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蒙古汗位落幕
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劍 作者:舜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臭小子年紀不大,心裏還挺花花,這小沒良心的,有你這麽一個小家碧玉的賢妻不疼,竟然養了外宅。”</p>
“我看你就是太慣著他了。他要是我的夫婿,我保證收拾的他服服帖帖的。你這傻婆娘的心胸是真大,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他養外宅,還一年半載不回家,你倒是真忍得了。”</p>
李果坐在蘇媛的麵前,不斷地批評著李清微。</p>
蘇媛喝著茶,看著李果說道:“當年我也不喜歡你,我不是也支持清安把你娶進門了嗎?雖然那時你我關係一直不太好,但我薄待過你嗎?”</p>
李果聽到蘇媛說這些,她有些慚愧的低下了頭。</p>
蘇媛說的沒錯,當年李果進門的時候,李慶隆,劉氏誰都不同意。</p>
也是蘇媛看在當時的“丈夫”李清安珍愛李果的麵上,親自前往勸戒婆婆,這才答應李果進李家的門給李清安做妾室的。</p>
而自從進門之後,李果就對蘇媛抱有敵意,一來李果嫉妒蘇媛搶了她的夫婿,二來是因為金蒙兩國的世仇。</p>
李果原名完顏立童,蘇媛原名海拉蘇·木媛。</p>
一個是金國皇族,一個是蒙古貴族,這兩個人湊在一起自然是互相看對方都不順眼。</p>
不過盡管如此,蘇媛也是盡顯正房主母的胸懷,哪怕李果對她始終抱有敵意,她也不曾薄待她一分。</p>
李果說道:“我的蘇媛姐姐哪裏都好,就是這心腸太軟了。你總是這樣以後會被欺負的。以前嫁給清安的時候,被我欺負。現在你嫁給那個臭小子了,又要被他的妾室欺負。我都有些看不過去了。”</p>
蘇媛歎了口氣說道:“三從四德是我們女人的本分。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我既嫁給了清微,自然要唯他是從。更何況我嫁給他時已非完璧,我又年長他許多,他的婚事是我們商議之後背著他決定的,他有外心也在情理之中,並無什麽可指責的地方。”</p>
李果說道:“你就是心腸太好,什麽事都替別人先想,從沒想過自己。我是真沒見過你這麽傻的女人。再說了,你嫁給他時雖非完璧,但我的清白之軀卻給了他,清安的嫡子繼承權也給了他。算來算去,這臭小子也並不吃虧。你也不用總覺得自己欠他的。”</p>
“我不在你就這麽說我壞話嗎?嫂嫂!”此時李清微的聲音傳了過來。</p>
二女往門口看去,此時李清微已經站在了那裏。</p>
自從安慰好瑞國帝姬之後,李清微便快馬加鞭的往洛陽趕來。眼下蒙古人與宋軍相對峙,沒有了交兵,因此他回來的速度比往常要快一些。</p>
這一路來李清微也得到了不少的情報,蒙古大軍已經陸續從北方開了回來。大汗爭奪戰的結果也跟曆史上是一樣的。</p>
窩闊台駕崩,貴由在趕回蒙古的途中被拔都,蒙哥等人阻撓。未能在窩闊台駕崩之前趕回。</p>
但在太後乃馬真的操縱下,他依舊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大可汗,雖沒有正式即位,但可以遙領大汗之位,朝中大事均由乃馬真太後攝政監國。</p>
而這一次最為出彩的還是李家,因為按照之前李清微的囑咐,李慶隆這一次表示支持乃馬真太後臨朝攝政,因此作為“從龍之臣”得到了乃馬真太後的獎賞。</p>
職位從洛陽總兵,升任到了河南路行軍副大總管,食邑再增加三千戶。</p>
雖然這個職位是虛的,但是他的權力卻大大地提升了。</p>
之前李慶隆隻是個總兵,手下的兵丁編製不能超過一州總兵的權限,如果部隊多出來的話,那麽朝廷不但不多發糧餉,還會給你扣上一個豢養私兵,意圖謀反的罪名。</p>
