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對於弱小的部族來說,基本上就是鬼門關,草頭達靼損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七八成的牛羊。


    等到春暖花開,他們迫切需要一場搶劫,來彌補損失。


    就好像冬眠的動物,從洞穴裏爬出來,必須趕快填飽肚子,恢複體力,不然就會淪為別人的食物。


    正在他們選擇獵物的時候,卻不知道,王韶已經探出了利爪。


    山字營先後兩次通過草頭達靼的領地,已經把他們的情況都摸清楚了。


    這一次山字營打頭,他們焚燒了草頭達靼最後的牧場,將牛羊全數燒死,又消滅了500名武士。


    草頭達靼的精銳消失殆盡。


    接下來完全是一走一過的事情,王寧宏率領5000人馬,輕鬆收服了草頭達靼。


    中間幾乎沒有什麽戰鬥,草頭達靼,如同他們的名字一樣,就是一群牆頭草。


    投降大宋的好處很多。


    河西走廊封閉了,從青唐進入西域,就成了最好的商路。


    強龍不壓地頭蛇,大宋的商人,士兵,想要進入西域,就離不開後勤保障。


    大量的草頭達靼放下了武器,變成了車夫和力巴。


    驅趕馬車,搬運糧食和貨物。


    雖然他們還不習慣從強盜變成工人,但是相對豐厚的報酬讓他們很快甘之如飴。


    解決了草頭達靼,剩下就是黃頭回紇。


    趙宗景率兵趕到蒲昌海之後,第一個打擊的對象就是黃頭回紇。


    沒有辦法,柿子撿軟的捏,環顧四周,隻有黃頭回紇最弱,而且解決了他們,蒲昌海的南部便安全了。


    打仗就像下圍棋一樣,至少要占住一個邊角,這樣才好徐徐圖之,不至於落得四麵皆敵的下場。


    所以當王寧宏打過來的時候,黃頭回紇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順理成章,這兩個部落,將近3萬人,全數落到了大宋的掌控之中。根據呂惠卿的安排,草頭達靼和黃頭回紇取得了第二等人的身份,他們很快融入了整個體係當中。


    最為重要的是隴右都護府和西域都護府終於連成了一片。


    還是路途艱難,趙宗景他們能得到的物資並不多。但是不要緊,王寧安許諾的幾百名技術人員進入了西域。


    這幫人到了蒲昌海之後,簡直大喜過望。


    西域別看是萬裏黃沙,印象中十分貧瘠,其實不然,這裏風沙大,但是大風也能帶來豐富的養分,全都沉積在地麵上,加上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是最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地方。


    隻要解決了水源問題,種什麽長什麽!


    很幸運的是蒲昌海周圍有豐富的水源。


    劉彝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規劃出五條灌溉水渠,同時開墾出30萬畝田地。


    隻要到了秋天,30萬畝田,至少能收獲50萬石糧食。扣除農夫的口糧,至少能收上來20萬石,而趙宗景的人不過兩萬,平均每人10石糧,哪怕把肚皮撐破了,也吃不完。


    除了糧食之外,還有農學院的師生,在蒲昌海放養魚苗,下令休漁,到了秋天的時候,這裏至少能提供上百萬斤的魚貨。


    另外蒲昌海還有牧場,能養殖牛羊,宋人還帶來了許多豬仔,也都圈養起來。


    劉彝給王寧安寫了一份報告。


    根據他的估算,隻要三年時間,沒有大規模戰亂破壞,他們就能在西域創造一個適合50萬人生存的城市,供應5萬人馬作戰之用。


    西域不同大宋,在這裏三丁抽一,兩丁抽一,是非常普遍的,甚至還有全民皆兵,於闐最慘的時候,甚至要婦人上戰場。


    十人出一個兵,算是很厚道的。


    當然了,要想讓蒲昌海繁榮昌盛,還是需要大宋的支援。


    比如朝廷需要規定蒲昌海作為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


    大宋的商人販運貨物,必須在蒲昌海交割。


    這樣一來,大宋的商人,西域的商人都會聚集到蒲昌海。


    西域很混亂,可是也練就了所有人野獸一般的本能。當出現一個安穩的區域,有利可圖,四麵八方的商人都會聚集過來。


    許多於闐人搖身一變,開起了飯館酒樓。


    昔日不得不為了生存掙紮的婦人都成了老板,回鶻人變成了他們的夥計,西域的美女在他們的酒樓裏載歌載舞,取悅八方客人。


    於闐人從地獄爬上天堂的速度,就是他們對大宋忠誠提升的速度……如今的於闐人全都以嫁給大宋士兵為榮。


    如果能促成一樁親事,所有人都要載歌載舞,大肆慶祝三天三夜,簡直比起榜下捉婿,還要熱鬧狂熱。


    西域的變化堪稱奇跡,短短幾個月的光景,就翻天覆地,改天換日。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趙宗景等人的成功,完全得益於大宋的全力支持。


