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劉先生也回家了,看到兄弟三個果然罩到一條紅鯉魚,非常高興,就命令三個兒媳到廚房去,把那條魚給做了。
三妯娌也非常高興,要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魚,這是從旱地裏罩出來的魚,是一條風水魚。三妯娌各顯其能,不一會兒就把那條紅鯉魚做好了,端上了餐桌。
劉先生和他的三個兒子圍在餐桌前,看著那條香噴噴紅鯉魚,恨不能一口把它吞進肚子。
這時老大老二老三都拿起了筷子,準備吃魚。劉先生也拿起了筷子,他拿起筷子後,先看看大兒子,又看看二兒子和三兒子,那眼神好像在說:這不是一般的魚,千萬不能輕舉妄動,我吃哪裏,你們就跟著吃哪裏,我不動的地方你們也不能動。
三個兒子都讀懂了父親的意思,認真仔細地跟在父親的筷子後麵吃魚。很快,一條魚就被爺兒四個吃完了,連魚尾都吃掉了,隻剩下一個魚頭。劉先生吩咐,把剩下的魚頭端到廚房去,劉先生沒有說剩下的魚頭給三妯娌吃,也沒有說把魚頭倒掉。
三妯娌一直在廚房候著,就等老公爹請她們過去吃風水魚呢,沒有想到等來的卻隻是一個剩魚頭。爺兒四個居然把那條魚吃光了,一口魚肉都沒有給她們留。
三妯娌特別生氣,誰也不肯去吃那剩下的魚頭。若是一條普通的魚,三妯娌也不會生氣,要知道,這是一條風水魚呀!他們怎麽能不給自己留一點呢?福氣讓他們爺兒四個占了,難道她們就不算這個家裏的人嗎?
三個妯娌悶在廚房,一個個怒氣衝衝,偏巧,這個時候來了一個要飯的婦人,大嫂就把那個剩下的魚頭給了要飯的。
第二天早上,劉先生問三妯娌,剩下的那個魚頭你們誰吃了?三妯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誰也沒有吃,給要飯的了。
劉先生聽罷長歎了一口氣,說:“我說咱們家的人沒有福氣吧,你們還不信,現在,白白讓風水流去了人家。”
三兄弟覺得奇怪,就問劉先生是怎麽回事。劉先生說:“那條魚,最聚風水的地方就是魚頭,這是天機,不可泄露,願意吃這隻剩魚頭的人來年必生責子。”說完,老先生轉身回屋了。
三妯娌站那裏,聽得目瞪口呆,都覺得自己的心胸太狹窄了,因為風水魚身上的福氣沒有讓自己占到,所以才賭氣不吃剩魚頭,誰知玄機都在剩魚頭上……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說那個要飯的婦人。她吃了那個魚頭以後,不久就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後來她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推翻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因為家貧,他的母親經常討飯,在這之前,朱元璋的母親已經生了三個兒子了,朱元璋排行老四。
風水寶穴都是上天之造化,福人自會居福地,無福之人就是給他,他也留不住。
書歸正轉,很顯然,這座金雞山的穴眼被秦家所占,因為秦正榮說過,金雞山因風水墳而得名,而這風水墳葬著的是他秦家的長輩先人。隻是我心裏也有些疑惑,這金雞山遍地是墳,大家都沒能葬中風水穴眼,這秦家又是怎麽這麽大福氣得到它的?
我不得不感到疑惑,如果說秦家是因為有那福氣得到風水寶地的,那麽有福之氣又怎麽會鬧成如今的慘境?可要說他們秦家是無福之人,又怎麽會得到這金雞山的風水墳呢?
帶著疑問,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的山路之後,我們爬到了金雞山的半山腰,終於來到了金雞墳。
站在半山腰的金雞墳,隻見這座山到處林木茂密,唯獨這裏是一大片草地,前方一望無際,單論這裏的視野,就比其它地方好上不少。
而我們身後,則是一個小土崗子。這個小土崗說來也怪,四周都是平地,隻有這地方才有一個小土崗。土崗中間凹,四處高,就像哪個胖子一屁股坐上去,硬是給壓出來的坑。從整體上看,這形狀很像一個沙發座兒。而在這個土崗中間凹下去的地方,就正好立著一座墳。
這座墳修得很有氣勢,由大塊的青石填造,墓碑上寫著的字,表時著這座墳正是他們秦家的。
看完秦家的這處陰宅,我知道秦正榮真的沒有騙我,這座墳還真是一座風水墳,那個小土崗子,中間現出來的凹形,如一張沙發寶座,等著主人來座,可不就是老天爺的傑作嗎?
