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槍時代火槍兵的戰術,其實是有兩個路線的,一個是追求火力密度的排槍戰術,俗稱排隊槍斃。一個則是追求精度的狙擊戰術,又稱為散兵戰術、輕步兵戰術或獵兵戰術。
而這兩條路線並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協同配合的。在軍事史上,很少有哪支強兵可以靠一個兵種去包打的。
蒙古人的騎射不行,英吉利的龍蝦兵也不行,拿破侖的大炮同樣不行。
如果隻有打排槍的列兵,沒有能夠用來掩護列兵陣型的散兵,那麽列兵就很容易遭到槍法出眾的對方散兵的狙殺。
如果沒有炮兵、騎兵,那仗就更不用打了。隻會排隊槍斃的步兵還不得被轟成渣啊?
至於用蒙古騎兵高超的騎射技術去對付一支諸兵種合成的近代軍隊,任憑你技術多好,也是死路一條。
弓箭也許可以和使用普通滑膛槍,也沒有經過長期射擊訓練的列兵對射一會兒。
但是遇上裝備了精品滑膛槍甚至線膛槍,射擊技術一流的散兵,那可就慘了。那不是活靶子了?
順便提一下,滑膛槍的精度並不是後世人們想象中那麽差的。根據西方十六世紀、十七世紀以及十八世紀的大量記載。如果使用質量上乘的滑膛槍,再加上和槍管間遊隙較小的彈丸,再使用固定的槍架,再加上優秀的射手,在170米的距離上打中單個人體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符合要求的火槍和火槍兵都比較難得,而且昂貴!
所以如今的西宋和大蒙古,也都是多兵種協同的打法。
在西曆1217年7月17日清晨的亦列堡,當清晨的陽光灑落,當彌漫在戰場的煙霧被西北吹來的勁風驅散,當戰場上混戰的雙方開始在金鼓聲中後退整隊之時。一場多兵種協同配合的冷熱兵器交替時代的戰役,很快就要打響了。
拖雷本可以趁著對方稍稍後退整隊的機會撤離戰場的,但是他偏偏鬼迷了心竅。覺得現在天也亮了,煙也散了,宋軍還離開了有利地形,跑到“平房區”外的草地上布陣了。
而且離開預設陣地出來野戰的宋軍人數看著也不怎麽多,隊形還有點散亂……他們當然是精銳了,要不然也不會把大蒙古的勇士揍那麽慘。
但是這樣的隊形,還大搖大擺的從“平房區”裏開出來,顯然是輕敵了。
驕兵必敗!
拖雷也是久經戰陣了,看見宋軍鬆鬆垮垮的樣子,就知道還有的打!
所以他當機立斷就決定再打一仗……哪怕不勝,打個兩敗俱傷,也能讓鐵木真的主力安全撤退。
鐵木真這次帶來的20萬大軍並不都是機動性很強的蒙古兵,而是一半蒙古兵,一半波斯兵。
現在蒙古兵是可以騎著馬撒開蹄子跑路,可是波斯人怎麽辦?不能把他們丟下啊!鐵木真現在是波斯國王,而追隨他到亦列堡的10萬波斯兵基本上都是忠誠的光明教徒,是鐵木真在波斯的統治基礎。
如果在撤退過程中被追擊的宋軍大量殺傷,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鐵木真的大軍還攜帶著大量的牛羊,它們不可能和騎兵一樣日行一百多裏。如果鐵木真的主力在撤退過程中過於匆忙,丟棄了牛羊,部隊很有可能在退到碎葉何河穀地帶後斷糧。
再三權衡之下,抓住對手的破綻,打一個漂亮的後衛阻擊戰,顯然是上上之選。
……
西曆1217年7月17日,卯時三刻。
亦列堡以西的草原上,大約一萬西宋軍和不到兩萬大蒙古軍,已經布陣完畢了。
作為戰場的這片草原並沒有被放火焚燒過,因為昨晚鐵木真的本陣就在這一帶。蒙古人放火燒草原也不能把他們的大汗給燙著啊。所以這一帶就沒過火,到處都是半人多高的枯草。這樣的地貌,對於擁有大量“槍大夫”的宋軍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宋軍方麵的主將楊鐵心就將自己的16隊神槍手,以散兵隊形布置在己方主陣線的前方——拖雷看到的散亂隊形,就是這些槍大夫擺出來的。
其實他們隻是散,根本不亂!
