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還有一更。
——————
於集鎮
太陽的最後一抹餘暉照耀的成片的即將成熟的麥田,一陣風吹過,麥苗隨風起伏,偶爾可以看見三三兩兩的農人在地裏除草。
錦蓮,呃,現在應該是鴻韻,難以置信的看著這一望無際的田地,因為從今天開始,這些田地就是她的了。她終於做了傳說中的地主,而且還是於集鎮最大的地主之一。她名下的良田足足有兩千畝,鎮上的綢緞莊米鋪客棧三家店鋪也是她家的了。
讓她意料之外的是,正太王爺還送了她整整一萬兩黃金,五萬兩白銀,看著堆成小山似的黃金白銀,她的大腦處於當機狀態,手腳處於罷工期間,唯一能動的,就剩下那雙繞著黃金白銀亂轉的眼睛了。
她沒有聽清楚正太王爺當時到底的說了些什麽,唯一有印象的就隻有一句話,“以後每個月會派人給你送每月花費的。”因為她當時全部的心思都在盤算,如果自己腹中的孩子長到十八歲時,她能給他留下多少財產供他下半輩子好好的生活。
“夫人,天快黑了,我們還是回去吧。地契房契小的明天就給你辦好。”趙堅見鴻韻一臉喜色的望著麥田,沒有要回去的跡象,在一旁提醒道。
趙堅就是鴻韻半個月前從靈隱寺出來駕車的那個車夫,也就是朱見澤乳母的兒子。他三十上下的年紀,長得英偉健康,說他健康,是因為他的皮膚黝黑,豪門大宅中上至主人下到管事,都是難得出去見陽光的,所以他黝黑的皮膚算是難得一見的。
朱見澤把趙堅安排到鴻韻身邊有兩個原因,一是趙堅平時管的是外事,經常在外行走,遇到事情也能靈活的處理。二是從十年前就跟隨在他身邊,對他是極為忠心的。
鴻韻點頭,一旁的新買的兩個小丫頭忙上前扶著她上了青布小轎。
鴻韻現在對外的稱呼是張夫人,丈夫新亡,被族中長輩家中叔伯欺負,所以從京中舉家遷到了於集鎮。於集鎮雖是方圓百裏的大鎮,人口也不少,但民風還算淳樸,當從張家大宅傳出這些消息時,大部分人除了茶餘飯後唏噓一番之外,並沒有誰去追究其中的真假。
“趙管家,你晚上將田地和鋪子這幾年的賬冊送到內院來吧,我想看看。”鴻韻隔著轎簾吩咐跟在一旁的趙堅。
趙堅聞言愣了一下,遂應了一聲。王爺從沒有跟他提起過鴻韻的真實身份,但他也是個七巧玲瓏的,從王爺囑咐他連自己的母親也不能提起在哪當差的種種跡象來看,眼前這個女子的身份絕對不簡單。所以他這些天也是完全把鴻韻當作自己的主子盡心盡力的服侍。希望這個女子能在王爺麵前說幾句好話,讓他以後能外放做個小官,他這一輩子也算是熬出頭了。
鴻韻讓他送賬冊去內院,他心裏是吃驚不小,須知女子識字的不多,能吟詩作畫的更少,能看懂數目賬冊的那就更是屈指可數。就是他,也是跟在王府外院的大管事身邊學了好多年才勉強能應付這些賬務。
兩人又隔著轎簾說了些收成下種交租的話題,小轎就在一處大宅門口停了。門房看見是夫人從田間回來了,忙上來幫著轎夫撩轎簾,嘴裏討好道:“夫人,要不要讓轎夫將小轎抬到內院去,也省得夫人勞累。”
鴻韻擺了擺手,她一向不喜歡這個善於獻媚奉承的門房,但趙堅說的也對,門房就應該請這樣的人,請了那些木訥之人,得罪了貴客也不知道。後來看他除了賣乖討巧之外,並沒有亂傳閑話,她才歇了將他辭掉的念頭。
鴻韻抬頭看見門首掛著“張家大宅”幾個蒼勁有力筆鋒犀利的黑漆大字,笑了笑,“字不錯,誰寫的?”
