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電子設備收集著人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潛伏的英雄們,靠著機器的神奇預測能力阻止罪案的發生。
機器的運算神乎其技,卻偏偏無法明確告訴主角們,身份證號碼所標誌的這個人是受害者還是罪犯,這個設定使得每個故事充滿懸念,各種反轉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大數據, 機器學習,數據科學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的使用前所未有的數據,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夢工廠的編劇天團很討巧地把這些深刻的問題有機地融入了劇情的發展中,讓人們看主角們開掛般在魔都上天入地的同時思考這些更加深刻的問題,讓這些問題對那些不了解技術或者大數據的普通人更有代入感。
雙男主遊走於警方與犯罪之間, 眾多支線匯總,信息量大, 多線敘事卻能做到不亂手腳,節奏明快剪輯利落,每一分鍾都讓人屏息凝神,簡直太陳景行了。
雖然陳景行隻掛了個‘劇本創意’的名頭,但我相信他一定也深度參與了編劇。
更難能可貴的是,到目前為止的前十二集看下來每一集都有驚喜,每一集都在述說著人性的故事,張力十足,在城市裏行俠仗義的兩人,沒有豔遇,沒有糾纏不清的戀愛線,就算念舊, 也割舍了對過往的懷念,用一種樸實卻堅定的行動守護著老百姓。
機器在他們手上發揮出了最大的作用,拯救,而非控製——這是方奇的理念, 他也堅決地貫徹了這個理念。
我在第七集播出後的視頻中說過《疑犯追蹤》‘漸入佳境’, 而看完第十二集, 我隻能說《疑犯追蹤》在我看來已經超過了《信號》,起碼從格局而言,相比起苦大仇深的信號三人組,《疑犯》所探討的命題要宏大而嚴肅的多。
很難想象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機器被設計出來,它對人類會是怎樣的態度,與其說《疑犯追蹤》中的機器是陳景行對未來的預言,不如說《疑犯追蹤》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寓言。
陳景行腦洞大開設想出的機器可能並非信息社會的最終形態,但確實是一種從人類視角抽離出去,對社會發展和人性的一種審視。而且這種審視是如此的沉重與悲觀,隻是這一切被掩蓋在輕鬆的基調和刺激的劇情中而已。
我甚至認為《疑犯追蹤》這部劇是陳景行的一個大型思想實驗。”
吳恒激情澎湃的錄完後,重新放了一遍,嗯,沒問題,感情充沛,沒有磕絆,看來明天可以按時更新視頻了,素材早就剪好了,畢竟《疑犯追蹤》不是正在上映的電影,而是網播劇,有大把的內容可以剪。
《疑犯追蹤》播出到現在他馬上要更新關於這部劇的第四個視頻了,而到目前為止這部劇的播放進度才過半而已。
不是他就非要揪著這一部劇恰飯,國產電視劇完全不缺內容素材,就像同樣正在網台聯播的民國諜戰偶像劇《青鳥》一樣,這部劇他隻在看了前兩集後出了一個吐槽視頻,播放量完全不亞於《疑犯追蹤》的解析視頻。
他之所以沒有繼續吐槽,主要是《青鳥》已經引發了C站up主的吐槽狂歡,爛劇不稀奇,但是大都爛的普普通通,而《青鳥》則是爛出了風格。
吳恒不屑於去參與狂歡,還不如等這部劇全部播放完後再出一期總結性的解讀視頻。
除此之外就是《疑犯追蹤》一步步能量升級讓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這部劇中,就像是川劇變臉一般,每隔幾集都有一個高能或者神轉折劇情出現,讓他按捺不住的想要激情安利。
吳恒真的太愛這部劇了,每一期視頻對於《疑犯追蹤》的評價都在提高,到了這一個視頻,他已經完全放棄了假裝中立客觀的努力了,直接放開了吹了。
他已經不怕別人叫他“C站/全網第一夢吹”了,其實從他做up主以來到現在大概經曆了三段心路曆程。
剛開始就是靠解讀陳景行的電影出名的,那時他對夢工廠的影視劇及動畫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也並不排斥自己影迷甚至粉絲的身份。
後麵夢工廠的作品解說完了,沒有影視劇創作者的創作速度能比得上影視類up主的產糧速度,這個時候吳恒又開始解說其他的影視劇,就對“C站第一夢吹”的頭銜感到不舒服了。
