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安這家夥實在是討厭得很,他一句話,好不容易鼓起來的心氣都給戳破了。是啊,沒有折老太君不顧身體,親自去找趙禎,哪來的都虞侯!


    還以為自己多了不起呢,原來還是那個德行!


    楊懷玉覺得自己變成了孔明燈,怒火熏得鼓鼓的,不停膨脹,燃燒,灰燼……


    “你說得對,我要爭口氣,就是要靠著我自己,這個官必須辭!”


    “絕對不能辭!”


    “為什麽?”楊懷玉怒衝衝質問。


    “為了折老太君!”


    王寧安感歎道:“楊世兄,你是楊家的子孫,這是光榮的事情,沒什麽丟人的。”


    “當然光榮,我才沒覺得丟人呢!”楊懷玉義正詞嚴道。


    “那你就不該鬧別扭。”王寧安語重心長,“老人家疼惜你,不顧一切想要扶你一把,總不能不知好歹吧?你該做的是增長本事,讓自己勝任職位,而不是耍小性,讓老人家傷心。”


    楊懷玉張了張嘴,坦白講,他覺得王寧安的話有道理,可是這種來路不正的官職,總是難以釋懷……


    “祖先的榮耀既是光環,也是枷鎖,既是助力,也是羈絆。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關鍵是楊世兄怎麽看。”


    “我該怎麽看?”楊懷玉傻乎乎問道。


    “沒有家族助力,斷然得不到官職,反過來,你又要撐起龐大的家業,扛起沉重的負擔,光耀門楣……總而言之,這就是命!糾結那些無法改變的東西,不如關心一些更實際的。”


    “比如?”


    “平叛!”


    王寧安笑嗬嗬道:“王則那家夥命大,他從大名府逃出去了,如今竊據州縣,聽說要自立為王。拿出你的本事吧,隻要不斷立功,沒有人敢亂嚼舌頭根子,老太君也會欣慰的。”


    ……


    有些人是幸運的,從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不用擔心衣食住行,財富、地位、美女,什麽都唾手可得,就好像楊懷玉一樣,年少多金,汴京的鶯鶯燕燕環繞,一度以為擁有了整個世界。


    到了滄州之後,他卻發現了另外一種活法兒,努力拚搏,白手起家,自強不息,與其說他瞧不起王家,不如說他嫉妒,沒錯,就是嫉妒!


    當他被王則狠狠涮了一回,楊懷玉對自己往日的作為,隻剩下強烈的鄙夷,紈絝、無能、乖張、不懂事,十足的笨蛋,飯桶,沒了老祖宗的庇護,什麽都不是。


    矯枉過正,楊懷玉一下子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他甚至覺得自己是家族的恥辱,不想接受任何家族的恩惠,就像王家一樣,什麽都光明正大,什麽都靠自己。


    可是這個傻瓜哪裏知道,王家快速崛起,光明正大的手段有,但真正管用的隻有三個字:抱大腿!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沒有貴人提攜,哪有風光無限。


    楊懷玉放著好好的家族勢力不想利用,王寧安簡直想給他兩個嘴巴子。


    這哥倆純粹是一山看著一山高,光瞧見賊吃肉,沒瞧見賊挨打。


    沉吟了許久,楊懷玉突然站起身,抓著王寧安的胳膊,把他拉到了院子裏,退後兩步,沒等王寧安反應過來,他的肩頭微微一動,長長的佩劍就出來了,瞬間寶劍壓在了王寧安的肩頭。


    “懷玉,你瘋了!”


    楊九妹衝出來,厲聲大叫,嚇得不輕。


    楊懷玉突然收回寶劍,放聲大笑,“你小子嘴皮子的功夫,比起手上的本事強多了!上次本少爺大意了,不然本少爺才不會輸給你!”


    “廢話!”


