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華國的林海文,如現世的拉斐爾、雪萊、莫紮特於集於一人之身,他在油畫上的天賦,他在詩詞上的成就,他在音樂上豐碩的創作,以及他如此年輕的事實,讓這一評價顯得格外恰當。
——這樣的措辭評語,最早來自於林海文自己。
如果林海文在nbc的老朋友詹姆斯,沒有老年癡呆的話,他一定記得在華國發生的那一幕——林海文把自己比作拉斐爾、雪萊和莫紮特三位一體,並且希望詹姆斯在nbc的報道中給他寫上。詹姆斯的職業生涯中,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人,以至於他自己都神經發作,居然真的如林海文所說,把這段話發了出去。
發出去之後,在美國引發了兩極反應。
第一極是抨擊的,說nbc失心瘋,說林海文腦子壞掉了,居然敢和這三位神仙對比,還說三個人加一塊才是林海文。當時最知名的評論,正好來自於《紐約客》的一位編輯,他不無惡意地調侃諷刺道“這位華國年輕藝術家可能確實集聚了三位藝術大師的某些特征,比如他和雪萊都擁有一個鼻子,和莫紮特同樣有十根手指,拉斐爾和他也都用右手進行繪畫創作”。
至於另一極,則並不是支持這種言論的,而是蒙圈的一群人。
“拉斐爾是誰?達芬奇跟他什麽關係?他們是父子麽?一個富二代?”
“雪萊?我隔壁有個臭小孩叫這個名字似乎,非常討厭,跟一隻聒噪的鸚鵡一樣。”
“莫紮特?就是那個瞎了眼睛的鋼琴家,是不是?我根本就不信,他一定是在眼睛好的時候就成功了,然後瞎了之後才能躺在成績上養老,就跟那群毫無慈善之心的有錢人一個鳥樣。”
所以事實上,把這個評論當成個正經事的並不多,無非是在輿論場上增加了一些討論度——當時林海文一場驚世罵戰外加一本《罵人聖經》,也是英文社交世界的大紅人。
然而三年後的今天,同樣是《紐約客》,它已經自然而然地把這一評論放進了調查和社論的結語中,甚至還毫無猶豫地加了一個人,那就是畢加索——絕情滅性,脾性古怪的藝術家代表。
林海文,來自華國的拉斐爾、雪萊、莫紮特,還有畢加索。
這一評價幾乎稱得上崇高了。
但隨著花邊消退,一切回歸到藝術領域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正向評語,則將林海文漸漸推至這個位置,他已經是當世最值錢的油畫家之一——400萬美金級別的油畫家,全球都屈指可數。更重要的是,在他的風格領域內,他漸漸成為代表性的畫家,源古典主義盡管還未得到普遍公認,但提及林海文的藝術評論中,這一定義已經被大量使用。
《黃河大合唱》全篇交響樂的藝術地位,遠高於《千手觀音》,這也是奠定林海文在高雅音樂領域成就的基石之一。昂揚、高水準、具民族性,廣泛傳播,所有這些要素,讓他和莫紮特被同時提及,也毫不必心虛。
雪萊也是如此。
唯獨畢加索,是林海文的“大脾氣”傳至國外後,得到的新評論——不算是什麽好話,但也不差。
……
“我覺得我們能夠成為本年度紐約最受歡迎的藝術展覽前十位中的一個,”海鷗國際的肖成華,略興奮,這會兒他已經選擇性忘掉了林海文是個神經病的事情了,也不再期期艾艾地擔心他搞幺蛾子。
展覽取得的巨大成功,讓海鷗國際滿意的不得了。
盡管是亞洲地區領先的會展公司,海鷗在世界範圍內的藝術領域,卻並不是特別頂尖的一家——這和亞洲藝術本來就勢弱正相關。幾十年前,亞洲更是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會展公司,最近幾十年,隨著扶桑、華國等崛起,經濟中心從大西洋轉向太平洋,海鷗才從這股浪潮中漸漸出頭,但要和老牌的西方公司比較,還是不值一提。
所以這一次林海文的成功,讓他們感到興奮也就不出奇——要知道,哪怕是美國本土的阿德裏安,今年的畫展也沒有這麽成功。他們盤點第一季度的展覽後,發現僅僅隻有格哈德·裏希特,四十年藝術生涯中首度在美國開辦的那個展,在綜合得分上會超過林海文的。
至於單純在熱度上,林海文在藝術展覽領域幾乎更是無人能敵了——可惜的是,機構還需要根據藝術水準、藝術地位、專業影響力等其它的因素,來綜合評估。
不過林海文能拿一個第一季度的第二名,僅次於當世油畫身價第一人格哈德,已經非常非常讓人滿意和了不起了。
這幾天,肖成華嘚吧嘚說過好幾次了,林海文都煩了。
“破機構的破評價,你就別提了成不成?”
