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呼呼,掠耳而過,兩旁的青山綠水紛紛向後退去。不知不覺之間,劉禪一行進入了中盧侯國境內。


    中盧侯國位於荊州漢水以南,荊山山脈東麓,東臨宜城,西接保康,東北與襄陽為鄰,東南與荊門毗連。荊山在縣西北八十裏,漳水所出,東至江陵入陽水,陽水入沔。沮水源於景山。景山在荊山西偏南,東與荊山連接,日景山,有沮水東南流,注入沔江。


    中盧侯國東南接壤臨沮侯國,因設於沮水邊而得名。臨沮、中盧都不是縣,而是侯國,此乃漢製郡國並行之故,雖然轄區小於縣的區域,但地位視同郡級,在正史被編入荊州南郡的屬國。臨沮侯國、中盧侯國同在後來的南璋縣境內。


    曆史上此一南郡小屬國,卻因曆史上“萬人敵”關羽被俘於此而名聞天下,當時關羽、關平父子為曹操、孫權合擊,敗走麥城,騎馬走山路,棄大路,投小路,被東吳擒於臨沮侯國回馬坡,致千古遺憾。


    劉禪知道,後世的《三國誌》馬傳中記載:建安十九年,以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前為都亭侯。及《華陽國誌》:章武元年,馬驃騎將軍,領涼州刺史,封斄鄉侯,北督臨沮。臨沮之名,又因這而引起後人廣泛爭論,其實馬所督臨沮之臨沮,並非此臨沮侯國,而是西涼武都郡之沮縣。其意為到沮縣督戰。


    對這個曆史上關羽被擒的地方,劉禪不禁多看幾眼,心中已有定計,絕不會再讓悲劇上演。


    後世南璋縣因位於漳水之南而得名,原為曹操所占,關羽在青泥擊殺樂進後,經請示劉備以杜普為臨沮長,統轄臨沮侯國和中盧侯國。


    這裏是三國故事的源頭,水鏡先生於此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演繹出“三顧茅廬”、“匡複漢室”的千古佳話。


    一路尋人詢問,劉禪策馬小跑,到了中盧侯國城南,一座碧峰高聳、層巒疊翠的山脈映入了眼簾,這就是南漳縣著名的玉溪山。玉溪山屬荊山支脈,山勢平緩,林木蒼翠。


    玉溪山前坐落著一座古樸莊重的草廬山莊,山莊下臨彝水,彎如玉帶,飄飄東去,泉流淙淙,聲如玉珮。


    此處正是三國五瑞之魁冰鏡,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棲隱處,故名日水鏡莊。


    莊前有一湖,猶如一塊巨大的明鏡鑲嵌在群山環抱之中,又因水鏡先生居於此,被譽為“水鏡湖”。水鏡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山環水繞,處處是景,景象環生。水麵時寬時窄,寬時海闊天空,水天一色;窄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鏡湖碧水長天,渾然一色,綠霧山影,鴛鴦戲水,水鴨和鳴,宛如仙界。


    波瀾不興、靜若處子的水鏡湖麵下,卻是暗潮湧動,在醞釀著更大的風暴和海嘯。


    此時的水鏡山莊名士雲集,高朋滿座,一派歌舞升平、其樂融融的和平景象,顯得十分詭異和神秘。


    一會兒,劉禪四人來到了水鏡莊草廬門前,正要闊步挺胸邁入,卻被一個年約六歲的小道童攔下。


    小廝道袍芒鞋,麵白如玉,明眸皓齒,不染凡塵,彬彬有禮,十分呆萌可愛。


    劉禪觀之,不禁微微頷,小廝如此,想必主人必定飄然出眾。


    隻見小道童單掌立於胸前,鞠躬施禮道:“敢問公子可有柬劄?”


    柬劄?來得匆忙,忘記了這茬了。古代邀客有定期,必得用柬劄,這傳統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左傳哀公十五年》即有“以日中為期”的話,後世又有所謂“雞黍之約”,指的都是柬劄的使用。


    怎麽辦呢?劉禪頭腦急轉,這次是來製止司馬徽鼓動人才出走,肯定會唇槍舌劍,撕破臉皮。


    司馬徽是諸葛亮的師傅,按理說自己也該尊稱他一聲師公。如果暴露身份,勢必令諸葛亮難堪,當麵揭穿水鏡的真麵目,這可是欺師滅祖的大罪。


    所以,隻有隱姓埋名偽裝身份一途可走了。


    劉禪心念一轉,打定主意,也不還禮,態度倨傲,搖著小鵝毛扇,背過身去,笑道:“在下長安林氏世家少主林川,乃荀彧荀令君之外甥,人稱小白龍。今有急事須麵見水鏡先生,你去通稟一下。”


    林川是在後世的孿生弟弟的名字,劉禪穿越以後十分想念同胞弟弟,總是夢見他,甚至幻想著他和果果也一起穿越到三國就好玩了。世人常言無巧不成書,凡事皆有可能,說不定會夢想成真呢。


    同時,他想到曹操最得力的助手尚書令荀彧,是自己頗為佩服之高才,認他作舅舅也不辱沒身份,最關鍵是他與司馬徽、司馬懿同屬潁川謀士集團,u看書 w.. 還是司馬懿舉薦人。


    小道童一聽,黑乎乎的眼珠滴溜溜的轉了一圈,表情似信非信,然後注目觀察著這四個不之客。


    看見劉禪錦衣玉帶,氣度不凡,趾高氣揚;兩個隨從雖然年紀大了點,但高大威猛;戴麵具的哪個漢子更是不怒自威,氣場更大,知道不是凡人。


    小道童神情一繃,似乎有點生氣,但還是忍了下去,紅著小臉道:“請稍等片刻,我去去便來。然而不能保證祖父會同意你進去。”說完,拂袖而去。


    在山莊背後的白馬洞裏,高朋滿座,春茶飄香,曲樂悠揚,一幹高士正在品茶談笑,高談闊論,不亦樂乎。


    荊襄士族的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龐林、龐山民、蒯祺、楊慮、楊顒、傅巽、劉先、王粲、裴潛、董恢、殷觀、李衡、張悌等名士,以及司馬徽的兒子司馬芝,弟子劉廙、尹默、李仁等盡皆到場。


    檀香嫋嫋,水鏡先生司馬徽正在閉目撫琴,琴聲如歌如泣,扣人心弦。


    聽聞小道童之言,司馬徽兩筆雪白的眉毛跳動了一下,眼睛裏迅掠過一絲狐疑,琴聲也稍微動蕩,然而他迅穩定心神,眼睛微張,慈祥地點了點頭。


    (碼字辛苦,請諸位看官多鼓勵、點擊、收藏、打賞,多投推薦票、月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雄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楚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楚竣並收藏三國雄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