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尊諳,劍念之上,是什麽呢”


    半年前,鬼佛界初異動,當徐小受將這問題扔到八尊諳麵前時,後者一笑:“我想了許久。”


    “可有結論”


    八尊諳搖頭:“徹神念有‘上’,劍念無‘上’,或者說劍念的上,是回歸本質,回到‘名’。”


    名……徐小受問問題,向來一針見血:“你修成了嗎”


    八尊諳二度搖頭,言辭間頗為感慨:


    “名如道,太過虛無縹緲。”


    “即便是我,也隻得借用劍念之概念,取巧化用之,這隻得其形,不得其神。”


    名如道……徐小受點頭沉吟,表示明白,因為當下他亦如是感受:“隔靴搔癢。”


    “不錯!”


    八尊諳表示認同,再道:


    “我的道脫胎於名,成於劍念。”


    “因而對於名,後續我也曾有過一番追逐與嚐試,然道成於劍念,亦困囿於劍念。”


    “試想一下……”


    當時他在聖山遺址,鬼佛之下,手指身前,目光看的,卻是此行最開始出發時的南域:


    “我的路,已走了十之八九。”


    “古劍術成就我,劍念成就我,又將我之思維框限於‘八九’之中,早已忘卻初出發時,對於‘名’之本質的思考。”


    他低下頭,搖頭興歎:“倘若放下一切,散盡一切,或許能觸及大道本質,有所明悟,可我已無時間。”


    他抬起頭,望著鬼佛:“若我此時散功重修,或許道在前頭等我,可他們不會等我,我已然無法回頭。”


    這感受徐小受可太懂了。


    人在局中,被大勢推著走,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別說八尊諳無法回頭了,就連自己當下所思所慮,亦和修煉之初有過的各般想法,有著天壤之別。


    可他知曉,八尊諳不會停下步伐。


    名修不成,通往大道的路可不止這條,便問:“那你繼劍念之後,三十年來,又修了什麽呢”


    話一出口,腦海裏閃過神之遺跡的諸般畫麵,徐小受已經有了答案。


    果不其然,八尊諳頷首言道:


    “劍,我。”


    劍我


    不,老八這廝,說話不僅咬文嚼字,細節處更見真章。


    方才他說這倆字時,分明停頓了一下……


    “劍我”


    “還是‘劍’,與‘我’”


    這似是同個問題,又有本質不同。


    八尊諳一笑,不置可否,轉而聊起了別的:“神亦,教過你古武吧”


    徐小受點頭,並不作聲。


    便聽老八主動說道:


    “我與神亦,也聊過古武,所得頗豐。”


    “道若在靈,百花齊放;道若在劍,三境開門。”


    “此二者,都要做選擇,要在大道三千,或古劍九術之中,擇一小道、小術,修至極致,封神稱祖。”


    一頓,他話鋒轉回,聲音中都多了幾分欣賞:


    “可道在古武,十分純粹,不必過多思考,按部就班修完,走至盡頭時,祖神之位,唾手可得。”


    “那麽,古武之道,是什麽”


    這題徐小受還真會。


    因為神亦也同自己講過,他道:“九宮八門七宿六道,四舍三界兩儀一尊。”


    八尊諳點頭補充:“缺五,無極。”


    是了,確實還有這倆個東西。


    “缺五是拳,五於缺拳。”


    “無極太上,更隻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是戰祖留給古武之道更進一步的一個念想。”


    “此二者,姑且不論。”


    回到“九宮”至“一尊”的排列上,八尊諳闡述道:


    “而由九歸一,這‘一尊’,便是昔日戰祖所企及之境界,相當於封神稱祖。”


    “後來者修道,再是自信滿滿,不可好高騖遠,不得以道悟道——這如以名悟名,太容易步入歧途。”


    “因而,還是得如同以劍念修名那般,以技入道,再返璞歸真,雖說可能會困囿於此,這已是最安全的路子。”


    “而我的道,在與神亦交流完後,借鑒了‘兩儀’概念,決定修‘劍我’。”


    原來如此……這下,徐小受便完全弄懂了。


    “劍我”,是兩儀。


    “劍”與“我”,則是兩儀中的黑與白,既對立,又相互成就


    老八野心不小啊!


