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地圖之上,大宋北有幅員廣袤的大契丹國,西南角有大理國,西有吐蕃諸部,西北則是回鶻、黨項諸部。


    司徒掌門指著地圖慢慢說道:“我們先說吐蕃諸部。想當年我大唐盛世之時,吐蕃也甚是強盛。這吐蕃大抵可分為衛藏四茹、三圍、多康幾處。衛藏四茹乃吐蕃起源之地。‘伍茹’和‘約茹’合稱為‘衛’,‘葉茹’和‘茹拉’合稱為‘藏’。


    從衛藏四茹往西北方向發展,就是三圍羊同之地,那裏曾孕育了強大的象雄王朝。吐蕃王朝往東北方向征服的廣袤土地,被稱為多康,是安多和康區的合稱。


    彼時的吐蕃可真正是蒼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河流之源頭,山高土潔,地域寬廣,人知為善,心生英勇,風俗純良……那時的吐蕃可是真正強大的王國啊,兵強馬壯到足以和大唐分庭抗禮。”


    說到這裏,司徒掌門頓了一頓:“可惜一百七十餘年前,滅佛的郎達瑪讚普被刺身亡,從此吐蕃大亂,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複統一。


    當年我遊曆吐蕃之時,就遇到了幾個比較大的吐蕃部落。有據邏些城之王,有據阿裏布讓之王,有據亞澤之王,有據宗哥之王,不一而足。


    我要說的正是這宗哥之王,讚普名曰唃廝囉。但這唃廝囉卻是被宗哥蕃僧李立遵和邈川大酋溫逋奇二人擁立的。李立遵更是將兩個女兒嫁給唃廝囉,而後自稱論逋,此乃我大宋朝宰相之職,一人獨攬大權,這李立遵上演的其實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


    這招果然奏效,崇尚高貴血統的吐蕃各部紛紛歸附,宗哥勢力急劇膨脹,這幾年已經擁有幾十萬民眾和幾萬兵馬。可惜這李立遵卻越來越狂妄自大,為人暴虐殘忍。在兩年前更是上書我大宋要求冊封其為新讚普,取代唃廝囉。


    幸而我朝皇帝斷然回絕,僅命其任保順軍節度使。沒想到這李立遵大為不滿之下,不斷煽動邊境的吐蕃部落反我大宋,邊境之上這兩年是狼煙四起。”


    司徒掌門一口氣說完吐蕃,接著說道:“你們再看地圖上的回鶻諸部,這回鶻汗國名字取自‘迅捷如鶻然’。這回鶻汗國自立國以來,和大唐關係密切,曾助大唐平定安祿山、史思明之亂,更是多年助大唐抵禦吐蕃王國對西域的進攻。


    彼時的漠北、天山以北是強大的回鶻汗國,回鶻的西北是黠戛斯,黠戛斯西南是葛邏祿,葛邏祿南是吐蕃,葛邏祿西南是入居中亞的大食。


    隻可惜萬物興衰終有時,回鶻汗國最後被黠戛斯打敗,汗國差不多和吐蕃王國在同一時間分崩離析。回鶻各族西奔,族種散處,甘州(張掖)有可汗王、西州(高昌)有克韓王、新複州有黑韓王。這三支就是我曾遊曆過的西域三部,甘州回鶻、西州回鶻和黑汗三國。


    這三國之中,西州回鶻以西州為都,北庭為夏都,和大契丹國關係密切。大契丹國甚至在北庭築可敦城,屯以重兵。


    西州回鶻境內有回鶻人、漢人、南突厥、北突厥、大眾熨、小眾熨、樣磨、割祿、黠戛斯、末蠻、格哆、預龍,各色人等,雜居一處。而這西州回鶻人多信奉佛教和摩尼教,這也導致他們和西邊的黑汗國多有紛爭。