爺不是誰的腦殘粉,隻是一個理性客觀鑒賞力水平很高的普通影迷而已,國內外所有的好作品我都愛,不是隻有夢工廠。
但到了現在,他已經漸漸對這個粉絲調侃、反對者嘲諷的“夢吹”名號發自內心的接受了。
憑什麽不能吹呢?他還要光明正大的吹,相比正在芒果衛視給觀眾喂屎的天天買熱搜的《青鳥》,他還嫌對夢工廠吹捧的力度不夠大呢。
其實在《疑犯追蹤》播出前他心裏對夢工廠的科幻作品是稍有厭倦的,從電影版《信號》到劇版《信號》,再到《海市蜃樓》和《你的名字》,甚至到《源代碼》。
他承認夢工廠把時空概念確實玩出了花,同樣的科幻概念但每部作品都能拍出新意,但他也確實產生了一些免疫,從《彗星》的平行世界,到《信號》的穿越時空,剛開始接觸時空概念科幻片的驚歎和新鮮感已經慢慢褪去。
時空概念這個高大上的科幻設定已經在短短兩三年內被陳景行,被夢工廠玩的不說爛大街,起碼也是司空見慣了。
其他影視公司和網絡平台也有跟風拍攝一些時空類的影視劇,遺憾的是除了出了不少垃圾之外,並沒有留下什麽精品,時空題材的科幻作品的劇本創作難度實在不低,並不容易跟風。
尤其是《疑犯追蹤》的預告片讓他搖身一變成了《源代碼》的衍生劇,《源代碼》其實說是記憶回檔,但究其科幻設定實質就是時間循環和平行宇宙,仍舊是時空類的科幻概念。
吳恒帶著稍有倦怠心理的觀劇預期也因此獲得了驚喜,沒有能跨時空交流的工具,也沒有時間循環,夢工廠這次給出了新的東西。
到了第七集“機器”橫空出世,吳恒再次獲得了久違的驚豔,這個科幻設定在他看來完全不弱於什麽平行世界或者時空穿越,既現實又魔幻,既驚悚又宏大。
正在他瀏覽著自己的主頁,看看今天增加了多少粉絲之時,突然閃出了一條動態,他關注的夢工廠的官方賬號發布了一個視頻。
“《矩陣》概念預告片——機器狗”
吳恒挑了挑眉,這是《矩陣》發布的第二支所謂的概念預告片了,他知道《矩陣》是陳景行繼《地心引力》後的新片,早已宣布定檔國慶檔期。
他在為陳景行的高產而驚歎之餘——陳景行從《源代碼》開始拍攝的就都是上億的大製作了,一個導演一年內能夠有兩部大製作電影相繼上映絕對是罕見的,這說明導演一定處於旺盛的創作期——但卻沒有生出太多的期待。
仿佛是《地心引力》太過耀眼,達到的高度太高了,吳恒心中有一種詭異的“不應期”,因為製作成本遠低於《地心引力》,同時也沒有透露更多的科幻設定,隻有所謂的“新功夫片”被媒體翻來覆去的炒。
這讓吳恒很難在《地心引力》後對陳景行的神秘新片產生太高的期待值,並非他認為《矩陣》可能不好看,而是《地心引力》太完美了,觀影體驗太過震撼,已經提高了他的閾值,即便那個人是陳景行,吳恒也很難相信《矩陣》能比《地心引力》更好。
他甚至都難以想象會有觀影體驗比《地心引力》更高能的電影,那得是什麽樣的?
《地心引力》在他看來已經把IMAX和3D發揮到極致了,就是純粹而極致的感官享受,粗暴的直接把人拽入夢中,根本不給你三心二意的機會,這種震撼很難用創意或複雜的故事來彌補。
因為燒腦的故事還要動用腦細胞才能帶來爽感,而《地心引力》就是把震撼直接通過眼睛和耳朵灌輸給你,不需要你思考,隻要你耳朵和眼睛正常就會被它所“劫持”。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飯團探書</a>
而《矩陣》的製作成本顯然在視覺奇觀上不可能跟《地心引力》相比,八成又回到陳景行過往擅長的《源代碼》或《信號》這樣的靠新穎的科幻創意推動的故事片。
就算能達到《源代碼》的完成度,也很難帶給吳恒媲美《地心引力》的享受了,在巨幕廳第一次看《地心引力》的感受已經深深印刻在他的靈魂中了,此生難忘。
而讓《地心引力》的震撼體驗還未消散的吳恒又對一部電影生出強烈好奇心就源於一周前夢工廠放出的《矩陣》第一支概念預告片。
這支預告片竟然是一個動畫短片。
短短十分鍾的動畫短片卻講述了一個感人又震撼的故事。
可吳恒對《矩陣》仍舊沒有任何概念,這個預告片簡直預告了個空氣。
但卻勾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矩陣》到現在快要上映了,除了劇照之外竟然連一絲半點畫麵能動的視頻都沒有,本以為預告片應該能知道這部電影大概講的是什麽,結果還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動畫短片。
這簡直是陳景行最神秘的一部電影了。
而這卻讓吳恒產生了難以控製的探究欲望,夢工廠連續發布的兩支動畫短片仿佛是在給吳恒出一道謎題,想考驗他能不能破解。
