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直道暢通,每年能從蜀中調出300萬石糧食,足以支應幾十萬大軍之用,目前從巴蜀抽出了3萬步兵。


    這三萬生力軍加入橫山一線的戰團,就能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狄青和西夏互相拚殺,雙方都到了很疲憊的時候,幾個月的鏖戰下來,大宋不舒服,西夏也要吐血。


    三萬川兵,就是壓垮駱駝的一捆稻草。


    “臣已經下令河北調撥山地裝備過來,另外王韶也從青唐派過來兩千精通山地作戰的士兵,稍加磨合,兩個月之後,就能對西夏發動總攻,在今年秋天之前,務必打通河西走廊,斬斷西夏一臂!”


    看著王寧安在沙盤上指點乾坤,趙禎最大的感受就是爽!


    以勢壓人,泰山壓頂,這感覺太妙了。


    一條直道,把大宋的動員能力提升了好幾個台階。以往大宋和北方作戰,依靠的無非是河北軍團和西北軍團,其他地方最多提供一點糧食民夫而已,如今整個帝國如臂指使,力量能全部發揮出來。


    麵對小國,完全是一邊倒的蹂躪!


    趙禎突然明白過來,為什麽秦國的人口不到大宋的十分之一,結果一打仗就能動員幾十萬人,想想始皇帝都熱衷幹什麽吧!


    修直道,挖靈渠,建長城……全都是基礎建設,這玩意真有用啊!


    王寧安對基礎設施的認識,當然比趙大叔深刻多了,就拿元首來說吧,許多人都熱衷談閃電戰如何了得,可是卻很少人關心,元首用了幾年的時間,修建起世界第一套高速公路網,這才是閃電戰的基礎,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兵員和物資集中到帝國的邊境任何一處。


    別看賬麵上計算,或許元首的兵力兵器不占優勢,但實際上物資充裕,準備充分,士氣高昂,好整以暇,遠不是那些缺槍少彈,呼呼喘氣的敵人能比的。


    大宋的直道,放在這個時代,那就是高速公路,堪稱作弊神器。


    “景平。”


    心情不錯的趙禎拿出了一封信,塞給了王寧安。


    “這是宗垕剛剛送來的,你是他的師父,也看看吧。”


    王寧安抽出信紙,快速瀏覽起來。


    趙宗垕的字跡很漂亮,至少比王寧安好看多了,沒辦法,寫字是他們老趙家的本事,骨子裏帶的,羨慕不來。


    把內容看完,王寧安也是大吃一驚。


    在書信當中,趙宗垕詳細寫了許多直道的好處,盛讚朝廷英明,這倒是尋常,隻是在後麵,趙宗垕居然提議要多修幾條直道,而修直道的人工可以從西夏等地獲取。這位太子殿下更是露骨地表示,要用日後西夏的俘虜,完成大宋的基礎設施。


    不管是道路,還有長城,水渠等等。


    另外趙宗垕還見了不少西域來的商人,他還查閱了唐代的史料。


    認為打通西域之後,要在河西走廊修建一連串的城堡。


    這些城堡能囤積人馬,為商路提供保護。


    往來的商隊在這裏休息,補充,進行交易。


    再有,城堡的周圍,還要發展農牧產業,供應當地駐軍需要。


    總而言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


    趙宗垕預估,修這一條絲綢之路,付出的代價應該是川陝直道的十倍不止,不利用俘虜和蠻夷,就會虛耗大宋國力,激起民變,得不償失,但是路不能不修,機會隻有一個,請朝廷早做準備!


    這個計劃如果是別人弄出來的,王寧安一點不意外,可從趙宗垕嘴裏說出來,他可就傻眼了。


    這還是自己的徒弟嗎?


    莫非是別人告訴他的?


    是狗牙兒,還是蘇軾?


    看起來又不像,這封信完全是家書的口吻,就是他們趙家父子溝通感情,交流心得的,寫得很隨意,不像是精心準備的。


    王寧安的瞳孔猛然緊縮,莫非自己這個徒弟出師了?


    其實說實話,王寧安教趙宗垕的時間不算長,隻是打了一個基礎,在王寧安這裏,趙宗垕隻是學會了要博采眾長,要多思考,不迷信,不固執,凡是知行合一,以實踐作為標準……


    進入了皇家小學之後,有太多人想要抹除王寧安的印記,真正去左右影響太子,他們對趙宗垕灌輸了太多的孔孟之道,給他講解仁恕愛民的故事,尤其是把曆代的得失,告訴給小太子。


    很多人都喜歡追究曆史真實。


    可曆史怎麽可能有真實!


    首先曆代的史官就是不客觀的,尤其是獨尊儒術之後,修史大權都落在文官手裏,任何一個傳記,都沒法把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記錄下來,隻能撿一些重要的記載。


    那如何確定重要不重要?


