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儀猛然聽到趙構的聲音在身後響起,嚇了一跳。而趙構見她沒有回應,也走到車門口,撩起車簾往外探看,隻見地上跪著主仆二人,穿藍衫的後生唇紅齒白,嫩淨如荷,心裏暗暗驚奇,居然還有男子長得如此文弱清秀,便和藹地露了笑顏問道:“你們適才說送家人出征,不知北伐軍中誰是你們的家人。”
“平北將軍趙士程。”雨墨已經心直口快應承道。
悠悠蹙了眉,不知這樣的回答會不會太過招搖。
“哦?你們是趙將軍的家人?”趙構微笑著側目,“圓妃,怪不得你六神無主的樣子,原來是認出親戚了,放心,朕不會怪罪他們衝撞禦駕的。趙士程是你表哥,地上這位公子和圓妃是什麽親戚關係啊?”
“表弟。”圓儀胡亂答道。
悠悠暗暗鬆了一口氣,圓儀總算沒有要她的命。
“哦,表弟,”趙構重新把目光調回悠悠身上,“表弟名諱是什麽?”
悠悠隻好硬著頭皮撒謊,用了從前在“書劍軒”跑堂時的男名:“李貴。”
“名字粗俗,但生得文雅。”趙構說著,兀自哈哈大笑起來。
一旁的王劍冷眼看著,他知道地上跪著的分明是女扮男裝的悠悠,而圓儀不但沒有戳破,還幫她在皇帝跟前圓謊,顯然是顧念舊情。圓儀顧念求情,他便也不能去戳破什麽,否則隻會連累圓儀,隻能且行且看。
趙構道:“李貴,你別跪著了,上來車上與朕和圓妃一起坐,咱們一起去靈隱寺替北伐軍祈福去。”
悠悠隻好叩頭謝恩道:“謝皇上,謝圓妃娘娘。”
於是,悠悠上了車輦,和趙構、圓儀同處一個車廂,雨墨騎著馬跟在儀仗後。車馬一路向靈隱寺而去。
車上,悠悠與圓儀目光交匯,都顯得陌生而局促,畢竟她們之間發生了太多糾葛與不快。而趙構隻以為悠悠是一翩翩書生,便與她暢談古今,文史軍事,悠悠竟然都對答如流。從小跟著李清照,她自然是飽讀詩書,懷著修儒時,又閑來無事,翻閱許多男子才讀的書,《孫子兵法》這樣的書也不放過,沒想到今日倒派上用場了。趙構已然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他一下握住了悠悠的手,悠悠和圓儀都吃了一驚,隻聽趙構握著悠悠的手,卻同圓儀講道:“圓妃啊,你這個表弟了不起,是個匡國濟時之才,你怎麽不舉薦他到朝廷為朕效勞啊?”
悠悠忙從趙構手裏抽出手,道:“皇上,不關圓妃娘娘的事,是小民自己不願意涉足仕途,否則不必圓妃娘娘舉薦,小民自己也會去參加科舉考試的嘛,隻是皇上禦前有丞相那樣的大才,實在不需要像小民這樣的無名小卒再上躥下跳的。”
趙構自己解讀了下悠悠的言外之意,“李貴,你是怕丞相專權,容不下有才之人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
“小民惶恐,不敢妄議朝臣。”悠悠忙起身下跪,手心裏全是涔涔的汗。
“這裏沒有外人,你是圓妃的表弟,咱們是親戚,妄議幾句無妨,你起來吧。”趙構始終和藹地笑著。
悠悠重新坐回到位置上,輕聲道:“因為是親戚,所以不敢讓圓妃娘娘舉薦,外戚弄權是朝堂忌諱的。”
“好,你是個明白人,朕喜歡。”趙構抿唇沉思,不再說話。一路宛轉到了靈隱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
車輦停在寺中大院,王劍等太監上前扶下趙構和圓儀,寺中住持早已率了僧眾迎候在寺裏。
住持見過趙構,便誠惶誠恐道:“皇上駕臨,怎麽不事先派人通知本座,本座也好讓寺裏僧眾打點一下,而今倉促,怕招待不周。”
趙構因在車上和悠悠相談甚歡,心情頗好,便笑道:“無妨,朕和圓妃也隻是一時起意,拜佛重在禮佛之心,住持不必太過拘謹。”皇帝說著,瞥了一眼王劍。王劍忙對住持囑咐道:“皇上和娘娘此行,是為北伐軍士祈福求簽,住持還是趕緊去大殿準備一下吧!”
