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文的豪言壯語,讓格哈德都為之側目。
等到佩內洛普和卷毛的畫拿出來,最前頭的一排人,全部跟“出門見到人咬狗”一樣,特別驚訝。
林海文跟阿爾圖爾,佩姬和卷毛,其實在此之前,都沒有看過對方的作品,一來是沒機會,二來也是避嫌,免得受到影響。所以卷毛的畫一翻過來,林海文就“嗬”了一聲,跟大部分人一起看向了格哈德·裏希特。
卷毛畫出來的風格,極為類似於格哈德上世紀60年代的一批抽象作品。
猜題啊這是。
但格哈德是個風格極其多變的畫家,而且基本上用華國的某些價值觀來看,有點三姓家奴的意味。早年他是畫寫實的學院派,後來抽象派一統天下,他又去畫了抽象,80年代他還嚐試所謂的“新瘋狂派”等等。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一種畫照片的方式,當然大師畫照片也是非同凡響的——但確實就是這樣,他非常注重不同時期的繪畫表現方法,而且會願意去嚐試、探索。嚴格來說,這種自由的,沒有限製的特點,也是他之所以聞名的重要部分。
所以畫一個類似他的抽象風格,其實沒什麽大意義。
就跟高考語文的閱卷老師曾經也寫過記敘文,卻不等於他會給寫記敘文的考生更高分一樣。
誰說他沒就寫過“司馬遷多次自宮,體現了頑強的精神,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這樣的議論文題材的作文呢?
最前排的都是名家,他們都了解格哈德的風格,所以一眼就看出來卷毛這個風格。不過驚訝過後,眼神投向佩姬的《菊花》的時候——哦,這歧義真大。總之,當他們轉向佩姬作品的時候,才叫真正的驚訝了。
“呃,這個比賽,兩個學生的水平好像差的有點多。”海格爾雖然跟阿爾圖爾更為熟悉,但這會兒他沒別的想法,在常碩耳邊低聲說道:“明顯這位女同學的水準要比那位男同學高得多。”
“他們是一個班級的,”常碩跟他解釋了一下高美的安排,他們是按照水平來分班的,而且這兩位都是一年級的學生,沒可能有這麽大的差距,唯一的可能就是——這三天的調教。
作為“主裁判”的拖尼特,明顯也有點愣住了。
佩內洛普的這幅《菊花》,雖然還有些稚嫩,但用色、明暗、主次等方麵,已經格外突出了。而這些,毫無疑問,都是林海文的強項。
林海文動手幫忙了?
不可能!
現場的學生們都在等著聽大師們的評價呢,雖然藝術生都相當個性,但今天到場的名家確實相當多,尤其是格哈德,一個頂一百個。
“拖尼特教授,能說一說麽?”
“呃哦。”拖尼特猶豫了一下,看向阿爾圖爾:“不如你們互相評價一下?”
阿爾圖爾這會兒還呆著呢,他是知道佩內洛普水準的,本來四天前,佩姬就是在畫菊花來著,她畫布上就有一幅差不多完工的菊花,跟眼前這幅,簡直是天差地別。
大概描述一下,就是一個值10000歐元,另一個值30歐。
卷毛現在那幅,也就是300歐。
差別,就是這麽大。
阿爾圖爾張張嘴,實在是說不出什麽來——在拖尼特這群人麵前狡辯?他沒有那個膽子,也不可能成功。
拖尼特幹脆也不問林海文了,誰知道他能說出什麽來。林海文本來躍躍欲試的,他都想好了,龍行虎步地走將出來,伸出右手的食指,先朝天豎起,頓三秒,吸引住目光。然後一指佩姬的《菊花》,一個字:“好”,再指卷毛的菊花,也是一個字:“爛”。
絕對帥氣。
可惜,機會就這麽溜走了。
他也實在不好自己就衝上去批人家一頓,他是找爽快的,又不是神經病。
拖尼特問了格哈德一句,格哈德輕輕搖搖頭,然後拖尼特就宣布這事兒結束了!
什麽?
啊咧?
搞麽啊?
學生們端著炸裂的臉,起碼同時有十國的國罵一起蹦出來:wtf!艸!yet!@#¥%
這虎頭蛇尾都算不上啊,簡直是虎頭沒尾,一個屁崩完,啥也沒看見。
“拖尼特教授,裏希特先生,這是什麽意思?誰的更好啊?”
