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州高麗館邊上,有一座小而精致的白蓮社,這個晚上,白蓮社內的一座樓閣之中,燈火通明。
白蓮社是佛教白蓮宗的寺社,白蓮宗又稱白蓮教,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
和其他佛教宗派不同,白蓮宗教義簡單,修行簡便(最低要求會念佛就行),又號召信徒敬奉祖先,而且寺社主持也不必出家修行,所以在民間流傳極快。
不過由於白蓮宗教義過於簡單,又沒有多少清規戒律,因此很容易被其他教派滲透。特別在唐朝時禁絕摩尼教(明教)後,摩尼教殘餘勢力便借著白蓮宗的名義在民間秘密流傳。在某種程度上,也出現了佛教白蓮宗和摩尼教融合的情況。
而建在海州高麗館側的這座白蓮社,便是如此。在正堂裏麵,供奉的是一尊真人大小的鎏金彌勒佛。可是在白蓮社後院的樓閣內掛著的,卻是一副工筆白描的明尊法像。
法像兩旁,分列著十二支灌了龍涎香的蠟燭,不僅將法像上的明尊籠罩在一片光明之中,而且還散出襲人的幽香,更添了幾分神聖光明。
白天在通海巷的酒樓中為武好古等人獻唱的那明州籍的白番美人墨娘子,此刻正身著白衣,頭戴烏帽,跪坐在明尊法像之前,口中低聲吟唱:
“光明普遍皆清淨,常樂寂滅無動詛。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處所莊嚴皆清淨,諸惡不淨彼元無;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
雖然隻是低聲吟唱,也沒有伴奏,卻有如天籟,讓聽者從內心深處感到了無比寧靜祥和。
這明教的經文《下部讚》中的歎明界文,被墨娘子唱得幾乎有了神性和魔力。
除了正在吟唱《下部讚》的墨娘子,閣樓之中還有一人,便是那紀憶之,紀大官人了。
燭光下,隻見紀大官人穿著和墨娘子一樣的白衣烏帽,也跪坐在蒲團上麵,手中拿著一個畫卷,閉著眼睛,靜靜等待。
不知道過了多久,天籟般的吟唱終於結束了,閣樓裏麵,出現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寧靜。
又過了一會兒,那個充滿魔性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份寧靜。
“憶之,畫拿來了?”
紀大官人這才睜開眼睛,發現墨娘子已經轉過身,正麵朝自己。
“拿來了。”紀大官人將畫卷擺在他和墨娘子之間的地板上,緩緩展開,正是一幅米友仁摹的《毗沙門天圖》。
“這是武好古畫的?”
“是摹本,小米官人摹的,他拜武好古為師了。”
“哦?是嗎?”墨娘子的語氣平靜,似乎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今日他似乎對奴很有興趣啊,有沒有可能向你索要奴啊?”
“應該不會……”紀憶想了想,搖搖頭,“他現在和潘家那丫頭正兩情相悅,不會對別的女人動那種心思的。
而且,以他的身份迎娶潘娘子可是高攀,納妾和蓄養家伎恐怕都是妄想。至少一二十年間,是不必想的。”
“也對。”墨娘子點點頭,“那有無可能讓他崇拜明尊呢?”
紀憶眯著眼睛沉吟了一會兒:“北人多崇佛信道,信奉明尊之人甚少。不過這個武好古似乎不大相信佛道……”
“不信佛道?”墨娘子愣了愣,“難道信奉景教?”
“也不是景教,”紀憶道,“他可能壓根就不信神佛之說。”
“嗯,不信總比妄信要好。”墨娘子蹙了下秀眉,“妄信從來就是諸教大患,便是聖教亦不例外……”
“聖女……”紀大官人居然稱呼墨娘子為聖女!