住持雙掌合十,嘴裏念著“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便在前頭引路。而趙構牽了圓儀的手,又回頭對默默立在身後的悠悠召喚道:“李貴,隨朕和圓妃一起去大殿吧!”
悠悠隻好亦步亦趨跟在趙構和圓儀身後。
到了大雄寶殿,佛祖莊嚴,梵音嫋嫋,更有令人安氣寧神的清香縷縷繚繞,趙構由住持引著,到殿中蓮花墊子上跪拜如來,圓儀和悠悠在他身後的墊子上一同跪拜,三人上了香,祈了願。
趙構對住持道:“朕想為北伐軍士求上一簽。”
住持忙恭敬奉上簽筒。趙構複又跪到殿中,手捧簽筒,閉目默禱了一會兒,便搖起了簽筒。那些木簽在簽筒裏互相碰撞發出清脆的木質聲音,許久終於落了一簽在地上。趙構拾起來交給住持,住持到壁上合了簽文,撕下來,蹙眉凝看。隻見簽文上寫著:日落西嶺去,月自東山別;倦鳥辭薄叢,離塵拜車轍。
見住持屏氣斂神,眉頭深鎖,手執簽文緘默不語,趙構便知是下下之簽。他從住持手裏接過那張簽文,看了看,便遞給悠悠道:“李貴,你看這簽文何解?”
悠悠一怔,趙構已將簽文遞到她跟前來,她隻好接過細看,歲知乃是下下之簽,但北伐軍剛剛啟程,她怎能不拿話安慰皇帝呢?何況自己的親人還在軍中,她又怎忍心讓這簽文內容一語成讖?於是她對著皇帝施了個男子的禮,道:“皇上,伊小民所見這簽文未必是下下之簽。”
趙構正黯然神傷,聽悠悠如此說,忙振奮了精神,“你解與朕聽聽。”
悠悠道:“簽文上說‘日落西嶺去,月自東山別’,雖是不吉之兆,但我朝是南朝,故而無礙。至於倦鳥辭薄叢,也沒有什麽大不了,良禽擇木而棲,倦鳥雖倦,也改不了良之本質,沒有失了擇木而棲的判斷力,辭別薄叢是審時度勢的聰明之舉。離塵拜車轍,也算寄托我朝百姓盼望北伐軍早日凱旋的熱切心理吧!”
聽悠悠這一番勸解,趙構眉頭的結倏然展開,他抿唇略一沉吟,便道:“李貴聽封!”
悠悠一驚,目光與一旁的圓儀交匯了一下,圓儀也是驚疑之色,而皇帝兀自篤定地抿唇而笑。悠悠隻好恭恭敬敬跪下地去,隻聽趙構道:“擢封李貴為禮部郎中,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即日起上任。”
“皇上——”悠悠欲要推辭,趙構哪裏理她,雙手往背後一別,大步流星走出大雄寶殿。
圓儀看著趙構的背影,滿心憂急,她回頭看著地上的悠悠,道:“事已至此,因緣際會,是福是禍,你自己掌控了。”說著圓儀就往殿外走去。
“小姐姐!”悠悠在背後喚了她一聲。
圓儀停住腳步回過頭來,哀怨地看了悠悠一眼,她眼底有依稀的淚痕,無論她們之間有多少恩怨瓜葛,她都從未想過要她死。而今,她女扮男裝,到朝廷任職,一旦東窗事發,便是欺君之罪,必死無疑。而悠悠聽見圓儀自和她反目後第一次和她說了一句梯己的話而心裏動容,她當然知道自己此時的處境,可惜已經騎虎難下。
圓儀道:“李大人,既來之則安之。”
悠悠心裏一顫,立即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今圓儀不會戳穿她,顯然還是幫她的,既然騎虎難下,那她隻好把虎當馬騎了。
悠悠從地上起來,走到圓儀身邊,拱手作揖道:“微臣李貴為圓妃娘娘引路。”
見悠悠已然調整好心緒,圓儀微微一笑。
