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建立私學23事
我的大唐生活不可能那麽無聊 作者:自戀中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立軍事學院的同時,張素還在前麵不遠處圈出地來建紀念碑和烈士墓園,如果用水泥鋪好路的話大大可以節省從長安城到此的時間,並不影響人們前來奠祭,而且就在軍事學院的對麵不遠處,意義非凡。</p>
這完全是張素私自決定的,因為還不敢去見李二,所以也沒有去通報,不過倒也不擔心被罵,他之前就有過提議,李二也很動心,這算是給他一個驚喜。</p>
設計這種事情張素還真不擅長,無非就是將後世的建築外形幫過來而已,而且他到現在用毛筆無論是畫是寫都還歪歪扭扭的,別人拿去還得返工再畫一遍才行。</p>
李二貌似對建造學院很是急切,將吐穀渾的數千戰俘全部拉了過來做勞役,人手充足之下張素幹脆學院、紀念碑和修路一起來,大大的節省了時間。</p>
忙活了將近一個月後學院的事情終於給以甩手,偶爾去查看一下就可以,然後就是商會的重頭戲,建立私學。</p>
“……因此,建立私學是必須的。我提議,私學就命名為聯眾希望學館。”</p>
聯眾商會的一眾股東又匯聚到了醉仙樓,李秀妍依舊友情參與聽張素長篇大論,雖然要建私學的事情大夥早就知道了,也沒人有意見,不過張素還是講了一下原因。</p>
“建立私學我們沒有意見,不過為什麽要叫這樣一個名字?”說話的程懷默,這家夥終於有些進步了,以前每次開會除了喝酒之外就是什麽都不管,更不過問。</p>
“老程,你居然也開始關心這些問題了啊?這可不像是你的風格”李業翎也感到意外。</p>
程懷默嘿嘿一笑,說道:“反正老程我再怎麽說,素哥兒也不可能不說這些事,不如隨便找個問題問問,也算是增加一點對商會的責任心嘛。”</p>
他這一說所有人都哄笑了起來,張素嘴角抽了抽,很想將這貨給踢出去,鬱悶的說道:“老程,你以後還是保持沉默吧。”</p>
“聯眾希望學館,聯眾不用說,就是我們商會的名義,因為是我們商會出資建立的,冠個名也無可厚非,以後你們有錢花不完想自己建立的話,也可以叫某某某希望學館。”</p>
“這樣做不但可以替我們商會討個好名聲,而且也有推廣的作用。希望代表這是一種公益活動,也可以理解成是帶給貧苦人家孩子希望的意思。”</p>
商會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是張素搗鼓出來,也都是他進行命名的,雖然每次命名都有些惡趣味,不過李恪他們也沒意見。</p>
怕張素又不著邊際的亂扯,尉遲寶慶就說道:“素哥兒,建立私學的事情大家都沒有意見,你還是具體說說該怎麽建吧。”</p>
張素也正要說這個,就道:“之前我讓長樂公主做了些調查,我們長安城要比其他地方繁華,所以官學之外私學其實也不少,很多家庭也樂意送子女上私學,當然還有很多因為條件不好的人家的子女上不起學,我們要麵向的就是這些人。”</p>
其實現在要普及教育還是很麻煩,強製必須讓每個人都來上學必定是不行的,很多人不僅是因為沒錢,也對知識不看重,比如說種田的農民,他們就不認為認字會有什麽作用。</p>
學校建好之後要怎麽運轉同樣也是問題,如果收費,可那些本來就是因為沒錢沒法讓孩子去上學的,收費之後他們還會願意麽?完全免費可是一筆龐大的開支,而且搞不好會有人渾水摸魚。</p>
張素可不是來通知李恪他們執行的,而是召集起來進行商議,將這個問題拋出來皺所有人也都感到了頭疼,長樂說道:“我們商會現在的收益雖然很客觀,不過私學在整個大唐建立的話,這樣龐大的開支真的也是個問題。”</p>
現在衛生紙造紙作坊也已經準備在各處建立,加上玻璃鏡子掛鍾等等都是走俏的東西,早已經遠銷到了世界各地,用日進鬥金來形容都遠遠不夠。</p>
雖然如此,但大唐現在已經五千多萬人,私學全麵建好至少得有數百萬的學員,每人頭上支出一貫就相當於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了,更何況吃喝拉撒都要管,一貫錢怎麽可能夠,聯眾商會收入太多也頂不住。</p>
李恪想了想,說道:“我們商會本來就有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所以書本這些免費提供負擔倒是不大,按照素哥兒的規劃,主要的開支還是吃和住的問題。”</p>
