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鋒後的第三天,昨日的談判中,日本人一日發出多次交涉,表現得稍顯急切,最後還稍稍的鬆了些口。


    本來,林默準備在今日進趟上海,了解一番情況,但讓鄭君山籌備的東西今天到貨,不親自搞下,他不太放心,隻得稍推遲了入滬。


    當然了,另一個原因,是腿上的傷雖愈合不錯,也並影響正常行走,但林默擔心太逞強,出問題影響後續行動,所以幹脆選擇再養上一天。


    皮肉傷,養上三四天,再惡化的幾率會低很多,而且需了解的消息,他多少也掌握一些,隻是需要了解得更細致,但目前並不差這一二天。


    鄭君山接貨回來,尚需一些時間,應該會到中午時分,所以林默暫時還在葦蕩內的基地中休養。


    說是休養,其實就是在裏麵閑著,不過腿受了傷,已經有幾天沒怎麽活動筋骨,讓林默略感不適,所以幹脆搞點好吃的。


    也沒弄多複雜,將幾條大魚的魚骨,像排骨般斬切開來,直接大鍋燉上,魚肉則切成指厚魚排,直接用鐵盤香煎。


    雖然並非最適合的食用方式,但魚肉品質不差,處理的也尚算妥當,所以味道可不賴。


    分煎魚塊,不同魚類,味道也不一,有很讓人驚豔的,也有相對一般般的,林默比較喜歡的,是金槍魚跟劍魚,味道確實不差,但主要是沒刺。


    魚骨湯的味道,有點出乎林默事先的預料,本以為會有些腥,但不想非但沒有,反而味道還非常好喝。


    林默想了,猜測應該是用的大魚魚骨,內部骨髓較多,而且放血剃肉後,並沒有殘留什麽魚血,所以沒什麽腥味。


    因為趁熱吃味道要更好,所以眾人幹脆邊弄邊吃,沒那麽多的規矩,等啥的也沒必要。


    等鄭君山接貨回來,眾人已經吃到尾聲,魚排是現煎的,早晚都一樣,至於骨湯,湯差不多快要到底了,但魚骨沒什麽人啃。


    那東西味道也不錯,跟啃排骨一樣,最主要的,因為骨質原因,魚骨比較像脆骨,砍切後沒什麽碎骨,而且這大魚也沒什麽小魚刺,吃起來也很爽。


    吃飽喝足,眾人歇了會兒,林默這才帶人出來,登上李家的小火輪,這一條小船,肯定帶不走那麽多設備,所以屁股後還拖了船,充當駁船搭載更多東西。


    駁船體型與小火輪差不多,也是敞開無封閉艙室的,因為未裝載發動機燃煤這些雜七雜八的,外加自重也較低等等,所以載貨量可不低,那幾部大的機子,基本都裝在上麵。


    先暫時鬆開拖拽繩子,小火輪駛回大船邊上,將船上的工具、材料這些裝下,才重新拖拽上小船離開。


    路途上一切順利,來到王守飛等人物色好的野湖隱蔽處,這邊的漁船、貨船,較他們駐足的泄洪湖要多很多。


    不過這大小的小火輪,在這邊並不少見,甚至他們路上還碰到了幾條更大的,倒是沒引起多少格外注意。


    地方確實還挺隱蔽,在一片延伸至湖區內的濕地、葦蕩之中,不過旱熱天氣導致水域萎縮,葦蕩、濕地這些已經距湖水一大截。


    而王守飛尋到的地方,便是被這些濕地、葦蕩包圍的一處稍大的湖麵,因為水域較大且水較深,目前留存的水域麵積還不小。


    不過這也是相對的,跟正經湖區相比,不過是大號水塘,而且其周邊,以前在濕地、葦蕩間,縱橫交錯的水道與星羅棋布的湖塘,普遍較淺,目前基本都已幹涸。


    沒幹,但周邊相連的水道這些也基本幹涸見底,這個水塘,雖有一條稍寬稍深的水道相連,通航條件不差,這也是還能維持湖區的原因,


    但一路七扭八拐繞去繞來,還挺費勁的,而且進來了也幹不了啥事,目前基本沒人來。


    之前周邊濕地、葦蕩中尚有人居住,但沒有村落之類的聚居地,多是無地無宅的貧苦漁民,零零散散搭窩棚居住生活,靠捕魚掙上一點有限的資財。


    但伴隨水域萎縮,繼續在這些地方生活已經極為不便,有的可能需走數百米才能到水邊,而路途還有大段裸露出來的湖泥地段,那連走都沒法走。


    所以隻能放棄窩棚,居住生活在船上,依靠在湖中打魚,或到湖區周邊村鎮討生活。


    這麽個隱秘地方,自然不是自己摸到的,是之前找地方時,正巧碰上一條比較大的養鴨船,從此條水道駛出來。


    養鴨船,類似於開車四處跑的養蜂人,開著船載著鴨,多在湖區這類地方,四處放養鴨子,讓鴨吃水生植物、淺水區的魚蝦螺這些生長。


    雖然也是四處跑,但無需像養蜂人一般,追尋花期跑很遠,活動區域相對固定,但又需四處跑,所以對於區域內水域環境是極為熟悉的。


    之前他便是在那處小湖放養他的鴨子,鴨船不小,說明水道通航的船不小,同時放養鴨群的場地也不小,於是便順著此條線索摸到了此湖。


