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稱王建國的機會,張武又對國家機構進行了一些調整,摒棄了以前的三公九卿製,在中央正式施行三省六部製。
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製從西漢時期就開始發展,至隋朝時期正式確立,隨後成為封建時期各個王朝的主要行政體製,對於分散丞相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工作效率有很積極的作用。
三省之中,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布皇帝的詔書,算是決策機構;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如果發現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者政令不可行,則有權駁回;尚書省隻負責執行政令,無其他權利。這樣三省之間互相分工合作又互相監督牽製,將原來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加強了皇權。
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期,當時叫做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在東漢末年已經有了雛形。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台設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其實就是六部的前身。
因此張武推出這個三省六部製後,很快就被文武百官熟悉和接受,因為很多機構以前就有,現在隻不過是換了個稱呼。
<a id="wzsy" href="http://m.bqgxsydw.com">筆趣閣小說閱讀網</a>
隨後,張武任命了各省各部的長官。中書省的長官為中書令,由黃射擔任,下設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分別由原楚候府的屬官和能力出眾的文官擔任。
門下省的長官稱侍中,由馬良擔任,下設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也由原楚候府的屬官和能力出眾的文官擔任。馬良身為正宗的外戚,前幾年被張武一直壓著沒有升官,但這兩年的升官速度可謂飛快,也許張武覺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了,想做一些未雨綢繆的事情。
馬良雖然兄弟多,但大都身體不好,馬家老大已經病故,老二也已經辭官在家養病,隻有老三和老四在張武身邊做事,然後就是馬謖這個最小的在甘寧麾下鍛煉。
尚書省的長官為尚書令,由諸葛亮擔任,下設左右仆射等官職。張昭的長子張承任尚書左仆射;蔣琬任尚書右仆射。
趙戩任吏部尚書,劉巴任戶部尚書,許靖任禮部尚書,蒯越任兵部尚書,闞澤任刑部尚書,華佗任工部尚書。
三省的長官和禦史台的長官、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三大軍師(目前隻有倆)共同組成內閣,輔佐張武處理國家大事。
張武又下令,所有未封侯的校尉以上的軍官,全部授予“上士”勳爵;都尉、軍候授予“中士”勳爵;屯長、隊率授予“下士”勳爵。
張武稱王之後,便要開始加快統一天下的步伐。一方麵是因為他自己年齡也不小了,算起來他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六年了,十六年了還沒有一統天下,說出去有些丟穿越黨的臉。
另一方麵是自從奪取漢中之後,雖然司馬懿在武都想方設法阻止楚軍得到戰馬,但畢竟他無法完全隔絕涼州與漢中的聯係,尤其是張武麾下還有馬超這個以前的涼州霸主。
經過幾年的辛苦努力,楚軍的騎兵已經小有規模,雖然無法在關中平原那種廣闊的平原上與曹軍騎兵對陣,但在武都這小平原上配合步兵已經不怕曹軍了。
最後嘛,曹丕已經篡漢,替張武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所以現在曹丕已經沒啥用了。
於是,張武稱王後,便決定發動一場戰役,先將武都拿下,然後兵指涼州。
和往常一樣,楚軍在發動武都之戰前,還是先從其他戰線發起佯攻,來牽製曹軍的兵力。
公元215年夏,駐守柴桑的楚軍水軍大將文聘匯合了江陵、江夏和柴桑的兩萬守軍,突然增兵建業,與丁奉部匯合,做出一副渡江攻打廣陵的姿態。
與此同時,駐守淮南的甘寧也率兩萬水軍和兩萬步兵登上戰船陳兵於洪澤湖至白馬湖一帶,前鋒部隊登岸向東北行進,兵鋒直指淮安。
淮安是廣陵與下邳之間的交通要道,如果淮安落入楚軍手中,那麽廣陵的曹軍就被斷了後路,一旦楚軍趁機大舉進攻廣陵,則曹軍的援軍也無法去救援。
楚軍的海軍也趁機北上來到東海縣附近的海州灣,徐州郡治下邳的曹軍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淮安的曹軍一邊加固城防,一邊向青州刺史孫觀和駐守在豫州的曹仁求援。
曹仁早就探知甘寧的動向,同時他還得知張武已經派張飛、魏延、劉磐等大將率兵三萬自襄陽順水而下,要去支援甘寧,其中就有天下第一精銳步兵武衛營。
莫非張武想攻取徐州?
