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林曦年的話,謝桓修困惑更多了。


    直到下學他都沒想出個結果,唯一的可能就是因為季轅。


    但……


    “夫子,他是怎麽做到的?”


    季轅的事情,謝桓修了解的並不多,隻知道他偶爾會離開東鄉,說是回老家看看,但他老家在哪裏沒有人知道,而且像是除夕、中秋這種闔家團圓的日子,季轅幾乎都是在東鄉度過的。


    如何去挖季轅的身世,謝桓修計算了好幾天,還沒等他想好,季轅寫給他的信先到了。


    來信很簡單,連署名都沒有。


    “孺子不可教也,吾心甚痛。”


    謝桓修總覺得這信寫的有那麽點……不正經……


    不像是季轅的語氣,但的確是他的筆跡。


    謝桓修回想了下,最近除了因生病曠了幾天課,再沒做什麽可以稱作“不可教”的事,隻是夫子怎麽知道的這麽快?


    他幾天沒去書院這事,除了談子謙外沒人問過,就連林曦年也都沒多問上一句。


    他暗自猜想,必然是談夫子幫他找過借口,不然以林曦年的性格,怎麽會不問他這幾日去了哪裏,為什麽會曠課?


    談子謙對他向來比別人更縱容,但有時也更苛刻。


    凡是不耐細思。


    謝桓修眼眼神滴流滴流轉了兩圈,篤定兩位夫子的是認識的!


    現在的問題是,怎麽能從談子謙的口中套出話來。


    季轅那裏謝桓修暫時是不考慮了。他不可能現在回東村,想要從季轅嘴裏打聽出什麽,靠書信是絕對不可行的,隻能是看似不經意間,探出點蛛絲馬跡。


    同樣,對談子謙也隻能用這個辦法。


    這兩日,謝桓修暗搓搓的在尋找機會,但一直不得手。正在他急得坐不住椅子的時,談子謙喊他午間去幫他整理書房。


    一下學,謝桓修騰的竄起來,跑了出去。


    將問他是否需要一起幫忙的林曦年留在原地,而窗外傳來了謝桓修的聲音“不用啦——”


    林曦年笑著想,最近還真是活潑啊。


    談子謙尚未娶親,以書院為家,有處屬於他的小院落。


    整個麓山書院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別看談子謙這院子實際麵積不大,但采用了借景手法修築,同書院的景致融為一片,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非但不覺拘束,賞心悅目極了。


    謝桓修都曾想過,要不以後也留在書院算了,也跟院長討這麽個小院落。


    他這次來沒心情欣賞院中景色,內心盤算著怎麽才能從談子謙口中套出話來。


    談子謙有個不好的習慣,看書喜歡隨便抽,抽出哪本是哪本,換下本的時候再隨便一塞,等真要找哪本書時,便成了大海撈針。


    因此他的書架,每隔兩三個月就要整理一次。


    謝桓修對此也是輕車熟路,談子謙的藏書很雜,經史子集自不必說。孤本,拓本他也有收集,時下剛出的話本,就連教人行周公之禮的書,他都有。謝桓修這方麵的“啟蒙”書籍,就是在談子謙這裏看到的,隻不過他沒什麽實踐機會,就被人給實踐了……


    是以,比起書院的藏書閣,謝桓修當然更喜歡談子謙的書房,也樂於給他收拾書架,每次都能整理出有意思的書冊來。


    往往這時,也是謝桓修話最多的時候,他常常會與談子謙討論,或請教平日裏所沒涉及的問題。


    不過,這次謝桓修一改常態,成了鉗嘴的葫蘆,一聲不吭。


    “謝桓修,你這是不高興過來給我整理書架?平時說說說個不停,這會連個音都沒有。”


    談子謙坐在一旁,看著來回搬書的謝桓修,逗趣道。


    謝桓修將一摞書放在了桌上,歎聲道,“夫子,你是不知道,我這心煩著呢。我季夫子前兩日給我來了信,好沒道理的將我罵了一頓,我思來想去也不知是為了哪一樁,我最近也沒做錯什麽呀。”


    談子謙心下笑,難道前幾日無故曠課的不是你?嘴上卻一副關切模樣,“你不常常說你季夫子是最好的夫子麽,他怎麽會冤枉你呢,你仔細想想是不是做錯了什麽,而不自知?”