趙堅不知道鴻韻是真心誇獎還是看出了哪裏不妥,隻好在一旁謙虛的笑道:“是拙作,夫人莫要見笑。”
鴻韻回頭好好的打量了這個黝黑的男子,看不出他是個外糙內細的主,還藏著這一手,心裏多了幾分讚賞。
趙堅在王府多年,慣會看人的臉色,饒是這樣,也被鴻韻看的局促起來,於是解釋道:“是這樣的,夫人,前些天小的想請你親自提,你謙虛的說自己的字過於纖細,不適合放在門首。後來小的尋遍了於集鎮,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題字,又不好大張旗鼓的去京城找名家,所以小的就隻好鬥膽提上了自己的字。”
這也怪不得趙堅瞎想,大戶人家對於內院的各個門首題字都很講究,一般都會請周圍的名流雅士題字,更何況是這大門外的字。他的字是比許多知名文人好上許多,可是他的身份畢竟隻是一個下人,所以才會被鴻韻看的心裏發毛。
鴻韻哪裏知道這裏麵還有這麽多的說道,她隻是單純的覺得字很不錯,又誇了一次,才在兩個小丫頭的攙扶下進了院內。
這個院子說是大宅,其實也就是旖ni園差不多大,裏裏外外一共三十多間房。不過用了一道二門隔開,外院住著趙堅和和幾個男仆,內院則住著鴻韻和幾個丫鬟婆子。買這個院子的鴻韻自己的主意,本來朱見澤在於集鎮西郊買了一座公園式的院落,鴻韻當時看了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她一個人守著一座幾百間房屋的大宅子,不嚇死也得被悶出病來,還要多請幾十個仆人來打掃。所以她不顧朱見澤的強烈反對,當天就決定買下這座小院。
晚飯後,趙堅送來田地店鋪的賬冊,鴻韻看著一大摞的冊子,心裏直冒苦水,她一向都不喜歡這些枯燥的東西。可是沒有辦法,這些都是自己的產業,如果自己對賬目不清楚,豈不是最後銀子都跑去別人腰包裏了。
看了一會,她便發現有兩處很有問題的賬目,幾家鋪子的夥計,月錢相差很大,客棧的夥計竟比綢緞莊的夥計高出三錢銀子,按說都是夥計,工價相差十幾文錢是有可能,但整整三錢銀子怎麽都說不過去。還有每間店鋪每月都要花費十五兩到二十兩不等的應酬費用,相當於整間店鋪利潤的兩成,也夠一個小康之家三個月的用度了,這些店鋪都是坐等客人上門,又不需要去跑訂單,怎麽會需要這麽多應酬費用?(未完待續)
——————
於集鎮
太陽的最後一抹餘暉照耀的成片的即將成熟的麥田,一陣風吹過,麥苗隨風起伏,偶爾可以看見三三兩兩的農人在地裏除草。
錦蓮,呃,現在應該是鴻韻,難以置信的看著這一望無際的田地,因為從今天開始,這些田地就是她的了。她終於做了傳說中的地主,而且還是於集鎮最大的地主之一。她名下的良田足足有兩千畝,鎮上的綢緞莊米鋪客棧三家店鋪也是她家的了。
讓她意料之外的是,正太王爺還送了她整整一萬兩黃金,五萬兩白銀,看著堆成小山似的黃金白銀,她的大腦處於當機狀態,手腳處於罷工期間,唯一能動的,就剩下那雙繞著黃金白銀亂轉的眼睛了。
她沒有聽清楚正太王爺當時到底的說了些什麽,唯一有印象的就隻有一句話,“以後每個月會派人給你送每月花費的。”因為她當時全部的心思都在盤算,如果自己腹中的孩子長到十八歲時,她能給他留下多少財產供他下半輩子好好的生活。
“夫人,天快黑了,我們還是回去吧。地契房契小的明天就給你辦好。”趙堅見鴻韻一臉喜色的望著麥田,沒有要回去的跡象,在一旁提醒道。
趙堅就是鴻韻半個月前從靈隱寺出來駕車的那個車夫,也就是朱見澤乳母的兒子。他三十上下的年紀,長得英偉健康,說他健康,是因為他的皮膚黝黑,豪門大宅中上至主人下到管事,都是難得出去見陽光的,所以他黝黑的皮膚算是難得一見的。
朱見澤把趙堅安排到鴻韻身邊有兩個原因,一是趙堅平時管的是外事,經常在外行走,遇到事情也能靈活的處理。二是從十年前就跟隨在他身邊,對他是極為忠心的。
鴻韻點頭,一旁的新買的兩個小丫頭忙上前扶著她上了青布小轎。
