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曾走到一個拿著相機在拍照的年輕人身邊,笑著打招呼說道:“你好,夏記者。”
原來,他是《清河日報》的記者夏波,他的身邊是另外一個文字記者湯陽。不用猜測,他們定然是《清河日報》主編劉遠派出來采訪這次活動。
他們轉頭看到林曾,頓時笑起來,很主動地說道:“林經理,你也在這裏。”
林曾和他們相熟,也是源自他們多次采訪撰寫他煉製的植物。更況且,當時因為地毯草和《海西快報》打擂台,林曾和這兩位記者關係還不錯。
當然,這兩位記者,也是林曾家庭植物的忠實擁護者,他們也種了一些室內爬藤蔬菜。
“這裏很熱鬧,大家的成果很豐盛,過來溜達一圈。”林曾避開一位抱著滿滿交換物的行人,看著人聲鼎沸的集市,心情很好的說道。
兩位記者沒有繼續和林曾閑聊,在工作的時候,兩人的態度認真而專業。
夏波不斷尋找拍照的角度,而湯陽則開始找一些看清來比較悠閑的攤主,閑聊采訪。
“你好,我是《清河日報》記者,這些西瓜都是自己種的嗎?”
湯陽找到一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青年,他穿著灰色字母衛衣,盤膝坐在鋪地的野餐墊上,看起來很休閑的樣子。大約二十多個黑條紋的翠綠西瓜擺放他的麵前,還有一個手工的卡紙擺在一旁,卡紙上寫著“簡德裏塞克的西瓜攤”
聽到湯陽是報社記者,這位青年話匣子打開,很熱情的拉著湯陽說話:“是呀是呀,是我女朋友和我一起種的。當時隻是好奇,沒想現在每天都有西瓜吃。太棒了。今天特意拿過來跟大家交換成果。”
“你把西瓜種在哪裏?”湯陽就像普通閑聊一樣,好奇地詢問。
“我是種植在客廳裏,我覺得這種在室內生長良好的植物,簡直是史上最大的生物革命,它簡直改變了人類在城市裏的生活方式……”青年像找到知音一樣,拉著湯陽,滔滔不絕。
湯陽還沒來得及發問,已經獲得了一堆的信息。
等青年講到他研究的城市小農生活時,才被一聲女孩子的叫聲打斷。
“親愛的,你看我換到了什麽!”一個外表靚麗的女孩,手裏抱著一堆東西,興高采烈地走到這位攤主身邊。
“兩串葡萄,兩個絲瓜和番茄,三根茄子,還有三個甜瓜。超級幸運有沒有!我換到獼猴桃了!換了一個!好多人都換不到!哇,我們太幸福了!今晚可以做大餐。”女孩的情緒非常高昂,連珠炮似地說話後,將手中的東西放到灰色字母衛衣的青年身邊,又打開手中的無紡布購物袋,從攤位上拿了三個西瓜,揮揮手跑開了,“我再去換東西,你守好基地!”
灰色衛衣青年扁扁嘴,嘀咕道:“我也想去逛!”
等他回過神,正準備再和記者侃侃而談自己的研究時,突然發現記者也不見了。
湯陽繼續在這個特別的“農夫集市”裏不斷和人交談,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對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的記者來說,今天得到的消息量,足夠他寫兩三篇內容新穎的報道稿了。
和現在華國其他城市中出現的“農夫集市”不同,訊息敏感的湯陽覺得,這種交易活動,更像是歐美一些國家鄉村的“農夫集市”。華國現在在海市,京城等大型城市內舉辦的所謂農夫集市,大部分的攤主,都是專門經營農場品,或有機產品買賣的農商。
而歐美鄉村的農夫市集,很多都是普通的市民,將自己家種植多餘的蔬菜水果,或者製作的手工藝品,拿出來擺攤,可以出售,也可以實物交換。
眼前這個“農夫集市”,就帶有這樣的性質。攤主都有不同的職業。有的是教師,有的是程序員,有的是公務員,卻沒有正兒八經的農民。他們攜家帶口,大包小包來參加這個活動,並非為了盈利,而是為了交換獲得更多的食物。
湯陽敏銳地發現,這種形式的集市,也許在將來,會在各處遍地開花。
隨著家庭種植者數量越來越多,每個家庭的種植牆都會有大量的富餘農產品。越來越多的家庭,會將自己種植的產品,與別的家庭進行交換。
鄰居之間,朋友之間,親人之間,如果每一戶家庭都種植著自己的特色作物,那幾乎可以想象,在鋼筋和水泥之間的城市居民,將會成為一個龐大的種植群體,源源不斷地產出各種各樣的農產品。
而供應這些植物種苗的異度綠化公司,會不會像國外的種子公司那樣,形成一個能夠控製國家經濟的“種子帝國”
湯陽幾乎被自己的設想震驚了!
