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你可知道,韓家為什麽派人過來?”


    歐陽修開門見山,王寧安早就想過,緩緩道:“莫非他們擔心六藝學堂會衝擊韓家的地位?”


    “不隻是韓家,還有很多的河北世家望族!”


    別看歐陽修一雙醉眼,但是很多時候,把問題看得很明白,隻是醉翁不屑於同流合汙罷了。


    自從黃巢起義,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裏!


    煊赫上千年的世家大族消失殆盡,大宋立國之後,科舉大興,寒門在官場上地位越發重要。


    但是畢竟綿延千年,大族的影響力還在,尤其是河北,更是重災區之一。


    翻開大宋的史書,父子同朝為官,兄弟幾個前後高中,比比皆是。數量之多,遠不是明朝能比的。


    比如宋初的“三陳”,陳堯叟狀元出身,官至樞密使;陳堯佐進士及第,官至宰相;陳堯谘,也是狀元出身,官至翰林學士,三個兄弟,兩個狀元,一個宰相,簡直令人瞠目。


    還有當朝首相陳執中,他的父親陳恕官至參知政事。


    明相呂夷簡,他的兒子呂公弼官至樞密副使,另一個兒子呂公著更是官至宰相。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蘇,八韓,七曾,五蔡,還有範仲淹一家,都是煊赫的豪門,讓人高山仰止,綿綿不絕……


    之所以會如此,除了這些家族子弟的確爭氣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漢唐的傳統還在,人們對父子兄弟為官,忌諱不多。這要是放在明朝,那些言官禦史還不撲上來,把人給吞了。堂堂首輔徐階涼了自己兄弟一輩子,以至兄弟反目,張居正想要栽培自己兒子,弄得天怒人怨,父子相繼為相,在明代少之又少,朝廷的大佬更偏重栽培弟子,繼承衣缽,相比血緣關係,更加隱蔽,不容易招惹是非。


    其次宋代蔭庇太多太濫,動輒十幾個子弟得到官職,比如陳執中,就靠著父親的蔭官起家。而且靠著蔭庇起家的官員,在正式派遣為官之前,赴鎖廳試,難度比起正常的科舉差了一大截,也就是說,官員子弟更容易當官。


    還有大世家壟斷教育資源,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畢竟辦學和上學都是很燒錢的,尋常百姓根本沒有資本。


    這也是慶曆興學,鼓勵官學的原因所在。


    官學興旺,就要衝擊私學,私學又是誰支持的,毫無疑問是世家大族。


    壟斷了教育,也就壟斷了科舉,進而壟斷官位,左右朝局……這是皇帝所不願見的,也因為如此,慶曆新政盡數被推翻,唯獨興學一條保留下來,還得到了大力發展,開花結果。


    河北八韓,八個兒子一起當官,其中沒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死也不信!


    “老夫創立六藝學堂,也是摸準了官家的脈,當今聖上忌憚河北世家,六藝學堂必然會搶占世家豪門的科舉名額,別的不說,老夫保證,十年之內,從六藝學堂走出10個進士!”


    歐陽修說得雲淡風輕,可實際上這是多大的氣魄!


    那麽多書院,那麽多學子,四年才有一屆,每一次隻錄取幾百人,也就是文壇盟主,有膽子打這個包票。


    假如能出10個進士,那也是一股不下的力量,而且日後還會源源不斷,隻要他們真心替王家保駕護航,就沒人能動搖王家的地位!


    王寧安渾身的血液沸騰起來,老歐陽給的這份禮真厚啊!


    不過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餅就那麽大,六藝學堂多吃了一塊,別人就會少吃一塊,這也是韓家上門砸場子的原因。


    “老夫拿了你的書,進獻給官家,是讓陛下記住六藝學堂,讓世人不能小覷王家,倘若所有蒙學都用了你編的書,到時候六藝學堂拿下一些科舉名額,也就順理成章,有些人不痛快,也隻能裝在心裏了。”


    說了半天,還真的是為王寧安著想!


    “那就多謝醉翁了。”


    辭別歐陽修,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王寧安又思量一遍,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他把門關了起來,獨自一個人,對著窗外下墜的夕陽,陷入了沉思。


    鼓動興學,最初隻是為了培養實用人才,壯大王家的力量,歐陽修給自己的承諾,王寧安絲毫不懷疑,甚至他能做到更好。


    隻是把精力用在培養進士官僚上麵,已經偏離了他的本意!


    而且文武有別,從六藝學堂走出去的進士,是聽自己的,還是聽歐陽修等人的,是真心替王家賣命,還是若即若離……


    王寧安突然覺得他麵臨一個很重要的抉擇,不止關乎六藝學堂的未來,也關乎王家日後的道路,這和當初完全不一樣。


    一無所有的時候,隻要挑一個最粗的大腿抱上去就對了,可是如今身在一堆大腿中間,各有千秋,如何下手,真的考驗智慧!


    顯然,歐陽修這些人是要名留青史,是要致君堯舜,打壓世家,絕對是他們願意做的。可問題是王寧安要重興王家,不管文武,都是世家,他不能毫無顧忌,一屁股坐在歐陽修一邊,替他們衝鋒陷陣。


    更何況強龍不壓地頭蛇,河北八韓也不是吃素的,卷入世家和皇權的較量,王家的小身板,不容易全身而退啊!


    歐陽修未必要害自己,但絕對不能按照他的想法走!


    打定了主意,王寧安猛地推開房門,月光之下,老爹、老娘,還有妹妹和弟弟,齊刷刷站著。


    “你們?”王寧安愣住了,王良璟指了指頭上半圓的月亮,帶著笑意。


    白氏歎口氣道:“你這孩子心思重,見你沒有出來吃飯,是不是遇上了什麽難事?”白氏抓著他的胳膊,充滿慈愛道:“不管多難,咱們一家人都支持你!”


    “嗯!”王良璟點頭,王洛湘瞪大了眼睛,王寧澤舉起了胖乎乎的拳頭。


    麵對著一家人,王寧安奇跡般放鬆下來,不為了別的,就算為了自家人,也要走一條穩妥的道路。


    “放心吧,我有主意了。”王寧安抓了抓弟弟肥嫩的臉蛋,“等我回來,再給你弄一套識字卡片。”


    說完,王寧安一溜煙兒,跑到了韓絳韓維兄弟的住處。


    他們足足談了一個晚上,具體談了什麽,沒人知道,不過沒過兩天,王寧安就建議歐陽修,設立一個預科班。


    凡是想進六藝學堂讀書的,都要先到預科班學半年,然後通過考試,才能升入六藝學堂。韓家兄弟帶來了一百多人,除了直接考中的13人,其餘全都送進了預科班。


    在王寧安的懷裏,還放著一份和韓絳草簽的約書,五年之內,六藝學堂的子弟不會參加科舉考試,而在五年之中,河北各大世家可以向六藝學堂輸送弟子,五成人選,由世家協商瓜分,另外五成才公開招生。


    除此之外,王寧安還許諾,從今年冬天開始,王家敞開供應燒酒給韓家,由他們負責銷售,利潤雙方五五分賬。


    “五弟,這回領教了吧,王寧安這小子真會做人!”韓絳在回去的路上,十分感慨,雖然出師不利,結果卻是皆大歡喜,真是想不到。


    韓維喝得醉眼朦朧,笑道:“王家的酒真烈,可笑醉翁喝不出真意,沒法擺弄王家了。”


    韓家兄弟有說有笑,心滿意足,可是他們不知道,傳旨的欽差正往滄州趕來,一個遲到的大禮包,結結實實落到了王家的頭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將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大宋將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