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之所以想起劉繇,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關係,而是因為劉繇手下的一位大將——太史慈。)
杜畿訝然,顯然不知道劉繇帳下還有大將,並且劉裕竟然想招來。仔細一想,他開口笑道:“既然劉揚州不重視,以公子與其關係,一紙書信便可招來。”
這是實話,劉裕隻是太重視太史慈,心裏不覺以為別人也重視。實際上,太史慈在劉繇帳下不受重視,劉繇看在劉裕是其侄子的份上,估計真的會將太史慈派到汝南。
聽完杜畿的話,劉裕心頭大喜,仿佛太史慈已經來了似的,“好,伯侯你寫兩份書信,一份給劉荊州,一份給劉揚州。”
劉荊州盛名難副,劉揚州可就名不副實了。此時的劉繇已經離死不遠,隻有區區豫章一地,還是投靠劉表才得來的。而史書記載,明年即其死期。也不知道這時候劉裕討人,他會不會給,再不給太史慈可就投降了孫策。
“不行,我要親寫一封書信給太史慈。伯侯,你回去休息吧。”思來想去,覺得不妥,生怕太史慈心有隔閡,劉裕當即決定親寫一封書信。
杜畿也沒有事了,當即拱手告別。而劉裕寫了好幾遍書信,也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上蔡城外,十裏長亭處。
北風呼嘯,鉛雲重重,天色昏暗。長亭外,停著一架馬車,兩匹俊馬。長亭內,備了一桌酒菜,坐著四個人。
“文和先生,話不多說,一路平安。”劉裕朝賈詡舉起一杯烈酒,大聲說道。隨後,將杯中烈酒一飲而盡。
賈詡難得臉上露出笑容,也喝了一杯酒,隨後說道:“聽說將軍文采斐然,詡將歸去,不知將軍可否賦詩一首以送之?”
這些日子以來,賈詡與劉裕已經相當熟悉。賈詡也知道劉裕的為人,對其相當讚賞。也許,這也是其同意聯盟的原因。不過賈詡為人理智,並沒有因私廢公。
“哈哈,我可沒聽說賈文和也喜歡詩文。”劉裕聞言一愣,隨即放聲大笑,豪氣幹雲。
笑過之後,劉裕又開口說道:“既然文和開口了,我怎麽能不做。文和也知道我於許昌宮所創詞吧,今日便再做一首以送文和。”
看著陷入沉思的劉裕,賈詡不由一愣。他這些日子見識了劉裕的大度和謙和,但沒有見識過劉裕的大氣和慷慨。故而此時見劉裕如此豪氣幹雲,不由自主的愣住了,但隨即便恢複正常。
而這短短的時間,劉裕已經走到欄杆前,突然的高聲長嘯起來。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賈詡聞聲而動,如遭累雷擊,蓋因詩中之情懷之悲痛。不過隨後他就微微搖頭,暗道此詞估計不是寫給他的。詞中以“秋風”點名時間,而現在可是寒冬臘月了。果不其然,詞的下闕證明了他的想法。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裏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詞雖不是寫於我的,不過確實是豪情萬丈,男兒之悲啊!”賈詡聽完,久久無語,隻在心裏暗道。
而劉裕也是久久無語,隻因這首宋詞讓他內心震蕩不已,隱隱約約似乎懂了原作者的情懷,似乎透過時空看見原作者那雙悲天憫人的眼睛。
“文和,此情此景,感慨萬千。雖不是寫此時,然而情懷無二,相信文和不會失望的。”長歎一聲,再次將烈酒澆進胸中,劉裕回頭對賈詡說道。
賈詡斂去臉上感慨之色,輕輕笑道:“此等情懷,詡不敢妄言。”
此詞之情懷,離不開忠君憂國,而劉裕的話更是暗有招攬賈詡之意,uu看書 ww.kashu 但賈詡卻委婉的拒絕了。
沒有失望,劉裕自然知道賈詡不是那麽容易招攬的,這也是他沒有直接開口的原因。
“哈哈,來,文和,你我再飲一杯!”