若是武好古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懷疑自己穿越到金大俠的武俠小說中去了。
不過紀憶和墨娘子這兩個“魔教妖人”是沒有蓋世武功的……紀憶他家祖上本是明州海商(同時也是海盜),入教隻是為了獲得明教從海外帶來的阿拉伯、波斯人的造船技術和海上商路而已。正因為得到了明教的這些支持,紀家先人才會成為江南巨富。
而墨娘子的祖先是波斯人,“墨”這個姓氏其實是“摩尼”的諧音。墨家先人本是波斯摩尼教(就是明教)選民(普通教士)和聽者(在家信徒),為了躲避阿拉伯帝國的迫害逃到中國來的。投靠了在東南海上勢力頗大的明州紀家,並且向紀家傳播了摩尼教,同時也把從波斯帶出來的造船技術和海上商路圖給了紀家的祖先。
而被稱為“聖女”的墨娘子則是中原明教的二位“慕闍”(一男一女)之一,因為是女性,所以被教眾稱為聖女。另外還有一位男性“慕闍”,被稱為聖公。
摩尼教理論上有十二慕闍,之上還有一個教宗稱為“閻默”,不過跑到中國來的摩尼教理論上隻是分支,所以隻有二“慕闍”,沒有“閻默”。
不過紀大官人並不是明教的教士,他隻是個“聽者”,也就是在家的信徒。
但他也不是尋常的“聽者”,而是世世代代都供養著一名女“慕闍”的超級聽者。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紀家就是明教的大金主。對於教中事務,乃至明教“慕闍”的產生,都有相當大的發言權。
從某種角度而言,平江紀家是可以通過他們供養的女“慕闍”,也就是聖女,控製半個明教的。
根據紀家祖先和從波斯逃亡而來的摩尼教慕闍家族(慕闍和選民都不能結婚生子,但是他們的兄弟姐妹可以)達成的協議,摩尼教的女慕闍,也就是明教聖女,世世代代都從七個波斯血統的選民家族中選出,然後由紀家負責保護和供養。
而那七個擁有波斯血統的“選民家族”,實際上也是七個定居在明州、泉州和廣州的白番海商家族。
通過這種宗教上的特殊聯係,紀家也就成為了一個可以和阿拉伯海商集團相抗衡的明教海商集團的首領家族。
不過以紀家豪門為首領的這個明教海商集團,在兩三百年的發展之後,現在卻遇上了一個極大的危機——明教的傳播已經失控!
原來紀家先祖和那七個波斯明教選民家族的先祖,兩三百年來都把主要精力投在了商業上,對傳教的興趣不大,傳教的對象也主要是明州、揚州、海州、廣州、泉州的商人。
而且,他們雖然也掛出白蓮社的牌子,但是在傳教活動中仍然堅持波斯明教的那一套清規戒律和繁文縟節。所以教徒人數一直不多。
可與此同時,明教的“聖公係統”,卻走了一條本土化和底層化的發展路線,把明教的大部分教義和戒律都丟在了一邊,隻管拉人頭擴勢力,而入教之人又魚龍混雜,持什麽心思的都有。
到如今,甚至連明教聖公靜明和尚自己,都有點控製不住了,因此求助到了聖女墨娘子和平江紀家。
而紀家也害怕江南明教徒失控,殃及到他們這些“規規矩矩”的商人,所以就謀劃著走上層路線,讓明教再次獲得合法公開的地位,以方便管控。
“聖女,”紀大官人這時又對墨娘子道,“便是武好古不成為聖教聽者,他也是可以為我所用的。
因為端王殿下很快便要和他學畫了……到時候,隻要我家的影兒出馬,還怕迷不到這位大宋端王嗎?”
白蓮社是佛教白蓮宗的寺社,白蓮宗又稱白蓮教,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
和其他佛教宗派不同,白蓮宗教義簡單,修行簡便(最低要求會念佛就行),又號召信徒敬奉祖先,而且寺社主持也不必出家修行,所以在民間流傳極快。
不過由於白蓮宗教義過於簡單,又沒有多少清規戒律,因此很容易被其他教派滲透。特別在唐朝時禁絕摩尼教(明教)後,摩尼教殘餘勢力便借著白蓮宗的名義在民間秘密流傳。在某種程度上,也出現了佛教白蓮宗和摩尼教融合的情況。
而建在海州高麗館側的這座白蓮社,便是如此。在正堂裏麵,供奉的是一尊真人大小的鎏金彌勒佛。可是在白蓮社後院的樓閣內掛著的,卻是一副工筆白描的明尊法像。
法像兩旁,分列著十二支灌了龍涎香的蠟燭,不僅將法像上的明尊籠罩在一片光明之中,而且還散出襲人的幽香,更添了幾分神聖光明。
白天在通海巷的酒樓中為武好古等人獻唱的那明州籍的白番美人墨娘子,此刻正身著白衣,頭戴烏帽,跪坐在明尊法像之前,口中低聲吟唱:
“光明普遍皆清淨,常樂寂滅無動詛。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處所莊嚴皆清淨,諸惡不淨彼元無;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
雖然隻是低聲吟唱,也沒有伴奏,卻有如天籟,讓聽者從內心深處感到了無比寧靜祥和。
這明教的經文《下部讚》中的歎明界文,被墨娘子唱得幾乎有了神性和魔力。
除了正在吟唱《下部讚》的墨娘子,閣樓之中還有一人,便是那紀憶之,紀大官人了。
燭光下,隻見紀大官人穿著和墨娘子一樣的白衣烏帽,也跪坐在蒲團上麵,手中拿著一個畫卷,閉著眼睛,靜靜等待。
不知道過了多久,天籟般的吟唱終於結束了,閣樓裏麵,出現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寧靜。
又過了一會兒,那個充滿魔性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份寧靜。
“憶之,畫拿來了?”
紀大官人這才睜開眼睛,發現墨娘子已經轉過身,正麵朝自己。
“拿來了。”紀大官人將畫卷擺在他和墨娘子之間的地板上,緩緩展開,正是一幅米友仁摹的《毗沙門天圖》。
“這是武好古畫的?”