在散亂的槍大夫身後,楊鐵心則擺出了傳統的大方陣。也就是以長槍方陣為核心,以火槍手方陣為羽翼,長槍方陣前方再布署炮隊的,騎兵則分布在大方陣的兩側。
這種類似於曆史上西班牙大方陣的打法,在這個時空已經流行了幾十年了,不過還沒有到被淘汰的地步。
這是因為燧發滑膛槍還沒有出現,而火繩槍在實戰中的射速終是太慢,所以使用長槍衝陣的空間還是蠻大的。
另外,套筒刺刀也剛剛在東方出現。西方戰場上的火槍兵仍然沒有裝備刺刀,還是火槍加釘頭錘加砍刀的組合。
所以火槍兵的肉搏能力和防禦騎兵的能力都不足。
而在戰場的另一邊,拖雷也完成了布陣。
他有約一萬蒙古兵,屬於他自己的萬人隊。
拖雷手中還有一萬波斯不死軍,這支軍隊用了早先波斯帝國王牌精銳的名號。成員都是由信奉光明神的波斯貴族子弟組成,裝備的主要武器也是火繩槍和長槍。由鐵木真的幼弟別勒古台指揮,現在也擺出了經典的大方陣。隻是沒有可以充當狙擊兵的槍大夫。
而拖雷親率的蒙古兵,則散布在波斯不死軍的側翼和後方。
另外,昨晚上掩護怯薛軍進攻“平房區”的幾十門大炮還沒有被釘死火門,也參加了17日上午的交戰。
交戰照例就是由炮戰開始的!
辰時一到,蒙古人的火炮首先開始轟鳴。緊接著,宋軍的大炮也開始還擊。
雙方的炮彈,在戰場上你來我往,紛紛砸落在了對方的長槍大陣或炮兵陣地周圍。激起了一陣陣的沙塵,還不時有炮彈落入人群,將雙方的戰士撂倒了一堆,圓滾滾的炮彈從人的身體上劃過,頓時就是骨斷筋折,甚至有人的腦袋和肢體被一下打爆,慘叫的聲音和血腥的氣味在戰場的前沿彌漫。
不過炮擊對魏文翁這樣的槍大夫是無效的。他們是散兵,不必列陣對敵,自然也不需要直挺挺站著挨炮擊了。所以大炮一響,他們就全都換成了半跪姿態,矮了半截,躲在草叢裏麵,不怕炮彈了。
而站著挨炮擊真的是一件讓人頭皮發麻的事情,可也是非常無奈。
這是因為雙方的戰鬥序列中不僅有炮兵、長槍兵、火槍手,還有許多能夠發動猛烈衝擊的騎兵。
而且在戰場上指揮長槍兵、火槍兵組成的大方陣也不容易,命令的下達到執行有個過程,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對方的騎兵多半已經衝到跟前了!
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步兵指揮官都不願意讓部下蹲著或趴著避炮。
當然了,這年頭的大炮殺傷力也有限,今天戰場上的幾十門大炮對轟上半天也不見得能打死幾百人。對於參加今天這場戰役的三萬多人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大數目。
如果有一方在炮戰中承受不住,教科書式的應對方法,則是將步兵投入進攻——在長槍方陣時代,先進攻的一方,往往要承受對手的火炮發射的霰彈和火繩槍的齊射打擊。顯然是有點吃虧的。
但是己方人數較多,而且騎兵又擁有絕對優勢的話,先發起攻擊的勝算還是蠻大的。
所以在發現己方的火炮射擊精度和射速明顯不如對方後,拖雷立即就下令波斯不死軍從正麵發起進攻,同時又命令自己麾下的蒙古騎兵開始向對方的兩翼和後方迂回。
雖然拖雷的蒙古騎兵也不可能去強攻宋軍的長槍陣,但是這樣的迂回會迫使宋軍分散兵力在自己的兩翼和後方。甚至有可能擺出一個巨大的空心方陣。這樣他們能夠運用在正麵的兵力就不足了,也許隻有2500人,麵對10000波斯不死軍的攻擊,2500宋軍是無論如何都抵擋不住的。
可是拖雷卻漏算了2000個鬼鬼祟祟半跪在草叢中的槍大夫。
在17日白天的戰鬥中,他們又一次成了決定勝負的因素。
……