在曹仁等人看來,楚軍攻取徐州的難度要比攻打其他地方簡單一些,因為徐州的下邳郡和廣陵郡遍布河流湖泊,非常利於楚軍的水軍作戰。
在曆史上,連孫權那樣的戰五渣都有把握打下廣陵,但被呂蒙給勸阻了。因為廣陵、下邳、合肥這些地方處於南北方交界處,氣候複雜多變,雨季來臨的時候,江東軍的水軍就能發揮出威力,在與曹軍作戰的時候有很大幾率取勝。
但當雨季過去,旱季來臨的時候,江東的戰船就不敢再開過來,而江東的步兵肯定不是曹軍步兵和騎兵的對手。
所以呂蒙勸阻孫權打徐州的根本原因,就是徐州易攻難守,打下容易守住難。
現在楚軍的水軍和步兵的戰鬥力都要比曆史上的江東軍強,還有當世最強大的海軍,下邳的南部已經落入張武手中,要想下定決心再拿下廣陵也是十分簡單的事情。
曹魏的都城現在是洛陽,一旦徐州落入張武手中,那洛陽就要受到威脅,因此曹仁迅速出兵救援,先派張遼率一萬騎兵去彭城,確保廣陵的後路安全。
然後曹仁留滿寵和李典守汝南,親率樂進和五萬大軍進逼淮南,使一招圍魏救趙之計。
曹丕接到消息後,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討論張武這一次是真打還是佯攻,因為張武以前可是經常玩聲東擊西的把戲。
最熟悉淮南和徐州形勢的蔣濟最先開口說道:“陛下,張武稱王之後,與我軍必有一戰,不是在廣陵便是在武都。此次楚軍出動近十萬大軍,還有襄陽三萬援軍在路上,雖然張武不曾親至,但其麾下大將半數聚集徐州,隻怕是來者不善。”
司馬懿則說道:“張武若動,必取武都。這兩年臣在武都防範楚軍,知道楚軍千方百計要想獲取戰馬,據臣所知,楚軍在漢中已經有相當規模的騎兵。武都乃是涼州之門戶,如果落入張武手中,在馬超的協助下,張武占據涼州易如反掌。涼州若失,則我軍騎兵優勢就將失去,以楚軍之裝備精良,隻怕日後我軍再也不是其對手。”
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製從西漢時期就開始發展,至隋朝時期正式確立,隨後成為封建時期各個王朝的主要行政體製,對於分散丞相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工作效率有很積極的作用。
三省之中,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布皇帝的詔書,算是決策機構;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如果發現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者政令不可行,則有權駁回;尚書省隻負責執行政令,無其他權利。這樣三省之間互相分工合作又互相監督牽製,將原來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加強了皇權。
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期,當時叫做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在東漢末年已經有了雛形。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台設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其實就是六部的前身。
因此張武推出這個三省六部製後,很快就被文武百官熟悉和接受,因為很多機構以前就有,現在隻不過是換了個稱呼。
<a id="wzsy" href="http://m.bqgxsydw.com">筆趣閣小說閱讀網</a>
隨後,張武任命了各省各部的長官。中書省的長官為中書令,由黃射擔任,下設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分別由原楚候府的屬官和能力出眾的文官擔任。
門下省的長官稱侍中,由馬良擔任,下設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也由原楚候府的屬官和能力出眾的文官擔任。馬良身為正宗的外戚,前幾年被張武一直壓著沒有升官,但這兩年的升官速度可謂飛快,也許張武覺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了,想做一些未雨綢繆的事情。
