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眾矚目當中,王寧安一身月白色的儒衫,坐到了老師的位置上,環視左右,全都是朝野的大人物,連皇帝也加大了,趙宗垕緊緊依偎著老爹,伸長了脖子巴望著,盡管聽過一次,他還是很期待先生的宏論。
麵對著大宋最頂尖兒的人物,王寧安也是微微激動。
能不能紅,就看這一炮了!
“陛下,諸位相公,還要同僚,高賢,翰林院,國子監,太學的先達:王某論學問,連進士都不是,自然不敢給諸公講什麽孔孟之道,如果說王某還有一點熟悉,那便是這東西了。”
王寧安說著,舉起了一枚銅子。
“沒錯,就是錢!”
“屈指算來,成立皇家銀行也有五六年的光景,王某摸索出一些心得,和諸公分享。”
聽到王寧安談錢,不少人臉都黑了。尤其是一些有道德潔癖的君子,他們更是忍不住扭頭,連龍昌期都聽不下去。
麵對陛下,麵對天下高賢,居然談俗氣的阿堵物,簡直倒胃口,世人都說王寧安是奸佞幸進之臣,現在看起來,一點不假,半點不虛!
很多人已經琢磨著彈劾王寧安的奏疏了。
但是趙禎卻滿臉含笑,麵帶鼓勵,至於賈昌朝、文彥博,甚至韓琦,都絲毫沒有怠慢之意,他們神情凝重,側目傾聽。
“所謂錢,從何處來呢?一句話,是掙來的!”
“為官吃俸祿,做工掙工錢,賣貨掙利潤,種地賣糧換錢……總而言之,是付出勞動得到的報酬——當然搶劫,偷竊放在一邊。我想大家不會有疑問吧?”
很多人不太適應王寧安的風格,他們印象之中,大凡登壇講課,都是越深奧,越玄乎越好,張口閉口就是引經據典,滿口聖賢,像王寧安這麽平直通俗的還是少有。
趙禎倒是暗暗看了眼小太子,難怪小家夥昨天告訴自己,說先生講得好,他都聽得懂,要是說這些,五歲孩子也聽得明白啊!
隻是把當官,做工,農民都混為一談,實在是有辱斯文,在場許多人不高興,卻也說不出什麽,畢竟皇帝都沒意見呢!
王寧安繼續往下講,“付出勞動,換得報酬,現在看起來天經地義。可是假設男耕女織,什麽東西都自己動手製作生產,又自己使用消耗,還需要錢嗎?總不能自己向自己買一匹布,一鬥米吧?所以說,在上古之時,是沒有交換的,道理很簡單,上古之民,采集果實,捕獲野味,耕種田畝,紡織麻布……產出的東西,全部由一家,或者一個氏族消耗。漸漸的,上古之民,從蒙昧走出來,越來越聰明,動手能力越來越強,有了更好的捕獵工具,懂得如何精耕細作,產出越來越多,此時就出現了交換。大家把多餘的東西拿到集市上,和其他的部族貿易,而此時的貿易,是以物易物的。哪怕到了今天,在鄉下也有這種情況,還有榷場,我們用布匹絲綢換青鹽牛馬,就是以物易物,可以說,還殘留著上古的風俗。這個過程可能經曆了上千年,人們手上的商品越來越豐富,單純以物易物,不能滿足需要,這時候貨幣就應運而生!”
王寧安又舉起了手上的銅錢,笑道:“最初的貨幣不是這樣的,而是貝殼,直到如今,許多和商貿錢貨有關的字,還帶有貝字,便是明證。錢幣從最初廉價的貝殼,漸漸變成金,銀,銅,在先秦的時候,各國鑄幣,形製不一,秦始皇一統天下,統一了貨幣,便是我們今天沿用的圓形方孔錢。”
王寧安用很簡短平實的話,梳理了貨幣發展的過程。
在場眾人卻無不皺眉頭,王寧安提到的很多東西,全都是真的,他們也在古籍當中看過,隻是過去從來沒有人這麽講過,也從來沒有人如此研究!
經王寧安一說,許多人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諸位相公就不用說了,像司馬光啊,王安石啊,他們都有撥雲見日之感,尤其是司馬光,他忍不住滿臉含笑,自己的師父就是有兩把刷子,真是不簡單!
王寧安故意等了一陣子,讓大家消化完畢,然後他繼續講道:“凡事正本清源,弄清楚了貨幣是怎麽來的,很多事情就明朗了。首先,貨幣對應的是商品,是百姓創造出超過自己需要的產品,拿到市麵上去賣,還回來的貨幣。既然如此,也可以理解成每一個貨幣,都是一張約書,是整個天下,和每一個普通百姓簽訂的約書。”
王寧安把第一課選為“錢”,一來是他的確擅長這個,二來,他也想打破儒家士人口不言利的迷思。
新儒學要講究務實,而最大的務實就是學會賺錢,學會用錢!
