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明麵上的手段之外,張武還有暗手,那就是他很早就設立的隻對他一個人負責的暗中監察機構,類似於錦衣衛,隻有探查權,沒有行動權。
這個機構一開始是由陳孫來負責的,陳孫雖然不領兵出征,但事務也挺多,後來就由黃射接手,也就是說現在黃射是張武手下的特務頭子。
隨著張武手下的文武官員越來越多,需要暗中監察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這個機構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同時暗中刺探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比如,刺探曹操以及魏王宮中的情報;刺探北方遊牧民族的情報;刺探南洋諸國的情報;刺探天下奇人異士、各大教派、各大世家的情報等等。
機構大了,黃射本身的才能又不足,於是張武就給黃射找了個幫手,那便是武陵人廖立。
廖立此人非常有才,甚至能和龐統相提並論,一開始被張武征辟為參軍,張武觀察了廖立很長時間,發現此人的確是有才能,看事看得非常準,看人也看得非常準。
後來廖立因勸降陸遜有功,與當初一起被征辟的宗預、習禎等人外放郡丞或縣令,張武為了繼續考察廖立,特意讓他在襄陽附近的一個大縣任縣令。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現在的襄陽可是天下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整個江南的政治中心,世族林立,達官貴人遍地都是,誰不想跟張武這個江南霸主貼近一些。
但襄陽城畢竟就那麽大,張武也早就有了明確的指示,不許強占百姓田宅,要保持襄陽城內原住民的數量。整個江南得有多少豪門世家,除了很早就已經占好攤位的荊州世家們,其他州的世家很難再擠進去了,除非是立下大功被張武賞賜田宅,或者因才能被張武重用的高層官員。
那些沒搶占到先機的世族門閥就退而求其次,在襄陽附近置辦產業,遷來一些族人,這也算是離權力中心近了一些。
所以,襄陽周邊的幾個縣也是世族雲集,甚至不乏一些頂級的世家豪門,說不定東街那個絲綢鋪子就是江東顧家開的,說不定西街那個蜀錦專賣店就是益州張家開的,或者南街那個珠寶店就是交州士家開的。
你要是沒點關係背景,在這種地方當官真的是很難。都說京官好,那指的是朝官,是在中央任職的官員,見官大一級。但要是在京城當地方官,上麵的婆婆太多了,隨便一個朝廷官員都比你級別高,比你權力大,那可真是倒了黴了。
清朝宋犖曾說過:“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
在省級政府所在地做知縣,那一定是上輩子惡貫滿盈,所以這輩子才受到這樣的懲罰。
本來縣太爺作為一縣父母官,那跟土皇帝差不多,這一個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你說了算。但你要是在一郡太守的官衙所在地當縣令,甚至你的縣裏還有州牧府或州刺史府,那這縣令可就當的太不容易了。
比如宋朝的開封府,大家都知道開封府尹包青天,開堂審案,公正無私,但開封府的附郭縣開封縣和祥符縣的縣令就毫無存在感了。出了事情肯定要拿他們背黑鍋,有了政績自然是府尹大人的。
襄陽現在就相當於整個江南的京城,這個襄陽太守換了別人來當還真不易當,所以張武讓陳孫兼任,這樣襄陽郡守府的官員整治個市容啥的就有底氣了,否則說不定連一個路邊擺攤的都搞不定。
不過,襄陽郡的附郭縣襄陽縣的縣令就當的有些不容易,因為襄陽縣城就是襄陽城,在這座城池裏一個縣令根本不敢說自己是官!
