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正卿手捧通體純白無瑕,卻散發出幽冥之光,內部有蛟蛇之影舞動的鎮族之寶明珠,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故事。


    一個從春秋,到戰國的傳奇故事。


    春秋國戰,除了最為人熟知的春秋五霸外,其實還有很多的中小型諸侯國。其中,隨侯是漢東國的姬姓諸侯。


    一日,隨侯出行,遊至隨縣搓水側的一處土丘,瞧見一條大蛇斷為兩截,血流成河。但大蛇還沒死,倒在血泊中痛苦地掙紮扭曲。


    最怪異的是,這條大蛇竟然有靈。


    它用無比渴切的目光望向隨候,希望隨候能夠施以援手。


    這位隨候也是個良善之人,於心不忍,便命隨行者用藥救治。


    不久,擁有驚人自愈能力的大蛇,在靈藥的幫助下,傷勢恢複了大半,已經能勉強活動。大蛇向隨候報以感激目光,隨即入搓水而去。


    因此緣故,搓水旁的這處土丘,便被命名為‘斷蛇丘’。


    一年以後,隨候故地重遊,於搓水之上泛舟賞景,不料突遭風浪,有性命之虞。當此時,一條大蛇現出身影,定住風浪,挽隨候於危難。


    這條大蛇,便是一年前隨候救下的那條靈蛇,今日特來報恩。


    將隨候送上河岸後,大蛇意味深長瞥了一眼隨候,再度遁走。


    不過,就在當晚,驚魂未定的隨候入眠後,夢中又見到大蛇。


    在夢中,大蛇銜一明珠,獻給隨候,並口吐人言:‘我龍王子也,感君活命,故來報德’。


    隨候醒來後,果然發現寢殿中憑空出現一顆明珠,將室內照得如同白晝。


    據傳,這顆明珠“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總之,在隨候活著的時候,這顆隨侯珠近似一輪皎潔明月,日夜照亮,光芒似乎沒有什麽不妥之處。


    自然而然,隨侯珠便成了隨國的國寶。


    隨侯珠的後續流傳,也是同隨國的衰亡相聯係。


    從公元前706年開始,猛男楚武王開始屢屢伐隨。


    隨國弱小,即便經過數次頑強抵抗,最由於實力差距太大,最終還是敗給了楚國。隨侯珠也就作為戰利品,流入楚國的王庭。


    也是從此,隨侯珠出現異變。


    它依舊純白,沒有一絲一毫的瑕疵與雜質,連皚皚白雪見了它都要羞愧。


    它也依舊日夜發光,可以燭室。


    但它的光芒,不再是明亮皎潔的月之光了。


    隋國滅亡,隨侯珠的光芒也轉變成了詭異、妖邪的淺藍、淺綠、淺紫到深紫色。它內部浮現出不斷舞動的蛟蛇之影,怪異至極。


    傳言,隨侯珠這等天下絕寶,自打入了楚王庭,美感沒見著,倒是嚇死了不少宮人,連楚國王族也有不少人被嚇出了毛病,終日渾渾噩噩,總做噩夢。


    就這樣,隨侯珠被楚國人丟進了寶庫吃灰,不見天日。


    五百年後,秦滅楚。


    天下疆土,盡歸秦國。天下奇珍,盡歸始皇。


    當年秦始皇有心逐客,要驅趕六國的功臣,權相李斯為此長篇大論,創下曆史經典的《諫逐客書》。


    李斯在文中,有這樣的語句:‘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意思是說,現在陛下您得到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掛著明月之珠,而這些珍寶都不是秦國出產的,陛下卻十分喜歡,何故?


    這是李斯旁敲側擊提醒秦始皇,外國的寶物和外國的功臣都很重要,不要有偏見,任人要‘唯才’,而非‘唯親’。


    因此,虛心納諫的秦始皇,才成為曆史上少有的,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


    之所以要說這個,是因為李斯的《諫逐客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秦始皇很喜愛隨侯珠。


    秦始皇對隨侯珠的喜愛程度,不下於和氏璧。


    隨侯珠依然妖邪,但它卻沒能嚇到秦始皇,畢竟在真正的祖龍麵前,隨侯珠區區這點蛟蛇氣象,並不算啥。


    從李斯這篇洋洋灑灑的千古名篇中,我們還能得到一個信息:


    李斯將大名鼎鼎的和氏璧,與隨侯珠相提並論。


    李斯是秦朝權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話能夠代表秦朝官方發言。


    事實上,隨侯珠與和氏璧,也確實是處於同一個級別的絕寶。


    ‘完璧歸趙’,這個有關和氏璧的成語典故家喻戶曉,人們都很熟。


    但關於隨侯珠的成語典故,也很有內涵。


    成語‘隨珠彈雀’,形容隻有精神病才會拿隨侯珠去打麻雀,大材小用。


    誰做了高射炮打蚊子的蠢事,便可以用‘隨珠彈雀’勸諫或嘲諷他。


    隨侯珠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二寶’,二者不相上下,地位相同。


    說一件物品是珍寶中的極品時,便可以用‘隨珠和璧’一詞來形容。


    天下之寶,無出‘隨和’其右。


    ‘珠聯璧合’,熟悉吧?這個成語的典故,也是描述隨侯珠與和氏璧的,形容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


    《淮南子》有言:‘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張衡《西京賦》道:‘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


    李白有詩雲:‘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舊《辭海》曰:‘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隨侯珠它就是小母牛戴手表,牛比到極點了!


    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在華夏文明史中占據什麽地位,隨侯珠分毫不差。


    說它是鎮族之寶,毫不為過。


    和胡君傑亮出來的十二金人碎片一樣,隨侯珠沒能成為華夏氣運之寶,不是它層級不夠,是它沒有一以貫之,穿行於華夏至少千年的古史。


    談及流傳,今天以前,隨侯珠的下落,可始終都是撲朔迷離。


    秦始皇生前最愛‘隨、和’,珠聯璧合,愛不釋手。


    直到後來,和氏璧被打造為傳國玉璽,被寫上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從此以後,它就成了皇權正統的象征。


    而隨侯珠,則再沒有了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品撿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聊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聊的魚並收藏極品撿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