    八尊諳確實也從非安分之人。


    而於古武話回“劍我”後,當八尊諳再聊回之前說的話,就顯得淺顯易懂了:


    “名如道,名如一尊。”


    “名之道,太過虛無縹緲,且與我相悖。”


    “名是被動獲取,而我的劍縱使再行迂回,本質上亦永遠是在主動出擊。”


    看得出來,八尊諳很喜歡“名”,卻斷得幹幹淨淨:“隻得其形,不得其神,強求無益,我甘願放棄。”


    八尊諳喜名,而求不得名。


    他的話,卻重重擊穿了徐小受的心巴。


    確實有時候談天論地,真正能聊進人心坎裏去的,隻有不經意的某句話:


    “名是被動……”


    徐小受有所觸動。


    細細思量之後,那“有所觸動”,忽又裂變為“太有觸動”。


    “徐小受,你來找我,應該不止是為了問‘劍念之上’吧”八尊諳打斷了他的思考。


    “不錯,我想修道……”


    “你想修何道”


    “方才,我尚迷茫……”


    “那現在呢”


    “現在……八尊諳,我想修名!”


    桂折遺址,鬼佛之下,第一劍仙與第八劍仙的交流,至此升華。


    最後那般斬釘截鐵的一句脫口,徐小受周身瘋湧道韻,腳底下自然而然旋展出劍道盤。


    沒有第二盤。


    隻有唯一的劍道盤!


    繁複感悟,精彩紛呈,或似仙人指路,或如魔音貫耳,從眼底穿,透骨而過,融於自我,推陳出新。


    “修名……”


    八尊諳看不見,卻能感應得出來。


    徐小受,悟了。


    他的境界,突然從十分之九的超道化,開始往上推進,且上無止盡。


    九一、九二、九三……


    直至九九!


    他似進入了一種頓悟型“虛祖化”


    在戰力上,或尚未有任何呈現形式的提升。


    於道之感悟層麵,竟有了極為可觀的攀漲,且隨時有“走火入魔”之象!


    “名之道……”


    八尊諳自己就是不世出的天才。


    他寡言少辭,不喜同凡人廢話,因為那形如對牛彈琴。


    可對於徐小受,不論是性格、為人、悟性……八尊諳一向隻有讚許,隻有認同。


    在感受到麵前年輕人聊著聊著,忽有異變,不停的“得到”,且所得大有古怪,導致其人更有入魔之勢後。


    八尊諳並無半分驚慌。


    而是有條不紊的轉變了身份。


    他從一個上位的答案供予者,落回到下位的問題輸出者,卻猶能以下製上,駁問道:


    “修名這不正等同於修道難於登天!”


    徐小受確實無需再有人為自己提供答案。


    他第一次進入虛道化,如同沉浸在答案的海洋裏,一切唾手可得,隨口便能回道:


    “不,名之道,亦可斬分為三:名,上名,太上名。”


    八尊諳難掩心驚。


    徐小受或是入魔,或是其他。


    所言畢竟太過虛無縹緲,必須沉澱有物,否則醒來時必將一切虧空,甚至道毀人亡。


    他開始以拋問題的方式循循善誘,與徐小受對峙:


    “我修名,名如雙刃劍,既成就我,亦傷害我,我解讀劍我,化出兩儀,你對名之道,現下又有何見解”


    “名如道,道生兩儀,則名亦可化出兩儀。”


    “哦名,何來兩儀之說”


    “名如雙刃劍,既傷我、傷他,則名如火,有烈火燎原、玉石俱焚之象,修名則無往不利,修名則無堅不摧。”


    確實入魔了……八尊諳皺眉後撤,開始戒備,時刻準備動手,言辭卻依舊能夠保持平靜:


    “單‘火’不成‘兩儀’,徐小受,你偷換了概念,這隻是名如雙刃劍的解讀,不是‘名如道,道生兩儀’的解讀。”


    “不,八尊諳,你愚鈍了,沒聽出來我的意思……我說,名如火,則使名狂暴,我卻還說,上名如水,滋養萬物,若利用得好……夫唯不爭,故無尤。”


    八尊諳突睜雙目,眼前一片漆黑,耳畔全是大道真義。


    徐小受說得斷斷續續,他聽得心駭神凜,已稍稍難以波瀾:


    “誠然上名如水,不爭無尤,可身在局中,孰能不爭你怕是在癡人說夢!”