回到臨安府,趙構讓人擬了旨,正式封官,又欲撥一處官邸給悠悠居住,悠悠拒絕了,圓儀便跟趙構提議說,唐誠北伐,唐府的宅子空著,李貴和唐府也算親戚,便讓她先住在唐府。趙構沒有異議。悠悠去禮部報了到,便住進了唐府。突如而來的變故,她沒有多餘時間去猶疑,uu看書 ww.uukansh 眼下隻能朝前看。悠悠擔心山陰趙家裏的趙母和修儒,便遣了雨墨回去報信,自己則開始和其他朝臣一樣每日按部就班上朝與皇帝和百官議論朝政。
一日,秦檜、秦禧父子在朝堂之上向皇帝奏請增添百姓賦稅,以充軍餉,支援長安之戰。主和派大惑不解,頗有微詞,而主戰派更是犀利指出秦檜不過是因為自己義子在長安被困,才會突然改變立場,雖然前線需要軍餉,但貿然增加賦稅,隻會令百姓不堪負荷,怨聲載道,進而損了君民之間的親厚,因而不讚成。見朝堂之上,眾臣議論紛紛,秦檜、秦禧父子更是頤指氣使,訓斥眾臣,好大的做派,趙構心生不爽,給王劍使了個眼色,王劍便大聲道:“退朝!”
趙構起身拂袖而去,眾臣麵麵相覷,隻好訕訕然退出朝堂。悠悠身著禮部郎中朝服,手拿笏板,默默走在群臣之間,冷眼瞅著眾臣三五成**頭接耳,秦檜、秦禧父子趾高氣揚走來,群臣立即給他們讓道。悠悠也隨著眾人退到一邊,待到秦氏父子離去,眾人又開始對他們的背影指指點點。悠悠蹙眉凝神看著秦氏父子遠去的背影,想起當初林一飛來趙府找她和趙士程哭訴的事情。林一飛才是秦檜的親生子,可是礙於王氏,秦檜也不敢讓這唯一的兒子認祖歸宗,倒便宜了秦禧這個假冒的兒子。想來,這在朝堂之上作威作福的秦丞相也不過是個怕老婆的草包,悠悠的嘴角扯出一抹戲謔的笑容。正百無聊賴著,王劍匆匆走了過來,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道:“李大人,皇上有請——”
“平北將軍趙士程。”雨墨已經心直口快應承道。
悠悠蹙了眉,不知這樣的回答會不會太過招搖。
“哦?你們是趙將軍的家人?”趙構微笑著側目,“圓妃,怪不得你六神無主的樣子,原來是認出親戚了,放心,朕不會怪罪他們衝撞禦駕的。趙士程是你表哥,地上這位公子和圓妃是什麽親戚關係啊?”
“表弟。”圓儀胡亂答道。
悠悠暗暗鬆了一口氣,圓儀總算沒有要她的命。
“哦,表弟,”趙構重新把目光調回悠悠身上,“表弟名諱是什麽?”
悠悠隻好硬著頭皮撒謊,用了從前在“書劍軒”跑堂時的男名:“李貴。”
“名字粗俗,但生得文雅。”趙構說著,兀自哈哈大笑起來。
一旁的王劍冷眼看著,他知道地上跪著的分明是女扮男裝的悠悠,而圓儀不但沒有戳破,還幫她在皇帝跟前圓謊,顯然是顧念舊情。圓儀顧念求情,他便也不能去戳破什麽,否則隻會連累圓儀,隻能且行且看。
趙構道:“李貴,你別跪著了,上來車上與朕和圓妃一起坐,咱們一起去靈隱寺替北伐軍祈福去。”
悠悠隻好叩頭謝恩道:“謝皇上,謝圓妃娘娘。”
於是,悠悠上了車輦,和趙構、圓儀同處一個車廂,雨墨騎著馬跟在儀仗後。車馬一路向靈隱寺而去。
車上,悠悠與圓儀目光交匯,都顯得陌生而局促,畢竟她們之間發生了太多糾葛與不快。而趙構隻以為悠悠是一翩翩書生,便與她暢談古今,文史軍事,悠悠竟然都對答如流。從小跟著李清照,她自然是飽讀詩書,懷著修儒時,又閑來無事,翻閱許多男子才讀的書,《孫子兵法》這樣的書也不放過,沒想到今日倒派上用場了。趙構已然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他一下握住了悠悠的手,悠悠和圓儀都吃了一驚,隻聽趙構握著悠悠的手,卻同圓儀講道:“圓妃啊,你這個表弟了不起,是個匡國濟時之才,你怎麽不舉薦他到朝廷為朕效勞啊?”