張素完全是按照後世的學校來進行規劃的,宿舍和食堂自然是其中之一,這時候李芷就說道:“張家哥哥,為什麽一定要提供吃住?讓現在也沒有哪個學館這樣做啊,讓學員回去家裏吃飯睡覺不就可以了?”</p>
“如果是遠地方來的,不可能會有時間回去。”張素解釋一句,豫章就插嘴說道:“我們的學館又不是隻建一個,要讓長安城所有人都有書可念都需要好幾個才行,讓生員選擇距離近的不就可以了。”</p>
“呃,你這麽說提醒我了,之前是我搞混了。”</p>
張素不好意思的抓抓頭,因為後世的教育已經很成熟,他一直在考慮教授專業的事情,把所有的都給混在一起考慮了,所有老想著為遠方來的學生提供住宿和食物。</p>
“再細說一下我的構想吧。”張素就說道:“我想將學館劃分為兩個部分,或者該說是階段吧。第一階段從六到十二歲,主要是進行啟蒙教育,就是讓孩子認字和一些簡單算學、尊老愛幼等等常識。”</p>
這個說法新奇,李恪他們都聚精會神的聽著,張素就接著說道:“這個階段就稱之為小學好了,小學館我們不止要在城市建造,鄉下農村地方也必不可少。然後在每個城市都建立中學館,中學采取四年學製,也就是差不多十二入學,十六歲完成中學學業。”</p>
“所教授的知識也可以在這個階段細化一下,讓生員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如果喜歡軍事,那麽就可以在中學畢業之後參加軍事學院的錄取考試,除了軍事學院之外,還可以考入國子監。”</p>
雖然為了避免士族的集體反彈,李二不好大規模的支持,不過比較是一國之君,不可能完全遷就士族,該壓的時候是要壓的,所以這些並不是問題。而且這本來就是為了培養寒門士子,以慢慢瓦解士族。</p>
唐朝的國子監包含了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雖然比起後世來專業少得可伶,不過卻也是教授專門技術的。唯一的一點,這些唐朝的大學跟資蔭(父祖官爵)身份掛鉤,李二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規矩。</p>
國子監入學的年齡是十四到十九歲,中學畢業之後年齡正好,如果沒有考取而心有不甘的話,還可以多讀上幾年再考。</p>
本來張素還想進行專業培訓的,大學不說至少搞個類似中專的,隻是短時間內根本辦不到,不說別的,就算找個老師都是問題,比如如果教授管理學,要上哪去找個管理學老師?</p>
李秀妍揉揉腦門,歎了一口氣說道:“張素,我知道你心懷天下,不過這攤子也鋪得太大了一些,隻是聽聽說說都足夠讓人震驚了。”</p>
“教育是百年大計,我也沒想一蹴而就。”對此張素還是知道得很清楚的,u看書 ww.ukanhu. 接著說道:“隻靠我們的話別說一百年了,幾百年估計都搞不定,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隻是在長安城先建立兩所小學館,一所中學管就好。”</p>
張素雖然這麽說,不過李業翎還是有些遲疑,皺皺眉說道:“素哥兒,長公主沒有說錯,這事情實在太大了一些,我們正能做得好?”</p>
“我倒是覺得素哥兒的的奢想很好。”長樂這麽一說所有人的眼光都看著她,她就接著說道:“別這樣看我,我這麽說可不是因為私人感情。”</p>
白了所有人一眼,長樂接著說道:“首先,其中小學館是最重要的,我父皇怎麽想你們也都清楚了,所以我們要支出的主要在這裏,不過也可以調整一下收費的問題。我想的是,實在是貧困的人家可以免費,年收入到達一定程度的就需要繳納相應的費用。”</p>
張素聽得眼睛一亮,說道:“這個想法好,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渾水摸魚的情況出現了。小學的吃住都不需要提供,主要支出就是老夫子的月例等一些市場開支,對我們來說倒也不難承受。”</p>
如果不是整個大唐範圍,聯眾商會支撐起小學館來說倒是不難,再說這種事情李二也不好意思完全拋給聯眾商會不是。隻要讓李二看到其中的好處,絕對會加大力度去支持,張素要做的隻是開個路而已。</p>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急不來的,隻要在長安城做得好,其他地方的李二就會自己想辦法了,以現在商會的收入,支撐起長安城的教育完全不是問題。</p>