現在的襄陽縣令姓喬,多少有點關係和背景,所以軍政兩界多少都給點麵子。
廖立任職的縣是中盧縣,雖然不是附郭縣,但跟襄陽縣挨著,離襄陽城也很近,所以跟附郭縣差不多,最關鍵的是廖立雖然不是平民出身,但他那小家族實在是數不著,他雖然老家是武陵郡,但跟荊州派係關係也不深。
因此,張武把廖立放在中盧縣任縣令,也是有考驗他的目的。
經過兩年的觀察,張武發現廖立在中盧縣幹的非常順利,中盧縣也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縣裏的豪強世家門都奉公守法,安分守己。
原來廖立雖然不是出身頂級世家,也沒有深厚的背景,但他能準確地分析出一件事最核心的利害關係,又善於利用各種人脈,能巧妙地拉來很多人為他站台,所以很多事情都能輕易地解決。
廖立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當過張武的參軍,這個職位雖然級別不高,接觸麵也不廣,但能接觸到權力的最核心,接觸到最高層的人員,能了解到很多機密的事情,因此能推測到整個張武集團的大勢走向。
因此廖立就充分發揮這一優勢,讓很多人成為他的助力。
首先是當初跟他一起被征辟為參軍的宗預和習禎等人,他們是天然的政治盟友,在官場上一般是能幫則幫的。
宗預被張武外放至軍中擔任中郎將,算是中高級將領,而且以宗預的能力升任雜號將軍也是早晚的事。
習禎更不簡單,出身荊州頂級世家之習家,他的妹妹嫁給了龐統的弟弟龐林。習禎在荊州也頗有名望,善談論,常被人與馬良並稱。
廖立當初曾勸降陸遜,這便與陸家有了關係,陸家是江東頂級家族,陸遜現在也是張武最看重的幾位年輕俊傑之一。
廖立雖然有些傲氣,但可不是傻子,當然不會傻傻地去跟那些豪強世家們硬碰,有關係為何不利用?當初擔任參軍的時候結識了那麽多大人物,如龐統、關羽、魏延、馬良等等,不用才是傻瓜。
張武覺得廖立的確是能幹,又不迂腐,做事知道變通,於是便將他召回身邊,讓他輔佐黃射掌管這個暗中的監察機構。
張武也懶得想個什麽好聽的名字了,幹脆就給這個機構命名為“暗衛”。
廖立起初的時候還是有些猶豫的,因為他一旦擔任了這個職務,就意味著以後再也不可能走正兒八經的文官仕途了。因為“暗衛”這種組織可是暗地裏監察百官的,那可是得罪所有官員的活,如果被別人知道了,就算別人不敢把他怎麽樣,但肯定會排擠他。
誰都不喜歡被人暗地裏監視,但這種事又是不可避免的。
這個機構一開始是由陳孫來負責的,陳孫雖然不領兵出征,但事務也挺多,後來就由黃射接手,也就是說現在黃射是張武手下的特務頭子。
隨著張武手下的文武官員越來越多,需要暗中監察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這個機構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同時暗中刺探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比如,刺探曹操以及魏王宮中的情報;刺探北方遊牧民族的情報;刺探南洋諸國的情報;刺探天下奇人異士、各大教派、各大世家的情報等等。
機構大了,黃射本身的才能又不足,於是張武就給黃射找了個幫手,那便是武陵人廖立。
廖立此人非常有才,甚至能和龐統相提並論,一開始被張武征辟為參軍,張武觀察了廖立很長時間,發現此人的確是有才能,看事看得非常準,看人也看得非常準。
後來廖立因勸降陸遜有功,與當初一起被征辟的宗預、習禎等人外放郡丞或縣令,張武為了繼續考察廖立,特意讓他在襄陽附近的一個大縣任縣令。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現在的襄陽可是天下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整個江南的政治中心,世族林立,達官貴人遍地都是,誰不想跟張武這個江南霸主貼近一些。
但襄陽城畢竟就那麽大,張武也早就有了明確的指示,不許強占百姓田宅,要保持襄陽城內原住民的數量。整個江南得有多少豪門世家,除了很早就已經占好攤位的荊州世家們,其他州的世家很難再擠進去了,除非是立下大功被張武賞賜田宅,或者因才能被張武重用的高層官員。