看來,這金雞山的風水地氣,也就是養著這座墳了。這秦家想不富都難啊。
就在這時,我見一旁的劉半仙看完秦家的風水寶地之後,卻微微搖頭歎惜。
見到這般,我有些好奇,就輕聲問他為什麽歎氣?
劉半仙說:“你有沒有發現,這裏像把座椅?”
我點頭道:“看出來了啊,這就是上天打造的一處天穴。”
劉半仙說:“確實是一處天造的寶穴,隻是奈何浪費可惜了它,哎!”
一聽這話,我就糊塗了,這寶穴怎麽在他嘴裏就成浪費可惜了呢?
劉半仙見我疑惑,就對我說:“坐在寶座上,放眼望去,前堂百官朝拜之勢,這處風水叫作金雞打鳴,天下動!本該出大官,封候拜將之穴,如今得到它的人卻隻是發了些財,難道這還不叫浪費麽?”
我愣住了,對啊,這麽好的風水寶穴,怎麽秦家就沒有出大才呢,卻隻是發了些小財,這沒道理啊?到底是這風水寶穴有問題,還是怎麽了?
想到劉半仙感歎這處風水寶穴浪費了,我似乎明白了什麽,於是試探著問道:“半仙,你是說秦家無福?”
劉半仙點點頭,笑道:“沒錯!如此風水寶地,秦家若是有那福德,估計早就不是現在的秦家了。正所謂寶地不贈無福人,依老頭我看啊,這處寶地本就不屬於秦家,說不定是秦正榮用什麽不地道的手段給得來的。唉,真是可惜了這處天地打造的風水寶地啊!”
——內容來自【咪咕閱讀】
三妯娌也非常高興,要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魚,這是從旱地裏罩出來的魚,是一條風水魚。三妯娌各顯其能,不一會兒就把那條紅鯉魚做好了,端上了餐桌。
劉先生和他的三個兒子圍在餐桌前,看著那條香噴噴紅鯉魚,恨不能一口把它吞進肚子。
這時老大老二老三都拿起了筷子,準備吃魚。劉先生也拿起了筷子,他拿起筷子後,先看看大兒子,又看看二兒子和三兒子,那眼神好像在說:這不是一般的魚,千萬不能輕舉妄動,我吃哪裏,你們就跟著吃哪裏,我不動的地方你們也不能動。
三個兒子都讀懂了父親的意思,認真仔細地跟在父親的筷子後麵吃魚。很快,一條魚就被爺兒四個吃完了,連魚尾都吃掉了,隻剩下一個魚頭。劉先生吩咐,把剩下的魚頭端到廚房去,劉先生沒有說剩下的魚頭給三妯娌吃,也沒有說把魚頭倒掉。
三妯娌一直在廚房候著,就等老公爹請她們過去吃風水魚呢,沒有想到等來的卻隻是一個剩魚頭。爺兒四個居然把那條魚吃光了,一口魚肉都沒有給她們留。
三妯娌特別生氣,誰也不肯去吃那剩下的魚頭。若是一條普通的魚,三妯娌也不會生氣,要知道,這是一條風水魚呀!他們怎麽能不給自己留一點呢?福氣讓他們爺兒四個占了,難道她們就不算這個家裏的人嗎?