正如剛才那位“簡德裏塞克的攤子”裏那位年輕的攤主所言,一種城市小農經濟的模式,正在萌芽,可以想象,最終會完全改變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
一個手中提著滿籃子不同果實的男子,從湯陽身邊路過,他喜笑顏開,對著坐在臂彎上女兒開心地說道:“哇,大王,爸爸換到可多好吃的啦,咱們一周不用買菜啦!”
還不會說話的小女孩拍著爸爸的腦袋,一起樂嗬嗬。
湯陽看到這一情景,心中突然想到,也許以後,超市和農貿市場的作用會被不斷削弱,而每個社區裏,都會出現一個小集市,裏麵有這個社區居民種植的各種食材,或者交換,或者購買,城市中的居民每天都可以獲得新鮮又有機生態的食材。
那個時候,城市這個地球上人類居住的龐大怪獸,就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可是如果這種情形出現,那些依賴種植為生的人怎麽辦呢?
湯陽想不通這個矛盾,他甚至有一些恐慌。
但是,所有事情的始作俑者,卻依然保持閑然淡定的心情。他覺得很有趣,親手煉製的植物,被普通人種植,食用,甚至用來交換,心中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
林曾仔細地觀察著這個農夫集市的活動,看看有什麽問題。
他覺得,以後這樣的活動,肯定不會少,正好這次可以吸取一些經驗。
正在此時,林曾不遠處的花壇旁,突然間多了一些吵鬧聲。
種植群裏的菜友之間的對話,大多歡快平和,因此,那裏尖銳的吵鬧聲,即便在喧鬧的集市裏,也很引人注意。
林曾皺了皺眉頭,抬腳往那裏走去。
(未完待續。)
原來,他是《清河日報》的記者夏波,他的身邊是另外一個文字記者湯陽。不用猜測,他們定然是《清河日報》主編劉遠派出來采訪這次活動。
他們轉頭看到林曾,頓時笑起來,很主動地說道:“林經理,你也在這裏。”
林曾和他們相熟,也是源自他們多次采訪撰寫他煉製的植物。更況且,當時因為地毯草和《海西快報》打擂台,林曾和這兩位記者關係還不錯。
當然,這兩位記者,也是林曾家庭植物的忠實擁護者,他們也種了一些室內爬藤蔬菜。
“這裏很熱鬧,大家的成果很豐盛,過來溜達一圈。”林曾避開一位抱著滿滿交換物的行人,看著人聲鼎沸的集市,心情很好的說道。
兩位記者沒有繼續和林曾閑聊,在工作的時候,兩人的態度認真而專業。
夏波不斷尋找拍照的角度,而湯陽則開始找一些看清來比較悠閑的攤主,閑聊采訪。
“你好,我是《清河日報》記者,這些西瓜都是自己種的嗎?”
湯陽找到一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青年,他穿著灰色字母衛衣,盤膝坐在鋪地的野餐墊上,看起來很休閑的樣子。大約二十多個黑條紋的翠綠西瓜擺放他的麵前,還有一個手工的卡紙擺在一旁,卡紙上寫著“簡德裏塞克的西瓜攤”
聽到湯陽是報社記者,這位青年話匣子打開,很熱情的拉著湯陽說話:“是呀是呀,是我女朋友和我一起種的。當時隻是好奇,沒想現在每天都有西瓜吃。太棒了。今天特意拿過來跟大家交換成果。”
“你把西瓜種在哪裏?”湯陽就像普通閑聊一樣,好奇地詢問。
“我是種植在客廳裏,我覺得這種在室內生長良好的植物,簡直是史上最大的生物革命,它簡直改變了人類在城市裏的生活方式……”青年像找到知音一樣,拉著湯陽,滔滔不絕。
湯陽還沒來得及發問,已經獲得了一堆的信息。
等青年講到他研究的城市小農生活時,才被一聲女孩子的叫聲打斷。
“親愛的,你看我換到了什麽!”一個外表靚麗的女孩,手裏抱著一堆東西,興高采烈地走到這位攤主身邊。
“兩串葡萄,兩個絲瓜和番茄,三根茄子,還有三個甜瓜。超級幸運有沒有!我換到獼猴桃了!換了一個!好多人都換不到!哇,我們太幸福了!今晚可以做大餐。”女孩的情緒非常高昂,連珠炮似地說話後,將手中的東西放到灰色字母衛衣的青年身邊,又打開手中的無紡布購物袋,從攤位上拿了三個西瓜,揮揮手跑開了,“我再去換東西,你守好基地!”