悠悠忙從趙構手裏抽出手,道:“皇上,不關圓妃娘娘的事,是小民自己不願意涉足仕途,否則不必圓妃娘娘舉薦,小民自己也會去參加科舉考試的嘛,隻是皇上禦前有丞相那樣的大才,實在不需要像小民這樣的無名小卒再上躥下跳的。”
趙構自己解讀了下悠悠的言外之意,“李貴,你是怕丞相專權,容不下有才之人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
“小民惶恐,不敢妄議朝臣。”悠悠忙起身下跪,手心裏全是涔涔的汗。
“這裏沒有外人,你是圓妃的表弟,咱們是親戚,妄議幾句無妨,你起來吧。”趙構始終和藹地笑著。
悠悠重新坐回到位置上,輕聲道:“因為是親戚,所以不敢讓圓妃娘娘舉薦,外戚弄權是朝堂忌諱的。”
“好,你是個明白人,朕喜歡。”趙構抿唇沉思,不再說話。一路宛轉到了靈隱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
車輦停在寺中大院,王劍等太監上前扶下趙構和圓儀,寺中住持早已率了僧眾迎候在寺裏。
住持見過趙構,便誠惶誠恐道:“皇上駕臨,怎麽不事先派人通知本座,本座也好讓寺裏僧眾打點一下,而今倉促,怕招待不周。”
趙構因在車上和悠悠相談甚歡,心情頗好,便笑道:“無妨,朕和圓妃也隻是一時起意,拜佛重在禮佛之心,住持不必太過拘謹。”皇帝說著,瞥了一眼王劍。王劍忙對住持囑咐道:“皇上和娘娘此行,是為北伐軍士祈福求簽,住持還是趕緊去大殿準備一下吧!”
住持雙掌合十,嘴裏念著“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便在前頭引路。而趙構牽了圓儀的手,又回頭對默默立在身後的悠悠召喚道:“李貴,隨朕和圓妃一起去大殿吧!”
悠悠隻好亦步亦趨跟在趙構和圓儀身後。
到了大雄寶殿,佛祖莊嚴,梵音嫋嫋,更有令人安氣寧神的清香縷縷繚繞,趙構由住持引著,到殿中蓮花墊子上跪拜如來,圓儀和悠悠在他身後的墊子上一同跪拜,三人上了香,祈了願。
趙構對住持道:“朕想為北伐軍士求上一簽。”
住持忙恭敬奉上簽筒。趙構複又跪到殿中,手捧簽筒,閉目默禱了一會兒,便搖起了簽筒。那些木簽在簽筒裏互相碰撞發出清脆的木質聲音,許久終於落了一簽在地上。趙構拾起來交給住持,住持到壁上合了簽文,撕下來,蹙眉凝看。隻見簽文上寫著:日落西嶺去,月自東山別;倦鳥辭薄叢,離塵拜車轍。
見住持屏氣斂神,眉頭深鎖,手執簽文緘默不語,趙構便知是下下之簽。他從住持手裏接過那張簽文,看了看,便遞給悠悠道:“李貴,你看這簽文何解?”
悠悠一怔,趙構已將簽文遞到她跟前來,她隻好接過細看,歲知乃是下下之簽,但北伐軍剛剛啟程,她怎能不拿話安慰皇帝呢?何況自己的親人還在軍中,她又怎忍心讓這簽文內容一語成讖?於是她對著皇帝施了個男子的禮,道:“皇上,伊小民所見這簽文未必是下下之簽。”
趙構正黯然神傷,聽悠悠如此說,忙振奮了精神,“你解與朕聽聽。”
悠悠道:“簽文上說‘日落西嶺去,月自東山別’,雖是不吉之兆,但我朝是南朝,故而無礙。至於倦鳥辭薄叢,也沒有什麽大不了,良禽擇木而棲,倦鳥雖倦,也改不了良之本質,沒有失了擇木而棲的判斷力,辭別薄叢是審時度勢的聰明之舉。離塵拜車轍,也算寄托我朝百姓盼望北伐軍早日凱旋的熱切心理吧!”