“no,林先生,紐約藝術基金的藝術展指數,是全美國,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具有權威參考價值的。那並不是一個破機構的破評價!”肖成華激動了。
知道他們為了爭取一個榜單上的名字,花了多少精力麽?如果不是林海文這個奇葩,他們甚至認為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是華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候,才有可能帶動藝術領域的成功。
林海文居然說那是個破機構,的破評價。
破!破你個頭!
林海文閉了閉眼睛,拿手抹了一把左邊的臉,他突然回想起了春晚的一個節目,那位帶著拉麵假發的牛頭梗老師,噴灑著甘霖雨露的樣子——要不要,把它放到今年的春晚上去?
幹嘛呢,幹嘛呢,幹嘛呢?
我正掃灰呢,好啊,一個大錘就掄過來了,幸虧我躲的及時呀,要不我這臉啊可就破了相了知道麽?
酸爽!
“好吧,恭喜恭喜!”
肖成華稍解憤怒,才想起正事來:“您什麽時候回去?明天幾點啊,我讓人安排送您去機場。”
“明天下午四點多的飛機。”
林海文在這邊的工作已經做完,采訪該接受的也接受了,昨天晚上他還接受了幾家媒體的采訪,內容不是在老美的事情,而是扶桑的餘波,他在采訪裏把扶桑又給罵了一頓,算是讓他們揚名國際一把。這也是他計劃中在老美的最後一項工作,他要留下來顧著展覽也行,不過他要回國當然也沒問題,展覽宣傳到這個程度,本人在不在並不要緊——看藝術展的人也不是為了看創作者的。
“嗯?”肖成華想了想,突然驚訝:“不是明天上午的華航航班麽?”
“臨時改簽了,有點小事情要做。”
“嗬嗬,忘了給女朋友買禮物麽?”
“不是的,《時代周刊》臨時說要給我拍個封麵,耽擱半天吧,也沒辦法。”
——這樣的措辭評語,最早來自於林海文自己。
如果林海文在nbc的老朋友詹姆斯,沒有老年癡呆的話,他一定記得在華國發生的那一幕——林海文把自己比作拉斐爾、雪萊和莫紮特三位一體,並且希望詹姆斯在nbc的報道中給他寫上。詹姆斯的職業生涯中,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人,以至於他自己都神經發作,居然真的如林海文所說,把這段話發了出去。
發出去之後,在美國引發了兩極反應。
第一極是抨擊的,說nbc失心瘋,說林海文腦子壞掉了,居然敢和這三位神仙對比,還說三個人加一塊才是林海文。當時最知名的評論,正好來自於《紐約客》的一位編輯,他不無惡意地調侃諷刺道“這位華國年輕藝術家可能確實集聚了三位藝術大師的某些特征,比如他和雪萊都擁有一個鼻子,和莫紮特同樣有十根手指,拉斐爾和他也都用右手進行繪畫創作”。
至於另一極,則並不是支持這種言論的,而是蒙圈的一群人。
“拉斐爾是誰?達芬奇跟他什麽關係?他們是父子麽?一個富二代?”