“一個農人,他年輕的時候,身強體健,可以種許多莊稼,他把口糧之外的糧食拿到市麵上賣,換回了錢。假如他年紀大了,幹不動了,也可以用這些錢去買糧食,供應自己的生活。在野獸中間,是弱肉強食,老了,病了,哪怕是百獸之王,一樣要餓死。人不同於禽獸,便是因為這個!”
王寧安再度敲了敲桌麵上的銅錢,“當然,這個老農也有別的選擇,比如他靠著自己的孩子養老,是不是和錢就沒有關係了?當然不是,試問,如果沒有年輕時候多賺的錢,又如何哺育孩子,沒有孩子,又如何養老?所以,總而言之,錢,是一種工具,一種衡量每個人勞動價值的工具,錢就像是一個儲物箱,每一枚錢幣,都儲存著靠血汗辛苦換來的價值,正因為如此,錢才可以隨時換成其他商品和勞動。”
……
說到這裏,全場徹底安靜了。
王寧安的這番論述,可謂是顛覆了自古以來,對待錢的一切看法!
錢不再是醜陋的,滿身銅臭也不是貶義詞,掙的錢越多,代表你付出勞動力越多,越是能幹,那豈不是越有錢,越值得尊重了嗎?
大家拚命甩頭,不願意接受這個觀念,可是這個念頭就像是魔音一般,不斷在耳邊回蕩,久久不散。
連趙禎都露出了思索神色。
“王卿,朕有疑問,假如有人巧取豪奪,為富不仁,那他的錢,豈不是代表別人的血汗了嗎?”
“陛下聖明!”
王寧安笑道:“坑蒙拐騙,巧取豪奪,都是用卑劣手段,占據別人的勞動,換句話說,就會有人付出了辛苦,卻拿不到回報,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行為不但人人唾棄,也於國法不容!”
“在這裏,我想需要澄清兩個東西,一個是錢,一個是利!錢,也就是貨幣,對應的是所有人的勞動,無好無壞,無善無惡。真正讓人憎惡的是利,而且還是不惜泯滅天良,殘害別人,圖謀不屬於自己的暴利……那樣的錢才帶著血,那樣的利,才應該天誅地滅!”
王寧安說著,掃了一眼在座的諸位相公,微微含笑。
“不知道我說的可有道理?”
別人隻覺得王寧安是真誠求教,可是賈昌朝和文彥博,還有韓琦等人,分明從王寧安的笑容中讀出了嘲諷之意。
似乎這小子口裏的小人,就是他們一樣!
文彥博到底是厚黑功力深厚,他知道在眾目睽睽之下,發作也沒有好處,還不如裝得大方一點,博得喝彩之聲呢!
“王相公一番講述,實在是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老夫受教了。”
文彥博起身,衝著趙禎施禮,然後又對著所有人抱拳。
“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隻是後人對聖人教誨,理解不深,想得不透,簡單地以為君子就不能談錢,不能談利,談了就是小人!聽過王相公的講解,老夫相信大家不會做如是念頭了吧?”
文寬夫也不是尋常人物,他這幾句話回敬王寧安,等於說在今天之前,我們的眼裏,你就是個鑽進錢眼兒的小人,至於今天之後是不是,我們還不知道!
這兩位在一問一答之間,已經完成了一次火星四濺的交鋒。
隻是他們的臉上,誰也看不出絲毫的異樣。
王寧安還十分感歎,“還是文相公見解高明,士農工商,士人不事生產,又憑什麽得到其他百姓供養?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百姓需要士人維護人間正道,需要捍衛規矩,伸張正義,歸根到底,是維護他們的勞動成果,維持這個不被剝奪!”
說著,王寧安又舉起了手裏的銅板。
他講課從來都是邏輯嚴密,無懈可擊。
此刻大家再看這一枚銅子,感覺就不一樣了。
錢之一道,不但應該講,還應該大講特講,把裏麵的學問都鑽研透了。
唯有如此,才能對得起百姓之托,才能主持人間正義。
“為官牧民,愛護百姓,保護百姓財產,讓百姓過得富足安康,便是大德!其餘諸事,皆不足道哉。”
王寧安把話鋒一轉,“近日有人提出,要向百姓借青苗錢,我以為此舉初衷極好。不可否認,地方上,大族富戶,乘人之危,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以高利盤剝百姓,幾個月的光景,利息就能飆漲幾倍之多!試問哪個百姓能負擔?朝廷理當站出來,保護子民,臣懇請陛下以蒼生為念,恩準青苗之法,以解百姓之苦。”
麵對著大宋最頂尖兒的人物,王寧安也是微微激動。
能不能紅,就看這一炮了!
