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
在沈陽東南六十裏外,有個小村子,人稱“漁樵村”。全村加起來也就百十戶人家,因為這裏地理偏僻,四麵環山,所以,從古至今,村子裏也沒受過戰亂之苦,一直過著樸素而又安寧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本來很寧靜的小村莊突然間就熱鬧了起來。十三口一模一樣的黑漆大棺從分別從村子的四個路口同時抬了出去,走出沒多遠,每口棺材又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分散開了。這種怪事別說在農村,就是在京城都是聞所未聞。
說起來,出殯的這戶人家也算得上是村子裏數一數二的大戶。老太爺何麒饉據說生前在朝中做過大官,二十年前攜著妻兒老小到了這裏,依山就勢,建了一所大宅子,前庭後院,層層疊疊,無論是規模還是氣勢在這十裏八鄉都是首屈一指。
老太爺何麒饉身體一向硬實,快六十的人了,身體卻還是十分健康,沒事還能在屋裏翻倆跟頭。可是說來也怪,好日子過得正舒坦呢,沒想到三天前,好端端地突然就死了。有道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老何家出了這麽大事,頂梁柱沒了,整個何府上下頓時都亂成了一團。天天這個哭,那個叫,不分早晚,院裏就沒消停過,忙裏忙外操辦著老太爺的喪事。
家裏停屍三天,今天到了發喪出殯的日子,突然從院裏一下子抬出來十三口棺材,這種稀奇事兒立刻就傳遍了全村。張三告訴李四,李四喊上王五,不大一會兒,全村人差不多都出來了。
看熱鬧的村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麽回事。有心眼活的,隱隱猜到了其中的玄機,小聲地告訴旁邊人,沒準是何家為了防盜,怕被那些挖墳掘墓的損賊給盯上,這才使出這麽一招迷魂陣,讓盜墓賊也沒辦法判斷真假。
在那個亂世年代,法紀鬆弛,作奸犯科之人比比皆是。殺人放火,攔路打劫,這種人雖說可恨,讓人唾罵,但是相比較挖墳掘墓這種損賊,那還算是光明正大的歹人。刨人家祖墳,挖人家先人墓,這是大逆不道之罪,真要是被抓住,就得受千刀萬剮之苦。萬一要是碰上小刀不快的,隻能一條肉一條肉地硬往下鋸,那罪就更遭大發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自古以來,這種事也是屢見不鮮。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說白了,都是為了棺裏那些陪葬的黃白之物。過去的人都深信死後有靈,殉葬器物可供來生享用,所以厚葬成風。厚葬之家,每每不是被盜墓者背地裏盜掘,就是被不肖子孫自盜。朝廷甚至頒布法令,禁止厚葬,以使盜者“無起盜心”,但是實際上,朝廷的禁令,在早已行久成俗的厚葬風氣之下,也就成了一紙空文。厚葬之風,依然盛行如故。
先人過逝,不僅要厚葬,同時也要尋找吉穴入葬。認為隻有將先人安葬在絕佳的風水福地,才能庇蔭子孫後代;反之,如果祖墳風水不好,後人輕則諸事不順,重則噩運不絕、家破人亡。
何家子孫本就極守孝道,在這種事上更是不吝錢財,使了不少銀子,終於從縣城請來了當地頗有名氣的風水先生——羅三才。
羅三才這個人長得又瘦又高,小鼻子小眼,小腦袋小臉兒,兩撇狗油胡,七長八短,往那一站,就跟沒毛的大猴子差不多,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不過,你別看人長得寒磣,但是老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錢壓奴婢手,藝壓當行人”。在這窮鄉僻壤的鄉下,根本就沒有幾個人懂得風水相地術。誰家辦個紅事白事,免不了都得用著人家,所以在這附近十裏八鄉,羅三才也是頗有威望。
羅三才也的確有兩下子,在他的統籌安排下,發喪出殯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才有了今天一早“十三棺出行”的一幕。果不其然,石破天驚地這一出,讓所有人都蒙了眼,誰也不知道哪口棺材裏裝得才是何老太爺。而羅三才和何家眾家眷則早在天還未亮時就悄悄出了門,到了十裏外的蓮花山裏。
