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長孫皇後卒
我的大唐生活不可能那麽無聊 作者:自戀中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孫思邈眼中,無論是皇後還是公主都跟平民沒什麽區別,在他眼裏都隻不過是病人,這位神醫也是曆史上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醫術和品德都是沒話說的。</p>
天色尚早,孫思邈直接就站起來道:“道友、吳王殿下,那貧道現在就隨你們去問診吧。”</p>
張素跟李恪自然是樂得如此,也沒僑情,告別了袁天罡和李淳風後直接帶著孫思邈進了皇宮找長樂,之前她並不知道張素去找孫思邈來給她看病的事情,看到人一個道士跟著進來很是疑惑,狐疑的問道:“三哥,這位道長是?”</p>
李恪就說道:“長樂,這位道長就是名滿天下的孫思邈孫神醫,張素因為不放心的你的氣疾,所以專門請孫神醫來給你看病的。”</p>
“我都跟你說沒有事情了,你還費那麽大力氣將孫神醫請來,孫神醫懸壺濟世急人所難,這樣隨便打擾他可不好。”長樂小聲的跟張素說,看似責怪,其實心裏是滿滿的感動,能被心上上掛念哪個女孩子會感覺不幸福。</p>
“見過公主殿下。”孫思邈打了個招呼,然後才說道:“治病救人乃是貧道的本分,公主不須如此,戒色道友也是出於擔心而已。”</p>
“那麽就麻煩孫神醫了。”客套幾句之後長樂也不推卻,坐下接受孫思邈的望聞問切,一連串問診才剛剛結束,張素一句迫不及待的問道:“道長,長樂的病情到底如何?”</p>
張素這樣子讓長樂又好氣又好笑,白了他一眼說道:“你急什麽,讓孫神醫先休息一下再慢慢說也不遲。”</p>
召喚丫鬟給幾人倒上茶,孫思邈笑笑說道:“公主和戒色道友感情深厚,陛下將戒色道友阪依佛門卻也成就了一番美談,畢將為人津津樂道也。”</p>
貌似跑題了吧,這時候說這些幹嘛?張素很是無語,長樂雖然有些不好意思,卻是落落大方的說道:“讓孫神醫見笑了。”</p>
孫思邈笑了笑,沒在繼續歪樓,轉而說起了病情,道:“公主的氣疾乃是肺氣虛弱,之前想必是宮中的太醫已經診斷過,長時間的調理下來已無大礙。這病從胎腹中帶來,要完全治愈實在困難,以後注意一下飲食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諸位盡可放心。”</p>
肺氣虛弱倒是是怎麽回事不太了解,總之就是肺部有病了,五髒六腑有病都不能吃辛辣的東西,這個張素還是知道一些的,孫思邈這麽一說他也完全放心了下來,注意飲食對長樂來說也不是什麽折磨人的事情。</p>
張素做出來的川菜是以茱萸等為調料,並沒有辣椒那麽辣,偶爾吃一點應該沒什麽關係。平時可以多吃豬肘之類,加上寫紅棗枸杞更有潤肺的作用,想到這些他心裏就有底了。</p>
長樂看了張素一眼,表情上的意思就是“看,我都說了沒事吧”,然後才轉而跟孫思邈說道:“勞煩孫神醫了,長樂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望孫神醫務必答應。”</p>
“如果公主殿下說的是去給皇後看病的話,戒色道友和吳王之前就已經說過了。”孫思邈又笑了兩聲,長樂就說道:“正是如此,我娘已經病入膏肓,宮中的太醫束手無策,我父皇為此每天也是憂心忡忡,還請孫神醫施以援手。”</p>
比起自己,長樂還是更擔心長孫皇後一些,孫思邈卻是歎了一口氣說道:“公主殿下,你跟長孫皇後的病情是一樣的,從你身上已經可以看出些許端倪,如果是病入膏肓的話貧道也是無能為力。”</p>
長樂的臉色暗淡了下去,孫思邈又接著說道:“不過既然來了,那勢必是要去看看的,治病救人乃是本分,貧道也希望能夠治愈長孫皇後。”</p>
“總之多謝孫神醫了。”長樂再次道謝,於是幾人立刻齊聲去見長孫皇後,通報的人進去,很快李二就親自迎了出來,從這也可以看出李二的確是很為長孫皇後擔憂,對孫思邈也很是重視。</p>
些許日子未見,長孫皇後已經是臥病在床,整個人都好像虛脫了一樣,連坐起身子都得長樂扶著,李二的表情愁雲慘霧,有些欣慰的跟張素和李恪說道:“你們兩個有心了。”</p>
