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瑾回來了,沒敢直接去看老娘,生怕把老娘氣死,其實母子哪有什麽仇。許氏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又白發人送黑發人,眼睛都哭瞎了。


    她隻能摸索著兒子的臉,想著兒子的樣子,雙手不停顫抖。


    “三兒,娘心裏最放不下的就是你了,現在你回來了,娘去見你爹也有交代了。”許氏摟著兒子,在耳邊道:“別怪你爹,當年你爹聽人說薛家經商奸詐,不是好人家,才拿什麽批婚說事兒,不想讓你和薛氏成親。老東西太倔了,他說什麽沒有證據,不能隨便汙人家清白,就沒有把話和你說明白了。不過你走的前一天,你爹故意讓老四看到裝錢的箱子,要不然……老四那麽笨,哪裏能偷出錢……”


    許氏絮絮叨叨說著當年的隱情,難得擠出一絲笑容,“三兒,這些年你過得還好吧?去和老東西念叨念叨,扇他個大嘴巴子,看他還敢不敢管孩子的事了。”


    王良瑾聽到這裏,再也忍不住了,嚎啕痛哭。


    爹啊,你老看得準啊!


    是孩兒不孝!


    你快來管管孩兒,打也打得,罵也罵得,孩兒再也不敢了……


    王良瑾在祠堂裏,跪在父親的靈位前麵,一跪就是三天,水米沒有沾唇,他把這些年經曆的過程,滿肚子的委屈都告訴了父親,傾訴之後,鬱積在心中的一口氣消散了。


    他是個豁達的人,雖然悲傷,卻還能控製住。


    大哥已經把老二的事情告訴了他,王良珣自己作死,誰也管不了,從祠堂出來,王老三開始真正審視王家。


    說實話,他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變化,就像是一場夢一般。


    陛下賜了禦筆,追贈了官職,建廟祭祀,諡號忠烈……他小時候都不敢想的將門尊嚴,硬生生掙了回來!


    不隻是王家,整個土塔村,乃至滄州,河北,誰不知道王家的大名!


    就連死在西夏的父親,都得到了哀榮,也讓這個不肖子孫能稍微安慰。


    王老三真想由衷說一句:厲害了,我的家!


    除了地位的變化,更讓人驚喜的就是家鄉也在快速發展,和十年前,迥然不同。


    土塔村聚集了幾百戶人家,九成以上都是新搬遷過來的,儼然一個興旺的鎮子,不同於其他的村鎮,土塔村家家戶戶養豬,還不是一頭兩頭,最多的有一百多頭。


    全村存欄生豬近兩萬頭,建立起專門的屠宰場,光是殺豬的夥計就有十幾個之多。


    通常都是晚上從百姓家裏抓豬,半夜送到屠宰場,燒水、退毛,開膛破肚、切成大小適中的塊兒,四更天左右,就裝上馬車,搶在天亮的時候,送到滄州。


    滄州的百姓,各大酒樓,還有牢城營,全都采購土塔村的豬肉。


    光是這一項,每戶一個月至少能賺10貫錢,一年到頭,有100貫以上!