    狄青指揮大軍,猛攻橫山一線,西夏的30萬人全都被牽製住了,其中十萬擒生軍,更是死死托在了大宋這邊。


    李諒祚當然想消滅趙宗景,可問題是他根本抽不出一點兵力。


    僅有的兩千名鐵鷂子都舍不得派去橫山對付大宋,隻能用來和野利遇乞周旋。


    老狐狸在青唐修整了一年時間,他把人馬擴充到了1萬5千,而且他靠著通商走私,甚至搶劫,賺了一大筆黑錢。


    這點錢全都送給了王寧安,購買了不少軍械。


    說來諷刺,王寧安繳獲了鐵鷂子的鎧甲,其中隻有800副歸還了李諒祚,剩下的兩千多副,都折價賣給了野利遇乞。


    對大宋來說,這是一筆意外之財。


    可是對於老狐狸來說,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鐵鷂子的鎧甲,他是再熟悉不過了,曾經多少次,他帶領著鐵鷂子,衝破大宋的戰陣,斬殺宋軍,所向睥睨。


    二十年後,他居然要花錢從大宋手裏,購買鐵鷂子的鎧甲!


    這世上荒唐事還真多!!


    野利遇乞顧不上感慨,他從手下挑出兩千精銳,披上鐵鷂子的鎧甲,拿著從河北購買的馬刀,弓箭,去和李諒祚的鐵鷂子拚殺。


    事到如今,也分不清誰是誰非,總而言之,殺成了一鍋粥。


    西夏有心無力,結果就是趙宗景的東南兩麵,都高枕無憂。


    至於西州回鶻,他們本就是一盤散沙,欺軟怕硬,根本奈何不了宋兵,至於最大的敵人喀喇汗國,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竟然沒有動靜。


    不知道是認輸了,還是在憋大招。


    趙宗景和他的部下,就像是一顆飽滿的種子,落在了一片富饒的土壤。


    陽光雨露,都非常充裕,短短時間,他們就實現了野蠻生長,快速壯大起來。


    進入四五月份,春耕結束之後,趙宗景準備抽調人馬,和王韶配合,把沙州拿下來。


    ……


    “聖人請看,如果拿下了沙州,便等於是握住了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向東,可以攻擊瓜州,甘州,威脅涼州,即便不打,也能牽製住西夏的兵力,讓他們頭尾難顧。”


    王寧安給趙大叔講解著整個戰局。


    其實整個西夏,無非是兩處最要緊的所在,一個是河西走廊,一個是河套平原,隻要能打通河西走廊,攻滅西夏,是遲早的事情。


    當年漢武帝攻擊匈奴的時候,也是這麽幹的。


    “景平,你的意思是下一步讓狄相公重點攻擊殺牛嶺一線,斷掉西夏的半壁!”


    “陛下聖明。”


    王寧安隨手送了一個小小的馬屁。


    “臣以為重點是保持強大的壓力,西夏國力有限,上一次為了賠款的事情,就弄得國家大亂,這一次全麵開戰,西夏的負擔更重,肯定還要落在老百姓身上。臣已經下令李從簡等人,讓他們不計代價,派遣人員,去說動橫山一線的百姓歸降,不出意外,今年會有十萬人陸續歸順。”


    “這一場和西夏的大戰,不必以奪取多少土地為目標,至少暫時不是。我們耗得起,就把西夏的人馬拖在橫山一線,拖個一年半載,西夏自然陣腳大亂。”


    王寧安選擇的戰法絕對是最保守,也最沒有創意的,任何一個名將看到,都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可這個辦法對如今的大宋來說,卻是最好的。


    風險小,完全憑實力說話,不給西夏鑽空子的機會,也不給大宋犯錯的機會。


    在這場戰鬥當中,目前最大放異彩的武器有兩種,一個是神臂弩,一個是猛火油。


    西夏除了鐵鷂子之外,山跋子也是凶威赫赫,無人不知,堪稱當世最精銳的山地步兵。為了對付他們,西北各軍,在半年的時間,就裝備了3萬支神臂弩。


    這又是個讓人發瘋的數字,就算大宋財大氣粗,你們哪來的那麽多工匠,能短時間造出幾萬支?


    莫非神仙都在幫你們?


    大宋當然沒有神仙相助,可是他們有比神仙還厲害的技術,經過這麽多年的積累,河北的軍械作坊完全能做到標準化生產,所有的零件尺寸,分毫不差。


    每個作坊承包一部分零件,然後進行組裝測試,隻要驗收通過,立刻送到前線。射程超遠,數量超多的神臂弩終結了山跋子的神話。


    不論是野戰,還是攻城,神臂弩都能壓製住山跋子,然後再由士兵攜帶猛火油,發起攻擊,幾乎是無往而不利。


    西夏最引以為傲的步兵,在大火之中,絕望哀嚎,痛苦叫著……趙禎閉上了眼睛,戰場的一幕幕,仿佛在眼前閃過。


    半晌他睜開了眼睛,欣慰道:“看起來兩三年之內,攻滅西夏,還是有把握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將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大宋將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