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擔任這兩個職務,就說明張武是真把他當自己人看待了,是真的融入到小圈子裏了。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禰衡發現張武根本不像一個“盜賊”出身的武夫,你見過哪個平民出身的武夫會看書寫字?哪個武夫這麽了解經濟民生?哪個武夫竟然將官員平衡玩得這麽溜?


    以禰衡的聰明和見識,他覺得張武像是個能成大事的人,以後說不定真能打下一片基業,到時候自己水漲船高,也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到時候看看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世家大族之人如何麵對自己!


    “先生可不能離開,我軍務繁忙,這江夏郡大大小小的事務還需要先生來處理,先生要是走了,豈不是要亂套了?”張武可不敢讓禰衡回許都去,萬一見到熟人忍不住再開噴,豈不是壞了自己的大事?


    禰衡對張武誇讚自己的話很受用,當場就寫了一封感情豐富、言辭懇切的信,吩咐孔融無論如何都要辦成這件事。噴子之所以喜歡噴,無非就是現實跟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不管是網上的噴子也好,還是某些單位裏的噴子也罷,其實就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看不慣社會上或單位裏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忍不住就想說。


    張武發現禰衡最近噴人的次數少了許多,雖然偶爾還會忍不住噴幾句,但大部分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被噴的也都是他的下屬,而且人家也的確是有本事、有能力,被噴的也無話可說。有時候也朝張武發幾句牢騷,偶爾還頂撞一下張武,但也都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張武也知道他是什麽樣的人,不但不發火,還盡量滿足禰衡的要求。


    這麽一來,大家慢慢就覺得張武這人雖然是個武夫出身,但竟然能容得下下屬的頂撞,能聽得進別人的意見,有錯能承認錯誤並改正,簡直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主公,一時江夏郡上上下下的凝聚力竟然增強了不少。


    張武派了得力之人護送著華佗去許昌之後,便把目光轉到官渡之戰的戰場上,根據派出的探子回報和前世對三國演義劇情的了解,現在的曹老板應該很難過,就快熬不下去了。雖然前期贏了幾場戰鬥,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實力對比,袁紹依然是兵多糧廣,曹操依舊是快吃不上飯了,直到曹操偷襲烏巢,燒了袁紹的糧草,袁軍軍心潰散,才被曹操一舉打敗。


    袁紹本來起兵攻打曹操沒錯,實力也足夠,就算沒有劉備之流的忽悠,袁紹也會發起這場戰爭,作為當世最強的諸侯,說不想再進一步是騙人的。


    袁紹自奪取冀州之後,打敗了公孫瓚,又將孔融從青州趕走,逐漸掌握了冀、幽、並、青四州,勢力變大之後,野心也就大了,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追隨大將軍何進誅殺閹黨的少年了,也不是當年率領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盟主了,他想做皇帝!


    當年袁術稱帝,受天下人圍攻,袁紹冷眼旁觀,坐看自己的弟弟被群毆而死。你要是當成了皇帝,我咋辦?袁術看不起袁紹,因為袁術是嫡子,是袁家法定繼承人,而袁紹是庶子,是小婢養的。


    當袁術被群毆的受不了,要將和氏璧送給袁紹,並將帝號也讓給袁紹的時候,袁紹可是欣然同意,其野心可謂是昭然若揭了。


    當然,這很正常,誰不想做皇帝?曹操後來也想。


    所以,官渡之戰是必然要發生的,但袁紹這個二貨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袁紹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第一個就是不該打的非要打。


    剛出兵的時候,田豐就曾建議先提兵駐守黎陽,在河內布置一些水軍,多準備好兵器盔甲,派遣精兵分別屯紮在邊界上,不要急著打,三年之內,大事可定。後來沮授也說:“咱們雖然人多,但不如曹操手下勇猛;而曹操手下士兵雖然勇猛,但糧草不如咱們多。他們沒有糧食,肯定想要速戰速決,咱們有糧食,不用急著打,先守上一段時間,等對麵沒有糧食吃了,自己就能潰敗了。”但袁紹就是不聽,還將這倆人一個關在監獄,一個鎖在軍中。


    <a id="wzsy" href="http://m.cxzww.com">暢想中文網</a>


    第二個錯誤是該打的時候不打。許攸曾捉獲過曹操的探子,問出了曹操缺糧以及後方空虛的實情,建議袁紹派兵偷襲許昌。隻要打下許昌,曹操軍心大亂,肯定完蛋,即使拿不下許昌,也可讓曹操兩頭不得兼顧,再派大軍正麵強攻,勝算也會增大。但袁紹還是不聽,還說你許攸跟曹操是老朋友了,莫非是想暗地裏幫曹操?見袁紹不聽自己的意見,還懷疑自己,而且自己留在鄴城的家人竟然被郭圖給逮捕下獄了,許攸一氣之下投降了曹操。


    第三個錯誤是兩頭都想要,結果兩頭都落空。烏巢被偷襲的時候,張郃建議全力支援烏巢,搶救糧草。曹操帶人偷襲烏巢,能帶多少人?烏巢儲存著七十萬大軍的糧草,一天兩天也燒不完呀,哪怕保住一半的糧草也足夠消滅曹操了,但郭圖卻說既然曹操來偷襲烏巢,他的大營肯定空虛,讓袁紹去全力攻打曹操大營。


    結果,袁紹隻派蔣奇率領一萬人馬去救烏巢,卻被張遼給殺了,而攻打曹軍大營的張郃、高覽也被夏侯惇、曹仁、曹洪、荀攸、賈詡給打敗了,張郃又聽說袁紹要治他們的罪,一氣之下便和高覽一起投降了曹操。


    其實,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袁紹手下的謀士不合,互相打擊拆台,我說的你不認可,你說的我也不同意,而其根源就在袁紹的三個兒子爭奪繼承人位子。


    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幼子袁尚。按規矩,應該立袁譚為繼承人,但袁紹自己是個大帥哥,就喜歡長得比較像自己的袁尚。於是郭圖和辛評支持袁譚,審配和逢紀支持袁尚,互相爭權奪利,打壓陷害,內鬥的不亦樂乎,終於把袁紹給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得到寶物就變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泉山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泉山居士並收藏三國得到寶物就變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