聽悠悠這一番勸解,趙構眉頭的結倏然展開,他抿唇略一沉吟,便道:“李貴聽封!”
悠悠一驚,目光與一旁的圓儀交匯了一下,圓儀也是驚疑之色,而皇帝兀自篤定地抿唇而笑。悠悠隻好恭恭敬敬跪下地去,隻聽趙構道:“擢封李貴為禮部郎中,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即日起上任。”
“皇上——”悠悠欲要推辭,趙構哪裏理她,雙手往背後一別,大步流星走出大雄寶殿。
圓儀看著趙構的背影,滿心憂急,她回頭看著地上的悠悠,道:“事已至此,因緣際會,是福是禍,你自己掌控了。”說著圓儀就往殿外走去。
“小姐姐!”悠悠在背後喚了她一聲。
圓儀停住腳步回過頭來,哀怨地看了悠悠一眼,她眼底有依稀的淚痕,無論她們之間有多少恩怨瓜葛,她都從未想過要她死。而今,她女扮男裝,到朝廷任職,一旦東窗事發,便是欺君之罪,必死無疑。而悠悠聽見圓儀自和她反目後第一次和她說了一句梯己的話而心裏動容,她當然知道自己此時的處境,可惜已經騎虎難下。
圓儀道:“李大人,既來之則安之。”
悠悠心裏一顫,立即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今圓儀不會戳穿她,顯然還是幫她的,既然騎虎難下,那她隻好把虎當馬騎了。
悠悠從地上起來,走到圓儀身邊,拱手作揖道:“微臣李貴為圓妃娘娘引路。”
見悠悠已然調整好心緒,圓儀微微一笑。
回到臨安府,趙構讓人擬了旨,正式封官,又欲撥一處官邸給悠悠居住,悠悠拒絕了,圓儀便跟趙構提議說,唐誠北伐,唐府的宅子空著,李貴和唐府也算親戚,便讓她先住在唐府。趙構沒有異議。悠悠去禮部報了到,便住進了唐府。突如而來的變故,她沒有多餘時間去猶疑,uu看書 ww.uukansh 眼下隻能朝前看。悠悠擔心山陰趙家裏的趙母和修儒,便遣了雨墨回去報信,自己則開始和其他朝臣一樣每日按部就班上朝與皇帝和百官議論朝政。
一日,秦檜、秦禧父子在朝堂之上向皇帝奏請增添百姓賦稅,以充軍餉,支援長安之戰。主和派大惑不解,頗有微詞,而主戰派更是犀利指出秦檜不過是因為自己義子在長安被困,才會突然改變立場,雖然前線需要軍餉,但貿然增加賦稅,隻會令百姓不堪負荷,怨聲載道,進而損了君民之間的親厚,因而不讚成。見朝堂之上,眾臣議論紛紛,秦檜、秦禧父子更是頤指氣使,訓斥眾臣,好大的做派,趙構心生不爽,給王劍使了個眼色,王劍便大聲道:“退朝!”
趙構起身拂袖而去,眾臣麵麵相覷,隻好訕訕然退出朝堂。悠悠身著禮部郎中朝服,手拿笏板,默默走在群臣之間,冷眼瞅著眾臣三五成**頭接耳,秦檜、秦禧父子趾高氣揚走來,群臣立即給他們讓道。悠悠也隨著眾人退到一邊,待到秦氏父子離去,眾人又開始對他們的背影指指點點。悠悠蹙眉凝神看著秦氏父子遠去的背影,想起當初林一飛來趙府找她和趙士程哭訴的事情。林一飛才是秦檜的親生子,可是礙於王氏,秦檜也不敢讓這唯一的兒子認祖歸宗,倒便宜了秦禧這個假冒的兒子。想來,這在朝堂之上作威作福的秦丞相也不過是個怕老婆的草包,悠悠的嘴角扯出一抹戲謔的笑容。正百無聊賴著,王劍匆匆走了過來,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道:“李大人,皇上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