沒花幾分鍾,孫思邈已經診斷完畢,沒等開口問他已經衝著李二搖了搖頭,說道:“陛下,皇後的病情早日被耽擱得太久,現在已經完全惡化,貧道實在無能為力,隻能開一副藥方以作調養,不過效果不大。”</p>
孫思邈一副欲言又止的為難表情,顯然還是話要說又有顧忌,長孫皇後強笑了一下,說道:“這怪不了孫神醫,我自己身體什麽樣自己也清楚,有什麽話不妨直說。”</p>
李二也沒有反對,孫思邈就說道:“這……罷了,皇後既然這麽豁達,那頻道也就直言吧。據貧道的診斷,皇後的病情已經徹底惡化,大概已經隻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p>
“什麽?”李二一聽忍不住跳了起來,長樂也是臉色蒼白,反而是長孫皇後還保持著笑容,艱難的說道:“陛下,這是你我之前都與預料,孫神醫不過是證實了而已,生死本來就是不由自己做主的,你現在又何須如此失態。”</p>
“觀音婢,二哥離不開你呐。”李二走過去坐在床沿,拉著長孫皇後的手又道:“孫道長,你有神醫之名,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p>
“陛下,貧道真的無能為力。”孫思邈也怕被李二怪罪,表情上雖然有些愧疚,但那隻是因為治不好病人而引起的,麵對李二依舊很是淡然。</p>
長孫皇後又說道:“陛下,孫神醫醫術高明是必然的,可他也不是神仙,哪能讓人起死回生。長樂,你跟恪兒還有張素先退下吧,我跟你爹有些話要說。”</p>
此時長樂渾渾噩噩的,沒有多說就請辭離開,看她這樣子張素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默默走出一段路才道:“長樂,這段時間你就多陪陪你娘吧,商會的事情交給武約就好了。”</p>
張素跟長孫皇後的接觸不多,得知長孫皇後快要離世心情還是有些不好受,也許這是因為僅有的一些接觸皇後都對他不錯,也可能是因為長樂和豫章的原因,總之他自己都搞不清楚,隻是覺得心情煩悶。</p>
原本的曆史中,長孫皇後的早逝對整個大唐都刻影響重大,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李承乾和李泰的兄弟之爭,沒了她這個做娘的壓製這兩兄弟鬥起來可是肆無忌憚,李承乾也是越來越荒唐,如果她沒有早逝的話,李承乾也有很大的可能成為一個明君。</p>
長樂和豫章天天守在皇宮之中,連李秀妍也都回去了,張素不過是偶爾能聽到一些不妙的消息。離孫思邈的診斷不到一個月,他們的球館快要竣工的時候的時候,宮裏傳來了最後的消息,長孫皇後過逝了。</p>
“終於還是到這一天了麽。”坐下後院裏麵喝著茶張素還是忍不出長歎一聲,小玉就說道:“少爺,你要不要進攻去安慰一下長樂公主和豫章公主?”</p>
“我倒是想,不過現在應該根本就見不到他們的人吧?”張素揉了揉腦門,大天朝是禮儀之邦,在這年頭這可不是喊喊就過的口號的,比起後世的名存實亡,這年頭任何事情的禮儀習俗都是莊重而複雜的。</p>
長孫皇後的喪禮到底要怎麽舉辦張素不知道,但此時長樂個豫章應該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他又不是皇室的人,uu看書 ww.ukashu 根本沒有資格參與進去,所以說在長孫皇後下葬之前,估計都見不到長樂和豫章,想安慰一下她們自然也就不可能。</p>
舉國哀悼,整個長安城都籠罩在了哀傷的氣氛中,連氣氛都變了。張素每天也就是每天回家喝喝茶,晚上老老實實的回無漏寺睡覺,李二正傷心難過的時候他可不敢往槍口上撞,要是一不小心被當成發泄對象那可就杯具了。</p>
長孫皇後不僅豁達,逝世之前依舊在為大唐為李二著想,後世資料中有詳細闡述她的留言,除了要求李二以後不要聽信讒言之外,還特別要求減省畋獵和營建,不要厚葬。</p>
按照長孫皇後的遺言,李二將其葬在了九嵕山,鑿石窟定名昭陵,並且言明以後掛掉也要葬在昭陵跟長孫皇後合葬,於是昭陵地宮也開始了大規模的修建。</p>
“文德皇後,這個諡號對長孫皇後來說實在太貼切了。”很多人聽說李二給長孫皇後加諡之後都這樣感慨,張素聽了也是心有同感。</p>
漫長的喪禮結束,李二卻在昭陵(元宮)外修建了起舍,讓人住在裏麵如果侍奉活人一樣侍奉長孫皇後,張素聽了之後也不知道該讚歎李二好還是該覺得好笑,貌似後世有本小說的男主角就是從元宮守衛開始的。</p>