蓮花山在村子西北,山高林密,土質肥沃,空氣清新濕潤。羅三才在山裏的赤水溝附近為何老太爺點了一處龍穴,據羅三才介紹,這裏絕對是絕佳的風水寶地,此穴名為“倒掛金鍾”。何老太爺如果下葬此穴,準保何家後代飛黃騰達,不出十年必出朝廷重臣。
眨眼之時,日頭偏西,到了下午酉時了。
羅三才閉著眼睛掐算了半天,掃了一圈眾人後,uu看書 ww.uuanshu 緩聲道:“各位盡管放心,在下剛剛又推算了一次。今夜子時,天星換氣,真龍抬頭汲水,天地陰陽交泰,戌時下葬,正是吉時。”
圍著羅三才的一共有二十幾人,都是何老太爺的家眷,聞聽此言後,一個個眉展眼舒,都長出了一口氣。眼看著太陽都要落山了,都眼巴巴地往山下張望。在眾人翹首企盼中,抬棺的隊伍終於轉上了山梁,走在最前頭的便是八個壯漢抬著那口黑漆大棺。
按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時靈柩也落土,早了或是晚了都不吉利。
抬棺的那八個大漢都是有經驗的杠工,步伐一致,鏗鏘有力,落地有聲。十三棺出行,就有十三夥杠工,每夥杠工八人,算起來就是一百零四人,這些人都是花錢從縣城裏的杠子鋪雇來的。
杠子鋪是一種特殊的行當,對外也稱“杠房”,專門從事喪葬服務,而負責抬棺材的人則稱為“杠工”,這些人都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別看隻是抬棺材,但是空有一身力氣也不行,生手根本就幹不了。抬棺材時,抬後麵的人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一不留神,真要是磕了絆了,後果就不堪設想。所以,就這杠工而言,也是門道極多,一夥隊伍裏都會有個“杠頭”,抬棺時,一切都聽杠頭的命令,沒有命令,誰也不能“撂肩”。因為棺材抬起後,中途不能落地,落一次地,相當於下一次葬,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
在沈陽東南六十裏外,有個小村子,人稱“漁樵村”。全村加起來也就百十戶人家,因為這裏地理偏僻,四麵環山,所以,從古至今,村子裏也沒受過戰亂之苦,一直過著樸素而又安寧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本來很寧靜的小村莊突然間就熱鬧了起來。十三口一模一樣的黑漆大棺從分別從村子的四個路口同時抬了出去,走出沒多遠,每口棺材又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分散開了。這種怪事別說在農村,就是在京城都是聞所未聞。
說起來,出殯的這戶人家也算得上是村子裏數一數二的大戶。老太爺何麒饉據說生前在朝中做過大官,二十年前攜著妻兒老小到了這裏,依山就勢,建了一所大宅子,前庭後院,層層疊疊,無論是規模還是氣勢在這十裏八鄉都是首屈一指。
老太爺何麒饉身體一向硬實,快六十的人了,身體卻還是十分健康,沒事還能在屋裏翻倆跟頭。可是說來也怪,好日子過得正舒坦呢,沒想到三天前,好端端地突然就死了。有道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老何家出了這麽大事,頂梁柱沒了,整個何府上下頓時都亂成了一團。天天這個哭,那個叫,不分早晚,院裏就沒消停過,忙裏忙外操辦著老太爺的喪事。
家裏停屍三天,今天到了發喪出殯的日子,突然從院裏一下子抬出來十三口棺材,這種稀奇事兒立刻就傳遍了全村。張三告訴李四,李四喊上王五,不大一會兒,全村人差不多都出來了。
看熱鬧的村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麽回事。有心眼活的,隱隱猜到了其中的玄機,小聲地告訴旁邊人,沒準是何家為了防盜,怕被那些挖墳掘墓的損賊給盯上,這才使出這麽一招迷魂陣,讓盜墓賊也沒辦法判斷真假。