當麵蒙古軍的進攻開始時,宋軍的反應似乎就按照拖雷的劇本進行的。大方陣果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空心方陣。而少量的騎兵則匯集成了一個大隊,向蒙古騎兵右翼的外圍衝去——這是為了讓騎兵跳到外圍,伺機對蒙古人的炮兵陣地或波斯不死軍的背後發起突擊。
至於騎兵對決,可不在楊鐵心的計劃當中。他的騎兵數量太少,隻有一個營。也不是重騎兵,而是擔任偵察任務的輕騎兵。
而且他們的戰馬也不如對手——蒙古人這個時空可闊綽了,騎得不是矮小的蒙古馬(現在叫奚馬),而是以波斯馬、阿拉伯馬、蒙古馬和歐洲的一些良種馬混血培養而成的烏拉爾河馬。
而西宋使用的戰馬則是以西極馬、青唐馬(河曲馬)為基礎,加上天津馬混血而成的華山馬。雖然也是良種馬,但是和烏拉爾河馬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
所以西宋的騎兵隻能盡可能輕裝以保證速度。因此隻配備胸甲、頭盔、馬刀和一支短管滑膛槍。根本不是裝備了全身甲胄、弓箭和長槍的蒙古騎兵的對手。
因此當西宋的騎兵跳出蒙古騎兵的合圍,衝到外線活動的時候,拖雷根本沒有意識到什麽危險。
他身邊還有一個蒙古千人隊,怎麽都能護住他的周全。
所以拖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波斯不死軍發起的正麵進攻上。
現在是10000人打2000多人,不可能會輸吧?
……
呯!
一聲槍響,距離宋軍的空心方陣還有200多步的波斯不死軍陣前,一個披著精美的冷鍛甲的大胡子壯士,一下子向前撲倒下去了。
走在他周圍的波斯人都是一怔:這是怎麽回事兒?那麽老遠,是被什麽打中的?
呯!
又是一槍!
殺人進士魏文翁的線膛槍又一次打響,一百多步開外,一個波斯不死軍的軍官應聲撲倒。
不死軍遇上殺人進士,想不死都難啊!
不過才死了兩個人,不死軍也不當回事兒,還是繼續向前挺進。
走在不死軍隊形前列的是波斯火槍兵,他們使用的是大不裏士和阿瓦士出產的重型火繩槍。就是共和八年式重型火繩槍的仿製品,這種火槍使用彈丸很重,理論上的射程不小。
可是在實際使用中,為了加快裝彈速度,波斯人喜歡使用遊隙較大的彈丸,因此存在漏氣現象,使得彈丸的有效射程下降到不足50步。
如果使用遊隙較小的彈丸,裝彈就比較麻煩,槍大夫們可以慢慢來,但是打排槍的線列步兵可不能太慢。
所以線列步兵使用的彈丸和火槍,都要符合容易裝填的要求。
對於有效射程的要求並不高,通常就是50步內,所以防止濫射一直都是火槍手指揮的關鍵。
可就在波斯火槍手距離宋軍空心方陣還有100步開外的時候,出乎波斯人預料的事情發生了。
前方的草叢中忽然火光閃爍,硝煙噴吐,然後波斯人的陣前就撲倒了一大片!
宋人的槍手居然能精確命中100步以外的目標!
這可不是一支兩支火繩槍在開火,而是近2000支火繩槍!僅僅是第一波射擊,就撂倒了好幾百名波斯人。
波斯不死軍的陣前,頓時亂成了一團。
而宋軍的槍大夫們,很快完成了重新裝彈,接著就是又一波射擊!
連續遭到打擊的波斯不死軍徹底陷入了混亂,恐懼的火槍兵不顧距離遙遠,也不知道瞄準,就盲目扣動扳機,將滑膛槍中的彈丸發射了出去。
就在波斯人陷入混亂的時候,宋軍那個空心方陣的正麵突然開始大步向前,一步一步逼向了波斯不死軍。
與此同時,宋軍的大炮也開火了,不是向著正麵的不死軍開火,而是轉移到了兩翼,開火驅逐試圖靠近的蒙古騎兵。
拖雷發起的攻勢,就這樣被宋軍完全化解了。戰場上的形勢,頓時變得對蒙古人極為不利!