“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可以近距離欣賞一下,自己做些判斷,也可以理解一下兩種風格的表現特點。”拖尼特不愧是老江湖啊,說了幾句套話,就要撤了。他還沒忘了用眼神帶走林海文跟阿爾圖爾。
林海文也是沒辦法,跟著抬步子,經過學生們中間的時候,他嗓子有點發癢,瞅瞅前麵,就跟後麵的佩內洛普擺老師的資格:“不要驕傲,還要努力磨練技藝,雖然你的水平大大地超過了他,完全不再一個水平線上。但這不等於你就是畫的好了,要跟自己比,超越自己才是你應該追求的。”
“……我知道了,撈屎。”
拖尼特:“……”
常碩:“……”
格哈德一個挺板正的老頭,眼神裏頭都有點無奈的意味。
說這麽大聲,怕誰聽不到麽?
阿爾圖爾的臉抽啊抽啊,又紅又白,又冷又燙的,走出人群,就先告辭了——三十多的人了,要臉啊。
林海文樂嗬嗬地看他走了,才跟著拖尼特等幾個人到了個小會客廳。
“格哈德先生是看了你的《飛天升佛圖》,才起意過來看你們的切磋。”常碩給林海文解釋了一下,格哈德其實很難得走出來,這次到巴黎,也很讓人意外。當然,到他這個程度,一切隨意了,想來看看就看看,想找林海文聊聊就聊聊。
“那幅畫上有很多比肩巨匠的地方,”格哈德的聲音有點慢吞吞的木訥感:“不過你畫出了,而不僅僅是示意出豐富的情緒和情感,這格外不凡,這一點上,你走的比《蒙娜麗莎》還要遠。”
果然是大師,說起達·芬奇來,也沒什麽特別的語氣。
“作為21世紀的人,我們應該在大師的肩膀上觸摸更遙遠的美麗星空,不是麽?”
常碩跟對麵的拖尼特對視一眼,這倆位還真是一個敢說,一個敢應。
你們問過達·芬奇了麽?就比人家走得遠,還要踩在人家肩膀上。
那頭林海文跟格哈德聊起來了——對於能看到自己豐富內涵和驚人天賦的人,林海文向來是很願意好好稀罕的。
聊著聊著,格哈德就問他:“雖然我不認可,但我很想要知道一下你對抽象主義的厭惡感的由來。”
林海文看著眼前這位縱橫無數流派的真正大師,格哈德雙眼有老人家難得的澄淨,他困惑著,所以詢問,不攜帶著價值觀上的讚同或者批評,不伴隨著想要或者不想要某些回答的暗示。(未完待續。)
等到佩內洛普和卷毛的畫拿出來,最前頭的一排人,全部跟“出門見到人咬狗”一樣,特別驚訝。
林海文跟阿爾圖爾,佩姬和卷毛,其實在此之前,都沒有看過對方的作品,一來是沒機會,二來也是避嫌,免得受到影響。所以卷毛的畫一翻過來,林海文就“嗬”了一聲,跟大部分人一起看向了格哈德·裏希特。
卷毛畫出來的風格,極為類似於格哈德上世紀60年代的一批抽象作品。
猜題啊這是。
但格哈德是個風格極其多變的畫家,而且基本上用華國的某些價值觀來看,有點三姓家奴的意味。早年他是畫寫實的學院派,後來抽象派一統天下,他又去畫了抽象,80年代他還嚐試所謂的“新瘋狂派”等等。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一種畫照片的方式,當然大師畫照片也是非同凡響的——但確實就是這樣,他非常注重不同時期的繪畫表現方法,而且會願意去嚐試、探索。嚴格來說,這種自由的,沒有限製的特點,也是他之所以聞名的重要部分。
所以畫一個類似他的抽象風格,其實沒什麽大意義。
就跟高考語文的閱卷老師曾經也寫過記敘文,卻不等於他會給寫記敘文的考生更高分一樣。
誰說他沒就寫過“司馬遷多次自宮,體現了頑強的精神,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這樣的議論文題材的作文呢?
最前排的都是名家,他們都了解格哈德的風格,所以一眼就看出來卷毛這個風格。不過驚訝過後,眼神投向佩姬的《菊花》的時候——哦,這歧義真大。總之,當他們轉向佩姬作品的時候,才叫真正的驚訝了。
“呃,這個比賽,兩個學生的水平好像差的有點多。”海格爾雖然跟阿爾圖爾更為熟悉,但這會兒他沒別的想法,在常碩耳邊低聲說道:“明顯這位女同學的水準要比那位男同學高得多。”
“他們是一個班級的,”常碩跟他解釋了一下高美的安排,他們是按照水平來分班的,而且這兩位都是一年級的學生,沒可能有這麽大的差距,唯一的可能就是——這三天的調教。
作為“主裁判”的拖尼特,明顯也有點愣住了。
佩內洛普的這幅《菊花》,雖然還有些稚嫩,但用色、明暗、主次等方麵,已經格外突出了。而這些,毫無疑問,都是林海文的強項。
林海文動手幫忙了?
