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修改了,如果對不上劇情的同學去看看前一章末尾那段,感謝大家支持。【本書由首發】


    ——


    聽劉硯田這樣一說,徐青心裏就更有把握了,劉閣老早就有算計,不會讓周成陵順利立了這個大功。


    劉硯田遣人去太醫院知會。


    陳老院使看向丁院判,“保合堂那邊你也常來常往,你可知這樣的事?”


    但凡官員看症無不經過太醫院,現在卻去了楊家,這將太醫院置於何地。


    丁院判站起身向陳老院使行禮,“周十爺打了勝仗,保定的軍情已經入京,”丁院判說著看向太醫院的眾人,“院使大人有疾在身,深居簡出大約不知曉,我們太醫院的諸位應該都有耳聞。”


    豈止是有所耳聞。


    聽到樊老將軍和董世子的事,太醫院不少人去楊家打聽情形,都想要知道這一次周十奶奶能不能將人救活。


    自從有了保合堂,太醫院已經做慣這種事。


    陳老院使捋著花白的胡子向周圍看去,太醫院的禦醫們都有的裝作低頭喝茶,有的翻看手裏的書籍,有的目光閃爍,沒有誰站出來說話。


    陳老院使咳嗽一聲,“怎麽都沒有人說話?”


    丁院判道:“院使大人,這也怪不得諸位大人,就說十奶奶帶著民間大夫去保定建養樂堂的事,先不說花費了多少草藥和米糧,就是冒著危險去軍營給傷兵治病,這是誰能做到的?”


    “軍營裏缺少醫工,太醫院裏不過隻是有姚禦醫願意帶著學生前往,我們這些人躲在衙門裏,風吹不著日曬不著,有什麽立場說傷兵的事,隻要不求著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就不錯了。”


    這話說出來,所有人都無法反駁。


    事實如此。


    丁院判從桌子上拿起一張名冊,“提到去軍營做醫工,太醫院立即“病”了不少的老母親,更別提有tui疾的太醫有多少,如今別說有功勞我們不能去搶,就說能去搶,誰敢去搶?”


    誰敢去搶。


    陳老院使皺起眉頭。


    丁院判仔仔細細地將話說清楚,“誰能保證將人從楊家接出來就能將傷治好?若是保證能醫治,我就豁出臉麵去問周十奶奶。”


    屋子裏頓時一陣安靜。


    誰都見識過周十奶奶的醫術,平日裏空口議論也就罷了,真到見真章的時候誰還敢說話。


    醇郡王世子爺的病,周七老爺家少爺和小姐的病,破傷風症,就連周十爺的腦疾都是虧了有周十奶奶的醫術。


    到今天為止,誰還敢去跟周十奶奶辯症。


    陳老院使環顧四周,不管是老禦醫還是年輕的禦醫都不過是互相看著小聲議論,誰也不敢明著反駁丁院判的話。


    看到這裏陳老院使不禁歎息,從前太醫院吵吵嚷嚷,因為一個病症兩個禦醫槍舌劍爭的麵紅耳赤。


    幾個人互相較勁,見麵甚至不屑地冷哼拂袖而去。


    當年的院使大人走到太醫院就被人拉著辯症,那時候覺得太醫院氣氛不好。


    現在才知道,如今一潭死水才是真的不好。


    敗落了。


    不過幾年的功夫就敗落到這樣的地步,他也年邁,沒有心力去改變太醫院,太醫院要有一個有作為的院使掌管。


    陳老院使不禁咳嗽幾聲,“就算我們不能救治,也不該袖手旁觀,丁院判就帶著些人去楊府,看看有什麽我們能幫襯,一切都聽周十奶奶的安排。”


    陳老院判話音剛落,太醫們驚訝地抬起眼睛,“院判大人,那是民間的醫鋪,那楊氏還是個女子,我們去幫忙……日後太醫院要怎麽抬起頭來。”


    “是啊,哪有太醫院幫民間郎中的做法。”


    陳老院判倒垂下眼皮,“現在都有精神了?你們以為現在就沒有人笑話太醫院?將這個月的脈案拿出來數數,有多少達官顯貴請你們去看症?就說太後娘娘那裏現在用的可是諸位開的方子?”


    “行醫治病……”陳老院判不禁又低頭咳嗽,“我這輩子是攢夠了名聲……你們呢?不給人看診還是什麽醫生,更別提自詡禦醫,什麽都不是。”


    陳老院判這是怎麽了,怎麽忽然變了一個態度,之前明明還對楊氏的醫術多有異議。


    陳老院判揮揮手,立即就有學生從外麵抱了厚厚一摞書函進來。


    陳老院判道:“都去看看,這是從保定拿回來的脈案,大多數出自養樂堂,少部分是姚禦醫帶著醫工所寫,朝廷在保定打仗,離京城如此之近,我們太醫院除了姚禦醫,連一個傷兵都沒診治過。”


    “汗顏,我替你們汗顏。”