    拖著條駁船,在這歪歪扭扭的水道穿行,還是挺麻煩的,好幾次沒控製好方向,在拐彎處觸了底。


    好在水底多是爛泥,又有一條動力船協助脫困,這些困擾也隻是浪費了點時間。


    從水道駛出,便看見泊停在湖區中央的近十條船,大致上分大小兩型,小船大小是大船三分之一,與小火輪拖的駁船差不多。


    但形製都一樣,露天敞開無封閉艙室。也不能說露天,其中兩條搭了篷皮,估計是王守飛等人,昨夜臨時居住所用。


    船上目前隻有人留守,王守飛等人並不在場,尚還在外麵繼續采購船隻,不過應該也快回了,他們最後去采買的,是已經打聽好的船廠存貨,一次估計便能買齊。


    跟留守的弟兄打了個招呼,把之前煎的魚,打包帶來的給了他們後,林默便指揮起人,拿著工具物料開始忙活。


    也不是什麽大工程,就是在船尾,舷外正中間搞一個平台,先搞二到三個三角支撐框架,然後再在頂部釘上木板便行了。


    因為船,選用的都是圓木簡單處理後搭建船體的船,所以直接釘上去便是,不放心牢固程度,那便用粗釘多釘幾根。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林默還讓人用手動鑽打孔,在框架的木方與船體上打孔,然後敲入比拇指還粗的鋼釺,而木方木板這些,用的也是頗為結實的木料,現在就是幾個人在台麵蹦噠也沒半點問題。


    先動手改的是一條小船,所以林默讓小輪靠到邊上,直接將一部小機子卸到了搭建的平台上。


    機子,是用一台發動機進行了一翻改裝,加了底盤,底船固定在台麵後,機子依舊可以左右三十度轉動,上下也可小幅俯仰。


    機子外,還裝了一個鋼筋製成的框架,一者防止機子運行時,裸露在外的部分傷到人,另一方麵則是方便管線之類的布設。


    臨船一側,加裝了一根扶杆,可以控製機器左右上下擺動,左右輕鬆一些,但上下還頗為費力的。


    扶杆上,還有二個類似自行車刹車的握柄,一個可以控製油門,另一個可以直接讓發動機熄火。


    而在另一側,則是一根長長的傳動軸,一端接在發動機動力軸,另一端則裝了個螺旋槳。


    這些加裝部件都是分開的,林默指揮著人一樣樣組裝起來,還好都是嚴格按要求尺寸做出,一切順利,並沒有什麽問題。


    至於這是啥?很明顯的嘛!臨時改裝的船機,準確講應該叫舷外機,後世在水路縱橫的東南亞國家很常見,不過這是臨時拚拚湊湊搞的,也就勉強堪用。


    將機子裝在台麵上,林默又親自檢查一番,確認沒有問題後,這才又從船上弄來一個大號的方形油桶,在船內側固定上扣子,將油桶用皮紮帶簡單固定上。


    油桶的桶蓋已經進行了改裝,可將發動機的油管插入其中並固定住,油桶被充當了簡易油箱。


    電池也被弄了下來,但電池被布置的稍遠,沿著船舷邊角布線將其連接上。


    接著,給機子仔細上了一遍潤滑油,這才給油箱加上不多的一點油,開始嚐試啟動船機。


    “…嗵嗵…嗵嗵…”試了好幾遍後,機器順利啟動,但因操作不太熟練,船動起來懟在旁邊另一條船上了。


    林默隻得趕緊把機器關了,好在動力有限,並沒有造成什麽大問題,用撐杆將船撐出來後,林默才重新啟動機子。


    為了簡化結構與改裝難度,船機的倒車功能被直接取消了,轉彎可以控製船機的左右轉動進行,也能在一定範圍內調頭,但倒退功能確實沒有。


    因為之前送來的樣品,林默回來時參與過測試,對於其並不算太默生,隻是不太熟練也不太上手。


    啟動後,林默繞著湖區轉了幾圈,再次測試一番,動力尚可,但轉動調整方向有阻塞感,估計為轉轉軸接部分加點潤滑油或再細致打磨一下,應該能得到改善。


    至於速度,林默感覺應該勉強到十節,不過這湖區小,多數時間在轉向,應該浪費了不少東西,正常直行,應該能再快不少。


    當然了,這裏指的是,在小湖這樣的平靜水域,沒什麽風浪水流影響下的速度。


    有風浪,那速度需看風浪的朝向,順風快逆風慢,若在冮河之上行駛,那自然主要看順逆流。


    綜合而言,也就是十節船速,不過目前周邊地域,風浪、水流這些條件,都尚算可以,若繼續,應該能讓船跑出更理想的速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諜海孤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熱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熱胖子並收藏諜海孤雁最新章節