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時間去磨。


    這是所有主將的共識。


    雖然他們已經不出意外的鎖定了勝局,但正因為如此,才更要耐心,以免本多忠勝發狂,帶走更多士兵與將領。


    不可否認,為了攻破城門,水陸兩軍填進去無數生命,哪怕有著絕對火力優勢壓製的水師,在西路軍協助下,還是戰死了千餘弟兄。


    這種情況下,更別提劉綎用來主動的部隊了,有幾支已經成建製覆滅。


    同樣,眼睜睜看著一名名武士倒在血泊中,亦或者,信心滿滿去阻敵,卻始終沒有音訊傳回,本多忠勝確實悲傷,但他卻希望,這種狀態能夠維持更長時間,以持續到增援到來。


    外洋。


    指揮著東亞最強艦隊的李舜臣,默默注視著順天倭城,陸離帶著麾下眾多將領離開以後,他成了名副其實的總指揮。


    老將軍鄧子龍並未有什麽成見,在被迫接受無法親上戰場的殘酷現實以後,開始全心全意輔左這位李提督——


    由於是外邦臣子,又有傳奇戰功傍身,在陳磷建議下,陸離上書以後,萬曆皇帝非常大方的予以了厚封。


    “統製使大人,有倭軍艦隊蔽海而來,應該是增援順天。”


    有士兵來報。


    每一支艦隊都會安排數量或多或少的偵查艦,來保證周邊海況在自身掌控之下。


    當初劉綎眼見中路軍情況不明,尋了個由頭丟棄輜重談判,陸離曾在李舜臣、陳磷一致建議下,派出約莫五十艘戰船,前往倭人撤退的必經水路,執行可能爆發的任務。


    後來,西路軍在監軍逼迫下,回到了這裏,重新鎖住順天守軍。


    而那些戰船也沒有歸隊,而是加大巡查力度。


    畢竟,本多忠勝在關東軍中的地位很高,麾下總兵力破萬,斷然沒有被放棄的可能,得小心防著。


    現如今,增援從泗川方向而來。


    因為提督董一元和德川家康之間的關係,目前正處於蜜月期,再加上中路軍缺乏戰船,故而,他們得以輕鬆趕來。


    將近五百艘大型戰船,再加上一些體型稍小的各類艦艇,用蔽海而來形容,屬實不誇張。


    “備戰,為陸總兵他們爭取時間。”


    李舜臣果斷下令。


    對於可以借助潮水、風力的水師而言,從順天到泗川並不算遠,最遲夜間即可抵達。


    緊接著,停留在外洋的明軍將士紛紛行動起來,嚴格執行從旗艦上傳出的命令。


    這是李舜臣的魅力,原曆史中,聽聞他陣亡的噩耗,大明水兵們紛紛將戰後好不容易分到的肉食扔到海水中,表達悲慟與尊敬。


    因為他們入朝後,軍紀都歸李舜臣管理,而對方賞罰分明的作風,贏得明軍全體將官的尊重。


    先前幾次小試牛刀,更讓這群敢於在王都虐待李朝官員、酒後鬧事的驕兵,對其欽佩不已。


    城頭。


    暫時將本陣放在此處的陸離,遠眺外洋水師大規模調動,當即猜出具體情況,並沒有什麽特殊指示,一邊督促麾下休整,一邊等待李舜臣派來的使者,向自己說明原因。


    “倭軍水師動了。”


    陳磷啃著生冷麵餅,大口咀嚼,並說道:“唯有如此,李舜臣才會這般迅捷,先行一步,穩住陣角。”


    一旁,放著把出現豁口的寶刀。


    畢竟倭人不是綿羊,除卻本多忠勝以外,肯定還有人物。


    “咱們已經順利拿下城樓,並在城內站穩腳跟,不需要外洋火炮支援。”


    陸離隻說了這麽一句。


    十六世紀東亞海戰王者,李舜臣實至名歸,桀驁如陳磷,來自大明宗主國的水師大人物,也是心悅誠服。


    故而,沒必要過多擔心什麽、叮囑什麽,給予絕對指揮權,保持充分的信任即可——


    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上次壬辰戰爭的走向,在未被黨爭牽連之前,他一手締造的水師,屢次以弱勝強,硬生生拖垮倭軍後勤。


    不可否認,在丁酉再亂期間,由於繼任者的無能,李朝水師變得無比孱弱,無法在戰略上發揮重大作用,但李舜臣仍舊為國家鞠躬盡瘁,重新賦予艦隊生命。


    會按照原來的軌跡,不幸犧牲嗎?