    原本窮苦的小村子,煥然一新。


    家家戶戶蓋新房,每個年輕人都能娶到媳婦。


    周圍十裏八鄉的媒婆都跑來了,聽說是土塔村的人,竟然連嫁妝也可以不要。


    養豬能延伸出不少生意,比如飼料,比如豬鬃。宋人已經有了牙膏的雛形,也發明出來牙刷,隻不過是用馬尾做成的。


    王寧安見殺豬退毛,有許多豬鬃白白扔掉了,幹脆弄出了牙刷,然後一鼓作氣,又弄出了十幾個型號豬鬃刷,,刷壇子,刷鍋,甚至洗澡搓背的都有。


    由於原料廉價,又不需要什麽壯勞力,土塔村產的刷子物美價廉,不但滄州使用,其他州縣也過來采購。


    做牙刷還帶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女人也能掙錢了。


    很多婦人靠著靈巧的雙手,竟然比丈夫賺得還多。


    土塔村的女人越發大膽,她們像是男人一樣,高聲說笑,出門采買,扛起家庭的重擔……


    比如養豬和做牙刷,還有一個產業也成熟了,那就是榨油。


    王寧安早就讓自家部曲種植大豆,榨油供應酒樓,豆餅還能喂馬,說起來也是一樁好生意。


    土塔村就建了五處油坊,每天都在忙碌。


    本來榨油也可以成為王家的一項重要財源,隻是事情都壞在了包拯身上,這位包大人聰明啊,他發現了海豐酒樓使用豆油,也發現了他們家的油坊,很容易就推斷出王家的榨油生意。


    他老人家居然直接以知州衙門的名義,鼓勵滄州百姓種植大豆。去年秋天,百姓們不但種植大豆,還把豆餅賣到了野狼穀馬場,從王家的手裏賺錢!


    王寧安滿肚子都是氣!


    卻又無可奈何,種植大豆又不是你發明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讓老百姓多賺一點,日子過得好一點,難道不應該?


    包大人道理一大堆,做得理直氣壯,百姓們果然把他尊為青天,離開滄州,升任瀛洲知府的時候,百姓送來了萬民傘,歡送包拯的人群排出十幾裏。其中就有咱們王二郎,黑老包總算是滾蛋了,王寧安長出一口氣,這位繼續留在滄州,他的發財大計非讓包黑子都給攪了不可!


    相比一心為民的清官名臣,王寧安更願意和韓家,曹家這些人合作,至少大家都是一條路上跑的車,能尿到一起,至於包黑子,就讓他萬古流芳吧!


    不管怎麽說,土塔村富裕了,變得不一樣了。


    給大家帶來變化的正是王家,淳樸的村民越發敬重感激王家,最優秀的青年,都以成為王家部曲為榮。


    隻要通過了考核,家裏要鳴放鞭炮,表示祝賀。那個喜慶勁兒,簡直比過年娶媳婦還熱鬧。


    王良瑾走南闖北,還在遼國待過,見到的丘八不少,可王家的部曲與眾不同。


    首先每個人都要家室清白,像官兵那樣,弄一大堆罪犯混在其中,王家是絕對不做的,軍人是最講究榮譽的群體,罪犯充軍固然成本很低,但是會拉低軍人的形象,打擊軍中士氣。


    更讓百姓們堅信“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王寧安可不會糟蹋自己的人,王家部曲必須是最優秀的青年,還交給他們讀書識字,在軍中,要回畫地圖,看得懂命令,牢記軍規……哪怕日後離開了軍中,去商行當一個管事,或者做一個小吏,都是能勝任的。


    給粗鄙武夫加文化課夠奇葩的,還有更奇葩的,王家的部曲每天都要訓練,從早到晚,風雨無阻。


    王良瑾聽老爹說過,朝廷的禁軍才三天練一次,廂軍按規矩十天練一次,實際上一年到頭,也未必練。


    廂軍的兵丁熟悉鋤頭遠遠超過刀槍。


    王家部曲訓練的頻率超過了禁軍,能不讓人目瞪口呆嗎?


    “老四,農忙的時候,牲口還要吃一點好料,練得這麽猛,不吃好的,怕是會累得吐血吧?”


    王良璟點頭,“三哥,你算是說對了,還好村子都養豬,每天都要吃兩口大肥豬,什麽下水啊,豬肝啊,都要給他們留著。眼下咱家隻有三百多部曲,威字營還有五百弟兄,等人數更多了,我都怕養不起了。”


    養兵就是燒錢!


    王良瑾吸口氣,“老四,一定要給他們吃豬肉嗎?別的成不?”


    王良璟憨笑道:“寧安說了,要吃蛋白質補充消耗,能長腱子肉。不吃豬肉也可以,隻是還能吃什麽啊?”


    王良瑾思量一會兒,突然哈哈大笑:“老四,你糊塗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靠著大海,海裏的東西可多哩!比起豬肉省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將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大宋將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