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蒙古朝廷與靈鷲宮的尷尬關係,所以李慶隆沒有帶手下人前往,而是自己一人一騎來到了縹緲峰的天塹前。


    十幾年前,靈鷲宮百廢待興,因此沒有多餘的弟子把守通往靈鷲宮的山路。


    李慶隆很輕易的便來到了一線天前,在一線天前他被靈鷲宮的弟子攔下。


    李慶隆隱瞞了自己侯爺的身份,隻是說他不遠萬裏從中原而來, 前往天山尋找天山雪蓮醫治自己的兒子。還請靈鷲宮的人行個方便。


    當時的靈鷲宮人,對外人都很戒備,因此並沒有理會李慶隆的請求。而且李慶隆還拿出了不少的錢,想請靈鷲宮的人行個方便。但靈鷲宮之人依舊無動於衷。


    這些姑娘們被訓練的隻會聽從統領和尊主的命令行事,她們對除此之外的事情都有些不屑一顧。


    而李慶隆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的回去,而是在山下買來了一些毛皮做成了禦寒的氈帳, 在天塹的那頭就地安營。


    而每天都祈求靈鷲宮的弟子們讓他過去。


    因為那個時候段思穎才剛剛接任靈鷲宮不久, 正是她勤修靈鷲宮武學的時候,她忙於閉關修煉。而葉淑涵終日籌備著靈鷲宮的重建, 還有恢複九天九部的建製。也忙得不可開交。


    有個旅人前來上山采藥,這在守山弟子眼中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所以沒有向上稟報。


    以前她們也遇到過不少這種事情,也有不少的商人們,用李慶隆的借口想上山采藥謀利。那些人有些被靈鷲宮弟子拒絕之後便知難而退離開了,有些是待了幾天之後見到沒人理會也離開了。


    所以李慶隆在靈鷲宮的天塹前,多待了幾天,在這些守山弟子眼中很正常,因此也沒有人多加注意。隻要李慶隆不私自跨過天塹,她們也不會理會。


    況且靈鷲宮的天塹足有五十丈寬,而下麵則是深不見底懸崖。


    除非是會輕功的武林高手,不然隻能坐靈鷲宮的馱框過去,要麽就是順著鐵索走過來或者爬過來。


    那些商人們雖然敢為了重利去冒險,但不代表他們不惜命。有不少人都因此知難而退。


    但是李慶隆始終沒有離開,而是就在那裏安營紮寨, 然後每天不間斷的祈求那些靈鷲宮的弟子們放他過去。


    而這一堅持就是半個月,不過他的部隊指揮權全權的交給了蒙古的行軍總管,他這個都督也不需要去處理公務,加上山下有人隨時匯報他的行蹤,因此一連半個月都沒人來煩他。


    又是七天之後,靈鷲宮的守山弟子終於將這件事報了上去,這並不是她們被李慶隆的誠意打動了,而是李慶隆成天在對麵祈求,她們有些煩了。


    報上去,如果統領和尊主同意他進山的話,那麽她們就放行,如果不同意的話,就直接把他趕下去,省的他成天煩她們了。


    而且李慶隆一連待了半個多月,也不算一件小事了,她們報上去也不會被指責。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守山弟子將這件事報告給了葉淑涵,外人能不能進靈鷲宮這件事葉淑涵倒是可以做主,但是去後山采摘雪蓮就不是她能做主的事情了。


    因為靈鷲宮內並沒有雪蓮,天山雪蓮生長在縹緲峰的更高處,靈鷲宮隻不過是建在縹緲峰一處比較平坦的山腰上,並不在頂峰。隻不過要上頂峰必須經過靈鷲宮而已。


    但是後山地勢險要程度遠勝前山,因此十分的複雜且凶險。


    天山之上終年積雪,積雪的深度不一, 有些地方甚至有一兩人的厚度。而且還有不少深不見底的雪洞,人一旦陷下去必死無疑。


    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引起雪崩,雖然靈鷲宮的位置不會被雪崩波及,但天山之上發生雪崩,這也不是一件小事。


    要想去後山采摘雪蓮的話,除非這人有踏雪無痕的輕功。不然的話肯定會喪命的。


    即便是靈鷲宮內的弟子也不敢輕易前往後山,普通人前往的話,那也不用下山了。


    但葉淑涵聽說李慶隆在天塹之前待了半個多月,也不好讓他就這麽回去,因此她便將這件事報告給了閉關完畢的段思穎。


    段思穎知曉後山的凶險,但她也想看看這麽有誠心的人是誰。


    更何況靈鷲宮的生活無趣的很,好不容易有個外人前來了,她當然想去看看。於是她親自來到了天塹之前接見李慶隆。


    那個時候的李慶隆還非常的年輕,相貌遠勝現在。


    而且他身高八尺,李家世代公侯,也自幼培養了他的貴氣。


    自幼習練外家武功,成年後更是帶甲征戰,身形十分的健碩。


    現在的李清微兄弟和父親比起來一個是病秧子,一個就是小瘦猴子。


    俊朗英氣的外表加上健碩的身姿,這讓初次見麵的段思穎心生了一絲好感。不過也僅僅是好感而已。


    段思穎並沒有暴露自己尊主的身份,她在崖前告知了李慶隆後山的凶險,勸他盡早回去。


    但李慶隆卻隻當靈鷲宮的弟子們在唬他,讓他早些離去而已。於是又是一通祈求。


    段思穎沒有理會他便轉身回宮去了,但一連三天李慶隆還是沒有離開。


    段思穎感覺這人挺有意思,還很有誠心。


    於是便給了李慶隆一個機會。


    那日段思穎來到了天塹對麵,她對李慶隆言道“如果他能從對麵過來,那麽她就去求‘尊主’給他一個上後山的機會。”


    雖然相隔甚遠,但段思穎還是看出了李慶隆不過尋常外家高手,輕功肯定是不會的。要想過來要麽從鎖鏈上爬過來,要麽用靈鷲宮的馱框。


    而且靈鷲宮天塹上的鐵索並不是一動不動的,穿堂風吹過懸崖的時候,它們會劇烈的晃動。


    因此要從鐵索上爬過來,除了需要體力,更需要膽量。


    然而李慶隆並不是一個膽大的人,相反他的膽子很小。無論是征戰沙場,還是在朝為官他都一直是謹小慎微。


    他看了看懸空中的隨著穿堂風“起舞”的鎖鏈,看了看雲霧繚繞,深不見底的懸崖。趨利避害萬物之天性,他出於恐懼不由得向後退了幾步。


    段思穎看到他的膽怯,不由得一聲輕哼,不過她也沒有看不起李慶隆的意思。


    畢竟這靈鷲宮的天險絕壁對於不會輕功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莫大的挑戰。出於本能的後退才是正常人的反應。


    “他若苦苦哀求於我,本宮便可以放下馱框渡他過來。”段思穎回憶著那時說道。


    聽段思穎講到這裏,李清微問道:“靈鷲宮天塹的萬丈絕壁,確實駭人,父親雖是征戰沙場的悍將,但恐懼是人的本能。不過聽尊主之意,當時父親並未再祈求尊主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舜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舜君並收藏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