    本來自身就處於風暴邊緣,不該分心其它,但陸離還是忍不住歎息。


    沒有李舜臣,抗倭援朝戰爭的結果不會發生任何改變,但勝利會遲到好幾年。


    一名戰士最幸運的事,莫過於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


    一個天才,既要生而逢時,也要死而逢時,或許在李舜臣看來,死在最後的海戰之中,未必不是一種幸運。


    “如果能夠幹掉那群倭寇,我死而無憾。”


    主力艦隊出發的路上,李舜臣向上天禱告,而話剛說完,一顆流星自天幕墜落。


    以他的性格和李氏王朝的黨爭劣性根,假如活到戰後,必然跟上次一樣,鳥盡弓藏,能活著被流放至偏遠地區已是最好下場。


    事實上,不管是陸離,還是李舜臣,都下意識默認,打完順天之戰,便不會再有大規模戰爭了。


    【征發浙陝湖川貴雲緬南北兵通二十二萬一千五百餘人,往來諸將及任事人三百七十餘員,糧銀五百八十三萬二千餘兩,交易米豆銀三百萬兩,實用本色米數十萬斛,諸將賞銀三千兩,山東糧二十萬斛。】


    根據原曆史的官方記載,簡略來說,這場戰爭總耗費為銀八百八十三萬五千兩,米近百萬斛。


    在經曆張居正主持的考成法、一條鞭法及清丈田畝等一係列改革,大明財政問題得以舒緩,堪稱中興——


    戶部歲入四百三十五萬兩,收支相抵後,每年結餘約八十五萬兩。


    不過,期間得保證國家沒有什麽大災大難,亦或者,皇帝不大興土木,搞一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也就是說,保證財政十年不虧,府庫充實的情況下,才能支撐這場戰爭。


    可實際情況並不是那麽理想,萬曆皇帝最喜歡的福王,婚禮耗費三十萬兩,營造府邸用去二十八萬兩。


    此方世界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誌怪因素,這一點確實沒錯,但大環境並未改變。


    這場戰爭讓本就有著內憂的大明,不斷拿萬曆前期積累的財富,填進這個大窟窿裏麵,且明麵上看不到好處——


    絕大部分朝臣及所謂的清流,都認為此事和明朝無太大關係,故而態度異常消極。最初開戰,也就萬曆皇帝和兵部尚書石星,兩人是明確表態要抗日援朝。


    當然了,石星還是沒能堅持住,後期淪為主和派,兩邊都沒能討好,下獄論死。


    錢糧不夠。


    靡師耗餉。


    哪怕身處前線,陸離這個總兵依舊能夠或多或少聽到此等論調。


    再一個原因則是,萬曆一朝爆發了一係列,如爭國本的政治事件,萬曆皇帝和整個外廷形成對立。


    不管對錯,不問利弊,隻要皇帝支持和主導的事情,外廷和清流輿論就必須反對。


    至於究竟如何,誰關心?


    大明將士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拋頭顱灑熱血,客死他鄉,後方卻為了反對而反對,否定他們的功績。


    在前線,各大派係互相算計,搶功奪權、誣告成風。


    而倭人願意主動退讓,安有不答應的道理?


    雖不知楊鎬、邢玠如何作想,但陸離能夠猜到,他們想要體麵收場,給朝廷一個台階下,讓皇帝高高興興結束這場對外戰爭。


    嗯……德川家康也想體麵。


    不要來自大明的公主來日本和親,也不要李朝王子作為人質,給一些土特產就好,這樣也好粉飾一下。


    可董一元卻表示,自己無權做主,得請示楊經略、邢軍門,並暗示:


    土特產大概率沒有,你們得把姿態擺低,有過上次不美好的經曆,遠在京師的皇帝陛下沒有那麽好騙了。


    當時,雙方使團以及幕後大老通力合作,整出個東亞第一騙局。


    秀吉當時覺得自己沒有失敗,堅持秀七條,可使者卻知道內情,在午門樓拜見萬曆皇帝,一叩到底,恭敬獻上偽造的《關白降表》。


    當時萬曆皇帝一看降表,語氣低三下四,唯恐觸怒龍之逆鱗的姿態,心裏很是滿意。


    畢竟他富有四海,金銀珠寶都不在乎,就要一個麵子,既然秀吉這個日本關白給了,那自然一切好說。


    趁著心裏高興,萬曆還興致勃勃問了使者內藤安如幾個問題。


    為何侵略朝鮮?


    戰敗後怎麽賴著不走?


    答桉也非常公式化:李朝阻擋我國向大明進貢之路,留守沿海,是祈求大皇帝陛下給予封賞。


    最終,使者內藤跪在地上指天發誓,說它們一定順從天朝上國的意願,洗心革麵……


    萬曆一高興,無比大度,相比於秀吉異想天開的秀七條,他隻提了三個要求:


    一、全體倭人都回本土。


    二、封秀吉為日本國王,但不允許通貢。


    三、永生永世不得侵略大明屬國。


    沒有懲罰,無需賠償,隻要回到戰前狀態即可,一切都當沒發生過。


    結果……天朝這邊大度,還組織了盛大的儀仗,渡海冊封秀吉:


    蟒龍衣、玉帶、翼善冠、大明地圖、武經七書等冊封禮品,船頭還豎了一麵大旗【調戢兩國】,此外又裝著兩百七十七匹遼東駿馬。


    但到地方以後,秀吉早已被屬下哄得不知東西南北,哪裏認為自家打了敗仗。


    自然是覺得大明皇帝已被他所折服,端著架子,懶得迎接使團,還把他們晾在伏見山上,不通知會麵時間、地點。


    再然後……日本發生大地震,使團中壓死了一個千總、一個差官和四個家丁。


    一番折騰,會麵終於開始。


    大阪城。


    日本所有大名匯聚一堂,等待冊封儀式開始,使者楊方亨手持節旄站在正中,組織騙局的漢奸沉惟敬手捧金印陪侍一旁,護敕官徐登歸拿著誥命、敕諭和冕服。


    良久之後,覺得差不多的秀吉才慢吞吞出現,端坐在最高處。


    同時,沉惟敬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朝著日本最高統治者匍匐磕頭。


    楊方亨人都傻了。


    什麽意思?!