一旦破解,就能揭開《矩陣》的神秘麵紗。
機器的運算神乎其技,卻偏偏無法明確告訴主角們,身份證號碼所標誌的這個人是受害者還是罪犯,這個設定使得每個故事充滿懸念,各種反轉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大數據, 機器學習,數據科學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的使用前所未有的數據,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夢工廠的編劇天團很討巧地把這些深刻的問題有機地融入了劇情的發展中,讓人們看主角們開掛般在魔都上天入地的同時思考這些更加深刻的問題,讓這些問題對那些不了解技術或者大數據的普通人更有代入感。
雙男主遊走於警方與犯罪之間, 眾多支線匯總,信息量大, 多線敘事卻能做到不亂手腳,節奏明快剪輯利落,每一分鍾都讓人屏息凝神,簡直太陳景行了。
雖然陳景行隻掛了個‘劇本創意’的名頭,但我相信他一定也深度參與了編劇。
更難能可貴的是,到目前為止的前十二集看下來每一集都有驚喜,每一集都在述說著人性的故事,張力十足,在城市裏行俠仗義的兩人,沒有豔遇,沒有糾纏不清的戀愛線,就算念舊, 也割舍了對過往的懷念,用一種樸實卻堅定的行動守護著老百姓。
機器在他們手上發揮出了最大的作用,拯救,而非控製——這是方奇的理念, 他也堅決地貫徹了這個理念。
我在第七集播出後的視頻中說過《疑犯追蹤》‘漸入佳境’, 而看完第十二集, 我隻能說《疑犯追蹤》在我看來已經超過了《信號》,起碼從格局而言,相比起苦大仇深的信號三人組,《疑犯》所探討的命題要宏大而嚴肅的多。
很難想象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機器被設計出來,它對人類會是怎樣的態度,與其說《疑犯追蹤》中的機器是陳景行對未來的預言,不如說《疑犯追蹤》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寓言。
陳景行腦洞大開設想出的機器可能並非信息社會的最終形態,但確實是一種從人類視角抽離出去,對社會發展和人性的一種審視。而且這種審視是如此的沉重與悲觀,隻是這一切被掩蓋在輕鬆的基調和刺激的劇情中而已。
我甚至認為《疑犯追蹤》這部劇是陳景行的一個大型思想實驗。”
吳恒激情澎湃的錄完後,重新放了一遍,嗯,沒問題,感情充沛,沒有磕絆,看來明天可以按時更新視頻了,素材早就剪好了,畢竟《疑犯追蹤》不是正在上映的電影,而是網播劇,有大把的內容可以剪。
《疑犯追蹤》播出到現在他馬上要更新關於這部劇的第四個視頻了,而到目前為止這部劇的播放進度才過半而已。
不是他就非要揪著這一部劇恰飯,國產電視劇完全不缺內容素材,就像同樣正在網台聯播的民國諜戰偶像劇《青鳥》一樣,這部劇他隻在看了前兩集後出了一個吐槽視頻,播放量完全不亞於《疑犯追蹤》的解析視頻。
他之所以沒有繼續吐槽,主要是《青鳥》已經引發了C站up主的吐槽狂歡,爛劇不稀奇,但是大都爛的普普通通,而《青鳥》則是爛出了風格。
吳恒不屑於去參與狂歡,還不如等這部劇全部播放完後再出一期總結性的解讀視頻。
除此之外就是《疑犯追蹤》一步步能量升級讓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這部劇中,就像是川劇變臉一般,每隔幾集都有一個高能或者神轉折劇情出現,讓他按捺不住的想要激情安利。
吳恒真的太愛這部劇了,每一期視頻對於《疑犯追蹤》的評價都在提高,到了這一個視頻,他已經完全放棄了假裝中立客觀的努力了,直接放開了吹了。
他已經不怕別人叫他“C站/全網第一夢吹”了,其實從他做up主以來到現在大概經曆了三段心路曆程。
剛開始就是靠解讀陳景行的電影出名的,那時他對夢工廠的影視劇及動畫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也並不排斥自己影迷甚至粉絲的身份。
後麵夢工廠的作品解說完了,沒有影視劇創作者的創作速度能比得上影視類up主的產糧速度,這個時候吳恒又開始解說其他的影視劇,就對“C站第一夢吹”的頭銜感到不舒服了。
爺不是誰的腦殘粉,隻是一個理性客觀鑒賞力水平很高的普通影迷而已,國內外所有的好作品我都愛,不是隻有夢工廠。
但到了現在,他已經漸漸對這個粉絲調侃、反對者嘲諷的“夢吹”名號發自內心的接受了。