那些沒搶占到先機的世族門閥就退而求其次,在襄陽附近置辦產業,遷來一些族人,這也算是離權力中心近了一些。
所以,襄陽周邊的幾個縣也是世族雲集,甚至不乏一些頂級的世家豪門,說不定東街那個絲綢鋪子就是江東顧家開的,說不定西街那個蜀錦專賣店就是益州張家開的,或者南街那個珠寶店就是交州士家開的。
你要是沒點關係背景,在這種地方當官真的是很難。都說京官好,那指的是朝官,是在中央任職的官員,見官大一級。但要是在京城當地方官,上麵的婆婆太多了,隨便一個朝廷官員都比你級別高,比你權力大,那可真是倒了黴了。
清朝宋犖曾說過:“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
在省級政府所在地做知縣,那一定是上輩子惡貫滿盈,所以這輩子才受到這樣的懲罰。
本來縣太爺作為一縣父母官,那跟土皇帝差不多,這一個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你說了算。但你要是在一郡太守的官衙所在地當縣令,甚至你的縣裏還有州牧府或州刺史府,那這縣令可就當的太不容易了。
比如宋朝的開封府,大家都知道開封府尹包青天,開堂審案,公正無私,但開封府的附郭縣開封縣和祥符縣的縣令就毫無存在感了。出了事情肯定要拿他們背黑鍋,有了政績自然是府尹大人的。
襄陽現在就相當於整個江南的京城,這個襄陽太守換了別人來當還真不易當,所以張武讓陳孫兼任,這樣襄陽郡守府的官員整治個市容啥的就有底氣了,否則說不定連一個路邊擺攤的都搞不定。
不過,襄陽郡的附郭縣襄陽縣的縣令就當的有些不容易,因為襄陽縣城就是襄陽城,在這座城池裏一個縣令根本不敢說自己是官!
現在的襄陽縣令姓喬,多少有點關係和背景,所以軍政兩界多少都給點麵子。
廖立任職的縣是中盧縣,雖然不是附郭縣,但跟襄陽縣挨著,離襄陽城也很近,所以跟附郭縣差不多,最關鍵的是廖立雖然不是平民出身,但他那小家族實在是數不著,他雖然老家是武陵郡,但跟荊州派係關係也不深。
因此,張武把廖立放在中盧縣任縣令,也是有考驗他的目的。
經過兩年的觀察,張武發現廖立在中盧縣幹的非常順利,中盧縣也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縣裏的豪強世家門都奉公守法,安分守己。
原來廖立雖然不是出身頂級世家,也沒有深厚的背景,但他能準確地分析出一件事最核心的利害關係,又善於利用各種人脈,能巧妙地拉來很多人為他站台,所以很多事情都能輕易地解決。
廖立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當過張武的參軍,這個職位雖然級別不高,接觸麵也不廣,但能接觸到權力的最核心,接觸到最高層的人員,能了解到很多機密的事情,因此能推測到整個張武集團的大勢走向。
因此廖立就充分發揮這一優勢,讓很多人成為他的助力。
首先是當初跟他一起被征辟為參軍的宗預和習禎等人,他們是天然的政治盟友,在官場上一般是能幫則幫的。
宗預被張武外放至軍中擔任中郎將,算是中高級將領,而且以宗預的能力升任雜號將軍也是早晚的事。
習禎更不簡單,出身荊州頂級世家之習家,他的妹妹嫁給了龐統的弟弟龐林。習禎在荊州也頗有名望,善談論,常被人與馬良並稱。
廖立當初曾勸降陸遜,這便與陸家有了關係,陸家是江東頂級家族,陸遜現在也是張武最看重的幾位年輕俊傑之一。
廖立雖然有些傲氣,但可不是傻子,當然不會傻傻地去跟那些豪強世家們硬碰,有關係為何不利用?當初擔任參軍的時候結識了那麽多大人物,如龐統、關羽、魏延、馬良等等,不用才是傻瓜。
張武覺得廖立的確是能幹,又不迂腐,做事知道變通,於是便將他召回身邊,讓他輔佐黃射掌管這個暗中的監察機構。
張武也懶得想個什麽好聽的名字了,幹脆就給這個機構命名為“暗衛”。
廖立起初的時候還是有些猶豫的,因為他一旦擔任了這個職務,就意味著以後再也不可能走正兒八經的文官仕途了。因為“暗衛”這種組織可是暗地裏監察百官的,那可是得罪所有官員的活,如果被別人知道了,就算別人不敢把他怎麽樣,但肯定會排擠他。
誰都不喜歡被人暗地裏監視,但這種事又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