而這兩條路線並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協同配合的。在軍事史上,很少有哪支強兵可以靠一個兵種去包打的。
蒙古人的騎射不行,英吉利的龍蝦兵也不行,拿破侖的大炮同樣不行。
如果隻有打排槍的列兵,沒有能夠用來掩護列兵陣型的散兵,那麽列兵就很容易遭到槍法出眾的對方散兵的狙殺。
如果沒有炮兵、騎兵,那仗就更不用打了。隻會排隊槍斃的步兵還不得被轟成渣啊?
至於用蒙古騎兵高超的騎射技術去對付一支諸兵種合成的近代軍隊,任憑你技術多好,也是死路一條。
弓箭也許可以和使用普通滑膛槍,也沒有經過長期射擊訓練的列兵對射一會兒。
但是遇上裝備了精品滑膛槍甚至線膛槍,射擊技術一流的散兵,那可就慘了。那不是活靶子了?
順便提一下,滑膛槍的精度並不是後世人們想象中那麽差的。根據西方十六世紀、十七世紀以及十八世紀的大量記載。如果使用質量上乘的滑膛槍,再加上和槍管間遊隙較小的彈丸,再使用固定的槍架,再加上優秀的射手,在170米的距離上打中單個人體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符合要求的火槍和火槍兵都比較難得,而且昂貴!
所以如今的西宋和大蒙古,也都是多兵種協同的打法。
在西曆1217年7月17日清晨的亦列堡,當清晨的陽光灑落,當彌漫在戰場的煙霧被西北吹來的勁風驅散,當戰場上混戰的雙方開始在金鼓聲中後退整隊之時。一場多兵種協同配合的冷熱兵器交替時代的戰役,很快就要打響了。
拖雷本可以趁著對方稍稍後退整隊的機會撤離戰場的,但是他偏偏鬼迷了心竅。覺得現在天也亮了,煙也散了,宋軍還離開了有利地形,跑到“平房區”外的草地上布陣了。
而且離開預設陣地出來野戰的宋軍人數看著也不怎麽多,隊形還有點散亂……他們當然是精銳了,要不然也不會把大蒙古的勇士揍那麽慘。
但是這樣的隊形,還大搖大擺的從“平房區”裏開出來,顯然是輕敵了。
驕兵必敗!
拖雷也是久經戰陣了,看見宋軍鬆鬆垮垮的樣子,就知道還有的打!
所以他當機立斷就決定再打一仗……哪怕不勝,打個兩敗俱傷,也能讓鐵木真的主力安全撤退。
鐵木真這次帶來的20萬大軍並不都是機動性很強的蒙古兵,而是一半蒙古兵,一半波斯兵。
現在蒙古兵是可以騎著馬撒開蹄子跑路,可是波斯人怎麽辦?不能把他們丟下啊!鐵木真現在是波斯國王,而追隨他到亦列堡的10萬波斯兵基本上都是忠誠的光明教徒,是鐵木真在波斯的統治基礎。
如果在撤退過程中被追擊的宋軍大量殺傷,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鐵木真的大軍還攜帶著大量的牛羊,它們不可能和騎兵一樣日行一百多裏。如果鐵木真的主力在撤退過程中過於匆忙,丟棄了牛羊,部隊很有可能在退到碎葉何河穀地帶後斷糧。
再三權衡之下,抓住對手的破綻,打一個漂亮的後衛阻擊戰,顯然是上上之選。
……
西曆1217年7月17日,卯時三刻。
亦列堡以西的草原上,大約一萬西宋軍和不到兩萬大蒙古軍,已經布陣完畢了。
作為戰場的這片草原並沒有被放火焚燒過,因為昨晚鐵木真的本陣就在這一帶。蒙古人放火燒草原也不能把他們的大汗給燙著啊。所以這一帶就沒過火,到處都是半人多高的枯草。這樣的地貌,對於擁有大量“槍大夫”的宋軍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宋軍方麵的主將楊鐵心就將自己的16隊神槍手,以散兵隊形布置在己方主陣線的前方——拖雷看到的散亂隊形,就是這些槍大夫擺出來的。
其實他們隻是散,根本不亂!