這完全是張素私自決定的,因為還不敢去見李二,所以也沒有去通報,不過倒也不擔心被罵,他之前就有過提議,李二也很動心,這算是給他一個驚喜。</p>
設計這種事情張素還真不擅長,無非就是將後世的建築外形幫過來而已,而且他到現在用毛筆無論是畫是寫都還歪歪扭扭的,別人拿去還得返工再畫一遍才行。</p>
李二貌似對建造學院很是急切,將吐穀渾的數千戰俘全部拉了過來做勞役,人手充足之下張素幹脆學院、紀念碑和修路一起來,大大的節省了時間。</p>
忙活了將近一個月後學院的事情終於給以甩手,偶爾去查看一下就可以,然後就是商會的重頭戲,建立私學。</p>
“……因此,建立私學是必須的。我提議,私學就命名為聯眾希望學館。”</p>
聯眾商會的一眾股東又匯聚到了醉仙樓,李秀妍依舊友情參與聽張素長篇大論,雖然要建私學的事情大夥早就知道了,也沒人有意見,不過張素還是講了一下原因。</p>
“建立私學我們沒有意見,不過為什麽要叫這樣一個名字?”說話的程懷默,這家夥終於有些進步了,以前每次開會除了喝酒之外就是什麽都不管,更不過問。</p>
“老程,你居然也開始關心這些問題了啊?這可不像是你的風格”李業翎也感到意外。</p>
程懷默嘿嘿一笑,說道:“反正老程我再怎麽說,素哥兒也不可能不說這些事,不如隨便找個問題問問,也算是增加一點對商會的責任心嘛。”</p>
他這一說所有人都哄笑了起來,張素嘴角抽了抽,很想將這貨給踢出去,鬱悶的說道:“老程,你以後還是保持沉默吧。”</p>
“聯眾希望學館,聯眾不用說,就是我們商會的名義,因為是我們商會出資建立的,冠個名也無可厚非,以後你們有錢花不完想自己建立的話,也可以叫某某某希望學館。”</p>
“這樣做不但可以替我們商會討個好名聲,而且也有推廣的作用。希望代表這是一種公益活動,也可以理解成是帶給貧苦人家孩子希望的意思。”</p>
商會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是張素搗鼓出來,也都是他進行命名的,雖然每次命名都有些惡趣味,不過李恪他們也沒意見。</p>
怕張素又不著邊際的亂扯,尉遲寶慶就說道:“素哥兒,建立私學的事情大家都沒有意見,你還是具體說說該怎麽建吧。”</p>
張素也正要說這個,就道:“之前我讓長樂公主做了些調查,我們長安城要比其他地方繁華,所以官學之外私學其實也不少,很多家庭也樂意送子女上私學,當然還有很多因為條件不好的人家的子女上不起學,我們要麵向的就是這些人。”</p>
其實現在要普及教育還是很麻煩,強製必須讓每個人都來上學必定是不行的,很多人不僅是因為沒錢,也對知識不看重,比如說種田的農民,他們就不認為認字會有什麽作用。</p>
學校建好之後要怎麽運轉同樣也是問題,如果收費,可那些本來就是因為沒錢沒法讓孩子去上學的,收費之後他們還會願意麽?完全免費可是一筆龐大的開支,而且搞不好會有人渾水摸魚。</p>
張素可不是來通知李恪他們執行的,而是召集起來進行商議,將這個問題拋出來皺所有人也都感到了頭疼,長樂說道:“我們商會現在的收益雖然很客觀,不過私學在整個大唐建立的話,這樣龐大的開支真的也是個問題。”</p>
現在衛生紙造紙作坊也已經準備在各處建立,加上玻璃鏡子掛鍾等等都是走俏的東西,早已經遠銷到了世界各地,用日進鬥金來形容都遠遠不夠。</p>
雖然如此,但大唐現在已經五千多萬人,私學全麵建好至少得有數百萬的學員,每人頭上支出一貫就相當於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了,更何況吃喝拉撒都要管,一貫錢怎麽可能夠,聯眾商會收入太多也頂不住。</p>
李恪想了想,說道:“我們商會本來就有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所以書本這些免費提供負擔倒是不大,按照素哥兒的規劃,主要的開支還是吃和住的問題。”</p>
張素完全是按照後世的學校來進行規劃的,宿舍和食堂自然是其中之一,這時候李芷就說道:“張家哥哥,為什麽一定要提供吃住?讓現在也沒有哪個學館這樣做啊,讓學員回去家裏吃飯睡覺不就可以了?”</p>
