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的幾張輿圖撤換了下去,換上了全新的輿圖。與之前的老輿圖相比,新輿圖中烏斯藏的顏色與大明各省的顏色完全一致,再無色差。


    這標誌著,在朱允炆眼裏,烏斯藏再非羈縻地,而是大明朝廷實際控製的領土!


    永和宮。


    伊真兒看著建文報垂淚,隻有三歲的朱青菡見母親哭,也不由得哭了起來,侍女如何勸說都不管用,無奈隻好將消息通報給皇後。


    馬恩慧正與淑妃駱顏兒說著話,聽聞消息,不由得有些憂愁。


    駱顏兒轉眼就已明白過來,輕聲說:“這應是得知了朝鮮戰爭的消息。”


    馬恩慧抬手扶了扶額頭,歎息:“戰火無情,遭難的都是百姓。足利幕府也是,好好待在島上過日子不挺好,非要挑起戰爭。”


    足利義持如果知道大明皇後如此想,估計能跳出來大喊:是你男人挑起的戰爭,他不給人活路了!


    駱顏兒起身,扶著馬恩慧:“總不能不顧她。”


    馬恩慧起身,前往永和宮,剛進門就聽到了哭聲,哭得正惹人難受的還是朱青菡小公主,馬恩慧緊走幾步,抱起朱青菡,心疼地責怪伊真兒:“你自個哭,也不管孩子,若哭岔了氣,你如何給皇上交代?”


    伊真兒傷心中,依舊不忘行禮,哽咽地對馬恩慧說:“此時朝鮮境內烽火不斷,想來會有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皇後,妾身該怎麽辦?”


    馬恩慧安撫著伊真兒:“說你是大明天子的妃子,不是朝鮮人,多少有些不近人情。置之不理,不管不問,也有損咱們姐妹情分。青菡是你的女兒,也是大明的公主,你懂得我的意思吧?”


    伊真兒並不笨,擦了擦眼角的眼淚,接過女兒,對馬恩慧勉強一笑:“妾身明白。”


    “不管結果如何,你要記住,不可強求。”


    馬恩慧提醒。


    伊真兒連連答應,抱著公主前往武英殿。


    內侍雙喜站在武英殿門外,見伊真兒抱著公主來了,連忙迎上前行禮詢問來由。


    伊真兒輕聲請求:“勞煩通報皇上,就說我們母女兩有事求見。”


    雙喜有些為難:“皇上正在與內閣議事,此時不宜打擾,還請真妃體諒,等候一二。”


    伊真兒眼淚汪汪,看向懷中的朱青菡,用了個凶巴巴的眼神。朱青菡頓時哭了起來,嘴裏還喊著“父皇,父皇”。


    正在議事的朱允炆聽聞外麵有動靜,命人查探,雙喜連忙入殿稟告。


    朱允炆看向解縉、楊士奇、鐵鉉三人,嚴肅地說:“此事與戶部、都察院、刑部聯合再議,若無不妥之處,再推行吧。土地兼並之風,必須遏製。”


    “臣等領旨。”


    解縉、楊士奇等人一臉凝重地離開武英殿。


    伊真兒抱著朱青菡進入武英殿,然後跪了下來。


    朱允炆微微皺眉,起身走到朱青菡身旁,一把將女兒抱著,伸手扶起伊真兒:“什麽事需要如此大禮?”


    伊真兒抬起頭,哀傷地說:“皇上,朝鮮王國此時正遭遇戰火,想來是一場大災難。臣妾想請皇上早日發兵救援朝鮮。”


    朱允炆哄著女兒,轉頭對伊真兒說:“真妃,非是朕不願意救援朝鮮,而是因為朝鮮國王李芳遠並沒有發來求援。大明雖是宗主國,也不便直接將軍隊派到藩屬國境內。朕答應你,隻要李芳遠認真求援,朕下旨水師、遼東都司幫忙作戰,如何?”


    伊真兒沒想到朱允炆答應得如此爽快,頓時高興起來:“臣妾就知道皇上不會不管朝鮮王國。希望朝鮮國王趕緊寫文書求援,這樣就能少死些百姓。”


    朱允炆看著伊真兒,她依舊是純真善良,心懷悲憫。


    隻是,李芳遠不會這麽快求援,絕不會。


    朱允炆很清楚李芳遠的個性,他這輩子最推崇的人物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元璋,更不是他爹李成桂,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芳遠需要證明自己有李世民的才能,有李世民一樣的勇猛無畏,他麵對日本國入侵,在沒有承受巨大折損,失去反擊力量的時候,絕不會輕易開口向大明求援。


    這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但他的軍隊似乎和他有點不一樣。


    萬青林終於抵達京師,來不及休息,連忙入宮求見。


    朱允炆將女兒交給伊真兒,笑著保證:“朕不會坐視朝鮮滅亡,水師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隻等一聲命令,不用擔心。”


    伊真兒微微行禮,安心離開。


    朱允炆看著伊真兒離去的背影,臉上的笑意緩緩收斂:“傳萬青林。”


    萬青林匆匆入殿,呈報文書:“皇上,急報。”


    朱允炆展開文書仔細看了看,對內侍說:“傳徐輝祖、朱棣、李堅、鐵鉉,速來議事。”


    內侍領命匆匆離開。m.