    原來那黑汗國立國之初民眾多是薩滿教徒與拜火教徒,也有一些摩尼教徒與佛教徒,可在五十餘年前,這黑汗國卻立了*教為國教。這黑汗國立國之後,除了一直向西用兵之外,向東也以聖戰之名進攻佛教於闐王國。


    兩國數十載浴血慘烈廝殺,大小數十戰之下,十餘年前於闐王國終於還是被黑汗國所滅。此後,這黑汗國又開始不斷侵擾西州回鶻。


    三國之中,以甘州回鶻勢力最小,他們的大部分地盤搶奪自歸義軍。說到這歸義軍卻是大有來頭,西域之地原在大唐控製之下,可安祿山、史思明之亂卻讓唐王調四方勤王兵入關平叛。


    大唐邊兵盡數入關之後,西域空虛。吐蕃乘機入寇西域,前後四十餘載,終於完全占據了西域之地。可惜好景不長,吐蕃內亂,一代名將張議潮遂在西域舉起大旗,反抗吐蕃,被大唐封為歸義軍。


    最鼎盛之時,歸義軍一度統治了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這河西十一州。後由於歸義軍內亂,甘州被回鶻所占,歸義軍逐漸衰敗,時至今日,僅存瓜州(安西)和沙州(敦煌)兩地,仍常被甘州回鶻和黨項襲擾。”


    說完回鶻諸部,司徒掌門卻緊鎖起了眉頭:“回鶻三部終究離我們甚遠,不若吐蕃宗哥對我大宋的威脅,可是真正讓我擔憂的還是這黨項諸部啊。”


    說到這裏,司徒玄印用手指了指地圖上的黨項諸部:“他們本是魏拓跋氏後,因唐末勤王有功,被大唐賜姓為李,並封夏、銀、綏、宥、靜五州之地。我大宋初建之時,夏州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即歸附大宋,並助兵對北漢作戰。


    太平興國七年,黨項內亂,李繼捧率族人投附大宋,獻五州之地。可惜其族弟李繼遷卻遁入草原,抗宋自立。在連番和我大宋作戰之後,竟被其重奪五洲之地。


    隨後,李繼遷東征西討,又先後占領了大宋的靈州(吳忠)和興慶(銀川)諸地,並改靈州為西平府。再向西進攻涼州(武威),卻敗於吐蕃六穀部酋長潘羅支之手,左眼中箭而亡。


    景德元年其子李德明即位夏國公,此人更是野心勃勃,即位後第三年即用反間計殺潘羅支,重新奪取涼州,設西涼府。又出兵攻打甘州,卻被甘州回鶻所敗。


    這李德明下令徹底截斷了大宋與西域的商道,不僅禁止西域向大宋入貢,還禁止西域諸部向大宋賣馬。大宋養虎為患,這黨項遲早都是心腹大患啊。”


    說到這裏,司徒掌門一聲喟然長歎。陽雲漢聽完司徒玄印這一席話,不由得暗生欽佩,這武林大派的確不同凡響,好似峨眉司徒掌門就遊曆天下,即便西域局勢如此錯綜複雜,卻也被司徒掌門娓娓道來,讓眾人立刻了然於胸。


    司徒掌門又指著地圖道:“涼州已為黨項族阻隔,你等此去西域昆侖,隻能從秦州(天水)經吐蕃宗哥部落,翻越祁連山,至甘州回鶻之地,再穿越河西走廊至歸義軍的瓜州和沙州。從沙州西出陽關,可至黑汗於闐,直抵昆侖克裏雅山。”


    陽雲漢、淩孤帆和上官碧霄三人順著司徒掌門所指線路仔細查看,終於對此行路途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司徒掌門接著叮囑道:“西域局勢錯綜複雜,你們三人去了之後,切記莫要卷入西域各國的紛爭之中。”


    淩孤帆、陽雲漢和上官碧霄三人趕忙點頭稱是。淩孤帆將地圖貼身藏好,眾人又細細商議了一番,這才散去。陽雲漢留在峨眉金頂七日時間,每日裏都和陽夢溪待在一起,將自己所學武功逐一傳授給陽夢溪。