馬良雖然兄弟多,但大都身體不好,馬家老大已經病故,老二也已經辭官在家養病,隻有老三和老四在張武身邊做事,然後就是馬謖這個最小的在甘寧麾下鍛煉。
尚書省的長官為尚書令,由諸葛亮擔任,下設左右仆射等官職。張昭的長子張承任尚書左仆射;蔣琬任尚書右仆射。
趙戩任吏部尚書,劉巴任戶部尚書,許靖任禮部尚書,蒯越任兵部尚書,闞澤任刑部尚書,華佗任工部尚書。
三省的長官和禦史台的長官、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三大軍師(目前隻有倆)共同組成內閣,輔佐張武處理國家大事。
張武又下令,所有未封侯的校尉以上的軍官,全部授予“上士”勳爵;都尉、軍候授予“中士”勳爵;屯長、隊率授予“下士”勳爵。
張武稱王之後,便要開始加快統一天下的步伐。一方麵是因為他自己年齡也不小了,算起來他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六年了,十六年了還沒有一統天下,說出去有些丟穿越黨的臉。
另一方麵是自從奪取漢中之後,雖然司馬懿在武都想方設法阻止楚軍得到戰馬,但畢竟他無法完全隔絕涼州與漢中的聯係,尤其是張武麾下還有馬超這個以前的涼州霸主。
經過幾年的辛苦努力,楚軍的騎兵已經小有規模,雖然無法在關中平原那種廣闊的平原上與曹軍騎兵對陣,但在武都這小平原上配合步兵已經不怕曹軍了。
最後嘛,曹丕已經篡漢,替張武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所以現在曹丕已經沒啥用了。
於是,張武稱王後,便決定發動一場戰役,先將武都拿下,然後兵指涼州。
和往常一樣,楚軍在發動武都之戰前,還是先從其他戰線發起佯攻,來牽製曹軍的兵力。
公元215年夏,駐守柴桑的楚軍水軍大將文聘匯合了江陵、江夏和柴桑的兩萬守軍,突然增兵建業,與丁奉部匯合,做出一副渡江攻打廣陵的姿態。
與此同時,駐守淮南的甘寧也率兩萬水軍和兩萬步兵登上戰船陳兵於洪澤湖至白馬湖一帶,前鋒部隊登岸向東北行進,兵鋒直指淮安。
淮安是廣陵與下邳之間的交通要道,如果淮安落入楚軍手中,那麽廣陵的曹軍就被斷了後路,一旦楚軍趁機大舉進攻廣陵,則曹軍的援軍也無法去救援。
楚軍的海軍也趁機北上來到東海縣附近的海州灣,徐州郡治下邳的曹軍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淮安的曹軍一邊加固城防,一邊向青州刺史孫觀和駐守在豫州的曹仁求援。
曹仁早就探知甘寧的動向,同時他還得知張武已經派張飛、魏延、劉磐等大將率兵三萬自襄陽順水而下,要去支援甘寧,其中就有天下第一精銳步兵武衛營。
莫非張武想攻取徐州?
在曹仁等人看來,楚軍攻取徐州的難度要比攻打其他地方簡單一些,因為徐州的下邳郡和廣陵郡遍布河流湖泊,非常利於楚軍的水軍作戰。
在曆史上,連孫權那樣的戰五渣都有把握打下廣陵,但被呂蒙給勸阻了。因為廣陵、下邳、合肥這些地方處於南北方交界處,氣候複雜多變,雨季來臨的時候,江東軍的水軍就能發揮出威力,在與曹軍作戰的時候有很大幾率取勝。
但當雨季過去,旱季來臨的時候,江東的戰船就不敢再開過來,而江東的步兵肯定不是曹軍步兵和騎兵的對手。
所以呂蒙勸阻孫權打徐州的根本原因,就是徐州易攻難守,打下容易守住難。
現在楚軍的水軍和步兵的戰鬥力都要比曆史上的江東軍強,還有當世最強大的海軍,下邳的南部已經落入張武手中,要想下定決心再拿下廣陵也是十分簡單的事情。
曹魏的都城現在是洛陽,一旦徐州落入張武手中,那洛陽就要受到威脅,因此曹仁迅速出兵救援,先派張遼率一萬騎兵去彭城,確保廣陵的後路安全。
然後曹仁留滿寵和李典守汝南,親率樂進和五萬大軍進逼淮南,使一招圍魏救趙之計。
曹丕接到消息後,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討論張武這一次是真打還是佯攻,因為張武以前可是經常玩聲東擊西的把戲。
最熟悉淮南和徐州形勢的蔣濟最先開口說道:“陛下,張武稱王之後,與我軍必有一戰,不是在廣陵便是在武都。此次楚軍出動近十萬大軍,還有襄陽三萬援軍在路上,雖然張武不曾親至,但其麾下大將半數聚集徐州,隻怕是來者不善。”
司馬懿則說道:“張武若動,必取武都。這兩年臣在武都防範楚軍,知道楚軍千方百計要想獲取戰馬,據臣所知,楚軍在漢中已經有相當規模的騎兵。武都乃是涼州之門戶,如果落入張武手中,在馬超的協助下,張武占據涼州易如反掌。涼州若失,則我軍騎兵優勢就將失去,以楚軍之裝備精良,隻怕日後我軍再也不是其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