    朱允炆看著萬青林,麵色凝重:“朝鮮潰敗的是不是太快了一些?”


    萬青林苦笑:“確實出乎意料地快。”


    朱允炆起身看向輿圖,在最初濟州島送來情報時,隻說全羅道、慶尚道水師沒了,日本國正在傾力運輸兵力。


    這才多久時間,朝鮮很可能就要失去全羅道與慶尚道!


    朝鮮軍隊幹什麽吃的,連阻滯都沒阻滯下,直接讓日本軍士跑步前進的嗎?


    徐輝祖、朱棣等人很快來到武英殿。


    朱允炆將文書讓幾人看過,嚴肅地說:“按照這個速度,朝鮮全境恐怕堅持不了兩個月時間。遼東那裏必須加強警備,東海水師的主力也不能繼續停在天津港、琴島了。”


    李堅有些擔憂:“皇上,濟州島港口無法容納太多船隻與軍士,水師主力一旦離開天津港與琴島,難有立足之地,除非提前進攻本州島或其附屬島嶼。”


    朱允炆指著濟州島的位置:“水師帶滿後勤,暫時集結於濟州島附近。船無需靠岸,軍士無需下船。”


    李堅聽聞,重重點頭:“如此倒是節省了不少時間。”


    朱棣捏著情報文書,皺眉問萬青林:“朝鮮潰敗為何如此之快,李芳遠不是整頓過軍隊,就這點戰力,豈不是要亡國?”


    萬青林對朱棣等人說:“朝鮮軍隊是整頓過,隻不過徒有其表,沒有戰鬥意誌與決心,加上日本國突兀進攻,行軍速度很快,又是大軍傾瀉,朝鮮地方準備不及,守衛不足,根本無法阻滯敵人。”


    徐輝祖接過朱棣手中的文書,臉色陰沉:“如此看,足利幕府軍隊的戰鬥力也並非羸弱,皇上,這一點應引起水師與遼東軍隊注意,若小看了他們,恐怕會有不必要的折損。”


    朱允炆重重點頭:“陽江船廠的事告訴了我們,足利幕府的軍士絕非散兵遊勇,他們作戰起來狠厲,悍不畏死,絕不容小看。徐輝祖,給遼東都司發文,李堅給水師發文,命都司、水師督官,切實做好軍士思想工作,絕不允許輕視敵人。戰端一開,即是死戰,絕不手軟,絕不留情!”


    鐵鉉咳了一聲,輕聲說:“皇上,如果有俘虜的話……”


    徐輝祖:“全都殺了!”


    朱棣:“一個不留!”


    萬青林:“丟海裏喂魚!”


    一向對日本仇恨,恨不得滅殺所有倭人的建文皇帝在此時突然沉默了。


    這一幕,讓徐輝祖、朱棣、萬青林很是錯愕。


    朱允炆轉身走到桌案後坐了下來,手指輕輕敲打著桌子,緩緩說:“若有俘虜,那就都俘虜了吧。”


    “皇上!”


    徐輝祖瞪大眼。


    見鬼,皇上竟然改了態度,為何,太陽被狗吃了?


    朱棣也一臉不可思議,建文自登基以來,始終對倭國倭人喊打喊殺,十一年來,就沒鬆過一口氣,這戰爭都已經打響了,他竟然要俘虜了?


    萬青林咬了咬舌尖,很疼,不是做夢。


    朱允炆嚴肅地說:“若有俘虜,殺將官,留下俘虜。”


    鐵鉉笑了。


    朱允炆何嚐不想將所有小鬼子全都趕盡殺絕,所有男人都砍了!


    可不行,這樣做不行!


    不行的原因,絕不是人道主義,對這群畜生沒什麽好人道的。


    真正讓朱允炆決定收納俘虜的原因是大明的工業進程,是工人缺口!


    隨著工業大興,尤其是蒸汽機、造船業興盛,要求大幅擴增鐵礦、煤礦,由此帶來了一係列的人力緊張。


    挖礦容易死人,尤其是煤礦,哪怕是朝廷再監管煤礦,再盯著各地煤礦,也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


    在大明百姓種地有飯吃,各種行當多能養家糊口的大環境下,正常百姓很少願意投身礦業,除非是身無長技,又沒有幾分田地,家裏實在是困難,才願意冒險去挖礦。


    後世支護技術如此強大,還有錨固技術,各種監測係統,就這樣還時不時礦難,大明挖礦那就是樹幹加木板支護,挖礦都是生死有命!


    如何順利完成資本積累,如何保障工業進程所需要的礦產需要,這是朱允炆必須考慮的問題。


    煤礦,鐵礦,對於此時的大明朝而言,不缺。


    但人力,尤其是用起來死了不心疼的人力,朱允炆極度缺。


    缺人怎麽辦,總不能去非洲掠奪黑人,從事黑奴貿易吧?朱允炆沒其他辦法,隻有倭國的人用起來沒負擔,死了沒壓力……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梅驚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梅驚雪並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