    王寧安氣得直翻白眼,“你幼稚不,我練拔劍術,就是知道自己沒學武的天賦,練點保命的本事,贏了我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楊懷玉自信看著他突然捧腹大笑,笑得比剛才還開心。


    “別自欺欺人了,你是個驕傲的人,心裏頭不想輸給任何人,特別是一個紈絝子弟!你一定會費盡心思,好好練功。我真想看著你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渾身臭汗的狼狽樣兒!”楊懷玉大喇喇嘲諷著,滿腔的羨慕嫉妒恨都消失了,整個人都要飄起來了。


    “你再怎麽練功也沒用,我比你大,而且沒有亂糟糟的事情,你練一個時辰,我練兩個時辰,你練兩個,我練四個!總而言之,我楊懷玉的功夫不會輸給你的!”


    說完之後,楊懷玉十分沒品地仰天大笑,一溜煙兒跑出來院子,留下氣鼓鼓的王寧安,還有哭笑不得的楊九妹。


    ……


    打開了心結的楊懷玉開朗多了,他調集楊家部曲,經過簡短修整,立刻投入了剿匪之中。


    王則搶占大名府的計劃被破壞了,他帶著殘渣餘孽逃了出去。


    摩尼明教積攢了十幾年的力量,還真是不能小覷,王則逃回了老家涿州,立刻拉攏起來兩三萬人,還建立一個安陽帝國,登基稱帝,自號安陽武烈皇帝,大封功臣,還弄了三宮六院,弄得挺齊備的。


    隻是土賊就是土賊,什麽武烈皇帝,那是駕崩之後,才有的諡號,哪有活人給自己安個死人名號?


    王則的起事鬧到了這個地步,朝廷再也沒法容忍下去。


    賈昌朝立刻調集重兵圍剿,楊懷玉和王良璟都作為平叛的先鋒,立刻出擊。王寧安想跟著老爹去戰場看看,可是王良璟生怕兒子有閃失,把他留在了大名府。


    隻是後來王寧安從梁大剛的嘴裏知道了老爹的真正打算,他不是擔心兒子會有危險,而是生怕有兒子在身邊,有些事情不好做……


    殺!


    王良璟對付摩尼明教隻有這一條,他的騎兵雖然隻有一百人,但是武裝到了牙齒,人披著鎧甲,馬也有甲胄保護,箭射在上麵就跟蚊子叮了一下。


    鐵騎所過之處,勢如破竹,摩尼教徒根本來不及阻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俘虜多到懶得抓捕,隻能讓他們蹲在路旁,等候其他士兵處置。


    到了最後,摩尼教的人根本不敢和王良璟對撞,聞到了風聲,就嚇得落荒而逃,王良璟沒有絲毫的失落,相反,他露出了真正的獠牙!


    王家底子薄,養的兵越來越多,沉重的負擔壓在肩頭,不多弄點錢,簡直對不起天賜良機。


    王良璟把矛頭對準了地方的士紳地主,他事先派人打聽,凡是名聲不太好,又沒有在朝為官的,他都不放過。


    一頂通匪的帽子扣下去,大軍直接殺進去。


    老百姓已經窮困無比,除了身上襤褸的衣衫,別無長物,可是地主士紳的家中,糧囤裝滿了糧食,錢庫裝滿了銅板,肥的流油。


    王良璟把弄到的糧食和銅板都分給災民,自己隻拿走騾馬耕牛,還有金銀細軟,貴重之物。


    還真別說,這種頗有梁山好漢的作風,竟然得到了窮苦百姓的擁護。


    好多人主動跑到王良璟的軍中,告訴他哪裏的地主通匪,王良璟的人馬就衝過去。有時候甚至不用他們動手,隻要在後麵坐鎮,憤怒的百姓聚集起來,成百上千人,呼喊著衝進去,昔日懦弱的百姓,此刻都變成了凶狠的戰士。


    他們殺進地主的城堡,把財物糧食全都搬走,一粒米也不剩下……前後不到半個月,就搗毀了二十幾處地主的莊園。


    老百姓搬走的東西不說,王良璟就弄到了各種金銀首飾,折合銅錢八萬貫,另有耕牛150頭,騾馬200匹,還有五百多青壯嚷嚷著,要誓死追隨王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將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大宋將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