,窗外樹上知了不知疲倦的枯燥鳴叫攪得人心中煩悶異常。李烈站得累了,便自己找個地方坐下,努力靜下心來,靜靜思索該怎麽和楊皇後說起這件事。要扳倒韓侘胄,這位楊皇後一定樂於見到,她對韓侘胄可謂恨之入骨,自己找她尋求聯盟應該還算靠譜,隻不過事情發生的急了,為防再出現意外,這一步實在是比計劃的要提前了很多,不知道楊氏對自己的提議有幾分興趣,曆史上便是她支持史彌遠,聯手幹掉韓侘胄的。


    開禧三年,北伐失敗,金人必欲得韓侂胄頭顱而甘心,韓侂胄隻得硬著頭皮再戰,此舉更加激化了他與主和派大臣之間的矛盾。韓侂胄的確太剛愎自用了,誰的意見他都一概聽不進去。韓侂胄走到眾叛親離的地步原因是多方麵的,但主要是與太後及太子的矛盾所致。


    當年韓侂胄反對立楊氏為後,也不大支持榮王為太子;所以楊皇後、其兄楊次山、其子榮王的後宮勢力都怨恨韓侂胄。其次錢象祖因為反對興兵被韓侂胄貶斥在外,也懷恨在心,另外韓侂胄心腹的李壁覺察到了韓侂胄處境岌岌可危,打算及早脫身,借倒韓以立功自贖。史彌遠就充分利用了這幾股勢力以達到倒韓的目的。這一年十月底,榮王以“侂胄再起兵端,謀危社稷”入奏,寧宗置之不理。楊皇後在旁力請罷免韓侂胄,寧宗仍然不予理睬。看得出寧宗對韓侂胄的信任是不可動搖的。這使楊皇後就擔心韓侂胄的報複,決定先斬後奏。u看書 .uukas 於是她就炮製了三份禦批,分別交給史彌遠、張俊之孫張嵫、李壁等人。史彌遠就往來於錢象祖、李壁兩位參知政事之間行事,對此也並不保密,韓侂胄早有所耳聞,但他根本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裏,依然我行我素。十一月初三淩晨,韓侂胄乘轎上朝,走到六部橋下時(丞相辦公地),楊皇後安排埋伏的三百士兵蜂擁而出,將韓侂胄劫持到玉津園夾牆內,用鐵棒打死。


    當時史彌遠“彷惶立候門首,至曉仍寂寂然,至欲易衣逃去”。當夏震(伏兵總指揮,打死韓侘胄那位仁兄)來了,告訴他事情已經處理完畢了時,史彌遠這才離開。在這一倒韓事件中寧宗自始至終都被蒙在鼓裏,一直到韓侂胄被殺三天後都沒有明白韓侂胄已死,所以到十一月初六才下詔書:“韓侂胄除名,送吉安軍安置。”


    可以說,韓侘胄是直接死於楊皇後之手,現在由於北伐的勝利,韓侘胄權勢更盛,楊氏和史彌遠現在沒有借口殺他,自己便主動一些吧,沒想到因為自己,北伐勝利,救了韓侘胄一命,亦應為自己,曆史終於再次繞了個圈子,再次回到原點。所以李烈決定謀求楊氏的支持,有她在背後撐腰,再加上外有史彌遠這個同盟,應該可以成事。對於韓侘胄,李烈實在是恨得狠了,徐州軍團的巨大損失是李烈心頭抹不去的傷痛,這一切都是這個好大喜功,獨斷專行的權臣造成的,不除了此人,李烈寢食難安,還是把危機直接扼殺在萌芽狀態為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王令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王令狐並收藏宋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