在散亂的槍大夫身後,楊鐵心則擺出了傳統的大方陣。也就是以長槍方陣為核心,以火槍手方陣為羽翼,長槍方陣前方再布署炮隊的,騎兵則分布在大方陣的兩側。
這種類似於曆史上西班牙大方陣的打法,在這個時空已經流行了幾十年了,不過還沒有到被淘汰的地步。
這是因為燧發滑膛槍還沒有出現,而火繩槍在實戰中的射速終是太慢,所以使用長槍衝陣的空間還是蠻大的。
另外,套筒刺刀也剛剛在東方出現。西方戰場上的火槍兵仍然沒有裝備刺刀,還是火槍加釘頭錘加砍刀的組合。
所以火槍兵的肉搏能力和防禦騎兵的能力都不足。
而在戰場的另一邊,拖雷也完成了布陣。
他有約一萬蒙古兵,屬於他自己的萬人隊。
拖雷手中還有一萬波斯不死軍,這支軍隊用了早先波斯帝國王牌精銳的名號。成員都是由信奉光明神的波斯貴族子弟組成,裝備的主要武器也是火繩槍和長槍。由鐵木真的幼弟別勒古台指揮,現在也擺出了經典的大方陣。隻是沒有可以充當狙擊兵的槍大夫。
而拖雷親率的蒙古兵,則散布在波斯不死軍的側翼和後方。
另外,昨晚上掩護怯薛軍進攻“平房區”的幾十門大炮還沒有被釘死火門,也參加了17日上午的交戰。
交戰照例就是由炮戰開始的!
辰時一到,蒙古人的火炮首先開始轟鳴。緊接著,宋軍的大炮也開始還擊。
雙方的炮彈,在戰場上你來我往,紛紛砸落在了對方的長槍大陣或炮兵陣地周圍。激起了一陣陣的沙塵,還不時有炮彈落入人群,將雙方的戰士撂倒了一堆,圓滾滾的炮彈從人的身體上劃過,頓時就是骨斷筋折,甚至有人的腦袋和肢體被一下打爆,慘叫的聲音和血腥的氣味在戰場的前沿彌漫。
不過炮擊對魏文翁這樣的槍大夫是無效的。他們是散兵,不必列陣對敵,自然也不需要直挺挺站著挨炮擊了。所以大炮一響,他們就全都換成了半跪姿態,矮了半截,躲在草叢裏麵,不怕炮彈了。
而站著挨炮擊真的是一件讓人頭皮發麻的事情,可也是非常無奈。
這是因為雙方的戰鬥序列中不僅有炮兵、長槍兵、火槍手,還有許多能夠發動猛烈衝擊的騎兵。
而且在戰場上指揮長槍兵、火槍兵組成的大方陣也不容易,命令的下達到執行有個過程,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對方的騎兵多半已經衝到跟前了!
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步兵指揮官都不願意讓部下蹲著或趴著避炮。
當然了,這年頭的大炮殺傷力也有限,今天戰場上的幾十門大炮對轟上半天也不見得能打死幾百人。對於參加今天這場戰役的三萬多人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大數目。
如果有一方在炮戰中承受不住,教科書式的應對方法,則是將步兵投入進攻——在長槍方陣時代,先進攻的一方,往往要承受對手的火炮發射的霰彈和火繩槍的齊射打擊。顯然是有點吃虧的。
但是己方人數較多,而且騎兵又擁有絕對優勢的話,先發起攻擊的勝算還是蠻大的。
所以在發現己方的火炮射擊精度和射速明顯不如對方後,拖雷立即就下令波斯不死軍從正麵發起進攻,同時又命令自己麾下的蒙古騎兵開始向對方的兩翼和後方迂回。
雖然拖雷的蒙古騎兵也不可能去強攻宋軍的長槍陣,但是這樣的迂回會迫使宋軍分散兵力在自己的兩翼和後方。甚至有可能擺出一個巨大的空心方陣。這樣他們能夠運用在正麵的兵力就不足了,也許隻有2500人,麵對10000波斯不死軍的攻擊,2500宋軍是無論如何都抵擋不住的。
可是拖雷卻漏算了2000個鬼鬼祟祟半跪在草叢中的槍大夫。
在17日白天的戰鬥中,他們又一次成了決定勝負的因素。
……