    “八尊諳,你又錯了。”


    “哦”八尊諳一輩子沒被人否定這麽多次過,卻聞徐小受再有驚言:


    “不爭,非無欲無爭;無為,旨順勢而為。”


    八尊諳本來是想引導徐小受走上正軌的。


    這兩句聽完,身周也炸開了道韻,眉眼一變間,竟也要跟著進入頓悟狀態。


    他忙壓下這般衝動,知曉徐小受所言尚假大空,必須落實到根處,否則空中樓閣,一吹即倒。


    “名之道,兩儀是可為水火,但以水火入道,本不相容,易自取滅亡……徐小受,你又可懂水火”


    “八尊諳,你懂劍,則視下皆劍,可你不懂水火,便以為天下人皆不知水火……這,有如井底之蛙。”


    “哦”八尊諳這一次壓了些許怒意,徐小受娓娓道來,還給講得明明白白:


    “道無高下,隻分先後。”


    “誠然奧義不過企及煉靈道十之八,借道水火,卻無需掌握更多,能用其意即可。”


    “桑老授我以燼照之火,使性躁動,使力狂暴,水鬼傳我以上善之水,使身變易,使思詭然,此二者雖力有不逮,其道立意卻是甚高。”


    這下輪到八尊諳得教訓了。


    確實,能修至奧義的大道,立意怎會不高


    不過是無袖、水鬼能力稍有不足,沒法再往前推進一步罷了。


    水火之道,同徹神念之道、劍我之道……本質上,都是直指封神稱祖路的大道。


    修名,借道水火,化為兩儀。


    有桑老、水鬼珠玉在前,後續的路徐小受靠自身悟性補齊,這完全可以做到!


    “不怒、不怒……”


    八尊諳感覺到了被奚落、被嘲諷。


    他甚至不知曉徐小受這是不是故意的,在這種狀態下也要罵人。


    但畢竟癡長了幾十歲,作為一個引導者,斷也不能因此而生氣,相反八尊諳還得繼續往下提問:


    “借道水火,空談易,施行難,你又將如何、分別從‘水’與‘火’,證出名之道來”


    “八尊諳,我基本已掌握火之奧義。”


    “那,水呢”


    “水,渾然天成。”


    不得不說,八尊諳的引導確實起了作用。


    當被引至此處,落到細枝末節的思考時,徐小受道完最後一句,陷入沉吟。


    不過半日時間,他徐徐轉身,目光已遠眺起了五域八方,侃侃而道:


    “上名如水,水遍布五域。”


    “我將用半載時間,觀遍五域之水。”


    “於溪、湖、江、澤、海入道,品霧、雨、潮、瀑、洪之變,涉足時之河,染指空涸界,參破生死,悟出玄妙,合匯陰陽,證道上名!”


    八尊諳聽完,再次心凜。


    僅僅半日時間,徐小受這般頓悟狀態,未免太強——居然能將有關“上名”的修煉,落實到這個地步。


    “名為火,上名為水,可兩儀平衡,你的名與上名,聽來卻是一低一高”八尊諳指出最後一惑。


    徐小受微搖頭,目光翕動,道韻連連:“你不懂……”


    什麽


    八尊諳聽得眉頭一跳,卻聞徐小受道:


    “兩儀可為‘左右’,可為‘包容與被包容’,自然‘上下’、‘高低’本也對應。”


    “而上名為水,卻不代表火為‘下名’,且道生兩儀,兩儀亦不等同於名,不等同於道。”


    “隻是巧以借之,用來入道罷了。”


    八尊諳還真受教了,自己倒是過於執著於“水火”,不曾想徐小受如此拎得清。


    “那……”


    困惑皆除,餘下的就不是引導,而是純純的好奇了,甚至帶著些許請教意味:


    “名、上名,你皆已悟通,此道或可一試,太上名呢”


    太上,概念必然出於方才的“無極太上”。


    莫不成,徐小受此番悟道,連戰祖所企及不了的境界,也摸到了些門檻


    八尊諳麵有動容。


    他話音剛落,徐小受轉過身來。


    身下劍道盤消逝,身周道韻也逐漸堙去,隻是勾唇一笑,嗬嗬道:


    “八尊諳,你著相了。”


    “夫唯不爭,故無尤……你有此問,說明境界上,還是差了我一點火候。”


    這話一出,八尊諳臉色鐵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身被動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熬夜吃蘋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熬夜吃蘋果並收藏我有一身被動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