    他們手裏拿著皇帝陛下的節旌,代表大明皇帝的意誌,誰都承受不起他們的叩拜大禮!


    沉惟敬的膝蓋怎麽如此軟?


    從這一刻起,一直覺得不對勁的楊方亨決心調查,而沉惟敬也是迫於無奈,他和小西等人聯合起來,欺騙秀吉,說大明使團才是投降的那一方。


    作為降臣,能不磕頭?


    為了不讓事情敗露,沉惟敬特意打預防針,提前胡扯,日本跟大明習俗不同,介時各位同僚看我眼色行事。


    所以,這家夥不僅自己磕頭,還回頭蹬著其它使者,讓他們跟著一起跪下,得虧楊方亨沒犯蠢,勉為其難帶頭行了個禮。


    就這還令秀吉不高興,嘴裏滴滴咕咕,明顯不是什麽好話,負責交流的通譯也支支吾吾,半天不肯說話。


    如此尷尬的氛圍下,小西行長趕緊安撫秀吉,讓他稍微消氣,而秀吉卻也懶得再接見,袖子一擺,讓麾下一名隨從把金印等物收走,本尊直接離席而去。


    繼莫名其妙的第一天之後,按照日程安排,應該是秀吉宴請大明使臣,表達感激之情。


    故而,包括德川家康在內的大名,悉數換上明朝衣冠,煞有其事地聚集在宮殿內,一起吃吃喝喝,終於來到重頭戲——


    宣讀詔書。


    按照秀吉的理解,這是大明皇帝如同走狗一般,向自己卑躬屈膝、極盡諂媚,最值得期待。


    所以,他將儀式現場改到了自己最喜歡的花畠山莊,讓所有大名、麾下將領一起見證激動人心的一幕。


    這個輪次,由小西行長發揮。


    他要玩瞞天過海之計,偷換詞匯、概念,楊方亨念冊封爾為日本國王,通譯則將其翻為【大明王】。


    可通譯也許是緊張,也許是另有所圖,竟然把萬曆皇帝的詔書,一字一句,按照最正統的意思給翻譯出來。


    【封爾為日本國王】


    【固藩衛於天朝】


    ……


    意思可太明確了,你是小國之君,替我們天朝看好門戶,做一條忠犬,要心懷感激之情,遵守教化。


    對於尚未從白日夢中清醒過來的秀吉而言,這是極大的羞辱,還是當著這麽多大名的麵。


    於是乎,他把頭頂的明冠摔碎,奪走詔書,將其當眾撕裂,指著手持節旌,代表萬曆皇帝意誌的使者楊方亨怒吼——


    吾以武威治日本,何須明之封吾為日本王?吾欲滅明國,大明國王乞和,說要奉吾為大明皇帝是以答應為和談,而今卻以封日本王來欺吾!


    最終,還是因為參與此事的大名數量實在太多,秀吉強行忍了。


    而正使楊方亨也不傻,又是扔詔書,又是破口大罵,宛如一隻癲狂的猴子,他雖不懂日文,但完全可以猜個大概出來。


    事後一調查……


    戰敗小國的君主要做大明皇帝?


    荒謬至極!


    不僅如此,倭人在戰敗後,不思悔改,竟重啟戰端!


    堂堂大明帝國的滿堂諸公,竟然被一群宵小之輩欺騙了這麽多年,那些封貢之言,盡是荒唐的鬧劇,冊封大臣的行動淪為笑話。


    《劍來》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帝國從未如此顏麵盡失過,是可忍,孰不可忍!


    萬曆皇帝怒極發狂,臣下又替他總結了三辱四恥五難七事,直接火上添油……


    總而言之。


    如今,大明不想再打下去了,但必須要把麵子找回來,無論秀吉死沒死,因為這是不容商量的事情,若不解決好,會有人會被朝廷清算!


    楊鎬太清楚了,別看陛下這幾年很平靜,那是他在強行壓抑怒火,隻等大明軍隊大獲全勝,班師回朝以後,才會徹底爆發。


    先前自己打島山,犯了要命的錯誤,隻是僥幸過關,不得好好彌補?


    徹底打爛倭人的臉!


    唯有這樣,才能取悅龍心。


    不過,在用舌頭解決問題之前,先用拳頭闡述一下道理。


    順天倭城,不容有失!


    一如陸離相信李舜臣能在自己爭取到時間那樣,楊鎬亦相信陸離。


    介時,他一定投桃報李,送對方一份名留青史的殊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倫敦開始的詭異劇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行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行星並收藏從倫敦開始的詭異劇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