“如果是遠地方來的,不可能會有時間回去。”張素解釋一句,豫章就插嘴說道:“我們的學館又不是隻建一個,要讓長安城所有人都有書可念都需要好幾個才行,讓生員選擇距離近的不就可以了。”</p>
“呃,你這麽說提醒我了,之前是我搞混了。”</p>
張素不好意思的抓抓頭,因為後世的教育已經很成熟,他一直在考慮教授專業的事情,把所有的都給混在一起考慮了,所有老想著為遠方來的學生提供住宿和食物。</p>
“再細說一下我的構想吧。”張素就說道:“我想將學館劃分為兩個部分,或者該說是階段吧。第一階段從六到十二歲,主要是進行啟蒙教育,就是讓孩子認字和一些簡單算學、尊老愛幼等等常識。”</p>
這個說法新奇,李恪他們都聚精會神的聽著,張素就接著說道:“這個階段就稱之為小學好了,小學館我們不止要在城市建造,鄉下農村地方也必不可少。然後在每個城市都建立中學館,中學采取四年學製,也就是差不多十二入學,十六歲完成中學學業。”</p>
“所教授的知識也可以在這個階段細化一下,讓生員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如果喜歡軍事,那麽就可以在中學畢業之後參加軍事學院的錄取考試,除了軍事學院之外,還可以考入國子監。”</p>
雖然為了避免士族的集體反彈,李二不好大規模的支持,不過比較是一國之君,不可能完全遷就士族,該壓的時候是要壓的,所以這些並不是問題。而且這本來就是為了培養寒門士子,以慢慢瓦解士族。</p>
唐朝的國子監包含了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雖然比起後世來專業少得可伶,不過卻也是教授專門技術的。唯一的一點,這些唐朝的大學跟資蔭(父祖官爵)身份掛鉤,李二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規矩。</p>
國子監入學的年齡是十四到十九歲,中學畢業之後年齡正好,如果沒有考取而心有不甘的話,還可以多讀上幾年再考。</p>
本來張素還想進行專業培訓的,大學不說至少搞個類似中專的,隻是短時間內根本辦不到,不說別的,就算找個老師都是問題,比如如果教授管理學,要上哪去找個管理學老師?</p>
李秀妍揉揉腦門,歎了一口氣說道:“張素,我知道你心懷天下,不過這攤子也鋪得太大了一些,隻是聽聽說說都足夠讓人震驚了。”</p>
“教育是百年大計,我也沒想一蹴而就。”對此張素還是知道得很清楚的,u看書 ww.ukanhu. 接著說道:“隻靠我們的話別說一百年了,幾百年估計都搞不定,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隻是在長安城先建立兩所小學館,一所中學管就好。”</p>
張素雖然這麽說,不過李業翎還是有些遲疑,皺皺眉說道:“素哥兒,長公主沒有說錯,這事情實在太大了一些,我們正能做得好?”</p>
“我倒是覺得素哥兒的的奢想很好。”長樂這麽一說所有人的眼光都看著她,她就接著說道:“別這樣看我,我這麽說可不是因為私人感情。”</p>
白了所有人一眼,長樂接著說道:“首先,其中小學館是最重要的,我父皇怎麽想你們也都清楚了,所以我們要支出的主要在這裏,不過也可以調整一下收費的問題。我想的是,實在是貧困的人家可以免費,年收入到達一定程度的就需要繳納相應的費用。”</p>
張素聽得眼睛一亮,說道:“這個想法好,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渾水摸魚的情況出現了。小學的吃住都不需要提供,主要支出就是老夫子的月例等一些市場開支,對我們來說倒也不難承受。”</p>
如果不是整個大唐範圍,聯眾商會支撐起小學館來說倒是不難,再說這種事情李二也不好意思完全拋給聯眾商會不是。隻要讓李二看到其中的好處,絕對會加大力度去支持,張素要做的隻是開個路而已。</p>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急不來的,隻要在長安城做得好,其他地方的李二就會自己想辦法了,以現在商會的收入,支撐起長安城的教育完全不是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