因此很多胸無大誌的漢人地主們,為了安全起見。就會大幅度的縮短自己的編製,然後吃朝廷的空餉,中飽私囊。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朝廷誤會,自己也可以大發一筆橫財。</p>
現在李慶隆被提升為河南路行軍副大總管,他得到了一些空的編製權,可以擴充他手下的軍隊了。</p>
隻不過多出來的部隊,朝廷依舊不管他們的糧餉。乃馬真太後讓李慶隆自己去籌備。雖然縱容漢人豢養私兵這是權謀者的大忌,但乃馬真太後有自己的打算。</p>
</p>
因為她需要在中原扶持一個對窩闊台係忠誠的漢人勢力來製衡拖雷係的忽必烈兄弟。</p>
這一次汗位的爭奪戰,忽必烈,蒙哥,阿裏不哥等人,讓乃馬真太後看到了拖雷係的小可汗們,所帶來的威脅。</p>
所以她需要一個可以在中原牽製忽必烈的勢力。</p>
因為自從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就陷入到了一個“分封製”的旋渦之中。</p>
拖雷係的幾個王爺的封地在東亞地區。</p>
而術赤係的在中亞,歐洲。</p>
至於窩闊台係的則是在蒙古老家。</p>
因此乃馬真太後對於中原漢地並不是很感興趣,在她眼裏中原漢地,歐洲,波斯西亞地區沒有什麽不同的。</p>
都是蒙古帝國的在外殖民地而已,隻有漠北草原才是她們蒙古人的故鄉。</p>
或許在忽必烈等人的眼裏漢人是第三等人。但在乃馬真太後的眼裏,除了蒙古人之外,其他的無論什麽人都是奴隸。她也懶得把奴隸也分為三六九等。</p>
雖然她知道讓漢人地主豢養私兵這是取亂之道,但是她不在乎,畢竟中原漢地又不是她這一係的封地,就算亂起來頭疼的也隻是拖雷係的蒙哥,忽必烈而已。</p>
而對她權力威脅最大的就是忽必烈與蒙哥,隻要能牽製忽必烈與蒙哥鞏固窩闊台一係的權力,中原的漢人也是可以合作的對象。</p>
忽必烈與他們爭鬥的越激烈,那麽這位老太後就越安心。反正也不會侵犯到她的利益,反而會鞏固窩闊台係的地位與權力。</p>
至於什麽蒙古同宗之情,她根本不在乎,在她眼裏“漢人要錢,拖雷係要命”。</p>
就算是漢人們全都造反了,她也不在乎,最壞的結果也隻是丟掉南方的漢人殖民地而已。而那片殖民地也隻是拖雷係的財產,她沒有任何的損失,對她來說橫豎都贏,幹嘛不這麽做呢?</p>
“我看你就是太慣著他了。他要是我的夫婿,我保證收拾的他服服帖帖的。你這傻婆娘的心胸是真大,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他養外宅,還一年半載不回家,你倒是真忍得了。”</p>
李果坐在蘇媛的麵前,不斷地批評著李清微。</p>
蘇媛喝著茶,看著李果說道:“當年我也不喜歡你,我不是也支持清安把你娶進門了嗎?雖然那時你我關係一直不太好,但我薄待過你嗎?”</p>
李果聽到蘇媛說這些,她有些慚愧的低下了頭。</p>
蘇媛說的沒錯,當年李果進門的時候,李慶隆,劉氏誰都不同意。</p>
也是蘇媛看在當時的“丈夫”李清安珍愛李果的麵上,親自前往勸戒婆婆,這才答應李果進李家的門給李清安做妾室的。</p>
而自從進門之後,李果就對蘇媛抱有敵意,一來李果嫉妒蘇媛搶了她的夫婿,二來是因為金蒙兩國的世仇。</p>
李果原名完顏立童,蘇媛原名海拉蘇·木媛。</p>
一個是金國皇族,一個是蒙古貴族,這兩個人湊在一起自然是互相看對方都不順眼。</p>
不過盡管如此,蘇媛也是盡顯正房主母的胸懷,哪怕李果對她始終抱有敵意,她也不曾薄待她一分。</p>
李果說道:“我的蘇媛姐姐哪裏都好,就是這心腸太軟了。你總是這樣以後會被欺負的。以前嫁給清安的時候,被我欺負。現在你嫁給那個臭小子了,又要被他的妾室欺負。我都有些看不過去了。”</p>
蘇媛歎了口氣說道:“三從四德是我們女人的本分。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我既嫁給了清微,自然要唯他是從。更何況我嫁給他時已非完璧,我又年長他許多,他的婚事是我們商議之後背著他決定的,他有外心也在情理之中,並無什麽可指責的地方。”</p>