灰色衛衣青年扁扁嘴,嘀咕道:“我也想去逛!”
等他回過神,正準備再和記者侃侃而談自己的研究時,突然發現記者也不見了。
湯陽繼續在這個特別的“農夫集市”裏不斷和人交談,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對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的記者來說,今天得到的消息量,足夠他寫兩三篇內容新穎的報道稿了。
和現在華國其他城市中出現的“農夫集市”不同,訊息敏感的湯陽覺得,這種交易活動,更像是歐美一些國家鄉村的“農夫集市”。華國現在在海市,京城等大型城市內舉辦的所謂農夫集市,大部分的攤主,都是專門經營農場品,或有機產品買賣的農商。
而歐美鄉村的農夫市集,很多都是普通的市民,將自己家種植多餘的蔬菜水果,或者製作的手工藝品,拿出來擺攤,可以出售,也可以實物交換。
眼前這個“農夫集市”,就帶有這樣的性質。攤主都有不同的職業。有的是教師,有的是程序員,有的是公務員,卻沒有正兒八經的農民。他們攜家帶口,大包小包來參加這個活動,並非為了盈利,而是為了交換獲得更多的食物。
湯陽敏銳地發現,這種形式的集市,也許在將來,會在各處遍地開花。
隨著家庭種植者數量越來越多,每個家庭的種植牆都會有大量的富餘農產品。越來越多的家庭,會將自己種植的產品,與別的家庭進行交換。
鄰居之間,朋友之間,親人之間,如果每一戶家庭都種植著自己的特色作物,那幾乎可以想象,在鋼筋和水泥之間的城市居民,將會成為一個龐大的種植群體,源源不斷地產出各種各樣的農產品。
而供應這些植物種苗的異度綠化公司,會不會像國外的種子公司那樣,形成一個能夠控製國家經濟的“種子帝國”
湯陽幾乎被自己的設想震驚了!
正如剛才那位“簡德裏塞克的攤子”裏那位年輕的攤主所言,一種城市小農經濟的模式,正在萌芽,可以想象,最終會完全改變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
一個手中提著滿籃子不同果實的男子,從湯陽身邊路過,他喜笑顏開,對著坐在臂彎上女兒開心地說道:“哇,大王,爸爸換到可多好吃的啦,咱們一周不用買菜啦!”
還不會說話的小女孩拍著爸爸的腦袋,一起樂嗬嗬。
湯陽看到這一情景,心中突然想到,也許以後,超市和農貿市場的作用會被不斷削弱,而每個社區裏,都會出現一個小集市,裏麵有這個社區居民種植的各種食材,或者交換,或者購買,城市中的居民每天都可以獲得新鮮又有機生態的食材。
那個時候,城市這個地球上人類居住的龐大怪獸,就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可是如果這種情形出現,那些依賴種植為生的人怎麽辦呢?
湯陽想不通這個矛盾,他甚至有一些恐慌。
但是,所有事情的始作俑者,卻依然保持閑然淡定的心情。他覺得很有趣,親手煉製的植物,被普通人種植,食用,甚至用來交換,心中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
林曾仔細地觀察著這個農夫集市的活動,看看有什麽問題。
他覺得,以後這樣的活動,肯定不會少,正好這次可以吸取一些經驗。
正在此時,林曾不遠處的花壇旁,突然間多了一些吵鬧聲。
種植群裏的菜友之間的對話,大多歡快平和,因此,那裏尖銳的吵鬧聲,即便在喧鬧的集市裏,也很引人注意。
林曾皺了皺眉頭,抬腳往那裏走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