不可能!
現場的學生們都在等著聽大師們的評價呢,雖然藝術生都相當個性,但今天到場的名家確實相當多,尤其是格哈德,一個頂一百個。
“拖尼特教授,能說一說麽?”
“呃哦。”拖尼特猶豫了一下,看向阿爾圖爾:“不如你們互相評價一下?”
阿爾圖爾這會兒還呆著呢,他是知道佩內洛普水準的,本來四天前,佩姬就是在畫菊花來著,她畫布上就有一幅差不多完工的菊花,跟眼前這幅,簡直是天差地別。
大概描述一下,就是一個值10000歐元,另一個值30歐。
卷毛現在那幅,也就是300歐。
差別,就是這麽大。
阿爾圖爾張張嘴,實在是說不出什麽來——在拖尼特這群人麵前狡辯?他沒有那個膽子,也不可能成功。
拖尼特幹脆也不問林海文了,誰知道他能說出什麽來。林海文本來躍躍欲試的,他都想好了,龍行虎步地走將出來,伸出右手的食指,先朝天豎起,頓三秒,吸引住目光。然後一指佩姬的《菊花》,一個字:“好”,再指卷毛的菊花,也是一個字:“爛”。
絕對帥氣。
可惜,機會就這麽溜走了。
他也實在不好自己就衝上去批人家一頓,他是找爽快的,又不是神經病。
拖尼特問了格哈德一句,格哈德輕輕搖搖頭,然後拖尼特就宣布這事兒結束了!
什麽?
啊咧?
搞麽啊?
學生們端著炸裂的臉,起碼同時有十國的國罵一起蹦出來:wtf!艸!yet!@#¥%
這虎頭蛇尾都算不上啊,簡直是虎頭沒尾,一個屁崩完,啥也沒看見。
“拖尼特教授,裏希特先生,這是什麽意思?誰的更好啊?”
“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可以近距離欣賞一下,自己做些判斷,也可以理解一下兩種風格的表現特點。”拖尼特不愧是老江湖啊,說了幾句套話,就要撤了。他還沒忘了用眼神帶走林海文跟阿爾圖爾。
林海文也是沒辦法,跟著抬步子,經過學生們中間的時候,他嗓子有點發癢,瞅瞅前麵,就跟後麵的佩內洛普擺老師的資格:“不要驕傲,還要努力磨練技藝,雖然你的水平大大地超過了他,完全不再一個水平線上。但這不等於你就是畫的好了,要跟自己比,超越自己才是你應該追求的。”
“……我知道了,撈屎。”
拖尼特:“……”
常碩:“……”
格哈德一個挺板正的老頭,眼神裏頭都有點無奈的意味。
說這麽大聲,怕誰聽不到麽?
阿爾圖爾的臉抽啊抽啊,又紅又白,又冷又燙的,走出人群,就先告辭了——三十多的人了,要臉啊。
林海文樂嗬嗬地看他走了,才跟著拖尼特等幾個人到了個小會客廳。
“格哈德先生是看了你的《飛天升佛圖》,才起意過來看你們的切磋。”常碩給林海文解釋了一下,格哈德其實很難得走出來,這次到巴黎,也很讓人意外。當然,到他這個程度,一切隨意了,想來看看就看看,想找林海文聊聊就聊聊。
“那幅畫上有很多比肩巨匠的地方,”格哈德的聲音有點慢吞吞的木訥感:“不過你畫出了,而不僅僅是示意出豐富的情緒和情感,這格外不凡,這一點上,你走的比《蒙娜麗莎》還要遠。”
果然是大師,說起達·芬奇來,也沒什麽特別的語氣。
“作為21世紀的人,我們應該在大師的肩膀上觸摸更遙遠的美麗星空,不是麽?”
常碩跟對麵的拖尼特對視一眼,這倆位還真是一個敢說,一個敢應。
你們問過達·芬奇了麽?就比人家走得遠,還要踩在人家肩膀上。
那頭林海文跟格哈德聊起來了——對於能看到自己豐富內涵和驚人天賦的人,林海文向來是很願意好好稀罕的。
聊著聊著,格哈德就問他:“雖然我不認可,但我很想要知道一下你對抽象主義的厭惡感的由來。”
林海文看著眼前這位縱橫無數流派的真正大師,格哈德雙眼有老人家難得的澄淨,他困惑著,所以詢問,不攜帶著價值觀上的讚同或者批評,不伴隨著想要或者不想要某些回答的暗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