李果說道:“你就是心腸太好,什麽事都替別人先想,從沒想過自己。我是真沒見過你這麽傻的女人。再說了,你嫁給他時雖非完璧,但我的清白之軀卻給了他,清安的嫡子繼承權也給了他。算來算去,這臭小子也並不吃虧。你也不用總覺得自己欠他的。”</p>
“我不在你就這麽說我壞話嗎?嫂嫂!”此時李清微的聲音傳了過來。</p>
二女往門口看去,此時李清微已經站在了那裏。</p>
自從安慰好瑞國帝姬之後,李清微便快馬加鞭的往洛陽趕來。眼下蒙古人與宋軍相對峙,沒有了交兵,因此他回來的速度比往常要快一些。</p>
這一路來李清微也得到了不少的情報,蒙古大軍已經陸續從北方開了回來。大汗爭奪戰的結果也跟曆史上是一樣的。</p>
窩闊台駕崩,貴由在趕回蒙古的途中被拔都,蒙哥等人阻撓。未能在窩闊台駕崩之前趕回。</p>
但在太後乃馬真的操縱下,他依舊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大可汗,雖沒有正式即位,但可以遙領大汗之位,朝中大事均由乃馬真太後攝政監國。</p>
而這一次最為出彩的還是李家,因為按照之前李清微的囑咐,李慶隆這一次表示支持乃馬真太後臨朝攝政,因此作為“從龍之臣”得到了乃馬真太後的獎賞。</p>
職位從洛陽總兵,升任到了河南路行軍副大總管,食邑再增加三千戶。</p>
雖然這個職位是虛的,但是他的權力卻大大地提升了。</p>
之前李慶隆隻是個總兵,手下的兵丁編製不能超過一州總兵的權限,如果部隊多出來的話,那麽朝廷不但不多發糧餉,還會給你扣上一個豢養私兵,意圖謀反的罪名。</p>
因此很多胸無大誌的漢人地主們,為了安全起見。就會大幅度的縮短自己的編製,然後吃朝廷的空餉,中飽私囊。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朝廷誤會,自己也可以大發一筆橫財。</p>
現在李慶隆被提升為河南路行軍副大總管,他得到了一些空的編製權,可以擴充他手下的軍隊了。</p>
隻不過多出來的部隊,朝廷依舊不管他們的糧餉。乃馬真太後讓李慶隆自己去籌備。雖然縱容漢人豢養私兵這是權謀者的大忌,但乃馬真太後有自己的打算。</p>
</p>
因為她需要在中原扶持一個對窩闊台係忠誠的漢人勢力來製衡拖雷係的忽必烈兄弟。</p>
這一次汗位的爭奪戰,忽必烈,蒙哥,阿裏不哥等人,讓乃馬真太後看到了拖雷係的小可汗們,所帶來的威脅。</p>
所以她需要一個可以在中原牽製忽必烈的勢力。</p>
因為自從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就陷入到了一個“分封製”的旋渦之中。</p>
拖雷係的幾個王爺的封地在東亞地區。</p>
而術赤係的在中亞,歐洲。</p>
至於窩闊台係的則是在蒙古老家。</p>
因此乃馬真太後對於中原漢地並不是很感興趣,在她眼裏中原漢地,歐洲,波斯西亞地區沒有什麽不同的。</p>
都是蒙古帝國的在外殖民地而已,隻有漠北草原才是她們蒙古人的故鄉。</p>
或許在忽必烈等人的眼裏漢人是第三等人。但在乃馬真太後的眼裏,除了蒙古人之外,其他的無論什麽人都是奴隸。她也懶得把奴隸也分為三六九等。</p>
雖然她知道讓漢人地主豢養私兵這是取亂之道,但是她不在乎,畢竟中原漢地又不是她這一係的封地,就算亂起來頭疼的也隻是拖雷係的蒙哥,忽必烈而已。</p>
而對她權力威脅最大的就是忽必烈與蒙哥,隻要能牽製忽必烈與蒙哥鞏固窩闊台一係的權力,中原的漢人也是可以合作的對象。</p>
忽必烈與他們爭鬥的越激烈,那麽這位老太後就越安心。反正也不會侵犯到她的利益,反而會鞏固窩闊台係的地位與權力。</p>
至於什麽蒙古同宗之情,她根本不在乎,在她眼裏“漢人要錢,拖雷係要命”。</p>
就算是漢人們全都造反了,她也不在乎,最壞的結果也隻是丟掉南方的漢人殖民地而已。而那片殖民地也隻是拖雷係的財產,她沒有任何的損失,對她來說橫豎都贏,幹嘛不這麽做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