當麵蒙古軍的進攻開始時,宋軍的反應似乎就按照拖雷的劇本進行的。大方陣果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空心方陣。而少量的騎兵則匯集成了一個大隊,向蒙古騎兵右翼的外圍衝去——這是為了讓騎兵跳到外圍,伺機對蒙古人的炮兵陣地或波斯不死軍的背後發起突擊。
至於騎兵對決,可不在楊鐵心的計劃當中。他的騎兵數量太少,隻有一個營。也不是重騎兵,而是擔任偵察任務的輕騎兵。
而且他們的戰馬也不如對手——蒙古人這個時空可闊綽了,騎得不是矮小的蒙古馬(現在叫奚馬),而是以波斯馬、阿拉伯馬、蒙古馬和歐洲的一些良種馬混血培養而成的烏拉爾河馬。
而西宋使用的戰馬則是以西極馬、青唐馬(河曲馬)為基礎,加上天津馬混血而成的華山馬。雖然也是良種馬,但是和烏拉爾河馬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
所以西宋的騎兵隻能盡可能輕裝以保證速度。因此隻配備胸甲、頭盔、馬刀和一支短管滑膛槍。根本不是裝備了全身甲胄、弓箭和長槍的蒙古騎兵的對手。
因此當西宋的騎兵跳出蒙古騎兵的合圍,衝到外線活動的時候,拖雷根本沒有意識到什麽危險。
他身邊還有一個蒙古千人隊,怎麽都能護住他的周全。
所以拖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波斯不死軍發起的正麵進攻上。
現在是10000人打2000多人,不可能會輸吧?
……
呯!
一聲槍響,距離宋軍的空心方陣還有200多步的波斯不死軍陣前,一個披著精美的冷鍛甲的大胡子壯士,一下子向前撲倒下去了。
走在他周圍的波斯人都是一怔:這是怎麽回事兒?那麽老遠,是被什麽打中的?
呯!
又是一槍!
殺人進士魏文翁的線膛槍又一次打響,一百多步開外,一個波斯不死軍的軍官應聲撲倒。
不死軍遇上殺人進士,想不死都難啊!
不過才死了兩個人,不死軍也不當回事兒,還是繼續向前挺進。
走在不死軍隊形前列的是波斯火槍兵,他們使用的是大不裏士和阿瓦士出產的重型火繩槍。就是共和八年式重型火繩槍的仿製品,這種火槍使用彈丸很重,理論上的射程不小。
可是在實際使用中,為了加快裝彈速度,波斯人喜歡使用遊隙較大的彈丸,因此存在漏氣現象,使得彈丸的有效射程下降到不足50步。
如果使用遊隙較小的彈丸,裝彈就比較麻煩,槍大夫們可以慢慢來,但是打排槍的線列步兵可不能太慢。
所以線列步兵使用的彈丸和火槍,都要符合容易裝填的要求。
對於有效射程的要求並不高,通常就是50步內,所以防止濫射一直都是火槍手指揮的關鍵。
可就在波斯火槍手距離宋軍空心方陣還有100步開外的時候,出乎波斯人預料的事情發生了。
前方的草叢中忽然火光閃爍,硝煙噴吐,然後波斯人的陣前就撲倒了一大片!
宋人的槍手居然能精確命中100步以外的目標!
這可不是一支兩支火繩槍在開火,而是近2000支火繩槍!僅僅是第一波射擊,就撂倒了好幾百名波斯人。
波斯不死軍的陣前,頓時亂成了一團。
而宋軍的槍大夫們,很快完成了重新裝彈,接著就是又一波射擊!
連續遭到打擊的波斯不死軍徹底陷入了混亂,恐懼的火槍兵不顧距離遙遠,也不知道瞄準,就盲目扣動扳機,將滑膛槍中的彈丸發射了出去。
就在波斯人陷入混亂的時候,宋軍那個空心方陣的正麵突然開始大步向前,一步一步逼向了波斯不死軍。
與此同時,宋軍的大炮也開火了,不是向著正麵的不死軍開火,而是轉移到了兩翼,開火驅逐試圖靠近的蒙古騎兵。
拖雷發起的攻勢,就這樣被宋軍完全化解了。戰場上的形勢,頓時變得對蒙古人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