“陛下,諸位相公,還要同僚,高賢,翰林院,國子監,太學的先達:王某論學問,連進士都不是,自然不敢給諸公講什麽孔孟之道,如果說王某還有一點熟悉,那便是這東西了。”
王寧安說著,舉起了一枚銅子。
“沒錯,就是錢!”
“屈指算來,成立皇家銀行也有五六年的光景,王某摸索出一些心得,和諸公分享。”
聽到王寧安談錢,不少人臉都黑了。尤其是一些有道德潔癖的君子,他們更是忍不住扭頭,連龍昌期都聽不下去。
麵對陛下,麵對天下高賢,居然談俗氣的阿堵物,簡直倒胃口,世人都說王寧安是奸佞幸進之臣,現在看起來,一點不假,半點不虛!
很多人已經琢磨著彈劾王寧安的奏疏了。
但是趙禎卻滿臉含笑,麵帶鼓勵,至於賈昌朝、文彥博,甚至韓琦,都絲毫沒有怠慢之意,他們神情凝重,側目傾聽。
“所謂錢,從何處來呢?一句話,是掙來的!”
“為官吃俸祿,做工掙工錢,賣貨掙利潤,種地賣糧換錢……總而言之,是付出勞動得到的報酬——當然搶劫,偷竊放在一邊。我想大家不會有疑問吧?”
很多人不太適應王寧安的風格,他們印象之中,大凡登壇講課,都是越深奧,越玄乎越好,張口閉口就是引經據典,滿口聖賢,像王寧安這麽平直通俗的還是少有。
趙禎倒是暗暗看了眼小太子,難怪小家夥昨天告訴自己,說先生講得好,他都聽得懂,要是說這些,五歲孩子也聽得明白啊!
隻是把當官,做工,農民都混為一談,實在是有辱斯文,在場許多人不高興,卻也說不出什麽,畢竟皇帝都沒意見呢!
王寧安繼續往下講,“付出勞動,換得報酬,現在看起來天經地義。可是假設男耕女織,什麽東西都自己動手製作生產,又自己使用消耗,還需要錢嗎?總不能自己向自己買一匹布,一鬥米吧?所以說,在上古之時,是沒有交換的,道理很簡單,上古之民,采集果實,捕獲野味,耕種田畝,紡織麻布……產出的東西,全部由一家,或者一個氏族消耗。漸漸的,上古之民,從蒙昧走出來,越來越聰明,動手能力越來越強,有了更好的捕獵工具,懂得如何精耕細作,產出越來越多,此時就出現了交換。大家把多餘的東西拿到集市上,和其他的部族貿易,而此時的貿易,是以物易物的。哪怕到了今天,在鄉下也有這種情況,還有榷場,我們用布匹絲綢換青鹽牛馬,就是以物易物,可以說,還殘留著上古的風俗。這個過程可能經曆了上千年,人們手上的商品越來越豐富,單純以物易物,不能滿足需要,這時候貨幣就應運而生!”
王寧安又舉起了手上的銅錢,笑道:“最初的貨幣不是這樣的,而是貝殼,直到如今,許多和商貿錢貨有關的字,還帶有貝字,便是明證。錢幣從最初廉價的貝殼,漸漸變成金,銀,銅,在先秦的時候,各國鑄幣,形製不一,秦始皇一統天下,統一了貨幣,便是我們今天沿用的圓形方孔錢。”
王寧安用很簡短平實的話,梳理了貨幣發展的過程。
在場眾人卻無不皺眉頭,王寧安提到的很多東西,全都是真的,他們也在古籍當中看過,隻是過去從來沒有人這麽講過,也從來沒有人如此研究!
經王寧安一說,許多人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諸位相公就不用說了,像司馬光啊,王安石啊,他們都有撥雲見日之感,尤其是司馬光,他忍不住滿臉含笑,自己的師父就是有兩把刷子,真是不簡單!
王寧安故意等了一陣子,讓大家消化完畢,然後他繼續講道:“凡事正本清源,弄清楚了貨幣是怎麽來的,很多事情就明朗了。首先,貨幣對應的是商品,是百姓創造出超過自己需要的產品,拿到市麵上去賣,還回來的貨幣。既然如此,也可以理解成每一個貨幣,都是一張約書,是整個天下,和每一個普通百姓簽訂的約書。”
王寧安把第一課選為“錢”,一來是他的確擅長這個,二來,他也想打破儒家士人口不言利的迷思。
新儒學要講究務實,而最大的務實就是學會賺錢,學會用錢!