    七日之後,陽雲漢再次將陽夢溪托付給上官福熙,牽過龍駒寶馬,和淩孤帆、上官碧霄一起策馬離開峨眉山,一路向秦州而去。且不說三人喬裝之後,一路上風餐露宿,這一日終於過了秦州,渡過渭河。


    三人正騎馬行進之間,突然聽到前方戰鼓聲,馬嘶聲,刀兵聲,響徹天地。三人吃了一驚,趕忙快馬加鞭騎行到一座山坡之上。


    三人駐馬向山下看去,隻見遠處山穀之中,兩支軍隊遙遙相對。其中一支軍隊身著宋軍裝束,約莫隻有六千之眾。另外一支盔明甲亮,卻有三萬之數,黑壓壓的一大片,看那旗幟竟是吐蕃軍隊。


    此時隻聽宋軍大陣中,戰鼓擂動,一支騎兵勁旅如離弦之箭般從宋軍大陣衝了出來,迅猛衝向敵陣。這支勁旅共有十都,每都一百騎,總共隻有一千騎。但就是這一千騎狂奔起來,卻是整齊劃一,山搖地動,以一往無前氣吞山河般氣勢衝向吐蕃大陣。


    眼看宋軍千騎迅速接近吐蕃先頭軍隊,宋軍將士齊齊擒長刀在手。頓時天空之中寒光閃動,攝人心魄。刹那間宋軍一千騎如狂風般衝入吐蕃大陣,漫天寒光凜冽。


    隻見宋軍長刀揮舞之處,吐蕃先鋒騎兵血肉橫飛,頓時被衝的七零八落。吐蕃先鋒竟一觸即潰,被大宋千騎迅速突入陣中。在山坡上的陽雲漢看得熱血沸騰,大聲喝彩道:“好。”


    一旁的淩孤帆卻陡然接道:“不好!”陽雲漢聽了,心中納罕。正在這個時候,隻見吐蕃軍陣陡然變化,從大陣中軍閃出一支人馬,馬上吐蕃士兵全是輕盔輕甲,個個手中握著羊鞭,中間用一小塊獸皮包裹著石塊,快速旋轉起來。


    眼見大宋千騎將至,吐蕃士兵齊齊出手。頓時空中亂石齊飛,攻來的大宋千騎座下戰馬紛紛被亂石擊中,一時之間跌倒者甚眾。


    擲出石塊的吐蕃騎兵迅速後撤,另外一隊吐蕃騎兵替換上來,這支騎兵人馬俱披鎖子甲,製作精良,周體皆遍,隻露兩眼,非一般勁弓利刃所能傷害,馬上騎兵更是個個手握長矛,實乃一支精銳鐵騎。


    這支鐵騎乘著大宋千騎混亂之際,迅速掩殺上來。若換成尋常軍隊,恐怕在此混亂之際被吐蕃精銳鐵騎一衝,立刻就會全軍覆沒,但這支大宋千騎卻是臨危不亂,或在馬上,或在馬下各自為戰,奮勇抵擋前來攻殺的吐蕃精銳鐵騎。


    陽雲漢遠遠看到大宋千騎如此英勇,心中雖是高興,卻更是萬分焦急。淩孤帆突然說道:“四弟,師妹,你們看到吐蕃中軍陣中拿著令旗的那名蕃僧了麽?”