“雪萊?我隔壁有個臭小孩叫這個名字似乎,非常討厭,跟一隻聒噪的鸚鵡一樣。”
“莫紮特?就是那個瞎了眼睛的鋼琴家,是不是?我根本就不信,他一定是在眼睛好的時候就成功了,然後瞎了之後才能躺在成績上養老,就跟那群毫無慈善之心的有錢人一個鳥樣。”
所以事實上,把這個評論當成個正經事的並不多,無非是在輿論場上增加了一些討論度——當時林海文一場驚世罵戰外加一本《罵人聖經》,也是英文社交世界的大紅人。
然而三年後的今天,同樣是《紐約客》,它已經自然而然地把這一評論放進了調查和社論的結語中,甚至還毫無猶豫地加了一個人,那就是畢加索——絕情滅性,脾性古怪的藝術家代表。
林海文,來自華國的拉斐爾、雪萊、莫紮特,還有畢加索。
這一評價幾乎稱得上崇高了。
但隨著花邊消退,一切回歸到藝術領域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正向評語,則將林海文漸漸推至這個位置,他已經是當世最值錢的油畫家之一——400萬美金級別的油畫家,全球都屈指可數。更重要的是,在他的風格領域內,他漸漸成為代表性的畫家,源古典主義盡管還未得到普遍公認,但提及林海文的藝術評論中,這一定義已經被大量使用。
《黃河大合唱》全篇交響樂的藝術地位,遠高於《千手觀音》,這也是奠定林海文在高雅音樂領域成就的基石之一。昂揚、高水準、具民族性,廣泛傳播,所有這些要素,讓他和莫紮特被同時提及,也毫不必心虛。
雪萊也是如此。
唯獨畢加索,是林海文的“大脾氣”傳至國外後,得到的新評論——不算是什麽好話,但也不差。
……
“我覺得我們能夠成為本年度紐約最受歡迎的藝術展覽前十位中的一個,”海鷗國際的肖成華,略興奮,這會兒他已經選擇性忘掉了林海文是個神經病的事情了,也不再期期艾艾地擔心他搞幺蛾子。
展覽取得的巨大成功,讓海鷗國際滿意的不得了。
盡管是亞洲地區領先的會展公司,海鷗在世界範圍內的藝術領域,卻並不是特別頂尖的一家——這和亞洲藝術本來就勢弱正相關。幾十年前,亞洲更是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會展公司,最近幾十年,隨著扶桑、華國等崛起,經濟中心從大西洋轉向太平洋,海鷗才從這股浪潮中漸漸出頭,但要和老牌的西方公司比較,還是不值一提。
所以這一次林海文的成功,讓他們感到興奮也就不出奇——要知道,哪怕是美國本土的阿德裏安,今年的畫展也沒有這麽成功。他們盤點第一季度的展覽後,發現僅僅隻有格哈德·裏希特,四十年藝術生涯中首度在美國開辦的那個展,在綜合得分上會超過林海文的。
至於單純在熱度上,林海文在藝術展覽領域幾乎更是無人能敵了——可惜的是,機構還需要根據藝術水準、藝術地位、專業影響力等其它的因素,來綜合評估。
不過林海文能拿一個第一季度的第二名,僅次於當世油畫身價第一人格哈德,已經非常非常讓人滿意和了不起了。
這幾天,肖成華嘚吧嘚說過好幾次了,林海文都煩了。
“破機構的破評價,你就別提了成不成?”
“no,林先生,紐約藝術基金的藝術展指數,是全美國,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具有權威參考價值的。那並不是一個破機構的破評價!”肖成華激動了。
知道他們為了爭取一個榜單上的名字,花了多少精力麽?如果不是林海文這個奇葩,他們甚至認為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是華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候,才有可能帶動藝術領域的成功。
林海文居然說那是個破機構,的破評價。
破!破你個頭!
林海文閉了閉眼睛,拿手抹了一把左邊的臉,他突然回想起了春晚的一個節目,那位帶著拉麵假發的牛頭梗老師,噴灑著甘霖雨露的樣子——要不要,把它放到今年的春晚上去?
幹嘛呢,幹嘛呢,幹嘛呢?
我正掃灰呢,好啊,一個大錘就掄過來了,幸虧我躲的及時呀,要不我這臉啊可就破了相了知道麽?
酸爽!
“好吧,恭喜恭喜!”
肖成華稍解憤怒,才想起正事來:“您什麽時候回去?明天幾點啊,我讓人安排送您去機場。”
“明天下午四點多的飛機。”
林海文在這邊的工作已經做完,采訪該接受的也接受了,昨天晚上他還接受了幾家媒體的采訪,內容不是在老美的事情,而是扶桑的餘波,他在采訪裏把扶桑又給罵了一頓,算是讓他們揚名國際一把。這也是他計劃中在老美的最後一項工作,他要留下來顧著展覽也行,不過他要回國當然也沒問題,展覽宣傳到這個程度,本人在不在並不要緊——看藝術展的人也不是為了看創作者的。
“嗯?”肖成華想了想,突然驚訝:“不是明天上午的華航航班麽?”
“臨時改簽了,有點小事情要做。”
“嗬嗬,忘了給女朋友買禮物麽?”
“不是的,《時代周刊》臨時說要給我拍個封麵,耽擱半天吧,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