……
一番酣飲,二人微醺。
“文和啊,此時一別,不知何時再見。”劉裕拉著賈詡的手,笑著說道,“不過我相信,很快便能再見。那時,那時……”
“將軍請回吧,詡自去也。”走到馬車旁,賈詡與劉裕又寒暄了幾句,便鑽進車裏。而沒有喝酒的胡車兒,當即駕著馬車遠去。
劉裕看著馬車走遠,這才喃喃道:“賈文和,我是不會讓你投奔曹操的。要是我得不到你,也就不會有人得到你了。嗬嗬,寧教我負人,莫教人負我,不止是曹操,其實我也可以。”
此時他眼神平靜,哪有半分醉意!c
杜畿訝然,顯然不知道劉繇帳下還有大將,並且劉裕竟然想招來。仔細一想,他開口笑道:“既然劉揚州不重視,以公子與其關係,一紙書信便可招來。”
這是實話,劉裕隻是太重視太史慈,心裏不覺以為別人也重視。實際上,太史慈在劉繇帳下不受重視,劉繇看在劉裕是其侄子的份上,估計真的會將太史慈派到汝南。
聽完杜畿的話,劉裕心頭大喜,仿佛太史慈已經來了似的,“好,伯侯你寫兩份書信,一份給劉荊州,一份給劉揚州。”
劉荊州盛名難副,劉揚州可就名不副實了。此時的劉繇已經離死不遠,隻有區區豫章一地,還是投靠劉表才得來的。而史書記載,明年即其死期。也不知道這時候劉裕討人,他會不會給,再不給太史慈可就投降了孫策。
“不行,我要親寫一封書信給太史慈。伯侯,你回去休息吧。”思來想去,覺得不妥,生怕太史慈心有隔閡,劉裕當即決定親寫一封書信。
杜畿也沒有事了,當即拱手告別。而劉裕寫了好幾遍書信,也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上蔡城外,十裏長亭處。
北風呼嘯,鉛雲重重,天色昏暗。長亭外,停著一架馬車,兩匹俊馬。長亭內,備了一桌酒菜,坐著四個人。
“文和先生,話不多說,一路平安。”劉裕朝賈詡舉起一杯烈酒,大聲說道。隨後,將杯中烈酒一飲而盡。
賈詡難得臉上露出笑容,也喝了一杯酒,隨後說道:“聽說將軍文采斐然,詡將歸去,不知將軍可否賦詩一首以送之?”
這些日子以來,賈詡與劉裕已經相當熟悉。賈詡也知道劉裕的為人,對其相當讚賞。也許,這也是其同意聯盟的原因。不過賈詡為人理智,並沒有因私廢公。
“哈哈,我可沒聽說賈文和也喜歡詩文。”劉裕聞言一愣,隨即放聲大笑,豪氣幹雲。
笑過之後,劉裕又開口說道:“既然文和開口了,我怎麽能不做。文和也知道我於許昌宮所創詞吧,今日便再做一首以送文和。”
看著陷入沉思的劉裕,賈詡不由一愣。他這些日子見識了劉裕的大度和謙和,但沒有見識過劉裕的大氣和慷慨。故而此時見劉裕如此豪氣幹雲,不由自主的愣住了,但隨即便恢複正常。
而這短短的時間,劉裕已經走到欄杆前,突然的高聲長嘯起來。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賈詡聞聲而動,如遭累雷擊,蓋因詩中之情懷之悲痛。不過隨後他就微微搖頭,暗道此詞估計不是寫給他的。詞中以“秋風”點名時間,而現在可是寒冬臘月了。果不其然,詞的下闕證明了他的想法。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裏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詞雖不是寫於我的,不過確實是豪情萬丈,男兒之悲啊!”賈詡聽完,久久無語,隻在心裏暗道。
而劉裕也是久久無語,隻因這首宋詞讓他內心震蕩不已,隱隱約約似乎懂了原作者的情懷,似乎透過時空看見原作者那雙悲天憫人的眼睛。
“文和,此情此景,感慨萬千。雖不是寫此時,然而情懷無二,相信文和不會失望的。”長歎一聲,再次將烈酒澆進胸中,劉裕回頭對賈詡說道。
賈詡斂去臉上感慨之色,輕輕笑道:“此等情懷,詡不敢妄言。”
此詞之情懷,離不開忠君憂國,而劉裕的話更是暗有招攬賈詡之意,uu看書 ww.kashu 但賈詡卻委婉的拒絕了。
沒有失望,劉裕自然知道賈詡不是那麽容易招攬的,這也是他沒有直接開口的原因。
“哈哈,來,文和,你我再飲一杯!”
……
一番酣飲,二人微醺。
“文和啊,此時一別,不知何時再見。”劉裕拉著賈詡的手,笑著說道,“不過我相信,很快便能再見。那時,那時……”
“將軍請回吧,詡自去也。”走到馬車旁,賈詡與劉裕又寒暄了幾句,便鑽進車裏。而沒有喝酒的胡車兒,當即駕著馬車遠去。
劉裕看著馬車走遠,這才喃喃道:“賈文和,我是不會讓你投奔曹操的。要是我得不到你,也就不會有人得到你了。嗬嗬,寧教我負人,莫教人負我,不止是曹操,其實我也可以。”
此時他眼神平靜,哪有半分醉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