“一個農人,他年輕的時候,身強體健,可以種許多莊稼,他把口糧之外的糧食拿到市麵上賣,換回了錢。假如他年紀大了,幹不動了,也可以用這些錢去買糧食,供應自己的生活。在野獸中間,是弱肉強食,老了,病了,哪怕是百獸之王,一樣要餓死。人不同於禽獸,便是因為這個!”
王寧安再度敲了敲桌麵上的銅錢,“當然,這個老農也有別的選擇,比如他靠著自己的孩子養老,是不是和錢就沒有關係了?當然不是,試問,如果沒有年輕時候多賺的錢,又如何哺育孩子,沒有孩子,又如何養老?所以,總而言之,錢,是一種工具,一種衡量每個人勞動價值的工具,錢就像是一個儲物箱,每一枚錢幣,都儲存著靠血汗辛苦換來的價值,正因為如此,錢才可以隨時換成其他商品和勞動。”
……
說到這裏,全場徹底安靜了。
王寧安的這番論述,可謂是顛覆了自古以來,對待錢的一切看法!
錢不再是醜陋的,滿身銅臭也不是貶義詞,掙的錢越多,代表你付出勞動力越多,越是能幹,那豈不是越有錢,越值得尊重了嗎?
大家拚命甩頭,不願意接受這個觀念,可是這個念頭就像是魔音一般,不斷在耳邊回蕩,久久不散。
連趙禎都露出了思索神色。
“王卿,朕有疑問,假如有人巧取豪奪,為富不仁,那他的錢,豈不是代表別人的血汗了嗎?”
“陛下聖明!”
王寧安笑道:“坑蒙拐騙,巧取豪奪,都是用卑劣手段,占據別人的勞動,換句話說,就會有人付出了辛苦,卻拿不到回報,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行為不但人人唾棄,也於國法不容!”
“在這裏,我想需要澄清兩個東西,一個是錢,一個是利!錢,也就是貨幣,對應的是所有人的勞動,無好無壞,無善無惡。真正讓人憎惡的是利,而且還是不惜泯滅天良,殘害別人,圖謀不屬於自己的暴利……那樣的錢才帶著血,那樣的利,才應該天誅地滅!”
王寧安說著,掃了一眼在座的諸位相公,微微含笑。
“不知道我說的可有道理?”
別人隻覺得王寧安是真誠求教,可是賈昌朝和文彥博,還有韓琦等人,分明從王寧安的笑容中讀出了嘲諷之意。
似乎這小子口裏的小人,就是他們一樣!
文彥博到底是厚黑功力深厚,他知道在眾目睽睽之下,發作也沒有好處,還不如裝得大方一點,博得喝彩之聲呢!
“王相公一番講述,實在是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老夫受教了。”
文彥博起身,衝著趙禎施禮,然後又對著所有人抱拳。
“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隻是後人對聖人教誨,理解不深,想得不透,簡單地以為君子就不能談錢,不能談利,談了就是小人!聽過王相公的講解,老夫相信大家不會做如是念頭了吧?”
文寬夫也不是尋常人物,他這幾句話回敬王寧安,等於說在今天之前,我們的眼裏,你就是個鑽進錢眼兒的小人,至於今天之後是不是,我們還不知道!
這兩位在一問一答之間,已經完成了一次火星四濺的交鋒。
隻是他們的臉上,誰也看不出絲毫的異樣。
王寧安還十分感歎,“還是文相公見解高明,士農工商,士人不事生產,又憑什麽得到其他百姓供養?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百姓需要士人維護人間正道,需要捍衛規矩,伸張正義,歸根到底,是維護他們的勞動成果,維持這個不被剝奪!”
說著,王寧安又舉起了手裏的銅板。
他講課從來都是邏輯嚴密,無懈可擊。
此刻大家再看這一枚銅子,感覺就不一樣了。
錢之一道,不但應該講,還應該大講特講,把裏麵的學問都鑽研透了。
唯有如此,才能對得起百姓之托,才能主持人間正義。
“為官牧民,愛護百姓,保護百姓財產,讓百姓過得富足安康,便是大德!其餘諸事,皆不足道哉。”
王寧安把話鋒一轉,“近日有人提出,要向百姓借青苗錢,我以為此舉初衷極好。不可否認,地方上,大族富戶,乘人之危,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以高利盤剝百姓,幾個月的光景,利息就能飆漲幾倍之多!試問哪個百姓能負擔?朝廷理當站出來,保護子民,臣懇請陛下以蒼生為念,恩準青苗之法,以解百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