除此之外,李二還在皇宮內建立了樓台,每日登台眺望昭陵,這說明李二對長孫皇後的感情的確非同一般,但這種行為卻也是違背禮教傳統。張素正亂七八糟想著的會後,皇宮裏麵來人傳旨,宣他明日進宮。</p>
天色尚早,孫思邈直接就站起來道:“道友、吳王殿下,那貧道現在就隨你們去問診吧。”</p>
張素跟李恪自然是樂得如此,也沒僑情,告別了袁天罡和李淳風後直接帶著孫思邈進了皇宮找長樂,之前她並不知道張素去找孫思邈來給她看病的事情,看到人一個道士跟著進來很是疑惑,狐疑的問道:“三哥,這位道長是?”</p>
李恪就說道:“長樂,這位道長就是名滿天下的孫思邈孫神醫,張素因為不放心的你的氣疾,所以專門請孫神醫來給你看病的。”</p>
“我都跟你說沒有事情了,你還費那麽大力氣將孫神醫請來,孫神醫懸壺濟世急人所難,這樣隨便打擾他可不好。”長樂小聲的跟張素說,看似責怪,其實心裏是滿滿的感動,能被心上上掛念哪個女孩子會感覺不幸福。</p>
“見過公主殿下。”孫思邈打了個招呼,然後才說道:“治病救人乃是貧道的本分,公主不須如此,戒色道友也是出於擔心而已。”</p>
“那麽就麻煩孫神醫了。”客套幾句之後長樂也不推卻,坐下接受孫思邈的望聞問切,一連串問診才剛剛結束,張素一句迫不及待的問道:“道長,長樂的病情到底如何?”</p>
張素這樣子讓長樂又好氣又好笑,白了他一眼說道:“你急什麽,讓孫神醫先休息一下再慢慢說也不遲。”</p>
召喚丫鬟給幾人倒上茶,孫思邈笑笑說道:“公主和戒色道友感情深厚,陛下將戒色道友阪依佛門卻也成就了一番美談,畢將為人津津樂道也。”</p>
貌似跑題了吧,這時候說這些幹嘛?張素很是無語,長樂雖然有些不好意思,卻是落落大方的說道:“讓孫神醫見笑了。”</p>
孫思邈笑了笑,沒在繼續歪樓,轉而說起了病情,道:“公主的氣疾乃是肺氣虛弱,之前想必是宮中的太醫已經診斷過,長時間的調理下來已無大礙。這病從胎腹中帶來,要完全治愈實在困難,以後注意一下飲食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諸位盡可放心。”</p>
肺氣虛弱倒是是怎麽回事不太了解,總之就是肺部有病了,五髒六腑有病都不能吃辛辣的東西,這個張素還是知道一些的,孫思邈這麽一說他也完全放心了下來,注意飲食對長樂來說也不是什麽折磨人的事情。</p>
張素做出來的川菜是以茱萸等為調料,並沒有辣椒那麽辣,偶爾吃一點應該沒什麽關係。平時可以多吃豬肘之類,加上寫紅棗枸杞更有潤肺的作用,想到這些他心裏就有底了。</p>
長樂看了張素一眼,表情上的意思就是“看,我都說了沒事吧”,然後才轉而跟孫思邈說道:“勞煩孫神醫了,長樂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望孫神醫務必答應。”</p>
“如果公主殿下說的是去給皇後看病的話,戒色道友和吳王之前就已經說過了。”孫思邈又笑了兩聲,長樂就說道:“正是如此,我娘已經病入膏肓,宮中的太醫束手無策,我父皇為此每天也是憂心忡忡,還請孫神醫施以援手。”</p>
比起自己,長樂還是更擔心長孫皇後一些,孫思邈卻是歎了一口氣說道:“公主殿下,你跟長孫皇後的病情是一樣的,從你身上已經可以看出些許端倪,如果是病入膏肓的話貧道也是無能為力。”</p>
長樂的臉色暗淡了下去,孫思邈又接著說道:“不過既然來了,那勢必是要去看看的,治病救人乃是本分,貧道也希望能夠治愈長孫皇後。”</p>
“總之多謝孫神醫了。”長樂再次道謝,於是幾人立刻齊聲去見長孫皇後,通報的人進去,很快李二就親自迎了出來,從這也可以看出李二的確是很為長孫皇後擔憂,對孫思邈也很是重視。</p>
些許日子未見,長孫皇後已經是臥病在床,整個人都好像虛脫了一樣,連坐起身子都得長樂扶著,李二的表情愁雲慘霧,有些欣慰的跟張素和李恪說道:“你們兩個有心了。”</p>
沒花幾分鍾,孫思邈已經診斷完畢,沒等開口問他已經衝著李二搖了搖頭,說道:“陛下,皇後的病情早日被耽擱得太久,現在已經完全惡化,貧道實在無能為力,隻能開一副藥方以作調養,不過效果不大。”</p>
孫思邈一副欲言又止的為難表情,顯然還是話要說又有顧忌,長孫皇後強笑了一下,說道:“這怪不了孫神醫,我自己身體什麽樣自己也清楚,有什麽話不妨直說。”</p>