憑什麽不能吹呢?他還要光明正大的吹,相比正在芒果衛視給觀眾喂屎的天天買熱搜的《青鳥》,他還嫌對夢工廠吹捧的力度不夠大呢。
其實在《疑犯追蹤》播出前他心裏對夢工廠的科幻作品是稍有厭倦的,從電影版《信號》到劇版《信號》,再到《海市蜃樓》和《你的名字》,甚至到《源代碼》。
他承認夢工廠把時空概念確實玩出了花,同樣的科幻概念但每部作品都能拍出新意,但他也確實產生了一些免疫,從《彗星》的平行世界,到《信號》的穿越時空,剛開始接觸時空概念科幻片的驚歎和新鮮感已經慢慢褪去。
時空概念這個高大上的科幻設定已經在短短兩三年內被陳景行,被夢工廠玩的不說爛大街,起碼也是司空見慣了。
其他影視公司和網絡平台也有跟風拍攝一些時空類的影視劇,遺憾的是除了出了不少垃圾之外,並沒有留下什麽精品,時空題材的科幻作品的劇本創作難度實在不低,並不容易跟風。
尤其是《疑犯追蹤》的預告片讓他搖身一變成了《源代碼》的衍生劇,《源代碼》其實說是記憶回檔,但究其科幻設定實質就是時間循環和平行宇宙,仍舊是時空類的科幻概念。
吳恒帶著稍有倦怠心理的觀劇預期也因此獲得了驚喜,沒有能跨時空交流的工具,也沒有時間循環,夢工廠這次給出了新的東西。
到了第七集“機器”橫空出世,吳恒再次獲得了久違的驚豔,這個科幻設定在他看來完全不弱於什麽平行世界或者時空穿越,既現實又魔幻,既驚悚又宏大。
正在他瀏覽著自己的主頁,看看今天增加了多少粉絲之時,突然閃出了一條動態,他關注的夢工廠的官方賬號發布了一個視頻。
“《矩陣》概念預告片——機器狗”
吳恒挑了挑眉,這是《矩陣》發布的第二支所謂的概念預告片了,他知道《矩陣》是陳景行繼《地心引力》後的新片,早已宣布定檔國慶檔期。
他在為陳景行的高產而驚歎之餘——陳景行從《源代碼》開始拍攝的就都是上億的大製作了,一個導演一年內能夠有兩部大製作電影相繼上映絕對是罕見的,這說明導演一定處於旺盛的創作期——但卻沒有生出太多的期待。
仿佛是《地心引力》太過耀眼,達到的高度太高了,吳恒心中有一種詭異的“不應期”,因為製作成本遠低於《地心引力》,同時也沒有透露更多的科幻設定,隻有所謂的“新功夫片”被媒體翻來覆去的炒。
這讓吳恒很難在《地心引力》後對陳景行的神秘新片產生太高的期待值,並非他認為《矩陣》可能不好看,而是《地心引力》太完美了,觀影體驗太過震撼,已經提高了他的閾值,即便那個人是陳景行,吳恒也很難相信《矩陣》能比《地心引力》更好。
他甚至都難以想象會有觀影體驗比《地心引力》更高能的電影,那得是什麽樣的?
《地心引力》在他看來已經把IMAX和3D發揮到極致了,就是純粹而極致的感官享受,粗暴的直接把人拽入夢中,根本不給你三心二意的機會,這種震撼很難用創意或複雜的故事來彌補。
因為燒腦的故事還要動用腦細胞才能帶來爽感,而《地心引力》就是把震撼直接通過眼睛和耳朵灌輸給你,不需要你思考,隻要你耳朵和眼睛正常就會被它所“劫持”。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飯團探書</a>
而《矩陣》的製作成本顯然在視覺奇觀上不可能跟《地心引力》相比,八成又回到陳景行過往擅長的《源代碼》或《信號》這樣的靠新穎的科幻創意推動的故事片。
就算能達到《源代碼》的完成度,也很難帶給吳恒媲美《地心引力》的享受了,在巨幕廳第一次看《地心引力》的感受已經深深印刻在他的靈魂中了,此生難忘。
而讓《地心引力》的震撼體驗還未消散的吳恒又對一部電影生出強烈好奇心就源於一周前夢工廠放出的《矩陣》第一支概念預告片。
這支預告片竟然是一個動畫短片。
短短十分鍾的動畫短片卻講述了一個感人又震撼的故事。
可吳恒對《矩陣》仍舊沒有任何概念,這個預告片簡直預告了個空氣。
但卻勾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矩陣》到現在快要上映了,除了劇照之外竟然連一絲半點畫麵能動的視頻都沒有,本以為預告片應該能知道這部電影大概講的是什麽,結果還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動畫短片。
這簡直是陳景行最神秘的一部電影了。
而這卻讓吳恒產生了難以控製的探究欲望,夢工廠連續發布的兩支動畫短片仿佛是在給吳恒出一道謎題,想考驗他能不能破解。
一旦破解,就能揭開《矩陣》的神秘麵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