    自然是根據史官的價值觀進行判斷取舍。


    美其名曰,春秋筆法,為尊者諱。


    後人看到的傳記隻能是一部分,錯把這一部分當成了全部,就好像練功隻學了一半,自以為是太極宗師,結果連10秒都撐不住。


    這一套東西,王寧安是很清楚的。但是他沒法去告訴小太子什麽,悟性隻能靠著自己。


    幸運的是,王寧安給趙宗垕打了很不錯的底子兒。


    小家夥的腦袋沒有僵住,凝固。


    他到了西北,眼見的和書本上的東西都不相同,自然會思索,會揣度,漸漸的有了想法,就不斷和他爹交流。


    趙大叔很欣慰,欣慰的是兒子會自己思考,有了主見。


    這就是好事!


    天大的好事!


    身為皇帝,不需要太聰明,不需要去具體做什麽事情。


    但是一個好皇帝絕對不能被別人騙了!


    自己年過不惑,才領悟的道理,趙宗垕十歲出頭,就開始明白了。


    好,真是好!


    “景平,你這個師父很不錯的!”


    王寧安謙遜道:“是殿下聰慧,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殿下好學不倦,常在地方走走,多看多問,自然會成為一代英主,臣要提前恭喜陛下了。”


    趙禎含笑,“宗垕能支撐祖宗基業,朕就能安心了。對了,西域可有消息傳來了?兩個月後,這邊要攻擊橫山,他們能不能抽調人馬配合,一鼓作氣,拿下西夏?”


    王寧安的臉色一沉,“陛下,恐怕是不成了。臣剛剛得到消息,喀喇汗國動兵了。”


    “哦?”


    趙禎見王寧安麵色嚴峻,忍不住擔憂道:“景平,他們的人馬很多?”


    “嗯!根據臣所知,應該不下十萬,當然其中多數是臨時征召的,但是精銳也應該有3萬,據說還有不少大食武士。”


    “什麽?”


    提到大食武士,趙禎的臉色變了。


    哪怕過了幾年,趙禎依舊對那一次的刺殺記憶猶新。


    尤其是那些大食武士,居然淨身,割去舌頭,斬斷所有想法,一心一意,充當一件兵器,雖然百死而不回頭,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這是人間啊,怎麽會有那麽可怕的人?


    到底是誰,創造了這種戰爭機器,他的心腸該多硬?


    連趙禎都不得不佩服,天外有天,哪怕中原最殘暴的君主,比起某些地方,還是要仁慈多了。


    “景平,這下子東平郡王他們會不會有麻煩?”


    王寧安思量道:“仗不會好打,但是勝算還是有的!畢竟臣已經派遣了慕容輕塵,他此刻應該到西域了。”


    “慕容輕塵?”


    趙禎立刻想起了當初幽州之戰,那個狠辣無情,鐵血果決的年輕將領!


    是啊,也隻有他能橫下一條心,不顧一切,爭取勝利。


    “王卿,你知人善任,慕容是很不錯的人選,但願他能為大宋打贏這關鍵的一仗!”


    ……


    “哈哈,這就是西域的味道啊!”


    慕容輕塵深深吸了一口氣,口鼻之中,滿是黃沙,他咳嗽了兩聲,隨後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自從收複幽州之後,差不多有五六年的時間,他一直在長城一線,沒有大戰,簡直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


    慕容輕塵特別苦惱,他幾次給王寧安寫信,希望能西北軍前效力。


    奈何王寧安一直不答應,慕容輕塵隻能忍著。


    等來等去,沒等到西北,倒是等來了西域。


    慕容輕塵得到消息之後,簡直喜出望外。


    越是天高皇帝遠就越好,越是遼闊無垠就越好,西域那才是男兒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古有班定遠,今有我慕容輕塵!


    這家夥也夠有趣的,他沒有跟著大軍進西域,而是喬裝改扮,從遼國那邊出發,越過大漠,走天山以北,通過西州回鶻的地界,來到了蒲昌海。


    走了這麽一大圈,慕容輕塵可不是閑的沒事幹。


    他已經把契丹,還有回鶻的情況摸透了。


    西域大戰,契丹是沒有本事摻和的,他們的領土已經夠大了,失去了幽州之後,沒有了幾百萬人供養,遼國實際的控製範圍正在縮小當中,他們已經從西域退了出來。


    一個明顯的鐵證,就是西州回鶻已經不給遼國進貢了。


    至於西州回鶻,他們四分五裂,完全就是牆頭草,最多是等待戰鬥結束,跑過來給勝利者扇扇子送擁抱罷了。


    所以這次他們需要對付的隻是喀喇汗國的國王希誌,還有他的十萬大軍!


    慕容輕塵一身破爛的獸皮,身上還一堆跳蚤虱子,烏漆墨黑,跟小鬼似的,隻剩下一雙眼睛格外明亮。


    躊躇滿誌,得意洋洋。


    慕容站在大宋軍營的前麵,攢足了力氣大喊,“快去通稟,就是大宋征西大將軍,西域都護到了!”


    他連喊了三遍,結果卻是被看守的士兵當成了瘋子,給抓起來,塞進大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將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大宋將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