“是摹本,小米官人摹的,他拜武好古為師了。”
“哦?是嗎?”墨娘子的語氣平靜,似乎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今日他似乎對奴很有興趣啊,有沒有可能向你索要奴啊?”
“應該不會……”紀憶想了想,搖搖頭,“他現在和潘家那丫頭正兩情相悅,不會對別的女人動那種心思的。
而且,以他的身份迎娶潘娘子可是高攀,納妾和蓄養家伎恐怕都是妄想。至少一二十年間,是不必想的。”
“也對。”墨娘子點點頭,“那有無可能讓他崇拜明尊呢?”
紀憶眯著眼睛沉吟了一會兒:“北人多崇佛信道,信奉明尊之人甚少。不過這個武好古似乎不大相信佛道……”
“不信佛道?”墨娘子愣了愣,“難道信奉景教?”
“也不是景教,”紀憶道,“他可能壓根就不信神佛之說。”
“嗯,不信總比妄信要好。”墨娘子蹙了下秀眉,“妄信從來就是諸教大患,便是聖教亦不例外……”
“聖女……”紀大官人居然稱呼墨娘子為聖女!
若是武好古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懷疑自己穿越到金大俠的武俠小說中去了。
不過紀憶和墨娘子這兩個“魔教妖人”是沒有蓋世武功的……紀憶他家祖上本是明州海商(同時也是海盜),入教隻是為了獲得明教從海外帶來的阿拉伯、波斯人的造船技術和海上商路而已。正因為得到了明教的這些支持,紀家先人才會成為江南巨富。
而墨娘子的祖先是波斯人,“墨”這個姓氏其實是“摩尼”的諧音。墨家先人本是波斯摩尼教(就是明教)選民(普通教士)和聽者(在家信徒),為了躲避阿拉伯帝國的迫害逃到中國來的。投靠了在東南海上勢力頗大的明州紀家,並且向紀家傳播了摩尼教,同時也把從波斯帶出來的造船技術和海上商路圖給了紀家的祖先。
而被稱為“聖女”的墨娘子則是中原明教的二位“慕闍”(一男一女)之一,因為是女性,所以被教眾稱為聖女。另外還有一位男性“慕闍”,被稱為聖公。
摩尼教理論上有十二慕闍,之上還有一個教宗稱為“閻默”,不過跑到中國來的摩尼教理論上隻是分支,所以隻有二“慕闍”,沒有“閻默”。
不過紀大官人並不是明教的教士,他隻是個“聽者”,也就是在家的信徒。
但他也不是尋常的“聽者”,而是世世代代都供養著一名女“慕闍”的超級聽者。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紀家就是明教的大金主。對於教中事務,乃至明教“慕闍”的產生,都有相當大的發言權。
從某種角度而言,平江紀家是可以通過他們供養的女“慕闍”,也就是聖女,控製半個明教的。
根據紀家祖先和從波斯逃亡而來的摩尼教慕闍家族(慕闍和選民都不能結婚生子,但是他們的兄弟姐妹可以)達成的協議,摩尼教的女慕闍,也就是明教聖女,世世代代都從七個波斯血統的選民家族中選出,然後由紀家負責保護和供養。
而那七個擁有波斯血統的“選民家族”,實際上也是七個定居在明州、泉州和廣州的白番海商家族。
通過這種宗教上的特殊聯係,紀家也就成為了一個可以和阿拉伯海商集團相抗衡的明教海商集團的首領家族。
不過以紀家豪門為首領的這個明教海商集團,在兩三百年的發展之後,現在卻遇上了一個極大的危機——明教的傳播已經失控!
原來紀家先祖和那七個波斯明教選民家族的先祖,兩三百年來都把主要精力投在了商業上,對傳教的興趣不大,傳教的對象也主要是明州、揚州、海州、廣州、泉州的商人。
而且,他們雖然也掛出白蓮社的牌子,但是在傳教活動中仍然堅持波斯明教的那一套清規戒律和繁文縟節。所以教徒人數一直不多。
可與此同時,明教的“聖公係統”,卻走了一條本土化和底層化的發展路線,把明教的大部分教義和戒律都丟在了一邊,隻管拉人頭擴勢力,而入教之人又魚龍混雜,持什麽心思的都有。
到如今,甚至連明教聖公靜明和尚自己,都有點控製不住了,因此求助到了聖女墨娘子和平江紀家。
而紀家也害怕江南明教徒失控,殃及到他們這些“規規矩矩”的商人,所以就謀劃著走上層路線,讓明教再次獲得合法公開的地位,以方便管控。
“聖女,”紀大官人這時又對墨娘子道,“便是武好古不成為聖教聽者,他也是可以為我所用的。
因為端王殿下很快便要和他學畫了……到時候,隻要我家的影兒出馬,還怕迷不到這位大宋端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