鴻韻現在對外的稱呼是張夫人,丈夫新亡,被族中長輩家中叔伯欺負,所以從京中舉家遷到了於集鎮。於集鎮雖是方圓百裏的大鎮,人口也不少,但民風還算淳樸,當從張家大宅傳出這些消息時,大部分人除了茶餘飯後唏噓一番之外,並沒有誰去追究其中的真假。
“趙管家,你晚上將田地和鋪子這幾年的賬冊送到內院來吧,我想看看。”鴻韻隔著轎簾吩咐跟在一旁的趙堅。
趙堅聞言愣了一下,遂應了一聲。王爺從沒有跟他提起過鴻韻的真實身份,但他也是個七巧玲瓏的,從王爺囑咐他連自己的母親也不能提起在哪當差的種種跡象來看,眼前這個女子的身份絕對不簡單。所以他這些天也是完全把鴻韻當作自己的主子盡心盡力的服侍。希望這個女子能在王爺麵前說幾句好話,讓他以後能外放做個小官,他這一輩子也算是熬出頭了。
鴻韻讓他送賬冊去內院,他心裏是吃驚不小,須知女子識字的不多,能吟詩作畫的更少,能看懂數目賬冊的那就更是屈指可數。就是他,也是跟在王府外院的大管事身邊學了好多年才勉強能應付這些賬務。
兩人又隔著轎簾說了些收成下種交租的話題,小轎就在一處大宅門口停了。門房看見是夫人從田間回來了,忙上來幫著轎夫撩轎簾,嘴裏討好道:“夫人,要不要讓轎夫將小轎抬到內院去,也省得夫人勞累。”
鴻韻擺了擺手,她一向不喜歡這個善於獻媚奉承的門房,但趙堅說的也對,門房就應該請這樣的人,請了那些木訥之人,得罪了貴客也不知道。後來看他除了賣乖討巧之外,並沒有亂傳閑話,她才歇了將他辭掉的念頭。
鴻韻抬頭看見門首掛著“張家大宅”幾個蒼勁有力筆鋒犀利的黑漆大字,笑了笑,“字不錯,誰寫的?”
趙堅不知道鴻韻是真心誇獎還是看出了哪裏不妥,隻好在一旁謙虛的笑道:“是拙作,夫人莫要見笑。”
鴻韻回頭好好的打量了這個黝黑的男子,看不出他是個外糙內細的主,還藏著這一手,心裏多了幾分讚賞。
趙堅在王府多年,慣會看人的臉色,饒是這樣,也被鴻韻看的局促起來,於是解釋道:“是這樣的,夫人,前些天小的想請你親自提,你謙虛的說自己的字過於纖細,不適合放在門首。後來小的尋遍了於集鎮,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題字,又不好大張旗鼓的去京城找名家,所以小的就隻好鬥膽提上了自己的字。”
這也怪不得趙堅瞎想,大戶人家對於內院的各個門首題字都很講究,一般都會請周圍的名流雅士題字,更何況是這大門外的字。他的字是比許多知名文人好上許多,可是他的身份畢竟隻是一個下人,所以才會被鴻韻看的心裏發毛。
鴻韻哪裏知道這裏麵還有這麽多的說道,她隻是單純的覺得字很不錯,又誇了一次,才在兩個小丫頭的攙扶下進了院內。
這個院子說是大宅,其實也就是旖ni園差不多大,裏裏外外一共三十多間房。不過用了一道二門隔開,外院住著趙堅和和幾個男仆,內院則住著鴻韻和幾個丫鬟婆子。買這個院子的鴻韻自己的主意,本來朱見澤在於集鎮西郊買了一座公園式的院落,鴻韻當時看了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她一個人守著一座幾百間房屋的大宅子,不嚇死也得被悶出病來,還要多請幾十個仆人來打掃。所以她不顧朱見澤的強烈反對,當天就決定買下這座小院。
晚飯後,趙堅送來田地店鋪的賬冊,鴻韻看著一大摞的冊子,心裏直冒苦水,她一向都不喜歡這些枯燥的東西。可是沒有辦法,這些都是自己的產業,如果自己對賬目不清楚,豈不是最後銀子都跑去別人腰包裏了。
看了一會,她便發現有兩處很有問題的賬目,幾家鋪子的夥計,月錢相差很大,客棧的夥計竟比綢緞莊的夥計高出三錢銀子,按說都是夥計,工價相差十幾文錢是有可能,但整整三錢銀子怎麽都說不過去。還有每間店鋪每月都要花費十五兩到二十兩不等的應酬費用,相當於整間店鋪利潤的兩成,也夠一個小康之家三個月的用度了,這些店鋪都是坐等客人上門,又不需要去跑訂單,怎麽會需要這麽多應酬費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