    不知是誰先起身去桌子旁看脈案,緊接著更多人陸陸續續地走過去。


    那些脈案用的紙張帶著汙漬,記錄的字跡潦草,不過仍舊清清楚楚地寫著每一個病患的病情。


    三月初三,晴,從京城出發已經一日,沿著官路向保定走,沒有遇到傷兵,接診災民三人。


    三月初四,yin,臨時征用民居建養樂堂,天將黑時下起小雨,接診重傷病患三名,兩人可行走神誌尚輕,一人高熱昏mi,病案如下……


    寫到病案處字跡明顯變了,從之前的規規矩矩變的有些潦草,顯然是緊急記錄的,病案上有濕潤的痕跡。


    看到這裏,丁院判仿佛見到那個情景,楊氏帶著一群大夫接診才遇到的傷兵,那時候的心情定然是又緊張又高興。


    楊氏帶著保合堂終於做到了他們想要做的事。


    三月初五接診重傷病患五名,三人能行走,一人拖行,一人亡故,病案如下……


    ……


    三月十日接診重傷病患二十二名……


    越來越多的病患記錄,從開始零星幾個到後麵幾十名病患,養樂堂的醫生一邊救人一邊走向保定戰場上。


    大家越來越快速地看脈案。


    到了最後隻顧得看人數,看多少能得到救治,多少人亡故,用了多少草藥,還剩餘多少草藥。


    “這裏的方子不對,應該多用仙鶴草……哦,仙鶴草數量不多了。”


    “沒止血的草藥了,怎麽辦?”


    “我這邊也寫著沒有了。”


    “用了這麽多藥,米糧也不多了。”


    “還陸續有傷兵,源源不斷的傷兵啊。”


    不管是勝仗還是敗仗,隻要打仗就一定會有人受傷,他們在京裏不過聽到的是大體的消息,現在捧著脈案看著的卻是一個個真實的記錄。


    “仙鶴草帶的太少,我們太醫院有不少這樣的藥……”


    現在說出來又有什麽用,這些藥放在太醫院沒有用處,年年換陳藥都白白浪費了,那邊救治傷兵卻藥不夠。


    都是治病救人的醫生,都是同樣的草藥,卻這般的不同。


    不用別人說,真該是他們覺得羞愧的時候。


    他們比民間醫生多的是一身官服,少的卻太多太多了。


    ……


    劉硯田才坐下來喝了些茶,管事的就急匆匆地跑進來,“老爺讓我去打探楊家那邊的消息……”


    劉硯田抬起頭,“怎麽樣?太醫院的禦醫可去了楊家?”


    管事的立即道:“去了,去了,隻是丁院判帶著禦醫……不是去楊家抬樊老將軍和文正公世子,而是去幫忙,”


    去幫忙是什麽意思?太醫院和保合堂不是素來水火不容,太醫院怎麽可能幫襯保合堂,該不會是楊氏眨眼之間將整個太醫院都收買了。


    管事的道:“是真的,小的親耳聽見丁院判這樣說。”


    劉硯田豁然站起身,馮國昌死了之後太醫院也有些禦醫被牽連進去,現在剩下的禦醫大多沒有立場,尤其是那個陳老院使鑽研了一輩子醫術,根本不理什麽朝局,這該如何是好。


    劉硯田正覺得心急如焚,劉夫人和劉妍寧從內室裏走出來。


    管事的立即退下去。


    劉妍寧換了杯新茶給劉硯田,“父親,眼下怎麽不讓人叫江氏來說話。”


    江氏是董績的妾室,現在也進京來。


    董績寵著江氏和庶子,現在這樣的關節江氏的話比什麽都有用,更何況現在董昭重傷,董績和董夫人都在楊家,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


    劉硯田點點頭,“幸虧安排的早,這麽多年了,不怕江氏不聽話。”


    劉硯田話音剛落,外麵的管事又匆匆忙忙跑進來,“老爺,兵部來遞送文書了。”


    劉硯田伸手將文書拿出來看。


    劉妍寧看著父親的神情愈發深沉,心跳也跟著加快,“捷報才進京三日,兵部就向上清院遞送了文書,皇上已經下旨讓周成陵帶著韃靼太師人頭回京,還命兵部準備犒賞三軍。”


    劉夫人詫異,“怎麽會這麽快。”


    劉硯田咬牙切齒,uu看書 .uukanhu.co “那個兵部shi郎秦鉞,不知發了什麽瘋,一封封的奏折寫上去,平日裏也就罷了,皇上可能不聞不問,現在是打了勝仗。皇上就是再不顧朝政,聽說勝仗也會高興,韃靼擾邊這麽多年,那個保定總兵每次都是等韃靼搶了東西退走時候做做樣子驅趕,什麽時候打過一個正經的仗,雖說是周成陵立了大功,這件事發生在皇上當政時,皇上臉上也有光。”


    說到這裏劉硯田就覺得窩心,他怎麽都喘不過氣來。


    他小心安排這麽多年,閣老的座位還沒有坐暖和,那邊周成陵不過打了個勝仗,就已經等著加官進爵。


    劉硯田兩側額頭青筋爆出。


    他是豁上了女兒的名節才將周成陵的爵位奪走,這才多久,他的努力就要付諸東流。


    真讓他如何甘心。


    “這真是要氣死我。”rs!。(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吉時醫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霓並收藏吉時醫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