    陽雲漢和上官碧霄順著淩孤帆所指方向看去,隻見吐蕃中軍大陣之中,有一位騎著白馬的蕃僧,正在那裏趾高氣揚搖晃著手中的旗子,隻是千軍萬馬之中,若不是淩孤帆指出,還真的不易察覺此人。


    淩孤帆大聲說道:“四弟,師妹,我觀此吐蕃大陣,那蕃僧所在位置正是大陣的陣眼,他正在搖旗指揮吐蕃軍隊調度,我們若能擊殺此人,吐蕃大陣必亂。”


    聽到淩孤帆如是說,陽雲漢精神大振,高聲回道:“二哥,太好了,正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我們這就衝下去擊殺此賊。”


    說罷,三人策馬下山,從側麵朝吐蕃大陣直接衝去。與此同時大宋軍陣之中戰鼓又起,又一支十都騎兵從大宋軍陣中衝殺出來,殺奔吐蕃大陣。這支宋軍千騎同樣是氣勢如虹,迅速衝殺入吐蕃大陣中,看來是要接應被困的大宋騎兵。


    那吐蕃的蕃僧顯然也是這麽認為的,隻見他揮動手中令旗,吐蕃中軍陣中又閃出一隊騎兵,朝大宋這支新的千人隊迎上去。


    大宋千騎奔跑衝鋒之間,突然有一都百騎脫離大隊人馬,在一位銀袍大將帶領下,折向殺往陣中那蕃僧所在位置。餘下九都九百騎則繼續前衝,瞬間和吐蕃中軍剛剛迎出的騎兵絞殺在一起。


    那銀袍大將率領百騎衝進吐蕃大陣,隻見銀袍大將手中弓弦連響,對麵吐蕃士兵接連應聲中箭斃命。他身後跟著的九十九騎也甚是勇武,跟著縱馬射箭,頓時將吐蕃中軍衝散,露出通往那陣眼蕃僧的道路。


    吐蕃蕃僧見狀,趕忙搖動手中令旗,吐蕃中軍之中立刻閃出百騎。這些騎士個個身高體闊,身著豹皮之衣,手握輕弓,腰懸重刀。百騎豹皮軍出列之後,立刻縱馬奔馳迎上銀袍大將所率大宋百騎,行進之間齊齊彎弓搭箭,勁射而出。


    銀袍大將所率大宋百騎見狀也是毫不示弱,狂奔之間個個開弓放箭。一時之間,滿天箭矢橫飛。雙方騎兵放箭之後,或是舉刀撥打,或是閃身躲避,卻仍不時有人中箭落馬。


    雙方騎兵馬速極快,迅速接近,很快過了箭矢覆蓋範圍。大宋百騎舉起手中長刀,吐蕃百騎豹皮軍則揮舞著重刀。雙方如同兩個大鐵錘般,狠狠砸在了一起。刀兵相交之下,鮮血四濺。


    那銀袍大將在亂軍之中左衝右突,從百騎豹皮軍中殺出一條血路,單人獨騎向陣眼處的蕃僧衝去。


    那蕃僧見狀,手中令旗又是一揮,隻見十個手持長矛,身著虎皮戰衣的蕃將從那蕃僧身後閃出,向那銀袍大將迎來。


    眼看銀袍大將就要深陷重圍,卻聽一聲高喝聲如滾滾天雷傳來,震動四野:“讓我來。”銀袍大將隻覺身旁一陣旋風刮過,一匹高大黑馬馱著一人從身邊疾馳而過。


    來人可不正是陽雲漢麽,原來他心中焦急,胯下龍駒又遠快過淩孤帆和上官碧霄坐騎,於是陽雲漢甩開二人,騎著龍駒搶先趕到。


    隻見陽雲漢手舞寶刀,狠狠砍向當先的兩名虎皮蕃將。他手中“繞指柔”寶刀迅疾無比,那兩名虎皮蕃將長矛還未抬起,寶刀已經從他們咽喉掠過,兩具屍體一齊跌落馬下。


    陽雲漢馬不停蹄向前疾馳,另外兩名虎皮蕃將舉矛紮來,陽雲漢不慌不忙,高喝一聲:“破。”寶刀閃電般連劈兩下,兩名虎皮蕃手中長矛應聲而斷,人也跟著被劈成兩半,慘死當場。