在那個亂世年代,法紀鬆弛,作奸犯科之人比比皆是。殺人放火,攔路打劫,這種人雖說可恨,讓人唾罵,但是相比較挖墳掘墓這種損賊,那還算是光明正大的歹人。刨人家祖墳,挖人家先人墓,這是大逆不道之罪,真要是被抓住,就得受千刀萬剮之苦。萬一要是碰上小刀不快的,隻能一條肉一條肉地硬往下鋸,那罪就更遭大發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自古以來,這種事也是屢見不鮮。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說白了,都是為了棺裏那些陪葬的黃白之物。過去的人都深信死後有靈,殉葬器物可供來生享用,所以厚葬成風。厚葬之家,每每不是被盜墓者背地裏盜掘,就是被不肖子孫自盜。朝廷甚至頒布法令,禁止厚葬,以使盜者“無起盜心”,但是實際上,朝廷的禁令,在早已行久成俗的厚葬風氣之下,也就成了一紙空文。厚葬之風,依然盛行如故。
先人過逝,不僅要厚葬,同時也要尋找吉穴入葬。認為隻有將先人安葬在絕佳的風水福地,才能庇蔭子孫後代;反之,如果祖墳風水不好,後人輕則諸事不順,重則噩運不絕、家破人亡。
何家子孫本就極守孝道,在這種事上更是不吝錢財,使了不少銀子,終於從縣城請來了當地頗有名氣的風水先生——羅三才。
羅三才這個人長得又瘦又高,小鼻子小眼,小腦袋小臉兒,兩撇狗油胡,七長八短,往那一站,就跟沒毛的大猴子差不多,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不過,你別看人長得寒磣,但是老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錢壓奴婢手,藝壓當行人”。在這窮鄉僻壤的鄉下,根本就沒有幾個人懂得風水相地術。誰家辦個紅事白事,免不了都得用著人家,所以在這附近十裏八鄉,羅三才也是頗有威望。
羅三才也的確有兩下子,在他的統籌安排下,發喪出殯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才有了今天一早“十三棺出行”的一幕。果不其然,石破天驚地這一出,讓所有人都蒙了眼,誰也不知道哪口棺材裏裝得才是何老太爺。而羅三才和何家眾家眷則早在天還未亮時就悄悄出了門,到了十裏外的蓮花山裏。
蓮花山在村子西北,山高林密,土質肥沃,空氣清新濕潤。羅三才在山裏的赤水溝附近為何老太爺點了一處龍穴,據羅三才介紹,這裏絕對是絕佳的風水寶地,此穴名為“倒掛金鍾”。何老太爺如果下葬此穴,準保何家後代飛黃騰達,不出十年必出朝廷重臣。
眨眼之時,日頭偏西,到了下午酉時了。
羅三才閉著眼睛掐算了半天,掃了一圈眾人後,uu看書 ww.uuanshu 緩聲道:“各位盡管放心,在下剛剛又推算了一次。今夜子時,天星換氣,真龍抬頭汲水,天地陰陽交泰,戌時下葬,正是吉時。”
圍著羅三才的一共有二十幾人,都是何老太爺的家眷,聞聽此言後,一個個眉展眼舒,都長出了一口氣。眼看著太陽都要落山了,都眼巴巴地往山下張望。在眾人翹首企盼中,抬棺的隊伍終於轉上了山梁,走在最前頭的便是八個壯漢抬著那口黑漆大棺。
按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時靈柩也落土,早了或是晚了都不吉利。
抬棺的那八個大漢都是有經驗的杠工,步伐一致,鏗鏘有力,落地有聲。十三棺出行,就有十三夥杠工,每夥杠工八人,算起來就是一百零四人,這些人都是花錢從縣城裏的杠子鋪雇來的。
杠子鋪是一種特殊的行當,對外也稱“杠房”,專門從事喪葬服務,而負責抬棺材的人則稱為“杠工”,這些人都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別看隻是抬棺材,但是空有一身力氣也不行,生手根本就幹不了。抬棺材時,抬後麵的人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一不留神,真要是磕了絆了,後果就不堪設想。所以,就這杠工而言,也是門道極多,一夥隊伍裏都會有個“杠頭”,抬棺時,一切都聽杠頭的命令,沒有命令,誰也不能“撂肩”。因為棺材抬起後,中途不能落地,落一次地,相當於下一次葬,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