李二也沒有反對,孫思邈就說道:“這……罷了,皇後既然這麽豁達,那頻道也就直言吧。據貧道的診斷,皇後的病情已經徹底惡化,大概已經隻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p>
“什麽?”李二一聽忍不住跳了起來,長樂也是臉色蒼白,反而是長孫皇後還保持著笑容,艱難的說道:“陛下,這是你我之前都與預料,孫神醫不過是證實了而已,生死本來就是不由自己做主的,你現在又何須如此失態。”</p>
“觀音婢,二哥離不開你呐。”李二走過去坐在床沿,拉著長孫皇後的手又道:“孫道長,你有神醫之名,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p>
“陛下,貧道真的無能為力。”孫思邈也怕被李二怪罪,表情上雖然有些愧疚,但那隻是因為治不好病人而引起的,麵對李二依舊很是淡然。</p>
長孫皇後又說道:“陛下,孫神醫醫術高明是必然的,可他也不是神仙,哪能讓人起死回生。長樂,你跟恪兒還有張素先退下吧,我跟你爹有些話要說。”</p>
此時長樂渾渾噩噩的,沒有多說就請辭離開,看她這樣子張素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默默走出一段路才道:“長樂,這段時間你就多陪陪你娘吧,商會的事情交給武約就好了。”</p>
張素跟長孫皇後的接觸不多,得知長孫皇後快要離世心情還是有些不好受,也許這是因為僅有的一些接觸皇後都對他不錯,也可能是因為長樂和豫章的原因,總之他自己都搞不清楚,隻是覺得心情煩悶。</p>
原本的曆史中,長孫皇後的早逝對整個大唐都刻影響重大,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李承乾和李泰的兄弟之爭,沒了她這個做娘的壓製這兩兄弟鬥起來可是肆無忌憚,李承乾也是越來越荒唐,如果她沒有早逝的話,李承乾也有很大的可能成為一個明君。</p>
長樂和豫章天天守在皇宮之中,連李秀妍也都回去了,張素不過是偶爾能聽到一些不妙的消息。離孫思邈的診斷不到一個月,他們的球館快要竣工的時候的時候,宮裏傳來了最後的消息,長孫皇後過逝了。</p>
“終於還是到這一天了麽。”坐下後院裏麵喝著茶張素還是忍不出長歎一聲,小玉就說道:“少爺,你要不要進攻去安慰一下長樂公主和豫章公主?”</p>
“我倒是想,不過現在應該根本就見不到他們的人吧?”張素揉了揉腦門,大天朝是禮儀之邦,在這年頭這可不是喊喊就過的口號的,比起後世的名存實亡,這年頭任何事情的禮儀習俗都是莊重而複雜的。</p>
長孫皇後的喪禮到底要怎麽舉辦張素不知道,但此時長樂個豫章應該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他又不是皇室的人,uu看書 ww.ukashu 根本沒有資格參與進去,所以說在長孫皇後下葬之前,估計都見不到長樂和豫章,想安慰一下她們自然也就不可能。</p>
舉國哀悼,整個長安城都籠罩在了哀傷的氣氛中,連氣氛都變了。張素每天也就是每天回家喝喝茶,晚上老老實實的回無漏寺睡覺,李二正傷心難過的時候他可不敢往槍口上撞,要是一不小心被當成發泄對象那可就杯具了。</p>
長孫皇後不僅豁達,逝世之前依舊在為大唐為李二著想,後世資料中有詳細闡述她的留言,除了要求李二以後不要聽信讒言之外,還特別要求減省畋獵和營建,不要厚葬。</p>
按照長孫皇後的遺言,李二將其葬在了九嵕山,鑿石窟定名昭陵,並且言明以後掛掉也要葬在昭陵跟長孫皇後合葬,於是昭陵地宮也開始了大規模的修建。</p>
“文德皇後,這個諡號對長孫皇後來說實在太貼切了。”很多人聽說李二給長孫皇後加諡之後都這樣感慨,張素聽了也是心有同感。</p>
漫長的喪禮結束,李二卻在昭陵(元宮)外修建了起舍,讓人住在裏麵如果侍奉活人一樣侍奉長孫皇後,張素聽了之後也不知道該讚歎李二好還是該覺得好笑,貌似後世有本小說的男主角就是從元宮守衛開始的。</p>
除此之外,李二還在皇宮內建立了樓台,每日登台眺望昭陵,這說明李二對長孫皇後的感情的確非同一般,但這種行為卻也是違背禮教傳統。張素正亂七八糟想著的會後,皇宮裏麵來人傳旨,宣他明日進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