    陽雲漢繼續縱馬前行,這時三名虎皮蕃將成犄角之勢圍了上來,陽雲漢毫無所懼,再次高喝一聲:“來的好!”寶刀橫掃而出,三名虎皮蕃將手中長矛應聲脫手飛出,“繞指柔”寶刀跟著將三名虎皮蕃將開膛破肚。


    隻是眨眼之間,陽雲漢連斬七位虎皮蕃將,跟在他身後疾馳的銀袍大將看得瞠目結舌。


    對麵剩下的三位虎皮蕃將卻被嚇的魂飛魄散,趕忙兜轉馬頭,往吐蕃大陣中逃去。隻聽陽雲漢一聲暴喝:“哪裏逃。”手中“繞指柔”寶刀脫手飛出,正中三位虎皮蕃將最後那人的後心。這虎皮蕃將胯下之馬卻不知道主人已經慘死,仍繼續向前疾馳。


    陽雲漢縱馬急追,他胯下龍駒神勇異常,迅速接近前麵三騎。三位虎皮蕃將中的第二個人回頭偷眼瞧見陽雲漢寶刀脫手,以為有機可乘,竟悄悄勒馬,猛地使了一個回馬槍,紮向疾馳而來的陽雲漢。


    陽雲漢臨危不亂,在龍駒背上一個晃身,輕巧閃過紮來的長矛,跟著伸左手劈手奪過那虎皮蕃將手中的長矛。


    此時恰好馱著先前中刀慘死虎皮蕃將的馬兒也跑了過來,陽雲漢伸右手閃電般從那慘死虎皮蕃將的身上拔出寶刀,跟著一揮寶刀,將剛剛那被奪了手中長矛的虎皮蕃將劈落馬下。


    十名虎皮蕃轉瞬間隻剩下最後一人,此人眼瞅著就要縱馬逃入吐蕃中軍陣中。陽雲漢此時也是追之不及,卻聽耳邊一聲弓弦聲響,一支羽箭飛過,正中最後一名虎皮蕃將的後心,將那虎皮蕃將射落馬下。


    陽雲漢回頭一看,那銀袍大將手握硬弓催馬緊跟了上來。陽雲漢心中暗讚,胯下龍駒仍是向前疾馳。


    此時已距吐蕃大陣陣眼的蕃僧不遠,陽雲漢見那蕃僧作勢欲騎馬躲避,心中著急,暗自運足內力,將左手奪過的那支長矛向那蕃僧脫手擲去。


    長矛呼嘯著破空而去,快如奔雷飛撲那蕃僧。那蕃僧看到長矛來襲,嚇的喪魂失魄,急忙俯身躲避。陽雲漢的長矛卻不偏不倚正中那蕃僧胯下白馬,原來陽雲漢一早就打算好要射人先射馬,先將那蕃僧掀下馬來留在原地。


    那蕃僧落馬之後,趕忙起身想要尋一匹新馬。陽雲漢見狀,正欲勒馬上前擒拿蕃僧,卻聽耳邊又一聲弓弦聲響,一支羽箭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正中那倒地蕃僧的咽喉。


    原來那銀袍大將再次開弓放箭,不偏不倚,恰好取了那蕃僧性命。這一下吐蕃軍陣眼被破,失去了指揮,頓時大亂。


    宋軍大陣中的主帥遠遠見到吐蕃軍亂,立刻下令擂鼓進軍。隻見宋軍兵分兩路,每路各二十都共兩千騎,分左右包抄向吐蕃中軍大陣。


    此時吐蕃軍陣勢大亂,在宋軍左右夾擊之下一敗塗地。宋軍主帥、銀袍大將、陽雲漢、淩孤帆和上官碧霄和一眾宋軍一路追殺,窮追不舍,吐蕃軍潰不成軍,自相殘踏,死傷無數。這一仗殺的是天昏地暗,地動山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甲神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踏雲逐個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踏雲逐個鳥並收藏龍甲神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