三個妯娌悶在廚房,一個個怒氣衝衝,偏巧,這個時候來了一個要飯的婦人,大嫂就把那個剩下的魚頭給了要飯的。
第二天早上,劉先生問三妯娌,剩下的那個魚頭你們誰吃了?三妯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誰也沒有吃,給要飯的了。
劉先生聽罷長歎了一口氣,說:“我說咱們家的人沒有福氣吧,你們還不信,現在,白白讓風水流去了人家。”
三兄弟覺得奇怪,就問劉先生是怎麽回事。劉先生說:“那條魚,最聚風水的地方就是魚頭,這是天機,不可泄露,願意吃這隻剩魚頭的人來年必生責子。”說完,老先生轉身回屋了。
三妯娌站那裏,聽得目瞪口呆,都覺得自己的心胸太狹窄了,因為風水魚身上的福氣沒有讓自己占到,所以才賭氣不吃剩魚頭,誰知玄機都在剩魚頭上……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說那個要飯的婦人。她吃了那個魚頭以後,不久就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後來她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推翻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因為家貧,他的母親經常討飯,在這之前,朱元璋的母親已經生了三個兒子了,朱元璋排行老四。
風水寶穴都是上天之造化,福人自會居福地,無福之人就是給他,他也留不住。
書歸正轉,很顯然,這座金雞山的穴眼被秦家所占,因為秦正榮說過,金雞山因風水墳而得名,而這風水墳葬著的是他秦家的長輩先人。隻是我心裏也有些疑惑,這金雞山遍地是墳,大家都沒能葬中風水穴眼,這秦家又是怎麽這麽大福氣得到它的?
我不得不感到疑惑,如果說秦家是因為有那福氣得到風水寶地的,那麽有福之氣又怎麽會鬧成如今的慘境?可要說他們秦家是無福之人,又怎麽會得到這金雞山的風水墳呢?
帶著疑問,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的山路之後,我們爬到了金雞山的半山腰,終於來到了金雞墳。
站在半山腰的金雞墳,隻見這座山到處林木茂密,唯獨這裏是一大片草地,前方一望無際,單論這裏的視野,就比其它地方好上不少。
而我們身後,則是一個小土崗子。這個小土崗說來也怪,四周都是平地,隻有這地方才有一個小土崗。土崗中間凹,四處高,就像哪個胖子一屁股坐上去,硬是給壓出來的坑。從整體上看,這形狀很像一個沙發座兒。而在這個土崗中間凹下去的地方,就正好立著一座墳。
這座墳修得很有氣勢,由大塊的青石填造,墓碑上寫著的字,表時著這座墳正是他們秦家的。
看完秦家的這處陰宅,我知道秦正榮真的沒有騙我,這座墳還真是一座風水墳,那個小土崗子,中間現出來的凹形,如一張沙發寶座,等著主人來座,可不就是老天爺的傑作嗎?
看來,這金雞山的風水地氣,也就是養著這座墳了。這秦家想不富都難啊。
就在這時,我見一旁的劉半仙看完秦家的風水寶地之後,卻微微搖頭歎惜。
見到這般,我有些好奇,就輕聲問他為什麽歎氣?
劉半仙說:“你有沒有發現,這裏像把座椅?”
我點頭道:“看出來了啊,這就是上天打造的一處天穴。”
劉半仙說:“確實是一處天造的寶穴,隻是奈何浪費可惜了它,哎!”
一聽這話,我就糊塗了,這寶穴怎麽在他嘴裏就成浪費可惜了呢?
劉半仙見我疑惑,就對我說:“坐在寶座上,放眼望去,前堂百官朝拜之勢,這處風水叫作金雞打鳴,天下動!本該出大官,封候拜將之穴,如今得到它的人卻隻是發了些財,難道這還不叫浪費麽?”
我愣住了,對啊,這麽好的風水寶穴,怎麽秦家就沒有出大才呢,卻隻是發了些小財,這沒道理啊?到底是這風水寶穴有問題,還是怎麽了?
想到劉半仙感歎這處風水寶穴浪費了,我似乎明白了什麽,於是試探著問道:“半仙,你是說秦家無福?”
劉半仙點點頭,笑道:“沒錯!如此風水寶地,秦家若是有那福德,估計早就不是現在的秦家了。正所謂寶地不贈無福人,依老頭我看啊,這處寶地本就不屬於秦家,說不定是秦正榮用什麽不地道的手段給得來的。唉,真是可惜了這處天地打造的風水寶地啊!”
——內容來自【咪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