    謝桓修無辜又一臉天真的模樣看著談子謙,道:“哪有做錯什麽。夫子,你說難道我最近表現的不好,與同窗相處和睦,學習認真刻苦,那裏做的不好。”


    談子謙強咽下一口茶水,這謝桓修真是臉皮越來越厚了,誇自己誇的麵不紅,心不跳的。


    “哦?那前幾日無故曠課的是誰?”


    謝桓修又將一摞書放在了書桌上,湊到談子謙身前,笑中帶著幾分討好意味,“我那不是生病了麽。”


    談子謙直覺得他笑的鬧眼睛,抬手打發他,“搬書去。”


    謝桓修十分聽話的,起身搬書去了。


    談子謙書多,不過謝桓修手腳麻利,沒一會書架上的書搬了下來。再一本本歸類,當他要將一本《水經注》放回書架時,有什麽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謝桓修不能說是過目不忘,但記憶力卻高於常人。談子謙這裏的書,他絕大部分都看過。哪怕像是《水經注》這種經典子集,他即使讀過也不會放過談子謙的。


    隻因,談子謙讀書時常會在書頁空白處,寫些感想、批注、甚至是當時的心情等等,並不拘泥。看他的書,總會發現一些有趣,或是新的見解,對謝桓修而言也是一種啟發。


    謝桓修迅速翻了翻手中的書,按照記憶中的模糊印象,尋找那處不同的筆記。


    “酈公所言,莫不引人心馳神往,隻常有困惑,書中所言,真為幾何。終有一日秦定親自逐一驗過。”


    下方還有謝桓修更熟悉的八個小字——“小兒狂妄。吾願陪之。”


    字跡會因年紀、心性多少會有改變。談子謙的字跡變化,謝桓修通過他書籍上的批注有所了解,熟悉。


    謝桓修第一次翻看這本《水經注》時,也對談子謙所說的“小兒”有所好奇。


    他十分清楚的記得,他第一次借書的時,談子謙特別嚴肅的告訴他,書可以看,但絕對不可有任何塗抹,或是損壞。


    所以這本也是謝桓修唯一看到的一本,有其他人筆跡的書。那時謝桓修也是初來乍到,雖然談夫子對他和顏悅色,但他卻沒有向談子謙打探的膽量。


    時間一久,謝桓修也忘了這件事。


    如今看來這裏隻怕也是大有文章。


    謝桓修一直拿蘇秦做榜樣。對他的事也多加探聽過,雖多是傳言,卻也有幾分真消息。


    麓山書院曾有“雙驕”一稱,其中之一指的正是蘇秦,而另一位則是與他同科的談獻。有人說他們因才華不相上下,兩人關係並不好。也有人說,當年蘇秦辭官而去,是為了談獻。哪種說法更準確,謝桓修也說不準,但此時他卻準確的將談子謙的姓,與書上的這個“秦”字聯在了一起。


    “雙驕”高中之時未及弱冠,自然沒有取字。而此後不到半年,兩人均消失在世人眼前。沒人說得清他們去了哪裏。


    可謝桓修的直覺告訴他,談子謙就是當年的談獻!


    入院學習多年,他隻知談夫子字“子謙”,但他的名完全沒有聽過。


    書院其他夫子的名,謝桓修也不是全清楚,不過多少知道一點點,或聽過。有時夫子們為學問爭執起來,情急之下會喊對方的姓名。


    可叫談子謙,不是打趣的喚他為“談夫子”,或是“子謙”,最多也隻是“談子謙”。


    他的名,完全被隱匿了,沒人提起過。


    如果,談子謙真的是談獻……


    那,這個“秦”,定是蘇秦!


    想到這個可能,謝桓修拿著書卷的手,微微顫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瓜兩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半酉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半酉禾並收藏三瓜兩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